第2讲_中国古代思想学术流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
“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
发生影响的教派有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朱熹说:“…天得之 (理) 而为天,地得之 (理)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此话主要是( )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 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 思想的学术流派。
百家争鸣
“百家”虚指,以形容学派之 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 道、法四家。 。
“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 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 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 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 此吸收融合。
儒家
孔子,名丘, • 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 思想家 • 政治理论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败,矛盾尖锐
3、思想文化: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反传统思想出现
4、外交: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但西学东渐, 近代科技的传入开阔了眼界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第二讲 中国古代思想学术流派
1.儒家学派 2.道家学派 3.法家学派 4.墨家学派 5.其他学派:阴阳家、 名家、 兵家
纵横家、 农家、 杂家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 ——主张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 ——“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 墨家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 道家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育名言:
(4)整理文献:《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
• 结束
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中国:其思想在当时未受太多重视,但被后人 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世界: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 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人: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
• 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
总之: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 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
会功能下降。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取得“独尊”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 增添了“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大一 等思想内容,糅合了儒、法等多家学说的思 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①任何一种思想要想永葆生机,必须要 与时俱进;
②任何一种思想要想被全社会所接受, 必须要获得权力,获得统治者的支持;
③任何一种思想,必须根植于群众的实践, 否则将难以生存。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 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特色新思想体系
小结(1)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②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 提倡“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思想体系
(2)影响:
①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 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
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态度: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 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没有被采纳,但自汉 武帝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你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探究:古代民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
思想 前提 本质 目的
实现 手段
古代民本思想 封建君主专制 以君为本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轻徭薄赋、清官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 制度、依法治国
官民 君臣、主仆 关系
公仆(民主官仆)
三种不同的社会发展观:
老子:历史倒退观(主张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孔子:历史发展是以沿袭为主(主张逐步改良政治)
韩非子: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主张变法革新)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 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 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 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 ——以德治国 • 法家 ——“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 墨家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 道家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
孔子的哲学思想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务实态度
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究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墨家
墨子,墨
翟,战国 “兼爱”、“非攻”
初期鲁国
人,墨家 学派的创
“尚贤”、“尚同、”“尚力”
始人,著
有《墨子》 “节用”、“节葬”
依据材料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 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 存在本质差别。(3分)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 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 复良知。(2分)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1分)二者都承认“理”的 存在,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2分)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 齐国的邹衍
兵家:代表人物有孙子、孙膑(战争 战略规律)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辩者,即刑 名家。探讨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问 题,即逻辑学。)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张仪(专门 从事政治外交)。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 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 氏春秋》、《淮南子》
一书。他
的思想代 提倡“非命”,反对命定论
表了平民
的利益
相信鬼神和天的存在
3、兵家
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
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 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灵活利用战略战术。
4-3、孟子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提出“性本善”论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孟子
影响:继承和发展------正宗.亚圣 对传统文化影响重大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 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 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材料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 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 “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4-4、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人性本恶 主张礼法并用
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荀子
荀子有两个学生,一 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 子,一位是秦始皇的 丞相李斯。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 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
孔子的贡献
1:思想:提出“仁”和“礼”:
A、核心是“仁”的思想:“仁”者爱人; 即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 如何实行?—“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 恢复“礼制”); 主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三、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说说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的两个流派有何异同?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使 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
(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 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 功能走向一致化。
(3)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 益走向极端。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①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 黄宗羲 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A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 B 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维护君主专制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④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B、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保守)
(2)政治方面: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
百姓“足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 信”;主张逐步改良;
(3)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
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 “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 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 步。)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 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 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四、明清之际儒学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一)背景:
教育等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2)评价:
① “天人感应”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权,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打击 地方割据势力; ③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④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⑤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形成了思想专 制的局面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2—2、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2—3、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王夫之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 循
②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 也”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这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①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2—2、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
些体现?
顾炎武
①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许多和实际问题 相关的著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
②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人概括)
③主张以“众治”取代“独治” ④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②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理学的空谈 ③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唯
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 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黄宗羲 皇帝乃是天 “工、商、 继承“民本”《明夷待
下之大害者 皆民生之 思想,批判 访录》
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孔子的生平:姓孔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出生于没 落的贵族家庭。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尊 “至圣”。
自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 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 官)。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 四年; 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本”
“君为臣纲”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因地制宜 批判脱离实 《天下郡
匹夫有责,众 振兴工商 际,提倡实 国利病书》
治取代独治 业
践求真
王夫之 天下非一姓 大贾富民 反对天命论,《读通鉴
之私也
者,国之司 建立唯物主 论》
命也
义体系
共同 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提本工出”业“,和工重商商视业皆手提用承构倡”传筑“,统具经批儒时世判学代致继,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 的思想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