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精)

合集下载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发布时间:2009-3-9 被阅览数:40 次作者:检验科免疫室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大多数的化验室如今用血清中的铁来评价铁的状态,包括总铁结合能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

然而,这些参数有一些局限性:在紧张状态或受感染的情况下,血清中铁的水平就会降低。

并且血清中铁的波动也非常大,在几天间,甚至一天之内的差别也会很大,这会影响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值。

总铁结合力的特异性较高,但是灵敏度较差。

转铁蛋白饱和度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测定铁蛋白的主要缺点是,在炎症状态下铁蛋白的量也会升高。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缺铁,铁蛋白水平也会表现为正常,甚至稍高于正常。

所有的这些局限性都可以在改用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来评价铁水平时被克服。

转铁蛋白受体是一穿膜的糖蛋白,它倾向于结合已经结合了2价铁的转铁蛋白,并且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所有的体细胞都在其表面表达转铁蛋白受体,但75-80%的转铁蛋白受体存在于骨髓的红细胞样细胞的前体中。

肝和胎盘的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密度也很高。

转铁蛋白受体的细胞外部分经剪切后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它与细胞上的受体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

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是否缺铁。

由于它是一个极为灵敏的标志物,诊断结果可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相区别。

又由于它与红细胞生成的量有关,因此它可作为监测红细胞生成治疗效果的最早的标志物。

在缺铁性贫血发生时(此时的临床症状还不明显),铁的消耗尽首先表现为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但此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然正常。

在第二阶段,缺铁造成了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此时的贫血就伴有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不足。

随着这些参与正常生理功能的铁的缺乏,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就增加了。

用铁蛋白水平诊断贫血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它只能用来表征贫血初期短时间内的行为,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邬国和;颜文盛;叶梅芳;朱年瑞;赵恒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为了探讨血清铁蛋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铁蛋白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铁蛋白(275、13±137.87ug/L) 明显高于正常(12.82±55.17ug/L)(p<0.05)。

血清铁青白的增高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机体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以及感只有关、与工.会上金量大叫和个系.其增高的机制可能与机体缺氧,代偿性吸收更多的铁,以致机体储存铁增多有关。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邬国和;颜文盛;叶梅芳;朱年瑞;赵恒
【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
【相关文献】
1.血清铁蛋白测定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J], 方志坚;余延芳;王明迪;李德津
2.慢性病贫血患者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临床意义 [J], 孙丽华;郑亚路;范小红;邹健
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陈成龙;季乃军;陈东海;
王成尧;梅益斌;方宗桥;樊必夫;徐俊龙
4.慢性肾衰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J], 罗正茂;王寅;朱起之;黄远航
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 徐安平;周穗玲;王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床意义 。
aer rdc ro ba nuy J .N T hn e,9 6,8 1 : sal peit f ri i r[ ] ooS iki19 4 ( ) y o n j
l 09 — 1 3 0 0l
S t N, k h s i H ,S i t A. ao Ta a a h hbaa FI rn g n fb i d g a a in bio e / ir n e rd t o
p o u t a d D - i r i l ia r c ie:n e p ea i n o ic e - r d c s n d me n c i c lp a tc i t r r t t fd s r p n o
a teut[ ] m JH m t ,9 54 ( ) 1 8—14 n sl J .A e ao 19 ,8 3 :6 r s l 7 胡 唏, 陈建 江 .急 性 颅 脑 损 伤 凝 血 功 能 异 常 的 临 床 研 究 [ ] J .重
庆 医 学 ,0 5 3 1 ) 14 2 0 ,4( 1 :6 1—14 63 陆建 吾 , 李旭 光 , 潮 , .外 伤 性 迟 发 性 颅 内 血 肿 合 并 凝 血 异 游 等
[ 参 考 文 献 ]
[ ] P tl 1 a B umr O, ofr e HC. oa a WododM,t 1 Te d i h a nu e a. rn sn edijr 0 y
高 凝 状 态 和 纤 溶 亢 进 就 已存 在 , 且 损 伤 程 度 随 不 同 D 一二 并
聚体 含 量 而 有 所 差 异 , 后 不 同 的 患 者 之 间 D 一二 聚 体 含 量 预 也 有 差 异 。 因此 , 以 认 为 D一二 聚 体 含 量 是 一 种 反 映 损 伤 可 程 度 的 敏 感 指 标 , 于 早 期 诊 断 损 伤 程 度 , 断 预后 具 有 重 要 对 判 意 义 。综 上 所 述 ,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进 行 D一二 聚 体 含 量 测 定 , 对 为 早 期 、 速 判 断 伤 情 及 预 后 提 供 客 观 的 临 床 指 标 , 要 时 进 快 必 行 早 期 干 预 治 疗 , 提 高 颅 脑 损 伤 的救 治 水 平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对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下 降 且低 于 第 1天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 0 1 ) 。随 着 铁 蛋 白水 平 升 高 , 缺 血 性 脑 卒 中进展 的 危 险 度 呈 上 升 趋 势 ( y 。 一2 O . 6 3 , Pd 0 . 0 1 ) 。 结论 铁 蛋 白 水 平 升 高 是 缺 血 性 脑 卒 中进 展 的 重 要 危 险 因素 。随 着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患者 早
me a s ur e d by r a d i o i mm u no a s s a y . Re s u l t s Th e SF l e ve l wa s s i gni f i c a n t l y hi ghe r i n PI S g r ou p t ha n
选择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住 院 治 疗 的 急 性 前 循 环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患 者 1 3 3例 , 根 据 病 情 变化 分 为 P I S 组5 O例 , 非P I S组 8 3例 。采 用放 射 免 疫 法 测 定 血 清铁 蛋 白 浓 度 。 结 果 与非 P I S组 比较 , P I S组 患者 第 1 、 3 、 7天 铁 蛋 白水 平 明显 升 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1 ) 。P I S组 患 者 铁 蛋 白水 平 与 第 1天 比较 , 第 3天 达 高峰 , 第 7天
i n n o n — P I S g r o u p o n d a y s 1, 3 a n d 7 ( P< O . 0 1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e r i n PI S g r o u p o n d a y 7 t h a n o n d a y 1 ( P< 0 . 0 1 ) 。 Th e r i s k o f PI S t e n d e d t o i n c r e a s e wi t h t h e e l e v a t i n g S F l e v e l ( 。 一 2 O 。 6 3,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引言: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重要性血清铁三项化验单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铁代谢情况和相关疾病的诊断。

通过对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铁状况以及引发铁代谢紊乱的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解读方法和其临床意义。

一、血清铁测量血清铁测量是血清铁三项化验单中的第一项。

铁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体内的氧气运输和能量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血清铁水平可能与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铁水平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读血清铁测量结果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参考范围进行综合评估。

二、血清铁蛋白测量血清铁蛋白测量是血清铁三项化验单中的第二项。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用于储存铁元素的蛋白质,在体内承担着储存、转运和释放铁的重要功能。

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体内的铁代谢状态。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水平应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某种铁代谢紊乱的存在。

相对于仅测量血清铁水平,测量血清铁蛋白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铁代谢信息,有助于对铁相关疾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三、转铁蛋白饱和度测量转铁蛋白饱和度测量是血清铁三项化验单中的第三项。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应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铁代谢紊乱相关。

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测量结果常常与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测量结果结合解读,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铁代谢信息。

四、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临床意义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铁代谢状态和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根据不同的指标异常和组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疾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异常情况及其可能的原因:1.血清铁水平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2.血清铁水平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低:可能是慢性疾病引起的炎症性低铁血症。

3.血清铁水平高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降低:可能是遗传性血色素病等疾病的表现。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SF)临床意义:一、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铁蛋白是一种含有铁离子的水溶性蛋白质,为人体内仅次于血红蛋白的铁含量丰富的蛋白质,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指标。

在缺铁性贫血时由于体内铁离子含量减少,血清铁蛋白会明显下降,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造血功能停滞,铁蛋白未被利用,导致体内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

在溶血性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铁离子释放入血,也会导致血清铁蛋白的升高。

二、血液疾病的辅助诊断白血病时以体内白细胞广泛而无控制的增生为特点的~~~且白细胞大多为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这些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增强,故血清铁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时增高显著,同时它的含量和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原始幼稚细胞的数量正相关。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急变期血清铁蛋白升高,所以血清铁蛋白也可作为白血病治疗和预后的一个指标(注意:需排除肝储备功能损害造成的血清铁蛋白升高)。

淋巴瘤时,由于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呈进行性递增,与病情的活动性和肿瘤扩散性有关。

血清铁蛋白可作为淋巴瘤,特别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非特异性病情观察的有价值的指标。

铁蛋白升高的原因可能与白血病铁蛋白升高的原因相似。

三、恶性肿瘤的诊断原发性肝癌,当怀疑患者有原发性肝癌时,一般认为血清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第一标志物之后,SF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第二标志物。

SF的显著升高的机理主要有:一、肝组织变性坏死,使贮存的铁蛋白释放,(与SGPT 类似)二、肿瘤细胞可以大量合成铁蛋白。

三、肝脏功能下降,对于铁蛋白的廓清率降低。

同时,血清SF的浓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肝硬化存在,肝脏贮存亚铁离子量及肿瘤的大小有关。

所以,在AFP(-)肝癌拟诊者。

SF测定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补充检查项目。

其他肿瘤的诊断据国内外多数学者报道:肺癌,乳癌,宫颈癌,等患者SF均有明显的升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

可作为肿瘤处与活动期的指标之一。

亦可作为恶,良性胸水和腹水的鉴别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
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nbsp;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参考值:新生儿:25~200μg/L(25-200.ng/ml) 6个月—15岁:7~140μg/L(7--140ng/ml) 成年男子:15~200μg/L(15--200ng/ml) 成年女子:12--150μg/L(12--150ng/ml) 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2.病理性升高: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血色病);多次输血的病人。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12小时。

检查时,取静脉血。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
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
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
血清铁蛋白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