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至唐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至唐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至唐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编先秦文学——原始神话与中国文学的起源

一、原始神话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在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远祖不仅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也促进了自身的进步,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文,当音乐、美术等艺术逐渐同生产脱离而走向独立时,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了。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知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产生了神秘感,形成了对自然神的信仰,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说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都有现实生活做基础,是客观现实和生活的反映。

如羿射九日之所以产生,大概是远古时代发生过多次旱灾,人民群众渡过这些灾难后,久而久之,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弓手后羿,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以减轻旱灾的威胁。

原始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通过美丽的故事,奇特、丰富的幻想,表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小结: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诗歌源头

诗歌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口头创作。比较原始的诗歌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少。《诗经》三百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歌词。《诗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面貌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

《诗经》的艺术成就:

1.“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

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事物作形象描写。“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3.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四言句式。

4.重言叠字、双声叠韵、隔句押韵,富于音韵声情之美。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对后世诗歌,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

继《诗经》之后,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出异彩的是《楚辞》。楚辞是楚国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并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来的新诗体。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调,代之以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著名的楚辞诗人有屈原、宋玉、景差等。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出身于战国时楚国的贵族家庭,处在楚国由于强盛走向衰败时期,曾任楚三闾大夫,为楚怀王左徒。他忠君爱国,主张联齐抗秦,为人谗毁,先后被怀王、顷襄王放逐江南。他在长期的流亡中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抒发忧愤的感情,后投汩罗江而死。

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其中以《离骚》是为著名。“离骚”,离忧,遭遇忧患。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提出了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了战国后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屈原是第一个以诗歌创作为主的真正诗人。从他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开创了自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其次,屈原把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统一起来,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

其三,屈原创作了楚辞体,并创作了大量不朽之作。

其四,屈原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传统。

最后,屈原对比兴手法的创作性运用,形成了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新的艺术手法。

《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有“风骚”并称。“风”指《诗经》国风,“骚”

指《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为一个集子。

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三、先秦历史散文

我国散文起源于史官的记言、词,甲骨文中已有完整的叙事记言,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散文完篇。春秋战国时,散文发展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诸子散文则以孟、庄、荀、韩四家文学价值最高。《孟子》长于论辩,说理透晰;《庄子》汪洋肆意,想象丰富;《荀子》明晰简练,并采用民歌形式,影响后来赋的创作;《韩非子》文笔犀利,善用浅近的寓言说理。

(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详。今存。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左传》长于叙事,注意“原始察终”;善于抓住个性特点描写战争,战争描写成就很大;人物描写达到一定高度;语言艺术。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西周末到春秋末五百余年周、鲁等八国的历史片断。记言为主,对事件过程一般不展开,相传为左丘明作。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战国后期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辑。专门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和他们的策谋。人物刻画从外形特征到内心世界,善在激烈冲突和戏剧性情节中展现人物,较以前的历史散文有突破;说辞内容丰富,善假寓言。

(6)名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满招损,谦受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亡羊补牢,犹为迟也

四、先秦诸子散文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语录体或简短论文。

(1)《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老子,名耳,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2)《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通行的注本为宋代朱熹《论语集注》。孔子的“仁”“义”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的语言。

(3)《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善假具体事例说理,逻辑性强,论证严密,为战国时大量论辩文打下基础,是中国古代哲理散文发展史的里程碑。(《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体或论辩文与专题论

(4)《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儒家经典之一。较《论语》有发展,可说是章向篇的过渡,语录体向对话体发展。气势雄伟,感情激烈,论辩中善施机巧,说理善假寓言、比喻。通行的注本为宋代朱熹《孟子集注》

(5)《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庄子,名周,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脱离语录体,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汪洋恣肆的行文艺术: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常以极度夸张的笔法,非常奇特的构思进行形象塑造和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代表作《逍遥游》。

3、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宏篇钜制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体制

(6)《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荀子,名况,后人尊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子及其门人的论文集,皆为长篇专题论文,代表《劝学》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的政论文集,结构严密,条理分明;议论透彻,切中要害;辞锋犀利,语气严峻;善假比

喻、寓言。注本为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8)《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即《吕氏春秋》,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人编写,160篇。吕不韦,韩国商人,曾为秦的相国。

(10)名句: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第二编两汉文学

秦代历时短促,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李斯(李斯《上书秦王》(《谏逐客书》)等人撰写的刻在山石之上的歌功颂德的文字,多为四言韵文,间杂以不规则的长短句,对后世的碑志文有一定的影响。

西汉文学繁荣,主要成果是赋、散文的乐府诗。最著名的赋家是杨雄。

一、汉赋

“赋”,原是《诗经》表现手法之一,汉代成为一种新文体。“不歌而诵谓之赋”,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铺叙是它重要的写作特点。它形成、发展于汉代,并在汉代成熟并达到鼎盛,故曰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作家。

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等。

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和杨雄的《甘泉赋》等。

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张衡《二京赋》,蔡邕《述行赋》等。

“汉赋四大家”是: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二、西汉的散文

1、政论散文:政略家的策论,重在解决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

它也不亚于韵文,贾谊的《过秦论》、《陈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刘向的《说苑》等,都是西汉的散文名篇。东汉以后,政论文成就不如西汉,较重要作家作品有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等。

2、史记散文

(1)司马迁的《史记》,为开创我国传记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第一部通史: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纵贯三千年。《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影响《史记》创作的几个因素:

1)史官家庭的熏陶,太史令的便利,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史料基础;

2)三次远游,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集了许多民间史料;

3)“李陵之祸”使其认识到武帝的横暴、法吏的残忍和上层社会的冷酷,增加了思想的进步性和倾向性。

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

《史记》的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艺术表现:①善序事理:采用“互见法”,以人系事,注重叙事方法,讲究结构艺术。②善写人物:善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或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同时倾注了强烈感情,使人物描写具有浓厚抒情性,增强作品感人力量。③个性化语言:通俗简练,明白晓畅,富于感情

(2)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记后传〉。班固曾被污入狱,其弟班超替其力辩,出狱后任兰台史令,奉诏写史,历经二十余年,完成《汉书》。沿袭《史记》,改《书》为《志》,去《世家》并入《传》,成《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大部分100篇,主要记载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即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学地位:史料保存丰富完整,对《史记》作出有益校正和补充。文学价值:工整严谨,别具风格,与《史记》形成一“密”一

“疏”两种风格。《苏武传》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运用,塑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利禄不可诱,饥寒不能摧,私情不能移的爱国者形象。

《汉书》故事:《请杀张禹》朱云不畏权贵的勇气和正直的品格。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万年教子》对谄媚攀附的讽刺批评。含蓄而又尖锐的笔法。

三、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乐府”本为掌管音乐的机构,始设于秦,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宫廷娱乐和庙堂祭祀的需要,开始大规模采集各地民歌,这些民歌经过加工配乐、后来就称为乐府诗,乃至称为“乐府”。

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演唱的诗,汉人称“歌诗”,魏晋六朝始称“乐府”或“乐府诗”,多为民歌,也有文人参与创作。后世文人多有仿作,也称“乐府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汉乐府民歌多辑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汉乐府描述真景实况,抒发真情实感;反映社会现实,暴露社会矛盾。这一创作精神,班固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创作精神。它上承《诗经》,下接“建安文学”直至唐杜甫的“新题乐府”,而中唐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则明确从理论上竖起继承汉乐府创作精神的大旗。

现存汉乐府民歌大多是东汉作品,它们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如《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苍茫而悲凉,控拆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学生灾难。其他名篇还有《上邪》、《陌上桑》、《东门行》、《病妇行》等。东汉未年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文人模仿乐府形式创作的五言诗。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就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南朝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乐府诗以叙事为主,纵使抒情之作,也带叙事性。而古诗十九首以抒情为中心,其叙事写景皆为抒情,常借景抒情、以情融事,甚至直接抒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和叠字。代表作《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东汉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杨坚灭陈(589),共393年的文学发展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由于儒家独尊地位的动手,思想有了新的解放,社会的大变动、统治阶级的倡导,以及北方民族参与中原事务,无不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诗歌最有成就:建安诗歌和陶渊明田园诗

建安——正始——太康——永嘉——陶渊明——南朝文人诗(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与五七言乐府诗、谢脁与“永明体”、萧刚与“宫体诗”)——庾信与北朝诗——南北朝乐府民歌

(2)骈文盛极一时

散文受辞赋的影响,出现骈俪化倾向,形成了一种讲究辞藻、对偶、用典、声律的骈体文。

(3)散文显得消沉、小说正在萌芽

这时的小说还不是“有意为小说”,但已初具规模,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文艺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正在发展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等。

一、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建安诗歌

(1)“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2)特点:“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表现了作家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情辞慷慨,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史称“建安风骨”。

(3)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

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

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干、阮瑀、应阳、刘桢

蔡琰(建安唯一的女诗人)

(4)曹操: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5)曹丕:代表作《燕歌行》——这是现存文人诗中最早的完整而纯粹的七言诗。

(6)曹植:《野田黄雀行》第一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邺城安逸的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情调乐观开朗。如《白马篇》

后期——多写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表现反迫害、求自由的愤懑之情。多用比兴,隐晦曲折。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艺术成就:钟嵘:陈思为建安之杰。“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①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变乐府的五言叙事为五言抒情,使五言诗进一步走向成熟。

②骨气奇高,悲凉慷慨。

③辞采华茂,语言精炼。善于对偶和炼字。

④工于起调,善为警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

小结: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正始至永嘉诗歌

1、正始诗歌: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①阮籍:

创作:八十二首《咏怀诗》(一生创作的总题目)

艺术:“归趣难求”(李善)、“难以情测”(钟嵘)。

②左思:陆机和潘岳代表了太康诗坛文学的主要倾向(形式主义);

左思是太康诗坛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有“左思风力”之称。《咏史》八首是代表作。

③名为咏史,实为咏怀;运用比喻,形象贴切;借历史事实以古证今,对比鲜明;笔力矫健,气势昂扬。

小结: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事)叙史(事)”。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2、永嘉诗歌

此时所盛行的诗风,以遁世思想为主要创作灵感来源。加之正始年间的谈玄之风,永嘉时期的文人也盛行玄风,虽说是正始玄风的恢复,但是放诞之说减少,名理之辨却增多。究其原因,佛教教义的影响不可说不深,也因为佛理的渗入,也导致此时诗风也散发出浓浓的禅味。既是乱世的作品,文人对于词藻的雕饰就没有那么讲究,也就是说永嘉诗歌比较清淡寡味,但也有优秀的作者不被此风影响,如郭璞述及神仙、黄、老时,就能跳脱感伤、遁世之情,比较能发乎实际。另外刘琨的诗歌充满家国离乱的悲痛,处处可看到力挽狂澜的佳作。代表作家:

刘琨:“闻鸡起舞” ,《扶风歌》是爱国主义诗篇。

郭璞:代表作《游仙诗》

(三)南北朝诗歌

1、谢灵运与山水诗

(1)第一个用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

(2)谢灵运―― “大谢”

(3)代表作:《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诗歌写了景物变换,时序更易,感物怀旧,表达了作者被权贵排斥外放永嘉,心情不安、进退两难和不得志的感伤情绪。

(4)风格特征:①生动逼真的景物刻划;②雕琢堆砌,晦涩板重;③没有彻底摆脱玄言诗的消极情调。

2、鲍照与杂言乐府诗

(1)创作: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

诗歌主调——抒发贫贱者的悲愤。

(2)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

3、谢脁与“永明体”

随关江南的开发和世家大族田园别墅的经营,南朝文人大多热衷于以描写景物风光为特色的山水诗。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和南齐的谢胱皆为山水诗人代表,全称“大小谢”。另一位诗人鲍照,则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精神,形成豪迈强劲风格。他重视七言诗的创作,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1)字玄晖,谢灵运的同族晚辈,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后世又称“谢宣城”。

(2)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4)“永明体”:南齐永明年间(483-493),沈约等人把声律学运用于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创造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向格律化发展。

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到齐(永明年间)梁时期,出现了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即永明体。其特点是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辞彩华丽,篇幅短小。它是唐代律诗的先河,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向讲求格律的近体诗发展的趋势。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竟陵八友”。

周颙发现汉字“四声” (平、上、去、入);

沈约等把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4、萧纲与“宫体诗”

(1)时间:齐梁

(2)“宫体诗”:以描写女性的姿态容貌为对象,以雕藻绮靡的形式寄寓放荡内容的宫廷诗歌。

《梁书·梁简文帝纪》:“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南朝皇室皆行伍出生,来自社会下层,留恋、学习市井之风。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民歌配乐演唱,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这样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形成“宫体诗”。

代表诗人:庾肩吾、徐摛、徐陵、庾信等。故“宫体诗”又称“徐庾体”。

5、庾信与北朝诗

(1)“北朝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

(2)庾信: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

后期:代表作《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6、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民歌

①分类:“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

②产生地域:长江中下游及汉水两岸商业发达的城市。“都市之歌”

③内容:大多数是情歌,约占90%。“恋爱之歌”

④作者:多为歌女、商人妇等青年女子。“女儿之歌”

⑤形式:五言四句居多。“小型之歌”

艺术:体制——诗体小巧

抒情手段——善于抓住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

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双关、隐语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含蓄委婉

⑥代表作品:《西洲曲》《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

(2)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民歌也是这一时期文学中的瑰宝。两晋南北来,黄河和长江流域均传诵有大量民歌,反映南北不同社会风貌和情调。南方民歌以《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内容多为情歌,缠绵委婉,一般是五言四句,对唐代五言绝句有直接影响。北方民歌则以《鼓角横吹曲》为主,雄壮豪放,尚武之风浓烈,多为战歌、牧歌,如《敕勒川》等。成就最高的是千百年传诵不绝的《木兰辞》。

同:形式短小的抒情诗。

异:风格南朝乐府(含蓄委婉)北朝乐府(悲凉慷慨)

(四)陶渊明诗歌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1、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1)表现对剥削和压迫的不满与反抗,以及自己的气节和守志不阿的耿介性格。

《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贫士》《咏荆轲》《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

(2)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归园田居》《饮酒》《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和郭主簿》《移居》

(3)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桃花源诗并记》

2、诗歌: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田园诗的内容:

(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等

(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归园田居》其二其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3)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归园田居》其四、《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4)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诗》

咏怀、咏史诗:《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咏贫士》等

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

3、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1)真:感情真挚,事情真实,景物逼真(神似)

读其作品,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饮酒》其五可以看见他的劳动带有诗意,有精神寄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他性格孤傲高洁,和对悠闲生活的满足。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其中的云、鸟、松,没有一样不具有作者的性格,没有一样不寄托作者当时的心情。

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

(2)淡:诗中有画,平淡中有景致

(3)高:在平凡的画面里寄寓着高远拔俗的意境

(4)白:白描的手法和质朴无华、明白如话的“田家语”

4、艺术影响:

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诗人。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

陶渊明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清新隽永的意境对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赋:

多为抒情小赋,以陶渊明赋作最有价值,《归去来兮辞》是其代表作,另有《闲情赋》、《感士不遇赋》。代表作家作品:

①曹植《洛神赋》:寓言写志,感情真挚,抒情性极浓。

②王粲《登楼赋》:“魏晋之赋首”(刘勰)。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白晓畅。

③祢衡《鹦鹉赋》:托物言志,感情强烈,风格清新。

④向秀《思旧赋》: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抒情凄恻深永,寓意含蓄深刻。

⑤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抚今追昔,抒发治乱兴亡的感慨。

二、魏晋南北朝散文:

1、骈体文

散文的辞赋化、骈俪化,原是魏晋南北朝的一种文风倾向。但由于人们竞相追求,成为时尚,并逐渐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称之为骈文。

2. 骈文的特点:

骈文,亦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每句四字或六字的,又叫四六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全篇多由双句,即俪句、对偶句组成,因此得名。

其特点是:

①对仗工整;(句法讲究)

②声律铿锵;(平仄相押)

③用典讲究;(援古证今)

④藻饰华丽。(词彩清丽)

骈文忽视思想内容,一味地追求形式,助长了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甚至造成形式主义文风的泛滥,对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但骈文并不能与形式主义划等号。

骈文与骈赋:随着骈文的发展,作为骈文之源的辞赋,也趋向骈体化,产生了骈赋(或称徘赋)。骈文和骈赋都是介于散文、诗歌之间的文体,关系密切,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清。

作家作品:南北朝骈文、骈赋重要作家有鲍照、孔稚圭、庾信。鲍照《芜城赋》、孔稚圭《北山移文》,庾信是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作品有《小园赋》、《竹杖赋》、《枯树赋》等。

庾信代表作《哀江南赋》,以叙事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骚体赋式的浓郁抒情和文采,以及序文、赋文用典的贴切,对偶的匀称,宫商的抑扬,在骈文创作中前无古人。骈文的基本特点:对偶、用典和讲究词藻。哀叹故国之灭亡,自身之飘零。

3、嵇康:最著名的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

4、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5、王羲之:《兰亭集序》是一部诗集的序,是他著名的散文。

6、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具有文学价值。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历史著作。是现存最早的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

1、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2、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3、小说的分类:

由于佛道的广泛流行,神话和志怪小说也开始兴趣,著名的有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干宝的《搜神记》等。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多记汉晋士大夫阶层遗闻逸事,反映了东汉至东晋士族和生活面貌。

志怪小说: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葛洪的《西京杂记》。

(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种,又叫佚事小说或清言小说。)

四、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

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文学批评。曹丕的《典论·论文》首开文学批评之风,其后文学批评著作不断出现。

南朝刘梁间著名学者刘所撰《文心雕龙》,以骈文体对西周以业的文学作了系统的批评总结,体大精深,为古代文学理论与风格,论述了诗的起源和发展,颇有独到的见解,是一部诗歌批评名著。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选集则有粱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1、主要代表著作及观点

(1)曹丕的《典论·论文》(“建安七子”的最早出处)

①地位: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著。

②文章的主旨:反对“文人相轻”的恶习。

(2)陆机的《文赋》,地位: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

(3)钟嵘的《诗品》,地位: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即我国最早的“诗话”。

(4)刘勰的《文心雕龙》,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杰出的、自成体系的、集大成的著作,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萧统的《昭明文选》,地位: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

第四编隋唐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隋朝及唐初,六朝绮丽浮艳的形式主义广诗风仍然笼罩着诗坛,宫体诗泛滥,尤其是唐朝上宫仪还形成了“上官体”的诗风。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开始写实,以刚健清新之调初开唐代独特诗风。到了陈子昂,更是大力扫荡齐梁诗风,标榜“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倡导诗歌改革,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一、唐朝诗歌

(一)隋及初唐诗歌

1、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上官体”:上官仪的五言诗多为奉和之作,内容空洞,无非是欣赏宫廷享乐,赞美贵妇容态;形式浮艳,“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纷纷仿效,号为“上官体”。

2、王绩: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先驱。作品《野望》。

3、“四杰”与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

“初唐四杰”: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宫廷诗人)

5、张若虚(初唐体):《春江花月夜》被后世誉为“孤篇横绝”。

6、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

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创作:《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盛唐诗歌

开元、天宝时期在文学史上有“盛唐”之称,是诗歌最繁荣的时期。流派迭起,名家辈出。有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描绘恬静田园和幽静山水的山水田园诗派,有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描写边疆奇异风光和征人羁旅生活的边塞诗派等等。在盛唐诗坛最负盛名的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把浪漫主义

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了高峰,在文学史上全称“李杜”。

1、王维、孟浩然和山水诗派

(1)山水诗产生的历史渊源: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东晋陶渊明: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谢灵运: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2)孟浩然: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孟浩然诗,清代沈德潜说是“语淡而味不薄”。

它的淡表现在:一是语言浅易完全是平常语,家常话;二是叙述平直,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逐一写来,这个味:

1)是质朴的人、事有味,醇厚的感情有味;

2)是清新的风光有味,高洁的意趣有味;

3)是锻炼而成的浅语有味。如颔联的“合” 、“斜”,颈联的“面” 、“话”,语极浅易,锻炼之功极深。

4)是摄取的意象有味。诗中的“鸡黍” “绿树” “青山” “场圃” “桑麻” “菊花”等意象,虽极普通,但在这首诗中的特定情景中,韵味隽永,看出炼字的功能。

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3)王维: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作品:《使至塞上》(它是一首写景的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边塞诗派

高适:“高常侍”。代表作《燕歌行》风格凝重深沉,雄浑悲壮。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之涣:今存诗绝句六首,全是精品。《登鹳鹊楼》、《凉州词》为名作。

《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李白:“谪仙、诗仙、酒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人格:狂放不羁追求绝对自由

(2)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热烈追求理想,渴望建功立业;

2、批评政治黑暗,鞭挞统治阶级的腐朽;

3、蔑视权贵,鄙视尘俗,追求自由;

4、反映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

5、描写山河壮美,寄托热爱自然之情。

(3)诗歌类型:

乐府、歌行:149首。

律诗:118首,多为五律。

绝句:五绝48首,七绝45首。

李白最擅长的诗歌体式:乐府诗、歌行体诗、绝句。作品: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传》

$李白的乐府——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

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

《蜀道难》为例:

①《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诗写作年代无法详考,一般以为写于早年,是李白天宝元年初到长安时作。

②主旨蠡测: 1.罪严武 2. 讽章仇兼琼 3. 讽玄宗幸蜀言险著戒,非专指一人一事 4.送友人入

蜀 5.即事名篇,别无寓意 6.寄托作者功业难成,仕途坎坷的感慨7.反映诗人忧国之思,揭露时弊8.

歌颂山川的奇险和壮丽

③全诗分为三部分:

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部分,概括写出蜀道之难(突出“高”和“险”),以远古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来历,渲染了蜀道的神奇色彩和迷离境界,为下文具体描绘蜀道之艰险难行作了铺垫;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为第二部分,从蜀道的高峻难行、山水奇险来具体描绘蜀道之难;

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主要写蜀地形势的险要,进一步深化主题,纵使越过千难万险到达蜀中,但蜀中历来多为战乱割据之地,这是自蜀道之险之外的人为之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蜀道是更加艰难了。

④本诗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诗,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特色。全诗运用想象、夸张、比喻、

暗示、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气魄宏大、语言雄健奔放,挥洒自如。在时间上由古到今,在空间上由远及近,情感上由浅入深,表现了由秦入蜀的道路之高、险、奇、难。

$、李白的歌行

李白的歌行主要有《陪侍御叔华等楼歌》、《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歌行的价值,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李白的绝句

李白的绝句,如行云流水,语言明快,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显,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等。

(4)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 ;

②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意象

的选择与组合,气势充沛,夸张惊人。

③清新俊逸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中晚唐韩愈、李商隐等诗人都对他推崇不已;宋以后,论诗者皆“李杜”并称。在后人心目中,李杜为千古诗坛两颗巨星。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其独立之人格,凛然之风骨,潇洒之风神,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闪烁着绚烂的光辉。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4、杜甫:是衔接唐诗巨大的转变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晚年律诗中的精品。

(1)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

①讽喻时事,表现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②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厚同情,《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诗人强烈的憎恶,《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丽人行》等。

写景、咏物、怀友、描写日常生活,浸透着人民的思想感情。

《登高》、《春夜喜雨》、《秋兴》八首、《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登岳阳楼》等

(2)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夔州悲婉凄凉立体秋江图,抒发了诗人独自登台所引发的无穷悲慨。情景兼胜,一气流转。通篇对仗,句句合律。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施补华《岘佣说诗》)。风格沉郁顿挫,在这诗里表现得十分明显。诗中景的壮阔和情的凄清,形成诗的跌宕;开头的飞扬和结尾的软冷,又形成了诗情的顿挫和章法的顿挫。上述两个方面,典型地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这首诗通过叙写无边秋色、不尽长江以及诗人的孤苦形象,抒发了诗人万里悲秋的复杂感情,表现诗

人博大胸怀和深沉隐忧。这首诗不但工对整饬,一气流转,情景交融,气势磅礴,境界雄浑,风格沉郁,而且语言凝练,字字精当。被誉为“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含有他乡作客、万里作客、经年作客、潦倒作客;深秋登高、独自登高、多病登高、暮年登高等多层可悲之意,义丰词约,概括性极强。

(3)作品:《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杜甫的地位和影响:“诗圣” 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中唐诗歌

(一)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代表)

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

以四十四岁(815)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不少讽谕诗。后期“独善其身”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了感伤诗、大量闲适诗、杂律诗。

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A、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B、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

C、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

D、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内容为“根情”、“实义”,形式为“苗言”、“华声”。)

3、创作:(讽喻、感伤、闲适、杂律)

(1)讽喻诗:《秦中吟》及《新乐府》五十首。

(2)感伤诗:最广为传诵的是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A、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全诗以“长恨”为中心,以李杨的悲欢离合为线索来结构情节,前半写实,

后半想象,情节曲折跌宕,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B、全诗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拟,字里行间都带有浓郁的抒情气氛,把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注重

意境的创造。

C、诗行整饬,语言精美流畅,用韵谐和,声韵婉转优美。

《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

(二)其他新乐府诗人

1、刘长卿:存诗五百余首,五律居多,自称为“五言长城”,与钱起并称“钱刘”,代表作有《逢雪宿芙

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等。

2、韦应物: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任江州刺使、苏州刺使,亦称韦江州、韦苏州。唐代山

水田园诗人中,王、孟、韦、柳并称。《观田家》、《滁州西涧》为其代表作。有《韦苏州集》。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大历十才子: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首,卢纶以边塞诗著称,《塞下曲》

六首为其名作。

4、韩孟诗派: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贾岛、卢仝、姚合以及张籍、王建、李绅、李贺、

李翱、皇浦湜等。

(1)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

①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②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

它。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 的风格。

(2)韩愈:字退之。谥曰“文”,故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有《昌黎先生集》。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

(3)孟郊:以苦吟(“寒”语)著称,注重炼字炼句,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所做多五言古体。作品:《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后人评价孟郊:“郊寒岛瘦” (苏轼《祭柳子玉文》)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元好问《论诗绝句》)

(4)贾岛:亦以苦吟著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送无可上人》诗注)而自豪。还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珪》)等名句。

5、刘禹锡(“诗豪”):与柳宗元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咏史怀

古之作。

《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柳宗元:创造出峻洁、澄澈的境界。沉郁悲凉的基调。

作品:《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李贺(“诗鬼” “鬼才” ):

(1)李贺诗集:清代王琦选辑历代评、注,编撰《李长吉歌诗汇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出版《李贺诗歌集注》。

(2)李贺诗歌的内容: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李贺诗多为乐府歌行。充满伤感的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

(3)诗歌的特色:浪漫主义

8、元稹

写作新题乐府十二篇,其中以反映农民痛苦生活的《田家词》最著名。与白居易一起形成了新乐府高潮。诗风浅切平易,世称“元白体”或“元和体”(贞元、元和年间的新乐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韦丛)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薛涛)

9、李绅《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晚唐诗歌

晚唐政局动荡,危机四伏,诗歌中笼罩着哀婉感伤的情调。杜牧、李商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李商隐以富有艺术特色的《无题》诗蜚声诗坛,杜牧的感怀伤世之作豪爽俊逸,意境深远。李、杜二人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晚唐深刻的社会矛盾同时促进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派的形成,代表诗人有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他们直接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写出了一批揭露黑暗统治、反映人民苦通俗读物刺激物优秀诗篇。

1、杜牧:字牧之。晚年居祖父樊川别墅,著有《樊川诗集》四卷。最出色的是其怀古咏史诗。杜牧诗最受人重视的是写景抒情七绝。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作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集》。朦胧诗境。

作品:爱情诗:《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唐代散文古文运动

诗歌之外,唐代的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也有重要的发展,齐梁以来柔靡浮艳、形式呆板的骈文曾是文学发展的障碍。武则天时,陈子昂倡导诗文改革;唐玄宗时,萧颖士、李华、元结等人开始写古体散文,开古文运动的先声;其后,韩愈、柳宗元等人发动了古文运动,即在文体、文风和文字诸方面进行全面革新。他们反对骈文,要求“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并且身体力行,在贯彻自己的文学主张,写出了许多内容充实、文辞古朴的散文,结束了骈文长期经济文坛的局面,散文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独立于文坛。

(一)唐代古文运动

(1)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

安史之乱后,世风日下,藩镇割据,吏治腐败,民贫政乱,面对严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参政议政,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伴随着强烈的中兴愿望,是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的思潮推向高潮。由此而触发了文体文风改革。

(2)关于“古文”的概念

讲究对仗、藻饰、用典和声律的骈文发展到唐代,已统治文坛400多年,其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所谓“古文”,乃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魏晋以来的以浮华夸饰、对仗骈偶为特点骈文即“时文”相对的称谓。

(3)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主要主张是:其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核心。

其二,加强修养,为文养气。

其三,反对因袭,强调创新。

其四,反映现实,“不平则鸣”。

其五,陈言务去,文从字顺。

(二)韩愈的散文:

(1)论说文,《师说》等重在宣扬道统和复儒思想,少文采,但反映现实,揭露矛盾,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行文中充满强烈的情感。

(2)杂文,《杂说》等冷讽热嘲,议论犀利,短小精悍,构思精巧,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马说》。

(3)传记、碑志长于叙事状物,叙议相生。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有的近乎用小说笔法。如《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等。

(三)柳宗元的散文

(1)柳宗元的杂文有两个特征:

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腔忧愤。

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三戒》等寓言结构短小且极富哲理,其传记文和抒情文也有不少佳作。

(2)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由意在渲泄悲情到艺术的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其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这是作者被贬永州为司马,于元和四年、七年先后两次游历永州西山所写的八篇游记。

(四)晚唐散文: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三、唐代传奇与变文

唐代中后期城市经济繁荣,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传奇小说。唐传奇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且是文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中唐是传奇小说的极盛时期,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柳毅传》和《南柯太守传》、元稹的《鸳鸯传》等。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到新的阶段。

俗讲和变文是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流传发展起来的。俗讲本是僧徒用通俗语言夹叙夹唱讲佛经故事的形式,后来一些民间艺人利用这种形式讲唱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人们将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叫做变文。存世的变文发现于敦煌,有《降魔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1)“传奇”:即唐代短篇文言小说。“传奇”始见于元稹《莺莺传》。

(2)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①初、盛唐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代表作家、作品有王度《古

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

②中唐为兴盛期,传奇题材由神怪逐渐转向现实生活,艺术成就较高。代表作家、作品有陈玄祐《离

魂记》、沈既济《枕中记》、陈鸿《长恨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

③晚唐为衰落期,作品数量有增无减,但质量下降。但另一特点是出现了大批传奇专集代表作家、作

品牛僧儒《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裴铏《传奇》、杜光庭《虬髯客传》。

(3)、代表作品:

爱情婚姻题材: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以及李朝威的《柳毅传》、沈既济的《任氏传》等;

(4)传奇的影响

①许多传奇作品成为元、明、清三代戏曲的重要题材来源。

《莺莺传》——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王实甫

《西厢记》以及李日华《南西厢》

②对后世小说(包括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也有影响。

第五编两宋文学

一、宋词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它是一种合乐而唱的新诗体,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长短句“。现存最早的民间词是敦煌曲子词,是自唐玄宗至五代的作品。大约到中唐,文人也模仿民间词进行创作,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擅长填词。至晚唐,词已相当成熟。

五代时,成都和金陵成为词的两个中心。韦庄等“花间词人“活动于西蜀成都,而建都于金陵(今南京)的南唐,中主李、后主李煜,以及冯延巳等人也莫不争制佳作,低只吟浅唱。其中以李煜的成就和影响最大。

到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随之强烈,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都有歌楼伎馆,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并称,相互辉映。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著录词人1330多家,作品有19900首。

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有婉约派、豪放派及格律派之分。

婉约派,因其词风委婉柔美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柳永(约987-1053)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初影响最大的词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市民气息,风行一时,当时称“风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名篇《雨霖铃》,是时人传诵的佳作。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继承了柳词的风格,词作委婉含蓄,清新淡雅,视为婉约派正宗。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她的词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词的基调明快轻松,后期词充满着身世飘零、国家残破之感。

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有有苏轼、辛弃疾等。苏轼(1037-1101)被视为一代词宗,是中国历史是最富盛名的文学家,诗、词、文均达到极高境界。他将词的题材从狭隘的个人情感中摆脱出来,“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开拓了比较广阔的天地。苏词境界宏阔,视野高远,气势恢宏,感悟奔放,《水调歌·把酒问清天》、《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南宋陆游(1125-1210)虽以诗见长,但词作亦佳。他的词表达抗金建功的宏愿,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也表现孤芳自赏的情调,名作如《诉衰情》、《卜算子·咏梅》等颇具感染力。辛弃疾(1140-1207)继承和发展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及北宋爱国词人的传统,并吸取了丰富的民间语言,采用了大量的散文化词句,广泛地熔炼历史题材,为其作品的现实内容服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开拓了词的境界。辛词词风慷慨激昂、豪雄、悲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等作品意境开阔,令人振奋。

格律派,因其注重格律而得名,其词辞藻工丽,音律典雅,但内容狭隘,意境不高,代表人物有周邦彦、姜夔等。

(一)唐五代词

1、词的概念及与诗的区别。

词是原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燕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曲子时就音乐而言的。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

2、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燕乐是中原音乐融合胡乐(主要是西域

音乐)的产物。

3、早期文人词多限于小令,没有长调。

4、作品: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晚唐词——“花间派”与温庭筠

(1)《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2)花间词派

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韦成就最高。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

(3)温庭筠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词风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

(4)韦庄擅长写诗,其诗今存约三百余首,词与温庭筠齐名,称“温韦”,

6、南唐词人

1)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

2)中主李璟:代表作为《摊破浣溪沙》

3)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变伶工之词而为

士大夫之词” 这正是李煜的贡献所在。

(二)北宋词

1、北宋前期词人

(1)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晏几道: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合称“二晏”。

(3)张先: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4)范仲淹: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5)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有《乐章集》。做过定海晓峰盐场督官、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屯田”。

柳永的词:①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②市民情调的表现③俚俗语言的运用④铺叙与白描⑤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2、北宋后期词人

(1)苏轼的词

①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②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举凡诗歌可以表达的题材如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及描写农村风光,皆可入词,开创了豪放风格。

③以诗为词的手法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典故两个方面。

④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

他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清代陈维崧等人;

(2)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有《淮海词》。创作特色:伤心人的伤心词。秦观词词境凄惋,音律和美。他继承李煜、二晏和欧阳修的婉约词风,是北宋婉约词的典型。对后世婉约词派有很大的影响。

《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周邦彦:词“自成一家”(《碧鸡满志》卷二),是北宋词“集大成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将长调漫词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南宋词

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我国第一流的女作家。其生平第一手材料是其所作《金石

录后序》及其诗文。她诗词文成就皆高,有《漱玉词》。

(1)前期: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委婉细腻、清新明朗,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

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作品:《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期: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类词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风格凄凉压抑,如《声声慢》、《永遇乐》等

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别是一家”的词论:李清照有《词论》一文,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词语尘下”。

(3)“易安体”

①情感表达上,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②语言表达上,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

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2、南宋前期词人

(1)张元干:代表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

(2)张孝祥:名篇《六州歌头》更是满纸忠愤之情。

(3)岳飞:今存词三首。其《满江红》传诵千古。

3、南宋中期词人

(1)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是其代表作。

(2)刘过:词风奔放淋漓,与辛弃疾近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存《稼轩词》六百二十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为中心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与苏轼并称。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①意象的转换:刀枪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②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地。

③多样的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发英雄失意的抑郁心情。首句总写楚地秋色,一望无涯。“摇岑”三句专写远处的山峰.是诗人抚时感事的愁与恨。“落日楼头”以下八句,写作者的自我形象。这三句用落日的残照、断鸿的悲鸣,暗喻、烘托国家的危急与诗人的孤独,使上文的“愁” 、“恨”二字更加具体化。三句情景交融,一片苍凉。“把吴钩看了”是一种向往战斗的情绪。

下片即承歇拍,用三个典故继续抒写词人的“登临意”。坚持理想,叹息流年,感慨国事,给读者留下了难以抑制的愤慨。

艺术特点:

一、善于以景寄情。如上片所用的“清秋” 、“落日” 、“断鸿”等景象,便是以景物渲染了词人的悲凉情绪。

二、成功地运用了两个典型的细节。

三、善于用典。下片三用典,先两次反用,桓温的故事又只用上句而略下句。这都体现出作者用典的灵活性。

四、妙于跌宕。“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情绪何等高涨;然而,“无人会,登高意”,又是何等悲凉。“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以是痛心疾首;“倩何人”两句,又是徒湿青衫了,把悲愤的感情又推上一层。

④“苏辛”并称:文学史上向来“苏辛”并称,他们都极大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在婉约之外别立一宗,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苏辛”之差主要是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4、南宋后期词人

姜蘷: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词》传世。

姜蘷的影响

①姜蘷上承周邦彦词风,以绵邈的风神,救辛派末流的浮躁,又以瘦硬之笔矫婉约派的媚软,独扇清逸雅正之气,卓然成为南宋一大家,他在转变词风,发展词律,提高词艺等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②姜蘷词技巧高,语言美,格律精,南宋词人如善炼警句的史达祖、沉博密丽的吴文英、别开生面的蒋捷、工于咏物的王沂孙、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等,将它奉为标准,互相标榜,结社唱和,形成了“风雅”一派。

二、宋诗

(一)北宋诗

宋词的发展,使得宋诗相形风绌。其实在宋代,也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陆游,而黄庭坚则开创了江西诗派。

1、宋初诗人

(1)“香山派”(白体)

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香山派代表诗人有:王禹偁、苏铉、李昉。

(2)“晚唐体”

“晚唐体”因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名。诗人除寇准外,都是隐士或僧人。

(3)“西昆体”和《西昆酬唱集》

“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2、梅尧臣:字圣俞。有《宛陵集》。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他说:“作诗无古今,惟有平

淡难”

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软二人。

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但两人风格迥异。

3、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号半山,死谥号荆国公。有《临川集》。

王安石后期因退出政治舞台,心情渐趋平淡,流连山水、参禅学佛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婉。主要是抒情写景的小诗,多七言绝句,被称之为“半山体”。这些诗注意了艺术的锤炼,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阳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苏轼的诗

苏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笔力雄健,想象丰富,比喻新奇,风格多样,发展了以文为诗的宋诗特色。现存诗歌约二千七百多首。

作品:《题西林壁》。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亦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有《黄山谷集》。

①黄庭坚以诗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

②“山谷体”的内涵。

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陈言,力撰硬语;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③陈师道:师从苏轼,诗学“山谷体”,与黄庭坚并称“黄陈”。

6、江西诗派

①江西诗派的形成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其他作家并非全是江西人。

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南宋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

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

②江西诗派形成的原因:

A 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黄庭坚喜论诗,也喜在理论上指点他人。黄庭坚做诗、论诗皆有一套法则,有利于初学者入门,这使他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确立了他在江西诗派的影响和地位。

B 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到了北宋,尊杜成为诗坛的共识,杜甫在诗歌、诗艺上的追求和创新被宋人逐渐发现并成为他们学习的重点,这样就确立了杜甫在宋诗中典范地位。

C “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诗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点,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这为宋诗另辟新境。

③西诗派的发展和演变

南渡初期的诗坛,仍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靖康之变使诗人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们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提出了“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这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变化。

(二)南宋诗

1、陈与义和曾几: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

壮情怀的爱国诗篇。此时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是陈与义和曾几。陈还被后世奉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之“宗”。

陈与义: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伤春》是广为传诵之作。

曾几:是陆游所师法的爱国诗人。对陆游的影响最大。风格大都明快活泼,闲雅清淡,饶有情趣。

2、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中期出现所谓“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他们都摆脱

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他们的诗在思想、艺术方面各有特色。

①杨万里和“诚斋体”:杨万里以自然为师,改变了江西诗派以书为师的方法。景物诗表现出一幅幅江

南山水图画,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号“诚斋体”。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范成大:范成大诗最有价值的是使金诗和田园诗(风格温润委婉)。

3、四灵派:“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

四个诗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或“永嘉派”。

4、“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四灵与江湖派二者间有很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戴复古、刘克庄

的创作较为出色

5、宋末爱国诗人(他们的诗沉郁悲壮,感慨凄凉)

(1)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是光照千古的民族英雄,也是杰出的爱国诗人。有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其中《过零丁洋》、《金陵驿》、《正气歌》都是他的代表作。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志士,著名爱国诗人。“六十年间万首诗”,清人赵翼说陆游诗风凡三变:“早年拘泥,中年放肆,晚年平淡”。

陆游诗歌的题材有三种:

①抗敌复国主题:梁启超《读陆放翁录》云:“……亘古男儿一放翁!”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隐逸情趣。《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③爱情诗。沈园二绝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

法整饬谨严。

②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③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

韵深长。

陆游散文中成就较高的是他的游记、传记和笔记。游记的代表作是《入蜀记》。

三、宋代的新古文

(一)北宋散文

北宋文坛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新古文运动。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韩愈、

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1007-1072)与韩愈、柳宗元一样,主张“文道合一”,提出作文要与现实结合的观点,力倡革新。他的散文清新严密、洗炼自然,无论说理、叙事、抒情,都能婉转透辟,曲尽其意,铙有风趣,名作有《月党论》、《醉翁亭记》、《王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等。

王安石是新古文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也主张文章的实用性,其文简劲精洁、深刻峭峻,能切中时弊,分析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曾巩的作品严密周详,语文简练含蓄,多为书信,杂记的形式。(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苏洵(1009-1066),苏轼、苏辙(1039-1112)父子三人,号称“三苏”,同为新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苏洵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主张散文应“有为而作”,其文雄健奔放,论证精辟,代表作有《管仲论》等。苏轼认为散文应酣畅淋漓、简明透彻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他的论说文《教战守策》,记叙文《石钟山记》、《喜雨亭记》,赋体散文前后《赤壁赋》等,均名各篇佳作。苏辙则以政论文见长,剖辨明晰,论理严谨。

新古文运动扫除了晚唐以来的浮靡文风,使散文内充实,意境开阔,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阶段。

1、北宋散文力求革新,重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偁与范仲淹。

范仲淹:在艺术上,文采斐然,寄慨遥深;语言流畅,音节和谐。代表作品如《岳阳楼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秋香亭赋》等。

2、著名散文家:如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相继驰誉文坛,另有周敦颐、司马光也斐名于世。

苏洵:《权书》中的《六国论》最见风格。文章借古讽今,针对性极强;宏论滔滔,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特色。

周敦颐:有《爱莲说》一文传诵于世。

司马光:著名历史学家,用十九年时间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历来脍炙人口

欧阳修:有《欧阳文忠公集》,存文五百余篇。其中成就较高是政论、墓志铭、序跋、杂记和游记。

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如其《秋声赋》既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形式。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如《醉翁亭记》骈散相间,句式灵活,显得生动活泼。

王安石:其文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风格简洁峻切。《游褒禅山记》把记叙与议论巧妙结合,借以发挥他的治学、治世的哲思。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四川眉山)。与父弟合称“三苏”。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有《苏东坡集》。

苏轼思想: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思想较复杂。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从而形成了他的复杂思想和性格。大体说来,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南宋散文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前后辉映,堪称双璧。

四、宋代小说―――话本小说(“宋元话本”):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1、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

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作品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2、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它的结构形式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说唱故事,故称诸宫调。它是以唱曲为主,说白为辅的

一种说唱文学,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诸宫调可以说是唐宋说唱文学的总汇,代表作《刘志远诸宫调》和《董解元西厢记》。

北宋末年是诸宫调的鼎盛期。诸宫调虽然产生于北方,随着宋朝南渡,也传到了南方,遂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南北诸宫调的区别主要是曲调腔谱的变化。据研究者的意见,南诸宫调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北诸宫调则是琵琶和筝。《董解元西厢记》就是北诸宫调,所有又称为《弦索西厢》;南戏《张协状元》中有一段诸宫调曲词即是南诸宫调。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①根据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故事;

②“美满团圆”结局对原作主题的改变;

③艺术上的成功:

A、改变和增设人物,刻划生动;

B、结构宏伟,情节曲折;

C、渲染景物,增强气氛,富有诗意,叙事、写景、抒情交融;

D、大量古典诗词和民间口语入曲,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五、辽金文学

1、重要诗人是元好问,他的纪乱诗生动的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

2、金朝入主中原后,宋杂剧继续流传,并被称为“金院本”。据记载,金院本共有690种之多,可以想见当时杂剧演出的盛况,在南宋,杂剧则叫做“官本杂剧”据记载,也有280多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的

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故称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1895年,严复在(B)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 B、《直报》 C、《吕言报》 D、《强学报》 2、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D)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 B、“打倒桐城妖孽” C、《定庵集》 D、“崇白话而废文言” 3、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B)一文。 A、《校邠庐抗议》 B、《复庄卫生书》 C、《定庵集》 D、《弢园文录外编》 4、梁启超于(B)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 B、1902 C、1900 D、1903 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D)。 A、《狂人日记》 B、《呐喊》 C、《仿徨》 D、《怀旧》 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A)。 A、《少年中国说》 B、《清代学术概论》 C、《夏威夷游记》 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D)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 B、1912 C、1910 D、1911 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C)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 B、新文化 C、洋务 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 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A)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 B、男女平权 C、阶级斗争 D、民主论 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C)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 B、《清议报》 C、《新青年》 D、《瀛寰志略》 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章太炎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精选范文)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总之,以五四为开端,中国的现当代小说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后来的战火硝烟,再到意识形态的强加,最后到了新时期这种百花齐放。中国现代小说积累了丰富了的作品与理论形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

五四运动时期: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①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②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 30年代后半期: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在文学方面则要求左翼文艺界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调整文艺路线,其中包括重新评价“五四”文学,评估浪漫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以拓展文艺的社会基础。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是郭沫若 40年代: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回归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它作为一种因素融入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代表是:胡风。还有一个以徐讠于、无名氏等为代表的“新浪漫派”,新浪漫派赞同创造社的文学观,坚持“情感表达的自由”,代表作有:徐讠于的《阿拉伯海的女神》。 30年代末到整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从地域条件方面获得了回旋的空间。代表作家是:解放区的丁玲和孙犁,国统区的路翎。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落实到创作中,转化成“人民底原始的强力”和流浪意

中国文学史唐宋时期复习整理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诗歌创作上,他们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王孟: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诗歌艺术风格也相似 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温韦:温庭筠和韦庄,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但二人词风不尽相同。温词浓艳、缜密、含蓄;韦词清丽、疏淡、直率。 唐传奇:唐代文言小说,小说的内容、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故称之为传奇。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 花间派: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个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后人称其中的作家为“花间派”。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 上官体: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重视诗的形式,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诗学李商隐,艺术特征是整饰典丽。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等。“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 稼轩体:一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代表人物是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辛弃疾,号稼轩 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瘼,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诗文革新运动:一场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运动。代表人物有欧阳修以及他提携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他们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甚至使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诗人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王孟诗派。其中的王维成就最高,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诗风悲壮,格调雄浑。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韩孟诗派:中唐的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等。主张“不平则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知识点

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 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 台阁重臣--普通士人 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 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 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 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 边塞诗派--高、岑、王、李 浪漫诗人--李白 中唐:杜甫--深沉强烈 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 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 晚唐:内敛、细腻 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 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 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 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沈宋;李杜;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韩孟诗派: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李贺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二章《诗经》 一、名词解释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文坛对于思想的不断呼唤,让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百年前的中国文坛,那是一个风云汇集,思想变化万千的年代。首先是政治与艺术的纠葛,其次是道与器的交会,文学不断寻找属于自身属性的真正文学性的坚韧与执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界定,我们一直从双重意义来归纳出其概念。首先,时间概念:从1917年到1949年;其次,价值归宿(根本属性):中国新文学,在另一方面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换句话来说,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从1917年到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思潮,是站在众多社会思潮的前锋,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主流思潮,即中国新文学思潮,也被称为中国新文学内在的文学思潮系列。很多时候国内作家与文学理论家们都在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分歧较为明显,而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思潮发展与演变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理性梳理总结,找出一些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供借鉴的东西。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 通过史料研究,可以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起源背景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外来思想蜂拥而至,这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封建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制约,因此综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这场反侵略战争打破了清朝一直以来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器炸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中西文学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国内逐渐形成了争相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潮流,出现了一大批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先驱。人们认为,要想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现状,就要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在1898年,一场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件,改良政治教育体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维新改革戊戌变法登上历史舞台。这次戊戌变法的成就在于呼吁解放传统思想,创办学堂与报刊杂志,努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在另一方面,戊戌变法对传统封建思想弊端直接揭露并进行猛烈抨击,有效促进了国民思想的觉醒,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开始,它在推翻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普及的同时,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宰地位的传统文化产生猛烈地冲击。随着具有高尚政治权力的帝王制度消失,传统文化权威也消失不见,这使得国内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得到解放的同时也产生了浓郁的焦虑感。一些相对完整而系统的具有新价值体系如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等承载中国知识分子新信仰的文学思潮开始萌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也因此开始崛起。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历程 1 开拓期 这一阶段从1917年到1927年,此时西方民主共和观念早已进入国民内心,许多抨击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文化思想斗争不断出现。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编撰的《青年杂志》创刊成功,并且将刊物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随后在1917年,胡适在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提倡应当为人生而艺术,这是第一次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接着,以《新青年》刊物与这一时期主张自由思想的北大联合,开始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封建文言、提倡现代白话,转变传统文学方向,反对传统文学、鼓励新文学的新时期文学革命运动。从1918年1月开始,以《新青年》为首的刊物开始采用白话文形式并运用标点符号。1918年5月,鲁迅将自己的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上,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体现出中国现代新文学中彻底反封建的整体倾向,它的发表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我们看到,新文化运动初期知识分子们以德先生与赛先生为口号,积极宣扬民主与文件,而这场运动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潮流与中国传统封建旧文化制度之间的斗争。在俄国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 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 中国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 文学随时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

在苏童早期的“枫杨村的故事系列”的小说《1934年的逃亡》、《飞越我的枫杨村故乡》、《逃》等作品中, 有大量的关于人们逃离故乡去城市谋生的描述,这是苏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小说中笼罩着的是逃亡者对自己生生不已,魂牵梦绕故乡的追忆缅怀和强烈的归乡心绪,使人难以忘怀。逃亡者虽以不同的方式逃离乡村进入城市,却以相同的心态寻找归乡之路,踏上归乡之途。在《1934年的逃亡》中,苏童借“叙述人”之口倾诉了逃亡者的心曲“我的枫杨树老家沉没多年\我们逃亡到此便是流浪的黑鱼\回忆的路途永远迷失。”这是枫杨树人的迷惘、惆怅在字里行间渐渐跳越,激荡;留给人不尽的遐思。我们可以说这些小说是逃亡者在城市异乡向故乡的一次次的眺望。 长篇小说《米》即是通过一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 描述了枫杨树人的精神在异乡城市的流浪,表现他们的存在与虚无,现实与梦想,罪恶与救赎。小说包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苏童从容不迫的叙述让人们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很明显,这部《米》的内涵,主题表现已不同于他以往的原乡小说的叙事抒情形态。小说既没有缅怀故乡风物的纯朴固陋,也没有追忆少年往事的真率和灿烂多姿,乡里的奇情异事,而是一改过去荡气回肠,柔美沉溺的叙述美学风格,在对城市之俗之恶的大加铺陈中,绵亘着对故乡往事凄惨沉痛的回忆;或关于贫穷,饥馑,洪荒,或关于漂泊无定,或面对时移往事灵魂深处的悲凉感伤,或丧失生命之根的内在隐患。我认为,在这里,原乡题旨和小说的传奇性故事本身一样,仅构成了小说的表层形态,它的深层意蕴则是小说对人的命运、存在问题颇具文化、哲学意味的思考。 在沾染难以治愈的性病之后,五龙做过一次认真的反思:也许他会在暗病的折磨下丢失整个生命,他冷静地寻找他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发现他的心灵深处始终仇视着这个城市生活。但他的肉体却在向他们靠拢、接近,千百种诱惑难以抵挡,他并非被女人贻害,而是被一种生活的欲望和梦想所害。于是,五龙遭受阿保之子报玉的残害后对城市彻底绝望。实际上,苏童写作小说《米》的初衷以及文本本身展现的意旨并不在于对寻根意义的探询,而是着力地表现人对无限漂泊的恐惧和客居异乡异地灵魂的无定。灵魂最终的归属离不开故乡的土地和“元气”,因此,晚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

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填空选择题合集

1.王维兼擅山水诗画,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塞外奇丽雪景的传世佳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出塞》诗的前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概括了千年来塞上战争不断,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3.唐代最早写新乐府的作家是杜甫。而“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其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4.“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5.“欧梅”是指宋代诗人欧阳修和,“张三影”是宋代词人张先,“贺梅子”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和梅尧臣。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7.武后时代的初唐诗人陈子昂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明确地提倡“”和“”,反对“”的齐梁诗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8.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前者是诗,后者是传奇小说, 互为经纬,歌咏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和韦应物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10.中唐时期诗人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鬼才”之称。其诗独特,谓之“诗鬼”。 11.“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属于宋代,他们是“三苏”、欧阳修、曾巩

和柳宗元。 12.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山园小梅》。 13.“唯秦今代词手,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中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 14.“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15.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 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诗。 4.与词相配的音乐是(燕乐(宴乐))。 5.唐代传奇创作的繁荣期是在(中唐)。 6.“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山谷)的并称。 7.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柳永)。 8.《小山词》的作者是(晏几道)。 9.秦观的词集名(《淮海集》)。 10.著有《使金记事诗》七十二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范成大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为孟浩然。 12.盛唐诗人中,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的是(高适。 13.《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王维兼擅山水诗画,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塞外奇丽雪景的传世佳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出塞》诗的前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概括了千年来塞上战争不断,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3.唐代最早写新乐府的作家是杜甫。而“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其自号香山居士,着有《白氏长庆集》。 4.“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 5.“欧梅”是指宋代诗人欧阳修和,“张三影”是宋代词人张先,“贺梅子”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和梅尧臣。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7.武后时代的初唐诗人陈子昂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明确地提倡“”和“”,反对“”的齐梁诗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8.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前者是诗,后者是传奇小说, 互为经纬,歌咏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和韦应物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10.中唐时期诗人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鬼才”之称。其诗独特,谓之“诗鬼”。 11.“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属于宋代,他们是“三苏”、欧阳修、曾巩和柳宗元。 12.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山园小梅》。13.“唯秦今代词手,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中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 14.“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 15.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上官仪生活在初唐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 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诗。 4.与词相配的音乐是(燕乐(宴乐))。 5.唐代传奇创作的繁荣期是在(中唐)。 6.“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山谷)的并称。 7.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柳永)。 8.《小山词》的作者是(晏几道)。 9.秦观的词集名(《淮海集》)。 10.着有《使金记事诗》七十二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范成大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为(孟浩然)。 12.盛唐诗人中,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的是(高适)。 13.《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14.《花间集》由(赵崇祚)编辑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