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蒙氏数学《按图形分类》

大班蒙氏数学《按图形分类》
大班蒙氏数学《按图形分类》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按图形分类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直接目的: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那些不是圆形?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最新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最新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 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 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 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 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 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 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 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 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 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 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 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 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 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 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 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 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大班蒙氏数学小结

大班蒙氏数学小结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 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2.学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橡皮泥;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21-22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点兵点将。幼儿站成圆圈,教师站在圈内,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儿歌附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逐个抚摸幼儿的头。当念完最后一句后,所有被摸过头的幼儿高高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到!” 2.集体活动。 ① 复习数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123”,请幼儿说说这个数字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② 学习按数取珠。 创设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数字卡片做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教师拿出一粒金色珠,提问:“有几粒珠子?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放在这粒珠子的下面。WW 教师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问:一串珠子有几粒,它的数字朋友是谁?接着问:两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师拿出数字片,如78,先读出数字卡片,然后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摆在数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儿自由操作练习。 3.游戏活动。 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报数或出示数字卡,幼儿迅速拿出相应数量的金色珠,并相互检查。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4.分组活动。 教师: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头说说悄悄话,我们来把它们组织在一起。 按数取珠。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个按数字卡片取相应的金色珠。 按数做珠。幼儿自由分组,每组4-5人。每组提供数字卡一张。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绿色的

大班下期末幼小衔接蒙氏数学数学试题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 ( ) (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963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4分) 5.数一数,填一填。(8分) 6.下面排列是否正确,请从大到小排列。(10分) 3 4 7 9 8 6 5 10 1 2 ( )个( )个( )个( )个 2 39 7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3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10分)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10分)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 ) ○○○○○ ( ) □□□□□ ( ) ☆☆☆☆☆☆ ( )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6+3= 1+5= 7-5= 7-3= 10-6=

【K12学习】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一.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二.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测量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测量的兴趣。 2.知道测量的结果与量具有关,即量具长,测量次数少,量具短,测量次数多。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准备: 1、教具准备:直尺和绳子 2.学具准备:测量用的等长的吸管棒、铅笔、小木棒、牙签、积木若干,统计表若干。在黑板上和室内地面都布置好独木桥的场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走“独木桥”。让幼儿自由体验,用脚尖挨着脚跟测量独木桥的长度。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 问幼儿走了多少步?为什么大家走的步数都不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用脚尖挨着脚跟走,量了独木桥的长度,这种方法啊就叫测量。 (2) 发散幼儿思维:你还知道其他的一些测量工具吗?并引发幼儿思索: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 (3) 教师用直尺和绳子分别在黑板上对独木桥进行测量,重点讲解测量的正确方法:即测量时,量具要首尾相连。 (4) 通过观察,比较,提问,引导幼儿小结出量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分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

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那么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基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如“39”、“139”等。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19—20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幼儿模仿老师做动作。 2.集体活动。 ①复习100以内的数。 创设情境:数字宝宝又来我们幼儿园做客啦!让我们热烈欢迎好朋友。

教师拿出写好的数字卡片,如39,先读出数字,然后取出数字卡片“30”和“9”,拼成数字卡片“39”。 ②认识数位。 继续创设情境:数字宝宝生气了。它们说有些小朋友不认识数位,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它们想请老师都所有的小朋友都认识数位。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③、幼儿自己取卡片,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3.分组活动。 小朋友都学会认识数位了吗?数字宝宝想分组对小朋友进行检测。 ①、听数说数。幼儿两人一小组,一名幼儿随意报出一个200以内的数字,另一名幼儿说说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各是几,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②、看数取珠。幼儿自己拿数字卡片,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相应的金色珠。 ③、数珠画珠。做《操作册》第6册第19页的活动“金色珠与数位器”。

蒙氏数学

蒙氏数学教具展示顺序 1.第一个柜子:数与量的对应 数棒、砂纸数字、纺锤棒箱、零的游戏、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 2.第二个柜子:量的认识 数的形成、银行游戏、寒根板(1、2)、 100 10000串珠链、邮票游戏、点的游戏。第二个柜子与第三个柜子放串珠架 3.第三个柜子:十进法 接龙游戏(加算、减算)、乘法鸟瞰图、一百板和数宇卷(位置不固定) 4.第四个柜子 加法板乘法板减法板除法板分数小人分数延伸工作 数棒 直接目的:了解数的集合体。(量) 记忆从1——10的名称。(数词) 间接目的:为十进法做推备。 导入数的概念. 展示步骤:1、感官展示。2、认识量。3、量与砂纸数字板结合。4、合十。5、加算。 砂纸数字 直接目的:幼儿认识0——9的数字和数词。 间接目的:为数字书写做预备。 注意亊项:注意书写的笔顺。 展示步骤:1、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根据幼儿情况分两次进行 2、取量练习 3、制作砂纸数字 数棒与数字 直接目的: 认识1——10数字与量的关系。 间接目的:进入十进法的准备。 数量概念的导入。 展示步骤:1、数棒与砂纸数字对应。2、砂纸数字与数棒相对应 纺锤棒箱 直接目的:指导0的概念。 加强数与量的结合的概念。 间接目的:练习9以内的点数。 晨示步骤:有两种展示方法。(美国、台湾) 零的游戏 直接目的:加强0的概念的练习。 间接目的:线习9以内的点数. 展示步驟:1、第一次零在老师手里。2、第二次零在幼儿手里。 数字与筹码 直接目的:了解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种。 间接目的:认识数的念法与相同量的关系。 展示步驟:1、配合数字排列红色筹码。2、奇数与偶数的名称练习。

蒙氏数学教案

游戏“色彩娃娃站起来”。教师发出游戏口令,说到哪种颜色娃娃,贴有相应颜色点点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如:“请红色娃娃站起来。”则所有贴红色点点的幼儿都音乐游戏“找朋友”。教师放音乐′a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拍手找贴有和自己相同颜色点点的幼儿做朋友。游戏熟练后,幼儿可以互相交换不同颜色的点点再进桨 行游戏懑铅 4. 分组活动。 第一组:粘贴画“色彩娃娃穿新衣”。幼儿将三种颜色的色彩娃娃头粘贴在白纸上,然后给每个娃娃选相同颜色的衣服并粘贴n 第二组:操作学具“色板”。请将相同颜色的两块色板放在一起,试着说出每块色板的颜色名称n 第三组:操作彩色笔。幼儿将相同颜色的彩色笔找出来成为好朋友放在一起。 5.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n 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n欣赏幼儿分组活动的成果,巩固幼儿按颜色配对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将学 Z 双同求导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一种属性找出同类或不同类的物体,并尝试说出物体的特征。2. 尝试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归类。 3. 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彩色鱼”;神秘袋若干(装人相同的几个物品和1个不同的物品,如放5 条大鱼和1 条小鱼)。 2. 学具准备:“彩色鱼”:彩笔若干:神秘袋若干。 3. 《操作册》第1册第3-4 页。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幼儿和教师边念儿歌(儿歌附后>边在线上做相应的动作。2. 集体活动。 ①找相同。 创设情境:海洋馆里的热带鱼一起出来旅游,.看它们排的队伍多整齐啊! 教师请幼儿拿出学具“彩色鱼”,将一样大的鱼排成一排。幼儿找出大小相同的彩色鱼(见图一)。 教师请幼儿将一样颜色的鱼放在一起。找出颜色相同的彩色鱼(见图二)。 红色的鱼蓝色的鱼紫色的鱼绿色的亘青色的鱼 囫找不同。

大班蒙数 感知数位

大班蒙数:感知数位 目标: 1.初步了解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及数位之间的关系。 2.能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数位,并正确的认读三位数。 3.乐于参与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 准备: 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数位板,写好的数字卡片, 手偶一个。 2.学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数位板。 3.分组操作题卡人手一份。 过程: 1.预备活动: (1)线上活动:幼儿随音乐进行走线。 (2)线上游戏;《卷心菜》,(规则:卷,卷,卷心菜,1234567,7654321,三片叶子在一起,孩子就三个人抱在一起,幼儿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从而巩固数与量的对应)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在今天的数学活动中,老师专门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兔宝宝,兔宝宝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礼物,咱们一起来看看会是什么呢? (1)认识金色珠。老师出示金色珠引导幼儿认识,这是粒珠,一粒珠子叫做粒珠,代表数字1,这是串珠,一串珠子叫做串珠,有

10粒,代表数字10,这是片珠,一片珠子叫做片珠,有100粒,代表数字100. (2)出示教具:数位板,老师:这是书为伴,并介绍数位板上的个位十位百位,引导幼儿在数位板上摆金色珠(粒珠摆在个位的上方,串珠摆在十位的上方,片珠摆在百位的上方) (3)感知数位继续创设情境:今天与宝宝不但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还教朱老师了一个本领,现在我就把这个本领教给小朋友们,好吗?a 出示数卡13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位。在数字134中,数字4所在的位置叫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十位,数字1所在的位置叫百位。B加强幼儿认识数位,出示一些数字让幼儿来认认。c 老师展示工作;在数位板上摆出数字,并用金色珠来表示。C请2到3名幼儿进行操作。d幼儿集体展示工作(展示中老师先让孩子一起来摆同一个数字,摆几次后让幼儿自由来操作)活动后进行小节。 3.分组操作: (1)团结协作:要求两两一组,一人写数字,一人在其数位板上画出相应的珠子。 (2)写写,要求幼儿根据题卡上的量,来写出相应的数字。(3)画窗帘,小猫家的窗帘上的珠子掉了,请小朋友们根据上面的数字画出相应的珠子。 (4)涂木珠,请小朋友在相应的木珠上涂上与底座相应数量的颜色。 (5)谁最棒,幼儿看题卡进行填空。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2018-01-16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一.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二.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测量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测量的兴趣。 2.知道测量的结果与量具有关,即量具长,测量次数少,量具短,测量次数多。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准备: 1、教具准备:直尺和绳子 2.学具准备:测量用的等长的吸管棒、铅笔、小木棒、牙签、积木若干,统计表若干。在黑板上和室内地面都布置好独木桥的场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走“独木桥” 。让幼儿自由体验,用脚尖挨着脚跟测量独木桥的长度。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 问幼儿走了多少步?为什么大家走的步数都不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用脚尖挨着脚跟走,量了独木桥的长度,这种方法啊就叫测量。 (2) 发散幼儿思维:你还知道其他的一些测量工具吗?并引发幼儿思索: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 (3) 教师用直尺和绳子分别在黑板上对独木桥进行测量,重点讲解测量的正确方法:即测量时,量具要首尾相连。 (4) 通过观察,比较,提问,引导幼儿小结出量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分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 五.教师展示各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延伸: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基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如“39”、“139”等。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19―20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多角度分类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 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 3、《操作册》第五册1-2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在线上做相应的动作。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是个娃娃来做客,它们都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1、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 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2、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第一页,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 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 三、分组活动: 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 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 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活动名称:多角度排序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将物品按多种方法交替重复的的排序。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棋”,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彩色棋”,几种不同形状的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大班上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大班上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名称:蒙氏数学 活动内容:《数学王国运动会》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在操作和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提高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减法板”“数字卡片”写有1-5的数 字车库、写有5以内加减法的数字汽车、有1-5数字的桃子卡片, 2、学具准备:“加减法板”;“数字卡片”;写有1-5加减法的信封若干,邮筒五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大家好!我是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5,我们数字

王国举行了一场趣味运动会,国王让我邀请大班所有的小朋友参加,你们想去吗?幼儿:想 教师:我们要进入数字亡国了,请小朋友脚跟碰脚尖走,沿着蒙氏线走,心里默默数数,看要走多少不才能走到数字王国? 二、集体活动 游戏汽车拉力赛 教师:请小朋友把红色和蓝色的定规尺分类放好,今天集体比赛的项目就是汽车拉力赛。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辆小汽车,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完 成上面的题目,将汽车停在相应的车库里。幼儿操作加减法半,计算出汽车上的算式的得数,并将车放在相应的车库。 送信:这个环节注重孩子的口算能力,以及检验幼儿对5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情况。王国里的送信员生病了,所以好多信件被积压了,今天我们来个比赛,比比看谁先把心送到小动物的邮箱里,幼儿取信封,看上面的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并投到相应的油桶里 三、分组活动:摘桃子比赛:这个环节注重发展幼儿的交往、协作能力。将全班幼儿分成5组,教师设计了问题情境:小猴子想摘桃子,可桃树的主人说:“你只要说出三道加法或减法的试题,答案正好是桃子上的数字,我就把桃子

大班蒙氏数学教学设计

大班蒙氏数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大班蒙氏数学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 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2.学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橡皮泥;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21—22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点兵点将。幼儿站成圆圈,教师站在圈内,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儿歌附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逐个抚摸幼儿的头。当念完最后一句后,所有被摸过头的幼儿高高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到!” 2.集体活动。 ① 复习数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123”,请幼儿说说这个数字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② 学习按数取珠。 创设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

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数字卡片做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教师拿出一粒金色珠,提问:“有几粒珠子?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放在这粒珠子的下面。 教师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问:一串珠子有几粒,它的数字朋友是谁?接着问:两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师拿出数字片,如78,先读出数字卡片,然后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摆在数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儿自由操作练习。 3.游戏活动。 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报数或出示数字卡,幼儿迅速拿出相应数量的金色珠,并相互检查。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4.分组活动。 教师: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头说说悄悄话,我们来把它们组织在一起。 按数取珠。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个按数字卡片取相应的金色珠。 按数做珠。幼儿自由分组,每组4—5人。每组提供数字卡一张。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绿色的橡皮泥代表个位,一粒绿珠表示一个“1”;蓝色的代表十位,一粒蓝珠表示一个“10“。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认识奇数与偶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认识奇数与偶数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数字与筹码的工作发现奇数偶数,并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 感知奇数与偶数的概念。 2、培养幼儿乐于探究,主动操作的的探索能力。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工作毯一张 2、蒙氏教具<数字与筹码1-10> 3、奇数与偶数的字卡。 4、木偶小猫1个,小狗2个,小鸭子3个。小鸡4个,小兔5个,小猪6个小熊7个。 5、神秘袋里装有若干个彩色扣子。 6、数学区教具:数棒。 7、1到10的数字卡人手一份。 8、水彩笔若干,纸上作业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a、线上律动:十个印地安小朋友<复习数字1-10,进一步巩固数 与量的对应> b、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器官如。眼睛有2个,鼻子有1个, 嘴巴有1个,胳膊有两个,腿有两个,初步感知单与双的概念。 二、集体活动:

1、铺放工作毯,教师介绍工作,并在数学区取来数字与筹码的工作。 2、教师师范操作数字与筹码的工作让幼儿发现奇数与偶数。 a、教师取数字卡按照1-10的顺序排序,边取边读出数的数名引 导幼儿跟读。 b、给数字配上相应数量的筹码。 c、分别将1-10的数字筹码两个两个地摆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 察看看哪些数下面的筹码可以两个两个地找到朋友,这些数叫偶数, 哪些数下面的筹码两个两个摆完后还剩下一个,这些数叫奇数,并配 上奇数与偶数的字卡。 d、请幼儿指认10以内的奇数与偶数,奇数:1,3。5。7。9。偶数:2,4,6,8,10, 3、生活迁移。进一步感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A、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要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朋友,看它们谁是奇数谁是偶数,好吗? 1)出示小猫。小狗。小鸭子。小鸡。小兔。小猪。小熊等动物, 引导幼儿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个并配上相应的数字卡。 2)引导幼儿给各种小动物两个两个的找朋友,看哪些能找到朋友,哪些找不到朋友,再次区分奇数和偶数,如:小鸡有4只可以两个两 的找到朋友,所以4是偶数;小兔有5只,两个两找朋友还剩下1只没 有朋友,所以5是奇数。 B、游戏"神秘袋",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认识奇数与偶数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认识奇数与偶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数字与筹码的工作发现奇数偶数,并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奇数与偶数的概念。 2、培养幼儿乐于探究,主动操作的的探索能力。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工作毯一张 2、蒙氏教具 3、奇数与偶数的字卡。 4、木偶小猫1个,小狗2个,小鸭子3个。小鸡4个,小兔5个,小猪6个小熊7个。 5、神秘袋里装有若干个彩色扣子。 6、数学区教具:数棒。 7、1到10的数字卡人手一份。 8、水彩笔若干,纸上作业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a、线上律动:十个印地安小朋友 b、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器官如。眼睛有2个,鼻子有1个,嘴巴有1个,胳膊有两个,腿有两个,初步感知

单与双的概念。 二、集体活动: 1、铺放工作毯,教师介绍工作,并在数学区取来数字与筹码的工作。 2、教师师范操作数字与筹码的工作让幼儿发现奇数与偶数。 a、教师取数字卡按照1-10的顺序排序,边取边读出数的数名引导幼儿跟读。 b、给数字配上相应数量的筹码。 c、分别将1-10的数字筹码两个两个地摆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看看哪些数下面的筹码可以两个两个地找到朋友,这些数叫偶数,哪些数下面的筹码两个两个摆完后还剩下一个,这些数叫奇数,并配上奇数与偶数的字卡。 d、请幼儿指认10以内的奇数与偶数,奇数:1,3。5。7。9。偶数:2,4,6,8,10, 3、生活迁移。进一步感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A、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要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朋友,看它们谁是奇数谁是偶数,好吗? 1)出示小猫。小狗。小鸭子。小鸡。小兔。小猪。小熊等动物,引导幼儿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个并配上相应的数

大班蒙氏数学练习

大班蒙氏数学练习题 班别: 姓名: 成绩: 一、写出下面的分解组成。 10 10 10 10 10 ( ) ( ) ()( )8 3( ) ()() 二、请根据日历数一数,填一填。 2014年5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5月份一共有( )天 1 2 3 5月1日是星期( ) 4 5 6 7 8 9 10 5月12日是星期( ) 11 12 13 14 15 16 17 5月20日是星期( ) 18 19 20 21 22 23 24 5月31日是星期( ) 25 26 27 28 29 30 31 请用笔圈出5月11日 三、看谁算得快又准。 8+3=( ) 8+5=( ) 9+4=( ) 9+5=( ) 6+ 9=( ) 7+8=( ) 6+ 6=( ) 5+7=( ) 四、填空。 一张可以换( )张 一张 可以换( )张 大班蒙氏数学练习题 班别: 姓名: 成绩: 一、写出下面的分解组成。 10 10 10 10 10 ( ) ( ) ()( )8 3( ) ()() 二、请根据日历数一数,填一填。 2014年5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5月份一共有( )天 1 2 3 5月1日是星期( ) 4 5 6 7 8 9 10 5月12日是星期( ) 11 12 13 14 15 16 17 5月20日是星期( ) 18 19 20 21 22 23 24 5月31日是星期( ) 25 26 27 28 29 30 31 请用笔圈出5月11日 三、看谁算得快又准。 8+3=( ) 8+5=( ) 9+4=( ) 9+5=( ) 6+ 9=( ) 7+8=( ) 6+ 6=( ) 5+7=( ) 四、填空。 一张可以换( )张 一张 可以换( )张

蒙氏数学物体对应教案

蒙氏数学物体对应教案

蒙氏数学物体对应教案 【篇一: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篇一:第二学期小班蒙氏所有教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1—2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3-5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6-7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8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篇二:中班蒙氏数学 中班蒙氏数学:数的守恒(5以内)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5辆玩具汽车。2学具准备:“吹泡泡”;塑料拼花1筐;白纸、铅笔。3.《操作册》第4册第25-26页。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一二三四五。幼儿一边念儿歌(儿歌附后)一边走线。儿歌念完,幼儿要快速地找到4个同伴,5人一

组,摆出各种造型,教师扮演猎人,检查每组幼儿人数是否为5个,找错的或找不到5个的则要在圈中跳5下,或学小动物叫5声,原地转5圈等。 2. 集体活动。 ①感知5以内等量物品数量的守恒。 创设情境:动物王国一年一度的汽车拉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看,小汽车们陆续全场了.教师出示5辆玩具汽车,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教师将5辆玩具汽车摆成不同的队形,每摆一次就请幼儿说说是什么队形,在数量上是否有变化。 小结:不论怎样摆,5辆车还是5辆车,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②操作学具,进一步感知5以内等量物品的数量守恒。 继续革命创设情境:小汽车整理好了队形,现在开始造型表演,我们用泡泡代表每辆汽车的停车位,帮它们排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吧!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只拿出一种颜色的泡泡),在工作毯上按大小分类后自由摆放,在操作中感受不论泡泡的大小、摆放位置怎样变化,数量总是不变的。 3. 游戏活动。 游戏“队形变变变”。请5名幼儿上前,教师飞飞告诉他们要站的队形,集体数5理(1-5或5-1),站好后请下面的幼儿说出幼儿这5名小朋友站的是什么队形,在人数上是否有变化。变换两至三次队形后,再轮流请其他最先说出队形的5名幼儿上前来重新玩游戏。` 小结:5个小朋友,不论怎么站还是5个。 4. 分组活动。 教师:还有很多物品都想来玩造型游戏,我们到各种不同的组里看看吧! 第一组:操作塑料拼花,每5片一组,拼不同造型。

大班蒙氏数学学期目标

大班蒙氏数学学期目标 总目标: 1、认识世界,适应生活; 2、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基本数学素质。 分目标: 1、知识观念层面,能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和解释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 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敏感。 2、创造能力层面,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境和其它学科问题。了解数学方法,发展 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性数学能力,并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3、思维品质层面,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以形成良好的 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 4、科学语言层面,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也是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素质 应包括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

第一个月: 1、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分类; 2、感知1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4、认读数字; 5、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第二个月: 1、20以内数与实物的对应; 2、按特定规律排序; 3、排序、了解(多1少1,递增的关系); 4、10以内数的组成; 5、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 第三个月: 1、认读50以内的数,体会边疆数的排列; 2、认识“0”;

3、20以内数与实物的对应; 4、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与实物的对应。 第四个月: 1、10以内加法; 2、10以内减法; 3、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椭圆体; 4、区别形和体; 5、几何形体图形的联想。 第五个月: 1、认识多边形; 2、感受多边形与其它形状的联系; 3、认识一年四季,体验四季不同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情况; 4、认识货币; 5、运用货币。 第六个月: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模版一 ——比多少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用到的比较两组物体5以内的多少。三岁左右的孩子们吃饭时用到最多的就是碗和勺子,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请孩子们自己对碗和勺子进行比较,孩子们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勺子放在碗里或将勺子和碗一一对应,这样孩子们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会较容易掌握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在孩子们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之后,紧跟操作练习,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孩子们操作完学具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进行巩固。这样,孩子们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较好地学会本次活动内容。本次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_@我是分割线@_@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

大班下期末幼小衔接蒙氏数学数学试题

大班下期末幼小衔接蒙氏数学数学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 1 1.从1写到10。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 ( ) (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2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9 6 3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4分) 5.数一数,填一填。(8分) 6.下面排列是否正确,请从大到小排列。(10分) 3 4 7 9 8 6 5 10 1 2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 3 1、用添上或去掉的 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10分)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10分) ( ) ( ) ( ) ( )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 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 )个 ( )个 ( )个 ( )个 △△△△△△△ ( ) ○○○○○ ( ) □□□□□ ( ) ☆☆☆☆☆☆ ( ) 2 3 9 7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xx数学教案 xx数学教案一.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简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解放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二.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体验例外的测量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测量的兴趣。 2.知道测量的结果与量具有关,即量具长,测量次数少,量具短,测量次数多。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准备: 1、教具准备:直尺和绳子 2.学具准备:测量用的等长的吸管棒、铅笔、小木棒、牙签、积木若干,统计表若干。在黑板上和室内地面都布置好独木桥的场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xx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走“独木桥”。让幼儿解放体验,用脚尖挨着脚跟测量独木桥的长度。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问幼儿走了多少步?为什么大家走的步数都不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用脚尖挨着脚跟走,量了独木桥的长度,这种方法啊就叫测量。 (2)发散幼儿思维:你还知道其他的一些测量工具吗?并引发幼儿思索:例外的工具,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3)教师用直尺和绳子分别在黑板上对独木桥进行测量,重点讲解测量的正确方法:即测量时,量具要首尾相连。 (4)通过观察,比较,提问,引导幼儿小结出量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分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 方法 五.教师展示各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延伸: xx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基中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如“39”、“139”等。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比多少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用到的比较两组物体(5以内)的多少。三岁左右的孩子们吃饭时用到最多的就是碗和勺子,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请孩子们自己对碗和勺子进行比较,孩子们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勺子放在碗里或将勺子和碗一一对应,这样孩子们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会较容易掌握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在孩子们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之后,紧跟操作练习,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孩子们操作完学具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进行巩固。这样,孩子们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较好地学会本次活动内容。本次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教案温馨提示: 三岁看大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幼儿的成长很重要。 作为幼儿老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