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开题报告

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开题报告
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开题报告

继续教育学院吴家湾校区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学生姓名:郑蓉

准考证号:0530********

专业班级:护本142

指导教师:宋体(小二号)

教务处

二O一一年十一月

填表时间: 2012 年 3 月 20 日

拟选

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题目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 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 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五、研究计划

(1) 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 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 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 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1]

一:入院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2 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 3 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通知师傅送第一瓶开水. 4 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5 如急诊入院,根据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6 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二晨间护理 1 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手术衣。 2 腹部手术半卧位(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 3 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通气等情况,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活动能力. 三晚间护理 1 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健教. 2 根据季节开窗通风或紫外线灯管病室消毒1次/周,出院后. 四饮食护理 1 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

2 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肠内营养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知识。 3 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五排泄护理 1 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 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会阴护理2次. 六卧位护理 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2 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 3 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七舒适护理 1 患者每周剪指、趾甲一次;胃肠手术每天协助泡脚1次. 2 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更换衣物. 3 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嘱患者注意保暖. 4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操作要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睡眠良好. 6 晚夜间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八术前护理 1 给予心理支持.评估手术知识,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

对高龄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高龄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5-06T17:09:04.10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作者:尚丽霞 [导读] 针对高龄产妇的焦虑心理给予心理护理调适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忍耐度,提高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期间心理护理调适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高龄产妇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疼痛的忍耐度、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产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产妇对疼痛的忍耐度、对住院期间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30、42 天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产妇的焦虑心理给予心理护理调适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忍耐度,提高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龄产妇;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1.心理活动负反应的相关因素: 1.1自身状况:女性35岁后卵子老化和异常的概率增大,染色体异常,容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和难产. 1.2对胎儿的影响:孕妇大于35岁,容易产生早产、小于胎龄儿、死胎、畸胎等围产儿并发症。 1.3对二胎高龄产妇经济负担在目前高消费水平的生活条件下,养育、就医、上学变成双倍的支出,增加了生活成本。 1.4夫妻关系:女性把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难免会忽略丈夫的感受,减少夫妻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不和谐的因素。 1.5工作情况:35岁左右的女性已摆脱了第一胎的羁绊,是工作状态最佳、最可能出成绩的时间,但二胎的到来则失去了上升的机会,甚至永远失去工作的机会,多年的努力学习和拼搏付诸东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产妇分娩前、中、后期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减少或避免了并发症,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一般资料 我院高龄产妇40例,其中年龄35~49岁,分娩时孕28~42周,排除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胎位异常等情况,将40例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2.1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外,于分娩前,认真评估每个人的心理状况,把检查和化验结果一一告知,仔细倾听产妇和家属的担忧和需求并尽力解决。一起选择喜爱的轻音乐播放。与产房交接时,护士把产妇的思想动态交代给助产士加以关注。分娩中,助产士耐心指导其调整呼吸,给予关心和爱心,全程陪伴,循环播放挑选的轻音乐曲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疼痛感觉,进而积极配合助产士、医生。同时告知其产程进展,鼓励有效用力,如果疼痛难耐可与之交谈转移注意力,征得同意拍摄合适的情景作为家庭的的纪念。分娩后及时告知新生儿健康状况,赞美宝宝,表扬妈妈,感谢家属的配合,制定产后康复及保健计划,指导饮食,协助催奶,建立宝宝保健卡,联系儿科医生查房。同时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防止产后抑郁。 2.2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产妇对疼痛的忍耐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产妇根据自身感觉给出数值。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于分娩后5,30,42天进行随访,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满意度与并发症比较:试验组对住院期间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5.30.42天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实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比较:未给予心理疏导干预的常规组疼痛量表评分为:7.45±1.36,而通过心理疏导护理干预,产妇的疼痛忍耐度明显提高,其疼痛量表评分下降为:4.42±1.1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育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身心健康更加重视,心理护理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高龄产妇因为年龄的增大,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降低了产妇的痛阈值,产妇对于疼痛的敏感度增高,高龄孕产妇年龄偏大,心理压力较大,生理机能状态较差,尤其是子宫纤维受损,结缔组织增多,体力不足,宫缩乏力,易发生滞产和产后出血。同时血管舒缩功能的失衡引起外周血管痉挛,子宫、胎盘缺血,可能引发胎儿窘迫。分娩期间护理干预对于高龄产妇的焦虑心理应用效果显著。高龄产妇不仅生理功能下降,其社会心理因素更多,也更复杂,因此护士在分娩前通过认真观察、仔细询问、全面查体、主动与家属沟通了解现状和既往史,准确评估产妇的护理问题,制定措施,做好有关分娩知识的宣教,使孕妇能正确对待妊娠与分娩,积极应对妊娠和分娩中产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分娩产程中,及时观察思想动态,对产妇给予关心、爱心和耐心,必要时通过音乐助娩,拍摄产程中合适的情景作为纪念录像以转移注意力进而减轻痛感,鼓励调整心态努力配合医生和助产士,争取最安全分娩。分娩后及时通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询问产妇的感受,给予关怀和表扬,晨、晚间护理时仔细询问产妇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关注奶水及子宫收缩,巡视时多与产妇沟通,认真观察宝宝情况,指导其正确的母乳喂养、通奶方式及注意事项,宣教宝宝的发育特点、同时鼓励产妇积极与家人沟通,良好的夫妻关系及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产妇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产妇情绪稳定,提升整体幸福感,顺利度过产褥期,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高龄产妇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率。与适龄产妇相比,高龄初产妇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负担,还要在精神上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在产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及担忧等心理负担以及特殊的心理需求。针对高龄初产妇的这一特点,医护人员应对其做好产前的心理疏导和专业护理工作,尽量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其更好地配合进行自然分娩或进行剖宫产手术,且有助于其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春芝, 洪小娟, 刘付珍妙. 高龄初产妇产前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J]. 医学信息( 中旬刊),2011,01:258-259. [2] 吴命坤, 马香蕊, 黄丽霞, 张趁儒, 耿玉兰. 高龄初产妇产前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J]. 华西医学,2012,04:108-111.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3-03-01T16:02:3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李兆秀[导读]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护士长是科室的护理领头羊,知识的更新需要不断的挑战,要求各科护士长进行竞争上岗。 李兆秀(云南省玉龙县人民医院云南玉龙 6741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329-02 【摘要】本院是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困扰着医院院领导及护理管理人员,不同层次地制约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难点是:①医务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员缺编;③就医环境不理想;④后勤保障不到位;⑤健康教育流于形式;⑥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对策: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②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③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行为,推动优质护理的深化;④改善病房环境和后勤保障;⑤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等竞争激励机制;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关键词】优质护理难点对策本县地处大西南边远山区,属纳西族自治县,是省级贫困县,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群众卫生意识较为淡薄。病床实际开放500张,在职在岗护士1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6人,床护之比为1:0.25,60%护士为新分或新调入,造成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由于人力、物力、后勤保障等这诸多因素,给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就基层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所遇到的难点及对策介绍如下: 1 难点分析 1.1 医务人员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是医院及科室领导层对该项活动重视不够;二是部分护士仍未能深刻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没有正确全面理解基础护理的丰富内涵;三是缺少医生的大力支持。 1.2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4,而我院的床护之比仅达1:0.25,护理人员与床位的比例数字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进一步提高,面对基层医院的治疗输液给药量过大的情况下,护士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都很紧张,在某些特殊时段很难为病人提供及时、周到、满意的服务,反之,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大,使得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惫感增强,迫于各种制度的约束,往往采取回避与病人的交流沟通,冷落病人的现象。 1.3病人及家属因素本院就医的病人大多数来自农村山区,大多为少数民族,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会讲汉语,在交流方面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大多患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为了节约开支,陪护者均为亲属,家属自请护工极少;有的病人心理上不太习惯护士代替家属为其洗脚、擦身、协助其大、小便等生活护理;二是担心接受了基础护理服务后,住院费用会增加;三是减少陪护,病人及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不理解,难以接受无人陪护的观念,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在院陪护意愿。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高,造成护士实施优质护理产生负面影响,护士不能从中体会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价值所在。 1.4就医环境不理想病区管理难度大,一是本院占地面积狭小,房屋总体规化布局不合理,病区设计不够规范,病房条件较差;二是病人未统一着装病员服,病人自带衣物、行李、杂物;三是病人缺乏卫生意识,被服难以保持整洁,病房管理难度增大;四是无单独病人食堂,不能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给住院病人带来不方便。 1.5后勤保障不到位后勤人力不足,为临床服务能力有限。 1.6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护士所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不够,能力低下,不能突出个性化健康教育,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仅限于简单的入院介绍,使病人的遵医行为和健康指导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7缺乏竞争机制护士长期在同一科室工作,工作机械缺乏挑战,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基层医院护理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特别是绩效考核制度,不能更好激励护士发挥护士个人潜能与工作积极性;临时护士待遇过低,流失过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2 对策 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使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深入每名医护人员的心中,使其认识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为临床一线保驾护航,才有可能将优质护理做得更好。 2.2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发掘年轻护士的工作、学习热情,保证科室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和健康教育的完成。 2.3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行为,推动优质护理的深化,真正让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2.4改善病房环境和后勤保障根据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住院条件,满足病人基本的需求;尽量减负护理人员的非临床性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 2.5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护士长是科室的护理领头羊,知识的更新需要不断的挑战,要求各科护士长进行竞争上岗。完善分配制度,不同岗位、不同风险、不同工作质量,住院病人、病区医生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为依据的考核方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合理分配原则,进一步推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6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开展优质护理的基础,管理者应重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3 总结 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只能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形成一种适合基层医院的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项工程,它是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它绝对不是护理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全院职工的参与,后勤、财务系统的支持保障,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只有全院都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服务好每一位病人”为目标,齐心协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才能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新选

产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为加强医院产科工作,为孕产妇及家属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总结以往优质护理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国综合性医院和妇产科医院产科开展“围产期母婴护理服务实践项目”,全面提高医院围产期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宗旨 按照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等相关文件要求,通过开展产科优质护理培训及实践活动,提升新理念,新技术为主导的产科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安全,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利用3年的实践,通过开展培训,在综合医院和妇产科医院的产科,深化以孕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专科护理内涵建设,突出围产期专科特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满意度,逐步全面提高围产期母婴护理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产科护理管理 1.加强医院组织领导。医院领导重视产科护理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对“围产期母婴护理服务实践项目”的组织领导,适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2.制定并落实工作方案。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围产期母婴护理服务实践项目”工作方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度安排、重

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歌部门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并按分工落实项目内容。 3.开展宣教和培训工作。医院积极宣传实施“围产期母婴护理服务实践项目”的目的,意义,具体措施等,加强对有关部门管理者的培训,把握工作实质与内涵,积极开展工作,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取得成果,并通过医院网站,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和报道。 (二)提供优质产科护理服务 1.改善产科门诊护师服务规范与工作标准,提高门诊病人满意度。 2.优化服务流程,方便就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1)助产士热情接待孕妇,协助和指导孕妇填写各种表格 (2)制定并落实产妇围产期各阶段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和母乳喂养、体重管理、正常分娩教育内容。 (3)有隐私保护措施。 (4)加强孕妇学校知识讲课,电话,微信,面对面交流为孕妇提供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特别是孕期体重管理等。 3.提供优质的产科病房护理服务 (1)病房环境安静,整洁,有隐私保护措施。 (2)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结合高危产科实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并在醒目位置公示。 (3)修订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4)制定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并定期培训与演练,做好相关记录,对实际发生的抢救,及时总结,优化流程。

高龄产妇的分娩护理及心理指导体会

高龄产妇的分娩护理及心理指导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1T15:57:57.6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李玉平 [导读] 湖北省公安县二人民医院高龄产妇较正常产妇年龄偏大,阴道的弹性及收缩性较差,因而发生流产、难产、产后出血等的概率升高,分娩危险性明显提升。 李玉平 湖北省公安县二人民医院 434318 摘要:目的:探究高龄产妇的分娩护理方法,并对心理指导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4例高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成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产妇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加强分娩护理与心理指导效果显著,能促进产妇的分娩,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高龄产妇;分娩护理;心理指导;应用效果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高龄产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其是指年龄在35岁及以上,首次妊娠的妇女,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20%的产妇均为高龄产妇[1]。高龄产妇较正常产妇年龄偏大,阴道的弹性及收缩性较差,因而发生流产、难产、产后出血等的概率升高,分娩危险性明显提升。由于高龄产妇对怀孕机会较重视,因而也更加关注妊娠结局,无形中增加了产妇的心理及生理压力,不利于分娩的正常进行,对母婴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高龄产妇的分娩结局,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2]。为了观察高龄产妇应用分娩护理及心理指导的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4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4例高龄产妇,均是单胎妊娠,本组74例高龄产妇的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39.1±3.4)岁;产妇的最短孕周为30周,最长孕周为40周,平均(37.2±4.2)周;产妇的妊娠合并疾病为:妊娠高血压(14例),贫血(6例),子宫肌瘤(8例)。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37例,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能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产妇入院后,应对其不良情绪进行评定,从而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加强对产妇的分娩护理。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给予产前分娩指导,饮食指导等。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产妇整体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适应性护理:入院后,产妇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感,这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及家属,向其介绍病房环境及相关制度,以便降低产妇的陌生感,使其能安心的等待分娩,同时,耐心的回答产妇及家属的问题,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产妇的安全感。(2)心理指导:高龄产妇心理压力较大,担心高龄生产会难产或延长生产时间,发生分娩大出血等,因而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应掌握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通过主动的沟通、交流来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并给予产妇人性化支持与鼓励,使产妇对分娩过程、配合方法等有所了解,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分娩,并提高临床配合度。(3)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并观察产程的进展情况,对产妇进行鼓励和安抚,指导产妇采用合适的体位、正确的用力及呼吸方法,从而促进分娩顺利、安全的进行。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协助进行处理。(4产后护理:分娩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和记录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体温等的变化,并对产妇进行会阴部护理,将血垢、体液等擦净,更换会阴垫等。给予产妇科学产后饮食,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等。(5)预防产后抑郁症。高龄产妇产后的适应时间明显延长,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明显高于育龄产妇,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情绪进行密切注意,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交代家属关注产妇心理,从而使产妇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满意度及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其中采用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产妇的不良情绪,分值越高,表示产妇的不良情绪越严重;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判定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一般分为3各级别,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实施数据的分析及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剖宫产率与产程时间比较 实验组中有31例采用阴道分娩,4例采用剖宫产,2例采用产钳助产,剖宫产率为10.8%;对照组中有19例采用阴道分娩,12例采用剖宫产,6例采用产钳助产,剖宫产率为32.4%,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9.22±2.13)h,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12.56±3.26)h,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产妇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4.6%,对照组产妇的满意度为70.3%,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体会

浅谈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体会【摘要】目的: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方法:改变服务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改进临床护理服务;提高技术水平;落实基础护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措施到位。结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使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基础服务项目得到落实,能对病人实施正确、及时、安全、有效、完善的护理,但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劳动付出和收入明显不成比例,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 【关键词】护理;优质;做法;体会 discusses basic hospital development with high quality nurseing service chen su-bi 【abstract】goal to improves the clinical grade of service, provides safely, high quality, satisfaction nurse service. method the change service idea, take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the improvement clinical nurse service; raises the technical level; carries out the foundation nursing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 by supervision,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arriving. result nursing quality distinct enhancement,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distinct

浅谈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浅谈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4:49.1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古力努尔·肯切拜依加马丽汗·努尔哈孜[导读] 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古力努尔·肯切拜依加马丽汗·努尔哈孜(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8366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3-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孕产妇的保健逐渐完善,孕产妇在怀孕期间、临产时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 孕产妇产前一般心理护理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恐惧、焦虑、紧张、忧郁;对产痛的顾虑;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 1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1.1有些产妇由于没有做好产前检查,一有产兆就惊慌失措地到医院待产,加之对医院环境生疏,医务人员陌生的面孔,心情难免紧张,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 1.2有些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临产前出现的不规则宫缩感到难以忍受,不能进食,睡眠差,这些常导致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而使产妇疲劳,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对这类产妇应予精神安慰,耐心讲解分娩过程,使其应尽量克服生理上的暂时性痛苦,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陪伴产妇,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耐心解答她们提出的疑问,使其感觉到工作人员对她的关注,对提高顺产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1.3产程由潜伏期进入活跃期最后到宫口开全,产妇觉得这一时期是最漫长的,易产生焦虑情绪,盼望尽快结束分娩,以减轻这一大痛苦。此时助产人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给予鼓励、安抚与陪伴,并向产妇讲解宫口开大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期间要注意休息,正常饮食,保持体力,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并提醒产妇及时小便,以免影响胎头下降,鼓励产妇取自觉舒适体位,帮助她们顺利渡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1.4胎儿娩出后,如果新生儿的性别不合产妇愿望时,往往产生沮丧情绪,引起宫缩欠佳,易导致产后出血。此时,应立刻给于开导,立即行母婴皮肤接触,帮助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稳定母亲情绪和促进乳汁分泌,分娩后产妇虽很痛苦,但听到婴儿的哭声或看到自己的宝宝,紧张焦虑情绪即可缓解,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机会。 由引可见,做好孕产妇的身心护理,帮助孕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促进孕期保健,降低围产期发病率,是保证产科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 体会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相辅相成。尤其是早产产妇情绪非常紧张,心理状态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解决她们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才能利于产妇顺利完成这一生理过程。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余树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万方医学网(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01). [2]李雪梅.母婴分离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6):854-855. [3]韦雨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万方医学网(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21).

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4T10:53:06.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周琼[导读]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和指导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中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其认知度,值得推广应用[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市三所综合医院收治的44例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指导,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AS、SDS进行对比,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指导,其优势明显,能最大程度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13-02抑郁症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属于精神性疾病,和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一定的联系。高龄产妇产后患有抑郁症的几率比较高,由于产妇自身心理压力比较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护理后,则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无人倾诉,超过自身负荷后,演变为抑郁症。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从现状入手,做好心理护理和指导工作。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选择44例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指导,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市三所综合医院收治的44例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6~45岁,平均年龄(38.5±1.5)岁,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5~44岁,平均年龄(39.3±2.8)岁,其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16例。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按照临床护理流程要求进行。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如下:1.2.1心理指导在实践阶段需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和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鼓励患者发泄自己的情绪。在指导阶段和患者进行适当的互动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陪伴在患者身边,及时倾听患者,进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1]。 1.2.2认知干预适当的认知干预和指导能减少患者承受力,可以向患者解释术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由于患者比较敏感,需要改变不正确的认识,积极改善自身心理状态,配合接受预后护理和治疗。 1.2.3放松疗法在护理阶段采用音乐和松弛疗法给予患者护理,缓和心理压力,使患者在健康和良好的范围下接受治疗。家属要陪伴在患者身边,借助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1.3 临床效果评价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AS、SDS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当 P<0.05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后的SAS、SDS对比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AS、SDS进行对比,实践证明,护理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1。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后的SAS、SDS对比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通过转变观念、更新制度、规范服务、创新模式、加强专项检查等方式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活动应努力开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标签:优质护理;基层医院;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个县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床位240张,护理单元9个,护士236名,其中大专以上194名,中专32名,其它10名。医院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作为医院重点工作,于2011年率先在心内科、普外科两个护理单元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1.2方法 1.2.1 统一思想,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和工作小组成员,拟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组织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认知度,在病区内悬挂创优标语,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并把分级护理标准和质量要求放在病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接受患者和家属监督,也便于全体护士逐一参照落实。 1.2.2增加护理人员配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本院2011~2012年新进护士补充到两个护理单元,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使得床护比达到1∶0.41。医院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护理大专或本科学习,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护士分层次进行护理理论及操作培训、考试,对成绩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再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1.2.3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围绕以”患者为中心”,采取分组包干分床到护士管理患者模式,每个责任护士直接负责5~8例患者,使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患沟通、病情观察、正确用药和治疗性护理等,使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功能训练等有机地溶为一体并服务于患者,务实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根本,人文关怀就是灵魂,专业护理就是方向[1]。 1.2.4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轻护士书写压力我院采取表格式护理文书,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记录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5~2 h/d的文书书写时间减少到30 min以内,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与患者有更多的交流时间。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取得患者信任、理解、支持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

产妇的心理护理

写作提纲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二.产前的心理护理 1 产前心理护理的概念 2 护理对策 三.具体产程的心理护理 1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2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3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四.产后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产妇的心理护理 摘要: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产妇临产前中后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影响产程进展,造成分娩障碍及产后出血增多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产科工作人员应针对产妇在各个阶段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以最佳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分娩。产后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关键词:产妇产前产后心理护理 一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 护理工作已从以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心理护理已被广大护理人员认可和接受,并且应用到了各个方面。近几年来,对产妇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婴安全是关键。因为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时的初产妇心情特别复杂,不良情绪可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子宫收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可导致滞产、难产、手术产等,为避免或减少这些情况发生,应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使产妇以最佳的心态结束分娩。心理护理的运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能提高孕妇和胎儿安全系数,降低剖宫产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待产妇一般护理的同时,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产前的心理护理 1 产前心理护理的概念 所谓孕妇产前心理是指孕妇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性格及情感等等。孕妇产前心理状态是复杂的, 既有将做母亲的喜悦, 又有面对生产的焦虑、忧愁情绪, 这种复杂和矛盾的心情必然会从心理和情感上表露出来。孕妇产前心理一般可归纳为四种: (1)理智型: 一般文化程度较高, 情绪上比较稳定。 (2)恐惧型: 孕妇本人对医学、生育、生理等科学知识缺乏, 情绪不稳定, 多疑, 恐惧与担心。 (3)愚昧型: 文化素质低, 对生儿生女特别关心, 有的怕这怕那, 顾虑重重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4)中间型: 这种孕妇所占人数最多。 2 护理对策 俗话说:“瓜熟蒂落”,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成熟后要离开母体,降临人间,这时产妇的心情往往是兴奋、焦虑、紧张及担心能否顺利分娩等异常的心理,首先医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自信的外表、亲切和蔼的形象,能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待产妇如亲人就像亲姐妹、亲闺女一般。无时无刻都能让产妇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她的关心、温暖和爱,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主动了解产妇思想上及家庭情况,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做好思想上的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医务人员的音调,用词,表情都会引起产妇的不同反应,因此,医务人员的语言,行为,心理状态及服务质量对促进孕妇在待产,分娩时的心里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能否顺利分娩起着巨大作用。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出不同的护理对策。孕妇焦虑恐惧心理来源于多方面。如:怕孩子有畸形,怕产痛,怕难产等等, 她们情绪非常紧张。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耐心向她们解释。加强她们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注意饮食和休息, 并对其进行无痛分娩教育, 使她们有了对分娩的信心和决心, 对分娩过程有一定的安全感。孕妇面临人生关头的决择, 心理状态是复杂的, 顾虑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之情绪非常紧张,心理变化复杂。因此, 要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 正确对待孕妇, 并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她、关心她、安慰她、帮助她, 使产妇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在心理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努力钻研业务技术, 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并及时对孕妇介绍产前护理知识, 尽快使她们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情绪。通过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 取得孕妇及家属的配合, 解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取得最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摘要】孕产妇在分娩前后和分娩时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新生 儿窒息和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本文对孕产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特征 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当今护理工作的重点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 体护理,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所以,深入了解产妇,尤 其是初产妇产时的心理特征,给予适时的疏导和护理,对产妇产时减轻疼痛、顺 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1]。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心 理活动,孕产妇的心情更是十分复杂,因急躁,紧张,惊恐常可引起宫缩乏力, 致产程延长,造成滞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泌乳减少,因此应该注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分娩。 1 产前孕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2] 鉴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产妇为初产妇,无经验,加之社会家庭对 分娩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增加了对分娩的精神紧张程度,大部分孕妇临产前的共 同心理活动是紧张,焦虑,恐惧,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关心,怕分 娩时疼痛,怕出血,怕难产,担心胎儿不正常,一旦出现产兆常表现出心慌,意乱,吃睡不宁,高度紧张的心理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造成原发性宫缩乏力,使分娩不能按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熟练的 专业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善于掌握孕产妇的不同心理,以保证分娩的 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好宣传工作,解除紧张心理,要以热情、亲切的态 度向孕妇介绍病房、特产室、产房的环境及有关妊娠与分娩的知识,宣传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好处,耐心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以取得她们的信任,同时要使 孕妇注意饮食和休息,使其了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 进行,消除临产孕妇对分娩的忧虑和产痛的恐惧,增强自信心。其次,建立融洽 的护患关系:对临产孕妇要同情,态度诚恳热情,关心体贴照顾她们,给予其更 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孕妇感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使其得到安慰,增强安全感, 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最后,护理技能是不可忽视的,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能使临产孕妇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在进行操作时,态度要认真,动作要轻柔, 手法准确熟练,观察细致,(如临测胎儿情况及孕妇生命体征)记录及时,并将 产程进展情况主动告知临产孕妇,让她们感到自己已被重视,增强她的信心和安 全感,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产妇的顾虑。与此同时,还应保证临产孕妇的正常 进食和睡眠,使她们从精力、体力和心理上为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分娩时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随着产程的进展、频繁的子宫收缩引起疼痛发生,形成产妇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希望减轻疼痛和尽快结束分娩。此时,护理人员的主要心理护理任务就是对 疼痛的护理,产妇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产妇对疼痛敏感, 阵痛感觉强烈,有的虽疼痛但能控制,有的痛得难以忍受,大声喊叫,不能自我 控制,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导致宫缩乏力,极易造成难产,护理人员对自控 能力强的产妇要多鼓励,并告知产妇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对自控能力差的应多 接近,给予安慰,陪伴,不要对他们批评、训斥和表示厌烦。宫口即将开全时, 产妇会产生各种恐惧心理,部分产妇大声呻吟或喊叫,这时护理人员应守在床边,尽量多跟产妇交谈,因分娩是剧烈的体力活动过程,出汗多,应及时用湿毛巾擦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如何与产科临床工作结合及应用。方法通过制定符合本医院情况的具有产科特色的护理服务方案,完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加 强健康教育与沟通工作,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改革排班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定 期总结工作并及时整改。结果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产科工作中,护士的能力 和素质得到提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受到孕产妇及 家属好评。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55-02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发展与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孕产妇这一细腻、敏感、求知欲强的特定群体,决定了产科护理服务必须适应她们的需求,她们需 要了解母婴保健,育婴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置换。2010年卫生部 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 之一,我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要求,结合产 科特点,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孕产妇提供 高质量的健康照顾,现报告如下。 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特点 1.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重要性产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科 工作具有床位周转快,急危重症多,手术多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当一个孕妇女 处于待产状态时,积极治疗不能完全减轻她们紧张焦虑情绪,她们需要的不单是 生理上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关怀。这就要求产科医护人员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 技术能力,更需要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更加提 升了产科护理服务的内涵。 1.2 服务群体特殊性孕产妇及新生儿是产科工作的重点,她们不是患者,她 们细腻、敏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依赖性。多数家属对护理产妇和新生儿知识欠缺,导致母婴护理不得当。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除了对孕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 知识的宣教外,还要加强对家属的宣教指导,促进产妇及家人共同身心健康。 1.3 产妇心理状态的复杂性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变化非常复杂的过程,不 重视产褥期保健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产褥期疾病或远期后遗症,严重影响产妇身 心健康和婴幼儿生长发育[1]。产后由于心理生理内分泌的改变等因素极易导致产 妇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产后抑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因而,心理护理在产科护 理工作中显得特别重要。 2 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新举措 2.1 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技能我科护理人员本着“爱母爱婴,人 人有责”的服务观念,结合本科室特点,为产妇营造洁净温馨的就医环境。加强晨晚间护理,对患者实行责任包干,责任组长负责制,护士长参与并指导基础护理,每日深入病房督查指导。使用文明用语,定期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和专业技 能操作培训,保障母婴安全,得到产妇及家属的信任。 2.2 温馨护理,安全服务应产妇及家属的要求,我科开展导乐分娩。产时由 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全程陪护,指导产妇拉玛泽减痛分娩,以消除产妇紧张、疲劳、恐惧情绪。产后2小时返病房时,产房护士与病房护士严格执行母婴交接制度,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新生儿按规定时间沐浴,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