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_军事理论重点整合版(精)
2020军事理论复习资料【重点标注版】

2020军事理论复习资料【重点标注版】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第⼀部分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的防务)指:捍卫国家主权、领⼟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化等⽅⾯的建设和⽃争。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卫型、联盟型、中⽴型。
3是指某些经济发达的⼤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实⾏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对别国进⾏侵略、颠覆和渗透。
4在国防建设上以防⽌外敌⼊侵为⽬的,主要依靠本国的⼒量,⼴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即以结盟形式,联合⼀部分国家来弥补⾃⾝⼒量的不⾜。
6主要指中⼩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
7(社会国防、⼤国防、全民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种全新的国防现象和国防实践活动。
8、国家的领⼟:领陆、领⽔、领陆及领⽔的底⼟和领空。
9指的是领陆及领⽔的边缘线向天空延伸的⼀种领⼟理论。
10、领陆:陆地、岛屿;领⽔:内⽔、领海。
11、国防科技是衡量⼀个国家综合国⼒的重要标志之⼀,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个重要⽅⾯。
12是⼀个国家的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命英雄主义精神。
13、国防是国家⽣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对于⼀个国家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两件⼤事,⼀个是发展问题,⼀个是安全问题。
14、国防教育中需要强化的五种观念为国⼟观念、国⼒观念、国是观念、国魂观念、国耻观念。
1516、我国古代典型的国防⼯程建设有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等。
17、长城故址西起临洮(今⽢肃省岷县),东⾄辽东(鸭绿江),史称万⾥长城,现存明长城,全长6300多千⽶,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西、陕西、宁夏、⽢肃等九省、市、⾃治区。
18、中华⼈民共和国的领⼟⾯积为1260多万平⽅千⽶。
军事理论整理(复习重点+真题+答案+论述题范文)

军事理论整理中国国防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我国是自卫型国防。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的国防法规主要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
3、学生军训的意义:(1)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4、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5、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包括:第二炮兵、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和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6、陆军是我军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什么?(1)抗敌军事入侵;(2)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3)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7、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我国海军的使命是什么?(1)防御外敌海上入侵;(2)收复敌占岛屿;(3)保卫我国领海主权;(4)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1.军训的意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古往今来,国防教育都被各国置于极为关键的位置上,理所当然,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其中军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这既是国家法律赋予在校学生的一项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又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大学生通过军训,不仅能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学到了军事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加深了对人民军队的理解,为国家战时兵员动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事理论重点整理

军事理论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军事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具有五个特点: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创新性。
◆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夏商西周时期,在军事指导思想上,“天命观”是其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经历了秦到清朝前期的缓慢。
秦汉时期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一统的战争观;集中统一的建军观;长治久安的国防观;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
北宋初期,开始了中国战争史上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期。
◆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不仅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置成功的火药配方,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武经七书》:宋神宗时,颁布《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7本兵书,合称《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
明朝最杰出的兵书有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以及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部头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二、《孙子兵法》简介孙武生平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在吴王阖闾时期和吴王夫差时期。
《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计》篇4内容1.本篇开篇阐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
七个战术基本要素:主熟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3.在“兵者,诡道也”这一观点的统帅下,列举了将帅进一步欺敌误敌的12种战法,即“诡道十二法”。
其目的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军事理论大一知识点

军事理论大一知识点军事理论是指以军事科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研究和总结军事实践经验,提出军事原则和规律的学科。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学习军事理论时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点。
一、战争与军事思想战争是指敌对双方以武力为手段进行的、为了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利益等目标的斗争形式。
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本质、战争规律、军队建设等问题的理论观点和思考方式。
1. 战争的本质与形态:战争具有政治性、复杂性、斗争性,是一种群体冲突的形态。
2. 军事思想的特点:实践性、相对独立性、科学性、指导性。
3. 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克劳塞维茨、马海德等。
二、军事战略与战役战术军事战略是指战争全局的谋划和决策,包括战争目标、战略原则、资源配置等内容。
战役战术是指军队在一定战区内进行的战斗行动的具体安排和实施。
1. 军事战略的要素:政治目标、军事目标、战争资源、战略规划。
2. 战役战术的要素:兵力、火力、防护、机动、指挥等。
3. 军事战略与战役战术的关系:战略决定战役,战役服务于战略。
三、战争形式与军种分类战争形式是指战争的具体特点和表现方式。
军种分类是根据部队组成和作战任务的不同对军队进行划分。
1. 对称战争与非对称战争:对称战争是指敌我双方军力对比较为均衡、规模宏大的战争;非对称战争是指军力对比悬殊、战争规模相对较小的战争。
2. 陆军、海军、空军的职能与作战特点。
3. 军种协同作战:各军种之间通过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作战任务。
四、军队建设与军事装备军队建设是指军队组织和管理的过程,军事装备是指军队所使用的各种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1. 军队组织与编制:军队的组成、层级、职能等方面的安排。
2. 军队训练与人才培养:军事技能的训练,军事干部和士兵的教育培养。
3. 军事装备与武器系统:包括枪械、战车、飞机、舰船等。
五、军事伦理与国际人道法军事伦理是指军人在战争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国际人道法是规范战争行为和保护战争受害者的国际法律体系。
扬州大学 军事理论重点3~5章

1. 战略的含义: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2.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及几个基本要素: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称之为军事战略。
它通常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军事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和战略措施3.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4.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及其趋势: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 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②.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③. 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④.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⑤. 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5.国际战略格局的含义:所谓“格局”就是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6.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格局;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新旧格局转换及其特点7.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①. 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②. 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③. 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④. 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⑤.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⑥. 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的世界力量8.国际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明显增多;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加剧;跨国性问题日益严重9.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⑴. 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⑵. 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纷争;⑶. 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⑷. 新的国际法出台前引发的国家间领土争端。
10.民族矛盾的主要表现:冷战时期遗留民族矛盾的继续和延伸;两极格局解体导致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抬头。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军事理论重点1.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军用卫星包括哪几类?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4.传统伪装措施有哪些?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光与音响伪装。
5.隐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并简单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材料技术:a.多频谱隐身材料、b.纳米材料、c.智能型隐身材料;(2)等离子体技术;(3)应用仿生技术。
6.谈谈你对人民战争基本属性的认识?(1)正义性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符合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本利益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战争有了正义性才会有群众性,失去了正义性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性。
(2)群众性人民战争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更广泛,更深入,由于人民战争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是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能够形成比一般战争的声势要大得多的,群众自觉投入战争活动的动人场面,群众会表现出较高的参军,参战,支前等热情。
7.我国和印度存在了12.5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面积,印度侵占9.2万平方公里,占争议面积74%8.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
9. 我国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10.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后发制人。
11. 现代伪装技术包括电子伪装和信息伪装。
12.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我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13. 国家地缘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军事理论整理

军事理论核心名词预祝大家考得好成绩!整理来自扬州大学于计算机1801赵钰新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建设: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国家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4. 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进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和使用力量,以及进行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活动的准则。
5. 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与非正规的武装组织构成,是国防力量的主体。
6. 国防动员: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是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7.人民防空:政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后果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简称人防。
8.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9.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0.人民战争:指被压迫阶段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也包括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 11.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中关于战争与和平形势判断的主要内容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推迟或制止世界战争的爆发已成为可能,要以"和平方式"和"共同开发"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12. 战略:策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资料重新整理版

第一章国防概述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有哪些因素构成?①、国防的概念: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②、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政治要素二、国防的经济要素——经济过对国防建设具有制约作用1 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3 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捂着基础。
三、国防的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具有促进作用1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2 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
3 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
4 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①、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防御性(中国)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②、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
4.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按内涵可分为:生存目标、发展目标按范围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1.保卫国家主权(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国家领土是指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领土又是提供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名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我国领土总面积=1040+300=1340平方千米]3.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发展(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4、中国的国防历史类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国防的基本类型(1:㈠扩张型㈡联盟型㈢自卫型㈣中立型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0㈠调整对象的军事性㈡司法适用的优先性㈢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11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和国防动员法三,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17㈠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㈡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义务、保护国防设施义务、保护国防密码义务、协助国防活动义务。
第三节国防建设一,国防政策(23㈠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
二,武装力量(25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第四节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31㈠人民武装动员㈡国民经济动员㈢人民防空动员㈣交通战备动员㈤政治动员第五节人民防空一,防空袭的方法(39㈠识别:防空警报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是连续鸣3分钟。
㈡防护:疏散防护、隐蔽防护、伪装防护。
㈢消除防空后果。
二,“新”三打三防(42㈠三打: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
㈡三防:放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47㈠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48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㈡《孙子兵法》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将帅修养标准。
(50㈢《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组成。
(49㈣《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54:①重战、慎战、备战思想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③以谋利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④“文物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⑤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㈤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9:①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②战争与政治③战争与经济④战争与主观指导⑤将帅修养⑥治军⑦战略战术⑧战争保障三,外国军事思想(58㈠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㈡克劳塞维茨《战争论》㈢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61㈠毛泽东思想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们战争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63㈠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㈡人民军队思想㈢人民战争思想㈣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㈤国防建设思想三,毛泽东的战争观㈠战争的本质:指出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性质的行动,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
㈡战争的性质: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
一切反革命战争、掠夺战争、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进步的战争、谋求解放的战争,都是正义的。
四,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63:军民一致、官民一致和瓦解敌军五,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㈠让我国拥有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建立起我国的现代化航天工业体系。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怎样定义新时期(66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军事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㈡所谓“新时期”不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且是我党、我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新的条件、新的阶段并有新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含义。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67㈠战争与和平思想㈡国防建设思想㈢军队建设思想㈣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㈤军事战略思想三,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㈠总目标: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㈡总任务: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一,江泽民在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的五句话总要求㈠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第五节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一,党在军事理论的三次飞跃所产生的三大军事理论成果㈠毛泽东军事思想㈡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㈢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 战略的含义: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2.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及几个基本要素: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称之为军事战略。
它通常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军事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和战略措施3.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4.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及其趋势: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 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②.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③. 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④.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⑤. 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5.国际战略格局的含义:所谓“格局”就是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6.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格局;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新旧格局转换及其特点7.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①. 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②. 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③. 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④. 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⑤.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⑥. 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的世界力量8.国际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明显增多;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加剧;跨国性问题日益严重9.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⑴. 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⑵. 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纷争;⑶. 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⑷. 新的国际法出台前引发的国家间领土争端。
10.民族矛盾的主要表现:冷战时期遗留民族矛盾的继续和延伸;两极格局解体导致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抬头。
11.局部战争已成为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局部战争的多发性;局部战争的破坏性;局部战争的不确定性;局部战争引起国际组织的更多介入。
12.我国领土总面积:960 + 300 = 1260 万平方公里13.我国安全环境的现状: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 000多千米,海岸线18 000多千米,周边国家多达1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
14.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15.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⑴.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和牵制;⑵.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⑶.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⑷.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对中国的威胁增大;⑸.南海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存在严峻复杂的挑战。
16.我国的安全政策和新安全观✈我国目前应对的措施:①.立足于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确定做到三个基本目标:a.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c.促进地区对话与合作;②.坚持倡导和践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安全环境。
17.俄罗斯对我国安全影响不容忽视:俄罗斯历史上具有扩张主义传统,俄罗斯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发展潜力巨大。
中俄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议,俄政局及对外政策走向也有很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18.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19.军事高技术的特点:①高智力②高投资③高竞争④高风险⑤高效益⑥高保密⑦高速度20.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高技术已经对现代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可概括为“五化”:①侦察立体化②指挥控制智能化③反应快速化④打击精确化⑤防护综合化21.精确制导弹药:精确制导弹药又称灵巧弹药,根据不同作用原理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两类。
⑴.末制导弹药:末制导弹药有寻的器和控制系统,在其弹道末端能根据目标和弹药本身的位置自行修正或改变弹道,直至命中目标。
主要有制导炮弹、制导导弹和制导雷等。
扬州大学军事理论重点整合版⑵.末敏弹药:末敏弹药不能自动跟踪目标,也不能改变飞行弹道,只能在被撒布的范围内利用自身的探测器(寻的器)探测和攻击目标。
22.精确制导武器对现代作战的影响:①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一种主要作战武器,作战效率大大提高;②战争进程加快;③传统兵力兵器地位下降;④人员伤亡的数量将急剧减少。
23.伪装的含义:所谓伪装,是指为欺骗或迷惑地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24.隐身技术的含义: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跟踪技术” ,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或攻击的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
25.伪装的技术措施在作战中的应用:主要有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其中有传统的伪装,也有高技术伪装。
26.隐身技术的分类:隐身技术发展了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电子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等。
27.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取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