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教程-王一川-知识点整理

文学批评教程-王一川-知识点整理
文学批评教程-王一川-知识点整理

*注明页码处为需要展开的知识点

第三章形式主义批评

概念:是20世纪西方第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流派,是指1915年到1930年在俄国—苏联出现的一种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潮流。

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逊、波格蒂莱夫、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诺夫和艾亨鲍姆等。

关键词:莫斯科语言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布拉格语言小组,技巧,情节,故事,文学性,陌生化,隐喻,转喻,韵律,意义

代表主张:

*文学研究不应该问一部作品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而应该问它现在是什么,它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文学研究的焦点应该在作品的形式上,文体、语言、手法、结构、技巧、程序等应受到高度重视。*(P48)对于语言的高度重视和对于形式的密切关注,自然导致了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技巧的青睐。

*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逊和艾亨鲍姆都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学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寻求“文学性”的存在。

*俄国形式主义最具操作性的方法正是它的陌生化原则。

*在文学研究活动中,俄国形式主义者采用简单的二分法,把全部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即诗和散文。……诗歌研究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得以立足的根基,诗歌的艺术技巧是他们集中探讨的问题。

*(P42)什克洛夫斯基强调文学艺术是独立的世界;(P44)什克洛夫斯基区分了

“故事”和“情节”;(P48)陌生化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

*(P44)雅各布逊强调文学性,什克洛夫斯基强调陌生化,但两者是一回事;*(P45)雅各布逊区分了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P46)隐喻和转喻;在雅各布逊那里,手段、方式、途径永远比目的、意图、效果重要;(P49)“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过程中带入组合过程”

*(P41)坦尼亚诺夫一方面立志确立文学作品的自立性、独立性,另一方面,他又相信这种自足性、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P48)俄国形式主义后期,坦尼亚诺夫提出了“突出”的概念;(P50)韵律和意义;

*(P41)艾亨鲍姆在研究文学的题材、风格、韵文、结构、散文技巧时,总是采取描述性的态度;此外,他还热衷于采用语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

*布里克十分重视语法和语义两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个案分析:艾亨鲍姆《论悲剧和悲剧式的》

*(P52)悲剧的目的不是让人产生畏惧,而是让人从同情中得到愉悦。

*(P53)独特程序;“艺术就是隐藏艺术”

*(P54)艾亨鲍姆关心的不是悲剧的情感、内容等,而是作品中能够唤起悲剧感的一整套独特程序。作品中能够唤起悲剧感的程序无疑正体现了形式主义的特殊兴奋点之所在。

弊端:(P42)首先,它有着强烈的“泛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形式在文艺作品中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是文艺作品的价值之所在。其次,它的“泛语言学主义”倾向也相当明显……

范文:陌生之美——《<野草>题辞》的形式主义分析

第四章新批评

概念:专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崛起并流行的以文学文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文本细读的批评理论流派。又名“本体批评”、“文本批评”。

代表人物:理论和方法论先驱是英国的瑞查兹和美国的艾略特,真正创始者是美国的兰色姆,兰色姆的三个学生布鲁克斯、泰特和沃伦,随后加入的还有维姆萨特、比尔兹利、韦勒克、奥斯汀·沃伦等。

关键词:“逃亡者”社团,《新批评》,“精致的瓮”,“客观关联物”,含混,张力,悖论,反讽,语境,语调,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代表主张:

*(P59)艾略特早期的象征主义理论为新批评的出现奠基了坚实的基础;诗歌并非诗人用来表现自己情感和个性的工具,而是客观事实的象征。

*(P59)瑞查兹的语义学对新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他的“冲动平衡论”;因此优秀的诗就是“包含的诗”,它是复杂经验的调和,是多种对立冲动的平衡;新批评肇始于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二分。

*(P60)兰色姆主张“本体论批评”

*(P6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意图谬见》和《感受缪见》:剔除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感受。

*(P65)韦勒克和沃伦的“材料”“结构”二分法;作为瑞查兹的语义学核心的语境理论对新批评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

个案分析:布鲁克斯《精致的瓮》

*悖论语言是一切诗歌必然具有的,它是诗的本性的表现。

弊端:新批评过分地强调文学在形式方面的所谓“内在”因素,忽视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否认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文学活动的整体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的偏狭和局限,最后终于走进了历史的坟墓。

范文:梦境的冲突与和谐——从“新批评”的角度看《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第五章心理分析批评

概念:由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开创,随后盛行于欧美的以探究文本的无意识结构及文化功能为中心的批评理论流派。又名精神分析批评。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雅克·拉康等

关键词:无意识,快乐原则,现实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梦,显意,隐意,集体无意识,原型,神话,镜像,想象界,象征界,真实界

代表主张:

*(P72)弗洛伊德学说:

(1)人类心理的动力模式:“无意识”

(2)人类心理的经济模式:“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3)人类心理的地形学模式:“本我”、“自我”和“超我”

(4)人类心理学发展阶段:“前俄狄浦斯阶段”和“俄狄浦斯阶段”

(5)梦的语法:“显意”和“隐意”

*(P75)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

*(P75)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和“单一神话结构”

*(P76)雅克·拉康的“镜像说”和“心理三界论”

*(P79)心理分析批评的方法:

1.创作动力研究

2.“作品内在心理学”研究

3.神话或者原型研究

4.读者与作品关系研究

5.三角结构审美分析

7.征兆分析

个案分析:

(一)弗洛伊德论“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分析;

*将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做一个精神病患者来关注;

*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个人身世、心理创伤以及类似于死亡的癫痫和他的创作联系起来;

*运用了“俄狄浦斯情结”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

*以“杀父”为基本的原罪,分析其中的“杀父”主题。

(二)拉康论“三角结构”

*拉康对爱伦·坡的《被窃的信》的解读;

*第一,书信是无意识的隐喻;第二,书信是一个漂浮的能指。

*国王、王后、大臣,三者构成代表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的三角形;

*探长、大臣、杜宾构成的代表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的三角形的重复,表现主体的颠覆和权力的易位。

弊端:(P81第二段)

范文:罂粟飘香的无意识世界——《罂粟之家》的心理分析片断

“弑父原罪”:刘老侠害死自己的父亲;沉草在无意识深处,憎恨父亲,希望他死去;沉草杀亲生父亲陈茂。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在人物身心中的激荡以及刘素子强烈的“埃勒克特拉情结”;陈茂体现的力比多理论等弗洛伊德因素。

第六章结构主义批评

概念:发端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在60年代勃兴于欧美的一种把文化现象视为符号系统结构加以分析的文化思潮。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路易·阿尔都塞,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托多洛夫,雷格马斯,热奈特等

关键词:二元对立,符号矩阵,科学,系统

代表主张:

*作为系统的意义内容,结构是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是比这些对象的物质构成、起源、发展或目的更基本的特征;

*结构是结构主义的核心词汇;结构主义重视要素间的联系,采用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努力发现直接可知事物的背后结构;

*(P90)结构主义强调对外在文本的语言、形式和样态的分析;

*(P91)结构主义是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而结构主义批评的操作方法则强调从纷杂繁芜的外界现象中去芜存精,精心择取,抓住具有结构性意义的要素,细心研究,以便发现其中的关联(往往是二元对立),清理出潜在的系统来。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1.言语是单个主体在日常生活对语言的特殊使用

2.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的意指性体系

3.结构主义认为符号是一个整体,由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构成;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意义来自于元素间的差异性;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方法

1.通过对众多的原始神话或现象的表层结构的语言分析,来呈现这些对神话、血缘关系和其他人类现象之系统和规则深处的“结构”。这是结构主义研究的基本范式;

2.分析每一个个别的神话,把神话故事分解成若干神话素;

3.把神话素按历时、共时的原则分别加以纵横排列,建立关系;

4.进而发现人类心灵中的“集体现象的无意识本性”;

*罗兰·巴特的“两级符号系统”和神话批评

结构主义就是把结构语言学的理论用于语言之外的客体的活动,结构受无意识代码或规律的支配;

所有的意义系统都可视为一个符号系统,其中都蕴藏了意识形态的神话,可通过“第二级符号系统”的能指链来加以分析。

*普罗普分析俄国童话:功能、行动范畴、七种“行动范畴”

*格雷马斯:行动元、语义方阵

*托多洛夫: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延伸的陈述。

*热奈特否认纯再现的“叙事”,将叙事角度分为“非聚焦或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

个案分析:

*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俄狄浦斯神话

*巴特对时装的符号学分析

弊端:模式化、共时性、无可逃遁的意义

模式化:批评家们所孜孜以求的是许多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说的是同一内容,这一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肌质和含蓄的韵致也会在这种外科医生式的解剖中丧失殆尽。

范文:一个关于生存困境的多重寓言——试析《鸟人》

既揭示出了浅层的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民族的重重矛盾,又点出了深层的个体生存的内在困境以及理解和对话的无比困难,进而昭示出作者内心深处思想的悲观。

第七章解构批评

概念:指20世纪60、70年代在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阅读方法、哲学策略和文学批评。也称后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德里达,保罗·德曼,哈罗德·布鲁姆,杰弗里·哈特曼,希利斯·米勒等。关键词:拆解,开放,逻各斯主义、延异、播散、印迹、增补

代表主张:

*每一个事物的实体中都歧义,作品文本中存有双重或多重活动,蕴含着自我拆解的因素。

*解构主义则认为不存在一个中心,在场和非在场是相互延异、相互替补和互为踪迹的。……解构是对结构的拆解,用以证明语言或文本的多义性和意义的非确定性。

*德里达:逻各斯主义、延异、播散、印迹、增补

*保罗·德曼:修辞学理论、“阅读即误读”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即误读”

*杰弗里·哈特曼:不确定性

*希利斯·米勒:一切符合都是修辞的图形,所有的词都是隐喻;文学研究是对文本互涉性的研究

个案分析:巴特·罗兰《S/Z》

巴特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把小说分解成561个阅读单位,并用五种代码网来进行阅读和理解。阐释性代码、文化性代码、语义素或含蓄意指代码、行动性代码、象征性代码

弊端:就批评而言,过分强调语言的修辞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否定语言的指称性和稳定性,也就否定了人们思想和交际的现实性。对思想和现实悬置和不确定性,往往会令人无所适从,同时导致对自身批评、文化思想和政治实践的解构和颠覆。

范文:神话耶?鬼话耶?——《〈聂小倩〉解读一种》

表面意义:宁生的“信义刚直”,其完美的理想人格表现出道德的力量;完满的结局也是幸福美满爱情、生活观的表现。

“潜文本”缝隙:一面是反复强调宁生的崇高人格,力图塑造品性高尚的宁生,但过度的强迫症式的反复辩白以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的言谈,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反应,不由让人心生怀疑。

对小倩亦是:文本着意表现小倩的“德”与“才”,但始终掩映不住对“色”呓语似的描写。这种强迫症的发作同时也表现在小说的话语结构中,诸如宁妻的病亡,都为

宁、聂的结合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第八章阐释—接受批评

☆阐释学可以宽泛地定义为关于理解和阐释文本意义的学说。

☆古典阐释学是有关圣经律法的“释义学”和考证古典资料的“文献学”。

概念:阐释—接受批评是指20世纪前期至中叶兴起于德国,随后波及欧美,以读者阐释或接受为中心的批评流派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汉斯·罗伯特·尧斯、沃尔夫冈·伊瑟尔

理论概述

?阅读的意向性

胡塞尔应该把意识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意向性活动。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本性质”,代表一种意识投射的动作。P127

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

读者以“恰当的具体化”填充文本框架中的未定性和空白点,在想象中投射作品世界,恢复作品的表达意向,使再现客体获得一种整体意义。P127

?理解和阐释

海德格尔的此在与先在

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先在”或称理解的前结构,它是解释发生和进行的前提。

人的存在或称“此在”从根本上说是历史的,它总是与人们置身的具体情况卷在一起,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应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P128

海德格尔的启示——将历史的理解引入意义研究。

理解即复原文本所表征的原初世界,并如同原作者或历史的当事人自己一样来理解它们。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此在来完成的,世界根本上归属于此在的世界,同时此在对存在的领悟理解必须通过语言来显示出来,“语言是存在的家”。

批评方法

?循环阐释

狄尔泰阐释学的任务就是从历史文献、作品本身中复原它们所表征的原初世界,并如同原作者或历史的当事人自己一样来理解它们,甚至要比作者本人理解自己还要好地去理解这个作者。P127

最早提出阐释学中“阐释循环”问题的是狄尔泰。P129

?期待视野

尧斯认为在作者与社会之间,读者的期待与文学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中,类型的内在过程是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世界为条件的。”

尧斯把阅读视野的购变分为三个层级:(1)审美感觉的理解视野(初级阅读的诠释重建);(2)意义的反思性视野(二级阅读中的阐释活动);(3)历史阅读或历史视野(历史理解与审美判断)。P131

期待视野是尧斯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期待视野主要指接受主体在阅读文本之前所具有的先在的理解结构或心理图式。在阅读文本时,它由文本激活,具有一种文本心理指向并和文本交互作用的心理势能和意义期待结构。P130

文本成为事件,必须在充分的历史具体化中才能展示自身。

批评特色

?视阈融合和效果历史

伽达默尔提出了“阐释学相遇”的问题。读者和文本的往复运动,依靠的是一种“问答对话逻辑”。读者真正进入文本或传统的标志是,文本面向读者说话.面向我们敞开问题。

视阈融合出现时,文本的意义和理解者一起进入不断的生成运动过程,“效果历史”便形成了。P132

对话要放在理解的语境里继续考察。在这个过程中.作品是作为一个“历史事件”而成为文本的。

从作品到文本

作品缺乏历史维度的封闭性的开放性使其作茧自缚于封闭性的空间。

“文本”是开放的、未完成的,文本理解就是一个逐渐展开的对话事件,具有不可跨越的过程性。

伊瑟尔认为文本作为一个事件。文学文本不仅通过对现实的选择干预现实,而且通过其重新组合的方式创造新的现实。

个案分析

1.伽达默尔的艺术阐释学

艺术作品的语言是一种本真的语言,它包容着世界的经验,对每个特定的当下和未来的开放都有所准备。

我们需要以“生命”来体验“生命”的体验,在阅读的游戏中,现时建构作品的整体意义。P135-136

2.伊瑟尔的叙事阅读理论

伊瑟尔偏重于叙事类型的文本功能范式研究。在伊瑟尔看来,文学的阅读活动既是通过文本所暗示的倍息,发探惯例和常规性条件(文本的“保留剧目”。包括:早期的作品、社会和历史规范及文本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等等)的作用,又是置段惯例的有效性。P136-137 “隐含读者”是一种文本结构,它期待着接受者的出现。“隐含读者“不仅是读者阅读中自我具体化的产物,而且还是从一个年代向另一个年代不断演变的过程。P137-138

3.尧斯的审美经验论

既有交流功能,又存在距离

审美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否定性

审美快感作为审美经验的基础,它和审美经验的三个范畴纠缠在一起。而作为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创作”、“感受”和“净化”是一个不同层次的结构.是一个多种功能的结合体。P138-139

范文

《阅读视野嬗变中的<影的告别>》p140

通过择取历史上对于《影的告别》的一些研究观点

钱理群先生的个体对社会规范的反叛;

佛教的空观对鲁迅思想的影响以及寓言的艺术功能等

说明:在不同的视野下,作品的意义如何在作用与接受的相互作用中历史地展示自己以及揭示出当时所没有回答的问题。

第九章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卢卡契于1923年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是指20世纪兴起子欧美的一种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借鉴其他种种思潮而从事当代文化与文学批判的批评流派。

代表人物:卢卡契、恩斯特·布洛赫、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弗洛姆、阿尔都塞、哈贝马斯、杰姆逊、伊格尔顿等。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假设

1.无论马克思以何面目如何被阐释,他都相信社会的改善是可能的。都在力图改变社会。

2.终极的现实是物质的,不是精神的。

3.一切事物包括社会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中。

4.社会是建立在各阶级间一系列持续冲突之上的。

5.劳动者要反抗异化和各类形式的压迫,从社会、经济和政治中解放出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总体评价

1.多为一家之言,没有统一的纲领、团体、宣言,具有相当程度的交叉性。

2.文学研究必然与社会研究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它需要处理更多的东西,将文本和历史、经济、文化状况、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一一考虑在内。批评视域的广阔性。

3.指出工人阶级如何被异化、被欺骗的,揭示出工人能够通过献身于社会主义而结束他们被压迫的状况。诱发行动,引起社会变迁和革命。

4.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存在着一定矛盾,并引发了争论,但争论在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传播。

5.批评和创作在思想和方法方面给西方文论以很大启发。

6.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将持续塑造完美的社会文化体制。

理论概述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的文艺批评方法或模式,但突破单一的经济

基础、上层建筑模式,更强调两者关系的复杂性,更关注文学艺术本身,强调其社会历史变革的功能。P145

?卢卡契、法兰克福学派——人本主义p145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p146

?多元化

批评方法

?洛布赫的乌托邦美学批评

着眼“未来”,立意“尚未”、“希望”与“乌托邦”。认为艺术不为当下而存在,而是预演呈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充满超越的潜质和意图。p146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批评p147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前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批评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

以“破坏一切既定的东西”为宗旨,追问社会实践的合理性或非理性,诸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和马尔库塞、弗洛姆精神分析层面的批判。

?哈贝马斯的交往诗学批评p148

努力纠正法兰克福学派的“左倾激进主义”倾向,试图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以“话语”和“共识”为中心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强调文学和艺术的自律性,将其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文学公共领域”,实际上发挥的是交往理性的作用,其本质是交往。

批评特色

?批判意识p150

霍克海默提出的“批判理论”概念、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以及马尔库塞从艺术审美角度的批判?“乌托邦意识”p151

布洛赫的乌托邦理论、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的“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哈贝马斯的“交往社会的乌托邦”

个案分析:

☆本雅明对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抒情诗,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寓言批评”,既重视哲学理论思辨和社会深度考察,又注重个体体验和文学感受,是诗与思的结合。首先洞察发达资本主义时代中的“文人”处境。其次,独创了诸如灵韵、震惊等批评概念,

范文:《从法兰克福学派透视〈手机〉》

本文试图通过《手机》发现,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对人和物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

第十章新历史主义批评

概念:新历史主义批评,又称文化诗学,是指3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盛于美英的一种注重考辨文本历史因素的批评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斯蒂芬·葛林伯雷、路易斯·孟酬士、乔纳森·多利莫尔

新历史主义批评策略

1.发挥批评者的主体意识

2.从逸闻出发,发掘文本深层文化意义

3.捕捉历史的真实(重构语境的真实)

4.实行“反历史”策略

☆如何理解新历史主义批评中的“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特征。

在新历史主义批评看来,历史研究的主体--人和他的工具--语言都是历史的产物。所谓历史的“真实”,实际上是“事实与一个观念构造的结合”,历史话语也“具有语言的特性”,它在本质上仍是一种语言的阐释,因此它不能不带有一切语言构成物所共有的虚构性。因此,放在人们面前的“历史”,只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历史”。

理论概述

?新历史主义的五个理论假设:

(1)每一表达行为都建立在物质性实践的网络当中;(2)每一用来谴责的揭露、批评和反对行为都有沦为自身揭示的实践的牺牲品的危险;(3)文学和非文学的“文本”不可分离地流通;(4)没有话语获得了水恒不变的真理或是表达了不可更易的人性;(5)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种适于描述文化的批评方法和语言参与着它们自身描述的经济行为。

?历史是一种话语p160

宣称所有的历史是主观的,是被人写出来的,写的人的个人偏见影响了对过去的阐释

历史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某种真理

历史是思考与描述世界的一种“话语”

?文本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形成文化p161

一方面,它是在社会文化的话境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对这种社会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批评方法:

要阐释一个文本的意义,必须探讨文学本文产生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

?文化诗学的批评家考察三个相关的领域p163

(1)作者的生活

(2)文本内发现的社会法则与规定

(3)被证明存在于文本中的作品的历史语境的反映

批评特色

?跨学科的文化分析

各种不同的话语形成了文化。在文学、历史、文学批评人类学、艺术、科学和别的学科之间建立起了“流通”关系。

?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其阐释是一种实践性的进程,其意义是不确定的和未完成的。新历史主义认为文本是“谈判”后形成的“协议”性产物,对它的阐释必须是一种多声部、社会性和对话性的文本阐释,p164 个案分析

看葛林伯雷如何使艺术作品成为各方“谈判”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话语和审美话语中间存在着“流通”。构成了现代审美实践的核心,艺术作品也是一番流通的产物。是创作者与“社会机制和实践”“谈判”所形成的“协议”性产物。P165-166

范文

《个人意识与历史叙述》

言语组织的符号象征性、错综变化的叙述形式,使史书撰写者司马迁介入到叙述文本中“说话”中。

部分坚持“道统”相对独立性的士人提供了介入史书叙述的合法形式。从而有可能从皇统中剥离出相当程度的士阶层的集体意志,从“道统”意义上进入政治伦理判断领域。

第十一章后殖民批评

概念:后殖民批评是建立在后殖民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批评理论话语。

代表人物: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

理论资源p172

?法农的“民族文化”思想

他们应该恢复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做民众的代言人;同时他们也应该发展自己的文学,这种文学是战斗的文学、革命的文学和民族的文学。P172

?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

福柯认为,人类现在所积累的知识,实际上是非常不稳定的.它是由无数的知识断层或由一套一套各自独立的“话语”累积而成的。因此,知识的形成不是先验或超验的产物,而是人的理智按一定的认知范式所进行的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在这种理性实践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权力”。P173

后殖民批评的方法p173

?祛“东方”之魅

萨义德看来:所谓的“东方”并非地理学意义上的“东方”,而是西方宗主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被话语“编码”和“建构”出来的“东方”。

?“属下”能否说话

斯皮瓦克从葛兰西那里借用来了“属下”的概念,而把它与说话权联系在一起,表现边缘者的意志如何被中心者所殖民化。斯皮瓦克把批判的目标对准了当代西方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斯皮瓦克的理论姿态显然比萨义德更激进,而她对《简爱》等名著的解读同样也体现了她的这种激进立场。

?抵抗遗忘

霍米·巴巴指出,殖民化的过程,使殖民地国家的文化历史被封存起来,被逐渐遗忘,而后殖民文学与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唤起人们对殖民历史的记忆,进而更好地认识今天,重塑自己的身份。

批评特色p176

?对抗性批评

批判的矛头指向殖民意识形态。批判的重点是生产、传播和推销殖民意识形态的体制和文化霸权。强化了批评主体的重要作用是突出了批评者作为知识分子在暴政与强权面前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世界批评

实际上是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来到第一世界之后所发起的一种学术造反运动,有着鲜明的“第三世界批评”印迹。

?作为一种阅读策略

通过对特定的后殖民文本的阅读与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之中和之上所生产的效果来考察;通过既有的修辞和模式如讽喻、反讽、隐喻的“重看”,并根据后殖民的话语实践重读“经典”文本。

个案分析p179

萨义德对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进行分析,

发现了康拉德的帝国主义态度。叙述者马罗和作者康拉德,看到的非欧洲的东西十分有限,很难展现帝国主义世界以外的任何东西。作者康拉德和西方人有着一定的距离,因此看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主要是纯粹的统治和掠夺土地,但却看不到帝国主义终将结束,殖民地人民终将自由地生活。

论文p181

☆《想象上海》——娄晔的《紫蝴蝶》

娄晔编导的《紫蝴蝶》,将世纪末对上海的想象与改写推到了新的境界。

他们压抑历史创伤,重新发现大上海的情欲与风情——抹平作为“异物”与“他者”的特殊秉性,将自己置身于普遍主义的话语之中。

应用带有全球化普遍主义意味的自我拯救策略,将上海重新包装后推向世界,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危机的缩影。

第十二章“文化研究”批评

概念:指一种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盛于20世纪末,遍及文学、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广告、日榆生活等领域,注重发掘文本的文化内涵的批评理论。

代表人物:威廉斯、霍加特

文化研究的资源p185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人作为主体或者所谓的人的主体性.并不是某种先验的规定,也不是个人独立自主自我建设的结果.而是“屈从于”某种意识形态,或被个人之外的某种意识形态建构出来的。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文化领导权)理论

培养“有机知识分子”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占领大众的“常识”领域,也才能够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

文化研究方法

?民族志方法

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理论方法。它以透彻的、参与性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旨在对文化做出详细的整体描绘和分析的;来自于人类学的方法。

?文本方法

?接受研究

重视读者、观众和消费者对文本意义的形成或生产的作用。意义的形成依赖于编码者的符码生产;依赖于解码者与编码者所达成的共识。

霍尔三种解码方法:1.“支配-霸权式立场”2.“协商的代码或立场”3.“对抗的代码”

批评特色:p191

?跨学科

?政治性/批判性

?当下性

直接面对当代的、处于变动中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事实;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不断地汲取新的理论资源,也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

?大众性

个案分析

英国学者对索尼随身听的文化研究——文化循环

?表征

?认同

?生产

?消费注重生活型随身听的开发“文化的循环”——随身听的使用可分

为两种类型:“逃避”型和“增进”型

?文化规则

在公共场所从事一种通常应该在私下做的事情——个人享乐

范文

《谁的什刹海——消费空间与生活空间的争夺战》

酒吧充分显示了经济和资本的力量;重建新的什刹海,居民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排挤。

新的、杂合的文化空间成为一个历史“重写本”;传统文化生活状态正在被打破,新的现代(后现代?)语境正在崛起。

第十三章女性主义批评

概念:女性主义批评是指20世纪后期兴起于美国和欧洲、以女性性别意识为焦点去阐释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批评理论。它主要包括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两大分支。

代表人物:英美学泥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人物有凯特·米利特、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格巴和伊莱思·肖瓦尔特等,法国学派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人物有朱莉亚·克莉丝蒂娃、埃莱娜·西苏和露丝·伊瑞格瑞等

☆简述伍尔芙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对女权主义的贡献。P201

1919年,英国女权主义批评家伍尔芙发表了女权主义批评的奠基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作者首先解释了书名的含义,“钱”和“屋子”代表的是女性写作所必需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空间,女性要从事创作,就必须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获得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

进而,伍尔芙抨击了由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社会的习俗和法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迫害。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不仅把批判父权制文化的意识、情感和思想注入文学批评,使女权问题成为文学批评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她还改变了批评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采用一些文学性的表达方式如人称设置、隐喻、虚构和象征等写作,“使文学批评采取了小说的形式”,形成了一种与父权制理论形态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

思想来源p202

?妇女先驱者的理论创造

伍尔夫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不仅广泛的生活之门将妇女拒之门外.而且法律和习俗也严格限制了妇女的情感生活.这成为妇女创作发展的严重桎桔。

波伏娃首次较为系统地清算了男作家所虚构的种种“女性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臆断和歪曲。

?女性主义批评在理论思路和方法上都从20世纪创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和

批评的重大转折中汲取了营养。

批评方法p203-205

?英美学派

致力于女性文学传统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以期建立起独立的女性文学史;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与强大的父权制文化相对抗。

?法国学派

师从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以及德里达和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理论;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问题,注重对语言的象征系统进行质疑,提出“女性写作”可以在语言和句法上破坏叙述传统

批评特色p205

?出发点——对性别的关注

?新的理论贡献——从性别的角度探讨社会文化的构成

?较强的政治性——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学性的忽略

?对象——妇女的创作和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个案分析p208

米利特《性的政治》对男权意识的批判

分析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们》、《阿伦的权杖》以及《羽蛇》等作品。

男性——代表生机与力量

女性—是被动的,崇拜阳物的,没有自主性和自由

范文p210

《〈私人生活〉的女性主义姿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女性的主体性——重构女性“性”角色——女性对性爱的渴求和在性爱中努力寻求自身价值的坚决态度——表现出决绝的性别精神立场

文学批评常见问题解答

第一章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1.何为批评理论? 答:批评理论是大约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当时文学理论日益批评化,文学批评日益理论化,文学理论与批评界限越来越模糊,批评理论这一新形式应运而生。 批评理论是对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进一步深化。文学阅读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词句和意义的翻阅、理解与体验过程;文学批评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批评理论则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读者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借此而对更普遍的文学问题的反思以及这过程中体现的价值系统。 批评理论不仅有具体批评方式,而且还有由此出发而对更普遍问题的探索,以及相应的作为支撑的更大的文化价值系统,是一种基于阅读的、与具体批评相结合的理论。 2.依据中外批评理论的一个模式分析一具体文本。 答:对职业化牛仔裤的“文化研究”批评,如下(只提纲要)。 文化现象:白领女性越来越多地选择职业化牛仔裤作为自己的着装选择。 背后的文化内涵:(1)时间紧缺文化的体现;(2)女性对自由的更多要求、向往;(3)日常审美化的进一步要求。 第二章西方批评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1.何为批判现实主义? 答: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批评理论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文学流派,19世纪中后期最为辉煌,成为一时的主流,后来成为多种文学观念中之一种。 现实主义批评理论是在认识性价值论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真实性、典型、完整的故事,而批判现实主义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等。批评家们就是以这些概念为标尺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他们确信文学可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进而对生活产生改造作用。批判现实主义批评有两个最杰出的范例,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实践,另一个是19世纪俄国的那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活动。 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 作家:毛泽东《论鲁迅》 作品:钟嵘《诗品》 作家作品: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文学流派:冯健男《<荷花淀作品选>序》 文学批评:韦勒克《当代欧洲文学批评概观》 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 文学史:是探讨各民族文学发展或世界文学中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编年史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原理、一般规律、判断标准等。 文学批评:是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艺术性科学 文学批评既评价优劣,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又创造批评意境和思想美,具有科学和艺术的性质。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 1、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的纽带作用:作家——作品——读者 文学批评与作家:审美发现功能(朋友诤友)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发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色,?°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味的却

是心理过程本身,心理过程的形式,心理过程的规律,用明确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文学批评与读者:引导深入理解(平等对话) 夏志清:让历史活埋的作家重见天光 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 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 《小说史》重新给张爱玲定位,推许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2、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文本释义的表现:对文本内容的阐释 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野草》:文本内容的阐释:韧性精神的颂歌 自我心灵的解剖 针砭社会的投枪 形式本身的阐释:独创性的散文诗 (二)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影响社会生活。 1、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2、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三)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1、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 2、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四、中国文学批评历史(古代) 先秦时期:孟子:以意逆志;庄子:得意忘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完整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本笔记整理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一、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的文艺思想可以用“诗教”来概括,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1、文艺与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泰伯》)的基本原则。“兴于诗”。“兴”是兴起之意。修身要先从学诗开始。从学习《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自己立身行事,严格地遵循礼的规定。“成于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的完成,还要通过音乐的陶染。这个“乐”,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 2、文艺与政治外交:孔子对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孔子借此句来概括《诗经》的特征。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思无邪”从审美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他赞美《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就是一种“中和”之美。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肯定。 (四)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1、文质彬彬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要求人既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还提出“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孔子主张要文质合一,文质相符。 2、尽善尽美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韶》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善的,《武》乐歌诵武王伐纣,内容不够完善。孔子主张内容和形式并重。(五)论雅乐与郑声:孔子提倡雅乐,反对郑声。提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雅乐比较中正,郑声不合中正平和之意,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孟子的文艺思想 (一)知言养气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所说的“气”,是指作者所应具有的内在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他认为只要作者具有这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就会写出富有充沛文气的作品。善于养浩然之气,就能知辞之正邪虚实,接下来便引申出知言的问题。知言是指能正确地使用语言文辞,能分辨文辞的优劣好坏。而这又是建立在养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知言养气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 2、以意逆志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上)指不能以个别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它是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方法,在阅读鉴赏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 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yú舟楫jí跬步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金石可镂lòu 骐骥jì 劝学知识点: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 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劝学知识点之通假字并释义: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劝学知识点之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 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劝学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劝学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 得见;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着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着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 (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着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执正驭奇。(二)论文叙笔 (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美学观点的内涵: 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 高度的真实性 进步的倾向性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 传统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一)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 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二)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传统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 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 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 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

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6“坐忘”“心斋”: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虚静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 1.导论 塞尔登: ?“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马尔赫恩: ?(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范式”转换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 ?①“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东西”,“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因素。 ?②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③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文学批评方法

第九章西方现代文艺批评方法的借鉴 20世纪欧美文艺批评形形色色,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同一流派中也存在不同见解,兴衰更迭,情况复杂。西方文艺批评流派及其方法,产生于外国一定历史条件下,与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即使在欧美不同国家的文化也是各具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与中国特有的文化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研究外国文艺批评方法,要联系具体方法产生的时代及文化背景,了解其理论主张及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加以比较辨析,才能正确借鉴。 特别要指出,西方各种批评理论与方法,往往与某种哲学观。念、美学思想、文艺理论或与某一门学科的理论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欧美哲学表现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峙,随着战后情况的变化,在美学中表现为经验主义抬头和理性主义衰微,一个新的经验主义的时代开始了。在艺术理论上继承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兴起以来,强调艺术创作中的无理性和直觉能力的理论;弗洛伊德学说更加推进了无理性的导向;艺术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与现代主义兴起同时表现出反写实、反传统、反理性的偏向,强调主观,倡导表现,关注审美经验,注重形式,从模仿论走向表现论。在文艺批评上摆脱传统批评模式,批评对象从以作家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文本和读者为中心。批评范围由作家身世及社会文化背景缩小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从阅读作品研究接受转移到抛开作品去研究阅读接受。总的看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脱离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注重形式,分析作品本文;二是引进现代学科成果,使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向文艺批评渗透结缘,注重综合互补,开拓新方法。我国80年代文艺研究出现“由外向内转”的趋向,如果走向极端,把作品与外部联系分割开来,将使文艺远离社会,使批评走向歧路。这方面西方就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由于西方各种文艺批评理论、方法,都是一门专门学科,加上流派繁多,本章只能就几种主要批评方法概略评介,供大家批判地学习,为发展和完善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提供借鉴。 第一节新批评 新批评的产生 新批评又称形式主义批评、本体论批评或本文批评。它产生于20年代的英国,30年代出现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英、美红极一时,60年代在法国形成一个高峰,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潮,之后逐渐衰落。但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仍然活跃于西方,特别是大学的文学课堂。美国韦勒克就是当代新批评的著名代表。 新批评得名于1941年美国兰索姆发表的《新批评》一书的标题。所谓“新”,主要是针对英美传统的旧式批评流派而言。它是在反对只注意作家,从历史、道德、心理或社会等外在方面去寻求作品解释的流行批评倾向,一为适应现代派文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直是一种适用于现代派文学的批评方法。新批评只强调研究作品本文,中心是探讨作家如何表现他们的经验和感爱?作品如何通过形式产生美学效果?兰索姆的《新批评》提出了“本体论”的主张,体现了新批评的根本特点,即认为文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作品本身,把作品本文看作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批评发展了20年代苏联动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使文艺批评的中心从作者引向作品。兰索姆认为“新批评几乎可以说是由理查兹开始的。”因为英国理查兹所代表的语义分析学为其提供了批评方法。而被认为是新批评派的创始人的文略特,作为新批评派的批评家、现代派诗人,他所提出的有机形式主义的文学观和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奠定了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理查兹从语义研究出发,把语言的使用分为“科学性”的和“感情性”的,前者的功用是指事称物,传达真实信息;后者的功用则是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前者是真实的陈述,是科学的真,后者是所谓的“伪陈述”,是艺术的真。艺术的真实不等于客观事实。他强调文学作品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效果,认为一部作品只要总的效果是统一的,前后连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使读者觉得合情合理,就具有艺术的真实。因此文学作品本身符合逻辑,就形成了一个独立体,不必仰仗历史或科学来取得存在的理由,因而在批评中也无须用实证的态度来进行。 艾略特针对浪漫主义的表现理论,宣称: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因为艺术的情感不是个人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人要表现这些情感就必须找到与这些情感密切

《劝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劝学》知识点总结 一、虚词 《劝学》(节选)一文中涉及主要文言虚词11个,分别是而、于、之、则、乎、者、所、也、以、其、矣、焉。 1.而 (1)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连接动词和状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 (4)连词,表承接,可译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5)连词,表并列,连接名词性词组

蟹六跪而.二螯 2.于 (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引进比较或区别的对象,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后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之 (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2)连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结构助词,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词缀,用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则 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乎 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者 助词,附在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所 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不如须臾之所.学 8.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相当于啊、罢了。 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 1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学礼可以立身;人性的完善依靠音乐的熏陶 2思无邪指诗经的内容具有雅正的特点。无邪即是归于正,提倡中和之美,内容与文学语言都应该委婉曲折,不能过于激烈过于只露。 3兴观群怨 兴:审美作用诗歌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兴奋,感情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 观: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客观内容,也观诗人的主观意图。 群:团结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对不仁的现象通过诗歌加以揭发。 4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关于意的理解两种,一是作品之意,一是读者之意。从孟子的思想体系和诗的状况来看,应是后者。 5知人论世孟子认为为了做到以意逆志,就必须要知人论世,即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6 心斋坐忘:“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的《人间世》,即废止人地感觉、知觉器官的作用,使自己无知无欲,绝思绝虑,进入空明静寂的心理状态。坐忘在《大宗师》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就是使人忘记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7“得意忘言”《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启发人们的想象联想,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经验过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联系和形成与多丰富复杂的思维和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要从有限的语言文字中,领会无线的“言外之意”,所以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要沿着它所比喻、象征、暗示的方面,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补充丰富它,以获得比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广阔的多的内容。 8发愤著书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例举历史上八位遭受迫害的伟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此皆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所谓的“发愤著书”在作者看来是为了达意通道。应从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作者崇高的志向与抱负不能施之于事业,没有在实际上实现,这才借“思来者,述往事“来寄托二是作者的志向就是要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系统理论,写‘成一家之言’的作品。 9 《毛诗大序》的内容 主张:①“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文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起“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作用,不能超越礼义大防,在批判社会现实时,应委婉地在统治者允许的范围内作客接受的批评。 ②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谏上”百姓通过文艺对统治者进行批评,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③六艺说“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指诗经分类,赋比兴表现方法的分类 ④情致统一说发展了荀子《乐论》《礼记?乐记》情志结合的思想,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 10陆机《文赋》的艺术构思说 1、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 一、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三、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加入。 3. 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今义:跪下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0204192333

第I章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它反对根据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哲学或心理学去研究文学,极力强调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主张从文学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来研究文学的独特规律,标志西方文学理论的批评与研究从作者中心研究模式向作品研究模式转移,从外部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向内部本体论、语言论研究模式转移。这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不可逾越的里程碑意义。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文学性。雅各布森明确申论,文学科学的对象是文学性而不是整体的文学或个别的文学文本,是使文本成为艺术品的技巧或构成原则,只有使一部既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性,才是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文学性”作为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核发概念,它是指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为文学的独特性质,,也是文学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区分开来,成为独立自主的系统科学的显著标志。 研究文学研究的对象对于文学批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批评家会采取相应的不同的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的弊端就在于,它们没有能够准确地确定文学批评的对象,。从而导致了批评的误区。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文学性”概念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价值,直,它决定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同时,它的提出,为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换言之,“文学性”概念所揭示的间题域,其本身所蕴涵的功能及其意义,已经预设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思考方式和研究途径。 文学是独立自主的学科,它有自己内在的研究雌作品本身。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审美产品的特殊性,也即“文学性”。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文学性不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外在社会因素中,而是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成之中,它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程序等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一部作品具有了文尝性和审美特点。形式主义者特别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操作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既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学的形式研究就不能不归结到对语言的诗性特征的研究,他们大量运用语言学、修辞学术语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特性,如隐喻、转喻、明喻、暗喻、象征、对话、词语、句子等都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操作术语。如雅各布森所说“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 在形式主义理论家们看来,文学性只能从作品的艺术形式中去找。。文学研究者不必为研究作品而研究作品,更不应该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来肢解作品。文艺学的任务就是要集中研究文学的构造原则、手段、元素等等。文学研究者应该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把它们抽象出来。俄国形式主义者坚信,文学研究者只有把握文艺的本质,从事形式分析,才能达到科学的境地。文学的形式的艺术。 雅各布森的理论逐渐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并逐步走向了结构主义理论。此后雅各布森更多地利用语言学。学理论来探讨语言的诗性功能,以解叙学性的内涵。在他看来,“诗”的唯一要素就是语言的表达功能。户这里的“诗性”即是形式主义者们认定的“文学性”。扎雅各布森把诗歌分为两类:隐喻与转喻。他认为,在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转喻结构居支配地位。这类作品注重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通过转喻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指向环境。在隐喻类的文学作品中,。诗性功能强,因而文学性也就较强。根据雅各布森的理论,任何语言符号都包括选择和组合这两种基本结构排列模式。这两个结构模式分侣吐属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正是借助于语言的这两种结构功能,语言的诗性功能才突显出来。雅各布森分析诗的语言,目的在于探索诗性功能所赖以生存的诗的结构,以求得对文学性的深层分析。他努力寻找发音和意义上对应、语法功能相同的词语,寻找由一行行对称诗句组合而成的诗节,并由此发掘诗的内在结构。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 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认为国家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的。发达的西方国家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培养“有机知识分子”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占领大众的“常识”领域,也才能够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无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等。它们就像冰山中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批评家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评论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以及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价值系统。 假定:特定文学批评所提出或隐含的某些理论预设。 方法:特定文学批评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法则。 问题重心:特定文学批评所关注的问题焦点。 “元评论”:不是一种正面的、直接的解决或决定,而是对问题本身存在的真正条件的一种评论。 模仿说:文艺是对某种外在东西的模仿。 表现论:主张文学来自作家的主观情感,是内心世界的外化. “含混”: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确定本义的语言表达式。该术语由燕卜荪引入新批评,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 “悖论”: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 能指:当一个词被说出来时接受者所听到的声音图像或文字标识,它是符号的视—听方面。 所指:单词在接收者的心中所唤起的意义、声音图像所指示的东西是符号概念方面。 延异:语言意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意义必将向外“扩散”,意义最终又是不能获得的即所谓意义的无穷“延宕”。 播散:意义的延异的而非是,播散总是不断地、必然地瓦解着文本,显示文本的凌乱、松散、重复。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本纲要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本纲要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一、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的文艺思想可以用“诗教”来概括,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1、文艺与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泰伯》)的基本原则。“兴于诗”。“兴”是兴起之意。修身要先从学诗开始。从学习《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自己立身行事,严格地遵循礼的规定。“成于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的完成,还要通过音乐的陶染。这个“乐”,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 2、文艺与政治外交:孔子对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孔子借此句来概括《诗经》的特征。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思无邪”从审美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他赞美《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就是一种“中和”之美。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对文学作

品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肯定。 (四)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1、文质彬彬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雍也》)“质”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要求人既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还提出“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孔子主张要文质合一,文质相符。 2、尽善尽美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韶》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善的,《武》乐歌诵武王伐纣,内容不够完善。孔子主张内容和形式并重。 (五)论雅乐与郑声:孔子提倡雅乐,反对郑声。提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雅乐比较中正,郑声不合中正平和之意,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孟子的文艺思想 (一)知言养气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 1 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所说的“气”,是指作者所应具有的内在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他认为只要作者具有这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就会写出富有充沛文气的作品。善于养浩然之气,就能知辞之正邪虚实,接下来便引申出知言的问题。知言是指能正确地使用语言文辞,能分辨文辞的优劣好坏。而这又是建立在养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知言养气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

最新《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20836复习过程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文学批评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16文学评论与写作 适用专业: 050101文艺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题型结构 论述题,全卷题量数为1,共1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与写作”科目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写作。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考查范围: 就近年来某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艺美学前沿、热点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一川主编:《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关注并阅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美学》以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杂志上的相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艺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性文章。 说明:鉴于“文学评论与写作”科目的特殊性及其出题方向与题型的规范,以上所列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均为建议性阅读文献。 四、样卷

样卷一: 题目:试论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命运及其意义 提示与要求:有人认为当今已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时代,大众消费文化普遍流行,传统文学经典被冷落或被消解颠覆,当代文学创作也越来越趋向为市场需求和娱乐消费而写作。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文学经典的命运及其意义如何?文学经典的命运对于当代文学发展前景以及当代文化精神建设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请根据你的认识理解,写成一篇文艺评论文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论述集中,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通畅,3000字左右。 样卷二: 题目: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当代探讨 提示与要求:在文学领域中,现实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同时它也还被理解为一种广泛的文学精神。随着近些年来的“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底层写作”等文学现象的出现,学界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趋于深化。请根据你的认识与理解,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当代探讨”为题,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集中、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明晰、语言流畅,30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