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doc

土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doc
土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doc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208 工学博士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814 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420 消防工程

081421 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

081422 土木工程材料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2007--2012

制订二级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一、学科概况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下、地上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土木工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等七所高校的土木工程系合并,于长沙市湖南大学原址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即源于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后又历经湖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现属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1981年、1986年分别获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l987年被评为铁道部重点学科。 2000 年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50多年来,经过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跻身国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的一支教学、科研力量。本学科由三位工程院院士挂帅,率领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学术队伍,拼搏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3名。拥有总建筑面积达13240m2、包括结构工程实验室、建筑材料科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科学实验室、防灾减灾实验室等实验设施,配有较为完备、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

以曾庆元院士为首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梯队,创立了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被铁道部专家会议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九江、芜湖长江大桥、提速与高速铁路线路上的100多座桥梁横向刚度的分析问题;提出了桥梁结构局部与总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桥梁内力塑性系数法, 桥梁有限横截面框架单元法〉, 解决了岳阳洞庭湖三塔斜拉桥等多座桥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问题;创立了列车脱轨分析理论, 解决了三座桥梁振幅超限的使用问题, 分析成果被多家铁路局采用;建立了组合结构桥梁分析理论,解决了芜湖长江大桥、岳阳琵琶王立交桥等多座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大跨度桥梁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内力 UL 法, 解决了西陵长江悬索桥等多座桥梁的非线性分析问题;在我国首次实现了拉索风雨振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 解决了洞庭湖斜拉桥拉索风振

控制问题。

岩土工程专家刘宝琛院士是随机介质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依据他创立的理论,解决了岩土开挖引起的岩(土)层移动和变形预计计算的难题, 突破了国外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下不能进行岩土开挖和矿产开采的限定, 打破了外国专家划定的禁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率先提出了岩石断裂韧度测试新方法, 被国际断裂韧度测试方法建议委员会采纳;以他为首的岩土工程学术梯队,解决了浅埋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桩基托换、既有桥梁基础承载力评估、深基坑支护等多项工程难题;主持编制了三部地方岩土工程建筑法规;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粘土固化浆液及固化剂、网格式加筋土挡士墙, 分别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并且在多项工程中获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刘院士指导的博士生杨小礼撰写的博士论文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评为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工程管理专家孙永福院士是原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多年来组织建设了京九、大秦、宝中、南昆铁路和衡广、兰新、浙赣铁路复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的建设,特别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解决了高原冻土层施工、生态脆弱、高原缺氧下施工人员的健康保障等重大工程难题,作出了突出成绩。撰著有《铁路建设管理论集》,主编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以及《衡广复线》、《京九铁路》等工程总结,近期发表了《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系统原理建设京九铁路的成功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铁路建设》、《对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等十多篇论文。

近五年来,本学科共承担了25项国家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也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和重大横向课题,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二等奖 3 项(“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研究”、“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能胜任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是: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铁路会主义制度, 热爱祖国,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 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现代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08142001 消防工程

2 08140501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3 08140601 桥梁与隧道工程

4 08142201 土木工程材料

5 08142101 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

6 08140101 岩土工程

7 08140201 结构工程

8 08140301 市政工程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1.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即允许研究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学习年限为3年至6年。

2.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实行弹性学制,在校的最长年限为8年。

3. 培养方式: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导师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思想、业务、生活与身体健康状况,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 学分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4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尚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及以上,具体补修的课程由导师视情况指定。补修课计算学分,但不在应修满的规定学分之内。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该修满的总学分为45学分以上,其中:博士生阶段的学分至少为16学分,硕士生阶段的学分至少为29学分。

5. 课程类别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

(1)公共学位课(必修,4学分);

(2)专业学位课;(限选,至少选满4学分);

(3)选修课(任选);

(4)培养环节(修满8学分);

(5)补修课(根据需要补修硕士生阶段课程, 计算学分,但不计入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6). 专题学术讲座(不计学分)。

6.课程设置查看课程设置

7. 课程成绩与课程免修

研究生通过了所选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取得与该课程相应的学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应予重修。

研究生英语水平达到出国人员要求者,凭考试成绩单原件可申请免修。

8.《形势与政策》课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历程为2学年,考核合格后才准予毕业论文答辩,计2学分。

9.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要求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听取2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每学年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论文;在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土建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并记载成绩。

学术报告会的组织单位可以是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单位、学科或外单位。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总学分16公共学位课4公共选修课0

学位课学分8必修一组4限选一组0

限选课学分0 必修二组限选二组

任选课学分0必修三组限选三组

培养环节学分8必修四组限选四组

补修课学分0必修五组限选五组

学分说明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号与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说明

01 公共学位课010101102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2 2 秋季

01 公共学位课050201101 博士生综合英语64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70101101 高等工程数学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203 连续介质力学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0 随机介质理论16 1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1 计算流体力学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2 防灾减灾科学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4 高等桥梁结构设计理论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5 高等消防工程科学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6 决策方法与模型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7 高级经济学(含城市经济学)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500 土木工程材料科学前沿32 2 秋季11 必选一组081401501 岩土工程进展专题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308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

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方法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081401205 高等结构设计理论32 2 秋季11 必选一组081401204 高等结构分析理论32 2 秋季11 必选一组081401309 复合材料选论32 2 秋季40 任选050201102 日语(二外)108 3 秋季40 任选050201103 德语(二外)108 3 秋季40 任选050201104 俄语(二外)108 3 秋季40 任选081401403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04 车桥振动分析理论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05 桥梁抗风与抗震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06 高等隧道力学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07 高等组合结构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08 工程结构防火理论与方法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09 安全工程学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11 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理论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12 建筑市场经济与管理32 2 秋季40 任选081401413 企业战略研究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14 高级项目管理学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15 城市规划经济分析与评价32 2 春季40 任选081401416 高等随机振动理论32 2 春季40 任选00000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季40 任选081401419 铁路建设专题16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2 形势与政策 2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3 博士生资格考试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6 社会实践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7 实践教学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时应不少于50学时。博士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方式:讲授本学科本科生或硕士生有关课程的部分内容、协助指导硕士生、或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每学年放假前,学院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研究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定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

课程学习达到要求后,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包括下述内容:(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方面;(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 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本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资格考试由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统一组织, 成立较稳定的考试小组。可安排在第二学期(硕博连读生第四学期)末或第三学期(硕博连读生第五学期)初, 应提前两个月通知博士生。

第一次资格考试未通过者,可隔一段时间再举行一次,第二次考试仍未通过者,应予退学。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的文献资料应不少于120篇,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三分之一以上。

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本学科学位的培养目标要求,并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 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

选题报告应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可结合学术报告会进行。在选题报告准备过程中和报告会上,导师和指导小组有责任帮助研究生审视论题的创新空间和在预定期限内完成论文的现实

可能性。

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交土建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存档, 并记载成绩。

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 1 年内补作。

十、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每年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进行论文进展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各系(所)应组成检查组,对论文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预期进度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在SCI、EI、ISTP等检索系统的刊物源上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至少3篇,方可申请授予博士学位。发表的文章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要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达到以上要求以后,才能申请授予博士学位。

对从2008年起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为: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SCI、E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并被SCI、EI检索1篇;或者在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者在被SCI、EI检索的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对从2008年起入学的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可参照人文社会科学类、管理类学科要求,即: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SCI、EI、SSCI、A&HCI检索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者在被SCI、EI、SSCI、A&HCI检索且影响因子大于或等于0.5的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对于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等同在国内核心期刊(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同一篇论文被多次转载只计入1篇。

十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进行全面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研究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过程。鼓励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用自己动手所做科学试验获取的数据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论据。

学位论文的优劣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体现, 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应能反映出论文撰写者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达到了博士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

刘宝琛、曾庆元、华祖焜、詹振炎、周庆柱、余志武、郭少华、戴公连、蒋丽忠、郭文华、罗小勇、徐志胜、李耀庄、彭立敏、王永和、阳军生、张家生、冷伍明、杨果林、邓德华、张飞涟、王孟钧、周栩等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土木类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专业代码: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地下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学科中的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结构设计与施工、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测量、科学计算、实验和测试、工程管理与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方向分为四个模块:建筑工程方向模块、地下工程方向模块、桥梁工程方向模块、隧道与城市轨道工程模块。专业教学中渗透水利工程概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养; . 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 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 . 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 . 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 . 了解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专业的应用前景、行业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和合作能力; .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按四个方向模块进行设置。主要包括: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工程材料、测量学、工程地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土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设计、工程施工、道路勘测设计、路面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城市轨道工程、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等。 其中,全英文课程:土力学、岩石力学 研讨课程:土木水利专业导论 专业核心课程: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地下建筑设计、桥梁工程、隧道工程 1 / 20

最新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1,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从事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人才。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国际前沿课题及其发展动态。 3.在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受到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达到学校要求。 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和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具备用外文独立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在国际会议上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普通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 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追求真理,学风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系统掌握生态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全面了解生态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外语水平教高,具备并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外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具备能从事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独立研究,高水平教学、高级管理与决策的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包括6个研究方向:草地生态学、植被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可持续性科学。 1.研究方向之一:草地生态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草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草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生态适应及其生理生态过程,草地景观格局与过程,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草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草地可持续发展等。 草地生态学是内蒙古大学最早的生态学研究方向之一,是在李继侗院士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创办,60年代后李博院士等积极推进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大学最具特色的学科和优势的学科方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最早开展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草原群落蒸发蒸腾,植物个体与群落的水分生理生态,高等植物与菌根的相互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阐明了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演替过程与机理,水分生态因子对于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作用路径、过程调控等方面的核心机制以及作用方式,提出了水分生态效能理论及分析方法。21

世纪以来,紧跟国际生态学发展潮流,先后开展了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用水等涉及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较,草地生态系统由于其结构较简单,是生态学研究的理想舞台,因此本学科方向在生态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基地,本方向以内蒙古地区广泛分布的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生态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研究方向之二:植被生态学 本方向以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为研究地域,以传统野外调查与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区域路线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为研究方法,系统研究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组成与演化,植被空间格局与动态,植被格局与动态,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植被响应,沙地、湿地等特异性景观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特征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构建蒙古高原植物区系和植被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 蒙古高原地域辽阔,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拥有广袤的草原与荒漠,是全球独特的景观之一,也是生态学研究的理想舞台。开展面向蒙古高原的干旱与半干旱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生态学研究是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特色与优势。近50年来,全面考察了我国北方地区、俄罗斯的贝加尔以南、蒙古国大部的植物区系与植被生态,系统研究了蒙古高原及相邻地区生态地理分异规律,探索了蒙古高原及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演化的古地理背景,揭示了草原与荒漠植被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提出了中国草原与荒漠植被分类与分区方案,完成了《内蒙古植被》、《内蒙古植物志》、《内蒙古遥感考察》等重要学术著作,内蒙古植被等7套资源系列图、内蒙古草原退化图。本学科方向自李继侗先生创建后,由李博、马毓泉、刘钟龄、雍世鹏等老一辈学者发扬光大,具有雄厚的积累、良好的学术传承和较完善的学术体系,具有全面收集和存放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植物的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植物标本馆和内蒙古地区先进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本学科方向将为我国乃至世界植被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

北航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081401)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的检测与加固; 2.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3.岩土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材料; 5.工程结构仿真。 四、学制 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应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要求的有关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五、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 高等工程数学与数学基础(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理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数理方程、常微分方程、数学试验),专业基础知识(变分与有限元素法原理、高等混凝土结构、高等土力学、高等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工程塑性力学)。 (2)专业综合知识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钢结构,混凝土徐变力学,基础工程学,建设项目管理,高等岩石力学,建筑结构健康诊治,混凝土结构试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建筑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土动力学,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组合结构,城市地下工程,理论土力学与现代岩石测试技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综合课。 (3)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知识 现代工程结构进展,材料科学进展,空间数据处理,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科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篇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根据《关于公布的通知》(西交研[20XX]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20XX年“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权威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20XX年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需报送的电子版材料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需报送的书面材料为: (1)《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授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毒理生态学 .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容为: ()课题的来源、意义;

()课题的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课题的研究容和技术方案; ()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预期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通过校外专家的评审。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培养方案设计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考试学 期 学分 学 时 上机时 数 实验时 数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7 专业基础课 必修 030397 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1 1 0.5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00470 大学计算机A 1 2.0 5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58 综合英语1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6 大学英语三级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9 大学英语(A)1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0 85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3001 普通化学 1 3.0 5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1 3.0 5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20001 体育(1) 1 1.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80006 物理实验(上) 1 0.5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7 大学英语四级1,2 2.0 34

号期时数数公共基础课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7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3039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5 51 必修 专业基础课 030398 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2 2 0.5 17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259 综合英语2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278 大学英语五级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280 大学英语(A)2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323 中外文化比较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0 85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22010 线性代数B 2 3.0 51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2 3.0 51 必修 公共基础课 320002 体育(2) 2 1.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360011 军事理论 2 1.0 17 必修 专业基础课 450175 工程力学I 2 5.0 85 必修 公共基础课 580007 物理实验(下) 2 1.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7 必修 专业基础课 030130 结构力学Ⅰ 3 4.0 68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30465 C++语言 3 2.5 51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3.0 34 必修 专业基础课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3 2.0 34 必修 实践安排 080157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3 0.0 17 (SJ)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数 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根本特点是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的量的侧面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并指导人们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思想库的作用;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 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我校数学学科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是湖南省重 点学科。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十五” 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是1981年湖南省首批硕士 学位授予点之一,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数学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历层次高、势力 强劲、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 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 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 练应用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

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 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本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 年。

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岩土工程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01;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岩土工程学科是以岩土的利用、改造与整治为主要研究对象。本学科范围包括铁路交通、土木、水利及环境工程中的各类地基、基础的强度、变形与稳定问题以及设计、施工、测试技术等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相关学科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水工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 岩土工程学科的勘察、试验测定、方案论证、设计计算、施工监测、反演分析、工程判断等特殊的工作程序是铁路建设的基础保障。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对中国高速重载铁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岩土工程学方面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了解并掌握岩土工程的学科现状、学科动向、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能组织实施科研与施工所需的试验、监测、分析和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地基基础及加固技术 主要研究天然地基、深基础、软弱和特殊土路基以及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中的新问题;地基基础的计算理论和测试技术;软弱地基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1305(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x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 依据,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依托周秦汉唐文化传统、西北民族 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艺术传统,立足西安, 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以具有与当代先进 文化知识相融合的艺术理念,活跃国际艺术和艺术教育交流,扩大学术开放的 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服务。本培养方案切实遵循博士研 究生教育的规律,同时反映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特点、学术 特色,是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各方向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和基本要求, 也是各方向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培养目 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文社会学科 方面掌握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设计学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 创新研究能力,从事设计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治学态度严谨,掌握系统设计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当代国际视野,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能够通过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 究方法,独立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创造性科研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作、翻译能力和一 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熟练进行本学科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掌握 设计学科国际前沿动态。 二、学科及学科方向简介( 3-4 个) (一)学科简介

2020版博士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黑体小四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 本学科点有长久的研究历史和良好的工作基础,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招收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方向的研究生。在西北大学“211工程”中一直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于2001年获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项目),也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专业点”的主要支撑学科。本学科点拥有良好的研究平台,是“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分,拥有可进行全球变化生态、群落与种群生态、生理生态和分子生态研究的实验室

群及智能型人工气候室1座和秦岭野外研究监测基地1个。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人。近五年来,共承担了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16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和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项。近五年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11项,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博士生具有扎实、深入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动物生态学:秦岭被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依托此自然资源优势,着重开展秦岭动物多样性、物种濒危灭绝机制、自然保护区理论及功能区确立等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对秦岭川金丝猴的社群结构和维持群稳定性机制及其生态学和保护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冬眠生理学、白蚁生理与生态研究等。 2、进化生态学:利用最新的、高效的分子技术,研究濒危种、特有种和具有重大生态经济价值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合古地质、气象、生态数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习年限 三——六年、标准四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三、专业培养要求 (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理论、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宏观发展趋势。 3.具有扎实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 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研道德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基础研究方向毕业生具备较高国际视野,具有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和基础理论问题的潜力;应用基础方向毕业生具备务实钻研的态度,以及较强的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潜能。 博士毕业生具有系统、深入、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课堂教授、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制4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植被生态学 2.城市生态学 3.种群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 5.功能生态学 6.生理与理论生态学 7.恢复生态学 8.分子生态学 9.生态工程学 10.水生生态学 11.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12.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 13.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 14.全球变化生态学 15.生态系统生态学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

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选修课程。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新型数值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地基处理理论与应用; .地震和风荷载下结构隔震减震(振)和智能控制; .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 .大跨度结构与高层结构;.新型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 .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补强修复技术;.结构防火防雷理论和技术; .大跨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隧道抗震分析和设计理论; .道路工程;.交通工程。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用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能力要求(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最短不少于四年,最长不超过八年。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1.公共学位课程设置 2、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见各专业) 3、补修课程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3门,具体课程由导师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安排,跟硕士研究生上课,但不计学分。 四、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 不低于15学分,不超过17学分。 2.学分分配 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5-7学

分。 博士研究生可以选修第二外国语,所选语种可为日语或法语,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选修课程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博士研究生共同决定。 3. 学分计算方法 除公共学位课程外,其它课程理论教学20学时为1学分,实验教学30学时为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博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此项活动要纳入学科工作中。 为了使博士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和掌握学科前沿,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如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其中必须作1次以上学术报告,经导师、学科和学院评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六、论文发表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在一级期刊上发表;或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二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SCI、EI或ISTP检索。以上要求发表的论文均需署名第一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者排序为博士生第一、导师第二或导师第一、博士生第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对于科研型、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要求和安排。 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方式采用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研究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

生态学博士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海南大学的生态学为理学类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具有多年培养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经验,为我国热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学科的发展,它紧紧围绕我校“热带、海洋、特区”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全面系统地开展热带森林生态学、热带农业生态学、热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鲜明的热带特色与区域特色,我校生态学学科点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支撑平台:本学科相关的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其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拥有的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热带生物资源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学科拥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具体要求: 1、在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2、在业务上,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组织、承担并完成本学科及有关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能胜任生态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能熟练地使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与文献,撰写科学论文全文,并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应具有显著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生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另一方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两门主干三级学科也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如社会行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生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入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致力于揭示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本学科培养的人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外,大多在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工作,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该学科的社会行为与健康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较广、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背景、课程学习情况和毕业研究论文领域,按国家规定可授予医学博士或管理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要求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坚实、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深入农村与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工作;具有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获得创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海涂湿地生态、生态工程、动物生态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等科技奖励10余个。1990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86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70余个,经费6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个,经费32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10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6名和工程师1名。5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教授:钦佩、陈建秀、李建龙、安树青; 副教授:陈建群、黄诚、孟文新、张立新、刘茂松、孙书存; 钦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陈建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动物(昆虫)系统分类学和土壤动物学。 李建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信息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 安树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树立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2. 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 3. 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4.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 5.掌握1-2门外国语言,能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招生方向 1.博士生 (1)湿地生态工程(2)海滨系统生态(3)节肢动物生态(4)昆虫系统分类 (5)城市植物生态与环境(6)信息生态(7)森林生物多样性(8)湿地外来种与生态安全 2.硕士生 (1)湿地生态学(2)生态工程学(3)动物生态(4)昆虫系统分类 (5)森林生态学(6)城市生态学(7)化学生态学(8)景观生态学 (9)生理生态学(10)资源生态学(11)信息生态学(12)分子生态学 四、招生方案 (一)、博士生 1.招生对象 (1). 直接报考博士研究生时,要求应(往)届硕士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