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材介绍及教材地位: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三第三节五四爱国运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学习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整理能力;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难点:五四背景的探究、理解五四运动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对五四运动已有所了解,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但初中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把握,得出一些非常教条的结论。却忽视本课强大的历史教育功能,忽视对“五四精神”的传承。根据新课程标准,并基于上述情况分析,本节课通过补充大量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读史料的能力,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会分析、会探究、会感悟

四、教学过程

导课:通过赞扬学生青春、热情、有活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媒体通过一组历史图片,配上《光荣啊,共青团》作为背景音乐,教师从旁解说五四青年节的由来。最好多媒体定格在共青团团歌的一句歌词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第一个环节是探源五四。先通过《我的1919》电影片段再现了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要求收回山东主权的历史情景,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基本史实。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是本课一个重点知识,课本只是提到了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为避免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认识不全面,所以补充了五组图片文字材料,提出问题:“是不是没有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就不会发生五四运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其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的产物。然后多媒体出示五个图文材料,学生通过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然后让学生表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并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提炼学生的回答要点。这样既加强了学生提取史料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第二各环节是走进五四。先通过《建党伟业》片段感受五四场景,关于五四运动经过结果部分相对简单,所有我设置了一个表格,对比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中心地、主力、斗争方式、结果、口号,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表格,来了解五四运动这样学生自主学习五四经过,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口号实现了,得出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样做即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过程的目的,又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感悟五四。

首先通过五四运动以来许多人对五四运动的争论,引入胡适和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其次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个问题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难度,通过引入《新民主主义论》的上一段关于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的材料,“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比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不同,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水到渠成了。

再次通过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阅读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为共产党建立做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知道学生阅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句子以提炼核心意思。

最后讲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关于五四精神是初中课本没有有讲到的,我认为我们现在学习五四运动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弘扬五四精神、传承五四精神,特别是通过这节课,让青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与现实认真思考结合起来,结合当今时代特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以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正确方式来体现五四精神,培养了学生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再设计这个环节时,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材料来总结概括五四精神,另一方面,结合结合现实引入思考——2012年9月,因钓鱼岛事件的升级,我国各地掀起反日购岛事件示威游行活动。有的人说这是五四爱国精神的继承发扬,但因在游行中出现打砸抢现象,也有的人又说这是对五四爱国精神的亵渎。请同学们结合五四精神,评价此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接着提出思考作为90后的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言,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为鼓舞学生传承五四精神,设置了一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展示自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杰出代表,短片设计的三个阶段——1919-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以后。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展现出五四精神代代相传,让当代

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更加深刻的理解五四精神,从而来认识到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情感教育目标。

五、教学设计感悟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所做的教学设计。可能存在许多的不妥。但总的来说,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理念。

通过提供大量图片、文字、影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语言组织等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体会历史,并采用大量直观图片、影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采取“引导-探究-梳理-感悟”的方式,将教学落在实处。以方法为目的整个课堂紧扣“历史”二字:1、学习历史知识;

2、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史料阅读方法,概括、分析、比较等能力);

3、培养历史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感悟历史的现实意义)。

以探究为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撞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思索中学,在探究中学,在感悟中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学到什么”、“学生是否会学”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标准。

教授历史课不光是传授历史知识,更要使学生从在学习的过程中来感悟历史:

1.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

作为00后的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呢?并联系现实受到启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这项内容。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团结中学夏明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目,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及概况;第二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分析能力,但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运用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火线、口号、概况及历史意义。(2)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会五四精神 五、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52页的内容,联系以前的知识,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背景: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国内: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逆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初三历史复习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三年级历史课是一门副课,一般是不会引起重视的,但是在中招考试中 也占有重要位置,它将影响考生一辈子的命运.为此作为一位历史老师,在不利的 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解决 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在综合考试当中,如果几位老师不能有 机配合,也是很难取得可喜成绩的.去年只所以取得全市第一的成绩,我认为主要 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一:领导的重视;其二:是各位老师的协作精神;其三:是各班主任老师和全体学生的密切配合.下面我将从历史课的教学谈几点: 首先是树立自信心,在学生面前多讲历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本科学 的不好将会影响他的升学.将会影响他的终身,举出一些以前某些学生的实际例子:比如XX年XXX学生,由于没有重视本科的学习,满分30分,而他只考了12分.中招的录取分数他只差了一分,后来找到老师说了许多后悔的话,同学们可以想 一想,他说这些话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不要走这种弯路. 其次是找出误区进行反思: 误区1:空谈能力,不重基础 有人认为,综合测试主要是考查能力,于是不切实际地去培养所谓的能力,结果,能力没养成,基础知识没学好,两头落空。 反思:因为尽管测试题是以能力为主,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的能力则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空中楼阁。纵观近几年的综合试题,无一离开基础知识单考能力的。因此,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仍是提高历史水平的基本保证。 误区2:过细过全追求覆盖 复习中,以不变应万变,认为只要把课本的方方面面都复习到,记住了,就一定能学好,于是就采取拉网式扫荡,地毯式轰炸,过细过全,企图一网打尽,这种做法即不科学,显然也不适应现在复习的需要。 反思:因为近年来历史测试涉及面广,注重主干。因此,我们不能没有必要记住教材的全部知识,而是应把着眼点放在突出重点内容,主干知识上,这些重点与主干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反映历史学科,主体知识的内容,第二是可以与其它学科进行迁移渗透的内容;第三是反映事实,重大社会问题的内容,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既能减轻了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误区3:题海无边回头是岸 题海战术是当前许多人使用的最多的战术,什么大考,什么小考,什么模底,什么模拟等等,名目繁多,此外,每个学生还拥有几套课外资料,学生每天埋在题海里,根本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反思,更谈不上培养思维能力。这种题海无边。训练无度的做法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降低了复习的效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思: 我们不反对适当的做题训练,但是练要有数,量要有度,不能以练习代替复习。同时,所做题目一定要准确、典型,不能见题就做。事实上,往年中招的试题或试题类型是我们平时训练的最好的例题。认真研究以往的中招试题,从中得到启发,比多做多少题都有益处。再其次,也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我在初三历史课复习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步教学法:第一步全面复习,依据学生学过的中国史时间长,多数已经忘掉的问题,再进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再现历史 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盗行为和对中国造成灾难。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做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诛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国民应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过渡:此外,早在运动前的1915年,中国发生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同学们还记得它是由谁首先发起的,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吗? 提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使民主和科学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5.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讲解:1918年,一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一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没派军队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做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当时中国各界对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1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历史图片、影视资料,掌握通过历史资料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 (2)采用情景导入法,教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经过的历史;运用联想比较法,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史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爱国青年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五四运动史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提问:该邮票纪念的是什么运动?当时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运动呢?为什么邮票中画面会掀开一角呢?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过渡]师问:观察邮票,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当时是由什么事情引发的呢?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在会上,中国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正当要求?英、法、美等国有没有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师问:那么,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呢?(注:这个问题教材并没有阐述,因此它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 教师解释:(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人民不堪忍受,阶级矛盾激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正在迅速成长,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为革命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3)新文化运动使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解放,他们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爆发 师指导学生再次观察邮票提问:邮票中的人是些什么人?同学们觉得他们喊的是什么? 生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等。 师强调“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口号,指出这一口号鲜明地指出了斗争目标,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相关图片,以及学生游行示威的路线,介绍学生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史实。 [过渡提问]: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政府态度怎么样? 3、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 师在学生回答过渡问题后总结,面对北洋政府的逮捕、镇压,爱国学生并没有被吓到而停止斗争,相反,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并且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五四运动教学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反思 中原街中学范慧芳 学校安排教师讲公开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五四爱国运动》。本次活动使我感触很深:首先虽然工作10年但对新课改的认识才刚刚入门;其次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关键,学习别人往往会变成影子;再次,任何时候感激别人是一个人的素养的体现,必须将其内化为习惯;最后,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是在口头上,需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五四运动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诞生。本节课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讲完课以后静下心来反思感觉自己优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上,从头到尾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倡导理性爱国。 二、学习同组其他老师的经验,把全课分为四大环节:寻源五四——走进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这样前后贯穿,一气呵成。 三、在导课与结束语设计上前后呼应,形成对照。导课时以师生一起唱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的方式开始,让学生感受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主人翁,爱国

是学生的优良传统,要有应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结束以《辉煌中国》片段,提出反思五四的结果为理性爱国,从我做起,从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始。 四、历史教学要求史论结合,反对空洞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了大量的材料,通过对史料的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培养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正是对小课题研究的实践。 五、在课堂组织上,我利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课堂上学生随时都可能出现思维疲劳和身体疲劳,除了通过活动、提问外,我以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昂的情绪,铿锵的声音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六、在弘扬五四环节,把现实与历史对比,得出相似情节中有着本质差异。把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升华,提出理性爱国,没有知识无法实现。 讲课过程中还存在很大不足: 1、在时间分配上对五四经过分析用时过多,最后结束有点仓促。 2、学生活动较少,今后还要在学生活动方面下功夫。 3课堂练习与当堂反馈,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不足。 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来自政史地组同志的关怀和帮助,在此想对老师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了。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一首诗导入新客,为学生互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感悟五四”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使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导入新课: “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那么,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为什么中国人对它有期许?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然没有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那一位同学能回答一下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2)袁世凯急于称帝,需要日本的支持。 那么,“二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答)略。 这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和显示出来的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如其中第五款的一系列要求,旨在通过设立日国顾问体系来控制中国政府及警务,垄断中国的军火贸易,参与中国军备建设,这种类似对待战败国的条件,使本来就倾向于英美的袁世凯不敢贸然接受,袁世凯便将这些令人发指的条款透露给外国报社,以求得英美对日施压,迫使日本政府同意将第五款“容日后协商”。但称帝心切的袁世凯又想取得日本对他的复辟帝制的支持,最后仍然屈服于日本的压力,接受了大部分条件。但是,这些未被袁世凯接受、“容日后协商”的条件,在段祺瑞政府时期却被日本以提供巨额贷款为诱饵而取得,并有所扩大,如日本军队开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由日本派军官训练中国军队等,这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开始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同时也使中日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七项条件,而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因此,帝国

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重大影响,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但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难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 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二)新知探究 1、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再加上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但由于本课理解、思维含量高,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

与学习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相互交融。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理解或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学生在挖掘和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本课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辨析历史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历史教案

五四运动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归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本线索和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收集五四时期文化精英的生平传记和精辟论述,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理解 *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和五四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爱国主义具有时代内涵 4、重点、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重点) *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意义(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调查、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 1、历史大查阅:(制成资料卡片) A、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及其故事 B、“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经过 2、投影片及教学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像”、“义和团旗帜”、“孙中山像”) 提问:大家还熟悉这三幅图片吗?相信关于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都为推翻两千年的帝制而欢呼,幻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共和国,以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但是,现实却是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专横。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共和体制显得羸弱无力,民主共和制并没有发挥其制衡作用,反而成为军阀、政客争权夺利的遮羞布。 那么,挽救中国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五四运动。(板书) 二、交流探究 1、新文化运动 (1)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阅读教材,知识归纳: 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B、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

C、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3)资料交流: A、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投影图片) B、你还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吗? (4)通过以上资料的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与同桌或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小结:(投影)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 (5)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之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阅读教材,了解十月革命) ………… 小结: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探究、讨论: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场运动前后期在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 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五四运动教学反思03

五四运动的教学反思 课前,我依据课标进行了教材分析,并结合我校学生实情,确定了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 我校学生对相关的历史史实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欠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对许多历史事件带有质疑。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理解掌握起来都有一定难度。对历史事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理性分析,是历史课程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所欠缺的。我在本课的设计上,必须以理性分析,让学生确信史实,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革命历史的凝练。 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共青团歌导入新课,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并以学生朗读导言和课件展示陈独秀名言对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弥补。这样,为学生的讨论进行了铺垫。 我依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教师以指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借鉴名师的做法,本课也分为“探源五四”、“回顾五四”、“感悟五四”和“弘扬五四”四部分。 在“探源五四”环节,我借助电影片段“中国代表顾维钧巴黎和会的精彩演讲”,再现历史情境,在这一环节中,历史情境的再现和情感的营造,使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当代学生心中更加可信,更加顺理成章。 在“回顾五四”环节,因为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五四运动的过程,所以,我设计以表格任务形式让学生完成归纳并小结,以初步胜利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爱国主义教育。这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巩固。接着,我以课件展示资料,以设计的六个指向性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思考。借学生的探究成果,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强化了学习重点,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感悟五四”环节,既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升华。在这个环节,我以课件展示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对比。以课件形式鲜明地展示五四精神的核心和意义。这样得到的结论,对当代学生更加可信。也借此对学生的五四精神教育铺垫顺利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