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中心布局

2
8
2.2 商业内部发展不 协调
2.2 商业内部发展不协调
1
2.2 商业 内部发展 2 不协调
3
不少商圈的商业职能日益综合化,但富有特色的专门 行业日益减少
行业发展缺少统筹和指导,往往一哄而上,容易形成 饱和状态,使城市商业结构较单一
目前西安市专门化商业地域形成还处在初级阶段,仅 家居建材市场和仓储式超市的地域专业化初具一定规 模,其他行业未形成一定的专业规模
9
2.3 城市规划与建设 较少考虑商业设施
2.3 城市规划与建设较少考虑商业设施
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管理 的直接体现,但是在实际运 作中比较少的考虑对周国地 区商业设施的影响
如西安东大街街道栅栏的设 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顾 客来往的方便性
10
2.4 商业中心消费环 境较差
2.4 商业中心消费环境较差
网点
4
1.4 区级商业中心
1.4 区级商业中心
西安市的区级商业中心 是由经开凤城商业中心、 北城大明宫商业中心、 西咸三桥商贸中心、城 西土门商业中心、高新 木塔寨商业中心、长安 新城商业中心、城东韩 森寨商业中心、航天城 商业中心以及灞金融商 务中心组成的几个商业
中心
其中,北郊未央区大型商 业网点数量较多,仅次于
这个商圈是名街、名店、名品组成
03
的中高档购物街区,具有旅游文化
闲的特色
2
1.2 小寨和大雁塔商 圈
1.2 小寨和大雁塔商圈
西安市的商业在南郊也分布较 为集中
其中,以两纵四横(长安南路、 雁塔南路、小寨东西路、纬二 街一雁塔西路、纬一街一西八 里南、丈八东路一雁展路) 组 成的小寨商圈和大雁塔商圈, 形成了西安市的城市副商业中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第一章综述一、现状概况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
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
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四、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
五、规划目标充分挖掘与发挥纺织城地区优势条件,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引导与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使纺织城全面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力争将纺织城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新区。
西安市城东商圈分析

西安服饰商圈之一长缨路商圈(图)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时间:2008-12-25商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中心。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其它原因上自发而成的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区域。
商圈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辐射范围内土地的价格等,同时也是其他类物业升值的直接诱因之一。
西安市商圈划分大致如下:钟楼商圈,以钟楼作为中心,辐射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历史最为悠久,商业氛围最为浓厚;小寨商圈,以小寨十字为中心,辐射长安路及小寨东西路,波延到电子城等处;雁塔路商圈,以雁塔路为轴心,辐射到文艺路等处;长乐路商圈,以长乐路为轴心,辐射到幸福路等处;土门商圈,以土门十字为轴心,辐射到西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西安已发展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特别是长乐路和长缨路服饰商圈的形成,已建成了以多彩集团为代表的10多个大型和超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
东西部众多客商在此相聚,国内外大量品牌服装在此经营,市场交易活跃,发展前景广阔。
一、商圈由来长乐路、长缨路沿线服饰商圈,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马路地摊、简易大棚市场、规模化专业市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已形成了以长乐路为轴心,西起环城东路,东到万寿路,南起金华北路、兴庆路,北到长缨路,方圆30平方公里的规模。
这一服饰商圈横跨新城、碑林两个区,西边近邻西安火车站和陕西省长途汽车站,北边和东边也有两个长途汽车站,交通特别方便。
由于长乐路、长缨路商圈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经营品种齐全,所以已成为西安市服饰商贸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服饰交易集散地。
近年来随着城东区的发展,各区域进一步细分,商圈也逐步细化,长乐路、长缨路沿线服饰商圈细分为长乐路商圈以及长缨路商圈。
本期主要就长缨路商圈做以分析研究。
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研究中心对长缨路的界定为:以长缨路为轴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一个区域性商圈。
长缨路服饰商圈肩负两重使命:一方面为以满足长缨路沿线区域内的居民生活配套的功能定位为主,与周边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作为西安较大的一个传统服饰商圈,依然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分享到: 1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规划范围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规划布局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实施步骤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近期工作思路按照纺织城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以旧城更新改造为抓手,坚持产业发展与旧城改造并重,企业改制与厂区搬迁同步,产业发展与职工安置并举,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启动水、电、气、暖、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纺织、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宜居新区、纺织新城,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充分就业;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32个项目简介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共32个,总投资186.1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46.9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5.35 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7.5亿元;4月份以后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27.11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2.56亿元;前期项目10个,总投资75.94亿元;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拟于4月份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57.7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26.91亿元;项目建设情况如下: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9个1、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骨干路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安市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内,将建设灞河东路园区段、兴业一路、滨兴三路等三条道路,总长9120米,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2、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承接工业园标准厂房小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188287.8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4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3、灞桥区纺织城地区开发建设公司综合楼项目该项目位于纺北路南侧,将建设一座20层框架综合楼及其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9250平方米,总投资6500万元;4、纺织城综合发展区灞河路项目该项目按市政道路标准,包括建设灞河西路和灞河东路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6800万元;5、纺织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该项目包括东月路西段项目及半引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825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800万元;6、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灞桥大道项目、灞桥大道供气项目、灞科路项目、客运站北路等4个项目;7、纺织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该项目包括东月路东延伸和半引路南延伸改造2个项目;其中东月路东延伸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沥青路面,全长4000米,宽30米;半引路南延伸改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沥青路面,全长1050米,宽25米;8、纺织城站地铁北路项目该项目位于香王村以北,全长1500米,总投资2630万元;9、纺织承接工业园区洪庆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洪庆街道,将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计划投资1亿元;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1、半坡博物馆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及半坡人家安置小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7049.3万元,今年计划投资48380.6万元;拆除建筑物面积138991.58平方米,并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开工建设安置小区157390平方米;2、高科房产绿水东城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桥大道以西,西临高速以南,占地面积520亩,总投资1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建筑50万平方米;3、新寺什字商圈及安置小区综合改造项目该项目包括地铁一号线四站长乐坡、浐河东、半坡、纺织城站及纺织城停车场建设、地铁一号线纺织城站与灞桥停车场连接线周边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等3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5亿元;4、灞桥区总部经济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左岸,西临快速干道东侧,公园西路南侧;占地120亩,主要建设企业商务中心、一厅式办公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5、纺织城贝斯特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433亩,总投资约4.1亿元,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450万吨;今年计划投资1.17亿元,进行信息大楼、1号仓库建设;6、浐灞新城一期经济适用房项目该项目占地372.911亩,将建设经济适用房6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亿元;7、西安公路主枢纽纺织城客运站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城核心区北侧,占地172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项目总投资2.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8、普华房产灞水·丹堤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左岸柴马村;项目占地294亩,由新大地普华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计划一期建设住宅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9、纺织城堡子村商圈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长乐东路、纺西街,纺建路、纺北路、电厂东路交叉区域,规划用地490亩,进行商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5亿元;10、新大地房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河滨席安路,占地153亩,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2.4亿元,目前正做开工准备;11、纺织城商贸综合区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占地340.5亩,进行商贸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4.3亿元,今年将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12、大明宫灞桥购物广场项目该项目位于长乐路与东三环交汇处,占地146亩,建设面积为58万平方米的商业卖场,项目总投资18亿元;13、东大石油灞桥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项目占地200亩,进行企业总部办公场所建设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14、高科房产河东岸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占地1000亩,总投资15亿元;年内将完成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15、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城中村改建项目该项目将对红旗街道五星村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总投资5亿元;年内将完成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16、灞桥区教师村二期工程该项目位于席王街道,占地130亩,进行教师村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目前前期评估已完成,年内将完成土地征用和拆迁赔付工作;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机构设置基本到位●事权划分基本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实施●融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规划编制有序进行●救济解困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1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271人、“4050”人员再就业3000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08万元、临时救助金106.6万元,为唐华集团破产涉及下岗失业人员9000余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生态建设类项目4个1、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项目该项目包括灞桥公园东路、灞桥公园西路、灞河3号橡胶坝、灞河景观人行桥、公园景观工程建设等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2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7亿元;2、浐河东岸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咸宁路浐河桥至绕城高速浐河桥段,长约4600米;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将对该段浐河进行河堤填筑,河堤衬砌,河滨路建设,绿化建设,拦沙坝与橡胶坝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启动该段河堤治理;3、新寺商圈改造及集中安置小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桥大道以东,席安路南北两侧区域;占地面积约500余亩,计划2009年—2012年分五期建设约56万平方米的村庄集中安置小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4、灞桥滨河生态公园4号橡胶坝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战备桥上游150米处,进行长411米,高3米橡胶坝建设;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年内将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民生类项目3个1、纺织城街景整治项目该项目包括纺南路、纺北路、纺正街北段、纺西街等4条道路街景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9375万元;2、纺织城地区教育资源整合项目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城地区,现西安市五环中学、西安市六棉学校、西安市四棉中学、灞桥区四棉小学、西安市三棉学校等五校内;将改造建设教学楼、综合楼、公寓楼、体育馆、食堂等建筑物,建筑总面积为33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678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3、纺织城配水加压站项目该项目位于西蓝路北侧,灞桥大道以西;占地37.7亩,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日供水6万吨的配水厂、蓄水池、加压泵房、加渌设备及办公用房;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第一章综述一、现状概况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万人,现在岗万人;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四、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五、规划目标充分挖掘与发挥纺织城地区优势条件,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引导与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使纺织城全面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力争将纺织城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新区;第二章纺织城发展环境分析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东三环以东,绕城高速公路以西,浐河和灞河从东西边缘穿过,是城市东部重要的门户区、生态涵养区和灞桥区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根据西安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规划区将由城市郊区变为中心城区,其发展空间、交通、生态、人文资源等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和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将有大的提高,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特别是随着浐灞生态新区、东三环、国际港务区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实施,规划区必将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一、外部环境分析1、西安市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区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市东部,北接浐灞生态区欧亚论坛永久会址、广运潭、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等核心区,西南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东临临潼,南依白鹿塬生态屏障保护区;在西安市2004-2020年总体规划确定的未来西安城市"九宫布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空间布局模式中,规划区位于重点发展的城市东向发展主轴上,具有形成环境良好、文化特色突出,与临潼、白鹿塬等外围区域联系紧密的城市新区宏观发展条件;2、西安市商业网络发展不均衡西安市城市南、北、西、中商业网点分布较为合理,而东部商业服务职能等级低、规模小,缺乏大的购物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随着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未来城市东部将会聚集70余万人,且周边辐射人口百余万人,旅游人口众多;因此借助其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与其它地域互相补充的发展区域性购物中心,不仅对满足本地域居民生活消费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促进西安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3、浐灞区发展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波及效应"十一五"期间,浐灞生态区基础设施及建设项目投资达157亿;随着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最终形成适宜人居的优美环境,人文生态和现代特色的城市新区,成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实施地,从而带动整个区内及周边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周边地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交通优势突出目前规划区内及周边有绕城高速、西潼高速、西禹高速、西临高速、西蓝高速五条高速公路和陇海线、西康线两条铁路线,东三环、北二环东延伸线、东二环北延伸线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随着西安市铁路东客站、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及地铁1号线、5号线的建设,其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和突出;5、纺织特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文化产业是我国许多城市及西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许多城市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以营造地方特色、加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场所感,而西安纺织城地区以其特有的纺织文化内涵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为其弘扬和延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结:纺织城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既处于西安市重点发展的轴线上,也具有良好的比邻环境和交通区位;规划区与周边区域交通上的对接、产业方向与生态环境上的协调一致显得尤为必要;二、内部环境分析1、经济总量较小、纺织业在产业中居突出地位第2/3页2006年灞桥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在西安9区中列居第八位,仅高于阎良区;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占工业总产值的91%,而制造业中又以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体;灞桥区制造业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310千元,其中纺织业完成1245759千元,占灞桥区的%;2006年灞桥区纺织业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7612人,占灞桥区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75%,但纺织行业经营困境重重,产业延伸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弱;2、收入水平低、就业渠道单一2005年灞桥区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1079元,低于西安市1706元的平均水平,占制造业总就业75%的纺织业人均月工资水平更低,只有800元;灞桥区2005年单位从业人员共40409万人,除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174人,机关2684人外,其它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部门,而制造业部门中又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纺织城地区拥有一印和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在岗职工近17612人;就业渠道单一,岗位不足;。
纺织城历史背景及区位分析

纺织城发展政策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 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 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 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 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 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 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 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 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 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曾经的光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西安东郊灞桥区一带地面宽广、 村落较少、水源丰富、水质适宜。不仅如此,该地区 还西通市区,北邻发电厂,距陇海铁路仅3公里,附 近各县盛产棉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纺织城逐步成为西北地区最大 的纺织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 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 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10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 体的现代工业集群。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 商洛(部分区县 )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 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 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 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 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 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 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完整版

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附表:1.热负荷计算表2.集中供热热负荷汇总表3.供热管网水力计算表4.供热工程投资估算表附图:1.西安国际港务区区域位置图2.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区域位置图3.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分区总平面图4.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管网总平面图5.直埋供热管道管槽断面图6.补偿器安装图第一章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工程二. 项目资金来源申请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三. 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西安东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哲联系电话:四.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西安东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大唐灞桥热电厂,地处西安市东郊,东临灞河,西临浐河,南临西蓝与南绕城高速公路接壤处,环境幽雅,交通便利。
西安东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7年。
公司主要经营:发电、供热、灰、水的批发与零售;燃料管理;劳务检修等项目。
大唐灞桥热电厂2台300兆瓦供热燃煤发电机组技改工程,是响应了国家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为西安市东部地区的工业用热和居民采暖提供优质、高效、清洁、经济的热源,而优先发展的城市热电联产环保项目。
目前,两台300兆瓦机组已经建成投产,供热水能力为每小时9600吨。
加之2台100兆瓦机组的供热能力,东郊能源有限公司的供热能力达到:供应蒸汽每小时400 吨,热水每小时11200 吨,供热能力大大提高,供热采暖面积由原来的680万平方米增加到近93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更多热用户的用热需求,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集中供热带来的优越和便利。
五. 项目概况为满足西安国际港务区内广大热用户的供热需求,初期拟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建设港务区供热站作为集中供热热源(1×58MW+3×116MW),远期利用大唐灞桥热电厂七期2×600MW热电联产机组作为该区域的主要热源,同时建设配套的供热管网工程,概况如下:1、供热热源:根据港务区的区域条件以及用热需求,在规划近期主要利用自建港务区供热站1×58MW+3×116MW高温热水锅炉作为港务区规划核心区的主要热源;远期利用灞桥热电厂七期2×600MW热电联产机组作为港务区规划建设区的主要热源,港务区供热站在远期作为港务区远期规划控制区发展的主要热源,兼作规划建设区的调峰热源。
纺织城历史背景及区位分析

发展优势
战略区位重要。经济区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 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 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科教实力雄厚。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 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 工业基础良好。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 地5个和大学科技园区3个,是国家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 文化积淀深厚。该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 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图1:关中—天水经济区区位与范围图
图2: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结构图
图3: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布局图
图4: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规划图
大西安发展规划
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 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 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 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 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 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 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 面积1280平方公里。 按照该设想,咸阳市秦都、渭城以 及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都在大 西安范围内,其中,咸阳和兴平交 界以东的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未 来也将成为大西安的主城区。 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 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 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 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 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 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纺织城历史及区位分析
历史背景
纺织城历史大事表
年代 1952 事件 国营西北第五棉纺织厂(西北国棉三厂)
西安地铁规划分析

地铁五号线分一、二两期建设。
五号线一期西起西郊和平工业园,东至纺织城火车站。
最新发布的规划显示,这条线路全长25.2km,共设21座车站,其中高架线1.1km,高架站1座。
五号线一期2015年底将全面开工,计划2020年建成运营。
届时,乘客在五号线上将可一览雁鸣湖、浐河的风景。
五号线二期将向西延伸至渭河畔的交大创新港,线路全长20.1km,其中地下线为3.2km,其余均为高架线,共设车站13座,其中11座高架站。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 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西安地铁规划最新修编方案已将地铁八号线调整为环线,北沿凤城二路,东沿幸福路、万寿路,南走丈八东路一线,向北沿沣惠南路、唐延路一线,至大兴东路转向东,沿朱宏路向北止于凤城二路。
地铁环线可将城市各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快速分散客流,缓解换乘压力。
八号线周长近50公里,比二环还要大一圈,与北京地铁十号线相近。
这条环线将于“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第一章综述
一、现状概况
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
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
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
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
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
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
五、规划目标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充分挖掘与发挥纺织城地区优势条件,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引导与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使纺织城全面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力争将纺织城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新区。
第二章纺织城发展环境分析
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东三环以东,绕城高速公路以西,浐河和灞河从东西边缘穿过,是城市东部重要的门户区、生态涵养区和灞桥区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
根据西安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规划区将由城市郊区变为中心城区,其发展空间、交通、生态、人文资源等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和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将有大的提高,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特别是随着浐灞生态新区、东三环、国际港务区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实施,规划区必将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一、外部环境分析
1、西安市重点发展区域
规划区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市东部,北接浐灞生态区欧亚论坛永久会址、广运潭、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等核心区,西南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东临临潼,南依白鹿塬生态屏障保护区。
在西安市2004-2020年总体规划确定的未来西安城市"九宫布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空间布局模式中,规划区位于重点发展的城市东向发展主轴上,具有形成环境良好、文化特色突出,与临潼、白鹿塬等外围区域联系紧密的城市新区宏观发展条件。
2、西安市商业网络发展不均衡
西安市城市南、北、西、中商业网点分布较为合理,而东部商业服务职能等级低、规模小,缺乏大的购物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随着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未来城市东部将会聚集70余万人,且周边辐射人口百余万人,旅游人口众多。
因此借助其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与其它地域互相补充的发展区域性购物中心,不仅对满足本地域居民生活消费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促进西安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浐灞区发展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波及效应
"十一五"期间,浐灞生态区基础设施及建设项目投资达157亿。
随着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最终形成适宜人居的优美环境,人文生态和现代特色的城市新区,成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实施地,从而带动整个区内及周边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周边地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交通优势突出
目前规划区内及周边有绕城高速、西潼高速、西禹高速、西临高速、西蓝高速五条高速公路和陇海线、西康线两条铁路线,东三环、北二环东延伸线、东二环北延伸线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西安市铁路东客站、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及地铁1号线、5号线的建设,其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和突出。
5、纺织特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文化产业是我国许多城市及西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许多城市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以营造地方特色、加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场所感,而西安纺织城地区以其特有的纺织文化内涵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为其弘扬和延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结:纺织城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既处于西安市重点发展的轴线上,也具有良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的比邻环境和交通区位。
规划区与周边区域交通上的对接、产业方向与生态环境上的协调一致显得尤为必要。
二、内部环境分析
1、经济总量较小、纺织业在产业中居突出地位
2006年灞桥区生产总值为56.37亿元,在西安9区中列居第八位,仅高于阎良区。
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占工业总产值的91%,而制造业中又以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体。
灞桥区制造业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310千元,其中纺织业完成1245759千元,占灞桥区的32.3%。
2006年灞桥区纺织业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7612人,占灞桥区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75%,但纺织行业经营困境重重,产业延伸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收入水平低、就业渠道单一 2
2005年灞桥区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1079元,低于西安市1706元的平均水平,占制造业总就业75%的纺织业人均月工资水平更低,只有800元。
灞桥区2005年单位从业人员共40409万人,除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174人,机关2684人外,其它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部门,而制造业部门中又主要集中在纺织业。
纺织城地区拥有一印和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在岗职工近17612人。
就业渠道单一,岗位不足。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