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总结

1.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所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证。
2.国防的基本职能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和颠覆。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基本内容包括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两方面4.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前提。
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6.陆军:(1)性质:是以步兵、装甲兵、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连是陆地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力量。
它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快速的机动能力。
(2)编程: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和其他专业部队等组成。
7.海军:(1)性质: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它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
(2)编程: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8.空军:(1)性质: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它具有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的能力。
(2)编程: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以及通信兵等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9.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动员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重要措施。
(1)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为抑制战争爆发并多余战争的胜利积聚强大的战争力量,是国防动员基本功能与任务。
(2)国防动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国防动员的最初功能是应对战争的需要。
国防动员活动可以凭借自身的准备和特有的机制,使国家或地区在需要时进入一定的应急状态。
(3)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防动员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10.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政治动员。
军事理论 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填空、名词解释)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扩张型:霸权主义;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本国安全及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联盟型: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中立型:奉行和平中立政策的中小发达国家。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1.履行兵役的义务。
2.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
3.保守国家军事秘密的义务。
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5.支持国防活动的义务。
(简答)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民兵。
国防动员的概念: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时,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名词解释)自卫保卫战:抗美援朝——1950年对印度——1962对苏联——1969对越南——1979第二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概念:它揭示的是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名词解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1.产生时期。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
军事理论重点

16,兵制 即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
17,军种 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
40,军队指挥自动化 P140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建立和运用自动化系统,辅助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控制与管理活动
1,我国颁布的国防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32,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的基本技术原理是:利用多种媒介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红外线,光波,声波,应力(振动)波,无线电波等物理特征信息,从而发现目标并监视其行动.侦察监视技术有:1)无线电侦察技术;2)照相侦察技术;3)雷达侦察技术;4)传感器侦察技术;5)其它侦察技术(如战场窃听,战场电视侦察).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法规 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防动员 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简称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
33,电子对抗 P133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
军事理论重点要点归纳

(1)美国未雨绸缪,确保全球性国家利益
(2)俄国紧握“杀手锏”,力图东山再起
(3)日军执经济科技优势,打造“世界一流强国”
(4)印度加强联合作战,积极“挺进”印度洋
(5)欧盟内统外扩,逐步走向世界独立“一级”
【7】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2】主要内容:
(1)人民武装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
(4)国防交通动员
(5)政治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织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等。
【4】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
【2】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正确指导战争的方法论内容: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4)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观即人民对战争的根本系统的看法和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1)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3)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4)传感器侦察技术
(5)其他侦察监视技术
军事上的应用:
(1)航空侦察
(2)航天侦察
(3)地面侦察
(4)海上侦察
【5】隐性武器:隐形飞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坦克
【6】精确制导武器
概念:采取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举例:导弹,精确制导弹药
军事理论重点

一、填空题1、《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兵之情主速”体现了孙武的速胜思想。
2、江泽民提出我军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是_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_。
3、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_地缘政治、地缘经济、____地缘军事_____等关系。
4、《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中的“五事”是指__道__天、地、将、法。
5、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_________军队___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6、电子干扰按技术类型可分为___有源干扰___和__无源干扰___。
7、____互信_是新安全观的基础,“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__协作__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8、军事思想与其他军事学科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___共性与个性______的关系。
9、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__国家安全_和_军事斗争全局_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10、地形匹配制导系统由弹上的制导计算机、__雷达_高度表(或叫无线电高度表)和____气象_____高度表组成。
1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_______客观实际_____和主观指导的关系。
12、___1949年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建立。
13、电子干扰按任务类型可分为___压制性干扰_____和__欺骗性干扰____。
14、_____航空运输____是争取时间,保障部队快速实施机动,夺取战争主动最有效的措施。
15、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______实践性_______、继承性、创造性和时代性。
二、单项选择题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各种军用卫星( C )颗。
A、70B、80C、90D、1002、( B )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实现精确制导的新技术,一般用于攻击地面静止目标。
A、遥控制导B、卫星制导C、惯性制导D、匹配制导3、(C )是一种能对敌方有威胁的卫星实施摧毁、破坏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卫星。
A、侦察卫星B、军事卫星C、反卫星卫星D、气象卫星4、军事活动是国防的( A )手段。
军事理论【要点 重点】

六指挥自动化有什么意义?
1提高了作战指挥的效率
2提高了军队的机动能力
3提高了武器的作战效能
4强化了战争保障能力
七精确制导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按照特定基准飞行路线,控制和引导武器系统对其目标进行攻击
八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涵创新军事技术
2、 创新体制编制
2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教案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特点;明显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地位和作用;军事思想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二.军事思想有哪些发展规律?
1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
2敬爱内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3加强全国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国防概念
十七。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①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② 和平仍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
③ 反对台独,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第一章
一、 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3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军事.,政治,.经济,.外交
4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制和制止的行为
二、 叙述我国国防政策的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军事理论重点

1.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武装警察部队、民兵3.国防的基本要素(构成):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自然要素、军事要素;经济要素与国防的关系:制约作用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要素与国防的关系: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潜能;4.国防的职能:保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巩固国家地位;5.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自卫防御型、互相联盟型、自主中立型;6.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6)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7.国防法规的定义:国防法规是国家为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而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8.《兵役法》是根本大法;《国防法》是基本法。
9.履行兵役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10.国防动员的定义:国防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成国家防务目的而进行的动员。
11.国防动员的分类:按规模:总体动员、局部动员按方式:公开动员、秘密动员按时机:战争初期动员、持续动员12.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国防教育。
13.国防教育的定义: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
14.国家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国防教育,可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忧患兴邦”的思想意识;其次,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全民族的国防精神得以发扬,增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军事理论重点

第一章国防定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1.捍卫国家的主权,始终是国防中占第一位的,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保护国家的安全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事”侵略“要制止的是”武装颠覆“国家的国防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国防政策和社会制度决定国防类型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国防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多样性、多层性、协调性国防产生:夏朝夏商周:“兵农合一”的军民制度征兵制出现:战国时期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启示:1.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属于同一层次的:《国防法》、《兵役法》、《军官军衔条例》等1997年3月14日通过了《国防法》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兵役法》:1984年颁布1998修正《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国防教育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究实效国防教育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的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国家主席4、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7年人造卫星:1970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制定了“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裁军:1985年100万1997年50万2003年20万2015年30万国防建设成就;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建立一支正规化、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四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民兵: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民兵按年龄可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全国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四大军种构成三个舰队:“东海”、“南海”、“北海”第二炮兵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第二炮兵任务:平时发挥威慑作用和遏制敌人可能对我国发动的核战争;战时则主要遏制将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遏制和战争升级,实施核反击第二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概念: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特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通用性《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贵胜,不贵久”以及“多算胜,少算不胜”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军事思想作用:1、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给全局性指导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毛泽东军事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8月7日,“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毛泽东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1938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理论重点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与军事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活动,以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国侵略和颠覆。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主权国家为满足战争的需要或临时处理重大危机和自然灾害等突发局势,以保障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是主权国家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的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它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行为规则的一般术语,通过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以加强国防,特别是军队的建设。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