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课后答案

第九章课后答案
第九章课后答案

第九章答案

作业题

1、什么是用户控件?用户控件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其代码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用户控件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控件,通常由多个控件组合而成。用户控件文件的扩展名为.ascx,代码文件的扩展名为.ascx.cs

2、什么是主题?放置皮肤文件的目录结构是怎样的?

主题是自https://www.360docs.net/doc/c82139701.html, 2.0以后提供的一种技术。它将CSS、服务器控件的外观以及各种网站资源的管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开发者设计统一的页面样式提供了更方便的手段。主题目录的结构如下:

●在站点根目录下创建目录“App_Themes”,专门用来存放应用程序主题;

●在目录“App_Themes”下创建至少一个主题目录,默认名称为“Theme1”;

●在“主题目录”下创建至少一个皮肤文件;

●每个皮肤文件都可以定义一个或多个控件的外观属性。

3、应用主题有哪两种方式?

应用主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主题应用于单个网页文件中,另一种是将主题应用于整个网站的全部文件。

4、有时需要对同一种控件定义多种显示风格,利用哪个属性来区别?

利用Skinid属性。

5、什么是CSS样式?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译为层叠样式表。所谓样式,就是一组格式;所谓层叠,是指当若干样式间所定义的格式发生冲突时,将依据层次顺序进行处理。

6、定义CSS样式有哪三种方式?若一个控件同时应用了多种样式规则,它们的优先级顺序是怎样的?

在Web页面中,定义控件的样式有三种方式:设置控件的“Style”属性、在网页文件中定义CSS样式表、创建独立的CSS样式表文件(.css文件)。若一个控件同时应用了多种样式规则,直接定义在控件上的style属性优先级最高,而独立CSS文件中的样式规则优先级最低。

7、在CSS样式规则中,外边距、内边距、边框、浮动、清理浮动的含义。

●外边距(margin):用于设定HTML元素与其外部元素之间的距离,它由上、右、

下、左四个边距值组成。

●内边距(padding):用于设定HTML元素与其内容之间的距离,也由上、右、下、

左四个值组成,用法与外边距类似。

●边框(border):用于设定容器的边框线,由线形(border-style)、粗细(border-width)

和颜色(border-color)组成。

●浮动(float):使HTML元素可以在一个页面中不遵守元素流的线性特性布局。也

就是,如果不使用浮动,元素将一个接一个地从上排到下。使用浮动,两元素才可

以左右并排。

清理浮动(clear):在浮动元素之后的元素将环绕在浮动元素周围,如果不希望这种环绕,而是希望后面的元素出现在下方,那就用clear。

思考题

1、创建用户控件的一般步骤。

(1)创建用户控件文件。

(2)在用户控件中进行页面设计。

(3)编译用户控件。

(4)在网页文件中应用用户控件

2、提供用户控件属性接口的必要性。

系统提供的控件都具有一些属性供编程者使用。若想让用户控件也有一些属性可以编辑,就需要提供用户控件的属性接口。

3、当应用程序主题较多,页面内容较复杂时,该如何组织皮肤文件?

常见的有3种的皮肤文件组织方式。

组织依据文件夹示意图说明

根据SkinID 每个皮肤文件中包含具有相同

SkinID的多个控件外观定义。

根据控件类型每个皮肤文件定义一种控件的外

观。

根据页面每个皮肤文件定义一个页面的控

件外观。

4、在网页中使用CSS样式的一般方法。

(1)创建样式表文件。

(2)在样式表文件中添加样式规则。

(3)编辑样式规则。

(4)在网页中应用样式规则

5、如何为超链接文本设置CSS样式。

添加样式规则时选择“元素”项中的“a:link”、“a:visited”、“a:hover”分别表示超链接文本、已访问超链接文本和鼠标悬停超链接文本的样式。

6、主题、CSS样式的用法上有何区别与联系。

皮肤文件和CSS文件都是用来定义网页文件外观格式的,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皮

肤文件只能用来定义服务器端控件的外观样式,不能定义普通HTML控件的外观。而CSS 样式表虽然可以设置服务器端控件和普通HTML控件的样式,但用CSS样式表设置服务器端控件的外观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服务器控件在浏览器端呈现时会被转换成HTML代码,因此不同的浏览器转换方式不同,就会导致同一个服务器控件,在不同的浏览器下显示不同的外观。综上所述:皮肤文件是设置服务器端控件外观的最佳解决方案,而普通HTML控件的外观样式还要靠CSS样式表设置。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 ,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 (0000.1001 0000.100000 .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 -=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物化实验习题与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根据热化学的定义,关于燃烧热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质氧化时的反应热 (B)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C)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D)1mol物质完全还原时的反应热 2.氧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A) (A)能量守恒定律 (B)质量作用定律 (C)基希基希霍夫定律 (D)以上定律都适用 3.氧弹式量热计是一种(D) (A)绝热式量热计 (B)热导式量热计 (C)热流式量热计 (D)环境恒温式量热计 4.在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苯甲酸燃烧热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D) (A)在氧弹充入氧气后必须检查气密性 (B)量热桶内的水要迅速搅拌,以加速传热 (C)测水当量和有机物燃烧热时,一切条件应完全一样 (D)时间安排要紧凑,主期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体系与周围介质发生的热交换5.在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中,先用苯甲酸对氧弹量热计进行标定,其目的是(A)(A)确定量热计的水当量 (B)测定苯甲酸的燃烧热 (C)减少萘燃烧时与环境的热交换 (D)确定萘燃烧时温度的增加值 6.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直接测量结果符号表示为(C)(A)Q (B)Q P (C)Q V (D)△H 7.燃烧热测定实验中,温差的修正可用哪种方法进行(B) (A)溶解度曲线 (B)奔特公式 (C)吸热——放热曲线 (D)标准曲线 8.给氧弹充氧气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减压阀出口压力指示表指针应指在(B)(A)小于 (B)—2 MPa (C)3Mpa—4MPa (D) 5 MPa 9.氧弹量热计中用水作为物质燃烧时燃烧热的传热介质,将水装在容器内正确的操作是(A)(A)3升水装在内筒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练习题 8.4 解:由题意知,μ=100,α=0.05,n=9<30,故选用t统计量。经计算得:x =99.9778,s=1.2122,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100 H1:μ≠100 t= s n = 1.21229 =?0.0549 当α= 0.05,自由度n-1= 8,查表得tα2(8)=2.3060,因为t< tα2,样本统计量落在接收域,所以接受原假设H0,即打包机正常工作。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5215=0.9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原假设H0。 8.7 解:由题意知,μ=225,α=0.05,n=16<30,故选用t统计量。 经计算得:x =241.5,s=98.7259,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225 H1:μ>225 t= s n = 98.725916 =0.6685 当α= 0.05,自由度n-1= 15,查表得tα(15)=2.1314,这是一个右单侧检验,因为t

即元件平均寿命没有显著大于225小时。 用P值检测,这是右单侧检验,故: P=1?0.743=0.2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H0。 8.9, 解:由题意得 σA2=632,σB2=572,x A=1070,x B=1020,n A=81,n B=64,故选用z统计量。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A?μB=0 H1: μA?μB≠0 Z=A B A B σA A +σB B = 632+572 =5 当α=0.05时,zα2=1.96,因为Z>zα2,所以拒绝原假设H0,,即A、B两厂生产的材料平均抗压强度不相同。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9999997=0.0000006,P值远远小于α,所以拒绝原假设H0, 8.13 解:建立假设为: H0: π1=π2 H1: π1≠π2 由题意得:

第9章习题答案

习题 1. 在HTML中,

,method表示( A ) A. 提交的方式 B. 表单所用的脚本语言 C. 提交的URL地址 D. 表单的形式 2. 增加表单的文本域的HTML代码是( B ) A. B. C. D. 3. 以下关于定义的表单元素在一个下拉菜单中显示选项 B. rows和cols属性可以定义其大小 C. 定义的表单元素通过改变其multiple属性取值可以实现多选 E. 一般情况下, B. C. D. 5. 标记中,_____ action ____属性的作用就是指出该表单所对应的处理程序的位置;______ method ___属性用于指定该表单的运行方式。 6. method属性的取值可以为_____ get ____和___post______之一,其默认方式是__get_______。 7. 标记中,____name_____属性的值是相应处理程序中的变量名;___type__属性用于指出用户输入值的类型。 8. 标记中,type属性有九种取值,分别是:text,submit,reset,password,checkbox,radio,image,hidden,file。 9. 当type=text时,标记除了有两个不可默认的属性____name_____和_____type____外,还有三个可选的属性:___maxlength______、__size_______和_____value____。 10.当type=____image_____时,浏览器会在相应位置产生一个图像按钮,其中,___src______属性是必需的,它用于设置图像文件的路径。 实验参考程序 留言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四.概念题参考答案 1.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A 的分压 和分体积分别是A p 和A V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C ,问A p 和A V 的 变化为 ( ) (A) A p 和A V 都变大 (B) A p 和A V 都变小 (C) A p 不变,A V 变小 (D) A p 变小,A V 不变 答:(C)。这种情况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而不符合Amagat 分体积定律。 2.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 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A A A ,,n p V 和B B B ,,n p V ,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 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 A A p V n RT = (B) B A B ()pV n n RT =+ (C) A A A p V n RT = (D) B B B p V n RT = 答:(A)。题目所给的等温、等容的条件是Dalton 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所 以只有(A)的计算式是正确的。其余的,,,n p V T 之间的关系不匹配。 3. 已知氢气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633.3 K , 1.29710 Pa C C T p ==?。 有一氢气钢瓶,在298 K 时瓶内压力为698.010 Pa ?,这时氢气的状态为 ( ) (A) 液态 (B) 气态 (C)气-液两相平衡 (D) 无法确定 答:(B)。仍处在气态。因为温度和压力都高于临界值,所以是处在超临界 区域,这时仍为气相,或称为超临界流体。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无论加多大压力, 都不能使氢气液化。 4.在一个绝热的真空容器中,灌满373 K 和压力为 kPa 的纯水,不留一点 空隙,这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 ) (A )等于零 (B )大于 kPa (C )小于 kPa (D )等于 kPa 答:(D )。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本性,与是否留有空间无关,只要温度定了, 其饱和蒸气压就有定值,查化学数据表就能得到,与水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

第九章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假设检验 一、填空题 1.第一类错误 2.Z统计量、标准正态分布 3.t统计量、t 4.P值 5.TDIST 6.≥30 7.正相关、负相关 二、单选题 1.A 2.D 3.A 4.C 5.C 三、简答题 1.小概率原理:在一个已知假设下,如果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我们通常认为这个假设可能是不成立的。小概率原理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是不会出现的,二是如果在一次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那么合理的解释是原有事件具有小概率的说法不成立。 2.建立假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相互对立的,在一项假设检验中,只能有一个假设成立。 (2)原假设必须包含等号。 (3)建立假设时,往往先确立备择假设,然后在确立原假设。 (4)备择假设的形式不同,相应的检验方法也不同。 (5)假设检验的没保底是搜集充分证据来拒绝原假设。 3.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在某样本中至少达到相应值的概率称为P值。4.双侧检验(two-sided test)的备择假设中包含不等号(如m≠m0),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m>m0或mm0或者m

第9章习题解答

第9章思考题及习题9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扩展一片8255可以增加个并行口,其中条口线具有位操作功能; 答:3,8 2. 单片机扩展并行I/O口芯片的基本要求是:输出应具有功能;输入应具有 功能; 答:数据锁存,三态缓冲 3. 从同步、异步方式的角度讲,82C55的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属于通讯,选通输入/输出和双向传送方式属于通讯。 答:同步,异步 二、判断 ~ 1. 82C55为可编程芯片。对 2. 82C55具有三态缓冲器,因此可以直接挂在系统的数据总线上。错 3. 82C55的PB口可以设置成方式2。错 4.扩展I/O占用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地址资源。对 5.82C55的方式1是无条件的输入输出方式。错 6.82C55的PC口可以按位置位和复位。对 7.82C55的方式0是无条件的输入输出方式。对 三、单选 1.AT89S52的并行I/O口信息有两种读取方法:一种是读引脚,还有一种是。 A.读CPU B. 读数据库 C. 读A累加器 D.读锁存器 # 答:D 2. 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接口是使用串行口的。 A.方式3 B. 方式2 C. 方式1 D. 方式0 答:D 3. 单片机使用74LSTTL电路扩展并行I/O接口,输入/输出用的74LSTTL芯片为。 A. 74LS244/74LS273 B. 74LS273/74LS244 C. 74LS273/74LS373 D. 74LS373/74LS273 答:A

4. AT89S52单片机最多可扩展的片外RAM为64KB,但是当扩展外部I/O口后,其外部RAM 的寻址空间将。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变为32KB * 答:C 四、编程 1.编写程序,采用82C55的P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将PC7置“0”,PC4置“1”(已知82C55各端口的地址为7FFCH~7FFFH)。 答:本题主要考察对82C55的C口的操作。其方式控制字的最高位为0时,低四位控装置对C口置复位。由题目可知方式控制寄存器的地址为7FFFH。 ORG 0H MAIN: MOV PTR,#7FFFH ;控制字寄存器地址7FFFH送DPTR MOV A,#0EH ;将PC7置0 MOVX @DPTR,A MOV A,#09H ;将PC4置1 MOVX @DPTR,A ! END 2.AT89S52单片机扩展了一片82C55,若把82C55的PB口用作输入,PB口的每一位接一个开关,PA口用作输出,每一位接一个发光二极管,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编写出PB口某一位开关接高电平时,PA口相应位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的程序。 答:电路图可参见图9-10,PA口每一位接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的负极接地。PB口每1位接一开关和上拉电阻,开关另一端直接接地。这样只需要将读到的PB口的值送给PA口就可以满足题目要求了。 ORG 0100H MIAN:MOV A,#B ;设置PA口方式0输出,PB口方式0输入 MOV DPTR,#0FF7FH ;控制口地址送DPTR MOVX @DPTR,A ;送方式控制字 MOV DPTR,#0FF7DH ;PB口地址送DPTR MOVX A,@DPTR ;读入开关信息 MOV DPTR,#0FF7CH ;PA口地址送DPTR : MOVX @DPTR,A ;PA口的内容送PB口点亮相应的二极管 END 五、简答 1.I/O接口和I/O端口有什么区别I/O接口的功能是什么 答:I/O端口简称I/O口,常指I/O接口电路中具有端口地址的寄存器或缓冲器。I/O接口是指单片机与外设间的I/O接口芯片;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 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 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不同压的H2与N2,P(H2)=20kpa,P(N2)=10kpa,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H2 3dm3 P(H2) T N2 1dm3 P(N2) T (1) 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压力; (3)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体积。 第二章 1mol水蒸气(H2O,g)在100℃,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 设:相对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1mol某理想气体与27℃,的始态下,先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 在恒容升温至℃,。求过程的W,Q, ΔU, ΔH。已知气体的体积Cv,m=*mol-1 *K-1。 容积为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 C,4 mol的Ar(g)及150 C,2 mol的Cu(s)。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

t及过程的。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及,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图示如下 假设: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因此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则 冰(H2O,S)在100kpa下的熔点为0℃,此条件下的摩尔熔化焓 ΔfusHm=*mol-1 *K-1。已知在-10~0℃范围内过冷水(H2O,l)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H2O,S)=*mol-1 *K-1。求在常压及-10℃下过冷水结冰的摩尔凝固焓。 O, l)在100 C的摩尔蒸发焓。水和水蒸气已知水(H 2 在25~100℃间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 (H2O,g)=*mol-1 *K-1。求在25C时水的摩尔蒸发焓。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的热化学数据,计算 25 C时反应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要求:(1)应用25 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 平衡状态。 (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 (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 (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3.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 答:电位差计:利用补偿法测定被测电极电动势; 标准电池:提供稳定的已知数值的电动势EN,以此电动势来计算未知电池电动势。 检流计:指示通过电路的电流是否为零; 工作电池: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其值不应小于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值。 4.测电动势为何要用盐桥?如何选用盐桥以适合不同的体系? 答:(1)对于双液电池电动势的测定需用盐桥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2)选择盐桥中电解质的要求是:①高浓度(通常是饱和溶液);②电解质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接近相等;③不与电池中的溶液发生反应。具体选择时应防止盐桥中离子与原电池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如原电池溶液中含有能与Cl-作用而产生沉淀的Ag+、Hg 离子或含有能与K+离子作用的ClO-离子,则不可使用KCl盐桥,应选用KNO3或NH4NO3盐桥。 5.在测定电动势过程中,若检流计的指针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若调不到零点,可能的原因有: (1)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 (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 (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 4.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 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影响很大,故反应过程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3、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 答:根据溶液凝固点的下降值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就不是稀溶液,太少凝固点下降值太小,误差大。 3. 实验中为何用镀铂黑电极?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铂电极镀铂黑的目的在于减少电极极化,且增加电极的表面积,使测定电导时有较高灵敏 度。电导池不用时,应把两铂黑电极浸在蒸馏水中,以免干燥致使表面发生改变。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原因: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 2.反应物起始浓度不相等,试问应怎样计算k值? 答:若CH3COOC2H5溶液浓度a>b(NaOH溶液浓度),则其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为 a a κt+κ0 (—-1) - κ0— b c a ln????????? = κ(a—b)t + ln— ____ b b κt - κc — c C和κc分别为反应进行完全后体系中产物CH3COONa的浓度和电导率 若a>b时b =C,若a< b时a =C 3.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时,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 答:不能。只有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才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以跟踪反应 物浓度随时间变化。 1、把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圆片时,压得太紧,点火时不易全部燃烧;压得太松,样品容易脱落;要压得恰到好处。 挥发性双液图

统计学原理第九章(相关与回归)习题答案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 一.判断题部分 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 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 题目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4: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答案:× 题目11: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答案:√ 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 答案:B 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最新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 解答: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解答: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只有当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 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基础。 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 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除了“是什么”的问题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还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些便属于所谓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解答: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5.为什么说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解答:第一,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第二,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物化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 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 J(放热)。 2. (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2)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3)如何降低热损耗? 答:(1)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 (2)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3)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

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4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5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6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实验二十(1)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预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 真空泵在开关之前为什么要先通大气?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9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9章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 1、利用第2章第9题的数据,任意选择两门课程成绩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利用SPSS 提供的绘制散点图功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请绘制全部样本以及不同性别下两门课程成绩的散点图,并在图上绘制三条回归直线,其中,第一条针对全体样本,第二和第三条分别针对男生样本和女生样本,并对各回归直线的拟和效果进行评价。 选择fore和phy两门成绩体系散点图 步骤:图形→旧对话框→散点图→简单散点图→定义→将fore导入Y轴,将phy导入X轴,将sex导入设置标记→确定。 接下来在SPSS输出查看器中,双击上图,打开图表编辑

→点击子组拟合线→选择线性→应用。

分析:如上图所示,通过散点图,被解释变量y(即:fore)与解释变量phy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回归直线的拟合效果都不是很好。 2、请说明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回归分析则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需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只有当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时,进行回归分析寻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如果在没有对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方向和程度做出正确判断之前,就进行回归分析,很容易造成“虚假回归”。与此同时,相关分析只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程度,不能推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研究和分析的目的。 线性回归分析是相关性回归分析的一种,研究的是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会不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 3、请说明为什么需要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一般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检验? 检验其可信程度并找出哪些变量的影响显著、哪些不显著。 主要包括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等。

模拟电子技术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入A、B或C。 (1)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在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出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 A.交流功率B.直流功率C.平均功率(2)功率放大电路的转换效率是指。 A.输出功率与晶体管所消耗的功率之比 B.最大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 C.晶体管所消耗的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 (3)在OCL乙类功放电路中,若最大输出功率为1W,则电路中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功耗约为。 A.1W B.C. (4)在选择功放电路中的晶体管时,应当特别注意的参数有。 A.βB.I C M C.I C B O D.B U C E O E.P C M F.f T (5)若图所示电路中晶体管饱和管压降的数值为│U C E S│,则最大输出功率P O M=。

A. L 2 CES CC 2 ) ( R U V- B. L 2 CES CC ) 2 1 ( R U V- C. L 2 CES CC 2 ) 2 1 ( R U V- 图 解:(1)A (2)B (3)C (4)B D E (5)C 二、电路如图所示,已知T1和T2的饱和管压降│U C E S│=2V,直流功耗可忽略不计。 图 回答下列问题: (1)R3、R4和T3的作用是什么

(2)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P o m 和电路的转换效率η各为多少 (3)设最大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1V 。为了使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值达到16V ,电阻R 6至少应取多少千欧 解:(1)消除交越失真。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8.694πW 162)(CC CES CC L 2 CES CC om ≈-?= =-= V U V R U V P η (3)电压放大倍数为 3.1113.1121 6i omax ≈+=≈=R R A U U A u u && R 1=1k Ω,故R 5至少应取 k Ω。 习 题 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者在括号内打“√”,凡错者在括号内打“×”。 (1)在功率放大电路中,输出功率愈大,功放管的功耗愈大。( ) (2)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 ) (3)当OCL 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W 时,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应大于1W 。( ) (4)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的共同点是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 解:(1) m Cu = 201560635462.F ???=5.527 g n Cu =201560 2F ??=0.09328 mol (2) 2Cl n =2015602F ??=0.09328 mol 2Cl V =00932830015 100 .R .??=2.328 dm 3 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 21.66×10-2g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阳极区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 (NO 3) 2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331.2098 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 =262501151166103312098(..)..--??-11513312098..+01658 21078682 ..? =3.0748×10-3-3.4751×10-3+7.6853×10-4 =3.6823×10-4 mol t +(Pb 2+ )=4 4 36823107685310..--??=0.4791 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 =1151 3312098 ..-262501151166103312098(..)..--??=4.0030×10-3 mol t -(3 NO -)=4 4 40030107658310..--??=0.5209 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 g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求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 考虑Ag +: n 迁=n 前-n 后+n e =3233760236739101698731(..)..--??-023********..+00781078682 .. =1.007×10- 3-1.3893×10- 3+7.231×10- 4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习题九 1. 求函数u=xy2+z3-xyz在点(1,1,2)处沿方向角为的方向导数。 解: 2. 求函数u=xyz在点(5,1,2)处沿从点A(5,1,2)到B(9,4,14)的方向导数。 解: 的方向余弦为 故 3. 求函数在点处沿曲线在这点的内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 解:设x轴正向到椭圆内法线方向l的转角为φ,它是第三象限的角,因为 所以在点处切线斜率为 法线斜率为. 于是 ∵ ∴ 4.研究下列函数的极值: (1)z=x3+y3-3(x2+y2); (2)z=e2x(x+y2+2y); (3)z=(6x-x2)(4y-y2); (4)z=(x2+y2); (5)z=xy(a-x-y),a≠0. 解:(1)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0,0),(0,2),(2,0),(2,2). z xx=6x-6, z xy=0, z yy=6y-6 在点(0,0)处,A=-6,B=0,C=-6,B2-AC=-36<0,且A<0,所以函数有极大值z(0,0)=0.在点(0,2)处,A=-6,B=0,C=6,B2-AC=36>0,所以(0,2)点不是极值点. 在点(2,0)处,A=6,B=0,C=-6,B2-AC=36>0,所以(2,0)点不是极值点. 在点(2,2)处,A=6,B=0,C=6,B2-AC=-36<0,且A>0,所以函数有极小值z(2,2)=-8. (2)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 在点处,A=2e,B=0,C=2e,B2-AC=-4e2<0,又A>0,所以函数有极小值. (3) 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3,2),(0,0),(0,4),(6,0),(6,4).

Z xx=-2(4y-y2), Z xy=4(3-x)(2-y) Z yy=-2(6x-x2) 在点(3,2)处,A=-8,B=0,C=-18,B2-AC=-8×18<0,且A<0,所以函数有极大值z(3,2)=36.在点(0,0)处,A=0,B=24,C=0,B2-AC>0,所以(0,0)点不是极值点. 在点(0,4)处,A=0,B=-24,C=0,B2-AC>0,所以(0,4)不是极值点. 在点(6,0)处,A=0,B=-24,C=0,B2-AC>0,所以(6,0)不是极值点. 在点(6,4)处,A=0,B=24,C=0,B2-AC>0,所以(6,4)不是极值点. (4)解方程组 得驻点P0(0,0),及P(x0,y0),其中x02+y02=1, 在点P0处有z=0,而当(x,y)≠(0,0)时,恒有z>0, 故函数z在点P0处取得极小值z=0. 再讨论函数z=u e-u 由,令得u=1, 当u>1时,;当u<1时,, 由此可知,在满足x02+y02=1的点(x0,y0)的邻域内,不论是x2+y2>1或x2+y2<1,均有 . 故函数z在点(x0,y0)取得极大值z=e-1 (5)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 z xx=-2y, z xy=a-2x-2y, z yy=-2x. 故z的黑塞矩阵为 于是 易知H(P1)不定,故P1不是z的极值点, H(P2)当a<0时正定,故此时P2是z的极小值点,且, H(P2)当a>0时负定,故此时P2是z的极大值点,且. 5. 设2x2+2y2+z2+8xz-z+8=0,确定函数z=z(x,y),研究其极值。 解:由已知方程分别对x,y求导,解得 令解得, 将它们代入原方程,解得. 从而得驻点. 在点(-2,0)处,B2-AC<0,因此函数有极小值z=1. 在点处,B2-AC<0,函数有极大值. 6. 在平面xOy上求一点,使它到x=0,y=0及x+2y-16=0三直线距离的平方之和为最小。 解:设所求点为P(x,y),P点到x=0的距离为|x|,到y=0的距离为|y|,到直线x+2y-16=0的距离为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 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整理by__kiss-ahuang 第一部分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