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

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
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

《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课程考核

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

学生姓名:JZ-W

学生学号:251020313

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

学生姓名:JZ-W 学生学号:251020313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灞桥区2000年和2009年两期SOPT影像数据基础,利用ENVI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研究区域的土地类型划分,进而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分类指数、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基本情况,并对变化结果进行解释,对未来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进行合理预测。

关键词灞桥区,SPOT,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此次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练习,处理遥感影像数据,理解LUCC研究一般过程,理解LUCC内涵,熟练ENVI等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提升科研能力。

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利用西安市灞桥区2000年和2009年两期分辨率为10米的SPOT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计算并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分类指数、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变化特点与变化量;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规律;对该区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进行解释;利用两期SPOT 影像数据,对未来10年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进行马尔可夫预测。

2.2 技术路线

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满意后再计算衡量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的各项指标,分析各个结果数据得出有关信息,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对未来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

3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概况

灞桥区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中部,西安城东部,系西安市辖区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渭河与高陵县相望。距市中心5公里,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226个行政村,人口50余万,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古灞桥而得名。

灞桥区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具有山、坡、川、滩、塬的多样性地貌特征,包括三个类型区,其中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塬区。白鹿塬区域地质构造属于渭河断陷形成的阶梯式下降复式地堑,阶地台塬沟堑内以砂孵石、砾石及土状堆积物为主,并有丰厚的新生代沉积。台塬上区地形平缓,地势北高南低,以农业用地为主,地形由南向北依次递减至沟沿,沟顶海拔600m~750m,沟底海拔160m~600m之间,长度约3公里,坡度约30°左右,地面切割成的沟谷长度约为1000~2000m/km2。土壤类型以黄垩土、白垩土、褐色土以及少量的红色土,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但是透气性差。

灞桥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降雨量635mm,日照时间为2026~271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2~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1.7℃,绝对最低气温为-20.6℃。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50~4325℃,年无霜期202~208天。年初霜日期为11月1日以后,终霜期为4月1日以后。风向频率(静风频率)为30%左右,平均风速为2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全年适于旅游的天数为290天,其中最佳的旅游时节为3月中旬至6月底、8月初至11月中旬,约210天。

3.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所用的是2000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数据,该数据由指导老师提供,该数据为10米分辨率的SPOT影像数据,其投影为UTM,大地基准为WGS-84。出于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不是对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得出可靠研究结果,而是对研究一般过程的把握,所以没有对影像进行投影变换,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工作。

4 研究过程

4.1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进行LUCC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次研究选择的分类方法是监督分类,在分类之前要进行训练样本选择。根据研究区面积及影像特征,笔者把灞桥区土地利用分成四类,分别是:建设用地,耕地,水体,林地。在选择训练区样本时,四类样本数量选择在20个左右。选择完样本之后,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并利用混淆矩阵来检验分类精度,由于影像质量较差等原因,分类精度不是很好。2000年及2009年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4.2 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

本研究仅涉及单一类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主要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指是某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其表达式为:

K=(U b -U α)/U α×1/T×100% (1)

式中:K 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 a 、U b 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 为研究时段长,当T 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 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真实反映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

本研究中,土地类型数量用像元数目表示,U b 代表2009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大小,U a 代表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大小,时间T 设定为10年,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格 1 灞桥区土地利用动态度

4.3 土地分类指数计算

为了考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可定义各类土地利用指数,如垦殖指数、植被指数、水域指数、林地指数、城市化指数,通过每类指数的变化可定量表达该区某一类型土地利用的利用程度与变化趋势。通过考察垦殖指数、植被指数、水域指数、林地指数和城市化指数的时空变化,可以定向了解各个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中的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的变化以及城市的扩展状况。土地各个分类指数定义为:

∑∑==≤?=n

i i n

i i A a A a I 1

1

)(100)( (2)

式中:I ——分析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指数;

a i ——分析区域内i 类型土地利用所占的土地面积大小; A ——分析区域土地总面积; n ——土地利用分类的数目。

根据各个土地利用分类指数的定义,可以定义土地分类指数变化模型为:

10011

?????

?

? ??-=-=?∑∑==-A a a I I I n

i ia n i ib a b a

b (3) %100)1(???=--I dI a b a b (4)

式中:Ia 、Ib ——分别为a 时间和b 时间的一定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指数; a

b I -?——在时间段a 与b 之间的土地分类指数变化量;

a

b dI -——与t 时间段对应的土地分类指数变化率;

T ——时间段b -a 。

由于数据量和有关信息量(如实际土地类型种数)限制,不能进行灞桥区土地分类指数计算。 4.4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计算

单纯的土地类型面积的增减并不能较好地反映各类型间的转换情况,即新增部分由哪些土地资源转换而来,减少部分又去向哪里。土地利用状态转移矩阵可全面而又具体地刻画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

特征与各用地类型变化的方向。该方法来源于系统分析中对系统状态与状态转移的定量描述,为国内外所常用。转移矩阵的数学形式为:

????

??

????????=nn n n n n n ij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3

21

2232221

11312

11

(5)

式中:S ——面积,hm 2

; n ——土地利用的类型数:

i ,j ——分别代表研究期初与研究期末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具体应用中,通常将该矩阵用表格形式来表示。

严格地讲,转移矩阵并非一种指数,只是将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转移面积按矩阵或表格的形式加以列出,可作为结构分析与变化方向分析的基础。从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的反映上,它又类似于指数,不妨看作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转移矩阵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反映研究期初、研究期末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同时还可以反映研究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情况,以便于了解研究期初各类型土地的流失去向以及研究期末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来源与构成。

本研究中S 使用像元数量表示,n 设定为10年,计算生成的灞桥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如下表所示。

4.5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是建立在对土地利用变化本身的历史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的。根据刘纪远先生提出的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程度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自然平衡状态分为若干级,并赋予分级指数,从而给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的定量化表达式。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400,1001001

∈??=∑=n

i i i L C A L (6)

式中:L ——某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A i ——区域内第i 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 C i ——区域内第i 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百分比; n ——土地利用程度的分级数。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表达式为:

100})({1

1

??-?=-=?∑∑==-n i n

i ia i ib i a b a b C A C A L L L (7)

式中:L a 、L b ——a 时间和b 时间的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如ΔL b-a 为正值,则该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否则处于衰退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能够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程度,适用于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该模型的优点是简明扼要、操作简便,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它的缺点是只考虑土地监测期间的土地数量变化,忽略了土地利用空间区位的固定性与独特性,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相关属性反映不出来。同时,该类模型也无法测算和比较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性和综合程度,对一些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快的地区,如城市周边利用类型转变较快的“热点”地区识别不出来。

应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在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分级与分级指数的设定。目前文献中给出的一种处理方法是按土地利用类型来分级,将土地利用类型整合为未利用土地级、林草水用地级、农业用地级和城镇聚落用地级4级,并分别将分级指数设定为1,2,3,4。有的是将分级指数分别设定为25分、50分、75分和100分。

本文选择的分级及分级指数如下表所示。

灞桥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5 结果分析

以上是西安市灞桥区基于SPOT 影像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结果。在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时设定特征比较明显的四类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建设用地,耕地,水体和林地。

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表可以看出,四类用地类型在2000年和2009年十年间均有变化,变化最多的是水体,建设用地和林地有所增加,耕地和水体有所减少。

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可以看出具体的各类土地类型的转移方向,如2000年建设用地有52.72%保留,35.90%转化成耕地,2.36%转化成水体,8.03%转化成林地;2000年的耕地有44.66%保留,44.41%转化成建设用地,0.9%转化成水体,10.03%转化成林地,等等。从表中可以看出建设用地和耕地间的转移数量较大;林地、水体向建设用地和耕地的转移量也很大;水体和林地之间的转移量较少;建设用地、耕地向水体和林地的转移量均较小。

通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表可以看出,2000年和2009年的指数值均在300到400之间,可见土地利用程度均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较高;此外,2009年的综合指数比2000年的综合指数大,所以可以认为灞桥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灞桥区在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逐步城市化,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主要是由水体和耕地转化而来,其中水体减少量最为明显,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建设区是在河道两侧选择,河滩被大量占用;但是耕地损失较少,说明政府在耕地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卓有成效;林地面积十年间有所增加,这个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地方相关部门植被保护举措密切相关。

按照灞桥区土地利用现状,预测其后10年内的覆被变化,笔者认为该区的建设用地会进一步增加,耕地会有所减少,水体保持不变或略减少,林地面积会进一步扩大。为了更确切地预测灞桥区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以下将对其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进行马尔可夫预测 6 马尔可夫预测 6.1 马尔可夫模型原理

设{Xn ,n=0,1,2,…}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序列,而每个Xn 所可能取的值皆属于E ,其中E 是一个有限的实数集合,通常E= {0,1,2,… ,m}。如果随机变量序列况,{Xn ,n= 0, 1, 2,…}中Xn+1的条件概率分布只依赖于Xn 的值,而与所有更前面的值无关,即

P (Xn+1=in+1,Xn=in ,Xn-1= in-1,…,X0=i0) =P(Xn+1=in+1|Xn=in)

则称该随机过程是一个有限状态的马尔可夫链,E 称为状态空间,{0.1,2,…} 称为时间参数集。在描述马尔可夫链的多维概率分布时,最重要的是条件概率:

P (Xk+1=ik+1|Xk=ik)

称这一条件概率为时刻k 时的一步转移概率; P

)(k ij

=P(Xk+1=j|Xk=i)

它表示在时刻k 时Xk 取i 值的条件下,在下一时刻时k+1时Xk+1取j 值的概率。显然,P )(k ij

具有

性质:①P

)(k ij

≥0, i, j ∈E ;②1

)

(=∑

∈k ij

E

j p ,i ∈E 。若此时随机变量从i 状态转移到j 状态与时刻k

无关,即P

)(k ij

=P(Xk+1=j|Xk=i)=pij

则称这类马尔可夫链为齐次马尔可夫链。

设p 代表一步概率pij 所组成的矩阵,对于有限状态的齐次马尔可夫链,则

?

?

???

???????=mm m m m m p p p p p p p p p P 1

11110

00100 称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显然对于i=0,1,…,m 有

1

=∑

=ij j p 。类似地,可以定义马尔可夫链

的n 步转移概率矩阵,齐次乌尔可夫链n 步转移概率矩阵等 于其一步转移概率矩阵自乘n 次。

一般只要考察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 ,设预测对象处于状态k ,则考察P 矩阵的第k 行,若

kL

kj i p p =max (j= 1,2,…,m ),则可认为下一时刻系统最有可能由状态k 转向L 。如果矩阵P 中第k

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概率相同或相近时, 则状态的未来转向难以确定,此时,须考察二步或多步转移

概率矩阵。

马尔可夫模型主要用于在无后效条件下时间和状态均为离散的随机转移问题。也就是说,其观察量第n 次观察值仅和该观察量的第n-1次观察值及一个状态转移矩阵有关,而和第n-1次观察值以前的状态无关。

6.2 马尔可夫模型的使用

马尔可夫预测法,就是一种关于事件发生的概率预测方法。它是根据事件的目前状况来预测其将来各个时刻(或时期)变动状况的一种预测方法。一般地,如果按照过程的发展,时间可以离散化另1,2,…,n (有无限个)。从时刻t 的状态i 转移到t+1时刻的状态j 的概率是ij

p 。若时刻t 时,过程处于

状态

i

S (i=1,2,…,n )的概率是

)

(t a i ,那么当

ij n

j j i p t a t a ∑==+1

)()1( (8)

(i ,j=1,2,…,n )时,我们称这样的状态随机转移过程为马尔可夫过程。显然,马尔可夫模型中时刻t+1时过程所处各状态的概率只与时刻t 时所处状态的概率和转移概率有关,而与t=1及以前时刻的状态无关。这就是马氏性(马尔可夫性)或称无后效性。通俗地讲,就是“将来只与现在有关,而与过去无关”。它在地理、经济、生态、遗传、社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6.3 灞桥区未来10年土地利用类型马尔可夫模型预测

本文中选择初始状态为2009年的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百分比(见表4),由表2的转移矩阵可以得到如下转移概率矩阵P 。

依据公式(8)计算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灞桥区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如下变化: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水体和林地均略微减少。可以发现,马尔可夫预测与通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别,如林地之前预测会增加,而马尔可夫预测则减少。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张满良,李建劳.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水文动态响应.生态学报.2007年2月

[2] 王建群,卢志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系统的影响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4月

[3] 闵捷,张安录,吴中元,蔡为民.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9月

[4] 郭斌,陈佑启,姚艳敏,何英彬,张洁瑕.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2008年4月

?

?

???

??

??

???0.13540.01090.37640.47730.15770.14750.30710.38780.10030.0090.44660.44410.08030.0236

0.3590.5372P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0701 学生杨慧荣 学号0710010111 指导教师竞霞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摘要:文章概要介绍国际地圈-生物圈(IGBP)的核心计划之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科学计划。阐述了该计划的形成历史、科学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指出LUCC研究目的是改善对全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过程(或动力学)的认识,以着重提高规划土地覆盖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国际地圈-生物圈(IGBP)计划全球变化 1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形成历史 全球环境变化组织逐渐认识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这一课题跨学科研究的迫切性。全球环境变化组织对这一课题的重视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对这种变化的模拟和研究的能力,这也吸引了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HDP),探索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合作的可能性,他们目的在于改变人们对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原始理解。这两大国际组织委托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核心项目计划委员会”和“研究项目计划委员会”(CPPC/RPPC LUCC)拟定一个关于共同发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核心项目的科学计划。这项计划由“核心项目计划委员会”和“研究项目计划委员会”(CPPC/RPPC LUCC)联合一个大的研究组织通过多次的研习会和探讨会拟定并最终于1996年4月29-31在美国阿姆斯特丹展开讨论。 2就全球环境变化下的土地利用/覆被的目标 LUCC研究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人们对LUCC动态变化的理解,提高人们对LUCC动态变化的研究能力。由于人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引的变化起了全球行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所以LUCC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导致了地圈和生物圈之间的交互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遗失,而且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这种全球变化做出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洞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机制对模拟和评估环境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一个明确理解对于理解全球环境改变是不可或缺的。进一步说,洞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机制需要选择人类能够进行干预的可行路线,通过改变需要和数量来改变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转变。LUCC的研究能够提供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相关的资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第一章综述 一、现状概况 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 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 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 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 五、规划目标 充分挖掘与发挥纺织城地区优势条件,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引导与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使纺织城全面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力争将纺织城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侯鹏程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展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发生于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例如:与前面所述各种用地相关的物质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则为土地覆盖的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2]。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定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简称为:LUC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是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由于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持续性等密切相关[4]。而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全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开拓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桥梁工程”。 [收稿日期]2007-08-21

西安灞桥区洪庆街道田王村以西600多亩的土地被征四年,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西安灞桥区洪庆街道田王村600亩地被征四年,一直处于闲置 数百亩土地撂荒数年遭村民质疑 2012年11月27日,记者赶到灞桥区田王村闲置地现场,据记者观察,田王村以西、湿地公园以东确实有一块用围墙围挡,几百亩闲置土地荒草丛生。在多方打听下,记者从当地一位姓王的村民口中得知了几百亩闲置土地的来龙去脉。 采访中,该村民告诉记者,眼前的这块地大约有600多亩,是田王村大概200户人的地。这片地是2008年征的,但是一直撂荒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当时是田王村村上干部和洪庆街道办一起出面征地的,就连快成熟的果树也被迫拔除。当记者问及四年前被撂荒地的土地性质时,该村民对记者说道:“这都是农耕地,以前都是种樱桃,现在被征了,我们农民啥都没有了!”当记者问及当时征地,是否对村民说明征地的用途时,田王村张姓村民对记者说道:“当时没对村民说啥,说那边要做滨河公园,这边要做污水处理厂,但是那都是借口!现在征地,给农民就没有说法。政府要征,我们没办法!现在征了这么久,给省上和市上都反映了闲置的问题,但是根本就没人管!”该村民随后又告诉记者,这里大部分地都被村上征走了,征的时间都不一样,有征了三年的,还有征了四年的,包括今年征的在内,下来有一千多亩。征了那么多的地一直没人管,村民想种也种不成,大多都没有收入了。(据录音) 村委会遭闲置村主任住别墅 随后,记者来到田王村村委会,却发现村委会里空无一人,办公室内桌椅都布满灰尘。后来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村长就没来这儿办公,要找就到他的别墅去。几经周折之后,记者来到洪庆街道办土地所,在向所里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之后,王姓工作人员说:“田王村这事儿我们管不了,我们只负责调解。再说2008年征地时我并不在,我两年前才来的。”随后记者来到了灞桥区国土局,办公室寇姓工作人员记录下记者反映的问题,并要求记者两日之内主动联系局里,到时会给回复。 相关部门推诿土地手续扑朔迷离 2012年11月29日,记者和灞桥区国土局办公室取得联系,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记者反映的情况已经上报至土地储备中心,并告知负责人联系方式,要求记者自己联系土地储备中心寇主任(音)。记者曾多次联系寇主任,对方均称自己在开会,拒绝记者采访。翌日,记者再次电话联系寇主任,该主任又给了另一个联系方式,要记者自己联系询问结果。记者拨通电话之后,对方表示这是纺织城综合法制办的电话(音),对于灞桥区洪庆街办田王村撂荒土地一事一概不知,要求记者联系灞桥区国土局进行咨询。 国家在保护耕地问题上,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在土地问题上,中国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

20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8代替GBT21010-2007)

精彩文档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17 代替GB/T21010-2007 2017年11月1日发布、实施 一级类 二级类 含 义 类别编码 类别名称 类别编码 类别 名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 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家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枝、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 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 乔木林地* 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0302 竹林地* 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3 红树林地* 指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0304 森林沼泽*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0305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 0306 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0307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圊等林地 0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实施禁牧措施的草地,不包括沼泽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牧草的草地 043 其他草地** 指树林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放牧的草地

灞桥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灞桥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西安市灞桥区201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灞桥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 2011年5月

灞桥区201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灞桥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 2011年5月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灞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灞政发〔2009〕70号),我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和灞桥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区3087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3]为5951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0379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1330人,增长18.13%,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4334户,家庭户人口为5392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42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5035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290089人,占48.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50下降为105.15。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593人,占12.87%;15-64岁人口为469119人,占78.83%;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412人,占8.3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6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8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7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651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57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253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14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314人上升为14538人;具有高中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南面临太平洋,上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全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很大;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 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多,平地少,这对发展林业, 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利,而对发展农业(耕作业)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气候类型多样.由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热量带.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北方以旱地农业,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一年二熟和三熟为主;由东向西横跨湿润,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以农业, 林业为主和西部以牧业及绿洲农业为主的两大区域. 第三,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南方土壤以红壤, 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北方土壤以绵土, 潮土,褐土,棕壤,黑土为主,天然植被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西北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草原,草甸,荒漠. 青藏高原土壤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土地的性质, 肥力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第四,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及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文化,经济比较发达,水力, 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人口稀少, 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交通,文化,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土地利用水平较低, 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 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 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 ④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 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中部农牧交错地带以耕地,草地为主; 西北部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从利用程度上看:东,南部农业历史悠久, 土地利用率较高,中部土地利用率较低,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率低; 从地形分布上看:平原及盆地以耕地,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丘陵, 岗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蒙新高原, 青藏高原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 现将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分述如下: 1.水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4,其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南自海南岛,北至黑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 土地是地球陆地的表层部分,包括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它是由气候、水文、基础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和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地是一个立体空间系统,由地表上层和地表下层构成,各层次之间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和经营等,也就是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包括自然、社会、经济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社会生产方式往往对土地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利用方式必将与一定的土地覆盖相联系,土地利用的改变实质上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而带来土地覆盖的相应变化。 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营造物和人工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例如与前面土地利用方式相关的物理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和沥青路面则不属于土地覆盖。土地覆盖具有特定

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发生变化。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辨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驱动因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反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非线性关系共同对土地利用/覆盖产生着一定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一种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它的产生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是环境的容许;二是人类的活动。自然环境条件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制约着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结构、水平及地域差异,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决定性限制作用;人文与社会经济因素被普遍认为在一个时期内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之上的。 一、自然环境条件及驱动机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呈现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在总体上控制我国土地利用/覆盖的类型、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特征。 (1)地形地貌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第一章综述 一、现状概况 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

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 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 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 五、规划目标 ---------------------------------------------------------精品文档---------------------------------------------------------------------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效应

§7.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㈠对区域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 1.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土地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时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反射率,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增加反射率,使更多的能量返回到大气中,使对流层温度增加,大气的稳定性增强并减少对流雨。如西非的沙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还在于土地表面是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重要来源。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植被,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即它有可能破坏全球大气中的氧循环。人们知道,在距今20亿年以前的原始大气中是缺乏游离氧的,只是在绿色植物出现后才产生了游离氧。而绿色植物愈发展,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游离氧也愈益增多,并逐步达到占大气圈总容积的21%。由于绿色植物特别是森林在氧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没有森林大量造氧,则大气中氧的循环就可能遭到破坏。 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大气质量。 人类活动对化学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加速了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规模。人类从地壳开采出许多矿物元素(最多的是碳,其次是钙、铁、铝、氯、硫、氮、磷等),制造许多新的物质(化肥、农药以及“三废”等),并把它们散布到地球表面,又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等从土壤中直接取走各种元素(碳、氮、钾、钙等等)。每年随生物物质一道从土壤取走的各种矿物质有几千万吨。每公顷收获物一年从土壤中取走的基本物质约为300一700kg,其中每公顷小麦平均从土壤中取走的氮为70kg;磷为30kg;钾为50kg;钙为30kg;每公顷玉米从土壤中取走氮为90kg;磷为30kg;钾为160kg;钙为76kg。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大约经过15—20年,矿物养分就会丧失殆尽。矿物质平衡最不稳定的是湿润气候和强烈风化条件下形成的灰化土和砖红壤。这类土壤在开垦之后养分丧失更快。此外,由于人类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了物质的重力迁移和机械搬迁,所以更扩大了化学元素的迁移量。二是增加了元素迁移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比自然状态下的循环速度加快。进入人为循坏系统中的元素的迁移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许多元素在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逐渐消失,主要是逸散到大气中去了。气态环境的流动性大,人为的抛出物大多扩散到广大的空间因而逐渐改变着大气的组成。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正在逐年增加,有的地区每年增加竟高达7%。参与大气循环的某些化学元素,又随降水落到土壤里,渗入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中,进人食物链,特别是那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地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利用TM/ETM3个时相卫星数据,应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 2. 实验内容 金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提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它通过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和其他图像特征,充分利用高程、坡度等地理辅助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比较适合于江南丘陵地形破碎、地物分布复杂的地区。和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它可以消除园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光谱相似所带来的影响。 (1)TM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本文的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并利用行政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裁剪。 (2)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首先对其中的一期影像(2003年)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决策分类树法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对二者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选择精度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提取方法,进而提取1988~2003年金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 (3)利用空间叠加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而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空间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 3. 实验方案 4. 数据预处理 4.1 数据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括:两景金华市的Landsat TM和一景Landsat ETM陆地卫星影像,一景半SPOT 全色影像;该地区1:50 000地形图;该地区81m*8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等。具体的见表4-1和4-2所示。 表4-1 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时间传感器类型数量(景)空间分辨率(m) 2003年3月9日SPOT-5全色 15 1/25 2003年3月26日LandsatETM+ 1-8波段 1 15m(全色) 30m(多光谱) 1996年9月6日LandsatTM1-7波段130 1988年12月5日LandsatTM1-7波段130 表4-2 研究区其他资料及应用说明 数据类型应用说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最新时相的1:50000地形图,用于进行卫星遥感资料的几何校正 野外调查资料野外控制点的测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训练样本区的调查,建立判读标志,进行分类及信息提取精度检验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参考 4.2 图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纠正、以及对研究区进行边界裁剪和图像增强。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4-2):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0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20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题,共60分) (共22题;共58.5分) 1. (3.0分)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月球的是() A . 地月系 B . 银河系 C . 河外星系 D . 太阳系 2. (1.5分) (2019高一上·合肥期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①地相比,②地() A .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B .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 .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D . 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2)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 . 5时 B . 6时

C . 17时 D . 23时 3. (1.5分)下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流,河流在A处水位变化比B处水位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 . 流域湖泊对河流水量起到调节作用 B . A地降水大大多于B地 C . A地用水量大 D . B地蒸发量大 (2)关于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及形成理由描述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4. (1.5分) (2019高二上·揭西期末) 下面左图为北京(约北纬40°)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右图为该小区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原理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小区住宅楼的布局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 通风 B . 采光 C . 地价 D . 美观 (2)该壁挂式太阳能要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取得最好的集热效果。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度数约为() A . 15° B . 45° C . 35° D . 25° 5. (1.5分) (2020高一下·沧县期末) 太阳活动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 对气候产生影响 B . 产生磁暴

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1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 (5) 1.1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5) 1.2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5) 1.3 研究内容 (6) 2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 2.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6) 2.2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7) 3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建议 (8) 3.1土地可持续利用措施 (8) 3.1.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8) 3.1.2坚持人口适度发展,缓减土地供应压力 (8) 3.1.3节约利用土地,合理推进城镇发展 (9) 3.2土地优化利用建议 (9) 3.2.1积极实施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9) 3.2.2合理规划资源开发 (9) 3.2.3科学规划整理改造农田 (10) 3.2.4积极实施土地生态功能区划 (10) 4总结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声明 (13) 致谢 (13)

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开发资源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建议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 前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落实西安市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西安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和加快灞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共灞桥区委、区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灞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遵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战略构想,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区位于灞桥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席王、红旗、灞桥、洪庆、新筑、狄寨、新合7个街道办,12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7.5万人,耕地总面积80000亩。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新的机遇 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彰显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与支持。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六个关于“三农”

问题的一号文件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显示了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一系列农业新政的出台,不仅有助于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而且也为各地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统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扩大,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陷入困境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历史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加快形成以西安为核心的“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快速城镇发展轴带。灞桥区地处“一轴”和“一环”交叉地带,城乡交融度高,城市产业特色明晰,农业基础扎实,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点建设区域。目前该区域农业发展整体格局与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还不协调,编制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抢抓机遇,落实国家及省市战略部署,强化板块经济,实现灞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新的转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是商品市场开始从生活必需品阶段向耐用型和休闲娱乐型消费品阶段转型,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依赖的不是农村而是城市。这表明城市对传统型农村和农业的功能要求在发生改变,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能也不会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基于小农户经营的传统农业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很难改变小农户经营格局的情况下,必须深度思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辟农村产业门路,加强新农村建设等问题。从全国农业发展趋势判断,各地在传统农业发展基础上,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如都市型农业模式、城郊型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但产业配置都比较单一和缺乏持续性。在世界经济由信息经济到知识经济,再到创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发展农村创意产业,即开创性的、全方位的挖掘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全方位、立体型、超常规培植农村创意产业,建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对局地气候、土壤、水文、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以及自然灾害都有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或逆向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LUCC 生态环境 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地利用是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土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土地生态系统中自然发生的物质或能量转化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就不断受到影响,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演替。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变化或逆向变化。 一、LUCC研究的基本目标 LUCC 研究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过程的认识,并着重提高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能力。具体包含四个目标:一是调查和描述不同尺度下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二是认识和把握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及驱动机制;三是确定各种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四是认识LUCC、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地球表面物理特征(如粗造度、反照率、土壤含水量等),如把耕地变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或交通用地,改变了地面的下垫面,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另一方面是影响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另外,土地利用变化还通过土地覆盖的改变而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影响区域的水分循环特征、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组成,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一)对水环境影响。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水量的时空分配。随着人口和城市数量、规模的增加,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商业和生活设施,树木和植被的减少降低了蒸发和截留,房屋、街道的建设降低了地表的渗透能力和与地下水之间的流通性,增加了地表径流和下游潜在的洪水威胁。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强度的增加,会造成对水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水资源的供给都变得非常紧张。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覆被比例的变化是造成河流水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形式,像林地、农田和城镇会对水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是如此。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学物质排入地下,这不仅造成了对浅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利用TM/ETM3个时相卫星数据,应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 2.实验容 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提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它通过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和其他图像特征,充分利用高程、坡度等地理辅助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比较适合于江南丘陵地形破碎、地物分布复杂的地区。和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它可以消除园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光谱相似所带来的影响。 (1)TM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本文的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并利用行政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裁剪。 (2)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首先对其中的一期影像(2003年)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决策分类树法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对二者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选择精度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提取方法,进而提取1988~2003年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 (3)利用空间叠加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而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空间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 3.实验方案 4.数据预处理 4.1数据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括:两景市的Landsat TM和一景Landsat ETM陆地卫星影像,一景半SPOT全色影像;该地区1:50 000地形图;该地区81m*8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等。具体的见表4-1和4-2所示。 表4-1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时间传感器类型数量(景)空间分辨率(m) 2003年3月9日SPOT-5全色 15 1/25 2003年3月26日LandsatETM+ 1-8波段 1 15m(全色) 30m(多光谱) 1996年9月6日LandsatTM1-7波段130 1988年12月5日LandsatTM1-7波段130 表4-2研究区其他资料及应用说明 数据类型应用说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最新时相的1:50000地形图,用于进行卫星遥感资料的几何校正 野外调查资料野外控制点的测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训练样本区的调查,建立判读标志,进行分类及信息提取精度检验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参考 4.2图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纠正、以及对研究区进行边界裁剪和图像增强。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4-2):

春节西安灞桥区庙会活动介绍2020

春节西安灞桥区庙会活动介绍2020 今年春节西安灞桥区有啥好玩的?全在这了! 2019“西安年·最中国”的活动已经拉开大幕,西安市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满满,在灞桥区的广场社区、景点村庄,也早已 装点了各色的彩灯、喜庆的灯笼、美丽的鲜花、精致的装饰,营造 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不仅如此,灞桥区中国年新春盛典暨新时代民 俗文化年展活动也已经正式拉开序幕,与您一起喜迎新春。 今年的灞桥区“西安年·最中国”春季系列活动紧扣“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主题,按照“喜庆、祥和、欢乐、安全、文明、 整洁”的理念,安排了12大项百余场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 主题活动,将为您带来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视觉与味觉相结 合的系列文化盛宴,让您玩转灞桥的同时体验浓浓的年味、收获快 乐的心情。 白鹿原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大庙会暨迎新春系列活动 在西安灞桥区的白鹿原白鹿仓景区里,一场“最特色、最年味、最民俗、最文化、最科技、最时尚”的节日盛宴已经拉开序幕,让 万千游客在充满民俗风情的特色街区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看点一:白鹿仓首届年货节 “腊月到,年货俏”。白鹿仓首届年货节于2019年1月26日至 2月1日举办,用民俗风味和特色产品,给你意想不到的年味惊喜,复原少时年的味道,寻找中国传统年味。 看点二: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大庙会 2019年2月4日至2月20日,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大庙会将 精彩绽放,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给你最纯正的年味记忆。作为西

安市“西安年·最中国”春节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传承 中华文化,彰显年味浓郁的传统节日魅力,为游客奉上一道道年味 十足、精彩炫目、惊喜连连的旅游大餐。 看点三:舌尖上的新年 民以食为天。在新春佳节里,美食就是最重要的存在。白鹿仓里千余种美食佳肴将在新春佳节一一呈现,让你大饱眼福之后再大饱 口福,把美好记忆和味道都留在古朴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特色街区。 看点四:冰雪王国迎新春 新年喜洋洋。在白鹿仓·冰雪王国与雪为伴、自由撒欢,尽情享受雪地乐趣,雪圈游戏区、雪地悠波球、雪地转转、雪地香蕉船、 戏雪乐园……等项目让大小朋友度过趣味新春。 看点五:民俗演艺贺佳节 说起过年,最不可错过的表演当然就是各种新奇的民俗表演。在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华阴老腔、飞刀表演、乐器演奏、变脸、吐火、杂技以及欢乐吉祥的财神祈福、时下流行的脱口秀、非遗民间 老艺人都将在白鹿仓为各位游客奉献出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和有趣的 互动。 看点六:VR世界里的新年 春节期间,白鹿仓·奇幻世界、未来秘境还将给你一片光影交织的世界,好玩、科普、探索、刺激、惊险逼真以及亦幻亦真的体验,让你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异样的视听盛宴,带给万千游客声之灵、光之影、色之幻等一系列国内一流的黑科技体验。 看点七:温泉房车享新春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白鹿仓温泉房车营地依托东西文化跨界整合,古今建筑和谐并立以中国庭院式建筑布局整合白鹿原及三秦地 域文化。房车、温泉、庭院,传递给每一位游客咫尺山林、静谧如 风的跨时空奢隐享受和绝妙的休闲度假新体验。 公交线路:乘坐241路到白鹿仓旅游景区站下车即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