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设

合集下载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实时动态定位理论、算法和系统实现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实时动态定位理论、算法和系统实现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实时动态定位理论、算法和系统实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快速发展,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已成为众多领域,如无人驾驶、精密农业、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等的关键支撑技术。

而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RS)作为实时动态定位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定位精度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实时动态定位的理论基础、关键算法和系统实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阐述了CORS在实时动态定位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实时动态定位的关键技术,包括误差建模与补偿、数据处理与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CORS网络的优化布局和数据处理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动态定位优化算法,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在系统实现方面,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CORS网络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架构和功能模块。

通过实际测试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和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文总结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实时动态定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的基本原理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是一种先进的定位技术,它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GPS、GLONASS、Galileo和BDS等,通过一组长期稳定运行、连续观测的参考站,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定位服务。

CORS网络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卫星信号接收:CORS网络中的参考站配备了高精度GNSS接收机,这些接收机能够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系统的信号。

通过解算卫星信号中的伪距或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获取到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熊伟;吴迪军【摘要】与区域CORS相比,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具有定位精度及可靠性要求高、定位环境恶劣、跨境协调难度大等突出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组成、总体结构及基本功能,详细分析了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点,包括参考站、数据中心、通讯网络及监测站的设计与建设,以及参考站联测、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应用及系统测试等内容.【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港珠澳大桥;CORS;精化大地水准面【作者】熊伟;吴迪军【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4港珠澳大桥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世界级跨海通道,由海中桥隧工程和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及连接线构成。

海中桥隧工程总长约35.6 km,由海底隧道(长约6.7 km)、两个人工岛及桥梁(总长约22.9 km)组成,桥位处跨海距离超过32 km。

海底隧道施工定位精度要求高,海中工程施工无法使用常规测量方法完成定位,必须采用卫星定位技术。

为此,在工程开工前建立了工程专用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简称为HZMB-CORS)。

目前,系统运行正常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国内外已建成的区域 CORS[1-2]和其他工程CORS[3]相比,HZMB-CORS 的建设难度更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多、更复杂。

①定位精度要求高:水平方向优于2 cm,垂直方向优于3 cm。

我国已建成的省级、城市级区域CORS及工程CORS的实时定位精度一般为:水平≤3 cm,垂直≤5 cm,本系统的精度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已建CORS系统。

②跨境协调难度大:HZMB-CORS跨越香港、珠海、澳门两岸三地,需要解决参考站建设、网络通讯、无线电台频率申请审批及坐标系统转换等一系列跨境技术难题。

南方连续运行参考站推荐方案(组成部分)

南方连续运行参考站推荐方案(组成部分)

网络参考站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NRS技术方案书(系统组成部分)二○一○年九月目录一、系统设计 (1)二、参考站子网系统 (2)2.1室外部分 (2)2.1.1 GNSS接收天线 (2)2.1.2 GNSS观测墩 (3)2.2室内部分 (5)2.2.1 数据解算单元 (5)2.2.2 系统集成 (6)三、控制中心子系统 (8)3.1控制中心硬件组成 (8)3.2控制系统软件-NRS (9)四、数据通讯子系统 (10)4.1参考站网络传输单元 (10)4.2控制中心网络传输单元 (10)一、系统设计NRS(Network Reference Station,网络参考站)技术,在VRS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部分FKP和MAX技术的优点,优化了VRS,采用DEEP-NRS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络CORS 的可用性。

NRS 系统由参考站、系统控制中心、数据通信、用户应用四个子系统组成:图1-1 NRS系统组成(1)参考站子网系统:NRS网络的数据源,用于提供原始观测数据、星历等数据;(2)控制中心子系统(系统管理数据发布中心):需要可靠的服务器来运行数据处理软件,同时需要借助其它网络(Internet、电信网络等)来向用户发布各类不同的数据;(3)数据通信子系统:包括参考站和控制中心之间,以及控制中心和用户之间的通讯两部分;(4)用户服务子系统:简单分为静态用户、动态用户。

静态用户指需要GNSS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解算高精度解的用户;动态用户指需要实时得到点位解的用户。

二、参考站子网系统2.1 室外部分室外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GNSSS天线和GNSS观测墩,如下图:图2-1 GNSS观测墩实景图2.1.1 GNSS接收天线GNSS天线的外形如下:图2-2 GPS天线及线缆实图扼流圈天线及线缆的主要功能为接收GPS及GLONASS卫星数据,并通过线缆将GPS 原始信号传至室内接收机中,以供解算。

其内部核心部件为扼流圈天线,如下图:图2-3 大地型扼流圈天线内部实图该扼流圈天线是一款涵盖GPS L1\L2和GLONASS L1\L2 的扼流圈测量天线,核心部分采用天宝器件,满足目前测量设备高精度、多系统兼容的需求。

GNSS基站的设计与施工

GNSS基站的设计与施工

GNSS基站的设计与施工作者:朱剑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6期摘要:本文详细说明了基站的建设方法关键词:基站;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GNSS基站是整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得以运行的起点,它提供整个系统需要的最原始的观测数据,因此它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而决定该子系统优劣的关键是基站设备的选型和参考站站址的选择。

1参考站设计施工过程参考站系统的施工与安装根据下表进行,同时每工序的所需提交的成果也列入表内。

2GNSS基站选址基本要求站址宜选择在基础坚实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如高大建筑物、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等)的距离不小于200米;应有1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特殊困难地区,可在一定范围(水平视角不超过60°)内,放宽至25°。

距电磁干扰区(如微波站、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穿越地带等)的距离应该大于200米;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该大于100米避开易产生震动的地带(如距铁路200米,距繁忙公路50米以内或其它受剧烈振动的地点);站址应该有利于方便架设市电线路或具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并方便接入公共通讯网络或专用的通讯网络;屋顶观测墩应选在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建筑物高度不宜超过30米;实地进行卫星定位观测,以1s采样间隔记录不少于24小时,当数据有效率小于85%,多路径影响值大于0.45m时,应变更站址。

3观测墩的设计与施工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GNSS基站建设可以选用屋顶观测墩或土层/基岩观测墩。

对屋顶观测墩而言、观测墩设计为圆柱体,设计高度为高度为1.5米或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观测墩的高度。

观测墩内置4根以上直径为12毫米的螺纹钢筋,并与建筑物承重墙内钢筋焊接在一起,同时将一主筋外露用Φ8圆钢与建筑物原有防雷带焊接。

观测墩内预埋直径为50mm的PVC管或镀锌管1根,顶部预埋强制对中器,浇注标号为C25的混凝土,并采用氟碳漆进行外装饰。

GNSS网3

GNSS网3

GNSS网1一、填空题(共18题,100分)1、基准站网由()、()、()组成正确答案:基准站、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2、连续运行基准站设备有:()6种。

正确答案:GNSS接收机、GNSS天线、不间断电源,计算机和机柜气象设备、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设备3、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基建设备有:()6种组成正确答案:防雷、电气、通信、观测墩、观测室、工作室4、国家基准站网:全国均匀分布,站间距()km作用:用于维持和更新()参考框架开展全国范围内高精度定位、导航、工程建设、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

正确答案:100-200国家地心坐标5、区域基准站网:服务于省、市、自治区。

站间距70km,<70km提供()精度的服务,>70km提供()精度的服务。

正确答案:厘米级、分米级6、国家基准站网的基本产品有哪五种()正确答案:原始数据、基准站信息、站坐标及精度、站速度、气象数据7、区域基准站网的基本产品有哪四种()正确答案:原始数据、基准站信息、站坐标及精度、气象数据8、专业应用基准站网的基本产品有哪一种()正确答案:原始数据9、国家基准站网提供的高级产品有哪四种()正确答案: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事后及预报精密星历、精密卫星钟差、电离层及对流层10、区域基准站网提供的高级产品有哪两种()正确答案:实时载波相位和伪距差分数据、气象数据11、基准站的观测环境要求:a:应远离()的()等,距离不小于()m。

b:选点时应避开易产生()的地物(如高达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距离应>()m。

60()正确答案:稳定、屋顶13、基准站的依托保障a:便于接入的()。

b:稳定、安全可靠的()c:便利的(),便于人员往来和车辆运输d:良好的()条件e:具有建设用地及基本()保障f:具有良好的()环境。

正确答案: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电源、交通、土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14、基准站选择后提交成果a:()报告b:()照片c:()或其他用地文件d:()证明或建筑物结构证明e:()之记f:()数据和结果分析g:收集的其他资料。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下一代发展方向_地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络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下一代发展方向_地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络

第36卷第3期2011年3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Geo matics and Info rmat ion Science of W uhan U niver sity V ol.36N o.3M ar ch 2011收稿日期:2011-01-24。

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7037);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120603)。

文章编号:1671-8860(2011)03-0253-04文献标志码:AGNSS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下一代发展方向)))地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络刘经南1(1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摘 要:介绍了智能时代的网络组成,探讨了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的结构和特性,进而阐述了基于GN SS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R S)的初步智能特征。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COR S 可以构成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的地基基础设施的缘由,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G NSS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地理域情中图法分类号:P228.42人类社会经历了信息时代,正在朝着智能时代迈进。

智能化是当今世界创新的主题之一,人和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寻求智能发展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智能感知网络的建立是人类进入智能发展的第一步。

智能感知网络是由智能传感器组成的具有感知功能的网络,由传感器加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组成。

很多测绘仪器本身就是传感器,如GPS 接收机就是能感知位置和时间的传感器,全站仪是感知距离和方位的传感器,陀螺仪是感知姿态的传感器,但它们还不够智能。

如果加上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可成为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与各种设备有机结合感知其工况,与各种环境结合感知环境变化,与地域目标结合感知地理要素及其变化,这是智能传感器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发展方向。

用智能传感器建立网络,建立智能处理中心和控制服务中心,感知世界、远程分析、智能判决、适时控制,这就是智能发展的第一步。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吴 迪 军

系 统建 设 于 2 0 1 0年 3月 开 始 , 同年 1 1月建 成 并 通 过
试, 野 狸 岛站 、 洋 环 站及虎 山站 的接地 网竣 工实 测接地 电阻分 别 为 3 . 2 Q、 2 . 4 Q及 3 . 4 n, 均 达 到 设 计 要求 ( 接地 电阻不大 于 4 ) 。
1 系统 的 总体 设 计
1 . 1 系统 组 成 与 结 构设 计
H Z M B — C O R S系统 由分 布 在 珠 海 、 香 港 两 地 及 海 中 的 4个 连续 运 行 参 考 站 、 1个 数 据 中心 和 1个 监测
站组成( 如 图 1所示 ) 。
②跨境 协 调难 度大 : HZ MB — C O R S跨 越 香 港 、 珠 海、 澳 门两岸 三地 , 需要 解 决参考 站建 设 、 网络 通讯 、 无
Re f e r e n c e S t a t i o n s S y s t e m o f Ho ng Ko n g- Zh u h a i - Ma c a o Br i d g e
X I O NG We i WU D i j u n


与 区域 C O R S相 比 , 港珠 澳大桥 G N S S连 续 运行 参 考 站 系统 具 有 定位 精 度及 可 靠性 要 求
定位精度要求高 , 海 中工程施 工无法使用常规测量方
法 完成 定位 , 必 须采 用卫 星定 位技 术 。为此 , 在工 程 开 工前 建立 了工 程 专 用 G N S S连续 运 行 参 考 站 系 统 ( 简 称为 H Z MB . C O R S ) 。 目前 , 系 统运 行 正 常并 在 工 程 建 设 中发挥 重要 作用 。

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原理及应用

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原理及应用

浅谈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原理及应用摘要:介绍cors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分类;cors在国内外的应用;cors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字:cors 原理;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p1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它在现代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前几年,gps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大提高了测绘成果的精度,与常规测量相比,rtk具有实用性、高效性。

由于传统rtk技术采用单基站作业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随着作业半径的增大而降低。

近几年,一种新的gps技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在各地陆续建立,它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克服单基站长距离精度低的缺点,特别是cors系统内网络rtk测量功能的实现改变了传统测量作业模式,较大的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cors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单基站rtk技术。

各行各业正挖掘其应用潜力,扩大cors系统的应用范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cors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分类cors是在一定区域内布设多个(一般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运行的gnss参考站,构成一个网状的参考站网,各参考站按设定的采样率连续观测,通过数据通讯系统实时的将观测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系统软件对收到的原始观测数据和参考站的坐标进行处理,并建立误差模型得到本区域内的误差改正参数(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误差、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然后将误差改正信息发送给用户,用户得到确定的坐标和定位。

cors系统包括单基站cors系统、多基站cors系统,目前国内城市cors系统全部采用多基站cors系统,部分工程建设或局部区域测量采用单基站cors系统。

现有的网络cors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虚拟参考站技术(vrs)虚拟参考技术(vrs)技术由trimble公司最早提出,工作流程是流动站将自身的概略位置(gga)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与流动站附近的参考站之间的基线解算估计各项误差,根据改正模型在用户附近虚拟一个基准站,数据中心将虚拟基准站的数据通过与常规rtk相同的方式发送给流动站,然后流动站结合自身的观测值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精确点位,可以简单理解cors系统控制区域内每一个流动站对应着一个不同的vrs参考站,相当于区域内存在许多个vrs参考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设
摘要:SOUTH CORS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测量系统,将尖端的GNSS测量技术和传统的常规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整套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发、数据管理的先进解决方案。

本文着重论述了CORS的概念、优缺点、分类、用途及原理,为建立城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提供帮助。

关键词: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卫星定位GPSRTK单基站多基站
一、CORS的概念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简称CORS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NS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的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NS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的GNSS服务项目的系统。

二、CORS的优点
与传统的GNSS作业相比连续运应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大、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目前国内一大批城市、省区和行业正经历着一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的建设高潮。

其优点如下:
1.具有跨行业特性,可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再局限于测绘领域及设站的单位和部门。

2.可同时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在实时性方面的差异,能同时提供RTK、DGPS、静态或动态后处理及现场高精度准实时定位的数据服务。

3.能兼顾不同层次的用户对定位精度指标的要求,提供覆盖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的数据。

4.覆盖范围广、作业效率高、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的特点,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

5.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给所有用户共享,规范基础测绘数据。

6.提高作业区域的精度一致性,降低系统误差,提高作业数据质量。

7.提高生产效率,单人测量系统成为GNSS主流作业模式。

三、CORS的分类
CORS技术在用途上可以分成单基站CORS、多基站CORS和网络CORS。

单基站CORS:就是只有一个连续运行站。

类似于一加一或一加多的RTK,只不过基准站是由一个连续运行的基站代替,基站同时又是一个服务器,通过NRS-SERVER软件实时监控卫星状态,存储静态数据和实时发送差分信息。

多基站CORS:是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多台连续运行的基站,每一个基站都是一个单基站系统,由控制软件自动计算流动站与基站间的距离,将距离近的基站差分数据发送给流动站。

网络CORS:就是采用网络参考站系统软件,对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多台基准站的坐标和实时观测数据进行系统综合误差改正建模,尽可能消除区域内流动站观测数据的系统综合误差,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实时定位结果。

在范围、复杂性和投资上单基站CORS、多基站CORS和网络CORS有着较大的差异。

如下表:
表1
基站间距:50-80公里;往外:30公里
采用城市网络参考站系统技术
和参考站数量及应用需求相关
四、CORS的用途
由于GNSS技术已得到广泛认同,GNSS的应用具有跨行业特性,CORS系统的服务也不再局限于测绘领域,它同时可以被用于检测地壳运动,提供测量控制,支持测量、GIS 数据采集、机械控制以及精密定位和监测等。

(一)测量控制
与传统的常规仪器和GNSS作业相比,CORS系统的效益要高得多。

对于一个局部区域、镇、市、漏天矿场或施工现场,可能一两个独立的参考站就可以满足要求,若要为一个大中市区、地级市或全省提供完整的GNSS服务覆盖,则需要一个多参考站。

(二)GIS数据采集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各种应用的提出,GIS数据采集也成为测绘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种应用,GIS数据包括有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两方面,CORS可以满足GIS数据采集的应用要求。

GIS数据采集应用可分为事后处理和实时两种方式。

(三)全国土地二次调查中的应用
CORS系统可分为RTK和手持GNSS提供所需的差分信息,将广泛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新地形的测量和现有土地调查信息的复制,高效快捷,确保数据的精度。

(四)变形监测
在可能发生地震、滑坡的地区,常采用分布适当的GNSS参考站来监测地壳运动,通过对CORS网中的各参考站天线位置的计算来进行地壳运动的分析。

(五)车辆监控和调度管理
将尖端科技领域的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新、透明、可视、实施、互动、形象化的车辆跟踪调度管理服务。

(六)气象分析
利用GNSS无线电信号穿越大气圈时受到电离层与对流层的弥散效应和出现的折射现象,进行数值分析,特别是可以精确的提取大气层中的水分含量和分布,从而对可能出现的降水时间和强度作出前所未有的精确预报,服务于当地的农业、交通、旅游、体育和社会公共活动的精密部署,减少灾害性天气给各行各业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五、CORS的原理及指标
(一)单/多基站CORS的原理
单基站CORS:类似于一加一或一加N的RTK,只不过基准站有一个连续运行的基准战代替,它将尖端科技领域的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了全新、透明、科室、实施的测量服务。

基准站上有一个控制软件实施监测卫星的动态,存储和发送相关数据,同时有一个服务器提供网络差分服务和用户管理。

多基站CORS:使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多个单基站,他们都将数据发送到一个服务器。

流动站作业时,只要发送他的位置信息到服务器,系统自动将距离近的基站差分数据发送给流动站。

这样就确保了流动站在多基站CORS覆盖区域移动作业时,系统总能提供距离流动站最近的参考站数据。

(二)单/多基站CORS的特点
1.投入较少:随着单/多基站技术的成熟,只要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在一个较小的城市建立一个或多个CORS基站,满足当地测量用户不同层次空间信息技术服务的需要。

基站建成后,基站所在城区及近郊区、城市进出口主要交通沿线,以及以基站为中心三十公里范
围内区县、城镇、城乡地区实现快速厘米级实时定位和事后差分。

2.随时可以升级和扩展:单/多基站系统可以随时增加新的基站,加大实时RTK作业的覆盖区域,一旦建立网络CORS系统的条件成熟,只要进行系统软件升级,单/多基站CORS 系统即可轻松的升级成网络CORS系统。

3.数据可靠、稳定、安全:基站可连续观测,静态数据全天候采集,点位精度高,数据稳定;用户登录采取授权方式,数据中心可以管理登录用户,数据安全性较高。

4.作业范围广:作业半径可以扩大到40公里,能够实现快速厘米级实时定位及事后差分。

5.施工周期短:单/多参考站技术经过实践表明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从方案落实开始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到验收运行整个建设周期基本上在一个月之内。

(三)单/多基站CORS的技术指标
(四)网络CORS的原理
在网络CORS中,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多台基准站将所有的原始数据传回中心,通过系统软件对收到的各基站的坐标和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系统综合误差建模。

RTK移动站在工作时,先向控制中心发送一个概略坐标(GGA数据),控制中心收到这个位置信息后,根据用户位置,由计算机自动将该位置改正的GNSS轨道误差,电离层,对流层和大气折射应起的误差发给移动站。

这个差分信号的效果相当于在移动站旁边,生成了一个模拟的参考基站,从而解决了RTK作业距离上的限制问题,并保证了用户的精度。

六、结束语
作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连续运行卫星定位(CORS)系统的建设逐渐成为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城市已将CORS的建设列入政府基础设施计划。

随着CORS 在我国的普及,城市CORS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如何拓宽系统的服务领域,开展多层次的服务内容,丰富系统用户,在稳定的地区建立永久性基岩参考站,开展区域地壳变形及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服务等。

此外,还需要逐步探索并完善CORS的服务和维护模式,建立有关CORS的建设规范,开拓并引导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