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PPT学习教案课件

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
第17页/共28页
US:
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 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内部见少量彩色血流
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
US: 右乳外侧低回声团块 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 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
第18页/共28页
右乳脂肪瘤声像图
第19页/共28页
US: 右乳内上偏高回声 团块 边界包膜欠清
弹性成像质硬,呈“硬环征”; 晚期常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第26页/共28页
谢谢大家!
第27页/共28页
桔皮症
乳腺癌累及乳房浅淋 巴管网时,可导致所 属范围的淋巴回流受 阻,发生淋巴水肿。 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 皮下组织连结紧密, 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 点状凹陷,呈“桔皮 样”改变。
第22页/共28页
乳腺超声诊断优点
n 实时、简便、快捷,无放射性损害,可反复进行 n 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无痛苦,无检查盲区 n 高频超声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
≥7.5MHz
第3页/共28页
正常乳腺超声声像图
n S:表皮层 n C:Cooper韧带 n F:脂肪 n G:腺体组织 n D:导管 n RF:乳腺后脂肪 n P:紧贴胸肌的回声线
第4页/共28页
乳腺增生症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是非炎症非肿瘤的乳 腺良性疾病,名称很多,如囊性增生症、囊性乳 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腺病等。多见于30 -40岁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发生紊乱,黄体素分 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而引起的乳腺的导管 及小叶上皮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临床 表现为月经来潮前3-4天,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 间歇性胀痛,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 月经过后,症状缓解。
形态尚规则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扩张伴局限性占位
导管内结构紊乱 后二者往往是肿瘤直接征象
导管均匀扩张则是间接征象
前二者往往是非特异性表现 导管内结构紊乱与导管内癌有相关性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双乳导管扩张
乳腺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皮肤增厚、凹陷、不规则,皮下组织水肿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
乳腺增生症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是非炎症非肿瘤的乳腺良
乳腺超声分区
乳腺超声分区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腺体均匀回声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腺体不均匀回声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肿块的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为良性种瘤
不规则状几乎为恶性肿瘤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肿块的形状 叶状
大叶状常为良性肿瘤
微小叶状常为恶性种瘤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可疑病灶
二个垂直的切面或 更多的切面予以显示 使其具有可重复性
检查手法
检查乳头及乳晕后部位
适当加压
增加耦合剂
将探头放于乳头旁,使超声束
以锐角进入乳晕后区,检查者可以使用另一只手在探头的
对面推压 以使图像显示更佳.
检查手法
进行一系列横断面或矢状位的扫查尤其要仔细观察 cooper韧带走行可通过韧带走行的中断来识别微小肿瘤
正常cooper’s韧带
中断的cooper’s韧带
乳腺超声分区
中心区 乳头~30mm,厚16mm左右
外
区
30mm~边缘,厚10mm左右
四个象限,乳晕区 1~12点
象限法 钟点法
乳腺超声分区
“时钟”法描述 以乳头为参考点
病灶大小应记录最大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乳腺超声诊断

• (5)哺乳后期:随乳汁减少,增大的乳 房回缩,脂肪层逐渐增厚。乳管系统呈相 对低回声;外区输乳管内径渐清晰;中心 区输乳管内径变小。乳房血管变细,静脉 窦消失,动脉血流速慢,阻力指数高。 • (6)绝经期后(老年萎缩)期:雌激素 分泌减少,腺体萎缩变薄,脂肪增多。皮 下脂肪层增厚乳腺外区明显,Copper韧带 增长清晰。乳腺组织厚度缩小;外区边角 变薄,绝经后多年的乳腺外区可呈条索状 强回声。小叶组织与间质结缔组织较输乳 管相对增多,回声增强。
• 4级:可疑恶性 • 需病理学检查,恶性危险性3%-94%。实 性肿块超声表现有非良性表现(1—2项)。 例如: • 不符合全部超声声像的纤维腺瘤和其它良 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表现有非良性表现1— 3项); • 40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病变, 此病变可能无特征性乳腺癌的形态,但属 于高发年龄,有恶性可能(4A)。
乳腺的静脉回流
• (1)浅静脉又称乳房皮下静脉,形成皮下静脉 网,最后注入颈前静脉。 • (2)深静脉多与动脉同名伴行,如胸廓内静脉 的肋间支,是乳房最大的静脉,注入无名静脉; 腋静脉的乳房内的分支多,数目也多,是乳房 外侧主要的静脉分支,最后注入锁骨下静脉。 • (3)肋间静脉主要引流乳腺深部的静脉,最后 注入奇静脉。 • 乳腺的淋巴回流主要向外侧淋巴结引流,大部 分3/4,引流至腋窝淋巴结群。
乳腺增生症
• 长期以来,对该病即非肿瘤双非炎症的乳 腺良性疾病,名称很多而不统一。囊性增 生症、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 腺腺病。 • 本病多见于30-40岁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发 生紊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 多,而引起的乳腺的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 经来潮击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
声像图特点
各种类型乳腺癌的声像图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PPT演示幻灯片

乳腺增生症
超声表现 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为两侧乳 腺轻度对称性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 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呈条样或斑片样 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部可见 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
7
急性乳腺炎
病理、临床表现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 脓性感染,多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往往发 生在产后3~4周。发病原因主要为乳汁淤 积和细菌入侵。发病初期表现为乳房疼痛、 局部红肿、发热,后在短期内形成脓肿, 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病因仍不太清 楚
•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 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 乳腺肿瘤血管在诊断、判断预后、了解术 前化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1
乳腺癌
•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 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国内统计,除子宫癌 外,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大多发生 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早期表现为无痛、 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 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乳腺癌逐渐增 大,侵入Cooper韧带,肿块处皮肤往往有凹陷。 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出现乳房缩小,变硬,腋 下淋巴结肿大,连结成硬结,晚期,肿瘤侵入胸 22
1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
US:右乳外下混合回声团
块 边界清,形态尚规则 周边见点状彩色血流
14
乳腺纤维腺瘤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小叶内纤维 组织和腺上皮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与雌 激素过多刺激有关。常见于年青妇女。临床上一 般没有明显症状。纤维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有包膜,呈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 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触之有滑动 感,切面色灰白,有光亮,肉眼常见到许多排列 不整齐的裂隙。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经病理确诊为乳癌的34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内容,归纳、总结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结果: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为: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者居多,可伴有钙化灶;后方回声呈衰减状态;纵、横径比值>1;cdfi显示肿块血流丰富等。
结论: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玛赛克现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步,应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医疗技术种类也日益增多[1],比如x线乳腺检查、红外线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等。
其中,彩色多普勒凭借其准确性高、方便快捷等优点被列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手段,现对其诊断乳腺癌的声像图图像特征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年龄26--67岁,大于或等于60岁13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者30例,表现为乳头溢液者3例;双侧肿块1例,单侧者33例(左侧12例,右侧11例),肿块最大者为96mm×68mm,最小者为14mm×10mm。
1.2 方法:检测仪器为日本阿洛卡prosound α7彩色超声诊断仪,采用可变频探头,频率范围在7--12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对乳腺各个象限行纵横切扫查,仔细观察肿块的各种超声表现,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周围及内部血流。
2 结果乳腺内均探及到了肿块,大小不等,单发,形态欠规则;其中有24个呈分叶状,10个呈类圆形;26个肿块内部呈低回声,另8个呈混合回声;边界较清晰1个,其余边缘均模糊不清,表现为毛刺或角状突起;29个肿块显示有各种形态钙化灶;后方声衰减者32例,后方回声增强者2例;肿块纵、横径比>1。
cdfi:显示肿块周围、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有的表现为“玛塞克”现象。
乳腺癌超声检查

晶状体
房水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频谱
眼动脉频谱
眼部测量正常参考值
眼轴:23-24mm 前房深度:2-3mm 晶状体厚度:3.5-5mm 眼球壁厚度:2-2.2mm 玻璃体腔长度:16-17mm 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30±cm/s,睫状动脉20±cm/s,视网膜中央动脉10±cm/s,视网膜中央静脉5±cm/s,一些流速指标值有增龄变化。
1
眼球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
2
玻璃体内病变(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先天性第一玻璃体永存、晶体后纤维增生等)
3
突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Graves病、眶内肿瘤)
6
眼超声检查适用范围
眼房:三角形无回声
晶状体:椭圆形无回声
虹膜:中等一较强条状
玻璃体腔:无回声
加压试验:适度压迫眼球,以观察眶内肿物的弹性度。
1
观察时根据需要作动度观察、磁性试验、体位改变观察和两侧对比。前者在眼球运动时观察,观察球内病变以及后运动情况;通过压迫眼球方法观察眶内病变形态变化,但在青光眼患者慎用。磁性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球内异物是否有磁性。在二维超声除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外,尚应仔细观察其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和脉冲多普勒技术探测时,应注意超声暴露剂量、探测时勿加压眼球。
常用的检查技术:
磁性试验:将磁铁靠近眼球,观察眼内异物是否有震动现象,如有震动则表示异物具有导磁性。要谨防异物损伤眼球壁及眼内容物。
后运动试验:在检查眼球时嘱患者转动眼球后突然停止,此时可以观察到眼球内的异常回声仍动荡不止,称为“后运动试验”。该现象常见于与眼球壁粘连不密切的病变,如:玻璃体混浊,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腋下副乳腺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分析

腋下副乳腺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分析
腋下副乳腺是乳房发育遗留下来的组织。
它由于位置的特殊性,易受记忆性压迫、摩擦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副乳腺疾病的发生。
腋下副乳腺超声声像图是诊断腋下副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了解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常见的腋下副乳腺疾病包括囊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等。
囊肿是最常见的副乳腺疾病之一,其超声特点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无分隔,多为单房;压迫后可见到囊内液体浪尖移动,即回声征象,诊断可靠。
良性肿瘤包括乳腺纤维腺瘤、腺瘤病、乳头状瘤等,其超声表现为:轮廓较光滑,内部大小均一,回声均匀,无血流信号,诊断难度较大。
恶性肿瘤常常是乳腺癌在腋下转移造成,其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大小不均,多伴有血流信号,提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结构。
总之,腋下副乳腺超声声像图应结合病史、体检及血液检查等相互印证,以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及时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此外,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乳房及腋下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副乳腺病变,以保护自身健康。
乳腺癌二维超声表现

乳腺癌二维超声表现(1) 肿块内部回声与乳腺腺体、脂肪组织相比,多呈明显的低回声。
小乳腺癌常是均匀低回声,而较大癌肿可能因为内部出血、坏死而出现内部囊性成分。
乳腺癌病灶可伴有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2)肿块形态不规则:形态不规则是乳腺癌最为常见的表现,是诊断乳腺癌敏感性最高的超声征多部分小乳腺癌中可仅仅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而缺乏其他典型恶性征象。
(3) 边界不清与毛刺:乳腺恶性肿瘤的边缘常呈毛刺状,或肿块周围形成薄厚不规则的强回声毫周边毛刺征及强回声晕是乳腺癌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典型特征。
当肿块周围的强回声晕与邻近腺体织回声相近时,通过探头加压一放松,可动态观察到强回声晕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之间有相对移动。
回声晕不明显不被压制,对正确识别强回声晕有很大价值。
(4)肿块纵横化比>1。
指肿块生长不平行或垂直于乳腺腺体轴向,即“高大于宽”。
该征象尤其常见于小乳腺癌。
(5)微小钙化。
乳腺癌肿块内部伴有微小钙化,是在组织坏死的基础上产生的该盐沉积。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低回声肿块中的微小钙化,多为簇状分布、直径范围0.2 -0.5mm 的点状强回声,其后方无声影。
超声对微小钙化的显示不如乳腺X 线摄影术。
(6) 间接征象:包括库柏韧带连续性中断、皮肤水肿增厚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形态失常。
2.彩色多普勒大多数乳腺癌均表现为血流丰富,肿瘤越大、分化越差,血流越丰富。
且肿瘤周边可见粗大的穿入型动脉血流,血流形态不规则,失去了正常的树状分支结构,呈盲端囊状扩张,常提示肿块恶性可能性大。
3.频谱多普勒肿病灶内的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痿形成,乳腺癌多表现为高速、高阻的频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