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利比亚战争从爆发到现在已近三个月之久了,本来只是一场利比亚国家内部爆发的部族战乱,然后由于西方国家的插手演变成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战争。利比亚离中国很遥远,不像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安全利益会带来直接冲击。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介入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下,远在北非的利比亚,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也会而且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中国在1978年8月9日与利比亚建交以来,在利比亚投资了大量的资金,与利比亚有许多合作项目,但是利比亚战乱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撤侨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国为之震动和牵挂。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经济利益也已受到严重损害,经济损失高达188亿美元,对于其间接损失更是无可估量。中国最初包机撤侨行动出动军用运输机、及租用轮船将华人轮渡到希腊对华人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对于当地华人来说这还是其次的了。在当地经营的华人其掌握商业方面相关的信息更是用金钱无法估量的。

内乱前中企在利比亚投资情况:

利比亚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动乱发生之前,利比亚国内正掀起一轮建设高潮,以弥补其被制裁期间的建设停滞。为配合2009年利比亚革命胜利40周年,其政府还上马了一大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自2005年,利比亚开始大量招募外国公司在其国内投标建设。中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利比亚是从2007年开始的。截至本次动乱发生前,在利比亚有75家中国企业承建了50个工程承包项目,涉及金额188亿美元。这些企业中包括13家央企,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设、配套市政、铁路建设、石油和电信领域。目前,一些央企在利项目实施情况已上报如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建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利比亚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约合55.4亿美元。截至2月18日,累计完成合同工程量16.8%。

中国十五冶建设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承建了FWAM水泥厂和NALOUT水泥厂两个工程项目。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10月28日在利比亚签署了日产4600吨熟料水泥厂土建和安装合同,合同总金额逾1.5亿美元。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在利比亚共有2个工程承包项目,分别为利比亚EAST MELITA地区5000套单元住宅和配套服务设施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和米苏拉塔水泥厂生产线一期土建工程项目。其中,住宅项目为利比亚政府项目,约合人民币54.21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合同金额人民币3.08亿元;水泥厂项目为工程施工分包项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6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合同金额人民币1.47亿元。上述2个项目未完成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51.31亿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2002年进入利比亚,内乱发生前在那里有5个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中石油宣布已经暂停在利比亚的开采活动,近400名员工全部撤离,设备封存。这次利比亚内乱中,中石油在利比亚的设施曾遭袭击,该公司目前还没有公布遭破坏的具体情况。

此外,中交建设、中工集团、中石油公司、中兴通讯、华为在利比亚投资金额分别为:48、40、 3.8、0.927、0.4亿美元,已完成金额尚未统计出。

内乱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

在此次利比亚国内冲突中,中资企业中有十多人受伤,企业工地、营地遭到袭击抢劫,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人民币。随后,中国政府为确保在利华人生命财产安全,出动海陆空力量,撤回3万余名中国员工,耗资约3亿元。目前13家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已经全部暂停。从长期看,中国企业将会遭受如下方面的损失:

1、固定资产损失。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揽的是工程承包项目,不是带资项目,没有直接投资,但中国各大公司在利总部及各项工程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原材料都留在了那里,因此会有大量固定资产损失。

2、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包括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维修保证金、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必须垫付的流动资金以及由于不可抗力产生的损失等。按照惯例,在利比亚实施的工程项目都是中方企业先垫资。一旦工程因不可控因素停止,这些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成为承包商的损失。

3、回国人员安置问题。国家动用陆海空交通工具将所有在利人员接回,接下来面临他们的安置问题、人工费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赔偿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4、三角债问题。由于利比亚建筑材料缺乏,无法满足工程需要,一般需要承包商从利比亚以外的国家采购。而中国企业承包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一般从国内采购。因此,利比亚项目中断后,一些企业无法按期给原材料商支付货款,加上很多工程采用分包模式,也导致三角债问题凸显。

5、利方恶意索赔问题。3月25日,利比亚撒哈拉银行已向中国的葛洲坝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宏福建工等公司针对预付款保函进行索赔,要求五天之内必须给银行方面答复。据上述公司内部人士称,预付款保函还有半年才到期,现在银行提前索赔,属于恶意索赔。利比亚撒哈拉银行向上述公司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赔偿预付款本金和利息,二是将预付款保函期限延至2012年12月31日。两种选择对中方都不利。

利比亚战争还会持续多长时间,现在很难预料,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警示之一:后冷战时代并未改变强权的地位,中国要想谋求和平发展,要想维护国家统一和解决好领土争端问题,必须立足于应对强权政治和外部干预的严峻挑战。和平发展是中国既定的国策,但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却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的重大任务,突发情况也难以料定。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是不怕,二是要有足够准备,尤其是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要充分考虑外部势力插手和干预的复杂情况,准备应对最困难局面,这是中国未来战略谋划的重要基点,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警示之二:中国对外战略的“短板”显而易见,同时也很难加以改变,这就需要加强政治、外交手段的弥补,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做到有所取舍。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利益今后还会不断拓展,但中国却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西方国家为了“保护”甚至取得海外利益,不仅敢于进行“全球干预”,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这方面它们没有任何顾忌。中国则不然。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一般不可能在海外用兵,即便今后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也不会进行所谓的“国际干预”。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护好中国的海外利益,将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这次利比亚大撤侨虽然做得很成功,但也足以暴露出我们对外战略的“短板”,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也难以挽回。以后遇到同样情况,除了“撤”还有别的办法吗?我以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作为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要善于运用有限的政治、外交影响力,尽可能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当

然,鉴于这次利比亚的教训,今后海外投资也需要通盘考虑,有些事情光靠“钱”是解决不了的,该回避的地方就不要去,以免造成新的损失。

警示之三:中国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在关键时候国际影响力还是要靠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来说话,因为今天的世界还是一个讲实力的世界。这些年,中国发展了,富足了,有些人以为“财大”就能“气粗”,就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行事权,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却是要看谁的“拳头”硬。对于在利比亚发生的事情,中国只能表示“遗憾”,这是对中国真实的国际影响力的检验和反映,但这种态度在处理周边问题上却是绝不可取的。中国希望靠经济、科技立国,在国防发展方面长期保持低调,有些事想做而不敢做,有些事做了不敢说。这种状况,如果在大家都一心谋和平,求发展,有话好好说的国际氛围中,或许行得通,也未必会失去话语权。然而,当今世界远没有达成“和谐”的共识,强权当道是严峻的现实。在此情况下,用“钱”是换不来国际影响力的,加快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才是最根本的应对办法。

利比亚局势动荡是对中国企业加大步伐“走出去”后面临的一大严峻考验,未来,我们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对目的国的政治风险等因素必将做出更加充分的考量,尤其会更加重视政治动乱因素。中国和西亚北非地区有比较完善的经贸合作机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中方会通过这些机制来降低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在西亚北非地区受到的影响。此次利比亚动乱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有效的“走出去”的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此外,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目的国发生突发政治或社会动荡事件时,应急机制能否跟上,应收账款的管理、设备的保全维护有没有预案,这些都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战争再次证明,不是落后就要挨打。当今世界仍是弱肉强食,大国霸权主义存在,打你不是因为你落后,利比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并不落后,但一个非洲小国,列强为何对其动武,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资源,如果当政者听命于大国的摆布,恐怕也就不会有今日战争之苦。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今世界,都印证了这一条:软弱才被欺负。历史和事实证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落后和封闭不是人民苦难的根源,战乱、天灾人祸才是真正的原因,挨打不是因为我们落后,而是因为我们太软弱。所以,中国要发展、要和平,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我们的军事实力,只有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量,才是和平与发展的有力保障,列强们才不会也不敢再小瞧你,你才能真正的堂堂正正在会谈桌上谈合作、谈发展、谈和平。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么重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人。为了培养这类人才,作一个好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是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它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它体现了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揭示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去解决矛盾,理解教材,把知识学到手;同时发展抽象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揭示和解决矛盾,理解教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学习动机和兴趣上的矛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个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不断给学生创设急需解决问题的情景,这时教师讲授的知识就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积极的思维,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这章时,教师出了这样一个方程: 先不让学生解题,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X的方程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然后猜想其根。思维活跃的学生很快猜出根:,。再解此方程,做后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特征,还可得到倒数型方程及其解法。如果仍以基本解法复习,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而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采取课前布置小制作,小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但学生有了思维的积极性,并不等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必须抓住教学中的以下矛盾,启发学生去解决各种矛盾,理解教材。 一、要解决好感性材料与抽象词语表述的矛盾 学生理解教材的思维活动,是以对教材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经过比较、概括、分析、综合才能达到对教材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抽象的原理或规律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辅之以直观手段,实践证明:学生亲眼见过的事物,就会深信不疑,印象深刻,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一、前言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 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作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由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了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利比亚事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利比亚战争的原因 市营(1)班庄倩2010125122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于“社会基本矛盾”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与阐述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外国的剥削实施,分析和阐述了此前利比亚战争的内因和外因。认为分别是由其内部的阶级矛盾,以及外部对于其国家资源的虎视眈眈这两个原因而形成了这场战争。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社会根本矛盾资本主义 一、事件简介 由于内部的动乱和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对于利本身的资源窥视已久,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二、内因分析 众所周知,作为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报告,2010 年利比亚的石油产业占其出口额的95%,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利亚的人均GDP 达到了将近一万五千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并不低,但由于缺乏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近30%。由此可见,利比亚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便是失业率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生产关系。1利比亚石油业的如此发达以及与之相较的其他行业的落后;高GDP以及低就业率的反差,使得其本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了极大的矛盾,高失业率不但影响消费,还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群体事件、以及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信心丧失,使社会产生了动荡。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意义上来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 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第11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王艳华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下面就具体来谈谈: 我们知道“导”己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术位与百位对齐”。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 x 8,167×28(二)试算:167 x 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变为主动有

趣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量有 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军理论文

宫崎骏:我对中国失望

宫崎骏:我为什么对中国失望至极 有这样一位日本导演,他一生获奖无数,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电影给无数人的童年带来温暖和快乐。 可这位大导演却似乎对中国非常“不友好”: 30多年前,他曾来中国交流访问,回去后却对此行只字不提。 他曾对友人说:“我的书从来没有在中国翻译过,我的电影从来没有在中国上映过,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知道我,熟悉我的作品?” 先别急着生气。因为,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或许还曾非常喜欢,并为之感动不已。 这个人,就是被誉为“动画之神”日本导演——宫崎骏。 01 一个讨厌日本的日本人 你或许会觉得奇怪,宫崎骏不是左翼么? 没错,宫崎骏是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是反战人士、女权主义者、反核斗士,并一直对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的暴行感到羞愧。在年轻的时候,他甚至认为“身为日本人是莫大的耻辱”。 宫崎骏的羞耻感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战乱的东京。他的父亲宫崎胜次不想去前线流血卖命,就拿照顾老婆孩子当挡箭牌,坚决拒绝服兵役。 被贴上“懦夫”、“没出息”标签的胜次却毫无愧色,他出任家族飞机制造工厂的厂长,恬不知耻地发起了战争财。

二战期间宫崎家的工厂为零式战斗机生产零配件 “做人的道理、国家的命运,全都与父亲无关。他惟一关心的是,一家人应该要如何活下去。” 什么“飞机报国”都是骗人的鬼话。零件质量不合格,便给质检员塞红包蒙混过关。战败后,父亲依旧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态度,完全没有为生产杀人机器产生丝毫罪恶感,甚至还经常对人吹嘘自己战时的“功绩”。 这一切都令年幼的宫崎骏感到困惑又反感: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我的家族是战争机器的助力者,可为什么却没有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和罪恶? “从小我就有个疑问,我的出生是不是个错误?” 少年时代的宫崎骏是个纤弱敏感的男孩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摘要:利比亚战争,是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的一次武装侵略,在这次局部战争中,显示出了“新干涉主义”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人权民主利比亚和平 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了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以武力方式推翻了卡扎菲政权。这场战争成为西方国家强行武力介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一个新“范例”,“新干涉主义”成为笼罩在国际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块阴云。 新干涉主义的有两大理论支点: 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这一次的利比亚战争,从一开始,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就极力凸显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在国内犯下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有违人权、道德的罪行,为其下一步武力出兵,寻找法理依据。 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这次的利比亚战争,北约国家从一开始就是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涉利比亚内政,表面上看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实际上是暗度陈仓,以此为掩护,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大量的武器等军事支持。 最近,在西亚北非地区相继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造成了这个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西方则借机鼓吹“民主化”,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所设置的所谓的“民主化”轨道。利比亚爆发社会动荡伊始,西方舆论便立即认定这

浅谈抗日战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抗日战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程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和影响。而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当代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思想和文化等各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是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它对文化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影响巨大、相互交织、持续、发展 抗日战争,这场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卫国保卫战是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抗日战争后,虽然还经历了内战。但是,共产党的星星之火从抗日战争中就已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为接下来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抗日战争也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我国从此开始以大国的身份走向世界舞台;抗日战争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而为民族的复兴和腾飞造就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程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和影响。而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当代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思想和文化等各方面。 在政治上,“抗日战争”就如同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的领导人,要勿忘国耻,要领导中国不断发展,使得中国不断壮大,屹立于民族之林,同时也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努力! 也是因为这场战争,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中日关系,使得在政治上中日之间大国关系变得尤其敏感。当代的中日关系,可以说是重要的、紧密的和不可或缺的。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给中日双方带来了互惠、双赢的巨大利益,进而加深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02年为1019亿美元,2003年为1335亿美元,2004年为1680亿美元,2005年为1845亿美元,2006年为2073.6亿美元。同时,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384.9亿美元,增长35.3%。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684.7亿美元,增长47.9%;自中国进口700.2亿美元,增长24.9%。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和得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但是,两国之间虽然有着如何密切的经济联系,却由于日本对于抗日战争的态度和一些日本政界发出的不当言论,多次深深的伤害了我们,中日关系始终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抗日战争影响我们的这几个方面是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它对文化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抗日战争对于文化以及其连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它传递了爱国、团结、坚韧、宁死不屈、不畏艰难险阻等的一系列充满正能量的思想,也是我们爱国教育绝好的教材。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国已作为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但抗日战争所体现的民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1-09T11:12:36.8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作者:简拥军[导读] 启发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研究数学教育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加以详谈。湖南省邵阳县小溪市乡中心完小42210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研究数学教育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加以详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重要时期,教学中,只要教师注重启发,让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步入学习中,可以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关于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界中已经成为重点与热点,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与价值,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对策及其路径 1.创新问题驱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启发式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学会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问题驱动在启发式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学会合理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循序渐进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目前,在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应用了问题驱动法。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起到了关联性的作用。 例如小学几何题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基本特征还有面积公式。然后用一些随处可见的工具表达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开始应用问题驱动模式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第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与长方形的长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存在什么关系?第三个问题:当底与长相等、宽和高相等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存在何种关系?第四个问题: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二者存在的面积关系?通过一系列问题驱动导入后,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数方格”,或者通过“割补法”,去证明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启发式教学中,问题驱动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点与突破点。 2.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大多数都是以直观思维为主,这是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原因,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问题思考与分析。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媒体。 对于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开展,教师应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辅助学生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因为在多媒体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更加快速地形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说,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课堂上提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概念,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1)通过投影仪,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投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随着水面高度的上升,给学生阐述石头占据空间的大小存在差异性。 (2)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课件中显示笔盒、工具箱及其文具盒等,通过直观表达,让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进一步阐述物体体积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解决疑难杂症。 (3)对于“体积单位”的教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显示,并将粉笔盒体积给表达出来,应用投影仪“动态”闪烁,让学生可以观察到物体体积的变化与大小情况,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体积单位概念。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在现代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将知识表达出来。 通过观察多媒体,学生学习兴趣高昂,思维活跃,此时此刻才真正进入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使知识从理论上升为实践应用。 3.重视独立思考,创设良好情境。在启发式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有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才能进一步增强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功能。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无意识注意”来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小学生对一切事物保持着良好的新鲜感,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新颖的、有创造力的、美好的、好奇的。然而,无意识注意的形成,与学生兴趣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其兴趣,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合知识,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伟明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8,(75):196。 [2]周先育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8):35-36。 [3]张丹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8,(07):155。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人质外交及其启示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人质外交及其启示 摘要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展开积极的活动,甚至以扣押外国人质的手段作为外交筹码,利用人质去分化瓦解由美国主导而建立的反伊同盟,伊拉克的人质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入侵科威特这样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的行为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其任何外交努力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终,而扣押外国人质手段的卑劣,只能使伊拉克即使在战后也面临更严厉的制裁, 关键词海湾战争人质目标效应启示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为避免战争、免遭制裁及使其占领科威特成为既成事实,伊拉克采取了积极的外交行动,大打“人质牌”是颇引人注目的一项策略。 在1990年8月7日“沙漠盾牌”行动开始后,伊拉克抓住人质问题大做文章,至1990年8月15日,被作为人质扣押在伊、科境内的西方公民达1万多人,他们被分别疏散到伊境内的多处战略要地中。至12月7日,伊国民议会批准释放全部人质,宣布将于圣诞节前释放全部人质。至此,人质危机结束。 伊拉克不顾基本的国际道义,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大打人质牌的目标主要有:避免战争、免遭制裁并使其占领科威特成为既成事实——此为人质外交的高层次目标:拖延时间,为自己赢得集结部署时间——此为低层次目标;分化瓦解正在形成中的反伊同盟——此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 为达到这些目的,伊拉克在人质问题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步骤: 一、扣押全部西方人质,对西方进行讹诈 伊拉克在战争爆发前共扣押西方公民一万多人,并威胁停止向外国使领馆提供食品,以此向西方提出伊拉克允许其公民离境的具体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西方国家撤军;二是将科威特问题交由阿拉伯内部解决。对伊拉克的无理要求,西方各主要国家断然拒绝了伊拉克的提议,没有动摇制裁伊拉克和出兵海湾的决心,伊拉克的讹诈企图未实现。 二、有目的地分期释放人质,以此来分化、离间西方国家及反伊联盟 当时,伊拉克扣押的外国人质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瑞士、奥地利等多个西方国家,还有一部分来自阿拉伯国家。对这些人质,伊拉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加以对待。 奥地利总统亲赴巴格达,谒见萨达姆,于是90名奥地利人质被释放;西德前总理勃兰特一行携价值600万美元的物品到巴格达会见萨达姆,于是德国部分人质获释回国;保加利亚副总统率团协商后,430名保加利亚人获释回国;在美

从美伊战争看联合国集体安全的困境

从美伊战争看联合国集体安全的困境 这次美国不顾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法国、俄国、德国、中国等大国的反对,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开战并迅速取得胜利。这次伊拉克战争表明:打着“集体行动”幌子的国际干预已被大国牢牢地控制,沦为了大国干涉 他国内政的口实。联合国维和行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联合国既要以理想中公正的国际干预维护建立世界和平的梦想,又不得不挣扎于现实国际政治中强权干涉的事实。联合国尴尬的困境实际上根植于集体安全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 一、集体安全的历史及联合国集体安全 集体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 )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一 种安全模式,所谓集体安全,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体系,在其中的每 一个国家都承认其他国家的安全就是所有国家的安全,他们同意并且愿意对侵略者做出集体反应。”1由此可见,集体安全指的是若干国家共同努力以预防或制止战争的一种方式。在集体安全模式下:安全是不可分割的,不只是个别国家而是所有国家的共同的事情,每一个国家都像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一样关注和捍卫其他所有国家(成员)的安危。简而言之,在集体安全体系下,侵略进攻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它将受到其他所有成员集体地反对和惩罚。无论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国联,还是仍在发挥巨大影响力的联合国,都是集体安全原则的产物。 集体安全是伴随者上个世纪初理想主义的兴起产生的,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建立国联,用“集体安全”的设计来反对战争 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盟约》第11条明确宣告:“任何战争或战争威胁,不论立即影响任何联盟会员国与否,兹特宣告其为与联盟全体有关之事,联盟应采取其认为明智有效之然后行动,借以确保国际和平。” 第16 条更具体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而从 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即应视为对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因 此国联是“集体安全”的第一次实践和尝试。 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直到慕尼黑条约签订前,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日益发展构成了对于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也包括对苏联的严重威胁。苏联也举起了“集体安全”的大旗,全力推行以争取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为特征的集体安全政策。苏联认为,集体安全应被视为防止战争、保障和平的有效手段。2李维诺夫在苏联加入国联的首次演讲中说道:“和平与安全,决不能建立在口头承诺与书面宣言的流沙之上……我们必须确认每一个国家,都有向其远近邻邦要求安全保证的权力,而这种要求,不能认为是不信任的表示。凡是心地纯洁毫无侵略意向的政府,都不能拒绝提供更有效的保证来代替空洞的宣言,自然它们也将得到同样的保证,从而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怀宁县黄龙镇中心学校:黄龙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方法,古已有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①。所以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使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已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②。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开门。 (二)作用 第一,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第二,教学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同步发展。启发式教学已被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同时又能够充分发展他们智能的教学模式。 第三,启发式教学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启发”一词本身就包括教师“启”和学生“发”两个方面,它深刻地反映和提示了教学活动的双边性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性。 第四,启发式教学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探索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健全人格。 二、目前最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激疑吸引法 指教者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教师的责任在于: (1)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2)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这就能开拓思想,启发学生多想、深思,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它是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博中寻觅问题的 “归宿”和“落脚点”。在知识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均可应用。如,在课题上设疑: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者首先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些数,教者都能迅速判断能被几整除,学生验算后深惊奇,接着教者出示一组数 问:“谁能很快答出能被3整除的数各是哪个?怎样判断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结合国防历史,谈谈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 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