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冶金学

重金属冶金学
重金属冶金学

第一章铜冶金

一、填空题

1.铜是人类发现和使用最早金属之一,在古代人们最初发现和使用的可能是( 天然铜 )。

2.天然铜通常是紫绿色或的(紫黑色 )石块。

3.天然铜通常是( 紫绿色 )或紫黑色的石块。

4.我国早在公元两千年前就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还存有公元前(1700年)铸成。

5.我国早在公元两千年前就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还存有公元前1700年铸成。

6.铜是一种( 玫瑰红色 )、柔软、具有良好延展性能的金属,易于锻造和压延。

7.铜是( 电)和热的良导体,仅次于银而居第二位。

8.铜是电和( 热 )的良导体,仅次于银而居第二位。

9.铜在常温下(20℃)的比重是( 8.22 )。

10.铜的熔点是( 1083℃ )。

11.铜的沸点是( 2310℃ )。

12.铜能溶解( SO2 )、( O2 )、H2、CO2、CO等气体。

13.铜能与锌、锡、镍互熔,组成一系列不同特性的(合金 )。

14.铜的合金中 ( 黄铜 )富有延展性。

15.铜的合金中 ( 青铜 )有较高耐磨性。

16.铜的合金中( 白铜 )有较高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17.铜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属于( 第一 ) 副族的元素。

18.铜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属于第一( 副族 )的元素。

19.铜的原子序数为( 29 )。

20.铜的原子量为(63.57 )。

21.铜具有(两)个价电子,能形成( 一 )价和二价铜的化合物。

22.铜在含有CO2的潮湿空气中,易生成( 碱式碳酸铜 )。

23.铜在含有( CO2 )的潮湿空气中,易生成碱式碳酸铜。

24.铜绿有( 毒 )性,故纯铜不宜做食用器具。

25.铜在空气中加热至185℃时开始氧化,表面生成暗红色的(Cu2O )。

26.铜在空气中加热至( 185℃ )时开始氧化,表面生成暗红色的Cu2O。

27.铜在空气中加热至185℃时开始氧化,表面生成( 暗红 )色的Cu2O。

28.铜在空气中加热的温度高于( 350℃ )时,表面生成黑色的CuO。

30.铜在( 空气 )中加热的温度高于350℃时,表面生成黑色的CuO。

32.铜不溶解于盐酸和没有溶解氧的硫酸中,只有在具有(氧化)作用的酸中才能溶解。

34.铜能与氧、硫、(卤素)等元素直接化合。

35.铜能与( 氧 )、硫、卤素等元素直接化合。

36.铜能与氧、( 硫 )、卤素等元素直接化合。

37.铜能溶于( 王水 )、氰化物、氯化铁、氯化铜、硫酸铁以及氨水中。

38.铜能溶于王水、氰化物、氯化铁、氯化铜、硫酸铁以及( 氨水 )中。

39.氧化铜在自然中以( 黑铜矿 )的形态存在,呈黑色。

40.氧化铜在自然中以黑铜矿的形态存在,呈( 黑色 )。

41.氧化铜是不稳定化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1060℃ )即开始分解。

42.氧化铜是不稳定化合物,在(空气 )中加热至1060℃即开始分解。

43.氧化铜易被H2、CO、C、CxHy等还原成(金属铜 )。

44.氧化铜易被H2、CO、C、CxHy等还原成金属铜,还能被其他(硫化物)和较电负性金属如锌、铁、镍等还原。

45.氧化铜( 不 )溶于水。

46.氧化亚铜在自然界中以( 赤铜矿 )的形态存在。

47. ( 氧化亚铜 )在自然界中以赤铜矿的形态存在。

48.赤铜矿根据晶粒的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组织致密的呈(樱红)色,粉末状的则为(洋红)色。

49.氧化亚铜的熔点为( 1235℃ )。

50.氧化亚铜只有在空气中加热至高于(1060℃ )时才稳定。

51.氧化亚铜在低于1060℃时会部分氧化成( 氧化铜 )。

52. ( 氧化亚铜 )在低于1060℃时会部分氧化成氧化铜。

53.自然界中硫化铜以(铜蓝 )的矿物形态存在。

54.自然界中( 硫化铜 )以铜蓝的矿物形态存在。

55.硫化亚铜在自然界中以( 辉铜矿 )的形态存在。

56. 在自然界中( 硫化亚铜)以辉铜矿的形态存在。

57.铜对硫的亲和力比铁对硫的亲和力(大 )。

58.Cu2S能与其它金属硫化物共熔结合成( 冰铜 )。

59.铜的碳酸盐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 )和(蓝铜矿 )的矿物形态存在。

60.胆矾的分子式为( CuSO4 ·5H2O )。

61.胆矾呈( 蓝)色,失去结晶水后变成(白 )色粉末。

62.用铁和锌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 )。

63.( 电气 )工业是最大的用铜户。

64.铜是(国防 )工业极其重要的材料,制造飞机、坦克、大炮等需要大量的铜。

65.铜还以各种( 化合物 )的各种形式应用于农药、医疗和民用等工业部门。

66.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 0.01% )。

67.自然界的铜多以(化合物 )形态存在。

68.根据铜化合物的性质,铜矿物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 氧化矿 )三种类型。

69.根据铜化合物的性质,铜矿物分为( )、硫化矿和氧化矿三种类型。

自然铜

70.根据铜化合物的性质,铜矿物分为自然铜、(硫化矿 )和氧化矿三种类型。

71.含铜品位在当地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岩石称为(铜矿石 )。

72.目前工业生产上开采的铜矿石,其最低品位为(0.4%~0.5% )。

73.铜矿石的脉石矿物,主要是( 石英 ),其次为方解石、云母、垂晶石等。

74.由铜矿床开采出来的铜矿石,在送往冶炼厂冶炼之前需预先进行(富集选矿),以分离各种矿石,并使铜富集成精矿。

75.由铜矿石或精矿提取铜,有(湿法 )和( 火法 )两种方法。

76.目前,对铜的硫化矿使用的冶炼方法主要是(火法冶金 )。

77.在处理铜的硫化矿和精矿的实践中,一般采用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电炉熔炼和(闪速熔炼 )四种熔炼方法。

78.在处理铜的硫化矿和精矿的实践中,一般采用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 电炉熔炼 )和闪速熔炼四种熔炼方法。

79.30年代后,( 反射炉 )熔炼取代了鼓风炉熔炼。

80.铜的氧化矿一般采用( 湿法 )冶金处理。

二、选择题

1、铜冶炼作业分为(C)、吹炼、火法精炼三个阶段。

A. 焙烧

B. 干燥

C. 熔炼

D. 精矿预处理

2、在均匀合金中产生多相的方法有(A)。

A.熔化和结晶

B.熔化和分解

C.结晶和分解

D.分解和离解

3、下列那种物质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

A.CaO

B.FeO

C.MnO

D.SiO2

4、下列那种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D)。

A.CaO

B.FeO

C.MnO

D.P2O5

5下列那种物质属于两性氧化物(A)。

A.Al2O3

B.FeO

C.MnO

D.P2O5

6、黄铜矿的主要成份是(A)。

A.CuFeS2

B.FeO

C.MnO

D.P2O5

7、铜冶炼中,冰铜的主体成份为(B)。

A.Cu2S和PbS

B. Cu2S和FeS

C. Cu2S和MnO

D. Cu2S和P2O5

8、炉渣的(B)大小影响到金属或锍与炉渣的澄清分离效果。

A.体积

B. 熔点

C. 比重

D. 沸点

9、对于炉渣的酸碱性,习惯上常用(B)表示。

A.密度

B. 酸碱度

C. 比重

D. 沸点

10、对于某些炉型来说,炉内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决定于炉渣的(B)。

A.着火点

B. 熔化温度

C. 比表面积

D. 沸点

11、目前,铜硫化矿主要采用(B),这种方法适应性较强。

A.湿法冶金

B.火法冶金

C.气法冶金

D.分离法冶金

12、铜湿法冶金是处理(A)、选矿尾矿和铜矿山废矿石发展起来的。

A.氧化矿

B.硫化矿

C.锌化矿

D.镍化矿

13、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 B )。

A.0.05%

B.0.01%

C.0.10%

D.0.20%

14、氧化亚铜在自然界中以( A )的形态存在。

A. 赤铜矿

B. 黑铜矿

C. 蓝铜矿

D. 辉铜矿

15、硫化铜在自然界中以(A)的形态存在,硫化铜是不稳定化合物。

A. 蓝铜矿

B. 辉铜矿

C. 赤铜矿

D. 黑铜矿

16、硫化亚铜在自然界中以(A )的形态存在,硫化亚铜在高温下稳定。

A. 辉铜矿

B. 蓝铜矿

C. 黑铜矿

D. 赤铜矿

17、铜的硅酸盐在自然界中以(D )的形态存在,该矿物在高温下分解出氧和水分。

A. 蓝铜矿

B. 黑铜矿

C. 赤铜矿

D.硅孔雀石

18、铜的碳酸盐在加热至(D)以上时完全分解。

A. 150℃

B. 160℃

C. 180℃

D. 220℃

19、根据铜矿物的性质,铜矿物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D)。

A. 氯化矿

B. 硅酸矿

C. 碳酸矿

D. 氧化矿

20、世界铜产量的(D)%来自硫化矿。

A. 50

B. 60

C. 70

D. 90

21、工业生产上开采的铜矿石,其最低品位为(D)%。

A. 0.1~0.2

B.0.2~0.3

C. 0.3~0.4

D.0.4~

0.5

22、铜冶炼厂炼铜的主要原料是(C )。

A. 镍精矿

B.铜镍混合精矿

C. 铜精矿

D.锌精矿

23、20世纪30年代前,(C )熔炼是主要的炼铜方法。

A. 闪速炉

B.电炉

C. 鼓风炉

D.自热炉

24、铜冶炼中,冰铜的主体成份为(B)。

A.Cu2S和PbS

B. Cu2S和FeS

C. Cu2S和MnO

D. Cu2S和P2O5

25、炉渣的(B)大小影响到金属或锍与炉渣的澄清分离效果。

A.体积

B. 熔点

C. 比重

D. 沸点

26、对于炉渣的酸碱性,习惯上常用(B)表示。

A.密度

B. 酸碱度

C. 比重

D. 沸点

三、判断题

1.硅酸度的计算方法是酸性氧化物中氧的重量至和和碱性氧化物中氧的重量之和的比。(√)

2.炉渣的电导是通过1平方厘米、长度为1厘米的炉渣的导电度。(√)

3.炉渣的导电机理包括两个方面,即熔渣内电子流动而引起的电子导电和离子迁移而引起的离子导电。(√)

4.炉渣的导电机理包括两个方面,即熔渣内电子流动而引起的电子导电和离子迁移而引起的离子导电。(√)

5. 对于某些炉型来说,炉内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并不决定于炉渣的熔化温度。(×)

6.炉渣主要由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及两性氧化物组成。(√)

7.炉渣能带走大量热量,从而增加燃料的消耗。(√)

8.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及冲刷会降低使用寿命。(√)

9.造锍过程就是几种金属硫化物之间的互熔过程。(√)

10.富集熔炼是利用MeS与含SiO2的炉渣不互熔及比重差别的特性而使其分解。(√)

11.天然铜通常是紫绿色或的绿色的石块。(×)

12.我国早在公元两千年前就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还存有公元前1700年铸成的青铜铸钟。(√)

13.铜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仅次于银而居第二位。(√)

14.铜不能与锌、锡、镍互熔,组成一系列不同特性的合金。(×)

15.铜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属于第一主族的元素。(×)

16.铜绿无毒性,故纯铜可以做食用器具。(×)

17.铜不溶解于盐酸和没有溶解氧的硫酸中,只有在具有氧化作用的酸中才能溶

解。(√)

18.铜不能溶于王水中。(×)

19.氧化铜在自然中以黄铜矿的形态存在,呈黄色。(×)

20.氧化铜是稳定化合物,加热时不会发生分解。(×)

21.氧化铜不溶于王水。(√)

22.自然界中硫化铜以铜蓝的矿物形态存在。(√)

23.铜对硫的亲和力比铁对硫的亲和力大。(√)

24.铜对硫的亲和力比铁对硫的亲和力小。(×)

25.胆矾的分子式为CuSO4·4H2O。(×)

26.用铁和锌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

27.目前工业生产上开采的铜矿石,其最低品位为14%~5%。(×)

28.目前,对铜的硫化矿使用的冶炼方法主要是火法冶金。(√)

29.在处理铜的硫化矿和精矿的实践中,一般采用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电炉熔炼和闪速熔炼四种熔炼方法。(√)

30.铜的氧化矿不能采用湿法冶金处理。(×)

四、简答题

1.简述铜的物理性质。

(1)铜是一种玫瑰红色、柔软、具有良好延展性能的金属,易于锻造和压延。(2)铜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仅次于银而位居第二。

(3)铜在常温时的比重为8.89,铜及其化合物无磁性。

(4)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为2310℃。

(5)铜熔体能溶解SO2、O2、H2、CO2、CO及水蒸汽等气体,当液体凝固时,溶解的气体从铜中逸出,会造成铜铸件结构不致密,对铸件机械性能有不利影响。(6)铜能与锌、锡、镍互熔,组成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合金。

2.简述铜的化学性质。

(1)铜在常温、干燥的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但在含有CO2的潮湿空气中易生产一薄层碱式碳酸铜。

(2)铜在空气中加热至185℃时开始氧化,表面生成暗红色的Cu2O;当温度高于

350℃时表面生产黑色的CuO。

(3)铜不溶解于盐酸和没有溶解氧的硫酸中,只有在具有氧化作用的酸中才溶解。

(4)铜可溶于王水、氰化物、氯化铁、氯化铜、硫酸铁以及氨水中。

(5)铜能与氧、硫、卤素等元素直接化合。

3、简述铜的化合物类型有哪些。

氧化铜;氧化亚铜;硫化铜;硫化亚铜;铜的铁酸盐;铜的硅酸盐;铜的碳酸盐;硫酸铜;铜的氯化物。

16.铜矿物分为哪几类,自然界中的分布次序是什么。

分为自然铜、氧化矿和硫化矿;硫化矿分布最广,其次是氧化矿,自然铜几乎没有。

17.铜的冶炼方法有哪两种,目前主要采用什么冶炼。

湿法和火法两种方法,目前对硫化矿只要采用火法冶炼,这种方法适应性较强。

18.组成炉渣的各种氧化物分为哪几类。

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19简述氧化铜的性质。

(1)在自然界中以黑铜矿的形态存在,黑色无光泽。

(2)氧化铜是不稳定化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1060℃即开始分解,完全转变成氧化亚铜和氧气。

(3)氧化铜易被H2、CO、Cx、Hy等还原成金属铜。

(4)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FeCl、FeCl3、Fe2(SO4)3、等中,且易于各种稀酸其作用。

20简述氧化亚铜的性质。

(1)在自然界中以黑铜矿的形态存在,黑色无光泽。

(2)氧化亚铜熔点为1235℃。氧化亚铜在温度高于1060℃能稳定存在,低于此温度时部分氧化成氧化铜。在800℃和长久加热时几乎可全部变成氧化铜。(3)氧化亚铜易被H2、CO、Cx、Hy等还原成金属铜。

(4)氧化亚铜不溶于水,但溶于HCl、H2SO4、FeCl3、Fe2(SO4)3、NH4OH中,这是氧化矿湿法冶金的基础。

21简述硫化铜的性质

(1)在自然界中以铜蓝矿物形态存在。

(2)硫化铜不稳定,加热分解成硫化亚铜和单质硫。

(3)硫化铜不溶于水,可溶于热硝酸、KN和Fe2(SO4)3中,稀硫酸和苛性钠与硫化铜不发生反应。

22简述铁酸铜的性质。

(1)铁酸铜在低温下稳定。

(2)铜的铁酸盐不易溶于水、氨及一般溶剂。

23简述铜的硅酸盐的性质。

(1)铜的硅酸盐在自然界中以硅孔雀石(CuSiO3·2H2O)的矿物形态存在,这些矿物在高温下分解出水分和氧,形成在高温下稳定的硅酸亚铜(2Cu2O·SiO3)。(2)硅酸亚铜易被氢气及一氧化碳等还原,其中Cu2O易被CaO、FeO等置换。(3)硅酸亚铜可溶于浓硝酸、盐酸中。

24简述铜的用途。

(1)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金属,其应用范围仅次于钢铁和铝。

(2)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良好的延展性能,在干燥的空气中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能与多种金属组成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合金。

(3)电气工业是最大的用铜户,用量占铜产量的一半以上。

(4)在机械制造业中需要大量的铜板和铜材。

(5)在国防工业中铜的消耗量也较大。

(6)铜还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应用于农药、医疗和民用等工业部门。

25什么是铜矿石,分为哪几类。

(1)含铜品位达到当地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岩石称为铜矿石。

(2)铜矿石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

26炉渣在火法冶炼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使矿石和溶剂中的脉石和燃料中的灰分集中,并在高温下与主要的冶炼产物金属、锍等分离。

(2)炉渣作为一种介质,其中进行着许多极为重要的冶金反应。

(3)在炉渣中发生金属液滴或锍液滴的沉降分离,沉降分离的完全程度对金属在炉渣中的机械夹杂损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对某些炉型来说,炉内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决定于炉渣的熔化温度。(5)在在金属或合金的熔炼和精炼时,炉渣与金属熔体的组分相互进行反应,从而通过炉渣对杂质的脱出和浓度加以控制。

第二章铅冶金

一、填空题

1、金属铅结晶属于(等轴晶系),其物理性质方面的特点为硬度小、密度大、熔点低、沸点高、展性好、延性差、对电与热的传导性能(差)、高温下容易挥发、在液态下流动性(大)。

2、铅在完全干燥的常温空气中或在不含空气的水中,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但

在潮湿和含有CO

2的空气中,则失去光泽而变成暗灰色,其表面被(PbO

2)

薄膜所

覆盖。

3、铅在空气中加热熔化时,最初氧化成(Pb

2

O),温度升高时则氧化为(PbO),

继续加热到330~450℃形成的(PbO)氧化为Pb

2O

3

,在450-470℃的温度范围内,

则形成(Pb

3O

4

)。(PbO)是高温下惟一稳定的氧化物。

4、氧化铅矿主要由(白铅矿)和(铅矾)组成,属次生矿,它是原生矿受风化作用或含有碳酸盐的地下水的作用而逐渐产生的,常出现在铅矿床的上层,或与硫化矿共存而形成复合矿。

5、矿石一般含铅不高,现代开采的矿石含铅一般为(3%~9%),最低含铅量在(0.4%-1.5%)必须进行选矿富集,得到适合冶炼要求的铅精矿。

6、铅电解过程可在较大范围的温度(10~50℃)下正常进行,但最佳温度范围是(30~40℃)。

7、(电流密度)是指单位电极面积上通过的电流强度。

8、鼓风炉炼铅的原料由(炉料)和(焦炭)组成。炉料主要组成为(自熔性烧结块),它占炉料组成的80%~100%。除此以外,根据鼓风炉正常作业的需要,有时也加入少量铁屑、返渣、黄铁矿、萤石等辅助物料。

9、再生铅原料一般由(Pb)、(Sb)、(Sn)、(Cu)、(Bi)等元素组成,其中铅含

量通常大于(80%)

10、从废旧金属和工业金属废料中提取的金属称为(再生金属),或称二次金属。

二、简答题

1、简述回收再生铅的意义

(1)回收再生铅可节约能源,再生铅能耗仅为原生铅的25.1%~31.4%,

(2)从铅废料中直接回收的再生铅,不需要像生产原生铅那样经过采矿、选矿等工序,故生产成本低。据测算,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

(3)回收再生铅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铅是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金属,各种铅废料若不加以合理回收,都将成为环境的污染源,尤其是废蓄电池,只有充分回收利用,才能避免其中的铅膏和硫酸污染环境。

(4)为了保护环境和保证铅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二次资源,使铅金属进入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2、简述铅精矿的化学成分及冶炼工艺对铅精矿质量的要求

(1)主金属含量不宜过低,通常要求大于40%。过低,对整个铅冶炼工艺来讲,单位物料产出的金属铅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2)杂质铜含量不宜过高,通常要求小于1.5%。铜过高,烧结块中铜含量会相应升高,在鼓风炉还原熔炼过程中,所产生的锍量增加:一则使溶于锍中的主金属铅损失增加,二则易洗刷鼓风炉水套,缩短了水套使用寿命,并易造成冲炮等安全事故。另外,含铜太高,也易造成粗铅和电铅中铜含量超标。

(3)锌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均是熔点高、粘度大,特别是硫化锌。如含锌过高,则在熔炼时,这些锌的化合物进入熔渣和铅锍,会使它们熔点升高,粘度增大,密度差变小,分离困难。甚至因饱和在铅锍和熔渣之间析出形成横隔膜,严重影响鼓风炉炉况,妨碍熔体分离,故锌含量不宜过高,一般要小于5%。

(4)砷、锑等杂质含量也有严格的要求,通常要求AS+Sb小于1.2%,如过高,则经配料烧结后,在鼓风炉中形成黄渣的量会增加,而且金属铅的流失量会相应增大,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粗铅、阳极铅含砷、锑过高;此外在电解精炼过程中,使铅溶解速度变慢,并且阳极泥难以洗刷干净。这样既影响电流效率,又影响生产效率。

另外,MgO、Al2O3等杂质会影响鼓风炉渣型,故一般要求MgO<2%,Al2O3<4%。

3、简述硫化铅精矿烧结焙烧的目的

硫化铅精矿的粒度小,大都小于200目(0.074mm),其中除PbS外,还含有其他的金属硫化物和脉石。在鼓风炉还原熔炼条件下,精矿中的PbS是不能被还原产出金属铅的,所以应预先进行氧化焙烧,使PbS变为PbO。此外,精矿原料这种细粒物料进鼓风炉处理时,容易被鼓风吹出炉外,或者将炉料中的空隙堵死,使炉料透气性变坏,风难鼓入,熔炼过程难以进行。所以硫化铅精矿的烧结焙烧是在有大量空气参与下的强氧化过程,其目的是:①氧化脱硫,使金属硫化物变成氧化物,以便被碳还原,而硫以SO2逸出,以便制酸;②在高温下将粉料烧结成块,以适应鼓风熔炼作业的要求

4、简述虹吸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虹吸常见的故障是虹吸道缩小、不畅通或堵塞。

产生原因:①烧结块含铜高,浮渣多;②炉内形成“横隔膜”,铅液不能进入炉缸;③虹吸道出铅锍;④烧结块品位低或铅坝太低,炉缸存铅少,温度低,铅液中的铜凝析堵塞虹吸;⑤停风后再开风时,铅井未烧灵活。

处理方法:①用钢钎捅或氧气烧;②调整好铅溜、渣溜槽高度,防止铅锍进入虹吸道;③用氧气从虹吸口或咽喉口将“横隔膜”烧通,并加入部分渣料或萤石洗炉;④开风前,必须将铅井烧灵活。

5、简述烟化炉处理铅炉渣的影响因素

(1)烟化温度和时间

(2)还原剂

(3)鼓风强度及过剩空气系数α值

(4)渣中金属含量及炉渣成分

(5)吹炼时间

(6)熔池深度

6、简述熔析除铜除铜的基本

粗铅熔析除铜是根据铜在铅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原理。当含铜高的铅液冷却时,铜以固溶体状态析出,由于其密度较铅液小,便以浮渣形式浮在

铅液表面而被除去。理论上在Pb-Cu共晶温度326℃时,铅含Cu为0.06%;而实际上由于粗铅中还含有AS,Sb,S,其中Cu大部分不是呈金属状态存在,而是以Cu3As,Cu5As2,Cu2Sb及Cu2S等化合物形态存在,因此,当粗铅中含一定的砷、锑、硫时,能形成难溶于铅的砷化铜和锑化铜等,因而有利于铜的除去。熔析除铜能使含铜量降至0.06%以下,甚至可降至0.02%。熔析温度对铅中含铜量有重大影响,一般操作温度为550~600℃至330~350℃。熔析作业过程中,粗铅中含砷、锑、硫高时,熔析除铜的浮渣产出率明显降低。

7、简述影响铅电解效率的技术条件

(1)电解液成分

(2)电解液循环

(3)电解液温度

(4)电流密度

(5)电解周期与极间距离

(6)添加剂

8、简述铅电解精炼的主要操作

(1)阳极准备

(2)阴极制备

(3)出装槽及其槽上操作

(4)析出铅的熔化与铸锭

(5)阳极泥的洗滤

9、简述铅精矿烧结焙烧的目的

(1)将原料中的硫氧化除去,并以SO2形式送去制硫酸;

(2)是使部分伴生金属氧化并与SiO2等脉石成分生成MeO·SiO2低熔点液相,使细粉状铅精矿粘结成多孔硬块,以利还原熔炼。

10、简述铅精矿的化学成分及冶炼工艺对铅精矿质量的要求

铅精矿是由主金属铅(Pb)、硫(S)和伴生元素Zn、Cu、Fe、As、Sb、Bi、Sn、Au、Ag以及脉石氧化物SiO2、CaO、MgO、Al2O3等组成。为了保证冶金产品质量和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避免有害杂质的影响,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铅冶炼工艺对铅精矿成分有一定要求。对铅精矿质量的要求:

(1) 主金属含量不宜过低,通常要求大于40%。过低,对整个铅冶炼工艺来讲,单位物料产出的金属铅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2) 杂质铜含量不宜过高,通常要求小于 1.5%。铜过高,烧结块中铜含量会相应升高,在鼓风炉还原熔炼过程中,所产生的锍量增加:一则使溶于锍中的主金属铅损失增加,二则易洗刷鼓风炉水套,缩短了水套使用寿命,并易造成冲炮等安全事故。另外,含铜太高,也易造成粗铅和电铅中铜含量超标。

第三章重金属造锍熔炼

一、填空题

1、生产上利用铜、镍、钴对硫的亲合力近似于铁,而对氧的亲合力远(小于)铁的性质特点,在氧化程度不同的(造锍熔炼)过程中,使铁的硫化物不断氧化成氧化物,随后与脉石造渣而除去。主金属经过(造锍)得到富集,品位逐渐提高。

2、造锍熔炼可在(反射炉)、(鼓风炉)、(电炉)、(闪速炉)中实现。

3 铜、镍硫化矿物主要有(CuFeS2)、(Cu3FeS3)、(Cu2S)等。

4、目前世界上约(90%)的铜和60%的镍是从硫化矿中提炼的。最常见的是(黄铜矿)、(镍黄铁矿)和(镍磁黄铁矿)。

5、铜镍矿物原料的冶炼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火法冶金)与(湿法冶金)。

6、目前世界上80%的精铜是用火法冶金从(硫化铜精矿)和(再生铜)中生产的,湿法冶金生产精铜量只占20%。

7、造锍熔炼的物料主要包括(硫化精矿)和造渣用的(熔剂)。

8、熔炼温度下(1200℃),两种硫化物均为液相,完全互溶为(均质溶液)。

9、熔渣在熔炼反应中是反应的(介质)。

10、反射炉熔炼过程:(间断加料),(连续熔炼),(间断放冰铜)和(炉渣)。

11、传热方法:(辐射)和(对流),(辐射)起主导作用。

12、三菱法连续炼铜包括一台(S炉)、一台(CL炉)和一台(C炉),这三台炉子用溜槽连接在一起连续生产,铜精矿要连续经过这三台炉子才能炼出粗铜。

13、(三菱法炼铜)是唯一在工业上应用的连续炼铜法,

二、判断题

1、铜造锍熔炼的物料中不含烟尘(×)

2、铜造锍熔炼的工艺有点事不污染环境(×)

3、铜熔炼过程主要产物冰铜、熔炼炉渣、烟气(√)

4、目前世界上约50%的铜和60%的镍是从硫化矿中提炼的。最常见的是黄铜矿、镍黄铁矿和镍磁黄铁矿。(×)

5、铜镍矿物原料的冶炼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火法冶金与湿法冶金。(√)

6、目前世界上80%的精铜是用火法冶金从硫化铜精矿和再生铜中生产的,湿法冶金生产精铜量只占20%。(√)

7、硫化精矿包括富氧化镍矿可直接入炉熔炼,产出金属硫化物共熔体-锍,通称造锍熔炼。(√)

8、造锍熔炼所得的主产品-锍均送转炉吹炼,进一步分离铁和硫。这个过程通称吹炼过程。铜锍的吹炼得到金属铜,但是镍锍或铜锍镍的吹炼只能得到高镍锍或高铜镍锍。(√)

9、造锍熔炼的物料主要包括硫化精矿和造渣用的熔剂。(√)

10、对于铜的造锍熔炼,熔炼的物料包括铜精矿及造渣熔剂。经过造锍熔炼,物料中除了硫氧化成SO2从烟气中排出以外,其他元素,全部进入铜锍和炉渣两种产物中。(×)

11、离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12、熔炼高温下稳定的铜化合物是Cu2S和Cu2O;稳定的铁化合物是FeS和FeO;稳定的镍化合物是Ni3S2和NiO.(√)

13、在高温熔炼的条件下控制一定的氧化气氛或者说控制一定的氧料比,即可控制使一部分铁的硫化物不被氧化,仍以FeS的形态存在。这样一来即使有一些铜的硫化物被氧化为Cu2O,仍可被FeS硫化转变为Cu2S。(√)

14熔炼温度下(900℃),两种硫化物均为液相,完全互溶为均质溶液.(×)15、从FeS-FeO系可知,在高温下它们完全互溶,所以Cu2S-FeS系就溶解有FeO。(√)

16、Cu2S对铁氧化物溶解能力小,但FeS对铁氧化物溶解能力大(FeS能与FeO 互熔)(√)

17、炉渣是各种氧化物的熔合体(√)

18、渣型不能决定渣的熔点(×)

19、在造锍熔炼的过程中。炉料中的脉石主要有SiO2、CaCO3等,它们将与氧化后产生的FeO进行反应,便形成复杂的铁硅酸盐炉渣(√)

20、一般有色冶金炉渣的粘度在0.5Pa·s (5泊)以下便认为流动性良好,1 Pa·s 以上其流动性便很差。(√)

21、增大锍与渣的界面张力(↑T、↑渣酸度)有利于锍从渣中分离沉降,从而降低金属在渣中的机械损失,提高金属回收率。(√)

22、对FeO-SiO2-CaO系,增加SiO2%含量虽然会导致渣粘度增加,但却能增大锍与渣的界面张力,即有利于锍粒聚集。(√)

23熔炼炉渣突出的特点是其粘度低,液体炉渣是离子型结构,碱性渣易于流动,酸性渣粘度较高。(×)

24、低铜造锍熔炼炉渣中金属铜的含量,提高金属回收率的措施是提高熔炼温度、降低铜锍的品位,降低炉渣中FeO 的活度。(√)

25、在高氧位下与金属铜相接触的渣量不多的情况下进行。如三菱法连续炼铜是在三台独立的炉中进行,炉渣是在低氧位下的贫化电炉中排出,吹炼炉中只产出少量含铜高的炉渣再返回熔炼炉(√)

26、用铁酸钙炉渣代替传统的硅酸盐炉渣,以降低渣含铜(√)

27、Outokumpu闪速熔炼的燃料消耗只有反射炉熔炼的1/2-1/3,越来越多的冶炼厂闪速炉实现了自热熔炼。(√)

28、 Outokumpu闪速熔炼工艺操作要求严格,自动化装备水平较高,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高干矿装入量、高铜锍品位、高热负荷和高富氧浓度,即四高熔炼技术(低投料量、高富氧浓度、高冰铜品位、高热强度)。(×)

29、反射炉熔炼优缺点:对原料适应性强;炉子结构简单,对耐火材料要求不高;对自控水平,操作水平要求较低;渣含铜低,不需处理可直接弃去。(√)

30、反射炉熔炼缺点:烟气SO2浓度低;仅0.5-2%难于回收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热效率低,能耗高;冰铜品位低,吹炼负荷大;生产率低。(√)

31、反射炉熔池主要起渣与铜锍的澄清分离作用,基本上不发生金属硫化物的氧化反应,致使铜锍品位低,能量得不到发挥。(√)

32、熔炼铜精矿时,床能力最高已达到238 t/(m2·d),一般可达190 t/(m2·d),这是目前炼铜方法中床能力最高的一种。(√)

33、澳斯麦特/艾萨法的不足点为:炉寿命较短,最长只达到18个月,短的只有几个月。喷枪保温要用柴油或天然气,价格较贵。(√)

三、选择题

1、铜熔炼过程主要产物(A.B.C)

A.Cu2S- FeS冰铜(30%-70% Cu)

B.熔炼炉渣

C.烟气

2、铜造锍熔炼的工艺优点不包括哪一项(C)

A.耗费较少的能量从铜硫化矿物一直炼到金属铜;

B.铜的生产率高;

C.对环境无污染

3、常见氧化物或碳酸盐等的离解反应有:(A.B.C.D)

A.2CuO=Cu2O+?O2

B.CaCO3=CaO+CO2

C.MgCO3=MgO+CO2

D.CaSO4=CaO+SO3

4、熔炼高温下稳定的铜化合物是(A)

A.Cu2S

B.CaCO3

C.CaO

D.CaSO4

5、熔炼高温下稳定的铁化合物是(AB)

A.FeO

B.FeS

C.FeS2

6、下列对冰铜物理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密度小

B.粘度小

C.冰铜品位增加,熔化温度、密度增大

7、炉渣的来源(A,B,C)

A.料中的脉石

B.加入的熔剂

C.燃料中的灰份

8、低铜造锍熔炼炉渣中金属铜的含量,提高金属回收率的措施里面不包括:(A)

A.降低熔炼温度

B.降低铜锍的品位

C.降低炉渣中FeO 的活度

9、下面对反射炉熔炼特点描述错误的的:(A)

A.脱硫率高,只能产出高品位冰铜;

B.燃料利用率低,热量利用率只有25-30﹪;

C.炉内反应主要为固液反应;

10、反射炉熔炼优点包括:(A.B.C.D)

A.对原料适应性强;

B炉子结构简单,对耐火材料要求不高;

C.对自控水平,操作水平要求较低;

D渣含铜低,不需处理可直接弃去。

11、反射炉熔炼缺点包括(A,B,C,D)

A.烟气SO2浓度低;

B.仅0.5-2%难于回收利用,环境污染严重;

C.热效率低,能耗高;

D.冰铜品位低,吹炼负荷大;生产率低。

四、简答题

1、简述反射炉熔炼特点:

(1)脱硫率低,只能产出低品位冰铜;

(2)燃料利用率低,热量利用率只有25-30﹪;

(3)炉内反应主要为固液反应;

2、简述三菱法炼铜的主要特点:

(1)将精矿和熔剂用顶插喷枪喷入熔炼炉,加速熔炼,产出的烟尘少(2%); (2)产出高品位铜锍(65% Cu),铜锍与炉渣经CL炉贫化分层后,渣中铜损失只有0.5~0.6%;

(3)实现连续吹炼,并采用Cu2O-CaO-Fe3O4系吹炼渣。

3、如何选择合理的渣型

(1) 应该满足冶炼过程的要求

所选渣型应能在最大程度上集中溶解炉料中的有害或无价值的成分,同时要尽可能少地溶解和夹带炉料中的有价金属

(2) 最低的造渣费用

(3) 炉渣的熔化温度要与冶炼过程的条件相适应

(4) 粘度要小

(5) 比重要小

(6) 腐蚀性要小

4、简述减少连续炼铜渣铜损失途径

(1)在高氧位下与金属铜相接触的渣量不多的情况下进行。如三

菱法连续炼铜是在三台独立的炉中进行,炉渣是在低氧位下

的贫化电炉中排出,吹炼炉中只产出少量含铜高的炉渣再返

回熔炼炉;

(2)在一台炉中进行时,炉中应分为不同的氧位区,冰铜金属铜

相与渣相逆流运动,冰铜金属铜相流向高氧位区放出,而炉

渣流向低氧位区放出。

(3)用铁酸钙炉渣代替传统的硅酸盐炉渣,以降低渣含铜。

5、简述铜镍矿物造锍熔炼的主要过程

(一)硫化精矿包括富氧化镍矿可直接入炉熔炼,产出金属硫化物共熔体-锍,通称造锍熔炼。

(二)造锍熔炼所得的主产品-锍均送转炉吹炼,进一步分离铁和硫。这个过程通称吹炼过程。铜锍的吹炼得到金属铜,但是镍锍或铜锍镍的吹炼只能得到高镍锍或高铜镍锍。

6、简述铜造锍熔炼中所含的物料

(1)硫化铜精矿,或部分氧化脱硫的焙砂、高品位氧化矿;

(2)造渣熔剂:SiO2、CaO等;

(3)转炉渣: SiO2(22-28%)、FeO+Fe2O3(60-70%) 、 Cu(1.5-2.5%);(4)烟尘:烟气夹带的细粒物料以及挥发元素及其化合物

7、简述硫化铜精矿选择造锍熔炼的原因

硫化铜矿一般都是含硫化铜和硫化铁的矿物,其品位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变得含铜品位愈来愈低,精矿含铜一般只有10%左右,而铁则高达30%以上。如果经过一次熔炼就把铜提取出来,必然会产生大量含铜的炉渣,造成铜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铜的回收率,工业上先要经过富集过程,使铜与一部分铁及其它脉石等进行分离。采用造锍熔炼可让CuS和FeS形成低熔点的共晶熔体(冰铜)与含SiO2的炉渣不互溶及比重差别的特性而分离。

第四章硫化矿直接熔炼

一、填空题

1、硫化精矿不经焙烧或烧结焙烧直接产出金属的熔炼方法称为(直接熔炼)

2、(焦滤层)是Kivcet炼铅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反应塔形成的PbO有80-85在这被还原成金属铅。

3、 Kivcet炉的反应塔从上到下分为(氧化脱硫)、(熔炼造渣)与(焦滤还原)三个基本过程。

重金属冶金学重点

名词解释 1.重金属 重金属是指铜、铅、锌、镍、钴、锡、锑、汞、镉和铋等金属,他们的共同点是密度均在6g/cm3左右。 2.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指利用高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其化合物的所有冶金过程的总称。火法冶金一般分矿石准备、冶炼、精炼和烟气处理等步骤。 3. 氯化焙烧 氯化焙烧是指在矿料中加入氯化剂,使矿料中的某些物质形成可溶性或挥发性的氯化物,以达到使其与目标物质相分离的目的。 4. 锌焙砂中性浸出 由于锌矿物中不同程度的含有铁杂质,浸出过程中不可避免有铁的浸出,为了得到铁含量尽可能低的硫酸锌浸出液,可控制浸出的终点pH值在5.2~5.4之间,使进入溶液的铁水解进渣,因浸出终点溶液接近中性,故称为中性浸出。 5. 电冶金 利用电能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回收和精炼金属的冶金过程。 6.氧化焙烧 氧化焙烧是在氧化气氛中,矿料中硫化物在高温度下与氧反应,使精矿中的硫、砷等转化为挥发性的氧化物,从精矿中除去。 7. 闪速熔炼 闪速熔炼是将经过深度脱水的粉状精矿,在喷嘴中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以高速度从反应塔顶部喷入高温反应塔内进行熔炼的方法。 8.熔池熔炼 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相形成的卷流运动中进行化学反应和熔化过程。液-气流卷流运动裹携着从熔池面浸没下来的炉料,形成了液-气-固三相流,在三相流内发生剧烈的氧化脱硫与造渣反应,使三相流区成为热量集中的高温区域,高温与反应产生的气体又加剧了三相流的形成与搅动。类型分为:(a)垂直吹炼(b)侧吹式吹炼 9. 造锍熔炼 利用空气中的氧,将冰铜中的铁和硫几乎全部氧化除去,同时除去部分杂质,以得到粗铜。 10.水淬渣 是水淬碱性铁炉渣的简称,是一种表面粗糙多孔质地轻脆,容易破碎的粒状渣。 11.渣型 (决定渣的粘度、熔点、比重、表面张力、比热、熔化热、电导等) 填空题 1. 有色金属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四大类。 2. 火法练锌包括焙烧、还原蒸馏和精炼三个主要过程。 3. 根据还原蒸馏法炼锌或湿法炼锌对焙砂的要求不同,沸腾焙烧分别采用高温氧化焙烧和低温部分硫酸化焙烧两种不同的操作。 4.火法炼铅方法可分为氧化还原熔炼法、反应熔炼法和沉淀熔炼法三类。 5. 湿法炼锌包括焙烧、浸出、净化和电积四个主要过程 6.有色金属的分类: ⑴轻金属⑵重金属⑶贵金属⑷稀有金属 现代工业上习惯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7.冶炼铜的方法: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研究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研究 10化41 10234027 汪杉椿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尤其是超积累植物的应用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就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概念与选择标准,及其超累积的机理和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问题与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植物修复 中国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分布遍及全国,随着铅锌矿的累年开发,矿渣、矿区废水不断污染周围农田。此外各种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及农田污泥的施用都造成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生物技术,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状况下,通过植物的根系直接将污染元素吸收,从土壤中带走,从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1 . 金属超累积植物 1.1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概念及选择标准 重金属超累积植物是指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较大,并能将其运移贮藏到地上部,且地上部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根部的植物,这类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是常规植物的10一500倍。 超累积植物吸收修复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指标是净化率,即植物地上部吸收某种重金属的量与土壤中此种重金属总量的百分比。超累积植物一般对某种元素是专一的,但是某些植物也能同时超累积两种或多种植物。 理想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耐受高水平的重金属;(2)地上部超量积累某种或几种重金属时,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通常超出普通植物的100倍以上,比如超积累植物积累的Cd含量可达100Lg/g(干重)以上,Co、Ni、Cu、Pb达1 mg/g以上,而Mn、Zn达10 mg/g以上;(3)生长迅速;(4)生物量大;(5)根系发达。超积累植物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

重金属

金属的分类: 1.(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半金属) 重金属:Cu、Pb、Zn、Ni、Co、Sn、Hg、Sb 2.重金属的冶炼方法:火法、湿法、电冶金 3.湿法冶金的主要流程:浸出、分离、净化、提取。 3.有色金属冶金面临的问题:1、高效的方法 2、节能 3、降耗 4、减排 二次资源又称再生资源 铜冶金 1.(1)火法炼铜——硫化铜矿的各种铜精矿废杂铜 (2)湿法炼铜——氧化铜矿、低品位废矿、难选复合矿 2.火法炼铜处理:硫化铜矿湿法炼铜处理氧化铜矿、造锍熔炼、铜锍吹炼、粗铜的精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 3.造锍熔炼的主要反应及反应式: (1)高价硫化物的热分解反 2FeS2(s)→2FeS(s)+S2(g) 2CuFeS2(s)→Cu2S(s)+2FeS(s)+1/2S2(g) S2(g)+2O2(g)=2SO2(g) (2)硫化物氧化反应 2CuFeS2+5/2O2=(Cu2S·FeS)+FeO+2SO2 2FeS2+11/2O2=Fe2O3+4SO2 3FeS2+8O2=Fe3O4+6SO2 2CuS+O2=Cu2S+SO2 (3)交互反应(造锍反应) FeS(I)+Cu2O(I)=FeO(I)+Cu2S(I) (4)造渣反应 2FeO(I)+SiO2(S)=(2FeO·SiO2)(l) 4.铜锍(冰铜)的组成:铜锍是重金属硫化物的共熔体。以Cu2S、FeS为主 5. 铜锍吹炼过程中Fe3O4有何危害?怎样抑制其形成? (1)Fe3O4危害: (2)控制Fe3O4的措施和途径: 1)适当提高吹炼温度。 2)保持渣中一定的SiO2含量。 3)勤放渣。 4) 6.铜的造锍熔炼过程中Fe3O4有何危害?生产实践中采用哪些有效措施抑制Fe3O4的形成? (1)Fe3O4危害:

络合态重金属解决方案

含EDTA的重金属废水解决方案 重金属废水主要来自矿山排水、有色金属冶炼厂除尘排水、有色金属加工厂酸洗水、电镀厂镀件洗涤水、钢铁厂酸洗排水,以及电解、农药、医药、烟草、油漆、颜料等工业生产。废水中的重金属并不是以单一的重金属离子形式存在,而是与一些络合物(如EDTA, DTPA, NTA)结合在一起。EDTA (乙二胺四乙酸)是螯合剂的代表性物质,此外,EDTA对土壤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等量的水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剂,但这些含EDTA的重金属萃取液将会进入水体.由于 EDTA的强络合性和难生物降解性,在水体中易与碱金属、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成为重金属离子很好的保护伞,増加了处理含 EDTA的重金属废水的难度。重金属去除剂具有在相对低的pH条件下使金属高度分离、形成的金属螯合物易于脱水和稳定等特点。因此,用重金属去除剂去除废水中溶解性重金属离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工业处理方法是往废水中添加碱(一般是氢氧化钙、石灰石、生石灰等)提高其PH值,使镍离子、铜离子等重金属离子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沉淀,从而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而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此种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弊端:1、产生较大两的污泥,密度低,含水率高,污泥处置费用较为昂贵;2、还有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是两性的,在弱酸性或者其他条件下,沉淀会溶解,重金属再次进入废水中;3、有些有机重金属废水含有大量的螯合物、络合剂、配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这些络合剂与重金属螯合形成的物质很稳定,抑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形成。 河北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第三代重金属去除剂产品,其具有以下特点:1、重金属去除剂能够处理EDTA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没有EDTA 的条件下, Cd2+ ,Cu2+和Pb2+的去除率达到100%,而Zn2+的除率则比较低。 2、随着c(EDTA)的增加,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下降;随着重金属去除剂的增加,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上升.在相同重金属去除剂用量条件下,对废水中Cd2+,Cu2+和Pb2+的去除率Zn 高。 3、EDTA能够有效地萃取尾矿砂中的重金属,特别是对Cd和Pb具有很高的萃取率.工程实例进一步表明,重金属去除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 摘要: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为100万t。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第39卷第4期2010年8月当代化工C ontem por ar y C hem ical Industr y Vo1.39,No.4August ,2010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 的迁移转化及治理* *收稿日期:2010-06-07 作者简介:房存金(1957-),男,河南商丘人,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从事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及化学在农牧业 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19篇, 获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通过河南省科研项目成果鉴定两项。E-mail :fcjsqzy@https://www.360docs.net/doc/c813022156.html, 。 由于重金属一般不易随水淋滤,土壤微生物不 能分解,但能吸附于土壤胶体、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通过食物链或其它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所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的初期,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很难彻底消除。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金属的化学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其迁移转化形式复杂多样,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1-4]。 1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1汞的迁移转化 汞是一种对动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是能以零价(单质汞)形式存在,还有无机化合态汞和有机化合态汞。除甲基汞、HgCl 2、Hg (NO 3)2外, 大多数为难溶化合物。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毒性在含汞化合物中最强[5-6]。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比较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1.1.1土壤中汞的氧化-还原 土壤中的汞有三种价态形式:Hg 、Hg 2+和Hg 2+2。汞的3种价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价汞和有机汞在还原条件下的土壤中可以被还原为零价的金属汞。土壤中金属汞的含量甚微,但可从 土壤中挥发进入大气环境,而且会随着土壤温度的 升高,其挥发的速度加快。土壤中的金属汞可被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吸收。1.1.2土壤胶体对汞的吸附 土壤中的胶体对汞有强烈的表面吸附(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从而使汞及其他微量重金属从被污染的水体中转入土壤固相。土壤对汞的吸附还受土壤的pH 值及土壤中汞的浓度影响。当土壤pH 值在1~8的范围内时,其吸附量随着pH 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pH >8时,吸附的汞量基本不变。 1.1.3配位体对汞的配合-螯合作用 土壤中配位体与汞的配合-螯合作用对汞的 迁移转化有较大的影响。OH -、 C1-对汞的配合作用可大大提高汞化合物的溶解度。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汞离子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及吸附能力。通过生物小循环及土壤上层腐殖质的形成,并借助腐殖质对汞的螯合及吸附作用,将使土壤中的汞在土壤上层累积。 1.1.4汞的甲基化作用 在土壤中的嫌气细菌的作用下,无机汞化合物可转化为甲基汞(CH 3Hg +)和二甲基汞[(CH 3)2Hg]。当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后,随水迁移的能力就会增大。由于二甲基汞[(CH 3)2Hg]的挥发性较强,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二甲基汞较易进行气迁移和水迁移。 汞的甲基化作用还可在非生物的因素作用下进行,只要有甲基给予体,汞就可以被甲基化。 房存金 摘要:介绍了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汞、镉、铅、铬、砷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源、迁移及转化过程。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提出了治理方法。关 键 词: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S 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60(2010)04-0458-0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176000)

高等植物重金属耐性与超积累特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高等植物重金属耐性与超积累特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孙瑞莲2 周启星1*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 要 由于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在土壤_植物系统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高等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与积累性,已经成为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由于分子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有关植物对重金属的解毒和耐性机理、重金属离子富集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高等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积累在种间和基因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根系是重金属等土壤污染物进入植物的门户。根系分泌物改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并在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属离子都是通过金属转运蛋白进入根细胞,并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运至液泡贮存。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螯合肽(PC)的合成是植物对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耐性基因型合成较多的PC,谷胱甘肽(GS H)是合成PC 的前体,重金属与PC 螯合并转移至液泡中贮存,从而达到解毒效果。金属硫蛋白(MTs)与PC 一样,可以与重金属离子螯合,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该文从分子水平上论述了根系分泌物、金属转运蛋白、MTs 、PC 、GS H 在重金属耐性及超积累性中的作用,评述了近1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关键词 高等植物 重金属 耐性 超积累特性 植物修复 HEAVY METAL TOLERA NCE AND HYPERACCUMULATION OF HIGHER PLANTS AND THEIR MOLEC ULAR MECHANISMS:A REVIEW SUN Rui_Lian 2and ZHOU Qi_Xing 1* (1Key L abo ratory o f Terrestrial Ec olo gical Proc ess ,Institute o f Applied Ecology ,Chine se Academy o f Sc ienc es ,Shenyang 110016,China) (2Graduate School o f Chine se Academy o f Sc ie nce s ,Bei j 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Owing to serious heavy metal pollution,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s effects on soil_plant systems.The research of heavy metal tolerance and hyperaccumulation of higher plant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pollution ecolog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ecology,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of heavy metal tolerance,detoxific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higher plants has made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lerance to and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among higher plant species and genotypes.Root systems are the first entrance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from the soil into plant.Root exudates reduce the availability and toxicity of metal pollutant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bility for plants to absorb heavy metals.Almost all heavy metal ions enter root cells with the help of a metal transporter protein that are subsequently transported to the vacuole.The synthesis of PC in response to the stress caused by heavy metals is one of the adaptive responses com mon in higher plants.Heavy metal tolerant genotypes have higher le vels of PC than non_tolerant genotypes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GSH is the substrate that synthesizes PC,which chelates the heavy metals.Heavy metal_PC chelatins are subsequently transported from the cytosol to the vacuole and heavy metal detoxification is thus achieved.MTs play the same role and in the same wa y as PC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The article reviews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root exudates,metal transporter proteins (MTs,PC and GSH),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avy metal tolerance and hyperac -cumulation in higher plants at the molecular level.Existing problems and major topics of future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er plant,Heavy metal,Tolerance,Hyperaccumulation,Phytoremediation 现代农业中各种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汽车 尾气的大量排放,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不当以及工 收稿日期:2004-03-18 接受日期:2004-07-16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2572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337010)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_mail:Zhouqi xing2003@https://www.360docs.net/doc/c813022156.html, E_mail:s unning527@https://www.360docs.net/doc/c813022156.html, 植物生态学报 2005,29(3)497~504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完整版)重金属冶金习题一答案

一、请用框图形式画出火法炼铜的原理流程图,并说明目前世界上铜冶炼的主要 方法有哪些? 答: (1)炼铜方法主要分为火法和湿法两种。火法炼铜主要有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两种,其中闪速熔炼包括奥托昆普和印柯两种,熔池熔炼包括反射炉熔炼法、电炉熔炼法、诺兰达法、白银法、三菱法、瓦纽柯夫法等。 (2)火法炼铜的原理图见教科书P7中图1-3。 (3)目前世界上的精铜主要是用火法熔炼方法生产的。 二、利用以下相图,分析常规造锍熔炼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并说明连续连铜的 原理、存在困难及克服困难的措施。 答: (1)在普通空气下进行铜熔炼时,烟气中SO2分压约为10.1KPa,图中用ABCD直线来表示造锍熔炼-铜锍吹炼-粗铜精炼的全程路径。 A点:表示造锍熔炼刚开始(品位为零),体系氧势较低,约为lgPO2=-3.4Pa,硫势较高,约为3.2Pa。 B点:随体系氧势的升高,体系的硫势降低,锍的品位升高,到了B点处,lgPO2=-2.8Pa,lgPS2=2.3Pa,品位达70%Cu。 C点:lgPO2=-1.5Pa,lgPS2=0.7Pa,相当于铜锍吹炼第二周期(造铜期)开始,此时,Cu、锍、炉渣、炉气四相平衡共存,自由度为零,稍稍超过C点,则渣相和Cu2S相消失。 C点以后,继续升高氧势从C到D时,铜液中残存的硫继续氧化,相当于进入粗铜精炼阶段,直到产出阳极铜。 (2)AB段相当于造锍熔炼阶段,体系的氧势升高幅度不大,但体系氧势升高幅度很大。品位在0~70%左右,体系中PSO2一定,PO2、P S2、αFe3O4和αCu2O的值变化都不太大,αFe3O4<0.1,αCu2O<10-3。 BC段相当于铜锍吹炼阶段,锍品位升高幅度不大,但体系氧势升高副大很大(约100倍),特别是当锍变到白锍(Cu2S)的C点附近时,αFe3O4趋近于1,αCu2O急剧升到10-1左右,即渣中Cu2O的数量大大增高。但当αFeO<0.35(T=1573K)时,还不会析出Fe3O4,不会造成困难。 但由于st线随αFeO增大和T减小而下移,故应加溶剂造渣使αFeO下降 总之,在常规的造锍熔炼条件(AB线段)下,即冰铜品位低于70%,αFe3O4(0.1~0.3)和αCu2O(10-3)较低时,终止熔炼过程的继续进行,分别放出冰铜和炉渣,就可避免大量Fe3O4和Cu2O的产出所造成的问题,是合理的。 (3)连续炼铜原理:使焙烧、熔炼、吹炼在一炉内进行,从而得到产物粗铜。理论上相当于图中的C点。 连续炼铜困难:①为防Fe3O4析出,温度应大于1300℃,αFeO<0.37或PO2<0.1atm,但难实现;②当品位>70%时,渣含铜急剧上升。 克服困难措施:①在高氧位下与金属Cu相接触的渣量不多的情况下进行,如三菱法; ②在一台炉中进行时,炉中分为不同的氧位区,冰铜-金属相流向高氧位区,而渣相逆向流向低氧位区。

螯合剂种类总结及其在不同pH下的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比较

螯合剂的种类及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螯合剂的螯合常数 一、螯合剂与螯合物 具有可供配位孤电子对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化合物能够与具有空轨道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该化合物称为络合物,如能与配位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称为螯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剂中至少含有一对孤电子对,而金属离子必须有空的价电子轨道,孤电子对填充入金属离子空轨道,电子对属2个原子共享,形成配位键,中心金属离子空轨道杂化。不同的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分别与不同金属离子形成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的螯合物。 1.类型 1.1无机类螯合剂 聚磷酸盐螯合剂: 主要是三聚磷酸钠(STPP)、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为主,含磷酸基空间配位基团。 特点:高温下会发生水解而分解,使螯合能力减弱或丧失。而且其螯合能力受pH值影响较大,一般只适合在碱性条件下作螯合剂。 1.2有机类螯合剂 形态分析表明螯合剂提取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可交换态或酸溶态、还原态和氧化态。1.21羧酸型 (1)氨基羧酸类:含羧基和胺(氨基)配位基团, 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氨基三乙酸(又称次氮基三乙酸NTA),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及其盐等。如:EDTA的4个酸和2个胺(—NRR′)的部分都可作为配体的齿,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可提供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 特点:络合能力强,络合稳定常数大,耐碱性好,但分散力弱且不易被生物降解。(2)羟基羧酸类含羟基、羧基配位基团 这类羧酸主要是柠檬酸(CA)、酒石酸(TA)和葡萄糖酸(GA)。 特点:可生物降解,在酸性条件下羟基与羧基不会离解为氧负离子,因而络合能力很弱,不适宜在酸性介质中应用。 (3)羟氨基羧酸类 这类酸用作螯合剂的典型代表是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和二羟乙基甘氨酸

重金属传播特征讲解

重金属传播特征 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 5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 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 45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 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 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在领域中,重金属主要是指对生物有明显毒性的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砷等,此类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 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 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 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 约 1.5万 t 、 Cu 为 340万 t 、 Pb 为 500万 t 、 Mn 为 1500万 t 、 Ni 为 100万t 。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 到 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 0.1 hm2, 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 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 , 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

三种常见重金属的处理方法的比较

三种常见的处理方法的比较 一、石灰中和法 1.1基本原理 石灰中和反应法是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中投加消石灰C a( O H ) : , 使它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离子溶度积很小的重金属氢氧化物。通过投药量控制水中P H 值在一定范围内, 使水中重金属氢氧化物的离子浓度积大于其离子溶度积而析出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 净化废水的目的。 将废水收集到废水均化调节池,通过耐腐蚀自吸泵将混合后的废水送至一次中和槽,并且在管路上投加硫酸亚铁溶液作为砷的共沉剂(添加量为Fe/As=10),同时投加石灰乳进行充分搅拌反应,搅拌反应时间为30 min,石灰乳投加量由pH 计自动控制,使一次中和槽出口溶液pH值为7.0;为了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絮凝作用,在一次中和槽后设置氧化槽,进行曝气氧化,经氧化后的废水自流至二次中和槽,再投加石灰乳,石灰乳投加量由pH计自动控制,使二次中和槽出口溶pH值为9~11;在二次中和槽废水出口处投加3号凝聚剂(投加浓度为10 mg/L),处理废水自流至浓密机,进行絮凝、沉淀;上清液自流至澄清池,传统的石灰中和处理重金属废水流程如下: 石灰一段中和及氢氧化钠二段中和时,各种重金属去除率随pH不同而沉淀效果不同,不同的金属的溶度积随PH不同而不同。同一PH所以对重金属的沉淀效果不一样,而废水中的重金属通常不只一种,根据重金属的含量在进水时把配合调到某金属在较低ph溶度积最高时对应的PH。加石灰乳进行中和反应,沉淀废水中的大部分金属。上清液进入下一个调节池,进入调节PH ,进入二次中和反应池,除去剩余的重金属离子。 1.2 石灰中和沉淀的优缺点 采用石灰石作为中和剂有很强的适应性,还具有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石灰就地可取,价格低廉,废水处理费用很低,渣含水量较低并易于脱水等优点,但是,石灰中和处理废水后,生成的重金属氢氧化物———矾花,比重小,在强搅拌或输送时又易碎成小颗粒,所以它的沉降速度慢。往往会在沉降分离过程中随水流外溢,又使处理后的废水浊度升高,含重金属离子仍然超标。要求废水不含络合剂如C N 一、N H 。等, 否则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就会和络合剂发生络合反应, 生成以重金属离子为中心离子以络合剂为配位体的复杂而又稳定的络离子, 使废水处理变得复杂和困难。已沉降的矾花中和渣泥的含水率极高(达99%以上),其过滤脱水性能又很差,加上组成复杂、含重金属品位又低,这给综合回收利用与处置带来了困难,甚至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渣量大,不利于有价金属的回收,也易造成二次污染II。用石灰水处理的重金属废水。由于不同重金属与OH的结合在同一PH下不同,同一金属在不同PH下的溶度积不同。所以,用传统的石灰法处理重金属含量较多的复杂的废水,显然不行,首先某些重金属不能达标排放,其次,处理废水中含钙比较多。在冶炼厂,很难循环使用。 二、硫化沉淀法

重金属在水生环境鱼体中积累及分布

重金属在水生环境鱼体中积累及分布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重金属在水生环境鱼体中的迁移、积累及分布特征,加深对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理解。 2.学习生物样品的重金属测定方法(样品的制备,消化前处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药品 (1)Cr标准贮备溶液 (2)浓硝酸 (3)高氯酸 2.实验仪器 (1)鱼缸 (2)不锈钢解剖刀(3)勺子 (4)直尺 (5)烧杯 (6)移液管 (7)电子天平(8)研磨碗及研磨棒(9)比色管 (10)剪刀 (11)冰柜,冷冻干燥机(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3)电热板 3.实验步骤 (1)测定鱼的体重及体长; (2)用三把解剖刀对鱼进行解剖,避免相互污染,取用鱼的肉、鳞及肝脏作为样本,并且用刀及研磨用具将肉及内脏匀浆,用剪刀将鱼鳞尽量剪碎; (3)准备三个烧杯,称量空干烧杯的重量,记为G杯,以及加入样品后的湿重,记为G 湿,在-20℃冰柜中冷冻24h,然后置冰冻干燥机冰冻干燥48—72h 后称重,记为G干,计算含水率; (4)称取大约1g干样于50ml高型烧杯中,加入10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没有泡沫,取下,在加入10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近干,然后在加入5ml高氯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白烟冒尽,转移到50ml比色管中,定容到刻度线,摇匀,静置。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数据分析列表: 表一第一大组第二小组数据记录表

2:计算步骤 计算含水率【含水率%=(G湿-G干)/( G湿-G杯)*100%】 第一大组(第2小组)草鱼各部位的含水率计算如下: 鱼肉:含水率%=[(44.36-41.40)/(44.36-40.45)] *100%=76% 内脏:含水率%=[(41.96-38.84)/(41.96-37.57 )] *100%=71% 鱼鳞:含水率%=[(47.40-46.00)/(47.40-43.31) ] *100%=34% 求富集系数【BCF=Cr测定值/0.05】 综合科学1、2班各组各种鱼的各部位对重金属Cr的富集系数计算如下:福寿鱼 鱼肉:BCF=Cr测定值/0.05= 0.9175/0.05=18.35 鱼鳞:BCF=Cr测定值/0.05= 1.235/0.05=24.7 内脏:BCF=Cr测定值/0.05= 1.415/0.05=28.3 草鱼 鱼肉:BCF=Cr测定值/0.05= 0.9275/0.05=18.55 鱼鳞:BCF=Cr测定值/0.05= 1.27/0.05=25.4 内脏:BCF=Cr测定值/0.05= 1.42/0.05=28.4 白鲫鱼 鱼肉:BCF=Cr测定值/0.05= 0.6904/0.05=13.808 鱼鳞:BCF=Cr测定值/0.05= 0.95/0.05=19 内脏:BCF=Cr测定值/0.05= 1.326/0.05=26.52 鲤鱼 鱼肉:BCF=Cr测定值/0.05= 0.52/0.05=10.3333333 鱼鳞:BCF=Cr测定值/0.05= 0.9266670.05=18.53333 内脏:BCF=Cr测定值/0.05= 1.32/0.05=26.52 大头鱼 鱼肉:BCF=Cr测定值/0.05= 1.19/0.05=23.8 鱼鳞:BCF=Cr测定值/0.05= 1.37/0.05=27.4 内脏:BCF=Cr测定值/0.05= 1.7175/0.05=34.35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 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在环境污染领域中,重金属主要是指对生物有明显毒性的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砷等,此类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为100万t[1]。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重金属污染原理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 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来源及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来源及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现在科技的发展让很多金属也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说金属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109种化学元素中,83种是金属,密度大于5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常说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它们的类金属物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物引起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 (1)天然水中的微量重金属就可产生毒性效应。重金属产生毒性大小的浓度范围取决于该金属的性质(如价态、形态),如汞、镉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是 0.001~0.01mg/L。(2)它们与有机污染物不同,水中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地某些重金属元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经过“虾吃浮游生物,小鱼吃虾,大鱼吃小鱼”的水中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而人正处于食物链的终端,通过食物或饮水,将有毒物摄入人体。若这些有毒物不易排泄,将会在人体内积蓄,引起慢性中毒。在生物体内的某些重金属又可被微生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化合物(如无机汞可转化为有机汞)。(3)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饮水、呼吸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隐蔽性,有些重金属对人体的积累性危害影响往往需要一二十年才显示出来。(4)重金属离子在水体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水体的酸碱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迁移反应可归纳

为:离子性化合物的溶解,形成各种无机的、有机的配位化合物;可溶性物质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和解吸,沉淀或在固体表面上共沉淀,合并于固体物质或晶体结构。(5)进入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少部分以可溶态及颗粒存在于水体。(6)重金属污染物不易或不能用感官察觉到,就如同人们不能用感官去认知空气是否存在细菌、病毒一样,只有用科学的调查、化验分析才能确认。 (7)受重金属污染的蔬菜、水果、水产品并不能通过浸泡、清洗、多次煮来去除其含有的重金属,因为它存在于动植物的体内,不像农药那多洗就可以清除干净。 总的来说,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反而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且把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从而严重威胁到生物体和人体的健康。因此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3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人体组织中含自然界各种元素,其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表层元素的组成以及膳食摄入量有关。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种元素,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如钾、钠、钙、镁、铁、铜、锌等),但是过量摄入会带来伤害。而有的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铅、铬、镉、汞等),人们较早就对各种元素的食品安全性问题给予重视。研究表明,食品重金属污染的化学元素以镉最为严重,其次是铅、砷、铬、汞等[3]。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