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的常用中药
这6种中成药成分需谨慎使用

这6种中成药成分需谨慎使用中成药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看清以下6种中成药成分,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中成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马钱子,不宜大剂量服用痹祺胶囊、平消胶囊等中成药,含有马钱子或马钱子粉。
不宜大量服用,尤其是老年人。
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具有兴奋脊髓、延髓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成人一次服5~10mg番木鳖碱可致中毒,30mg致死。
中毒的主要表现:患者首先出现嚼肌及颈部肌有抽筋感觉,咽下困难,随后出现强直性惊厥,可因窒息而死亡。
朱砂,不宜长期服用安宫牛黄丸、柏子养心丸、安脑丸、牛黄清心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胶囊、牛黄醒消丸等,含有朱砂。
朱砂主含硫化汞,汞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特别提醒: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等中成药含有雄黄,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安脑丸等,同时含有雄黄和朱砂。
雄黄含砷(三氧化二砷),可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能损害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
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也应注意以免经皮肤黏膜吸收积蓄中毒。
何首乌,定期检查肝功能七宝美髯颗粒、养血生发胶囊、安神胶囊、润燥止痒胶囊、活络丸、再造丸等中成药中含有何首乌。
何首乌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因具有诸多传奇功效,被民间传为具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
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何首乌中的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可引起肝损伤,有肝毒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含有何首乌的中成药和保健品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乌头碱,心脏病患者慎用三七伤药胶囊,金汇肾气丸(胶囊),大活络丸,正天丸,追风透骨丸等中成药含有乌头碱。
主要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心脏,产生异常兴奋,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过量服用为其中毒的主要原因,需加强注意。
青黛,胃肠道疾病者慎用桂林西瓜霜、双料喉风散、锡类散、复方芦荟胶囊、清咽滴丸、清咽丸等,含有青黛。
不可忽视的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 陈军

[ ]。造 湿 疹 、 痤 疮 等 皮 肤 系 统 疾 病 的 某 些 药 物 成 DILI 的 中 草 药 , 根 据 剂 型 的 不 同 ,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 中 草 药 制 剂 及 中 草 药 复 方 制 剂 。 矛 科 的 雷 公 藤 、 昆 明 见 的 中 草 药 制 剂 包 括 1. 1㊀ 常 ㊀ 卫 山 海 棠 ; 菊 科 的 土 三 七 、 苍 耳 子 、 款 冬 花 、 千 里 光 ; 天 南 星 科 的 石 菖 蒲 ; 豆 科 的 番 泻 叶 、 苦 参 、 山 豆 根 、 野 百 合 ; 蓼 科 的 虎 杖 、 何 首 乌 、 黄 药 子 、 马 钱 子 、 鸦 胆 子 、 罂 粟 壳 、 土 茯 苓 等 ; 有 毒 矿 物 药 : 朱 砂 、 雄 黄 、 砒 霜 、 铜 绿 等 。 黄 解 毒 丸 、 六 神 1. 2㊀ 常 ㊀ 牛 见 中 草 药 复 方 制 剂 包 括 丸 、 壮 骨 关 节 丸 、 天 麻 丸 、 鱼 腥 草 注 射 液 、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 穿 琥 宁 注 射 液 、 复 方 丹 参 素 注 射 液 、 养 血 生 发 胶 囊 、 补 肾 乌 发 胶 囊 、 湿 毒 清 、 地 奥 心 血 康 等 。 2㊀ 中 DILI 的 草 药 致 临 床 病 理 类 型 中 草 药 引 起 临 床 病 理 表 现 几 乎 可 以 涵 盖 DILI 的 所 有 已 知 的 肝 脏 病 理 变 化 (表 。虽 然 某 些 药 物 可 1) 引 起 一 定 的 病 理 特 征 , 但 通 常 并 不 能 依 据 组 织 学 的 变 化 来 确 定 起 因 的 药 物 。肝 活 组 织 检 查 往 往 用 于 临 床 生 化 异 常 的 肝 病 患 者 在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 特 别 是 除 外 面 具 有 一 定 意 义 ,DILI 组 织 学 一 般 特 征 为 : DILI 方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相关机制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得常见药物及相关机制药物性肝损伤就是如何分型得?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枳型与混合型。
如果以谷丙转氨酶升高(ALT)与/或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通常提示肝细胞有损伤,ALT升高幅度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为肝细胞损伤型。
如果以碱性确酸酶(AKP)与/或谷氨酰转肽酶(GGT) 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AKP 升高幅度超过2倍正常上限时,为胆汁淤积型。
有些虑者,既有ALT升高得表现,也有AKP或GGT 升高得表现,为混合型、哪些指标异常预示严重得肝损伤?ALT/AST、ALP/GGT等酶学指标升高得幅度越大,通常反映肝脏得损伤也越大。
此外,总胆红素、白蛋0、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明显得异常,比如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通常意味着肝脏得损伤更严重,肝脏得真正功能受到了损害。
临床上,出现“胆酶分离”(转氨酶水平下降,但总胆红素却明显升高)时,往往就是严重肝损伤得特征,这些患者得预后不a,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风险增加,此时得转氨酶下降并不就是好事悄。
在药物性肝损伤得患者中,如果ALT 水平超过3倍正常上限,同时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倍正常上限, 那么,这些患者得预后同样不良,死亡率可高达10%0由于许多种药物有潜在得肝毒性,所以肝脏就是较易受损害得脏器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得第5位。
在美国,50%以上得急性肝功能衰竭就是由药物引起得。
在我国,药物性肝炎约占急性肝炎住院虑者得10%.此外,有研究发现『氨基转移酶升高得成人中有10%-50%就是由药物引起得。
因此『在临床医务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药物所引起得肝损害。
定义及流行病学由于药物及英代谢产物得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DILI得发生大多数就是由于特异质或意外反应所致。
柴胡舒肝丸的作用功能主治

柴胡舒肝丸的作用功能主治柴胡舒肝丸简介柴胡舒肝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天然草药组成。
它具有舒肝解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
柴胡舒肝丸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胆郁滞、脾胃不和等疾病。
这种药丸采用现代工艺制作而成,方便携带和服用,成为大众常用的中药治疗选择之一。
柴胡舒肝丸的作用柴胡舒肝丸主要通过舒肝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来改善多种肝胆疾病的症状。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舒肝解郁:柴胡舒肝丸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
它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减轻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提高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疏肝理气:柴胡舒肝丸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如胸闷、烦躁、易怒等。
它可以调节肝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舒缓胸腹部不适感,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
3.和胃降逆:柴胡舒肝丸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缓解胃部不适感,提高人体的食欲和营养吸收。
柴胡舒肝丸的主治疾病柴胡舒肝丸适用于以下一些主要疾病的治疗:1.肝郁气滞:柴胡舒肝丸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烦躁、易怒等症状。
2.脾胃不和:柴胡舒肝丸可以调理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脘胀痛、恶心等症状。
3.肝胆郁滞:柴胡舒肝丸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囊功能,缓解肝胆郁滞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4.神经衰弱:柴胡舒肝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焦虑和抑郁,缓解神经衰弱引起的疲劳、失眠等症状。
5.肝火上升:柴胡舒肝丸可以清热泻火,平肝降火,缓解肝火上升引起的口苦、口干、头晕等症状。
如何使用柴胡舒肝丸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一般可按照以下方法使用柴胡舒肝丸:1.剂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柴胡舒肝丸3-6粒,每日2-3次。
儿童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减量。
2.方法:口服使用,用温水冲服即可。
3.注意事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白芍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白芍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和镇痛的功效。
然而,就像其他草药一样,白芍也存在一些使用禁忌和不适宜连续服用的情况。
本文将就中药材使用禁忌和不宜连续服用白芍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使用禁忌1. 孕妇禁用:白芍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一些疼痛,但对于孕妇来说是禁忌的。
孕妇在孕期应避免使用白芍,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2.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白芍具有止血作用,因此在患有出血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等)的患者中禁用。
白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出血情况,对病情恶化带来风险。
3. 肝功能损伤者慎用:白芍的一些有效成分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肝功能损伤严重的人群应慎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二、不宜连续服用的情况1. 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白芍作为一种中草药材,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
这就意味着草药的疗效会降低,使得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2. 可能引起依赖性:长期连续服用白芍还可能导致身体对草药产生依赖。
一旦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反跳现象,导致症状的加重。
3. 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白芍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活性成分的中草药,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科学合理使用白芍的方法1. 咨询医生的建议:在使用白芍前,应首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结合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给出最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
2. 按照医嘱用药:如果医生建议使用白芍,应按照医嘱用药,遵循给药剂量和服用频率。
3. 合理掌控用药时间:为了避免连续服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合理控制用药时间。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间断用药或定期用药的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
总之,虽然白芍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禁忌症和不宜连续服用的情况。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分析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分析雷公藤屬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
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
有大毒。
中医学中“毒”的含义与西医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同意,是指药物给人体造成非治疗目的的症状,导致人体脏器的损伤和功能退化,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探讨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雷公藤;毒性;减毒增效;不良反应雷公藤属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
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
有大毒。
中医学中“毒”的含义与西医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同意,是指药物给人体造成非治疗目的的症状,导致人体脏器的损伤和功能退化,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雷公藤给人体带来的损伤,主要是因为不正确使用造成的[1]。
比如擅自加量、煎煮不当、自杀等。
然而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其毒性而忽略他的药性。
科学研究已经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出生物碱、二萜、三萜、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肯定了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
目前已被应用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药性和药效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同的采摘季节、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分离提纯方法或不同的产地、生长条件(包括海拔、光照时间、雨水、温度等)及不同的厂家所生产的雷公藤毒性都不尽相同。
正确认识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雷公藤对人体的影响1.1 生殖系统雷公藤多种提取物制剂对生殖系统均有影响,机体生发最为活跃的就是人的生殖系统,同时还是雷公藤作用于机体的主要靶器官。
因为影响了卵巢功能而出现女性月经紊乱和不孕;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睾丸发育不全,精子畸形、活动能力下降、精子减少等,大剂量长期应用对小儿性腺发育有影响。
1.2 消化系统口服雷公藤各种提取物所致人体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不振、口干、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泻、肝损害等,患者多可耐受,停药就可恢复,TP的急性毒性试验发现,可引起胃底部明显出血、膜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1.3 血液和造血系统雷公藤有骨髓抑制作用,雷公藤总苷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红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药肝损害及预防

监 测— —高效规 范 建 立 系统 、 范 、 规 高效 的中药肝损 害监 测制度 与体系 。
说 , 些药物是 必须用 的 , 是这些药 物都对肝脏 有直接 损害 。 这 但 因此 , 对必须用药 者 , 尽量选用 同类药物 中肝毒性 较小 的药 物 , 或用其他药物代替。非用肝 毒性 大的药物不可 时, 可短期或交替 使用 , 并注意肝功能 的监测 。 2 患者 自己乱用药 . 2 不少患者有病不找 医生 , 自己去药店买 药 , 根本 不知这些药 物 的不 良反应 , 买来就用 。还有 的患者轻信 广告 , 购买 了未经药 监局批 准的或成分 “ 秘而不宣 ” 祖传 密方” 的“ 。以上情况都很容 易在不经 意间导致药物性肝 炎 ,因此医生和患者对 药物性肝炎 都要保持高度 的警惕 , 应熟悉所用药物 的性 能和不 良反应 , 对不 明成 分 的药 物 尽 量 不用 。 23 用药品种多 , . 造成重复用药 频繁更换药品 , 自联合 用药的现象非 常多见 , 擅 典型的例子 就是感 冒药的重复使用 。许多感 冒药里都包含 了对 乙酰氨基酚 , 如果 同时吃 了多种感 冒药 ,对 乙酰氨基酚总剂量 在不知不觉 中 会大大超量 , 就容易伤到肝脏。 24 单次用 药剂量过大 . 为增强疗 效 , 一些 患者盲 目迷 信“ 剂量 大 、 劲猛 ” 药 的不科学 用药 思想 , 自行加大 服药剂量 , 人为 造成单 次用 药剂 量过大 , 造 成肝脏受损 。因此 , 在用 药时要严格按用药说 明剂量用药 , 未征
何首乌对肝脏影响的研究概况

何首乌对肝脏影响的研究概况
石鹏岩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7(38)11
【摘要】何首乌又称首乌、赤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0bgonummu ltif 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我国四川、湖南、贵州、河南等地区,生于灌
木丛中、山脚阴处或石隙中。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是滋补肝肾的常用中药。
近年来用于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斑秃、脱发等,疗效满意。
但何首乌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害引起人们重视,亦多有报道。
现就何首乌对肝脏的影啊.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石鹏岩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
【相关文献】
1.何首乌高压蒸制法蒸制时间对何首乌抗衰老活性影响的研究
2.斑马鱼模型评价何首乌中18种成分的肝脏毒性
3.何首乌不同萃取部位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观察
4.何首乌配伍黑豆对大鼠肝脏的影响
5.何首乌不同成分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
P_(450)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8期 2011年8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l01.7NO.8
Aug.2011
可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的常用中药
邱宝玉,张碧玉,黄南龙
(漳州市医院药剂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通过查阅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工作中较常用到的几种中药(雷公藤、
苍耳子、番泻叶、何首乌、黄药子、川楝子等)对肝脏的损伤,以及如何避免此类伤害作一阐述。
关键词:肝损害;中药;避免伤害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1)08一O188—02
中草药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不
少国家也出现了学习研究中草药的热潮。随着各种药物的
广泛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目前发现很
多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笔者通过查
阅国内一些文献资料,对部分可能引起肝损害的中草药作
如下阐述。
1致肝损害的常见中药
1.1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全根或去皮根木质部,具有清
热解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作用类似并
优于激素,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及多种皮肤
病,并有抗肿瘤、抗生育作用。常用成药有雷公藤片和雷公
藤多甙片。雷公藤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类似急性病毒性肝
炎或无黄疸型肝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巩膜黄染
等症状,肝大,有压痛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雷公藤对肾、
骨髓与血液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也有
损害Ⅲ。
1.2苍耳子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散风
除湿、通鼻窍等功效,主治风寒表证之鼻渊及风寒湿痹、风
湿热痹等证,兼有祛风杀虫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疹瘙
痒、疥癣、麻风病等。苍耳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早期出
现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潮红、眼结
膜充血,严重者肝区痛、肝大、黄疸、胃肠道出血,继而出现
嗜睡、昏迷、全身阵发性痉挛、惊厥、心率快或心率失常、休
克、尿闭等,导致肝肾衰竭或呼吸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多 因初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长期服用,结果导致蓄积 中毒,引起心肌及肝、肾功能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该药在药 用剂量内也会引起中毒”]。 1.3番泻叶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具有泻 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主治便秘、腹水肿胀之证。番泻 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番泻叶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溶 血性黄疸,可见乏力、发热、尿黄,头昏,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严重者肝脾肿大。此外番泻叶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 系统也有副作用。 1.4何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晒干品称 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截疟效果佳,黑豆制后称制首 乌,补益精血效果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生首乌 用量过大或久服可出现毒性反应,轻者腹泻、腹痛、恶心、呕 吐,重者出现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抽搐、躁动不安,甚至发生 呼吸麻痹。此外,近年来有报道因服用含单味何首乌的何 首乌片 或含何首乌药材的方剂 而致巩膜黄染肝损害。 1.5 黄药子 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黄独的块茎,具有消 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瘿瘤、疮疡肿毒、咽喉肿 痛及毒蛇咬伤,还有凉血止血、止咳平喘的作用。黄药子不 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轻度中毒可见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腹 痛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见昏迷、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心 肌麻痹而致死。I临床多见于中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恶心、 呕吐、厌油腻、尿黄,肝功能异常。 1.6川楝子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具小毒。川楝子具
[23张毅,陈志东,张剑萍,等.我院门、急诊处方的用药合理性抽
查与分析rJ].中国药业,2005,14(5x):58 59.
[3] 田丽娟,于培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药房,2005,16(16):1204一l206.
[4]孙道开.谈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J].首都医
药,2008,I 5(14):104一106.
(责任编辑:王尚勇)
收稿日期:2011-05—20
作者简介:邱宝玉(1964一),女,漳州市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188—
第7卷第8期
20I1年8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t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_01.7No.8
Aug.2011
有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主治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
证,还可治疗虫积腹痛。川楝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般
无严重反应,偶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但因误食或用 量过大引起中毒的临床报道较多,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 吐,以及中毒性肝炎,并可有鼻、肾、肝肠等处出血。另有间 接中毒的报道u]。 1.7 苦楝皮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或根皮,有毒,具有驱虫、 疗癣的功效,主治蛔虫、饶虫、钩虫病,还可外用于疥癣湿疮 等。苦楝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头晕、头痛、嗜睡、 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出现呼吸中枢麻痹、类似莨菪类植物 中毒症状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肝脾肿大血清转氨酶增 高、肝功能异常等。 2导致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2.1 雷公藤产生肝损害的机制 雷公藤所致肝损伤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直接毒性 作用主要为药物在肝内经代谢转化为亲电子基、自由基及 氧基,与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或造成脂质过氧化而导致肝 细胞坏死 j。 2.2苍耳子产生肝损害的机制 苍耳子全株均有毒,具体致毒成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苍耳子引起中毒与其所含毒蛋白、毒苷有 关。苍耳子炒后,其毒性可以降低,其毒性降低可能是由于 毒蛋白凝固变性而不易煎出,从而达到解毒的效果 。 2.3番泻叶产生肝损害的机制 番泻叶过量或长期服用引起溶血性黄疸现象,此机理 目前尚不明确,有文献认为可能与用量过大及患者的特殊 体质有关 ]。 2.4何首乌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何首乌中所含大黄酚很有可能 是导致肝细胞凋亡的主要成分,也是临床中导致药物性肝 损伤的主要成分之一 。 2.5黄药子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黄药子所含有毒成分主要为薯蓣皂苷(Di—oscorein)及 薯蓣毒皂苷(Dioscoreloxin)。据报道,黄药子甲素、乙素、丙 素以及鞣质等均能引起急性中毒。黄药子对肝脏的损害属 于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 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的结果,且损害的程度与 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_8j。 2.6 川楝子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齐双岩等 通过实验发现,川楝子口服给药可以造成 大鼠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血清ALT、AST显著升高、肝细胞 体积增大、线粒体肿胀变性、内质网扩张、胞浆内脂滴较正 常组略有增多,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即血药浓度升高, 肝细胞损害加深,表明川楝子口服吸收后,其原型药物或代 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直接的损伤作用。至于川楝子产生肝 损伤的物质基础,尚待进一步研究。
3避免药物肝损害发生的方法
3.1选择合格药品
包括合格的药材来源及药用部位,进行合理的炮制加
工及储藏。如番泻叶的豆荚毒性大应予去除,苍耳子炒制
后可降低毒性等。
3.2合理配伍,选择优良剂型
在需要选择有肝损伤的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与保
肝护肝的药物同使,或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而降低毒性。
有文献报道黄药子配伍当归可减轻对肝损害 。川楝子配
伍白芍,白芍能对抗川楝子导致的肝损伤,显示出一定的减
毒效应ll 。
3.3加强宣传教育
医师应对患者加强宣传,防止或纠正其乱服保健品、民
间单偏方或中西药物。
3.4以防为主
因病情需要须久服者,应在服药两周即行肝功检查,并
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参考文献:
[1] 钱英,王秀娟.肝病中医治疗合理用药与常用中药肝损伤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176,234.
[2] 梁晓燕,朱会友,王建丽,等.小剂量苍耳子中毒I例[J].实用
中医药杂志,1998,14(10):45 46.
[3] 金传山,吴德林,张京生.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
的影响F-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 9(1):54—56.
[4] 张勇阜.番泻叶严重副反应l9例报告[J].江苏中医1997,18
(11):35.
E5]卫培峰、党艳丽,焦晨丽,等.何首乌不同成分与肝细胞凋亡
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2009,3O(2):238—239.
[6]戴淑琴,李永梅.何首乌片致肝损害1例[J].宁夏医学杂志,
2002,24(8):501.
[7]何明汉,郑新杰.何首乌致惠性肝损害2例[J].陕西中医,
1996,17(5):230.
E8]齐双岩,谷颖敏.川楝子对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和原代培养
肝细胞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59.
[9]唐迎雪.黄药子古今I临床应用与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7):435-438.
[1O]齐双岩,金若敏,梅彩霞.川楝子减毒配伍规律初探[J].四
JlI中医,2009,27(2):9-11.
[11]刘树民,李玉洁,罗明媚,等.当归对黄药子的减毒作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4):216 218.
(责任编辑:姜付平)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