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文化概论节课论文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武当文化概论》首次界定了武当文化的概念,阐释了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探讨了道教玄天上帝信仰与武当山宫观建筑、神仙造像、朝山进香等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千峰并让一峰尊,鸟道垂萝手费扪。
壁立半空鹤缥缈,根盘万里自昆仑。
上真台殿金银结,下界烟霞紫翠屯。
宇宙大观奇怪甚,不知五岳可同伦。
——沈钟武当山,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在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横亘于鄂陕两省交界处,周回八百余里,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
1米。
它山势峭峻,峰峦连绵,盘回曲折,水碧山青,林深谷幽。
《继修大岳太和山志》为此写到:“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坐镇西南,礼诚尊矣。
”仙山武当,名甲天下,今古皆然。
“。
太和山,高且奇,宫观伟丽,皆天下所无。
”。
历史迈入新世纪,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春分紫气。
2008年,杨立志老师的《武当文化概论》的发表,使武当山这块古老的风水宝地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武当山水自然风光迷人,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的武当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道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成为中华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湖北,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宝贵的文化宝库。
武当文化根植于秦巴山和汉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
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武当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深入发掘,武当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
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
中国固有的传统道教,历经两千年而经久于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历代都有一批学养堪道的高道,这是道教传衍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即所谓“人能弘道,道亦载人”。
历代道教中人在学道修道的历程中,以道为教,以德为经,不断积累,不断传扬,建筑了道教,发展了道教,丰富了道教文化,使道教作为传统家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人们的信奉和世人的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作文7篇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作文7篇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作文一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武当山规模宏伟,工程浩大。
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重要场所。
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
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
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
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拔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巅,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
作为道教圣地的武当山,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及美丽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我们走近它,探索它。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作文二暑假期间,我与爸爸妈妈一同去了一趟武当山。
关于武当山的作文

关于武当山的作文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其雄奇险峻的山峰、古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武当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谷深,地形险峻。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是武当山的最高峰,也是道教的圣地。
登上天柱峰,可以俯瞰整个武当山脉的壮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武当山的山水灵气十分充沛,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观光。
武当山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名山,更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圣地。
据史书记载,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始祖张道陵的修炼之地,也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
在武当山,有着许多古老的道观和寺庙,如紫霄宫、太和宫、全真观等,这些古迹遗址见证了武当山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文化传承。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武当山都会举行盛大的武当山道教节,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除了宗教文化,武当山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武当山周边的丹江口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丹江口古城墙、龙泉寺等,这些古迹都是武当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武当山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武当武术、武当山茶文化等,都是武当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武当山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名山,它既有着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又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观光,感受武当山的独特魅力。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将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片。
武当武术的内涵与传承途径研究

122体育风尚SPORT & STYLE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一般项目《武当武术在普通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编号:19wdjd012作者简介:陈玲(1979—),女,汉族,湖北黄梅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教学、体育教学与训练。
武当武术的内涵与传承途径研究陈玲 黄永昌 余子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摘要:在武当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强调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并辅以神秘、高超的表演风格,彰显武当武术艺术魅力。
本文对武当武术的内涵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通过提高武当武术品牌影响力,结合现代化宣传手段,举办各种国内外大型武术赛事活动,逐步提升武当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武当武术的继承和传播提供积极助力。
关键词:武当武术;格斗技术;传承武当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在明朝时期更是被尊称为“皇室家庙”,而武当武术起源于武当山,是我国武术门派中的典型代表。
元明时期武当山掌门人张三丰集毕生之所学,将武当武术进行整合,创立了与“少林派”南北呼应的“武当派”,成为我国武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瑰宝。
一、武当武术的内涵特点武当武术讲究以道家哲学为指导,以养生为目的,以技击为末学。
首先,武当武术中蕴藏着道家的处事哲学,历史渊源,结合现实的哲学思想解决了人生的生存困惑,并因此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
首先,武当武术遵循道家的防卫术利弊,注重保护自己的肉身和精神,并以此为思想孕育出了防卫术“武当拳法”,已被应用于道家教育中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武当武术的发展,同中国养生学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不仅是中国道学思想的高度总结,更提出了“道论为本”的养生理念。
在此基础上,结合秦汉时代的“黄老之学”,彻底完善了将养生作为武当武术的修行目的。
通过调节气息、调节心性、调节身体,贯彻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完全合理的养生状态。
最后,武当武术中强调“以柔克刚、且柔且刚”的技术要点,认为“养生为本,技击为末”,即斗武是武当武术中的末流意义。
武术专业毕业的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

武术专业毕业的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论文题目: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摘要武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武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关乎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这种精神在中国作为强劲的民族精神流传百世,在当今时代更应树立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在武术的发展中起了不可逾越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承载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星辉灿烂的支柱,是民族独立富强的保证。
关键字:武术精神;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武术发展AbstractWushu is a part of Chinese bright culture. The martial arts strive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is China's national spirit and one of Chinese culture basic spiritual. Concerns to the country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and nationality's promotion。
This spirit takes the strong national spirit in China to spread hundred years should set up the national spirit which in the present era develops strives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Strove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played the insurmountable role in the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The day line is healthy, the gentleman strives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The topography Yin principle, the gentleman carries the thing by thick Germany. Has inherited several thousand years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load bearing the national spirit which strives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is the Chinese nation star splendor bright prop, is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prosperous and powerful guarantee.Key words: Martial arts spirit; National spirit; Striving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目录1 前言------------------------------------------------------------------------52研究方法-------------------------------------------------------------------- 52.1 文献资料法--------------------------------------------------------------52.2 访谈法------------------------------------------------------------------53 本论------------------------------------------------------------------------53.1传统文化中体现的自强不息------------------------------------------------ 53.2 武术中的自强不息-- -----------------------------------------------------63.2.1 武术的形成发展----------------------------------------------------63.2.2 武术精神之“自强不息”--------------------------------------------6(1)武术精神的发展--------------------------------------------- 6(2)武术精神“自强不息”的内涵--------------------------------- 6(3)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体现----------------------------- 73.3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之根本,要传承和发扬-----------------------------------83.3.1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要在青少年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传播发展----------------------------------------------------------------83.3.2奥运会以后,更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94 结论-----------------------------------------------------------------------95 参考文献-------------------------------------------------------------------106 致谢-----------------------------------------------------------------------111 前言今天,进入了21世纪,人们对中华武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武术受到世人较多的关注和青睐,特别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以后,因为武术作为了举办国家的特设项目进入了奥运会(不计入金牌总数)。
中国武术文化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武术文化鉴赏课程论文谈武术文化的武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谈武术文化的武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五千多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传统武德作为其中一种文化现象,其所包含的理论价值与广博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武术文化中的武术道德基本内容的研究,找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传统武德主要内容意义一、关于传统武德所谓传统武德,就是指长期来在习武群落中形成的对习武者日常武术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它不仅影响着习武者的各类活动,而且还协调着习武者之间的相互人际关系。
并且又是武术文化视野中一个亮丽的景点,它对习武群落而言,具有一种普遍的精神指南意义。
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优势;传统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群落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主体精神却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被习武者所广为传承,武德对习武者的首先要求是具备平常人的日常道德,《中庸》有言:“诚者,……圣人也。
”孔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古谚云:“谦受益,满招损。
”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对诚信谦让,为不同时期的习武者所认同。
二、武德的主要内容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
习武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
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
学习武术的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3.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
有了一定的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4.武风良——尊师爱生,互研拳学。
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武礼谦——抱拳行礼,谦和礼貌。
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试析道家文化在武当山景区中的体现2000字
道家文化在武当山上的体现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道家“阴阳”的思想以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故事,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并将自然山水与玄武修仙的道经故事巧妙融合,每一建筑单元都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在建筑具体的选址、造型紧扣自然造化的山形地貌,充分体现了《道德经》“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各宫观都恰好的融入峰、峦、坡、崖之间,不仅在大环境上依山就势,而且局部处理上不动山石岩基,采取巧借与回避的手法,建筑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既突出自身的特点,又体现出内在的神韵。
形成了以幽静为主的建筑组合形式和巧于因借的营造法则。
建筑服从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征,构成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武当道教建筑群无论大小,根据实际功能,分为神灵区、修炼区、生活区。
又根据不同功能和作用分别建成宫殿、堂舍、斋房等。
整体建筑从总体上看背依高山,面对豁口,布局严谨对称,气势威武庄严。
左右东西两宫,道房深深,小院兰香,曲径通幽,环境宁静肃穆。
对于受地形影响不能组成对称布局的建筑,则采取一种之字形轴线,左右参差布局而形成总体平衡的组合形式。
如复真观,该观地处狮子山缓坡的一块台地上,地势狭窄。
建筑布局只能顺坡势设置轴线,临溪架设复真桥,过桥是一条宽月五米、长约500米的依山蜿蜒神道,直通一宫门。
宫门侧开,宫墙九曲而回环到达二宫门。
越门到前道院,道院左转,方见龙虎殿。
越殿有四合院落,建大殿,左、右配房。
再左转穿过宫门是第三重道院,由此另辟两条轴线,分别通过斋房和藏经楼。
这种组合形式使建筑物高低起伏,纵横交替,不仅能错开因建筑物互相遮挡造成的日照死角和有利于自然通风,而且建筑由此形成虚实相依格局,更有利于烘托神秘的气氛。
这种组合形式在南岩宫、五龙宫、太和宫都有成功的运用。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探究武当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
探究武当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作者:刘精武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摘要武当文化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将儒、道、释三种理念进行融合,这也是武当文化鲜明的特点,对后代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武当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进行研究,并明确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武当武术文化精神文化是最基本的精神表现,以思想基础来激发人们的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文化精神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武当文化通过历史的演变发展至今有着一定的依据,所以应该对武当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进行研究。
一、武当武术文化的概述武术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技击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虽然我国对武术文化规划到文化的范畴,但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研究过程中难以全面的对武术文化的内涵进行正确的反应。
武当武术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分类,但应该明确的是,武当武术的概述应该具有两方面内容,首先就是对武术的内涵进行正确的展示,简单的说就是将道家思想与少林武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其表现出来的形式主要有功法、格斗以及套路三大优势,其还具有一定的养生理念;其次,就是武当武术的外延得到了全面的概括。
二、武当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武当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传统的思想中就有以柔克刚的理念,而武当地区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道教的内丹文化,受到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就产生了武当武术文化所蕴含的以静制动的特点。
同时,在对文化传统、氛围与武当武术技击风格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时,应该明确武当武术文化最为基本的精神特点就是拳打自然,在拳法中来对“道”进行领悟。
“道”是中国道家思想最高的哲学范畴,其对中国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道”的基础上所滋生的悟道、问道、修道等等成为道教教徒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并在我国传统的武术中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这一特点。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灵活运用一、引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语录,它的意思是:实施行动要本着自然顺畅的原则;执行事物要本着不造作生事的原则;体味人生要能够味出冲淡平和的滋味。
大的事件要当作小的问题来处理,多的财物要当作少的彩头来对待,就不会失却平常心了。
用道德仁爱去对待仇恨怨咎。
解决问题应该从最容易处入手,处理大事件必须从最细微的角度去分析。
这是因为天下困难的事情总是起源于简单的小事,而任何艰巨繁复的工程往往都只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组合而成。
所以上乘的智者从不固步自封,才能成就他真正的伟大。
随意的许诺往往会因为难于实现而使自己丧失信用,总是玩世不恭、游戏生活的人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挠。
因而智者总是认真地对待所有的问题,所以就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他,终其一生不会有任何困难。
二、概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
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文化的形成乃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同时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而,武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武当山最终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产生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已为世人所共知,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三、武当文化的内涵武当文化是反映武当山不同时代产生的具有典型武当山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包括了武当山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人物、武术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类文化传统的一种情感认同。
武当道教文化八百里武当的神话与现实
第二阶段—东汉至隋唐
• 东汉至隋唐,道教的发展,武当山逐渐与道教发 生联系,这一阶段可看成是武当道教文化的发端。
• 东汉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 活动中心。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 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 武当山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 晋朝的谢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刘虬等均弃官入 山修炼。《誓愿文》记,被佛教尊为“天台宗三 祖”之一的慧思,六朝时入武当山访道。《神仙 鉴》记,蜀汉军师诸葛亮曾到武当山学道。房中 甫撰的《扬帆美洲三千年》记:在美洲秘鲁的山 洞内发现一尊手提铜牌的五世纪造的裸体女神像, 铜牌上铸着“武当山”三个汉字。可见,在南北 朝时,武当山已流传海外了。
•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
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
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
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
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
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
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
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
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
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
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
三、武当道教文化的特点
• 1、武当道教仪式:这种称做 “醮”的法事活动有着严格的 程式,首先要设坛,而后上香、 鸣鼓、迎驾、祝神、唱神等等。 整个过程伴随着念咒颂经,步 罡踏斗等规定仪式,充满着浓 厚的宗教气氛。 实际上,这是一种与神沟 通的仪式。道教认为祈福禳灾, 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人力 所不及的事情都能通过这种形 式求得神的威力而得以实现。 据记载,武当山专为皇帝举行 的“金篆大醮”时间长达四十 九天,皇帝的命臣及武当山的 法师、高功、经师等上千人参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文化价值观对我们的启发
道教圣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玄岳”、“大岳”之称在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邱玄清、孙碧云、任自垣等,精通道教义理,注重内丹养炼,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武当当时也成为明代全国道教文化的交流中心。
永乐以后,有些地方也形成定期朝武当的风俗,明代武当道教的鼎盛,还吸引了众多贵族官僚、文人墨客的赞美咏颂。
可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能让世界接受的价值观,这是为什么呢?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一直都没有自己的信仰吗?其实并不是的,那我们为什么使我们的信仰缺失了。
从有些社会现状上例如大街上老人倒地没人敢扶、毒奶粉、地沟油、塑化剂、染色面包等食品安全事件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强拆强征、豆腐渣工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由于当时的主导思想就是致富和发展国力,部分人在开始富起来后,社会的导向变成了金钱至上,贫富差距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追逐金钱而忘记了发展个人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大部分人仍旧固守于封建教义下的牛鬼蛇神,而忽略了发展科学的思想观念,导致思维精神水平的提高;除去这些反观我们的传统思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道家的“道法自然”、“慈俭不争”,佛教的“众生皆苦”“慈悲为怀”等都对我们是有价值导向的,这些都是在如何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健康的发展个人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武当的核心价值观:太和,对现在的我们仍有指导意义,所谓太和即和平、和睦和和美,这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注重自身发展又不忘人与万事万物的和谐,这不正对现在人们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观吗?
身心和谐,《周易·咸卦》云:“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只有人心平和安宁,天下才能和谐稳定。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精微难明的,只有自己精诚恳切、一心一意地秉行中正之道,国家才有可能被管理好。
这都知道我们要关注内心的平静,内心静而万事兴,我们可以追求的也就是心平气和,清静和顺,乐观豁达、身心和谐的精神状态,而现在的状况是很多人无法真正的做到这些,因为存在于人们身边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对于学生而言游戏和刷视频可以得到立即的快乐,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或者画一幅画都不太能实现,浮躁在我的眼中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人心是内在的东西,对人心的管理很难通过刚性的法律制度进行强制管理,只能更多地依靠柔性的伦理道德进行教化和引导。
道德教化可以提升人的德性修养,引导及型塑人的情感愿望和欲望需求,使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要求,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
从另一个角度武当价值观也知道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学会合理的发泄、学会放松,学会换位思考、顾及他人的情感,学会沟通协调、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关心、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懂得对人宽容、乐于吃亏、诚信正直善于合作,学会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善待人生机会等等,这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未来的
职场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持清静和谐的心态,“清静无为”的含义为清心寡欲,安静守一。
减小自己的欲望,一定程度上顺应自然,但也要追求创造和突破,现在社会更偏向于创造型发展,减小欲望的同时也要有自己所追求的,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必定是正能量让人为之振奋的,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性命双修身心和谐,道家道教不仅重视治身,这同样重视治心和治世,正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道教的性命双修之说,既是身心双修。
修命解决的是身体上的问题,修性解决的是心理上的问题,只有性命双修,才能修得“天地之真性命”,成为真仙。
在我理解这是追求的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我们或许无法到达成真仙的境界,我们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去追求豁达平衡的状态,主动去调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使身心内外和谐平衡,现代人多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这对我们也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道教主张尊道贵德,慈俭不争,以和平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达成“万国咸宁”(普天下和美顺昌)的局面。
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不唯我独尊,宽容处事,这种和平的态度对现在的我们仍有积极意义,不论在处理个人、社会还是国家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在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我们国家的处理就很和谐,各民族一家亲,地球村的理念等无疑都反映着它的积极作用。
向善积德,多做好事、善事,积功累德,“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通俗地说:“天道的自然规则是公平的,但它常常会赐福予善良的人”。
中国人祖祖辈辈信仰的就是这种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道德观至今仍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友善是十八大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善为德之首。
友善的美德渗透到每一天每一刻、显现于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举止上,进而推动中国快步走向和谐。
人人有义务讲友善。
友善的互动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是一个“爱的循环”。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诚信才有利于身体健康、事业发展、家族和睦、社区安宁。
道教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抱道推诚”、“至诚守信”写在自己的伦理纲领中。
现在我们仍可以参考,诚信是十八大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所谓诚信,就是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
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我们处理关系的某种准则,这种准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
天人和谐,又称天人合一,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讲求天人之相互协调,和谐和统一。
老子说: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有为。
人的作为要因势利导、因民随俗,给外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自然化育,自然发展,自然完成,使外物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人的帮助,从而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
要求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工要与天然相协调。
道教常善救物、助天生物的生态保护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不弃物,不害物,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救物,去助天生物。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界生物和睦相处、和谐共存的理想家园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武当价值观对现在的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不断挖掘学习武当文化中的知识精华,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去追求成仙,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自身的平衡发展,追求内心的宁静平和,以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自身与周围的事物,好的文化和知识值得被传承和发展,尤其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