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淀粉生产工艺改进研究
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

《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淀粉产品,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使其在医药制造、制剂生产、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的特性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是由玉米淀粉经过特殊处理而得到的,具有低水分含量、高粘度、高稳定性等特性。
它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增稠性、悬浮性、乳化性等物理性质,以及一定的胶体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这些特性使得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在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的应用1.药物载体: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与药物的混合、溶解、乳化等处理,制成各种类型的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
它能够有效地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分散性,从而改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医药制造: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可以作为医药制造过程中的粘合剂、悬浮剂、增稠剂等,用于生产药物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医学材料: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可以用于制造医用敷料、伤口敷料、手术缝合线等医学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够有效地保护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淀粉处理、分离提取、质量检测等步骤。
其中,淀粉处理包括脱胚、沉淀、过滤等步骤,以得到高纯度、低水分的玉米淀粉。
分离提取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方法,从玉米淀粉中提取出所需的成分,如药用淀粉、高粘度淀粉等。
质量检测则是为了保证生产出的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
四、总结药用低水分玉米淀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淀粉产品,在医药制造、制剂生产、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具有高粘度、高稳定性等特性,以及良好的成膜性、增稠性、悬浮性等物理性质,同时保持了化学结构和稳定性的稳定性。
淀粉酶的工艺改进与应用探索

淀粉酶的工艺改进与应用探索一、前言与背景淀粉酶,作为一种关键的工业酶,在食品、纺织、造纸、洗涤剂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19世纪末,人们开始认识并利用淀粉酶以来,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淀粉酶能够高效地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同时,淀粉酶在生物制造、环保等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行业/领域核心概念及分类2.1 核心概念的界定淀粉酶是一种水解淀粉和糖类的酶类总称,主要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等。
它们在分子结构、活性位点以及催化机制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特点是具有高度专一性,能特异性地催化淀粉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断裂。
2.2 行业/领域的分类淀粉酶行业可根据应用领域、来源、生产方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应用领域分,主要有食品工业、洗涤剂工业、生物制造等;按来源分,可分为微生物淀粉酶、动物淀粉酶和植物淀粉酶;按生产方法分,可分为基因工程菌生产淀粉酶、化学合成淀粉酶等。
2.3 特征、应用领域及市场潜力各类淀粉酶的特征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例如,微生物淀粉酶因其高效性和稳定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洗涤剂工业中,淀粉酶主要用于去除衣物上的淀粉渍;生物制造领域,淀粉酶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
市场潜力方面,随着生物技术和绿色化学的发展,淀粉酶在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市场潜力巨大。
2.4 行业/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淀粉酶行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日益明显。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提高淀粉酶的产量和稳定性;纳米技术可用于将淀粉酶制成纳米颗粒,提高其在某些应用中的效果;信息技术则可用于淀粉酶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三、关键技术或性能原理及最新技术突破3.1 关键技术或性能原理淀粉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生产工艺、酶的改性和应用技术。
生产工艺方面,基因工程菌的培育和优化是提高淀粉酶产量和活性的关键;酶的改性方面,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改变淀粉酶的结构和性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应用技术方面,研究如何将淀粉酶更好地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论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的工艺优化

论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的工艺优化摘要:在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个行业随之持续发展壮大。
在酒精制作中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工艺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酒精制作的效率,还需要专业人员积极性对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工艺对优化进行专业的实验、研究,从而总结出外界各方面因素对于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所造成的影响,逐步对玉米淀粉汁杯燃料酒精工艺加以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玉米淀粉;燃料酒精;工艺优化0 引言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中的一个部分,用其替代石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使用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不但可以取代能源,并且也可以切实地对玉米等陈化粮的转化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促使农业生产得以良好发展,所以研究燃料酒精生产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在进行燃料酒精生产的过程中将发酵法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发挥出与矿物燃料类似的燃烧性能,但是其生产原料通常都是生物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
另外,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与含硫气体,这两种物质都低于汽油燃烧,能够切实地控制大气污染并且也可以限制温室效应。
1 燃料酒精的发展前景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燃料酒精的开发未来前景一片大好。
首先,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样导致对汽油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燃料酒精这类可再生资源对于汽油的生产往往能够给予良好的辅助。
其次,当前节能环保理念得到了大范围的推行,燃料酒精的运用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其属于脸很高的汽油品质改良剂,并且其含氧量相对较高,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规避部分汽车发动机因为故障而造成的爆震和汽车尾气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
最后,燃料酒精的运用对于国家可再生能源制造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因为酒精的生产往往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粮食作物,当前燃料酒精的生产通常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玉米,这样就能够为种植玉米的农民带来了福利,并且也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也表示燃料酒精的开发行业未来发展较为良好。
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工艺的改进

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工艺的改进
胡湘渝;刘代俊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年(卷),期】2003(035)001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改进的合成方法,即对反应物料进行碱前处理,并
加入促进剂,制备了羧甲基玉米淀粉钠.以取代度为目标,研究了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取代度与产品物性的关系,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
数为:氢氧化钠∶一氯乙酸=2∶1(摩尔比),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20 min,淀粉
15 g,促进剂22 g.
【总页数】4页(P115-118)
【作者】胡湘渝;刘代俊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36.9
【相关文献】
1.羧甲基绿豆淀粉合成工艺研究 [J], 陈建福;施伟梅;蓝志福
2.交联-羧甲基淀粉合成工艺可视化优化的研究 [J], 佘艳;张光旭;鄢烈祥;史彬
3.羧甲基淀粉合成工艺的优化探究 [J], 马佳利;霍倩;张志鹏;谭艳君
4.羧甲基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合成工艺研究 [J], 杨冠宇;付渊;张茹意;宋佳;刘艳
艳;潘玉桐
5.玉米羧甲基淀粉崩解剂的合成及性能改进 [J], 张立军;高俊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淀粉,作为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多糖类物质,不仅是人类和动物的基本食物来源,也是众多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化学、食品、药品、纺织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淀粉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淀粉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在淀粉行业,技术创新一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新型的酶技术和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玉米淀粉生产为例,传统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浸泡、研磨、离心等,不仅耗能大,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新型的生物技术,如采用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副产物作为原料,可以生产出新型生物基材料,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循环化此外,新型酶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淀粉的转化效率通过使用特定的酶,可以使得淀粉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被分解,从而提高了产物的纯度和产率产业升级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淀粉及其衍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淀粉行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淀粉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使得淀粉产品的纯度和一致性得到提高,从而满足食品、药品等高要求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淀粉企业也需要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可以使得企业在资源利用和产品销售方面得到优化,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升级,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上内容为整篇文章的相关左右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介绍淀粉行业在生产工艺、环保措施、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案例,以及这些创新和升级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生产工艺的革新淀粉生产工艺的革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生产方式中,玉米等谷物经过浸泡、研磨、分离等步骤,最终得到淀粉产品然而,这些方法往往能耗高、效率低,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生产工艺不断涌现例如,采用湿法研磨技术,可以在研磨过程中加入水分,使得淀粉颗粒更容易被破碎,从而提高产量此外,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在超过临界温度的条件下,将淀粉颗粒与溶剂混合,通过高压使淀粉颗粒破裂,实现高效生产在环保方面,淀粉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工艺例如,采用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将淀粉原料转化为生物燃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还可以有效利用能源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水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产品研发与多元化淀粉作为一种基础原料,其产品的研发和多元化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支持下,淀粉产品的种类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功能性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淀粉产品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可以改变淀粉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粘性,适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的特定需求此外,改性淀粉、预糊化淀粉等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为不同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淀粉的衍生物也是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例如,淀粉酯、淀粉糖等衍生物,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同时,淀粉基塑料、淀粉基纤维等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为淀粉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淀粉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品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在产业链的上游,淀粉生产企业与谷物种植农户的合作,可以实现原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控制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可以保证谷物的质量和产量,为淀粉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基础在产业链的下游,淀粉应用企业与淀粉生产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响应和定制化服务通过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产业链的整合还可以促进淀粉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例如,与生物化工、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可以推动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上内容为整篇文章的60%左右接下来的内容将深入探讨淀粉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型的生产工艺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促进了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新型生产工艺的应用,如湿法研磨技术和超临界流体技术,大幅提高了淀粉的产量和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淀粉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这些工艺的采用,也减少了废水排放和能源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其次,生物技术的应用,如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的改进,提高了淀粉的转化效率和产物的质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为淀粉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此外,技术创新还推动了淀粉行业的产业链整合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淀粉生产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同时,产业链的整合,也促进了淀粉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趋势展望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继续深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首先,绿色生产将继续是淀粉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加强,淀粉企业将更加注重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环境友好新型的生物技术和环保工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废水处理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其次,淀粉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将继续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淀粉产品的种类和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功能性淀粉、淀粉衍生物等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将为淀粉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将继续推动淀粉行业的发展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产业的协同发展,将使得淀粉行业更加紧密地融入相关产业,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品的优化配置淀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继续推动行业的发展未来的淀粉行业将更加绿色、多元和协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价值以上内容为整篇文章,涵盖了淀粉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多个方面,从生产工艺的革新、产品研发与多元化,到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再到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未来趋势的展望。
建议收藏,淀粉改性的100种方法,与PLA、PVA复合制备生物塑料

建议收藏,淀粉改性的100种方法,与PLA、PVA复合制备生物塑料提供展位50个,名额有限!早期曾有研究者将淀粉一类可生物降解原料和塑料成分混合制备半生物降解塑料产品,这类产品只有淀粉成分能被降解,塑料成分不能被降解且难以回收。
此类半生物降解塑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已被淘汰。
对淀粉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改善其热塑加工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成膜性能,同时能在适当的环境中快速降解,可以真正实现完全生物降解。
此外,将淀粉与聚乳酸(PLA)、明胶、纤维素、壳聚糖、乙酸纤维素、细菌纤维素等聚合物共混复合,可制作用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完全生物降解材料。
但淀粉基材料存在质脆、力学性能差、易吸水的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
在淀粉基材料中添加改性增强材料,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
本文将对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01淀粉的结构和性质淀粉的分子结构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主要由脱水葡萄糖单元通过α-1, 4-糖苷键连接而成,含有少量由 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
支链淀粉的主链由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支链由α-1,6-糖苷键连接。
天然淀粉一般由70%~80% 支链淀粉和20%~30% 直链淀粉组成。
将淀粉在冷水中充分分散,升高温度,淀粉吸水膨胀转变为淀粉糊。
淀粉糊在光滑平面上干燥,形成淀粉膜。
这种淀粉膜力学性能差、韧性低,通过对淀粉改性处理和与增强剂共混制得力学性能良好的淀粉基薄膜,可作为淀粉基降解塑料使用。
02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设计思路往往是将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改善其热塑成膜性能,或者将淀粉与其他成膜材料、增强剂材料共混制备生物降解塑料。
常见的淀粉基复合降解塑料将淀粉和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如植物纤维、淀粉颗粒、细菌纤维素、壳聚糖等)、其他添加材料(如黏土、石墨烯、滑石粉等)以及增塑剂共混复合,获得淀粉基复合降解塑料。
这些塑料均能实现完全生物降解,可应用于包装材料、食品容器、一次性餐具、缓冲包材、儿童玩具等多种领域。
变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对饲料品质的改良作用

变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对饲料品质的改良作用1 引言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贮藏形式,是动植物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
我国的淀粉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应用发展空间。
天然淀粉不溶于水,其形成的淀粉糊易老化脱水,被膜性差,缺乏乳化力、耐药性及机械性,这些缺点限制了天然淀粉的广泛应用。
通过变性不仅可以改变天然淀粉原有的性质,还可以赋予其以新的功能特性,从而充分扩大其应用范围,变性淀粉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化妆品、食品、饲料等行业。
目前全世界的变性淀粉产量在500万吨左右,而我国2000年产量仅约为35万吨,具有关专家推测我国变性淀粉市场潜力至少在109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变性淀粉产业迫在眉睫。
2 变性淀粉的分类与特性天然淀粉的可利用性取决于淀粉颗粒的结构和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及比例,不同来源的淀粉具有不同的可利用性,现代工业应用中天然淀粉的直接利用率十分有限。
在淀粉所固有的理化特性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切断、重排、氧化、或在分子中加入取代基)以改变原淀粉的天然性质,使其更适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这些经二次加工改变了性质的淀粉产物称为变性淀粉。
根据加工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将变性淀粉分为物理变性淀粉、化学变性淀粉、酶法变性淀粉与复合变性淀粉4类。
淀粉物理变性方法包括烟熏、预糊化、超高辐射、机械研磨、湿热处理等;化学变性方法有醚化、酯化、氧化、交联、热解、接枝共聚、糖甙键水解等;酶法变性主要是用各种淀粉酶处理淀粉,如?琢-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等;复合变性是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处理淀粉,如氧化交联、酯化交联等,采用复合变性方法得到的淀粉产物具有多种变性淀粉的共同优点[7]。
根据变性机理,淀粉变性所得产物又可分为淀粉分解产物、淀粉衍生物和交联淀粉3大类,其特性如表1。
javascript:resizepic(this) border=0>3 变性淀粉的制备工艺目前国内外制备变性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干法和湿法两种,湿法也称浆法,即将原淀粉分散在水相或其它液相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与化学试剂进行氧化、酸化、酯化、醚化、交联等反应而生成变性淀粉;干法指原淀粉在少量水(通常在20%左右)或有机溶剂相中,直接与化学试剂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变性淀粉的方法。
羟丙基淀粉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 1) 在羟丙基淀粉的合成反应中, 使用自制的复 合催化剂比单一催化剂在反应时间上大大缩短, 当催 化剂用量相同时, 反应可由1110 h缩短为518 h。
( 2) 确定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 淀粉乳中淀粉
质量分数为25 % ; 环氧丙烷用量为715 mL/ L淀粉乳; 催化 剂 用 量 为 215 % ( 占 淀 粉 干 重) ; 40 e 下 反 应 518 h。
不同取代度羟丙基玉米淀粉对纸张表面施胶后的纸张性23环氧丙烷用量对羟丙基化反应的影响tab5在每1l淀粉乳淀粉质量分数在25下同中复合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同22节改变环氧丙烷加人量进行羟丙基化反应结果见环氧丙烷用量对取代度和黏度的影响tab3influenceofpropyleneoxideonreplaeedegreeandviscosity可知增加环氧丙烷的量可提高反应的醚化程度使产品的取代度和黏度都增大但此反应中环氧丙烷用量为75ml时即可达到较佳的造纸施胶剂404
按照上述 113 的方法, 首先进行了复合催化剂的 筛选试验, 确定使用复合催化剂( 配比为: 10 g NaCl、 10 g NaAc、3 g NaOH ) , 改变单一催化剂和复合催化 剂的加入量( 占淀粉干重) , 35 e 左右进行羟丙基化 反应, 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的催化剂用量对取代度、黏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Tab11 Influence of catalyst dosage on degrees of substitution、viscos2
ity and time
催化剂用量 取代度
/%
Ñ
Ò
G/ Pa#s
Ñ
Ò
t/ h
Ñ
Ò
01 5 01 068 01 053 01 186 01156 910 13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药
用淀粉生
产工艺改
进研究
詹谷宇王萍莉穆
娟
‘
西安交通
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西安
的
摘要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与亚硫酸的混合液浸泡玉米能有效地降低王米
淀
粉
中
的蛋
白质含量较单独用亚硫酸浸泡所得玉米淀粉的蛋白质含量可分别降低
和
肠
关键词
药用淀粉蛋白质含量玉米十二烷若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
钠
在玉米淀粉的湿法加工
中,长期沿用亚
硫
酸浸泡玉米这是由于亚硫酸能迅速
钝化
玉米粒生理活动加速籽粒膨胀促进乳
酸
菌
繁殖产酸防止腐败霉变实现淀粉与蛋白及
其它组分的有效分离〔‘,但是单纯以亚硫酸
浸泡常出现淀粉的蛋白质含量偏高或超标
,
这种情况在淀粉生产的流槽工艺中更为突
出而淀粉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药用淀粉
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直接关系到
药
用葡萄糖的质量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一
些生物安全性高的表面活性剂已应用于一些
种类的淀粉生产〔,证明其在淀粉与蛋白
质
的分离中发挥了很好的
作用本研究以传统
的亚硫酸浸泡玉米作对照研究了十二烷基
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两
者分
别与亚硫酸的棍合液浸泡玉米对玉米淀粉蛋
白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部分
取玉米粒分别加各种浸泡液
于浸泡手工
脱胚连同浸
抱液和定量自来水将脱胚玉米送入小型砂
轮
打
浆机磨粉过目筛除渣后
以
离心弃上清液沉淀
的上部为
黄
色部分下部为白色淀粉,用小铲
细心将上
部黄色部分除尽淀粉再用蒸馏水
洗遍
并
离
心次将淀粉由离心
管取出置平皿摊开
于干燥干燥至恒重用凯氏定
氮
法测定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所
有实验处
理重复次
结果与讨论
表面活性剂单独浸泡玉米对淀粉蛋白
质含
量的影响
表表面活性剂和亚硫酸单独
浸泡
玉
米对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浸
泡液肠男淀粉蛋白质含量络蛋白质平
均量
十二烷基硫酸
钠
十二烷基磺
酸钠
。
亚
硫
酸
表
外亚硫酸加表面活性剂
作浸泡
液对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及浓度淀粉蛋白质
含
准
绍
蛋白质平均
含过
‘
绍
盯
肠
扣
另
二
烷基硫酸
钠
十二烷
基
磺酸
钠
丰
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表多亚硫酸加不同浓度十二烷
基硫酸钠作浸泡液对玉米淀粉蛋
白质含量的影响
十二烷基硫酸
钠浓度
拓
淀粉蛋白质
含
量
,
蛋
白
含
量
质
平
均
绍
一
一
表结果表明以两种表面活性剂单独
浸泡均不如用亚硫酸浸泡效果好并且在浸
泡后期出现了腐败气味因此不宜单独应用
表面活性剂与亚硫酸并用浸泡玉米对
淀
粉蛋白质含
量的影响
表显示或与亚硫酸并用后能明
显降低淀粉的蛋白质含量前者可降低
汤
,
后者降低外显示了很好的效应
亚硫酸与不同浓度浸泡玉米
对淀粉
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表指出在至沁的
范
围内均有良好效果在加开浓度时
比
单独用亚硫酸浸泡其蛋白质含
量减少
吓
而较之用汤的浓度效果相差不大
本研究还在单独用肠肠亚硫酸浸泡玉
米
磨粉去渣后分别用外的上述两种
表面活性剂冲洗淀粉再用水冲洗试图
降低
淀
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这种方法
也获得较好效果但是没有上述表面活性
剂
与亚硫酸的混合液效果显著且会增加工作
量和加大过程用水量
本研究表明少量安全性高
的表面活性
剂
与亚硫酸混合使用能更有效地降低药用淀
粉中的蛋白质
含量
参
考文献
、
龚玲玲中国台湾农业化学会
志
”
耶尔马科夫著吴相证译植物生物化学
研
究
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弱
了
一
拼
落,尤么”艺,,公,,男艺
口
拓
舜
年月日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