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及高级应用的实现方式及探讨

智能化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及高级应用的实现方式及探讨
智能化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及高级应用的实现方式及探讨

智能化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及高级应用的实现方式及探

【摘要】本文介绍了nss300信息一体化平台及高级应用的实现及优点探讨,为智能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的推广提供典型经验【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高级应用

1、信息一体化平台简介

信息一体化平台体系nss300系统是将全站信息进行统一建模,建立信息统一的存取平台完成源端维护、avc负荷优化控制、调度端顺控、防误闭锁逻辑判断、顺序控制、智能告警、智能网络五防、智能告警与故障综合分析功能、站内状态估计、无功优化控制、一次设备诊断与状态可视化等高级应用功能。采用一体化技术,实现全站scada功能的全景展示,以模块化、开放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将全站信息通过开放、规范的接口,进行统一建模,建立信息统一的存取平台,提供标准的dl/t860通讯功能,为各种应用提供高效、可靠、稳定的一体化数据平台。依托该平台,系统除具备常规的scada功能外,还配置工具软件、状态检测可视化软件、报文分析等软件,具有一、二次系统顺序控制、智能告警、状态估计、故障综合分析、保信子站、电压无功控制、负荷优化控制等功能,将各种新系统和数据进行有机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之上满足高级应用需求。nss300建立了基于统一建模技术的实时数据库和应用无关的图形基系统。实现数据归一化模块和数据校验模块,并提供基于模型的api/sql数据存取接口,以进行历史查看存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简介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简介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是由泰迪科技自主研发,旨在为高校大数据相关专业提供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及课程资源。 本平台共包含9大模块:云资源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Python 数据挖掘建模平台、R语言数据挖掘建模平台、大数据开发实训平台、Python编程实训平台、R语言编程实训平台、大数据整合平台。以教学管理平台、云资源管理平台为支撑,以优质的课程、项目案例资源为核心,并以自主研发的数据挖掘建模平台为实训工具,把课程、软件、硬件内容统一结合,满足高校大数据教学与实训的一体化平台。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架构(总)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架构(理学方向)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架构(工学方向)

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特点 ?B/S架构:可直接通过客户机的浏览器对服务器端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进行访问。?模块丰富:提供软硬件管理、教学管理、实验实训等系列模块,满足不同的教学与实训场景使用。 ?拓展性强:教师自主开设新课程、添加各种课程资源与活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单点登录: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的教学与实训平台,解决了登录繁琐、操作不便等问题。 ?资源一体: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学PPT、课后习题、实验指导书、实验数据、实验代码、实验环境等一系列的教学实训资源,全方位解决实际教学与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一体:分别提供“教”与“学”的软件环境,教学与实训模块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一体化。 ?软硬件一体:硬件环境采用云柜的方式进行搭建,内部集成机柜、服务器(部署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供配电、UPS、变频空调、应急通风等,整个云柜架构和谐统一、方便安装与维护。 云资源管理平台简介 云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对实验室云虚拟化资源进行管理及维护,负责对实验室所有软件系统进行管理与监控,将云存储资源、服务器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然后通过虚拟化搭建私有云平台,在私有云平台上搭建教学管理平台与一系列的大数据实训平台。 云资源管理平台功能及特点 ●支持系统资源实时统计和监控 ●支持云主机批量操作和管理 ●支持云主机模板创建与分配 ●支持操作日志查看和可视化分析 ●支持物理服务器集群管理 ●支持基础网络与私有网络 ●云硬盘可独立挂于云主机 ●平台系统高可用,容错性强 ●云主机性能卓越,媲美物理机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解决方案

1 引言 站用电源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变电站综自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以及大量无人值班站投运,相应提高站用电源整体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站用电源始终需要立足于系统技术来研究和发展,根据实际问题、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思路。现有站用电源在资源整合、自动化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结构紧凑、经济可靠的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传统站用电源现状分析 传统变电站站用电源分为交流系统、直流系统、UPS 、通信电源系统等,各子系统采用分散设计,独立组屏,设备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调试,供电系统也分配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站用电源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各子系统通信规约一般不兼容,难以实现网络化管理,系统缺乏综合的分析平台,制约了管理的提升。 (2)、经济性较差。站用电源资源不能综合考虑,使一次投资显著增加。 (3)、安装、服务协调较难。各个供应商由于利益的差异使安装、服务协调困难,远不如站用交直流电源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模式顺畅。 (4)、运行维护不方便。站用电源分配不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由变电人员进行运行维护,UPS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维护,通信电源由通信人员维护,人力资源不能总体调配,通信电源、UPS等也没有纳入变电严格的巡检范围,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3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解决方案 变电站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使用系统技术,针对变电站站用交流、直流、逆变、通信电源整体,根据实际问题、发展现状提出解决方案的站用电源系统。 目前有关生产研发厂家已提出三代产品,分别是: (1)、智能型站用电源交直流一体化系统 主要实现: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只是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小的投资换回最高的回报。

目录 第1章云终端系统 (3)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3)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3) 1.3 云终端企业办公网络解决方案 (3) 1.4 云终端方案和标准PC方案预算对比 (5) 1.5 方案图解 (7) 1.6 云终端产品简介 (7) 1.7 服务器配置要求 (9) 第2章GPS汽车定位系统 (10) 2.1 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10) 2.2 系统功能 (10) 2.2.1实时定位 (10) 2.2.2超速报警统计 (11) 2.2.3疲劳驾驶报警 (11) 2.2.4轨迹回放 (12) 2.2.5轨迹分析 (12) 2.2.6定点搜车 (13) 2.2.7停车数据统计 (13) 2.2.8应急报警 (14) 2.2.9进出站场统计 (14) 2.2.10里程统计 (15) 2.2.11速度曲线图 (15) 2.2.12线路偏离报警 (16) 2.2.13图片传输 (16) 2.2.14视频录像 (18) 第3章一卡通系统 (19) 3.1 一卡通系统概述 (19) 3.2 网络结构说明 (20) 3.3 软件体系架构 (20) 3.4 质量保证体系 (22)

3.5 售后服务承诺 (23) 第一章云终端系统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注重自身信息架构的简便易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总体拥有成本,企业也不例外。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企业网络不断完善。 但是,现阶段一些企业电脑网络的建设,大都采用单独享用各自PC机的模式,而PC 机模式具有采购部署成本高、大量PC机资源闲置浪费、后期管理维护困难、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构建一个低成本、易于管理、安全性高的企业网络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焦点。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1)PC造价高昂 企业网络具有人员用机数量较大的特点,一般10-150台不等,采购众多PC机成本高昂,而安装软件需要同等数量的LICENSE,进一步增加成本,并且在每次的电脑升级换代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应用的成本较高。 (2)管理维护困难 企业网络的主要使用对象为办公人员,而这些办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通常不高,这便增加了管理人员对PC终端管理的复杂性;另外,随着企业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PC 终端需要配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建设,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更新,而每次系统升级或更新,都需要庞大的处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和开销。 (3)安全性差 PC终端本地拥有存储,办公人员可以随意安装各类软件,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系统安全性较差。 (4)噪音辐射功耗大 传统PC功耗在200W/小时左右,耗电量大,机箱风扇运行噪音干扰也较为严重,另外机体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 (5)整洁度不高 整洁的办公环境能给工作人员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得办公效果更佳。当前办公空间十分有限,分配用于办公网络的空间不会很大,而PC机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部署多台PC会影响办公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智能变电站技术(详细版)[详细]

智能化变电站技术

内容提要
?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 ? 如何实现智能化变电站 ? 关键问题分析 ? 智能化变电站技术规范 ? 国内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定义
?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给出的定义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
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 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 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 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化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 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 智能变电站派生于智能电网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变电站 内部分层
IEC61850将变电站分为三层
远方控制中心 技术服务
7
变电站层
功能A
16
功能B
9 16
8
3
继电保护
控制
间隔层
控制
3
继电保护
45
45
过程层接口
过程层
传感器
操作机构
高压设备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
? 变电站层 监控系统、远动、故障信息子站等
? 间隔层 保护、测控等
? 过程层 智能操作箱子(或称智能单元) 合并单元 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等。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
? IEC61850变电站
特征: 1)两层结构(变电站层、间隔层,没有过程层); 2)一次设备非智能化,间隔层通过电缆与传统互感器和开关连
接; 3)不同厂家的装置都遵循IEC61850标准,通信上实现了互连
互通,取消了保护管理机; 4)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装置支持IEC61850,直接通过网络与
变电站层监控等相连。
市场特征: 该模式在国网和南网都处于大批量推广阶段,所占比例会越来 越大,以后会成为变电站标配。 例如:华东500kV海宁变、湖北500kV武东变等。

广告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

通广传媒 广告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通广传媒创立于1997 年,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的不断壮大,目前公司在长春拥有超过1500 个广告点位,广告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变动快、分布广等特点。公司现今拥有员工近 100 人。随着公司人员组织结构的不断壮大,现在需融入先进的协同管理理念及领先的网络 技术,以致力于公司管理中的信息化办公应用系统(OA ),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管理问题。

目录 目录 ................................................... 2. .. 1. ................................................................................................... 项目背景 ............................................ 3.. 1.1 基本情况.................................... 3.. 2. 建设目标........................................ 4.. 3. ................................................................................................... 系统功能 ............................................ 5.. 3.1 户外广告牌可视化管理数据库.................. 5. 3.2 户外广告牌可视化查询........................ 6. 3.4 户外广告牌数据统计 .......................... 6. 3.5 广告牌提醒和合同登记 ........................ 7. 4. ................................................................................................... 效益分析 ............................................ 7.. 4.1 管理效益 .................................... 7.. 4.2 经济效益.................................... 8.. 5. ................................................................................................... 经费预算 ............................................ 8..

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在时代迅速发展的带领下,我国对于电力的数量需求以及质量要求越来 越严苛,电力行业也是不负众望,为我国的电力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但 由于数字技术的提高以及能源政策的调整,传统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经落后,智 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简单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 和优点,分析其关键技术,并探究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展望。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关键技术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设备和变电站全景数据平台两个核心部分组成。智能设 备能够通过通信光纤之间的连接来获取实时的智能变压器的工作参数和信息,所以,当其工作状态产生变动时,智能设备能够依照控制系统的电压和功率来判断 分接头的调度;当其工作状态遇到障碍时,智能设备能够产生警报且提供相应的 工作参数和数据信息等,另外,智能设备中的高压开关这一设备拥有稳定高效的 开关和控制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及时诊断出设备的问题所在,帮 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排除和修复所遇到的障碍,有效地减少了设备的管理费用,降低运行风险,使其稳定性得到合理的保障。变电站全景数据平台能够采集变电 站电力系统各状态下的工作参数和设备运行数据,能够将变电站的信息源头进行 简单化和一致化处理,实现横纵方向的信息透明化、共享化,进而规范相关信息 的处理方式和接口访问,以满足智能变电站信息库的性能要求,为变电站中一系 列的高级应用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展望 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生活更 加智能,智能的同时是带来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用电量的 持续上涨,那么只有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强化自身的发展,全面保障安全稳定的 持续电力供应,才能满足人们的相应需求。而传统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然跟不上 智能化的现代生活,这就要求传统电力网络向智能化发展,只有建立起智能电网,才能够实现智能供电,而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一二五计划中也提到了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在2015年,我国已成功建成规格110-750千伏的智能变电站上万座。另外,我国政府在智能变电站 的投资在一二五期间达到160000亿元,所以不论从社会需求还是国家的重视度 都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那么为什么智能变电站能得到 国家的认可,原因就在于智能变电站的能够涉及到发电、点的传输与调配、通信 等等方面,能更好的实现电力资源的分配,另外,智能的变电站在设备的检修方 面也有很大的优势,通过网络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对各电站的输电环境以 及设备进行监测。 当然,虽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也避免 不了问题和挑战。首先,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提是网络技术的支持,我们必须要 有成熟的网络技术支持。第二,对与智能变电站,我们也需要特殊的材料,那么 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总的来说,智能变电站的是机遇与挑 战并存的,但是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我认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发展的大方向还是好的。 三、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分析

2010年第05期(总第120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 NO.05,2010 (Cumulatively NO.120)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分析 李昭桦 [摘要]文章针对变电站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系统共享使用统一的蓄电池组的一体化电源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体化电源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接地和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并给出解决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站用直流系统;通信电源;一体化 [作者简介]李昭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通信设计,广东广州,510663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05-0139-0003 一、引言 变电站内的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系统均 配置有蓄电池组,其维护分别由电气和通信两个 专业负责。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典型方案是取消通 信电源的蓄电池组,将站内直流电源系统、通信用 直流变换电源(DC/DC)组合为一体,共享使用站用 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组,并统一集中监控的成套设 备。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操作电源为核心,通信用 直流变换电源DC/DC由直流输入变换为直流输出 的电源装置,输出特性满足通信电源的要求。它与 直流操作电源的充电装置和蓄电池组相配合,为 电站的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可以减少蓄电池组的 重复配置,提高电力通信的运维效率,节约人力维 护成本。 二、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 变电站直流系统由交流输入、充电装置、馈电 屏、蓄电池组、监控单元(含馈线状态监测单元)、 电压监测、绝缘监察(含接地选线)、硅降压回路、蓄电池管理单元、直流馈线网络等组成。站用直流系统作为变电站控制负荷和部分重要直流动力负荷的电源,主要任务就是给继电保护、开关合分及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自动装置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它在变电站中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交流的影响,在全厂或全所失电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等电源及事故处理工作。站用直流系统采用不接地方式,典型的直流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交流配电屏(可选)、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通信电源的连接如图2所示。 三、一体化电源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 站用直流系统为不接地系统,通信电源为接 地系统。一体化电源如何接地,这是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的规定标准不同,一体化电源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遵循哪个标准,需要从管理和规章来分析。本文就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的建议方案。 (一)接地问题的解决 1.站用直流系统接地 当前全国变电站直流系统具有统一的规范(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1]指导,直流电源系统采用不接地方式。站用直流系统为不接地系统,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不会产生短路电流,亦可继续运行;但是必须及时查找接地点并尽快消除接地故障,否则当发生另一点接地时,就有可能引起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及自 图2通信电源连接示意图 图1站用直流系统原理图 139

一体化管理平台部署方法

一体化管理平台部署方法 对于初次接触一体化管理平台的CIO来说,无疑是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在一体化管理平台中应该如何部署是能否成功实施FAS的重要前提,8manageFAS 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十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信息管理平台部署的四部曲,帮助CIO们成功部署一体化管理平台。 一、项目立项 作为项目CIO,在决定做企业一体化管理平台时,首先要帮助企业立顶,其中包括需要实现的目标,大概的成本和实施周期等。定下实施方案之后,就是调研,需要将所有信息化系统和业务相结合,一定要和业务区匹配。项目调研是成功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前期项目立项的时候,企业内部已经有一定的需求。 二、项目调研 想了立项之前的调研工作,我们需要了解项目大概需要多长的周期,在具体部署的时候,要研究讨论总体流程的每一个点,该如何去实现,实现周期多长等等都需要认真的思考。 三、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会直接影响实施的结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而选型相对涉及到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些,可能会涉及有招标的过程。如果从行业的角度、从国外国内软件的角度应该把产品选型划分为两类,第一、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相当于定制化的产品;第二、项目类产品的。 四、项目评审 经历了前期的调研、立项、选型等几个方面,那么管理软件搭建项目还有一项“收尾”的工作,那就是对于项目的评审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两层。第一、铺设建设阶段;系统架构铺设的阶段;第二、后期的跟进阶段。信息系统真正能不能用起来,建设的可以统一、辐射多少都是可以去量化。但是在信息化后期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是没有法来衡量的。 总的来说,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做好清晰的划分,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控制点有效,结果肯定是理想的。8ManageFAS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成功实施,是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进,科技的 推进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便捷性。电力作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基 础支持之一,科技的发展对其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关键技 术及其构建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构建方式;探讨 科技的在进步的过程中,新型技术的诞生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变电站的建立 了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用电便捷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变电站修建的技术,也得 到了较多的改进和完善。智能变电站的实施和修建,对于整体变电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智能变电站修建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其构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此类 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其首要的区别即为智能。智能变电站为依托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集成技术综合建立的现代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综合处理 系统,进行整体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故障问题的反馈和处理。并拥有根据整体变电站 运行状态,进行设备自动调节、智能控制的功能。对于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具有积极意义,极大 的促进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2.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在体现智能的一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为了降低整体设备的故障率,稳定 设备的运行。智能变电站在修建的过程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模块 运作、集成管理、传感器技术。针对此类技术的应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 2.1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几乎所有的行 业都应用到了此类技术。其中智能变电站的建立中也应用到了网络技术,变电站在修建的过 程中为了进行高效的管理。将所有的设备进行网络连接,同步管理。网络技术在智能变电站 的修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智能变电站中的“血管”。 2.2自动化技术 传统变电站中由于智能化不足,只有部分的设备可以通过安全开关进行操作。多数设备 还存在人工开启的现状,此类操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的改变这种现状,并 且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智能变电站随后被研究并建立。其中自动化技术则是智能变电 站中改善此类现状的关键技术,自动化技术将所有的设备连接入管理软件,通过管理软件进 行操作开启,既完成了工作的要求也提升了安全性。 2.3模块运作 为了有效的管理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操作软件中将整体的设备,根据其运作原理以及在 整体工程中位置,进行统一的划分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模块化的管理。其中变电站 中主要的设备为继电器、变压器、安全开关等电气设备,此类设备在运行中,为了有效监控 设备的运转现状。通过控制软件进行模块化的监控和管理,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 分析。 2.3.1集成管理 模块运作之后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软件系统根据模块运作现状,监控整体设备的运行 状态。并将整体的运行数据传输如软件系统中,软件系统根据传输数据,判断整体设备的运 行状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系统软件分析故障之后对设备作出相应的调整 操作。高度的集成管理,将整体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和故障处理,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运行 效率。 2.4传感器技术 智能变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搜集设备运行数据,并且提高智能管理的准确性。在设备的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传感器。通过网络传输结合传感器的应用,

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概述 第2 章智能变电站概述 2.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和主要技术特点 所谓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具有数字化全站信息、网络化通信平台、标准化信息共享和互动化高级应用的主要技术特点。 (1)数字化全站信息。数字化全站信息是指实现一次、二次设备的灵活控制,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可以通过信息网进行管理,满足全变电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接地数字化,通过采用电子互感器,或者常规互感器就地配置合并单元,实现了就地数字化的信息采样;通过一次设备智能终端的配置,实现就地采集设备本体信息和就地执行控制命令。使电缆缩短,光缆延长。

(2)网络化通信平台。网络化通信平台是指使用基于IEC 61850 的标准化网络通信体系,具体表现是网络化传输全站信息。变电站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冗余技术增强系统可靠性;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可通过过程层网络同时发送到测控、保护、故障录波及相角测量等装置,从而共享了数据;利用光缆代替电缆可大幅度减少变电站二次回路的连接线数量,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标准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信息共享就是形成基于一致的断面的唯一性、一致性基础信息,一致的标准化信息模型,通过一致的标准、一致的建模来实现变电站里外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信息一体化系统下,将全站的数据按照一致的格式、一致的编号存放在一块儿,使用时按照一致的检索方式、一致的存取机制进行,避免了不同功能应用时对相同信息的重复建设。 (4)互动化高级应用。互动化高级应用就是实现各种变电站里外高级应用系统相关对象之间的互动,全面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控制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变电站内全景数据的信息一体化系统,供各个子系统同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他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满足变电站集约化管理、顺序控制的要求,并能与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之间的协调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5,6].

110kV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110kV变电站中实现智能化,为我国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现阶段由于我国智能化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相对还不成熟,因此还需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标签:110kV智能变电站;特点;关键技术 Abstract:The 110KV substation,intelligent,for the security of our grid running smoothly to create a favorable condition. At this stage,given o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the technology is not mature,it will also need to find out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he work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technology. Keywords :110kv smart subs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y technology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 变电站是连接电网的接点,具有多项功能,例如:传送电能、调整电压、和网络相接等。现如今,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普通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智能变电站主要是以数字变电站为基础,以设备智能化、信息标准化等技术为特征的变电站。 1.1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 目前已大量投入使用的数字变电站的数字化表现在两次设备方面,但是,一次设备智能化却非常不明显,通常是将智能终端和断路器配合使用,这样一来,很难达到智能控制的最终目的。 1.2有效解决统一建模的问题 因当前数字变电站缺少规范的标准体系,所以,尽管是建立在IEC61850基础上,但是,不同的厂家对它的理解含义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其实现方法有很大差别,这样一来,使得变电站内的设备互联和操作存在巨大障碍。 1.3增强和站外的互动能力 到目前为止,数字变电站统一使用的规约是IEC61850,但是,变电站外通信使用的规约是是DNP3.0,然而,二者衔接问题却直接影响了变电站互动能力的提高。尽管已进行了多次改进,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的要求,特别是变电站内部和外部通信设备的连接以及互动性的需求。

基于校园网的集成平台架构解决方案.doc

基于校园网的集成平台架构解决方案1基于校园网的集成平台架构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网络用户涵盖了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等校内各类人群和无法计数的校外访问者,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 但是,在看到高校信息化可喜现状的同时,经过深入的分析,也可以发现不少问题: 1) 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2) 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3) 应用缺乏有效集成, 4) 用户缺乏统一的接口。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层次化和整体的观点来规划、实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为此作者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集成平台的系统架构解决方案。 1 校园网的集成平台的提出 相对于教育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更受大型国际化IT 公司的青睐。从MIS、MRP、MRP II 到ERP、ERP II,为企业信息化提出的方案层出不穷。从某个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因此高校的信息化也可以从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中吸收营养,形成职业院校校园网信息化集成平台解决方案。 1.1 ERP 的概念 ERP 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在ERP 中,管理业务的流程是一环紧扣一环相互连接的,它形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高度集成。因此,ERP 的建设通常是一个全局的、自上而下的过程,ERP 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整个企业的需求,保证了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性。 对于一个生产管理模式相对稳定的企业,ERP 的建设方式无疑是适合的。 1.2 职业院校信息化的特点 处于教育改革时期的职业院校,其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同于企业相对稳定的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例如,教学模式由学年制改革为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模式由学校、系所二级模式改革为学校一级管理模式等。 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随着学校的改革而不断变化。高职院校不同于企业的第二个特点是高职院校具有一种非集中式的校园文化,学院各院系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部门之间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关系,服务于各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关系也不像ERP中各子系统之间关系那么紧密,有点类似于松散耦合的“联邦模型”。这些客观存在,使得在高职院校中设计和建立全局的应用系统困难重重,

南瑞继保智能变电站高级应用专题报告

智能变电站高级应用 专题报告

目录 1概述 2高级应用介绍 2.1程序化操作 2.2与主站系统的无缝连接(图模一体化) 2.3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2.4无功自动调节 2.5智能开票系统 3预研功能 3.1分布式状态估计 3.2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 3.3事故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1 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 智能变电站对于硬件、软件同样有自身的需求。对于软件来说,智能化意味着自动化程度更高,将工作人员从大量繁复、易出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聪明,对于系统运行状态并不是简单的通知运行人员,而是可以从系统采集数据中判断自身所处的状态,并可以对状态进行闭环的处理;更灵活,系统部署方便、系统规模可调整,与其它系统的集成方便。

2高级应用介绍 2.1程序化操作 程序化操作也称为顺序控制。变电站程控操作是指变电站内智能设备依据变电站操作票的执行顺序和执行结果校核要求,由站内智能设备代替操作人员,自动完成操作票的执行过程。实际操作时只需要变电站内运行人员或调度运行人员根据操作要求选择一条顺控操作命令,操作票的执行和操作过程的校验由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自动完成。 在智能化变电站内实施顺控操作,能够使智能化变电站真正实现无人值班,达到变电站“减员增效”的目的;同时通过顺控操作,减少或无需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失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变电站的智能程度和安全运行水平。 智能化变电站的几个特点:一次设备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网络化;互操作性和

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1) 第1章引言 (2) 1.1 什么是企业信息一体化? (2) 第2章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哪些模块 (3) 2.1 信息化系统 (3) 农业领域的物联网系统 (7) 产品应用领域 (10) 产品架构体系 (11) 2.2 产品系统架构 (12) 2.2.1系统架构 (12) 2.2.2系统网络拓扑 (13) 2.3 产品特点 (14) 2.4 产品功能 (15) 2.4.1平台门户功能 (15) 2.4.2平台应用功能 (17) 2.4.3平台业务功能 (19) 第3章产品功能展示 (20) 3.1 电脑浏览器访问功能展示 (20) 3.2 手机客户端软件功能展示 (24) 3.2.1手机客户端软件安装 (24) 3.2.2手机客户端登录 (26) 3.2.3查看手机客户端实时数据 (27) 3.2.4手机客户端软件实时控制功能 (27) 3.2.5手机客户端软件视频查看功能 (28) 3.2.6阈值设置 (29) 3.2.7订阅服务设置 (30) 第4章产品特点 (30)

第5章客户价值 (31) 5.1 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31) 5.2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效益 (31) 5.3 解放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31) 5.4 丰富物联网行业应用,抢占物联网应用制高点 (32) 5.5 完善物联网行业应用的同时,发展了移动业务 (32) 第1章引言 1.1 什么是企业信息一体化? 一个企业想要做的强大,相辅相成的两个要素就是利润与成本,在现在的全球经济信息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会落单,使自己的企业不会被残酷的竞争淘汰成为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生产管理,压缩内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为有利的手段就是企业自身的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即企业一体化管理),但很多中小企业却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增长模式,无论是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还是生产方式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进行信息化建设仍旧困难重重。那么如何来整合各种资源,改变目前现状呢?那么企业信息一体化顺应潮流,应运而生。 企业信息一体化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手段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rfid射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组合而成的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一体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一体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度的一大重点。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一体化的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在这样的一个全球互联,信息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想要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进行信息一体化建设,只有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一体化之路,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变电站智能运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变电站智能运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摘要:“十三五”期间,电网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电网运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人力为主的传统运维检修模式导致运维能力提升有限,已经无法满足 迅猛增长的电网运维工作需求;同时传统的运维检修模式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检资源分配随意性较大,制约了运检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现代科技提 升变电站运检智能化水平,可有效提升设备可靠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电 网安全稳定和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运检;技术 1运维平台 1.1 在线监视 建立变电站二次系统全景信息模型,应用纤芯自动搜索算法实现虚、实对应 的二次设备全景可视化展示技术,将智能变电站信息数字化、抽象化转变为可视 化的全景模式。在线监视应能实现如下功能:1)对全站二次设备运行工况、通 信状态的实时监视与预警。2)对全站二次设备告警信息、变位信息、压板状态 等各种信息的全景展示。3)对全站二次设备间通信链路状态的实时监视与可视 化展示。4)对全站二次设备虚回路、虚端子的实时监视与可视化展示。5)对保 护装置等间隔层设备温度、电压以及保护遥测的实时监视与展示。6)对保护装 置面板指示灯状态的正确反映。 1.2 状态评估及监视预警 电力二次设备“趋势性 + 损失性”的评价体系和“横向比对、纵向校验”的评价方法,实现智能站二次设备健康状态在线评价,实现“经验评估”向“量化评估”的跨越。趋势性评估方法:是指对装置稳态量的长期监视、记录和分析,反映一段时 间内元件性能的变化趋势,包括采样值精度、开关量一致性、运行及环境温度、 端口光功率、其他自检参数等,超出门槛值预警。损失性评估方法:是指当装置 发生异常告警时,通过对告警信息按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推断故障的具体性质,如严重等级、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最可能的故障位置等,为装置异常缺陷处理 提供辅助决策。 1.3 保护定值管理 针对种类繁多、厂家各异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可靠动作直接关系到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继电保护定值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智能变电 站保护定值的管理,应能够正确、可靠地实现定值召唤、定值区切换、定值修改、定值比对等功能。定值召唤应能支持同时通过本地和远方发起的进行定值区号和 任意区定值的召唤,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定值名称及相应属性等信息。支持定值 区实时切换,通过选择、返校、执行步骤保证定值切换的正确性。定值修改内容,应能支持同时通过本地和远方发起的对定值进行实时修改,并且能够对单一保护 设备的定值进行批量修改,定值修改后,向所有远端主站发送定值变化告警信号。定值比对功能,应能根据历史数据库保存的最新定值信息与新召唤上来的定值进 行自动或手动对比,当两份定值单不一致时,应触发告警功能,并标识定值不一 致处,以便运行人员进行快速检查、核对。当定值修改后,应能对修改前后的定 值进行自动校对,并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明显的标识。 2操作智能化 2.1 隔离开关分合闸状态的“双确认” 敞开式隔离开关在操作过程中的可靠性相比短路器要低,进行操作时需要操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 摘要:电力是人们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能源,在变电站中,一体化电源的应 用是很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建设,能够解决很多零散问题,大大地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电力管理水平。所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 文通过对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内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而为有关单位及工 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应用 1 引言 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是变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目前,35kV 及以下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普遍采用一体化电源系统。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 是将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和电力用逆变电 源(INV)、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等装置进行组合,共用蓄电池组,并 统一监控的成套设备。该设备通过监控装置管理变电站交流系统、直流系统、不 间断电源、通信电源、逆变电源等站内电源系统,同时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通信,并将实时数据上传至调度端,实现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的“三遥”功能。 2 一体化电源的优点 2.1统一、集中监管 对各个子系统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一体化监控。监控系统中心单元和各部 分监控单元通过一体化监控的监控器接入调度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来进行监管。监 管人员可以及时通过一个管理系统查看各子系统的各种信息,包括参数、事件信息、开关状态等,也可以以此实现对各种信息的修改和管理,实现站用电源的一 键式遥控功能。专家可以整合整个电源信息,再进行专业智能系统统一的处理管理。 2.2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系统安全性 一体化电源可以以组屏形式统一安放在变电站的智能化机房,不用分开安置 而占用变电站很大的空间,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解决了许多传统通信系 统电源的缺点,如漏液、起火、爆炸和漏电等。 2.3可靠的通信设备供电能力 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系统的整合,很好地解决了系统单独停电的情况, 提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质量。统一的变电站直流系统,方便专业的维护团队 建立,提高了通信设备的供电可靠性。 3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 3.1接地隔离问题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DC/DC模块被击穿,直流操作电源接地会出 现一些状况。变电站中,运行电流较小,且变电站本身的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容 易出现故障,导致电力系统受损。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故障隔离,确保发生故 障的不同元件间不会再有各种工作相关联。变电站各变压器运作中,一旦DC/DC 模块发生故障,就需采用反向变压器方式,利用各自的接地系统降低相互间的联系,防止故障的负面效应扩大。接地隔离问题是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在变电站应用 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隔 离故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在变电站中应用一体化电 源系统,应针对接地方面的故障整理出具有理论体系的应对措施,有效降低这一 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一体化电源系统有效提升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某小区智信息化项目 建 设 方 案 北京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8) 第2章设计思想 (10) 第3章设计宗旨 (13) 第4章设计依据 (15) 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 (17) 5.1 概述 (17) 5.2 设计标准依据原则 (19) 5.2.1 设计标准 (19) 5.2.2 安装及调试依据 (20) 5.2.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20) 5.3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25) 5.4 产品选型 (26) 5.4.1 选型基本要求 (26) 5.4.2 选型功能要求 (26) 5.5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7) 5.5.1 用户需求分析: (27) 5.5.2 设计目标 (30) 5.6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31) 5.6.1 水平子系统 (32) 5.6.2 管理间子系统 (34) 5.6.3 垂直干线子系统 (38) 5.6.4 管理子系统 (39) 5.6.5 建筑群子系统 (40) 5.6.6 国际互联网网络拓扑图 (41) 5.7 桥架管槽线缆铺设设计 (41) 5.7.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方式 (41) 5.7.2 线管布线 (43) 5.8 综合布线验收测试 (44) 5.8.1 验收测试标准 (45) 5.8.2 测试仪器设备 (45) 5.8.3 测试项目 (49) 第6章网络系统工程 (53) 6.1 建网背景 (53) 6.2 需求分析 (53) 6.3 建网目标 (54) 6.4 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54) 6.5 方案技术选型 (55) 6.5.1 网络技术比较 (55) 6.5.2 网络骨干的技术选型- 千兆以太网 (58) 6.6 方案总体设计 (60) 6.6.1 网络系统特点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