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怎样当医生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国,医师却是一个带着诱人光环的职业。

据本人所查不完全资料所示,医师的收入在成百上千的职业收入排行榜上总是名列榜首。

在很多年份,甚至从最高收入的第一位到第十位全数让各种不同学科的医师占尽。

真是独领风骚,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

据悉,某些热门学科,如心脏科,外科,眼科,骨科,麻醉科,整容科等学科医师的年薪比美国总统的年薪还高。

另外,在没有铁饭碗可端,失业风险高,职场不稳定的美国社会,医师这个职业基本上不受任何经济衰退,政治变异,以及天灾人祸的影响,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美国的医师以其特有的高深的学识,丰厚的收入,在美国社会中备受尊崇,在美国的主流社会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正因为美国医师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殷实的收入回报,要在美国当医师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美国行医的门坎特别高。

美国现有大学超过七千五百多所,但医学院却只有一百二十多所。

每所医学院每年大约招收一百五十名新生。

因此,美国每年招收医学生约两万名左右。

儿子告诉我,他所认识的成绩优异的高中同学几乎全是把医学院作为申请大学的首选。

所以,许许多多的优秀学子想跻身于医学院的大门。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

由于本人亲身经历了儿子从准备申请医学院,到正式申请医学院,以及最终被他所心仪的医学院录取的漫长而复杂的全过程,愿在此提供基本信息,对想在美国学医的人士提供参考。

“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的故事想必是国人皆知。

笔者引用此典故,无非是强调一个“难”字。

我将儿子申请医学院的过程大致分为“五关”。

五个关口,关关至关重要,关关须全力以赴,绝无捷径可走。

第一关,大学GPA(即所有大学课程成绩分数的平均点)总分一般情况下不得低于3.65。

也就是说, 申请人的大学本科的各科考试成绩基本上要是A 。

美国大部分大学评判学生成绩采用A,B,C,D四个等级。

A是4分;B是3分;以此类推。

同时,还有A- (3.7)、B+(3.3)、B- (2.7) 之分。

GPA越高就越具有竞争性。

第二关,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至少在30分以上。

MCAT考试,是进入医学院的入门考试,是美国医学院协会提供的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考试。

学生可在美国境内及世界很多国家参加考试。

此考试是标准化的多选题考试,专门设计测试考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思维,写作技巧,科学知识,及学医的原则等。

考试分为文学,物理学(包括无机化学),生物学(包括有机化学)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满分15分。

考试内容还包括有两个命题的写作, 并以另一方法记分,最低为J,最高为T,由两位不同考官给分。

最后得分的格式是“数字+字母”,比如,四门考试的最高分是45T。

据称,MCA T 是比GRE, GMAT等难度更大的考试。

其考试试题量很大,有时一道题目几个版面, 有意测试考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

考试内容涉及许多鲜为人知学科领域,且十分深奥晦涩。

MCAT考试得满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般而言,MCAT总分为30P者可进一般医学院,32P可进重点医学院,35P以上可进象哈佛大学医学院那样的顶级医学院。

MCAT分数越高,录取的希望越大。

值得指出的是, 考生在准备MCAT时,对文学,物理学,生物学三个部分不能厚此薄彼, 必须齐头并进。

例如, 某考生在物理学,生物学两部分都拿了12分以上的高分,但是文学部分只拿8分,虽然总分已达32分,但考官会怀疑该生文学方面有所欠缺而偏向于录取总分相同但三个部分均得了10分以上的考生。

邱妹14:05:36
第三关,三到五名教授和科学家的推荐信,以及在医院做义务工作的证明或记录。

中国的大学生,在读研,攻博甚至就业,升迁,也许需要权威教授的亲笔推荐信。

但这些推荐信对被推荐人是公开的。

所有这些推荐信绝对是充满称赞溢美之词,否则被推荐人会弃之不用。

但儿子的五份教授推荐信写好后立刻密封好,交儿子的学业顾问,邮寄到儿子指定的医学院。

教授完全可以非常客观的评价被推荐人,不用担心任何不良后果。

儿子是不可能读到这些推荐信的。

据说教授推荐信在学生能否进医学院的审查中起很大的作用。

因此,评价不良和评价一般的教授推荐信有可能深刻影响一个青年学子的大好前程。

所以说,这也是儿子进入医学院不可逾越的关卡。

另外,申请医学院的大学生还必须有在医院做义工的经历。

医学院的
录取考核官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学医之前应当有在医院工作的经验,而不是对医院工作一无所知。

作义工的时间一般需要400---500小时。

时间太短的医院义工时间将会影响学生的入学竞争力。

第四关,填好入学申请表格,写好自我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入学申请中的重要文件是自我陈述。

因为不同医学院对自我陈述有不同要求,每一份自我陈述都不尽相同。

儿子申请了二十八所医学院,他写了二十八份不同的自我陈述。

这份按照医学院要求而准备的自我陈述必须向医学院的审查官非常清楚的阐述自己的理想,才能,家庭背景,学习爱好等,特别是要强有力地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当医师。

美国的医师特别强调医德。

那些专门从事招收新医学生的专家教授们在决定是否录取某人之前,一定要了解该生学医的动机。

因为医师在某种情况下掌握着病人的命运,所以医师不但要有高尚的品德,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忘我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如果申请者不能好好地表述自己为什么要当医师,尽管成绩再好,也可能被拒之门外。

一份好的自我陈述就象一个重量级的法码。

医学院的入学考核官们往往在成千上万的条件相当的申请人中不知该如何决定百分之二到三的入围者时,申请者的自我陈述的好与不好将是举足轻重的决定因素。

所以申请者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好自我陈述。

甚至要绞尽脑汁地写出有特色,不落俗套,发自内心的,有感染力的自我陈述,能让那些挑三拣四的考核官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能当场拍板定案。

一份好的自我陈述不但能体现申请者深厚的知识素养,而且能展示申请者优秀的个人魅力。

邱妹14:05:52
第五关,面试(Interview)。

在美国申请就读医学院还必须象申请高薪工作一样,到处寄送自己的申请材料,成绩单等,然后等待严格挑剔的个人面试。

儿子大学成绩GPA及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已达到美国顶级医学院哈佛医学院的录取标准,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

为保险起见,他申请了二十八所医学院。

也就是说,他得向二十八所医学院寄出申请材料,还包括大约两千八百美元申请费(平均每所医学院申请费约一百美元)。

所有医学院的申请材料寄出后,就得耐心等待各个医学院的回复。

儿子以为,根据他的条件,他申请的二十八所医学院都会给他面试的机会,结果不然。

前后几个月的时间,只有十二所医学院来信,决定面试他。

整个面试的时间正好是儿子的大学第四年的学习期间,他必须在繁重的大学学习期间精心安排好这十二次面试。

作为家长,必须在经济上给他大力资助。

他每到一个医学院面试,为了省时,必须坐飞机;为了安全, 必须住中高级旅馆;为了方便,必须租用汽车;甚至在高档餐馆就餐。

儿子整个申请费用及面试费用超过一万美元。

面试过程也象其他高薪求职者一样,从着装的式样,质地,颜色,到领带,衬衣,皮鞋,袜子,都须慎重考虑。

至于怎样在面试时侃侃而谈,从容应对五六位专家教授的轮番提问或单独考核,本人在此不作详述。

第五关面试结束后,所有的申请工作就已经结束。

唯一可做的是等待录取结果。

正如前述,儿子以为自己成绩不错,二十八个医学院都会给他面试机会,结果只有十二个医学院面试了他。

而在面试结束后,儿子自我感觉良好,估计十二个医学院都会录取他。

结果又出乎意料,只有四个医学院给了他录取通知书。

值得指出的是,儿子在寄出二十八份申请材料后,先后收到了每个医学院的回信。

每封回信的措辞或热情洋溢,或温尔委婉,充满人情味。

不论是决定面谈的信,还是回绝信,都会让读信者受到鼓励和鞭策。

以哈佛大学医学院给儿子的回信为例,信中首先称赞儿子具有优异的成绩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符合该院的录取标准。

招生委员会在五千五百多位优秀申请者面前必须十分艰难的作出取舍。

因为该学院只招收一百六十五人,以致很多在学识和品质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材因名额有限而只能忍痛割舍。

所以,为此次不能录取你而感到遗憾。

但根据你的实力,相信你一定能被另外一所好医学院录取。

将来你还有机会来我们医院做实习生,住院医师,甚至成为我院的正式雇员。

我们还会有机会在一起工作。

最后信中对儿子选择哈佛医学院学医表示感谢并预祝学医成功。

虽然这是一封回绝信,但你能从中感受到对方对你的才能及学识的肯定和欣赏。

对此,
读信者不会因为遭受回绝而失望。

相反,能从对方的真诚实意中受到鼓舞,感到欣慰。

我将美国医学院在面试后给儿子的回信分为三种类型。

一,录取信。

二,“挂起来”的信。

所谓“挂起来”,意思是暂时不能做录取或回绝的决定,但在录取可能性很高的考虑范围之中。

欢迎申请者与该院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录取情况。

三,明确表示暂时不作录取考虑,但放在候选人名单之中,随时准备递补可能的录取空缺。

因为每个学生都会申请多个医学院,而最终只选择一个医学院就读。

因此也会出现一个学生同时被多所医学院录取的情况。

这样,在医学院录取新生时,会出现很多变数。

儿子收到四封录取信,三封“挂起来”的信,五封列为候选人的信。

到此为止,通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儿子总算如愿以偿的选择了一个他所心仪的医学院学习。

儿子虽然没有被他所理想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最终也进了一所不错的医学院就读。

儿子告诉我了一些医学院招生的“内幕”,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成绩比他差的两位美国大学同学却都被层次很高的医学院所录取的原因。

原来美国的医学院在招生过程中通常会按照种族,性别分不同的比例来招收新生,例如白人,黑人,亚裔,西班牙裔,其他少数民族,以及男生和女生,等等。

为了鼓励黑人和女生当医生,对他们的录取会给予适当优惠。

前几年美国某著名医学院在入学招生问题上就发生了一件须对薄公堂,寻求法律解决的事件。

一白人男生与一黑人男生同时申请该医学院,白人学生成绩比黑人学生成绩优异,但医学院只录取了黑人学生,白人学生落选。

白人学生以“种族歧视”,告该医学院录取的不公正。

后双方各持己见,长期争论不休。

此事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儿子也能够理解医学院的这种招生比例,认为有一定道理。

他说,如果美国医学院只凭成绩决定取舍, 将来美国的医生在种族及性别等比例上有可能出现严重失衡。

因为在美国的亚裔子女,特别是有志学医的华人子女,他们既得益于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又得益于美国社会先进的人文理念的灌输,几乎个个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他们往往在各门学科的考试中能拿到耀眼的高分。

是一个具有很强实力,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群体。

勿容讳言,中国人是竞争美国医师庞大队伍中的一支劲旅。

儿子要上医学院,他只能在医学院给定的有限的亚裔学生名额中竞争。

实际上是在实力雄厚的中国人之中竞争,那自然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了。

进入医学院学习还只是走出了在美国当医师的第一步,其后的路程还很长很艰苦。

美国医学院的课程不仅艰深枯燥,而且学生在四年寒窗苦读中还要考正式的更有难度的行医执照。

毕业后,还要在医院里当三到四年的住院医生,有时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一百小时。

当然,熬过这一段时间后则前途光明。

邱妹14:06:03
写到这里,笔者可以止笔了。

结尾之处,只是提醒那些想在美国当医师的年轻学子,以及希望儿女在美国行医的家长们,准备工作从高中就要开始,选修一些有关医学的大学课程。

儿子大学二年级起,寒暑假及周末都在努力准备MCAT考试。

大学三年级必须考完MCA T,同时准备好并寄出所有申请材料。

大学四年级,就得为面试而四处奔走。

大学毕业前夕,就可得到医学院的录取信。

并在大学毕业的同年就读医学院。

另外,医学院的学费十分昂贵。

儿子的学费每年是六万多美元(包括学费,住宿费及个人生活费),四年学费共二十四万多美元,医学院给了他十二万美元奖学金。

儿子今年已二十二岁,他认为应当学会在经济上完全自立,所以其余款项由儿子自己向政府贷款解决。

因此囊中羞涩的朋友们不必担心。

医学院会帮助有资格的学生得到奖学金,或不同途径的政府低息贷款,绝对不会出现有人考上了医学院而因经济原因不得不退学的情况。

最后祝有志者,事竞成。

在西方大家都愿意做医生,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

美国医生属于最高收入阶层。

一个普通医生一年挣十几万美元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好一些的医生,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小菜儿!收入高达几十万的也有。

在美国一般家庭平均收入还不到4万美金的情况下,这是很高、很诱人的。

美国社会对医生尊重,是认为他们的学识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所以给予他们很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

他们生活上十分优越,感觉上很好,所以他们十分自律,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经常做有益的
事情,热衷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

Doctor是很有威信的人,有些事情只要Doctor说句话,别人就会听。

在美国,医生还是个特权阶层,比如某个机构、某个办公室,一般不让人进,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是Doctor某某某,他很可能就让你进去了。

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好的医德传统和整个社会对医生极其尊重这样一种文化。

有些人甚至将医生视为美国社会行为规范的楷模。

在美国,考医学院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

假如你想考医学院,别人知道后会非常羡慕地说:“哇!他要考医学院,要当Doc-tor!”你想想,假如你处于这样的地位,自然也会有自律要求。

这绝对不像国内一些小医院或乡级卫生院的医生,衣冠不整,工作服肮脏不堪,对患者的态度是:你爱看不看。

或者一遇到什么事就找领导,不大懂得与外界沟通,碰到官司就更无奈,造成了不少医患矛盾的激化。

在国内,医生被患者打骂或成为被告,医生的权威性被否定,经济和社会地位不高,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失去信心,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异化,以敌对的态度来面对患者……这是很可怕的!
美国华人家长参考:我为什么不鼓励孩子学医?
让孩子上医学院是很多中国家长的理想。

网上有很多谈论怎么考医学院的文章,有兴趣的人很多。

医生工作稳定,收入高,受人尊重,是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学医的主要原因。

学医真的有那么好吗?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孩子是在真正了解了学医的艰辛以后作出的决定。

我自己作为医生家属,以我对在美国当医生过程的了解,医生工作对自己对家人的影响,我不鼓励孩子学医。

在我周围的医生朋友里,大部分人也不鼓励孩子学医。

这种文章最好由医生们来写,可一直没有看见那个医生出来写。

他们都很忙,就像我下面会谈到的,很少有时间可来写这种东西。

作为一个医生的先生,见证了自己老婆和其他朋友在美国考board exams, 找住院医生位置,做住院医生,以及最后做医生的过程。

体会到了这个过程对家庭的巨大影响。

这里说说我对学医的一些了解,希望对有送孩子学医的家长有些参考作用。

做医生的好处,网上谈论的很多了。

现在我来说说学医的其他不怎么好的方面。

第一,学医经济上负担重。

医学院4年,学费昂贵,大部分美国学生都是贷款读医学院。

二十几万的贷款,毕业以后要还很多年才能还清。

中国家长不是大包大揽就是支持大部分,孩子贷款小部分。

对中国人来说,可能不算很大问题。

有关谈论很多,不多述。

第二,学医过程时间长,强度大。

邱妹14:41:23
我熟悉的人都是中国医学院毕业的,或自己来美留学,或F2陪读来美。

然后考board, 做住院医生。

对怎么考美国医学院和在医学院的学习不清楚,网上这方面的文章很多。

我要强调的是,考上医学院是不容易的。

大学本科4年,成绩必须很优秀,才能进医学院。

然后4年医学院你得保持好成绩,那么多课,要记的东西那么多,不下苦功是不行的。

接下来要考Board, 一共三部分,也不容易。

找到住院医后,要做3-5年,看你是什么科。

每周80小时的工作,强度大,责任重。

住院医生这个名字就告诉了你,你就是住在医院里,就是不回家的医生。

其实是可以回家的,不过时间短,就只有睡觉的时间。

和在旅馆睡觉差不多。

而且
还有24小时班,一口气上24小时(原来是36小时)才能下班。

住院医生下了班最大的愿望就是睡觉,每天的感觉就是累。

从18岁进大学,4年本科,4年医学院,3-5年的住院医,你就是29-31岁了。

如果要做专科大夫,你还得去做fellow。

比如想做肠道专科, 就是给人检查胃镜的那种专科医生,先得做3年普通内科住院医,再做三年肠道fellow才能做肠道专科医生,出来32岁了。

如果想做脑外科医生,先得做5年普通外科住院医,然后再做3年脑外科fellow,出来是34岁了。

这些都是一切顺利的情况,如若有什么不顺,比如生病或有事休学,或找不到喜欢的住院医,做了一两年再换方向的话,出来的时间将更晚。

做完住院医生,刚刚出来做正式医生,你还需要几年来熟悉你的工作,建立你的病人群。

这与过去当住院医不一样,那时是有人带你,现在你是独立做,责任更大。

对于内科之类,你还要慢慢地积累你的病人,这需要时间。

没有病人愿意找你看病,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医生。

这样下来你就是40岁左右了。

第三,要到大龄男,大龄女才能谈恋爱
很多家长们可能没有考虑到,你的孩子在做完住院医生之前是难去谈恋爱的。

医学生读书,功课重,压力大,时间不多。

做住院医时,就更加忙,每周80个小时大强度的工作以后,是不可能谈恋爱的,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就是你愿意谈,美国长大的孩子,很少有人会愿意与一个医学生谈恋爱。

一个星期见不到人是常事。

偶尔一见,也是无精打采,匆匆而来,忙忙而去,不可能浪漫。

更不可能去加勒比海,夏威夷度假了。

有极少数男住院医生找到老婆结婚的,一般这样妻子就待在家里,照顾老公,或生儿育女。

住院医生4-5万年薪,很多人还有贷款没有还,生活是很苦的。

女住院医就更难了,没有几个有男朋友的。

中国过来的医学生,因为大家早就结婚了。

配偶是老夫老妻,加上中国的传统观念,没有办法,只能支持。

但是配偶的工作和事业就大受影响,一个人如果没有爷爷奶奶们的支持是不可能又工作又带孩子的。

很多人最后就只能回家带孩子了。

即使做完了住院医,仍然很忙。

每周60小时的工作是很常见的。

出去相亲谈恋爱的时间也不多,男的很多就找护士。

工作中常见面,相互了解。

但女的没有几个男护士可找的,只能找男医生,或在外面找。

一个女生30多岁才能谈恋爱,社会上优秀男人三十几还没有结婚的很少了,选择余地很小,找到一个如意郎君难度很大。

找到了以后,还得马上结婚生孩子,不然就太晚了。

第四,收入并没有那么高
邱妹14:41:39
如果背了二十万美元的贷款,你得还。

内科医生刚出来时的薪水只有9万美元左右,交了税,扣了保险什么的,可能就只有5万多。

扣除房子,车子,保险,日常开销,每年你能还多少?你要多少年才还清。

你已经30多了,你原来的同学没有什么负债,只读了4年就工作了。

你却多花4年医学院,至少3年,可能5年住院医。

人家工作7-9年了,工资也可能从3万多涨到5-6万了,平均每年存1万,也有7万了。

而你还是负20万。

差距就是27万。

你要多少年才能赶上呢?
内科工资低,那我做工资高的。

做麻醉,外科,妇产科工资高,但住院医也长些(麻醉4年,外科5年)。

挣钱的时间来得更晚。

因为风险大,医疗事故保险费很高。

7,8年前,宾州的保险赔偿上不封顶,赔了几个大事故后,保险公司就大涨保费。

费城有一个妇产科大夫,三十年从来没有出过医疗事故,但他的保险费涨到了每年10万。

他只好关门了。

当时,费城一带的妇产科医生不是离开了,就是关门了。

据说妇产科病人只能去别的州看病。

最后好像是州议会通过了保费可以封顶的法律,保险公司才将保费降下来。

但是保费仍然是一笔大钱。

麻醉听起来工资高,但他们的工作时间大多是每周60小时,就是相当于一个半人的工作量。

如果22万一年(平均大致就这么高),就相当与每周工作40小时的人拿15万一年的工资。

而且配偶常常不能工作,家庭总收入并不比两口子都工作的高多少。

第五,工作辛苦,责任大
保费为什么高?因为麻醉,外科,妇产科可能要死人。

所以这种工作压力很大。

比如麻醉,人们觉得好像没有什么难的。

其实不然。

麻醉师得先于外科大夫之前来到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

只有病人麻醉好了,外科大夫才可能做手术。

手术中你要观测病人情况,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手术完了,外科大夫就可以走了,但麻醉师不能走,他还得观察病人,稳定了才能离开。

对于麻醉医生,不像外科大夫,他可以用X光,CT扫描,红外,NMR来看病灶部位,切开后,他看得到那个肿瘤,或骨折之处。

麻醉是什么也看不到,你只能根据病人的体重,年龄,性别,来估算剂量。

但即使完全相同条件的人,因为人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同样的剂量对一个人可能不够,对另外一个人可能就多了。

就连病人的肥胖都有影响。

瘦的人部位好找,胖的人就难多了。

比如病人很胖,皮下脂肪很厚,针要推进很深才行,你只能靠经验,手感。

如果没有打到地方是很危险的。

美国每年有几万起因为麻药不够,病人在手术中醒过来了的事故。

所以麻醉师上班都很紧张。

有时一个人加一个住院医管两台手术,责任就更大了。

手术成功了,病人容易感谢外科大夫,但常常不知道谢谢麻醉师。

所以很多人觉得做麻醉没有成就感,没有被承认。

对了理所应当,错了却有责任。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医学生愿意学麻醉的不多,才造成了近十几年来,麻醉师稀缺,工资上涨。

邱妹14:41:53
像麻醉和外科,虽然不上班,你有24小时班和on call, 情况紧急时你可能得去医院。

这种工作照看孩子不行,甚至接孩子都不行,因为你不知道几点回。

这也是造成配偶很难工作的原因。

内科医生虽然没有死人的问题。

但要看很多病人,paper work很多。

尤其是晚上回家常有病人打电话来,询问病情,问是不是要去急症室等问题,很难安安静静地休息好。

刚刚出来的新医生,要很多年才能有积累足够自己开诊所的病人。

如果不自己开诊所,收入就不可能高。

医生就像是工作机器。

读计算机时,老师解释CPU与其他构件的关系时说,CPU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