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规律(1)

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规律(1)
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规律(1)

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

高中常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训练

高中常见的原电池(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训练 一次电池 1、伏打电池:(负极—Zn、正极—Cu、电解液—H2SO4) 负极: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Zn + 2H+ == H2↑+ Zn2+ 2、铁碳电池:(负极—Fe、正极—C、电解液H2CO3 弱酸性) 负极: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Fe+2H+==H2↑+Fe2+ (析氢腐蚀) 3、铁碳电池:(负极—Fe、正极—C、电解液中性或碱性) 负极:正极: 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OH)2 (吸氧腐蚀)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 +3 H2O (铁锈的生成过程) 5、普通锌锰干电池:(负极—Zn、正极—C 、电解液NH4Cl、MnO2的糊状物) 负极:正极: 6、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Zn、正极—C、电解液KOH 、MnO2的糊状物) 负极:正极: 化学方程式Zn +MnO2 +H2O == ZnO + Mn(OH)2 7、银锌电池:(负极—Zn、正极--Ag2O、电解液NaOH ) 负极:正极: 化学方程式Zn + Ag2O + H2O == Zn(OH)2 + 2Ag 8、铝–空气–海水(负极--铝、正极--石墨、铂网等能导电的惰性材料、电解液--海水) 负极:正极: 总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铂网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9、镁---铝电池(负极--Al、正极--Mg 电解液KOH) 负极(Al):正极(Mg): 化学方程式:2Al + 2OH–+ 6H2O =2〔Al(OH)4〕—+ 3H2 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或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负极—Pb 正极—PbO2 电解液—浓硫酸)

(完整word版)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 Λ∞,1<Λ∞,2<Λ∞,3<Λ∞,4 (2)κ1=κ2=κ3=κ4 (3)Λ∞,1=Λ∞,2=Λ∞,3=Λ∞,4 (4)Λm,1=Λm,2=Λm,3=Λ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 (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 (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a-b;(B) 2a-b+2c; (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 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10-2;(B) 2.684×10-2; (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10-6 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10-2与2.0×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

原电池电极方程式书写练习题

常见原电池电极方程式书写练习 1、写出下列原电池的有关反应式 ⑴铜铝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铝铜电池浓硝酸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浓硝酸)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铝电池稀硫酸原电池(电极材料: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铝电池强碱原电池(电极材料: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氢氧化钠溶液:)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燃料原电池(电极材料:碳棒和碳棒,电解质氯化钠溶液)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氧燃料原电池(电极材料:碳棒和碳棒,电解质盐酸溶液)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氢氧燃料原电池(电极材料:惰性电极,电解质氢氧化钾溶液)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一、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重要标志就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氧化态:化合物或单质中,元素所呈现的带电状态称为氧化态。它是用一定数值表示的。 氧化数:表示元素氧化态的代数值称为氧化数(或称为氧化值)。 二、原电池电动势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获得电流的装置叫原电池。原电池有半电池、电极、盐桥三个部分组成。 构成原电池的两极间的电势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影响电池电动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体系中物质的浓度;二是体系所处的温度。 标准状态下原电池的电动势称为标准电池电动势,此时两极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三、电极电势(?) 标准电极电势----由于电极电势绝对数值的不可测性,所以电极电势的数值是相对的。它是以氢电极作为标准,并规定以标准状态下的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来作参考。 标准氢电极----标准状态下的氢电极称为标准氢电极,且此时其标准氢电极为零。即 θ?2 H H + =0。 Nerst 方程式: 还原态氧化态 lg 0592.0n + =θ?? (T =298.15K) 四、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1)利用?可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大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强于?小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同理,?小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强于?大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反应总是向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较弱的还原剂的方向进行。 若反应是在标准状态进行,可直接由θ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若反应不在标准状态进行,一般需要通过Nerst 方程式计算出?,在进行判断。 综合练习 例1: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组成原电池。已知: Pa 1013252Cl =p ,-1Cu L mol 10.02?=+c ,-1 Cl L mol 10.0-?=c ,试写出此原电池符号, 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V 34.0Cu /Cu 2=+ θ ?,V 36.1- 2 Cl /Cl =θ ?) 分析:首先应根据Nerst 方程式由θ ?及各物质浓度求出这两个点对构成的两个电极电 势,然后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最后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由Nerst 方程式计算 0.31V lg 20592 .034.022Cu Cu /Cu =+ =++ c ? 1.42V )(lg 2059 2.036.12 Cl Cl Cl Cl Cl /Cl --2 2- 2 =+=θθ ?c c p p 由此可知电对Cu Cu 2+ 构成了电池的负极,另一极则为正极。原电池符号为: )Pt(,(101325Pa)Cl |)L (0.01mol Cl ||)L (0.10mol Cu |Cu )(2-1--12+??-+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竞赛辅导练习电解质溶液 i.已知同温同浓度时①H CO3比H2S电离度大,②H2S比HCO3-电离度大,则下列反应不 2 正确的是 A Na2CO3+H2S=NaHCO3+NaHS B Na2S+H2O+CO2=NaHS+NaHCO3 C 2NaHCO3+H2S=Na2S+2H2O+2CO2 D 2NaHS+H2O+CO2=Na2CO3+2H2S ii.向NaCN的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NaCN水解程度增大的是 ①NaOH ②NaCN ③NH4Cl ④Na2CO3⑤H2O ⑥HCN ⑦HCl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⑦ iii.物质的的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F和NaCN溶液中,离子总数的关系正确的是(已知HF 比HCN易电离) A NaF=NaCN B NaF>NaCN C NaF<NaCN D 无法确定 iv.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升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的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A KCl B Mg(OH)2 C Na2CO3 D MgSO4 v.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A 0.2mol/L K2S B 0.1mol/L Ba(OH)2 C 0.2mol/L NaCl D 0.2mol/L (NH4)2SO4 vi.0.01mol/L的Na 2HPO4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HPO42-H++PO43-,且溶液的pH 值大于7,现欲使溶液中的HPO42-、H+、PO43-的浓度均减小,则加入下列物质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加盐酸 B 加石灰 C 加烧碱 D 加水稀释 vii.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并维持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值增大 B 溶液的pH值减小 C 溶液中的Ca2+总数减少 D 溶液中的Ca2+总数增加 viii.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晶体析出②[Ca(OH)2]增大③pH不变 ④[H+][OH-]的积不变⑤[H+]一定增大 A ①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⑤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成酸,酸=碱+质子,此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的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的碱的共轭酸。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反应。超酸是指酸性比普通无机酸强106~1010倍的酸。魔酸(HSO3F—SbF5)是已知最强的超酸,它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许多物质(如H2SO4)在魔酸中可获得质子(即质子化)。 ix.NH3的共轭酸是 A NH4+ B NH2- C HCONH2 D -NH2 x.下列物质中不具有两性的是 A NH3 B NaHCO3 C H2O D Na3PO4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TOP] 例8-1 写出并配平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注明电极的种类。 (1)(-) Ag(s)│AgCl(s) │HCl(sln)│Cl2(100kp)│Pt(s) (+) (2)(-) Pb(s)│PbSO4(s)│K2SO4(sln)‖KCl(sln)│PbCl2(s)│Pb(s) (+) (3)(-) Zn(s)│Zn2+(c1)‖MnO4-(c2), Mn2+(c3), H+(c4)│Pt(s) (+) (4)(-) Ag(s) | Ag+ (c1) ‖Ag+(c2) │Ag(s) (+) 分析将所给原电池拆分为两个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写出正、负极反应式,由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相加构成电池反应。 解(1)正极反应Cl2(g)+2e-→ 2 Cl-(aq) 属于气体电极 负极反应Ag(s)+Cl-(aq) → AgCl(s)+e-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2Ag(s)+ Cl2(g) →2AgCl(s) n=2 (2)正极反应PbCl2(s)+2e-→Pb(s)+2Cl- (aq)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负极反应Pb(s)+SO42-(aq)→PbSO4(s)+2e-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PbCl2(s) +SO42-(aq)→PbSO4(s) +2Cl-(aq) n=2 (3)正极反应MnO4-(aq) +8H+(aq)+5e-→Mn2+(aq)+ 4H2O(l) 属于氧化还原电极负极反应Zn(s) → Zn2+(aq)+2e-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电池反应2MnO4- (aq)+16H+(aq)+5Zn(s)→2Mn2+(aq)+8H2O(l)+5Zn2+ (aq)n=10 (4)正极反应Ag+(c2) +e- → Ag(s)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负极反应Ag(s) → A g+ (c1) + e-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Ag+(c2) → Ag+ (c1) n=1 例8-2 25℃时测得电池(-) Ag(s)│AgCl(s)│HCl(c)│Cl2(100kp)│Pt(s) (+) 的电动势为?( Cl2/Cl-)=1.358V, θ?( Ag+/Ag)=0.799 6V,求AgCl的溶度积。 1.136V,已知θ ?AgCl/Ag 。其分析首先根据电池电动势和已知的标准电极电位,由Nernst方程求出θ 次:AgCl的平衡AgCl(s)Ag+ (aq)+ Cl-(aq),方程式两侧各加Ag:

电解质溶液习题答案

第五章 电解质溶液 1.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碱:H 2O 、H 3O +、H 2CO 3、HCO - 3、NH + 4、NH + 3CH 2COO -、 H 2S 、HS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酸:H 2O 、NH 3、HPO 2- 4、NH - 2、[Al(H 2O)5OH]2+ 、CO 2- 3、 NH + 3CH 2COO -。 答:(1) 酸 H 2O H 3O + H 2CO 3 HCO 3- NH 4+ NH 3+CH 2COO - H 2S HS - 共轭碱 OH - H 2O HCO 3- CO 32- NH 3 NH 2CH 2COO - HS - S 2- (2) 碱 H 2O NH 3 HPO 42- NH 2- [Al(H 2O) 5OH] 2+ CO 32- NH 3+CHCOO - 共轭酸 H 3O + NH 4+ H 2PO 4- NH 3 [Al(H 2O) 6] 3+ HCO 3- NH 3+CH 2COOH 2. 在溶液导电性试验中,若分别用HAc 和NH 3·H 2O 作电解质溶液,灯泡亮度很差,而两溶液混合则灯泡亮度增强,其原因是什么? 答:HAc 和NH 3·H 2O 为弱电解质溶液,解离程度很小;混合后反应形成NH 4Ac 为强电解质,完全解离,导电性增强。 3. 说明: (1) H 3PO 4溶液中存在着哪几种离子?请按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出顺序。其中H 3O +浓度是否为 PO 3- 4浓度的3倍? (2) NaHCO 3和NaH 2PO 4均为两性物质,为什么前者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而后者的水溶液呈弱酸性? 答:(1) 若c (H 3PO 4)=O.10mol·L -1,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为: 离子 H + H 2PO 4- HPO 42- OH - PO 43- 浓度/mol·L -1 2.4×10-2 2.4×10-2 6.2×10-8 4.2×10-13 5.7×10-19 其中H +浓度并不是PO 43-浓度的3倍。 (2) 当溶液的cK a2>20K w ,且c >20K a1 NaHCO 3:pH=2 1 (p K a1 + p K a2)= 2 1(6.37+10.25)=8.31 碱性 NaH 2PO 4: pH= 2 1 (p K a1 + p K a2) = 2 1(2.12+7.21)=4.66 酸性 4. 下列化学组合中,哪些可用来配制缓冲溶液?

电解质溶液分章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C ) (A)1m3导体的电导 (B) 两个相距为1m的平行电极间导体的电导 (C) 面积各为1m2且相距1m的两平行电极间导体的电导 (D) 含1mol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2. 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B ) (a) 0.1mol·dm-3 NaNO3 (b) 0.1mol·dm-3 NaCl (c) H2O (d) 0.1mol·dm-3Ca(NO3)2 (e) 0.1mol·dm-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 (C) (c) < (a) < (b) < (e) < (d) (D)(c) < (b) < (a) < (e) < (d) 3. z B、r B及c B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B 种离子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 B 离子迁移数(t B) 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D ) (A) │z B│愈大,t B愈大(B) │z B│、r B愈大,t B愈大 (C) │z B│、r B、c B愈大,t B愈大(D) A、B、C 均未说完全 4.在298 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D ) (A)La3+ (B)Mg2+ (C)NH4+ (D)H+ 5. 0.001 mol·kg-1 K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A ) (A)6.0×10-3 mol·kg-1(B)5.0×10-3 mol·kg-1 (C)4.5×10-3 mol·kg-1(D)3.0×10-3 mol·kg-1 6.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C )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D) 理想稀溶液 7. 电解质水溶液属离子导体。其离子来源于( B ) (A) 电流通过溶液, 引起电解质电离 (B) 偶极水分子的作用, 引起电解质离解 (C) 溶液中粒子的热运动, 引起电解质分子的分裂 (D) 电解质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引起分子电离 8.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D ) (A) 直流电源 (B) 交流电源 (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D) 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 9.电位滴定法是广泛使用的一种电分析方法。在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是( B ) (A) 测量溶液电阻的变化(B) 测量电极电位的突跃变化 (C) 选用合适的指示电极(D) 测定溶液pH值的突跃变化 10. 离子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子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自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 因此, 离子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C ) (A) 无论什么离子,它们的运动速度愈大,?迁移的电量就愈多,迁移数也愈大 (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 (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 (D) 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 11 298K时,当H2SO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kg增加到0.1mol/kg时,其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将( D ) (A)k减少,∧m增加(B)k增加,∧m增加(C)k减少,∧m减少(D)k增加,∧m减少 1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m1=0.01mol/kg和m2=0.1mol/kg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R1=1000Ω,R2=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B ) (A)1:5 (B)5:1 (C)10:5 (D)5:10 13、在298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C ) (A)Al3+(B)Mg2+(C)H+(D)K+ 14、CaCl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C) (A)∧m∞(CaCl2)=λm∞(Ca2+)+λm∞(Cl-)(B)∧m∞(CaCl2)=1/2λm∞(Ca2+)+λm∞(Cl-) (C)∧m∞(CaCl2)=λm∞(Ca2+)+2λm∞(Cl-)(D)∧m∞(CaCl2)=2[λm∞(Ca2+)+λm∞(Cl-)] 15、298K时,∧m(LiI)、λm(H+)和∧m(LiCl)的值分别为1.17×10-2、3.50×10-2和1.15×10-2S?m2/mol,已知LiCl中的t+=0.34,则HI中的H+的迁移数为(设电解质全部电离)(A) (A)0.082 (B)0.18 (C)0.34 (D)0.66 16、298K时,有浓度均为0.001mol/kg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最大的是( D ) (A)CuSO4(B)CaCl2(C)LaCl3(D)NaCl 17、1.0mol/kg的K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B ) (A)15mol/kg (B)10mol/kg (C)7mol/kg (D)4mol/kg 18、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FeCl3容液(设其能完全电离),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FeCl3的活度为( D )

氧化还原及电极电位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首页 难题解析 学生自测题 学生自测答案 章后习题解答 难题解析 [TOP] 例 8-1 写出并配平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注明电极的种类。 (1) (-) Ag(s)│AgCl(s) │HCl(sln)│Cl2(100kp)│Pt(s) (+) (2) (-) Pb(s)│PbSO4(s)│K2SO4(sln)‖KCl(sln)│PbCl2(s)│Pb(s) (+) (3) (-) Zn(s)│Zn2+(c1)‖MnO4-(c2), Mn2+(c3), H+(c4)│Pt(s) (+) (4) (-) Ag(s) | Ag+ (c1) ‖Ag+(c2) │Ag(s) (+) 分析将所给原电池拆分为两个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写出正、负极反应式,由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相加构成电池反应。 解(1)正极反应 Cl2(g)+2e- → 2 Cl- (aq) 属于气体电极 负极反应 Ag(s)+Cl-(aq) → AgCl(s)+e-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2Ag(s)+ Cl2(g) →2AgCl(s) n=2 (2)正极反应 PbCl2(s)+2e- →Pb(s)+2Cl- (aq)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负极反应 Pb(s)+SO42-(aq) →PbSO4(s)+2e-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电池反应 PbCl2(s) +SO42- (aq)→PbSO4(s) +2Cl-(aq) n=2 (3)正极反应 MnO4-(aq) +8H+(aq)+5e- →Mn2+(aq)+ 4H2O(l) 属于氧化还原电极负极反应 Zn(s) → Zn2+(aq)+2e-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2MnO4- (aq)+16H+(aq)+5Zn(s)→2Mn2+(aq)+8H2O(l)+5Zn2+ (aq) n=10 (4)正极反应 Ag+(c2) +e- → Ag(s)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负极反应 Ag(s) → Ag+ (c1) + e-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Ag+(c2) → Ag+ (c1) n=1 例 8-2 25℃时测得电池 (-) Ag(s)│AgCl(s)│HCl(c)│Cl2(100kp)│Pt(s) (+) 的电动势为1.136V,已知 ( Cl2/Cl-)=1.358V, ( Ag+/Ag)=0.799 6V,求AgCl的溶度积。 分析首先根据电池电动势和已知的标准电极电位,由Nernst方程求出 AgCl/Ag 。其次:AgCl的平衡AgCl(s) Ag+ (aq)+ Cl-(aq),方程式两侧各加Ag: AgCl(s) + Ag(s) Ag+ (aq)+ Cl-(aq) + Ag(s) AgCl与产物Ag组成AgCl/Ag电对;反应物Ag与Ag+组成Ag+/Ag电对。AgCl(s)的溶度积常数为: = 。 解由电池表达式: 正极反应 Cl2 (g)+ 2e- → 2 Cl-(aq), = + lg 负极反应 Ag(s) + Cl-(aq) → AgCl(s) + e-, = + lg 电池反应 Cl2(g) + 2Ag(s) → 2AgCl(s) E = - =( + lg )-( + lg ) =1.136V, 将和数据带入 =-1.136 V=1.358 V-1.136 V=0.222V, 又由 AgCl(s) + Ag Ag+ + Cl- + Ag = =(0.222-0.799 6)V/0.059 16V=-9.76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O _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其平衡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逆、等、动、定、变) 1.电离方程式: 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 2.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A) m·s-1 (B) m·s-1·V-1 (C) m2·s-1·V-1 (D) s-1 2.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 (C) 离子荷质比大(D)离子水化半径小 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t i) 与离子淌度(U i) 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25℃时,0.1 mol·dm-3 NaOH 中Na+的迁移数t1 与0.1mol·dm-3 NaCl 溶液中Na+ 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相等(B) t1> t2 (C) t1< t2 (D) 大小无法比较

4.在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Ag 电极电解AgNO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的浓度增加了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Ag 库仑计上有y mol 的Ag 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A) x/y (B) y/x (C) (x-y)/x (D) (y-x)/y 5.298 K时,无限稀释的NH4Cl水溶液中正离子迁移数t+= 0.491。已知Λm(NH4Cl) = 0.0150 S·m2·mol-1 ,则: (A)λm(Cl-) = 0.00764 S·m2·mol-1 (B) λm(NH4+ ) = 0.00764 S·m2·mol-1 (C) 淌度U(Cl-) = 737 m2·s-1·V-1 (D) 淌度U(Cl-) = 7.92×10-8 m2·s-1·V-1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和0.1 mol/kg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W 和500 W,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 CaCl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Λ∞(CaCl2) = λm(Ca2+) + λm(Cl-) (B)Λ∞(CaCl2) = 1/2 λm(Ca2+) + λm(Cl-)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注意点: 1.弱电解质、气体、难溶物不拆分,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2.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3.遵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通过添加H+ 、OH- 、H 2 O 来配平 1.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 的:M-n e-=M n+如:Zn-2 e-=Zn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 42--2e-=PbSO 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 4-O 2 (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 4 +10OH-8 e-=C0 3 2- +7H 2 O 2.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H 2SO 4 电解质,如2H++2e=H 2 CuSO 4 电解质: 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 2 反正还原反应 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 2 O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 2+2H 2 O+4e=4OH-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参加反应,产物为H 2 O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 O 2+4O 2 +4e=2H 2 O 装置原电池电解池实例 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 动,从而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 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 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 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 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形成条件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③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形成闭合回路 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 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 类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 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2e-=H 2 ↑(还原反应) 阴极:Cu2+ +2e- = Cu (还原反 应) 阳极:2Cl--2e-=Cl 2 ↑ (氧化反 应) 电子流向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 极 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 极 能量 转化 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 应用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牺牲阳极 的阴极保护法;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 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 Na、Mg、Al);④精炼(精 铜)。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

电解质溶液试题

电解质溶液试题 一.选择题 1.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a) 0.1mol ·dm -3 NaNO 3 (b) 0.1mol ·dm -3 NaCl (c) H 2O (d) 0.1mol ·dm -3Ca(NO 3)2 (e) 0.1mol ·dm -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 (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 2.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La 3+ (B) Mg 2+ (C) NH 4+ (D) H + 3. 0.001 mol ·kg -1 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4. 在浓度为 c 1的 HCl 与浓度 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A) λm (H +)/[λm (H +) + λm (Ba 2+) + 2λm (Cl -)] (B) c 1λm (H +)/[c 1λm (H +)+ 2c 2λm (? Ba 2+)+ (c 1+ 2c 2)λm (Cl -)] (C) c 1λm (H +)/[c 1λm (H +) + c 2λm (Ba 2+) + λm (Cl -)] (D) c 1λm (H +)/[c 1λm (H +) + 2c 2λm (Ba 2+) + 2c 2λm (Cl -)] 5. 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 已知()12221089.4291 ,--∞???=Λmol m S K O H m ,此时(291K)纯水中的 m (H +)= m (OH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 κ 为: (A) 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 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 电解熔融NaCl 时,用10 A 的电流通电5 min ,能产生多少金属钠? (A) 0.715 g (B) 2.545 g (C) 23 g (D) 2.08 g 8. 德拜-休克尔理论用于解释: (A) 非理想气体引力 (B) 强电解质行为 (C) 氢键 (D) 液体的行为 9.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 摩尔电导率 (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 离子淌度 10. 德拜-休克尔理论及其导出的关系式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但下列因素中哪点是它不 曾包括的? (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解离 (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C) 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 (D) 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主要是由离子间静电引力所致 11. 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 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 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 ,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则Ag +离 子迁移数为: (A) x /y (B) y /x (C) (x -y )/x (D) (y -x )/y 12.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淌度∞+U ,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M m ,λ和法拉第常数F 之间的关系是:

电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电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知识要点】 一、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①若无外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定,主要思路是三“看” 先看电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再看溶液:在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后看回路:用导线连接的两电极与 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闭合回路。 ②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 ③若为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应利用题中信息找出能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类型 (1)活泼性不同的导电材料: a. 在金属——金属构成的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氧化,生成金属阳离子;相对不活泼 的金属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一般被还原为单质)。如Cu SO H Zn 42电极反应: 负极:+ - =-22Zn e Zn 正极:↑=+- + 222H e H b. 在金属——非金属构成的原电池中,非金属电极(如石墨),一般只起导电作用,故作正极,金属 电极作负极,如C SO H Fe 42电极反应: 负极:+ -=-22Fe e Fe 正极:↑=+- + 222H e H c. 在金属——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已是最高(或较高)价态,难被

氧化,故作正极,并直接参与还原反应,金属电极作为负极,如O Ag KOH Zn 2(银锌钮扣电池): 负极:O H ZnO e OH Zn 222+=-+-- 正极:- - +=++OH Ag e O H O Ag 22222 d. 用两个惰性电极作为载体的燃料电池,通有还原性气体的电极作为负极,通有氧化性气体的电极作为正极。如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为可吸附气体的惰性电极,如铂电极,活性炭等,两极分别通入2H 和2O ,以%40的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负极:O H e OH H 224442=-+-- 正极:- - =++OH e O H O 44222 总反应:O H O H 22222=+ 3、化学电源 (1)干电池 电极反应式为:正极(石墨)2NH 4++2e - =2NH 3↑+H 2↑ 负极(锌筒)Zn -2e -= Zn 2+ 总反应式为:2NH 4++ Zn =2NH 3↑+H 2↑+Zn 2+ (2)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式为:正极PbO 2+4H ++SO 42-+2e - =PbSO 4+2H 2O 负极Pb +SO 42--2e - =PbSO 4 总反应式为: PbO 2+ Pb +2H 2SO 4 2PbSO 4+2H 2O (3)锂电池 电极反应式为:正极I 2+2e -=2I - 负极2Li -2e -=2Li + 总反应式为:I 2+2Li =2LiI (4)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总反应式为:2H 2+O 2=2H 2O 注意:①电极反应——分别在负极和正极进行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叫做电极反应。 ②电池反应——电极反应的总反应叫做总电池反应或电池反应。书写时,将两个电极反应式相加,消去得失电子,即得。 ③书写电极反应时,要确定正负极,弄清正负极上的反应,保证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不忽视介质参与反应,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物以分子形式表示,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举例:原电池(-)CH 4|KOH (aq )|O 2(+) 负极CH 4+10OH --8e -=CO 32- +7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