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语文初二上册(2019部编版)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2019部编版)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2019部编版)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2019部编版)第4单元第1 6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春色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

生〔齐〕: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景、物、人、事写之!

师:好!上节课我吗了解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细读文章,品味〝雨季〞,体会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特点。

〔屏显。〕

细读文章,品味〝雨季〞

师:现在再给同学们3—4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细读文章,评析文章语言,自主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昆明雨季的景物与人事的。

〔学生开始品读文章〕

师: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注意圈点勾画,把读起来有感觉有想法的句子划出来,批注一番,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动笔,教师个别指点〕

【二】细读文章,品味〝雨季〞

师:很多同学似乎有想法了,现在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我看到了第8段的句子。〝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突出了火炭梅的体积大与黑红的颜色。同时连用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的惊叹之情,我觉得这些语句非常朴实、自然。

师:外貌描写?〔生笑〕

生:哦!不,是外形!比作火炭!

师:是的!这句口语化的语言既让人通俗易懂,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缩写事物生动形象。我们可以继续看到后面的一句话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让我感觉作者非常喜爱难忘昆明的火炭梅,其他的杨梅都比不上它。

师:分析得很好,我们从中可以还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更热衷于品尝火炭梅,通过描绘火炭梅的形与色,引起读者的想象。刚才这位同学找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准确,那么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我找的句子在第7段。〝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句话写出了牛肝菌的颜色、味道、口感,我看了后很想吃。〔生笑〕

师:解读得很好,〝滑,嫩,鲜,香〞这四个字让人垂涎欲滴,想迫不及待地品尝它。同学们再注意一下这句话的特点?

生〔齐〕:一字一句!

师:短句!多吗?读一读。

〔学生读〕

师:请举例!

生: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生: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生: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短句朗朗上口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好,再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品读感想。

生:第7段中作者写道:〝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学生读完,师生同笑〕

生:这句话写出了干巴菌长得很丑,让人觉得幽默搞笑,具有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句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粗俗却不失真,形象写出了干巴菌的颜色外形,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生活化接地气,读者爱读。

生:还是这句话。〔生读〕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学生朗读句子,所有学生共同体会〕

师:读得很好,同学们一定听出前后句情感不一样。前者深表怀疑,后者除了惊讶还饱含喜爱之情,作者赞不绝口。

〔教师范读,全班学生再次体会〕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的语言十分接地气,贴近生活。我们知道,作者汪曾祺先生也是位美食家,这些语句中也表达出一种美食文化。

生:我找的是第10段里的句子。〝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我觉得作者的语言比较朴实,平淡,贴近我们的生活。

师: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平淡、自然的语言特点吧?这些平淡无奇的语言,是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雨下大了,走不了,就近找一饭馆踱进去,要酒要菜,慢慢坐喝!

(生:舒服得来)

生:第6段中写道:〝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师: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生:补充说明

师:很好,请继续评析。

生:通过这两句话,我了解到一些昆明当地的风俗,也看到了昆明仙人掌的特点:多且肥大。

师:不错,这两句话体显出昆明当地的民俗文化与风情,我们仿佛看到了用雨季里泛着绿意、湿气的仙人掌为主人驱邪祈福的画面。我们再看后面紧接着的句子:〝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从这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日常生活很了解,表达出一种农业文化。用仙人掌代替篱笆,表达了昆明当地人……?

生:他们懂得就地取材,让仙人掌的作用最大化。

师:回答得很好,这就表达出当地人懂得物尽其用,就地取材。篱笆院墙不是防?

生:〔齐〕小偷!

师:而是防家畜!昆明百姓?

生:善良、淳朴!

生:我找到第7段里的句子。〝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滴溜儿圆〞有意思,有趣。

师:好,我们一起看到这几句话。短句〝滴溜儿圆〞,同学们可以借此想象一下鸡油菌的外形。同时我们充分感受到语言的口语化,活泼俏皮,极具人情味。

生:有一个笑话!〝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极具家常化,似乎感觉作者正在与外面面对面的交流。

师: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到这几句话,作者通过写一个笑话,写出〝火车之慢,鸡枞随处可见。〞语言脱口而出,让读者倍感亲切、自然。

生:我品读了第9段的句子。〝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通过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语言也是非常平实、自然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读了第9段的几个句子,我们看到房东爱不爱花?哪句话?

〔全班学生:爱花。她怕房客们乱摘他的花〕

师:房东惜花、爱花,但为什么要送花呢?

生:因为她心地善良,懂得分享。

师:其他同学也能感受到吧?房东母女爱花,同时愿意送花,可见她们心地善良,具有淳朴的性情,此处的语言富有情谊。〝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为什么心感到软软的?

〔全班学生:因为作者被感动了。〕

师:我们平时长跑后,会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昨天吃了妈妈做的汤圆,会感到糯糯的软软的,好吃;作者的心软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他感慨于房东的纯朴热情,她陶醉在浓郁的花香中好,请所有同学一起再读一下这句话,细细品味一番。

〔学生带感情朗读,教师跟读〕

生:我找的是第5段的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两句话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同时引用了古诗里的句子,富有诗意。

师:评析得不错,我们一起看到第五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学生带感情齐读〕

师:我们可以共同感受到:这些句子的语言十分典雅,引用了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半句出自杜甫的?春望?,后半句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句中的两个字:〝深〞、〝长〞表现出昆明的

雨水充沛,植被茂盛。作者把看似不联系的句子放在一起,仍让读者感到自然、典雅、别致、文白相衬。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在文中穿插一些诗句,以此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生:作者还用首诗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师:是啊!喝酒作诗寄托情感,这份闲情雅致或许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出来!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生:我也想评析第5段里的句子。〝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这句话描绘了昆明雨季中草木被雨水充分滋润的状态,令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师:这句话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到第五段,作者写道〝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突显出枝叶的什么特征?

〔全班学生:很美,充满生机〕

师:草木枝叶能掐出水来。〝显示出近于夸张的旺盛〞,是不是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五段,边读边凭借作者的语言去想象,去感受。

(学生朗读,教师跟读)

生:我想评析第10段中的语句。〝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这句话很贴近生活,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师:的确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观察十分仔细,描述的画面让人读来有趣。

生:还有第十段中间的句子。〝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这里似乎写到了一些关于历史的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

师:这位同学品读得很细致,这里的语句展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一种历史文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第10段的前两句,作者提到了一首诗……

全班学生:?夜雨寄北?

师:这是一篇多么富有美感诗意又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汪曾祺先生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屏显。〕师:我们一起评析交流了许多句子,品味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这得益于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现在跟随老师的脚步,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

〔教师板书,学生笔记〕

【四】了解作者,体悟情感

师: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汪曾祺先生。

〔屏显。学生默读〕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入乡随俗,客居他乡。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师:联系这段话,再来看?昆明的雨?,同学们认为作者只是抒发对昆明雨季的思念吗?

〔学生同桌讨论〕

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认为不只是思念昆明的雨,还思念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

生:我也认为不只是思念雨,也包含着作者对昆明的热爱与怀念。

生:还有思乡!

生:还有青春岁月!

师: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在这里,作者不仅仅是抒发对昆明雨季的思念,还在怀念青春,怀念在昆明度过的岁月与生活。他在昆明的七年生活收获了与沈从文先生的师生之情,收获了友情,甚至收获了爱情!最后让我们这样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

〔屏显。〕

〝写不完的人间草木,读不够的喜怒哀愁。记得住那风雨黄昏后,忘不了花儿和心灵已湿透。啊!恰似那遮不住的乡愁隐隐,流不尽的岁月悠悠。〞

〔生齐读〕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阅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受戒?、?大淖记事?,去感受汪老的文学风格与语言特色。

〔屏显〕

友情推荐:散文?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

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师:在今天的语文课上,同学们发言踊跃,表现得非常出色,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

昆明的雨

汪曾祺

个性语言:

1.简洁平淡、自然、质朴

2.口语化语言,活泼、有趣、生动、富有情味

3.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4.文白相间、典雅别致、富有诗意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容,了解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容,了解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的雨。 汪曾祺(1920—1997),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着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想像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条据通知日常书信)附录二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一面(阿累) 3、我的老师(魏巍)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月迹(贾平凹) 8、三颗枸杞豆(程海) 9、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苏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集锦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4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6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7竹里馆王维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苏教版初二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初二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35分 1、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女红.()谛.听()勐.腊()红桧.()山岚.() Kān ()称pán()shān()擦shì()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 莫名其妙无所事事私空见惯人迹罕至自知之明 因地治宜毛骨耸然别具匠心鳞次栉比心弛神往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①天涯若比邻②与君离别意,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④一览众山小。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 ⑧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心情的名句是:,。 ⑨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B、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这是令学生们欢欣鼓舞的事情。 C、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D、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必须坚决禁止。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3分)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3分) 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到,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 朝____ 。(2分) 2.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3分)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朱自清先生的《春》里面,雨是多情的,温柔的。那么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雨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作者对雨又有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昆明的雨的特征,以及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 感。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写了昆明的雨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 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事?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段,选出你印象最深的景、物、事的句子并作简要的赏析。(先单独圈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意见) 2、仙人掌让汪曾祺感到惊奇,菌子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美味,果子与缅桂花让他感受到人美,心灵更美。 所以离开昆明后,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十一段都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是不是重复了?能不能删去一处? 3、出示作者、作品评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之后,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汪曾祺的作品被看成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但有却说汪曾祺先生不会写作: 《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但这般的有味道却仅仅通过菌子、杨梅、缅桂花……这些微小的载体来表现是不是不太合适?如果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古诗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 一、专题鸟 ①古代咏鸟诗三首 1、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池鹤【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二、诵读欣赏 ②诗词曲三首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古诗二首1 1、酬乐天杨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专题叶 ④古诗四首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题红叶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新)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一时ín山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 h 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物、事、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平淡质朴、生动风趣、诗意雅致的语言风格。(重点) 3.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理解其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1.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其与“雨”的联系,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针对目标二: 1.品读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汪曾祺语言特点。 2.拓展散文名句,进一步把握汪曾祺语言特点。 针对目标三: 1.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每年的5-9月份,是昆明的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的雨季。 PPT: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质朴平淡、生动风趣、诗意雅致的语言风格。(重点) 3.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理解其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难点) (二)整体感知初感情味: 通读课文思考: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除了写“雨”,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交流点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交流点拨】各种各样的菌子在蒙蒙细雨中潜滋暗长,那是盛开在人们舌尖的美味;杨梅在雨的滋润下,又黑又红,甜到人们的心坎里;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缅桂花、木香花在雨的滋润下,沉甸甸的饱满,让人们的心也不自觉的柔软……所有的一切都和雨有关…… 【提升】: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昆明的雨》说课稿 (王云权)

《昆明的雨》说课稿隆阳区丙麻中学王云权

《昆明的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昆明的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九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 《昆明的雨》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汪曾祺围绕“雨”的话题,写了昆明的雨、雨中的景物、雨中人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赞美、怀念之情。 二、分析学情 对于我们丙麻农村的学生来说,文中所写的雨、物、事,他们都非常的熟悉;但学生缺乏观察力和感受力,很难从生活的一些琐细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目标和本课内容,我设置了三个目标: (一)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二)学习本文围绕主题选取生活中琐细事物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三)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本文所展现出的美。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将上述所讲的教学目标一确定为教学重点;将目标二、目标三,确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思路 《昆明的雨》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次课赛又作为讲读课文进行教学,为了把自读讲读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我将自读自学的目标放在“课前预习要求”的部分完成。正是建立在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围绕三个教学目标,分七个教学环节来完成。(七个教学环节将在后面说教学过程中详细陈述) 六、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文本阅读,以“问、读、说、结”的形式展开。 教学环节以主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关键段、句、词,并作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2、示范性讲解 针对比较难的问题,我先做示范性引导,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 3、图文结合,引领学生感悟文中的美。 利用图片加文字,直观地再现物的画面与事的情景,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情感和本文所展现出的美。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贯彻实施我校“153”课堂模式,围绕三个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七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五、拓展延伸,学练结合;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汪曾祺在昆明七年的生活经历和故乡情结为切入点,快速进入新课教学。 (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本环节检查学生预习完成情况,借助检查了解作者,解决重点字词的读音。 第一步ppt出示作者图片、重点信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作者。 第二步ppt出示要注音的字词。学生先自读自查,教师检查核对后,齐读强化识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一这个教学重点。基本策略是:以问题驱动阅读、引导思考,以“问、读、说、结”的形式展开。 第一步ppt出示问题:昆明的雨有何特点?给出提示:圈点勾画关键词关键句来作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1至5段,思考讨论。完成目标一中的“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第二步ppt出示问题:课文除了雨外,还写了哪些物?哪些事?给出提示: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 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年级上册 ⑴《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⑶《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⑷《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⑸《以虫治虫》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课堂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 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 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课堂重点讲解难字难词的读 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 赏析文中个别词句。 【练习内容】 1.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体会感悟: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3.思考人生: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思考文章写的仅仅是雨吗?文章以写雨景以及雨中的人、事、情,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评价方式】 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思考“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如何以写雨景以及雨中的人、事、情,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帮助学生品味生活。 【测评内容】 1. 这篇叙事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请摘录文中的修辞句,品味赏析。 2.学习文章细节描写,描绘对生活中熟悉的景、物、事,展现你对生活的热爱。 【评价方式】 1 利用课后习案,帮助学生品味文章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 2.通过细节描写,描绘对生活中熟悉的景、物、事,展现你对生活的热爱。 【 创设情境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设计意图】 诵读与“雨”相关的诗句,感受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对“雨”的喜爱,由雨引发了情思,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习·朗读与积累】 1. 了解作者。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宜春七中易小媛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2.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今天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资料助读 有关昆明: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

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三、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鲜腴(yú) 篱笆(líbɑ) 鸡土从(zōng) 缅桂花(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思考: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请圈画出关键词句。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的雨的怀念。昆明的雨季长,明亮、丰满,舒适,充满绿意。7.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雨中的景,雨中的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及雨中的昆明人。 四、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由画导入,昆明雨的特点,昆明雨中的景和人,对昆明雨的想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强,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识记方法基本掌握,预习习惯已经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已有较大提升。 学生已经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天的怀念》、《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背影》等散文,对于散文文体已不陌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语段的方法初步掌握,赏析能力已经有初步的提升,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但是结合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思想情感有待进一步加强,半数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巩固,兴趣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生对于段落的模仿写作能力相对初一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对于篇章写作手法技巧的模仿能力半数以上的学生相对较弱。 二、教学目标: A.语言知识与运用:(1)积累重要字词;(2)赏析文中优美句子。 B.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1)进一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尝试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C.阅读:(1)感受本文语言风格;(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的内涵。 D.写作:学习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A.讨论法:可以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组内的优生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后进学生。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部分学生走神,便于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本课拟用于精彩语句赏析和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过程。 B.指导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疑惑予以点拨,对于方法予以指导。结合讨论法使用,既可防止课堂跑偏,又可以避免个别学生钻牛角尖,浪费课堂有效时间,避免讨论法的华而不实。 本课拟用于文章语言特色及作品风格体悟。 C.讲述法:对于学生不了解和没掌握的知识,对于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避免学生浪费时间,直接讲述知识或者呈现答案,以期启发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掌握或者模仿。 本课拟用于学生经过讨论和点拨之后,可能仍无法完成少数句子赏析。 D.谈话法: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加强师生思维碰撞,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指向性的训练个别学生胆量。 本课拟用于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 E.练习法:学练结合学以致用。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知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人琴俱亡《世说新语· 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岳 (唐)王勃(唐)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原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逻辑起点:散文的特点;什么是语言的表现力? 逻辑重点:文章怎样体现散文特点?怎样的语言具有表现力? 逻辑终点:能根据散文特点选材,语言富有表现力 难度要求:理解、运用 课时数:1——2节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类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雨的诗句:志南和尚、贺铸、韩愈、余光中、戴望舒 同样都是雨,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逻辑起点) 二、课堂学习 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自主学习(预习反馈): 1、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为什么? 我想念昆明的雨 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点明中心,第二次深化主题2、最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点的是哪一句?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文中叙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物、人和事?(逻辑起点) 写了倒挂的开花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果子、花;苗族女孩叫卖杨梅,若园巷给房客们送花的房东,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 提问:这是文不对题吗?(逻辑重点)预设 合作探究:说说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注意带横线的词句)体现出了什么美? 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风情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彰显了昆明的地域风情。) 2、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美在美食)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美在人情(柔情),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4、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理解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重点: 1.通过默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导入: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学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研读文本 一读:首先请大家通读课文,看看文章所写的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字词,老师已经打到大屏幕上了,阅读时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可以参考,并标注在你的课本上。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b) 鸡《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转载】(zng) 黄焖鸡(mn)《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转载】 扳尖(bn) 炽红(chì) 缅桂(min) 绿釉(yòu) 密匝匝(z) 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 二读:同学们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发现了,文章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雨季中的景、事、物、人,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 与“雨”有关联的物、人、事 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送缅桂花的房东 教师确认: 首先,虽然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直接写雨上,可是所写的景、事、物、人,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其次,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