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摘要: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过程;意义

作者简介:覃玉华,任教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四十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普通高中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列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主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多思、多想、多观察,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探究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课程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打破教学常规,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探究性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课堂上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探讨。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通过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探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为了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建构主义者同时认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性,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含有真理的解释,任何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传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自己来构建完成,以他们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按照这一理论,探究教学就能为学习者创设主动探索的情境,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探究教学的构建是源于“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标准”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指导。探究教学反映人的完整的认识过程,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学生通过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3. 依据教育学原理。教育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育的社会性和活动性,而社会性更突出表现的是时代性。探究教学的运用,正是将学校教育放到实践中去实施,使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三、探究教学的一般程序

基于以上的理论,在教学中变更课堂教学结构,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尤溪五中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展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上述说法表达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在教学时,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1.尝试解决: 方法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 方法2: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推出本题的解法。 学习程度中上的学生大都选用方法二,学习程度中下的学生大都选用方法一。然而仅仅就题论题,显然不能充分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2.问题探究: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不求坐标就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 方法3:在方法2的基础上由韦达定理可实现不解方程就能解决问题。 问题2:将上题变为“斜率为K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的长。” 探究结果: ①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 ②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AB|=2p,此时|AB|叫抛物线的通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径的几何意义。 ③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问题3;在方法一中能不能不求出点的纵坐标?(此问题由学生提出.相对问题一要难一点。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第一篇 一、高中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必修2的内容以几何为主,且立体几何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学生能否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其学习好几何内容的关键之一. 1.有利于创建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尽管在实际的学习中,数学知识与图形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但由于知识逻辑之间的跨越性,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在数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关系,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在数与图形之间建立关系,再继续运用其他的知识在图形与特定的数之间建立关系,由此实现知识的衔接与理顺逻辑关系.如在教学“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就需要把表示距离的数字图形化,如建立坐标系等,由此建立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习并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通过这种数字与图形之间练习训练的加强,让学生学会根据生活中场景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如建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都需要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是双向的,既可以从数字到图形,也可以从图形到数字,即以图形为空间想象的基础展开学习与应用. 2.有利于创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无论是平面图形之间、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立体图形之间,都需要学生真正地展开想象,且是有针对性的空间想象,才能在较多的点、线、面与数字之间,发现较为关键的解题线索.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时,就需要在两个平面图形之间建立关系,根据教材中例4与例5,学生可以采用坐标法,用坐标和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把直线与圆都纳入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去发现其中存在的必然联系,进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运算解决.通过这种空间想象,看似走了弯路,却把抽象的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较为直观的图形之间关系,为学生数学学习与解题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突破口. 二、高中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法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创新教育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创新教育论文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是一种方法,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课题范围内自由选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几个人自由组合;为完成课题,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收集资料并加以实验论证. 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

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 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析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特点 1.广延性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在阈限上的主要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具有开放性,与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形态具有广延性,即在纵向和横向上,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都具有广泛延伸的特性. 在本学科内,面对一个课题,学生可以了解它的历时性发展情况,也可以了解它的共时性发展动态. 在学科之间,学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用综合知识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 顺藤摸瓜,广泛延伸,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9-01-15T11:20:05.10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作者:马启银[导读]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在高中阶段,乃至整个教学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越发引起人们的注重,在高中教学阶段,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的尤为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去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学习中学会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以 及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马启银 摘要: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在高中阶段,乃至整个教学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越发引起人们的注重,在高中教学阶段,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的尤为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去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学习中学会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不会死板教条,要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这样对学生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环境;多样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创新高中数学教学观念 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间接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二、创造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活泼有序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来的,而不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三、发挥数学的教育作用,发展学生个性 数学的学习和实践, 为不同学习水平、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现创新能力的空间。爱好物理的学生考虑着怎样用数学来找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几片最好? ” “跳伞时开伞的最晚时间是如何决定的? ” 爱好计算机的学生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找到了数学模型并编出了程序。学习委员还为全班的同学建立了“学习相对成绩的管理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搬家时大衣柜是否能通过楼道? 阳台怎么封才能省材料? 有奖明信片值得买吗? 大西瓜和小西瓜哪个瓤占的比例大? 自行车胎再补合算吗? 所有这些都成为学生们用数学去思考的问题。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教师在教学方上要注意带动学生的感官,观察、实践,归纳、总结,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日臻完善,面对习题时,才能突破旧知,建立新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有可能实现。这样,才能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成为自己独特的能力,受益匪浅。数学教师要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学生往往最在意教师的评价,高中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肯定学生的与众不同,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做法,教师走进学生,和他们一起合作探究,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激励学生创新,让他们都有成功的愉悦。学生对于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会牢固记忆,并且几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让学生在创新之路上不断迈进。 五、总结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旧的事物即将被新事物所取代,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性实践的探索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顺应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发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渐转变自己对高中数学的理解和印象,从而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并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开拓性的积极作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推进将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斌.学贵思“疑” 以“疑”激“新”——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5)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刘美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室原主任) 一、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实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什么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新课程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从总体教学目标来看,就是要有一切为学生的意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说:“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它是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适度。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合班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 从当前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从目标内容、呈现方式、语言表述、行为动词等方面多有不当之处。有的教学目标笼统空泛、形式主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落实。 还应该注意,即使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不同学校班级的学生要求就应有所不同。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2.揭示数学的本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作用 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要讲出数学味,体现深刻性。要重视打好基础,它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对于基础知识——强调联系;对于基本技能——强调熟练;对于基本思想方法——强调策略。 对于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 (1)数学思维活动的设计 课堂设问有思维价值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 设问的语言准确富于启发性 注重教学过程的质疑与反思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清楚 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到位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深刻 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落实 (3)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史料运用得当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摘要]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也是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通过有效性课堂教学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生命,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摆在高中教学前的难题。只要我们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反思,重视学习方式的结合,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加注意“学案”的使用等环节,就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有效教学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就有所提高。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性处理策略 (一)教师要学会反思,尊重学生差异。教师应学会反思,尊重差异,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学生最尊重富有教学激情的教师,学生最爱听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反思性语言已经成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提升教师情感素质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其独特的思想、理念、模式和令讲授者和学习者都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相互的合作、探究与创新。实施合作教学,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比如在分析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第13题时,我是这样处理的:(2010

初探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方法

初探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因为概念是最基本的东西,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概念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落实教材中的所有概念,并深入探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概念的教学,教师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既能使学生轻松把握,又能真正落到实处。概念教学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之始终。 标签: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方法重要性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部分学生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在训练时,总是时不时回过头来翻阅教材。这并不是学生遗忘了知识点,而是学生对教材中一些基础还没有掌握,尤其是其中的概念部分。这些学生对概念停留在似懂非懂的层面,未能触及概念的内涵,也未能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数学基础极为不牢固。 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数学素养差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普通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保障。 一、充分认识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很多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在这种不科学的思想影响之下,很多学生在教师讲授概念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课后把这些概念背下来就可以了。因此,教师要想搞好概念教学,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概念教学。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数学概念的数量相对于初中阶段要多很多,例如仅仅是在函数这一章就有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诸多的概念,这种概念数量的突然增加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如此,高中阶段的很多概念其内涵也更加深刻,更加难以理解,而这些概念又是以后进行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好这些概念,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重视概念内涵外延,灵活变换角度剖析概念 概念教学,必须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要注意对概念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分析,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启发学生来理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创造良好的分层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二、如何分层 1、教学目标层次化。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 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中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在教育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素质教育如何操作是教师们讨论、议论得比较多的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则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破常规,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上谈点体会。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方法 1. 要给学生有自由的空间 创新是指贯穿整个教学之中的一条教学原则,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落实这一原则,将使课堂出现一种新的局面。数学课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听完之后练习题的格式。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进行创新的欲望。课堂开始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历史上数学家经历的创新过程一样,观察、试验,用直觉或推理提出猜想,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物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的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设“圈套”,没有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几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不加阻挠。

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启发,教师在课堂间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活动,真正让学生向享受“创新”的自由,但是不排除教师恰当的时候组织引导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和反思,不排除教师的总结性评述。由于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身体、心理发育不健全,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重视,对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上很茫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去触及他,让他们认识到新世纪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具备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学校培养,要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才能成为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现阶段的学生各科优秀才能进入理想的天堂。学生有了理想就会开始飞翔,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积极主动、自觉进取。 2. 要让学生学得轻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增强师生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活动生动有趣。教学函数时可以把这章的内容分为三类:概念类,计算作图类,运用类。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应注意的内容。如在慨念类中一定要掌握:平面

浅议高中生数学课堂创新教学初探

浅议高中生数学课堂创新教学初探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 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 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 供良好的条件。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 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 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 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 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改 变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在现实教学中,仍 有大量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 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 爱因斯坦:“兴 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法上下工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 往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探索和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理论,去探索并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学生有潜在的发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数学,这是当前数学教 育的共识。《新大纲》指出:“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猜想论证、探索与推理、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计 算与检验等,以加深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信息资源引入常规 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有效地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三、提高自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管理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管理初探 美国学者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一个精致而周到的定义: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线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实施课堂管理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用好课吸引学生,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 首先,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如语文课上可以有“问题导入”“课题导入”“故事导入”等等。同时,开课引导语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从而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一定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简明、实用,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如果还没到下课,学生就没事干了,那学生只能说话。相反,在课堂教学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最讨厌老师拖堂。其实,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早已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时的讲课只能是徒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有良好的课堂纪律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65-01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一、学习下滑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2、不重

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3、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改进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9-11-20T16:00:21.3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作者:陈维军[导读]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应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陈维军(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应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目标、任务、导向等,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使得因材施教得到实现。因此,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应将分组分层这一模式融入到其中,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相应的进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分组分层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10-251-01 前言: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是非常强的,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展现专业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兼顾到学生全体等,使得教育价值得到更好地展现。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开展当中,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也可以将分组分层这一模式融入到其中,更好地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别,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长、发展,使得学科价值得到展现。 一、尊重学生意愿,实现学生分层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要想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加强,分组分层这一模式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手段[1]。但,要想使得这一模式的价值得到展现,学生群体间的合理分层是关键的一部,将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定要深化自己的认知,秉持着合理、科学的原则,实现学生全体的分层,真正的迈出关键的一步。 例如,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分层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对学生当前的现状、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兴趣爱好、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掌握这些关键信息,为后续的分层、分组提供参考。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找寻到各个方面都比较相近的学生,以此作为一个层次,并在班级内部中划分出三个层次、形成三个小组,从高到低为A、B、C,为后续教学的开展起到铺垫的作用。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增强分组的合理性、科学性等,为分组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二、结合教学大纲,实现目标分层 在教学活动的实际推进当中,教学目标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能对教学的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只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得教学有据可依,保障教学得到按部就班的开展[2]。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也应该将教学大纲作为导向,不断地实现目标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符,使得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发展。 例如,在讲解“圆的标准方程”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分层。比如,针对于C小组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上比较弱,属于班级当中的学困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降低目标的设置,就只是让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方程的推导过程即可。对于B组的学生,应该设定正常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前者的基础上,能结合圆心半径、坐标,对圆的方程进行熟练的书写、在方程中得到半径及圆心。而A组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把控好难度,让学生在习题的实践中得到延伸和拓展,使得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掌控中更加牢固。在这样的模式下,能使得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得学生得到相应的进步、发展。 三、基于课堂教学,实现授课分层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运用分组分层这一模式时,一定要秉持着循序渐进这一原则,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层次之间形成的落差也不能太大,并要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对每个层次的结构进行定期调整,将该模式的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任意角和弧度制”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假如你的手表出现了慢5分钟的情况,你是怎样校准的呢?假如快1.25小时,你又是怎样校准的呢?分针一共转动了多少度?”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操作当中。而在这之后,在成果的展现当中,教师可以先让C小组的学生回答,让A B小组的成员在此基础上补充,使得C小组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得“任意角”这一概念得到引出,使得教学得到开展。 四、实行知识拓展,实现课后分层 在课后,也应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使得分层分组这一模式的价值得到展现[3]。 例如,在课后,教师可以结合课上的内容,来为学生布置一些难度不一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A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拓展类、B层次的学生选择练习类、C层次的学生选择基础类,使得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将该模式的价值展现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分组分层教学的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将发挥出非常巨大的价值。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能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深化,也能锻炼学生的诸多能力,使得面向学生全体得到实现。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一定要秉持着合理、科学的原则,实现分组分层模式的运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多元化应用的思考[J].学周刊,2019(23):73. [2]姚爱梅.试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9(24):152. [3]裴曙东.打造高中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23):45.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04T21:14:10.0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作者:吕丹[导读] 创新是国力竞争的源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的方向,而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辽市新世纪学校 028000) 摘要:创新是国力竞争的源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的方向,而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1、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灵魂,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思维的发展来源于问题的激发,巧妙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从古到今,每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都有着很强的问题意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勇于质疑,用怀疑的眼光去对待一切事物,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正因为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在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创新意识。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具体的做法如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活动,然后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淹没了学生的闪关点,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接受到的都是严谨的逻辑推理,没有创新思维,他们体会不到教师在解题时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自然也就不利于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丰富,尤其是在解题时,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式,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允许学生出错。当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教师再进行引导和启发,进一步调整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生成新的想法。完全可以处于一种暂时无法解决问题的尴尬境地,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怎么调整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脱离险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不迷信、不盲从,当自己对事物还没有明确认识之前,不能轻易相信或者接受。在课堂上,学生要对教材上的结论以及教师的讲解等,大胆质疑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可能学生的看法看似不合逻辑,甚至是荒唐的,只要有点滴闪光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疑问,并及时做出合理的回答。有些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学生也是通过认真思考产生的,教师的回答可以委婉一些,不能视而不见,进而增加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有创新的可能性。教师还要注重设置疑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给学生留出余地,启发他们思索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锻炼题组教学,培养创新及迁移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从相似问题中去找到突破口,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学生学会由此及彼的联想,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题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学生感觉高中数学难学,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轻松地学好高中数学。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会尝试,独立思考,养成温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我们常看到,学生整天勤奋努力,好像习题永远也做不完。但是,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很少会去认真思考,大都是放弃,或者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去问别人。其实,难题就是一些纸老虎,有的学生就是被这些纸老虎给吓到了。如果学生敢于尝试,抓住解题关键,认真思考,这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一旦题解出,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就会产生挑战欲和征服欲,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做下去,不断体会到征服难题的乐趣。在解决难题以后,学生还要思考是如何解出这道题的,解题的关键和方法是什么,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学生不断提问,不断思考,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但拓宽了思路,还掌握了解题技巧,在以后做题的时候灵活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精心挑选一组问题组成题组来授课,从而改变单一讲解的教学模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教师因势利导,借题发挥,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探究题组中,进而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接受大量知识,学生为了能学会数学埋头苦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就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这样的课堂会有创新吗?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处理好教和导的关系,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做学生的引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教师要运用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通过问题启发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同时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实现数学教学和多媒体手段的有效整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 “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自主感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永恒话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创新能力训练力度,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参考文献 [1]冯光洁.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1):93-93. [2]贾巧.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6(65):50-50. [3]韦光远.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简析[J]. 读写算:教研版, 2016, 5(2). [4]梅龙友.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速读旬刊, 20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