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1、指一名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课前有布置)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进攻

盾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

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

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

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指导写“集”。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3、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①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指导并范写“炮”和“攻”。

3、其它生字由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

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

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

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

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小学三年级书法课教案

第二课竖钩弯钩 教学内容: 竖钩、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竖钩、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竖钩、弯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竖钩、弯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竖钩、弯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让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竖钩、弯钩 (2)、组织学生观察竖钩、弯钩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第三课卧钩斜钩 教学内容: 毛笔字卧钩和斜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卧钩、斜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卧钩、斜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卧钩、斜钩的运笔方法及比画模仿练习。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卧钩、斜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找出没有学过的笔画,然后导入。 三、学习新课: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矛和盾的集合》讲课教案 上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怎么样?我看到大家立马瞪起了眼睛,听好了…… 话说呀,古时候,在楚国的一个集市上,那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一个人在叫卖他的矛和盾。只见他拿着矛说道: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可以轻易穿透任何的盾牌。又见他拿起抵挡进攻用的盾,夸口道:叔叔婶子大娘大爷,来看看我的盾,这可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矛都戳不穿。 正在这时,有个围观的人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你猜,这个人问的什么问题?(生答) 他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嘿嘿,意思就是说:“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卖矛和盾的人哑口无言了呢,你来说……(生答)。对啊,这就是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但是,看似互相矛盾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在这里面寻找答案。 (二):出示课题:板书:矛和盾的集合 矛: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是攻击别人的武器,打仗用它来进攻。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盾是防御的武器 同学们矛和盾的集合到底会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的孩子都会精心的预习课文,下面

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哪几位同学课文读一下, 2.请你来读一下要求: A纠正读音B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生边读文,师及时订正读错的字音、提醒易错的读音。 预设难度的字词:戳和庞然大物 3.这几位同学读得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看来咱班的朗读水平非常高,那老师再来 考考你!——(出示幻灯片生字) 4.检查生字词 (1)排火车读: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2)这一关没有难住大家,老师再来一关,我表演几个词语,你来猜一猜是哪一个( 表演) (3)谁能用这些词语来概括下课文大意?指名学生回答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四)默读课文 1.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课文大意,那么,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 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探究一下。

三年级上册12课家庭教案

第一课:《不做白字先生》 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帮助孩子掌握适当的学习 方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2、了解孩子在识字方面的缺陷,并能掌握两种以上识字方法,有 培养孩子识字能力的意识。【教学难点】 3、了解孩子在学习方法上的症结,并能学习到有针对性的方法, 有帮助孩子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愿望。【教学难点】 (二)精讲三年级第一课 《不做白字先生》——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教材简介:那么现在请我们打开三年级的课本,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录,熟悉一下本学年我们要学习的8课内容,本学期,我们要学习1-4课。本次授课学习暴风雨的内容。第一课《不做“白字”先生》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第二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孩子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这两课的内容都是关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与他们的学习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 一、故事引入,点明课题 古时候有个秀才,可能小时候没有认真学字,才成了个白字先生。有一年他出去做事,一天,天上忽然下了暴雨,他只好去了一家旅馆,因为没钱了,他就给家里写了暴风雨:“出门做事偏不爽,遇上天下

大两,家里有命拿命来,家里没命拿钱来买命。”家里人看了后,吓了一大跳,以为要出人命了,他们一家马上让一个人去看看。去以后,看见秀才平安无事。经过交谈,才知道信原来是这样写的:“出门做事偏不爽,遇上老天下大雨,家里有伞拿伞来,家里没伞拿钱来买伞。”我们不能像“白字先生”一样,要不然会闹笑话的。 这几年的高考和中考,考生考试后都有这样的感受,会做的来不及做,来不及思考,时间紧迫。可见掌握快速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很重要,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该暴风雨识字能力开始培养,识字能力提高了,阅读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从而提高孩子的思辩能力,为学生争取考场上宝贵的时间。 二、识字能力的重要性。 1、简介书本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书本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识字能力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三年级是孩子的一个转折期,科目难度增加,语文增加了作文,数学增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科目增加了英语、科学、微机等课程,如果孩子的理解力不够好,而又不注意及时反思修补的话,很可能在这段时期被落下。所以,识字量的不足会引起阅读障碍,进而影响孩子的语感,从而影响孩子的理解力。因此,孩子有较强的识字能力是阅读理解的基础。相反,如果识字量少,识字能力差,就会出现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看不懂考试题目,一些字不会写的情况。 三、了解孩子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边形《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观察和直观感知,能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分一分,围一围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渗透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四边形(特殊)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钉子板,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光明小学校园里,同学们也正在进行各种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 示主题图) 你都看到了什么看到图形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闪动图形)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 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图形把我们的校园装 点得真美!其中像长方形,正方形,自动门上的形状(平行四边形),橘黄色(菱形)地砖的形状,足球场上拦网架上的形状(直角梯形)都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面)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35页,看,这页上有许多的图形(如下图)

(2)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并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老师指定一,两个学生在老师给的纸上涂色) (3)涂完后,同桌交流,说说理由.(师展示一学生的作品) (4)集体反馈,: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板书四边形其他图形) 2,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1)为什么这几个图形是四边形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讨论,汇报) (2)师:对,像这样由四条直直的边围成的,有四个角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板书: (3)我们知道了四边形的特征,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学生举例) (4)我也请你们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多媒体显示实物,实景)

(完整)小学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第一课:书写用具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教学难点】: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 用利器刻在甲骨上, 用树枝写在沙上, 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二、介绍文房四宝的基本常识 1、书写用具主要有: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 教学:班班通展示图片,分别指出笔、墨、纸、砚的位置,了解文房四宝的样子。师简单介绍除文房四宝外的常用书写工用具。 2、如何挑选毛笔: ( 1)、好的毛笔具备四个优点:圆、尖、齐、健。 圆:指笔头周围丰满; 尖:指笔毫聚拢后尖锐不秃; 齐:指笔毫捏扁后顶端整齐; 健:指笔毫富有弹性,铺开后容易恢复原状。 提示:选择毛笔的大小要根据所写字的大小而定,我们学习时可以选择一支羊毫或兼毫的中楷或大楷来练习。 3、墨的选择与使用: (1)、墨主要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漆烟最黑,油烟次之。 (2)、墨锭(dìng):须在砚台中加水研磨。研磨时要重按缓推,保持墨锭平正。所磨墨汁的浓淡根据需要而定。 (3)提示:平时练习时用瓶装墨汁,少倒多添,用完再添,比较方便。

4、纸的选择与使用: (1)、宣纸:常用的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强,适宜写行草。 熟宣:经矾水处理后水墨不易渗开,适宜写小楷。 半生半熟宣:吸墨在生宣与熟宣之间,适宜写楷书。 (2)、提示:平时练习可选用手边纸、元书纸、废旧报纸。 5、砚的选择与使用: (1)砚的选择:最好选用有盖的,以免染尘。 (2)提示:如果用瓶装墨汁,可以用小碟子来代替砚台。 四、布置作业 1、准备笔、墨、纸、砚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文房四宝” 五、收拾整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三年级 上册语文第12课教案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黄叶从

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在友爱与团结。 五、课时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槐乡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基础训练1课 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我们的民族小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

毛笔书法教学准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毛笔的种类,知道怎样挑选毛笔。 2、知道用笔、用墨的方法。 3、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4、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教学用具:毛笔、墨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1、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用利器刻在甲骨上,用树枝写在沙上,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2、出示毛笔,毛笔可是中国独有的品类。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毛笔,大约产生于二千多年之前。 二、介绍毛笔的基本常识 1、毛笔的种类 (1)硬膏笔:弹性较好。 (2)软膏笔:柔软,弹性不如硬笔。 (3)兼毫笔:弹性适中。 2、选毛笔的标准 (1)笔锥圆;(2)笔头尖; (3)有弹性;(4)笔根牢; (5)笔杆直。 3、用笔的方法 (1)用笔前,先用温水或自来水把笔浸泡三至五分钟,让笔毛发开。 (2)蘸墨时,顺着笔锋蘸墨,不要蘸到笔根。 (3)写完字后,用清水把笔洗干净。 4、蘸墨的方法 (1)瓶子里的墨不能加进生水,以免发臭。 (2)写字的墨不能太稠。 三、讲解基本的执笔法 1、跟老师一起握好毛笔:虚掌、实指、平腕。讲解五指执笔的方法。 2、讲解坐姿:肩平、脚平、身体直。 3、学生一起坐好,执笔。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四、总结 书法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而且书法作品很美,是一种艺术,供人们欣赏。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静下心来,所以很多人多喜欢学习书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学习写毛笔字好吗? 板书:书法——毛笔 文房四宝五笔执笔法 教学反思:

第1课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横的形态,学会横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能力目标:比较长横和短横运笔过程的异同。 3、情感目标: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毛笔、墨汁。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放大的学生书法作品一幅,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横”的写法。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力和书写的愿望。 二、形象感知 认识横的形态: 1、横画在一个字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能不能把字写平稳,与横画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横的形态是怎样的呢? 2、出示长横的例字。 3、仔细观察,长横和短横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4、思考:为什么既要将横画写得平直,又要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 教师先提出任务,让学生先自由讨论,思考横的书写特点,然后合作交流,归纳长横的书写要点, 三、横的写法 长横的写法:教师示范 1、怎样才能把横画写得既平正又生动呢?我们先来学习长横的写法?(运笔七个步骤) 2、思考:写横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 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书中注释 四、小结 横的特点:粗细均匀、左低右高、收笔略大形成点状。 学生谈体会 板书:1、横 ①逆锋起笔②斜入笔 ③调整笔锋④中锋行笔 ⑤提笔⑥顿笔⑦回锋收笔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结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结合》教案 导读: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难点: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画图激趣。 1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边画生边猜。 2认识坦克的各个部分,学习“坦、履”,理解“炮口、履带” 3说说坦克的作用(学生介绍查到的有关资料)。 4理解“大显神威”,出示学习第5段的2、3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大显神威”的?指导朗读这两句。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威力无比的坦克是怎么发明的。

2根据回答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抓住“合二为一”理解: (1)盾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优点和不足)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固然、自卫”等。 (2)矛又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等。体会用词的正确性。 4这次矛和盾在一起,为什么不自相矛盾了呢?发明家是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的? 5再读课文1到4段,理清发明家的思路,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小组合作。 6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吗? (三)深化明理。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空调、带橡皮头的铅笔、取长补短等) (四)课外拓展。 1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吗?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把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不便和解决的方法写下来,作为“我的奇思异想”,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改进,收入自己的“资料袋”。

三年级(上册)集合_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教科书在编排时,充分考能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介绍画维恩图,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课件、呼啦圈、便签纸。 五、教学过程 (提前让学生在便签纸上写好。) 课前谈话:我特别喜欢与智慧的同学交朋友,智慧的同学有两个特征,1、智慧的人善于思考。2、智慧的人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绝不打断。对号入座看看你是不是智慧的人。 一、创设情境: 1、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抢椅子(拿出2把椅子,要求上来6个人),发现人多了,那么让4位同学手心手背,不一样的一位同学参加。游戏结束后奖励赢得同学,掌声送给刚才所有参赛的学生。 请刚才玩游戏的7位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产生矛盾提出问题究竟有几个人参加了游戏。) 2、质疑:为什么只有6个人,刚才玩抢椅子的有3人,玩手心手背的有4人,3+4不是等于7么?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 生回答。 是这样吗?我不信,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下看谁对,谁是智慧的人? 3、请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三位同学站到这个呼啦圈中,请玩手心手背的4位同学站在另一个呼啦圈中。(预设情境:会有1位同学两边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讲课教案 上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怎么样?我看到大家立马瞪起了眼睛,听好了…… 话说呀,古时候,在楚国的一个集市上,那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一个人在叫卖他的矛和盾。只见他拿着矛说道: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可以轻易穿透任何的盾牌。又见他拿起抵挡进攻用的盾,夸口道:叔叔婶子大娘大爷,来看看我的盾,这可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矛都戳不穿。 正在这时,有个围观的人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你猜,这个人问的什么问题?(生答)他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嘿嘿,意思就是说:“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卖矛和盾的人哑口无言了呢,你来说……(生答)。对啊,这就是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但是,看似互相矛盾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在这里面寻找答案。 (二):出示课题: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矛: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是攻击别人的武器,打仗用它来进攻。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盾是防御的武器

同学们矛和盾的集合到底会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 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的孩子都会 精心的预习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 况,哪几位同学课文读一下, ● 2.请你来读一下要求: A纠正读音B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生边读文,师及时订正读错的字音、提醒易错的读音。 预设难度的字词:戳和庞然大物 ● 3.这几位同学读得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看来咱班的朗读水 平非常高,那老师再来考考你!——(出示幻灯片生字) ● 4.检查生字词 (1)排火车读: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2)这一关没有难住大家,老师再来一关,我表演几个词语,你来猜一猜是哪一个?(表演) (3)谁能用这些词语来概括下课文大意?指名学生回答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应该怎么设计!教案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下面给大家带来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1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以及特点。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寓知识于有趣的童话中,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形象说明了空气特点,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科学知识。 设计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学问。在有趣课堂中学习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学会疑问,学会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学会合作,学会情景朗读。 设计思路:先放手让学生了解课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小猴子在哪里发现了空气,空气有什么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培养其总结概括能力。紧接着,展开想象,空气还在哪里,拓展学生思维。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评价朗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五个生字。理解茁壮,恍然大悟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自主,通顺朗读课文,学会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 前几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关于科学的课文,了解了电脑棋手、认识了茅以生,知道了达尔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2.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3.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4.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小猴子一起去

【经典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小学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第一课:《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二课:坐姿和执笔姿势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硬笔书法的特点。 2、知道正确的执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铅笔,橡皮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都有(铅笔)和(橡皮)。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就变成了一支带 橡皮的铅笔,这就是集合(板书集合)。想想这样集合有什么好处? 师:对啊,这么一支带橡皮的铅笔集合了铅笔和橡皮的优点,用起来非常方便!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集合”的方法会使生活变得很方便。我们一起看看。 2.出示图片 电风扇 取暖器集合成什么?(空调)空调集合了电风扇和取暖器的优点,既可以扇风又可以取暖,真是用处大。 出示矛盾图片 师:这是(矛)。学生读, 这是(盾)。学生读, 书写矛盾,注意矛的最后一笔是“撇”。我们一起来写写。书写矛盾师: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进攻,自卫) 3.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矛和盾怎样集合?矛和盾能集合成什么?)二,初读课文 1.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把课

文读正确了,读通顺流利。 2.读词语。师: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有许多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把你的心提起来,再危急一点) 指名,小组读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更有气势,更威武)庞然大物(谁 读得更大点)乱成一团指名,男生读 全班齐读 3.师:小朋友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也会读得很精彩。分小节朗读。三,解决问题 1.集合成什么? (1)读了课文,你知道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坦克)见过坦克吗?谁来介绍介绍坦克? 生说 小结:在小朋友眼里,坦克是非常威武,非常厉害的。想知道坦克第一次上战场是什么样子吗?请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自由读)(2)指名读:谁来第一个介绍,谁还想再来介绍介绍。 能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概括坦克第一次上战场的样子吗?(大显神威)。 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是“大显神威” (3)指导朗读。小朋友自己读读,读出“大显神威”的感觉吗? 指读,男,女分读 2.学习2-4小节

三年级上册美术12课 我是生活小主人

12课我是生活小主人 我是生活小主人精神是社会主体精神的萌芽,我是生活小主人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参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是生活小主人>选取了生活小主人的角度进入做生活的小主人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从小就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锻炼、娱乐、休息,从而培养自理能力,进而能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积极参加学校公益劳动,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这是符合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特征和兴趣与需要的。 以生活小主人为切入话题,来展开美术学习,我是生活小主人使学生在一种特有的学习情境中体味做小主人的意义,从小建立强烈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完善对小主人精神的领悟。同时生活小主人的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增添学生美术学习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做学习小主人、生活小主人的意识。 本课学习设置了说一说,画一画生活自理、帮父母做家务的情景,说一说,做一做,体验整理事务等活动。说一说,画一画生活自理、帮父母做家务的情景为活动一,刷牙、洗脸、洗澡是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自理能力,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义,学生对此体会深刻,绘画表现也能描绘得生动有趣、深入细致。帮妈妈做家务在小主人精神层次上则进了一步,具体行为有帮妈妈晾衣服、洗衣服、拖地、洗碗筷、帮妈妈提篮卖菜等等,“家里的事帮着做”体现了能干和较强的主体意识,这是该学段学生向往表现的萌芽意识,绘画表现时多为愿望表达,可较好地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情趣。活动二为说一说,做一做,体验整理事务。整理居室事务对该年级学生来说,还属于“不会的事学着做”的状态,通过评述教材所提供的居室整理图片,尝试做一做书包或书桌整理,认知居室整理和美化方法,培养学生能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美化家居环境,美化生活,增强生活质量的意识。 教材在编排上正是沿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这样的思路来设计与呈现的,版面上形成三个板块,视点上切换了三个角度,实现目标上构筑了三个层面。他们共同构成单元整体,皆以“我做生活小主人”的参与体验为基础,都围绕领悟“我是生活小主人”的主题来展开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传统文化》----第三单元五岳独尊—--泰山 教材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积累语言;背诵中,朗读、在理解、秋天的美好,

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9.通过朗读传统文化《泰山》,领略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神奇和秀美,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 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矛和盾的集合》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练习 a 组基础知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2 分)j i h e j i nzh a n g w ug u 1 ()()() p a ok o uzh a nch a n g b 1 s ai ()()() 二、汉字小游戏(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分)加()申() ()() 召()至()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6 分) 予()攻() 矛()功() 船()炮() 般()饱() 四、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9 分)1.对方的矛如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还是。 2.坦克把盾的、矛的。12(,在战场上 3.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一身,谁就

会是。 五、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18 分)1.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改为“被”字句) 2.无情的大火把那片树林烧得精光。(改为反问句)b 组综合能力 六、给句子排排队(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6 分) ()强强种了一棵丝瓜,细长的丝瓜秧上长满了绿 色的XX,不久开出了几朵黄色的小花。 ()小丝瓜长得可好了,强强每天都要去看看它们。 ()花谢了以后,秧上挂着几个小丝瓜。 七、阅读乐园。(20 分) 用脑想用心说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持特)别快,一目十行,囤(hu)固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像)。这使得他十分苦(恼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X I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shu d)i地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而且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 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人,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二个有学问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