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上如何发散思维

辩论赛上如何发散思维
辩论赛上如何发散思维

辩论赛上如何发散思维

辩论赛上如何发散思维赛场上什么意外都会发生,所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何应对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如何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可搜索借鉴:

1、非常规思维(反向思维)。对于一个辩题,双方都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铺路,在赛场上就会不断强调自方的观点与论断,这些一般都符合大众心理的,如果想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标新立异的话,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非常规思维法,打乱对方阵脚,化被动为主动。当然这种思维也能被大众和评委所能接受,具有合理性。

2、两面神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客观普遍存在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中的体现和具体应用。在赛场对于敌手,既要看其优势,又要找其不足,避其长而攻其短,置敌与被动。在即兴辩论时,不免会争锋相对,这时需要适当回避敌方尖锐之处,而攻其薄弱环节,同时也要隐藏自身的不足。

3、形象—抽象思维。在辩论中不免会引用名人的话,这些话可能含义较深,特别是古人说的话,如果说的过多大众就无法理解,不免感到乏味,而此时可以采取形象思维举些例子或进行类比将其具体化,这样可以增加其趣味性,迎合大众及评委的心理,

4、发散——收束思维。作为一个辩手,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是所谓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的思维有利于开阔自方的论题,

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若触及对方所未探知的领域将会有“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当然,发散并不是瞎想,而是围绕着论题去“浮想联翩”,最终还得收回来,这也就是所谓的收束思维。这种“一发一收”的思维方式将大大改观自方局面,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以下是辩论的核心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还需细细品味。

逻辑思维。在辩论中,逻辑思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思维显得严谨、条理,使立论变得牢不可破。首先,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透彻地分析辩题,明了辩论双方的真实的逻辑地位和逻辑困难。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中的“必要条件”在逻辑上的含义是“无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所以,正方在这一辩题中的逻辑困境显要证明: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也就是说,反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人们在不温饱的状态下也能谈道德,正方在逻辑上就已被打倒了.明了双方在辩题上的逻辑关系是确定对方立论之要害的前提之一。其次,在表达上必须讲究逻辑层次。每个辩手的陈述稿都应层次分明,第一点讲什么,第二点讲什么,第三点讲什么,条分缕析,清清楚楚;同时,四位辩手的陈词在总体上也应体现逻辑层次,如一辩从理论上阐明立论,二辩从历史上阐明立论,三辩从现实上阐明立论,四辩总结陈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个人的陈词合在一起,犹如一篇文章,给人以气势宏大、错落有致的印象。再次,必须善于进行归纳。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辩论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

局面。最后,恰当地使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予以否定.比如“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繁荣”这个命题建立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简单的逻辑联系,如果我们对这种简单的、线性的逻辑关系进行归谬的话,就可以说,“按照对方的逻辑,只要把经济抓好了,即使没有人去搞文化,文化也会自然而然地繁荣起来,这岂不是把经济和文化等同起来了吗?”

形象思维。可分为以下几种:1、用形象的类比取代抽象的说理。在与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的题目时,攻击方必然要指责对方把艾滋病这么大的问题局限在医学问题的小范围内,如何形象地表达我方的见解呢?我们采用了夸张地加以类比的表达手法,比如,“请对方辩友不要让大象在杯子里洗澡”、“花盆里是种不下参天大树的”等等,使听众和评委形象地感受到对方的理论错误。2、用具体的数据取代经院哲学式的说教。在辩论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为了说明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列举了以下的数据:到1993年5月底,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者已达1400万,患者达250万,到2000年,感染者将达5000万—1亿,患者将达1400万。不用更多地说理,这些天文数字已表明,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能用数字说明的地方要尽可能用数字,因为数字只要准确是无法驳斥,也是无法否定的。3、用生动的事例取代烦琐的论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准确无误的事实和数据一样,在辩论中是最有力的东西。比如,在论述“人性本恶”的辩题时,可用举例子来阐明这一点,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人

不为己,天诛地灭”、“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等;又如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路易十五则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又如在历史和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谋杀、抢劫、绑架、欺诈、伪善等等.难道不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形式吗?生动的事例不仅使立论显得丰满和充实,而且也易于为评委和听众欣赏并接受。 4、用幽默感人的语言取代贫乏枯燥的陈述.在辩论中语言运用的优美与否,是评委打分的主要依据之一.根据以往的辩论经验,对语言优美的刻意追求,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为了驳斥剑桥队的“温饱决定论”,反方对裴多菲的诗作了如下的改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通过这样的改动更能突出辩论这一高级语言游戏的特点,同时也能为自己在比赛中添色不少。

新手如何打好辩论赛解析题目。如果不能准确的理解题目,比赛就已经输了一半。请用工具书将辩论题目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的定义都查的清清楚楚,准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辩论是文字的游戏,任何时候都不要想当然的忽略这个步骤。

初步讨论,发散思维,解析辩题背后的意义。队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初步想法,了解辩题的社会影响,明确一个大概的辩论方向。

查阅资料,写出初稿。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每一个队友各写出两份正反双方的辩论稿,写稿的时候切勿预设立场。

深度讨论。深度讨论,在查阅资料以后,所有人都会对辩题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度互相交流,结合所有队友的初稿,完成最终的辩论稿。

扮演正反双方以及评委进行攻防演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揣测对手的想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功课。切记评委或观众的角度必不可少,胜负的关键最终还是取决于评委的观感,这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

查漏补缺。根据演练结果进行最后的修改,在模拟演练之后,可能会暴露出队伍存在的问题,这时候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来达到最佳效果。

战术。设置战术,比赛中战术也是决定胜负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决定攻击的优先顺序辩论重点,重点攻击对方哪一个人(哪个人容易冲动),都是非常有效的战术。

心态。此时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剩下的只有一个最佳的比赛心态。调整心态,或者一杯茶,或者静静的冥想。等待比赛开始。

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

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变通性

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

性。

独特性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感性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课堂辩论赛的赛制规则

课堂辩论赛的赛制规则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有的叫做辩论会。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那么辩论赛的具体细则是什么呢? 课堂辩论赛规则 一、赛制 1、班内分成男女两队,并选出队长,队长作为该队辩论赛的组织者。每队派6名代表参加,即6位辩手,其中一辩、四辩分别为1位同学,二辩、三辩各为2位同学,即正方反方各六位同学,另外班长总负责辩论赛的组织工作,另外还需6位学生担任辩论赛工作人员:1位辩论赛主持人,1位计时,1位计分,4位学生评委。 2、比赛由队员陈词、攻辩(盘问)、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部分组成。要求用普通话表述。 3、抽签来决定班级内部辩题及辩论正反双方。 4、辩论赛时间:第六周 二、辨题 网购会成为今后的主流购物模式(正方) 网购不会成为今后的主流购物模式(反方) 三、辩论赛程序(由辩论赛主持执行)

1、论赛开始 2、宣布辩题 3、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4、介绍规则 5、介绍评委、记分员、计时员 6、辩论比赛 7、最优辩手投票 8、休息,评委评分 9、老师点评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11、辩论赛结束 四、辩论程序(全场总计用时60分钟) 1、陈词阶段(6分钟) (1)正方一辩作立论陈词,时间为3分钟 (2)反方一辩作立论陈词,时间为3分钟 2、攻辩(盘问)阶段(16分钟)(注:攻方指提出问题的一方,辩方指回答问题的一方)

(1)第一轮攻辩:正方两位二辩对反方两位二辩或者两位三辩提出问题,每次限提一个问题,次数不限;反方则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总时间累计为4分钟 (2)第二轮攻辩:反方两位二辩对正方两位二辩或者两位三辩提出问题,每次限题一个问题,次数不限;正方则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总时间累计为4分钟 (3)第三轮攻辩:正方两位三辩对反方两位二辩或者两位三辩提出问题,每次限题一个问题,次数不限;反方则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总时间累计为4分钟 (4)第四轮攻辩:反方两位三辩对正方两位二辩或者两位三辩提出问题,每次限题一个问题,次数不限;正方则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时间累计为4分钟 3、自由辩论阶段(时间30分钟)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依次轮流发言,如果一方放弃发言,则另外一方可连续发言。(发言人员可以是辩手,也可以是其他同学) 各方有三分钟提问回答 4、总结阶段(时间8分钟,每方各4分钟)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五、辩论赛规则 1、时间提示(计时员主持需特别注意) 陈词、自由辩论和总结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口述“30秒”提示;用时满时,以口述“时间到”终止发言。攻辩阶段,用时满时,以口述“时

吉尔福特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量表 吉尔福特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与同事创编了一套测验题,共有13个部分。其中前10个要求言语反应,后3个为图形内容的非言语测验。这套量表年龄适用范围主要是初中以上水平的青少年及成人。其主要内容如下: (1)词语流畅性测验 要求被试迅速写出包含有某一特定字母的单词。 例如“a” (2)观念流畅性测验 要求被试迅速写出属于某种特殊类别的事物。 如“半圆结构的物体” (3)联想流畅性测验 要求被试列举某一词的近义词。 例如“承担” (4)表达流畅性测验 要求被试写出具有4个词的一句话,这4个词的词头都指定某一个字母。 如“k-u-y-i” (5)非常用途测验 要求被试列举出某种物体通常用途之外的非常用途。 例如“砖头” (6)比喻解释测验 要求被试填充意义相似的几个句子。 如“这个妇女的美貌已是秋天,她……” (7)用途测验

要求被试尽可能列举出某一件东西的用途。 如“空罐头瓶” (8)故事命题测验 要求被试写出一个短故事情节的所有合适的标题。 例如:“冬天到了,一个百货商店的新售货员忙着销售手套,但他忘记了手套应该配对出售,结果商店最后剩下100只左手手套。” (9)后果推断测验 要求被试列举某种假设事件的所有不同的结果。 例如:“如果每周再多一天休息,那么会发生什么结果?” (10)职业象征测验 要求被试根据某一个称呼列举出它代表或象征的所有可能的工作。 如“灯泡” (11)绘图测验 要求被试把某一个简单图形复杂化,组成尽可能多的可辨认的物体。 (12)装饰测验 要求被试在普通物体的轮廓上尽可能多地设计出不同的装饰方案来。 (13)加工物体测验 要求被试利用一套简单的图案,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画出指定的事物(电视)。在画物体时,可以重复使用任何一个图形,也可以改变其大小,但不能添加其他图形和线条。

第二节 发散思维

第二节发散思维 一复习导入: 思维测试: 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何 导入新课: 二、正式授课: 概念理论1 一、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决定了人们在以事物的现状和科学的现有成果为出发点的同时,必须突破旧的知识界面和思维定势,超越事物的现有发展状况和暴露层次。因而思维方式首先是发散的、扩张的。但在最终确定解决方案时,必须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最佳方案,此时的思维方式又是集中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形式,任何创造性思维都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发散思维) 1、发散思维的含义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我们先举个例子: 许多父母都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出这样的智力题,树上10只鸟,被人用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孩子一般都把它当作算术题做,10-1=9(只),此时父母往往哈哈大笑说,打死的一只掉下来,其余的全飞走啦。似乎“0”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其实,此题的答案可以有无数多个。可能还剩1只,因为树大,打死的1只在树上,其余飞走了;可能还剩2只,打死的1只在树上,又吓死1只患心脏病的也在树上,其余的飞走了;可能还剩3只,打死的1只掉下来,飞走了6只,还有3只耳朵不好,还在树上睡觉……以此类推,可能还剩9只,因为可能枪是无声手枪,打死一只掉下来,其余9只没有感觉也没飞走……也有可能还有100只,因为有可能被打死的是鸟王国中德高望重的国王,它的臣民从四周的树上飞来向国王表示哀掉,向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人提出抗议…… 这种由一个问题而引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象太阳光芒四射,这种指向多个方向的思维就是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 ⒈发散思维含义: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末知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从同一信息源引发不同的结果。思维轨迹如图: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要素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要素 所谓的辩论,一般来说,就是指辨明是非对错、探求真理的一种行为。要想一个辩论活动顺利的开展,离不开辩论主体、辩论客体和辩论环境,而这些就构成了辩论活动最基本的三要素。 1. 课堂辩论活动主体 辩论主体是指使辩论活动顺利开展的双方辩者。辩论主体是人的因素,也是辩论活动这一行为发生的最基本的载体,辩论主体至少要两个辩者组成。 在辩论活动中,由辩论主体组成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通常也叫做正方和反方。两大阵营之间的观点对立,唇枪舌战,相互交锋,展开激烈的辩论。 辩论主体通常有以下几种构成形态: 1.双主体 双主体辩论是指只有两个观点对立的辩方进行的辩论。由于辩方中的组成人数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对一对立主体 一对一对立主体辩论即辩论的双方各有一个辩者进行的辩论。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辩论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中辩论活动。在这种辩论形式中,双方的辩者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无需考虑什么干扰因素。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在整个辩论中只有庄子和惠子两个人,一对一的展开辩论。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往往在候选人当中也会采取这种一对一的辩论形式,比如布什和杜卡基斯之间的辩论。 (2)一对多对立主体 一对多对立主体辩论是指在对立的双方中,其中的一方只有一个辩者,另一方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 在这种辩论形式中,辩者多的一方,往往利用人多的优势,在辩论的气势上先胜一筹。但人多也不是决胜的关键,如果人多的一方组织涣散,步调不一,大家不同心协力,也容易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只有一个辩者的一方也有以少胜多的机会,只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擒贼先擒王,集中力量先驳倒对方的核心人物,胜算就大大增加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一胜多的典型。 (3)多对多对立主体 多对多对立主体辩论是指辩论的双方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展开的辩论,这是较为复杂的辩论形式。 在这种辩论形式中,辩论的双方要想战胜对方,都要严密组织自己的阵营,精心安排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群策群力,才能克“敌”制胜。这种辩论形式组织起来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但

常用的反驳方式

常用的反驳方式 辩论场上最考验人的是反驳,辩论场上最激动人心的也正是反驳和对反驳的反驳.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电视辩论赛就将二、三辩陈词改为 " 反驳陈词 " ,时间 1 . 5 分钟,总决赛时又将反驳陈词时间增至 2 分钟,一时间风云骤起,一场围绕 " 反驳 " 而斗智斗勇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以理服人,正面反驳这是最常用的反驳手法.它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简单的逻辑推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这种方法适用于己方准备充分而对方又未加以充分证明的观点.正面说理反驳由于颇费口舌,在辩论场上只宜用于与辩题最紧密相关的论点上,请看一例:论题:体育比赛应该引进电脑裁判. 价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当电脑裁判满怀自信步入赛场后,过分地强调准确,将严重弱化体育比赛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正方二辩:……观赏的是什么?是一种体育美,美的基础是什么?是真.公平就是对真的一种保证.如果连公平都得不到保证,欣赏性从何而来?…… 正方二辩用了两个简洁的设问和一个反问就把体育比赛的观赏性与体育比赛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讲得清楚明了,使对方观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圆满地完成了反驳使命.需要注意的是,简洁是正面说理反驳致胜的关键. 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辩论场上,倘若对方辩友妙语连珠,千万不要慌张.针锋相对的思想就是让观众把给对方辩友的掌声加倍偿还回来.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对方精彩的言辞引导下,立即找到一个相似的却对己方有利的事实出来,回敬之,则给人技高一筹之感.看看下面一段反驳,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论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在取得信息优势之后,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吗?难道说,为了信息战的火眼金睛,就不要传统武力战的金箍棒了吗? (掌声)…… 正方三辩:金箍捧当然可怕,但却阻挡不了唐三藏紧箍咒的信息流. (热烈的掌声)……

课堂辩论赛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系第一届课堂辩论赛 策 划 书 活动组织: 主办方管院13*系 活动时间:2015年04月16日下午 活动地点:北教 一、活动主题

传承语言文明展现青春风采 二、活动宗旨 以“关注时事,探索真理,锻炼口才,提升自我”为宗旨,开展语言活动,传播科学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展现学子风范,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审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4月16日下午 地点:北教 四、参赛对象 13人力各小组代表共8人,分为两组参赛,每组各4人。 参赛人员 (1)正方: 反方: 五、辩论赛辩题 金钱的激励作用 正方:金钱能够激励今天的大多数员工。 反方:金钱不能激励今天的大多数员工。 六、活动流程 1、班委提前入场准备工作。 2、14:10开场,主持人宣布辩论赛开幕。 3、介绍参赛队、队员及其所持立场。

4、介绍评委。 5、辩论开始。 6、评委评分,同时观众自由提问。 7、评委点评。 8、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9、观众退场,班委留下清场。 七、比赛细则 (一)总述 1、本赛制参赛双方每方上场队员共四人,称为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 2、本赛制设置了陈词、质询、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五个环节 3、本赛制采用电子计时器 (二)流程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5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 3.5分钟) 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三辩进行一对一质询(2分30秒) 4.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三辩进行一对一质询(2分30秒) 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质询(2分30秒) 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质询(2分30秒) 7.自由辩论(双方各4分钟) 8.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测验及其应用)-试卷2.doc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测验及其应用)-试 卷2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探讨当前我国5岁汉族儿童与苗族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下列工具哪种较为适合?( )(分数:2.00) A.最新原版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B.罗夏克墨迹测验 C.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中国版) D.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中国版) 3.韦氏测验中离差智商为130的个体的测验成绩高于平均值( )个标准差(分数:2.00) A.1 B.2 C.3 D.0 4.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 )儿童间的可比性(分数:2.00) A.性别 B.来源 C.出身 D.年龄 5.一个测验题目“尽可能多地列出曲别针的用途”,通常用于测量( )(分数:2.00)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记忆 D.批判思维 6.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分数:2.00) A.一般适用于学前儿童 B.以思维的精确性计分 C.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包括30个分测验 7.( )是测量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测验之一(分数:2.00) A.句子完成测验 B.卡特尔16PF C.学习能力测验 D.镶嵌图形测验 8.人格测验的建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EPQ是采用( )(分数:2.00) A.自陈量表法 B.心理作业法 C.情境模拟法 D.投射测验法 9.16PF量表是采用( )编制的(分数:2.00) A.联想法 B.因素分析法

第八课 发散思维训练

第八课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以及为何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去锻炼,萌发学生锻炼思维的热情。设计的游戏和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能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3、能力目标:通过题目实践,使学生学会了解如何跳出思维陷阱,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并且在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点:突破自我界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看故事,思考问题 参看教材阅读《爱迪生和阿普顿》的故事 学生分成六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 要求学生思考:具有高学历的阿普顿为何比不上只上过三个月小学的爱迪生聪明?他与爱迪生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你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少数尖子生所特有的。85%的创造性,只需要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而非智力因素等要占80%。创造性又与知识有着很大的不同,知识可以传授,可以重复和背诵,而创造性只能靠培养,因此,人人都有创造性,但每个人的创造性又存在很大差异,关键是培养。 引导出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二)思维拐拐弯 1.接下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初步测试。翻看教材的问题「“O”像什么?」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多地在表格中写出像什么。然后请代表学生随意回答。参考归纳的答案: 教师小结:以上告诉我们,同一种图案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答案。由此当我们

辩论赛中反驳和驳论的技巧.doc

辩论赛中反驳和驳论的技巧 辩论赛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中反驳和驳论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反驳和驳论的技巧一:攻击对方最主要、最有力的论点 攻击主要论点就是最直接、效果最大的攻击方式。 不过,当对方主要论点大部完整时,若坚持打主攻点,可能会徒劳无功,此时,就要做一下调整,先挪出一部份时间攻次要论点,使对方慌乱时,再攻主要论点,使对方慌乱无法应付全面,达到我们驳论目标。 反驳和驳论的技巧二:攻击对方次要论点 攻击对方次要论点可能无法有效的一举击倒,但可收到削弱其气势之目的,当敌主论点坚强时,才建议使用这方式,先攻次要论点,迫使对方进行维护,此时对方主论点可能有机会产生了漏洞,等对手慌了即打他的主论点。 攻击对方的次要论点,在实际上比较容易,至少可达到以下目的: 打击对方士气,增加我方士气 造成我方攻击力极旺的形象,使对手产生心理压力维护本身论点而无暇采用攻击手段,就便是"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的意思了呦。

发挥干扰作用,使对方暴露主论点之缺点。 虽然攻击对方次要论点具有很多用途,但还是无法瓦解敌人,尤其是当对手严守立场,攻击对于次要只能点到为只了,主力仍要一剑穿心,给对方致命一击才是。 反驳和驳论的技巧三:针对对方驳论展开反攻击 以上两种攻击程序,均以对方论点为攻击目标,然而你也可能用"反反制作战"利用对方攻击我们所做的驳论来进行反应,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这种攻击,不,应该说防守,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l增加论证来巩固我方论点。 针对对方的驳论进行攻击,就是对他提出得驳论反驳回去啦。 这种驳论主要是在驳斥对方的攻击,达到防守的目的。 拓展:质询的基本技巧和运用 ①、质询的问题应力求简明易懂 质询时,使用简单明了的字句来表达问题,以免浪费时间,如果质询是非常清楚时,对手仍要求质询者重复一点问题,评审自然可以察觉是故意在拖延时间,进而扣分。所以,保持简单明了是重要的。 ②、应避免开放性问题 有些经验不够的人,会把问题定的太开放了,却希望被质询者能照心里的意思来回答,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答辩者通常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模式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模式 辩论活动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应用性辩论和教学性辩论。1应用性辩论根据辩论主体和辩题的不同又可分为法庭辩论、议会辩论、外交辩论等具体的辩论形式;教学性辩论顾名思义是和教学活动有关的辩论形式,其参加的主体和辩题的拟定都和教学有关,这种辩论的目的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学性辩论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性辩论中,辩题必须是来自于各门学科中存在的有争议的观点、方法和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展开论争,分析比较各种观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学性辩论和一般的辩论赛不同,它不是为了分出高低胜负,论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在辩题确定之后,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怎样分析辩题、如何进行辩论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使辩论活动顺利开展。 教学性辩论依据其正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教学性辩论比赛和一般性的课堂辩论。教学性辩论比赛是一种集语言表达、心理素质、逻辑思维、知识涵养、仪表仪态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的语言思维活动。在生中开展辩论比赛,对于提高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迎接挑战的必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性辩论比赛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并要求有辩论结果的竞赛活动,要想顺利的开展一次教学性辩论比赛,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周密的计划。 要想组织好一次教学性辩论比赛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立辩论赛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辩论赛的目的,拟定辩题,制定辩论赛的规则、程序,确定辩论赛的规模、参赛的人数以及辩论赛的时间、地点等。筹备小组的组长一般应为班级的班长,小组成员可以是副班长、学习小组长及学生代表,组员的分布要有代表性,男女比例要协调,筹备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应在6至8人。在筹备辩论赛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做好全程指导。 2.选出辩论赛的主持和评审。主持和评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辩论赛的比赛程序主持辩论赛的开展,客观公正的评出双方辩论队的成绩。课堂辩论比赛不同于大型的辩论比赛,程序没有那么复杂,主持和评审可以由任课老师一人但当,但老师要注意掌控整个辩论赛的进程,适时进行微调,达到辩论比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1(美)AUST1NJ?FREELY. 辩论与论辩[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19.

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

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 【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创造力概念、创造过程和结构;了解创造研究的历史进程、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会对创造力进行测量,创造力的培养。 2、技能与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测验,进一步认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能够初步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测验研究。 【重点难点】 1、创造过程、结构以及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1、创造性思维测验 【教学时数】理论讲授:3学时 实验与实践: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与创造力 (一)创造 第一,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第二,创造必须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 第三,创造是创造者聪明才智高度发挥的结果。 (二)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有知识,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创造过程与创造力结构 (一)创造过程 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二)创造力的结构 1.创造力的静态结构 2.创造力的动态结构 三、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1870-1907年) 1869年,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为国际上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的科学文献。 2.第二阶段(1908-1930年) 许多心理学家对创造力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和研究 3.第三阶段(1931-1949年 心理学家们开始从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来探索创造力的形成。 4.第四阶段(1950-1970年) 这一阶段是创造发明研究取得真正的实质性突破和迅速发展阶段。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引起了心理学界、教育界的极大轰动。 5.第五阶段(1971年至今) 这一阶段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大进展。 第二节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基础 二、年龄和性别 三、知识和智力 (一)知识 知识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一种是张力观,认为知识和创造力的关

[精品]2017年发散思维测验

发散思维测验 指导语:本测验测试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共有8题,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请在规定时间内尽快的完成每道题。 1、请你写出所能想到的带有“土”结构的字,写得越多越好。(5 分钟) 2、请列举砖头的各种可能用途。(5分钟) 3、请举出包含“三角形”的各种物品,写得越多越好。(10分钟) 4、尽可能想象“△”和什么东西相似或相近?(10分钟) 5、把下列物件按照性质尽可能分类:鸭、菠菜、石、人、木、菜 油、铁。(5分钟) 6、请说出一只猫与一只冰箱相似的地方,所得越多越好。(5分钟) 7、给你两个圆(○○)、两条直线(∣∣)和两个三角形(△△), 请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15分钟) 8、请你根据以下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不超过100个字)写 出故事的各种可能的结尾,写得越多越好。(40分钟) 古时候,有兄弟三人。大哥、二哥好吃懒做,三弟勤劳聪明。三人成长后都成了家。有一天,三兄弟在一起喝酒,大哥、二哥提议:“从现在起,我们三人说话,互相不准怀疑,否则罚米一斗”。久后,大哥说:“你们总说我好吃懒做,现在家里那只母鸡一报晓,我就起床了……”三弟直摇头说:“哪有母鸡报晓之理”。大哥嘿嘿一笑说:“好!你不信我的话,罚米一斗”。二哥接下去说:“我没有大哥那么勤快,因此家里穷的老鼠撵得猫吱吱叫……”。三弟又连连摇头,二

哥得意地说:“你不信,也罚米一斗”。后来……。 计分及解释: 第1-4题,每一个答案为1分;5题,每一个答案为2分;6-7题,每一个答案为3分;8题,每一个答案为5分;然后统计总分。 如果你的得分在: 100分以上,发散思维很好 81-100分,较好 61-80分,中等 41-60分,较差 40分以下,很差 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较低层次,比如在类举砖头的用途中,如果能了举出造工房、造烟囱、造仓库、造鸡舍、造礼堂……,说明流畅性很好。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则分别代表了发散思维的中等层次和高等层次。下面结合每道题的答案进行分析。 1、“土”在右方,如灶、肚、杜等;“土”在左方,如址、墟、增等;“土”在下方,如尘、塑、堂等;“土”在中间,如庄、崖等;全部由“土”构成的字,如土、圭等;或“土”蕴含在字中,如来、奔、戴等;以及其它,如盐、硅等。在上述“发散”中,能写出后两类含“土”的字,则说明思维已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应为此时的“土”已不像前面几种“土”那么显而易见了。 2、列举砖头的用途,如果说出了造工房、造烟囱、造仓库、造鸡舍、造礼堂……,只能说明你的发散思维处于较低记得阶段,因为

最新-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有哪些 精品

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有哪些 辩论场上最考验人的是反驳,辩论场上最激动人心的也正是反驳和对反驳的反驳,下文为大家介绍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电视辩论赛就将二、三辩陈词改为"反驳陈词",时间15分钟,总决赛时又将反驳陈词时间增至2分钟,一时间风云骤起,一场围绕"反驳"而斗智斗勇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以理服人,正面反驳这是最常用的反驳手法。 它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简单的逻辑推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 这种方法适用于己方准备充分而对方又未加以充分证明的观点。 正面说理反驳由于颇费口舌,在辩论场上只宜用于与辩题最紧密相关的论点上,请看一例论题体育比赛应该引进电脑裁判。 价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当电脑裁判满怀自信步入赛场后,过分地强调准确,将严重弱化体育比赛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正方二辩……观赏的是什么?是一种体育美,美的基础是什么?是真。 公平就是对真的一种保证。 如果连公平都得不到保证,欣赏性从何而来?…… 正方二辩用了两个简洁的设问和一个反问就把体育比赛的观赏性与体育比赛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讲得清楚明了,使对方观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圆满地完成了反驳使命。 需要注意的是,简洁是正面说理反驳致胜的关键。 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辩论场上,倘若对方辩友妙语连珠,千万不要慌张。 针锋相对的思想就是让观众把给对方辩友的掌声加倍偿还回来。 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对方精彩的言辞引导下,立即找到一个相似的却对己方有利的事实出来,回敬之,则给人技高一筹之感。 看看下面一段反驳,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论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反驳陈词。

辩论赛上课外班弊大于利

超级小鬼辩论赛 第一环节:亮剑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陈述了上课外培训班的诸多好处,我们非常感谢大赛的主办方把辩题定为“上课外培训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不是“上课外培训班有益和上课外班无益”。凡事需一分为二的看,我方从不否定上课外培训班有益处,但有多大益处,它的益处能有它给我们带来的害处大吗?我方认为:“上课外培训班绝对是弊大于利”。 其一,课外培训班对孩子的健康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平时长期伏案学习,再加上营养过剩,孩子需要在休息的时候适当运动来缓解平时的压力,强身健体;用眼时间过长,也增加了得近视眼的可能。 其二,课外培训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威胁。小学生的压力大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休息时间本来是用来缓解压力,调整状态,准备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课外培训班不仅占用了我们休息的时间,还要多学,学更难的。这自然就增加了我们的压力。学习压力过大会造成情绪上的沮丧低落,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易怒;说话冷言冷语,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以及对事情的描述都有消极倾向;和家长关系紧张,对父母有抵触情绪或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等。 与此同时,学习压力大带来的会是对学习的厌倦,使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敷衍、抱怨,过于要求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等。每到考试便会焦虑不安、考前失眠等。使学生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由于学习压力大而选择自杀。据《黄石日报》报道:2006年4月29日,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一小学两名六年级学生服毒自杀,其中13岁女生小倪经抢救无效死亡;同班14岁男生晓风幸而脱险。学校从小倪的日记本中发现了一张写有“倪,你想睡吗﹖我好想睡觉”的纸条。据了解,小倪就参加了很多课外培训班。教育部长袁贵仁一语中的地指出:“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请问对方辩友,有什么比我们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什么益处能用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来作为代价? 其三,课外培训班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我们不防来算一笔帐:2014年丽水市人均收入是11892,夫妻俩就是23784,如果我们参加一个兴趣班,如钢琴班,一个月至少就要500元;再参加一个英语班,每月至少也要200元;这样一年下来就需要9800,基本占了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爸爸妈妈还要支付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怎能不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我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对方辩友也一定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不要给他们太大的生活压力,要认识到上课外培训班确实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使得我们的父母不得不努力赚钱,不得不省吃俭用,爸爸妈妈多么不容易呀!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卷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卷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卷(一) 指导语;本测验测试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共有8题,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请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完成每道题。 1.请你写出所能想到的带有“土”结构的字,写得越多越好。(时间:5分钟)2.请列举砖头的各种可能用途。(时间:5分钟) 3.请举出包含“三角形”的各种物品,写得越多越好。(时间:10分钟) 4.尽可能想象“△”和什么东西相似或相近(时间:10分钟) 5.把下列物件按照性质尽可能分类:鸭、菠菜、石、人、木、菜油、铁。(时间:5分钟) 6.请说出一只猫与一只冰箱相似的地方,说得越多越好。(时间:5分钟) 7.给你两个圆(OO)、两条直线(| |)和两个三角形(△△)请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时间:15分钟) 8.请你根据以下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不超过100字)写出故事的各种可能的结尾,写得越多越好。(时间:40分钟) 古时候,有兄弟三人。大哥、二哥好吃懒做,三弟勤劳聪明。三人长大后都成了家。有一天,三兄弟在一起喝酒,大哥、二哥提议:“从现在起,我们三人说话,互相不准怀疑,否则罚米一斗。”酒后,大哥说:“你们总说我好吃懒做,现在家里那只母鸡一报

晓,我就起床了……”三弟直摇头说:“哪有母鸡报晓之理”大哥嘿嘿一笑说:“好!你不信我的话,罚米一斗。”二哥接下去说:“我没有大哥这么勤快,因此家里穷得老鼠撵得猫吱吱叫……”三弟又连连摇头,二哥得意地说:“你不信,也罚米一斗。”后来……

计分与解释: 第1~4题,每一个答案为1分;第5题,每一个答案为2分;第6~7题,每一个答案为3分;第8题,每一个答案为5分;然后统计总分。如果你得分在: 100分以上,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很好;81~100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较好; 61~80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中等;41~60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较差; 40分以下,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很差。 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较低层次,比如在列举砖头的用途时,如果能列举出造工房、造烟囱、造仓库、造鸡舍、造礼堂……说明流畅性很好。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则分别代表了发散思维的中等层次和高等层次。下面结合每道题的答案进行分析。 1.“土”在右方,如灶、肚、杜等:“土”在左方,如址、墟、增等:“土”在下方,如尘、塑、堂等:“土”在上方,如去、寺、幸等:“土”在中间,如庄、崖、匡等;全部由“土”构成的字,如土、圭等;或“土”蕴含在字中,如来、奔、戴等;以及其它,如盐、硅等。在上述“发散”中,能写出中两类含“土”的字,则说明思维已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因此此时的“土”已不像前面几种“土”那么显而易见了。 2.列举砖头的用途,如果说出了造工房、造烟囱、造仓库、造鸡舍、造礼堂……只能说明你的发散思维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因为你所列举的各种用途,其实都属于同一类型:用于建筑材料。如果你还回答出打狗、赶猫、敲钉子、做家具垫脚、铺路、压东西、

辩论中反驳的技巧

辩论中反驳的技巧 辩论中反驳的技巧技巧一、巧用仿拟一天,一名水手准备出海,他的朋友正巧来他家做客。 朋友问他:“你的祖父死在哪里?水手答道:“死在海里。 朋友又问:“那你的父亲呢?水手答:“也死在海里。 朋友大声说:“天哪!那你为什么还要当水手去远航呢?水手笑着反问道:“那么,你祖父死在哪里?朋友回答:“死在床上。 水手又问:“那你的父亲呢?朋友答:“也死在床上。 水手笑了,说:“朋友,那你为什么晚上还要睡在床上呢?顿时,那位朋友便无言以对了。 反驳说:“你的祖父和父亲死在海里,是被海水淹没的;而我的祖父和父亲虽死在床上,却是因为疾病而死,两者怎可同日而语?我只是想提醒你当水手是很危险的。 这位水手在这里故意混淆了概念。 “死在海里的确切含义是,因为的大海的危险,而在海里丧生;而“死在床上的含义仅仅是,死的时候,躺在床上。 这二者之间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水手却故意混淆,看似有理,事实上却不堪一击。 对于这样的诡辩者,我们只要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便能令对方哑口无言。 技巧二:类比西汉时,有一天汉文帝刘恒向丞相陈平查问政事:“全

国一年判决多少狱案?征收钱谷多少?陈平答道:“这些事各有主事的官吏:陛下查问判狱的事,可以去问管司法的廷尉;要查问征收钱谷的数量,可以去问管理粮赋的内史。 汉文帝说:“你回答不出来,还让朕去问下面的官员,这不是严重失职吗?陈平坦然辩解:“陛下,我不但没失职,反而是称职。 总领文武百官使他们各尽其职,这才是丞相的职责啊。 汉文帝觉得陈平辩得有理,便不再责备他了。 如果我是汉文帝,会反驳陈平道:“如果你想买一些米面粮油,向你的管家问价格,你的管家却说:‘米的价格你要去问米商,面的价格要去问面商!’你是会乖乖地自己上街去问呢,还是会责怪这个管家不称职呢?皇帝查问政事,作为宰相的陈平不但自己回答不上来,反而要皇帝亲自去问更下一级的官吏,这种态度明显是有问题的。 作为丞相,督促百官各尽其职自然是其重要职责之一;然而及时收集整理重要的情报向皇帝汇报,辅佐皇帝做出正确的决策难道就不是丞相的职责了吗?陈平的诡辩之处在于他只强调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刻意忽略了另一方面。 我们只需拿出生活中同类的事情与之进行类比,便可将其驳倒。 这时,主持人萧伯纳示意大家收声,忍不住问道:“那么,请问杜卡斯基先生:如果你的妻子被人奸杀,你是否还会主张对死刑犯宽容?杜卡斯基无力反驳,尴尬不已。 如果我是杜卡斯基,我会说:“假如您有一位前途远大的儿子,仅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1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 17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 (分数:2.00)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 解析: 3.两列正态变量,其中一列是等距或等比数据,另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多类,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分数:2.00) A.积差相关 B.多列相关√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点二列相关 解析: 4.对于下列实验数据:1,108,11,8,5,6,8,8,7,11,描述其集中趋势用( )最为适宜,其值是( )。(分数:2.00) A.平均数;14.4 B.中数;8.5 C.众数;8 √ D.众数;11 解析: 5.积差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 )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方法。 (分数:2.00) A.斯皮尔曼 B.皮尔逊√ C.高斯 D.高尔顿 解析: 6.在次数分布中,曲线的右侧部分偏长,左侧偏短,这种分布形态可能是( )。 (分数:2.00)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常态分布 解析: 7.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的办法是( )。 (分数:2.00) A.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减小

B.控制β水平,使其尽量小 C.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D.完全随机取样 解析: 8.在回归分析中,考察回归效果使用的指标是( )。 (分数:2.00) A.内部一致性系数 B.决定系数√ C.概化系数 D.列联系数 解析: 9.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 (分数:2.00) A.等级资料 B.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等距数据 解析: 10.高分组在某一项目的通过率为0.70,低分组的通过率为0.48,则该项目的鉴别指数为( )。(分数:2.00) A.0.11 B.0.70 C.0.48 D.0.22 √ 解析: 11.下列量表中,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 (分数:2.00)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解析: 12.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分数:2.00)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解析: 13.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 (分数:2.00) A.一般适用于学期儿童 B.以思维的精确性计分 C.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包括30个分测验 解析: 14.临床观察到某人有抑郁倾向,能够帮助进一步诊断的测验是( )。 (分数:2.00) A.MMPI √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 指导语;本测验测试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共有8题,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请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完成每道题。 1.请你写出所能想到的带有“土”结构的字,写得越多越好。(时间:5分钟) 2.请列举砖头的各种可能用途。(时间:5分钟) 3.请举出包含“三角形”的各种物品,写得越多越好。(时间:10分钟) 4.尽可能想象“△”和什么东西相似或相近?(时间:10分钟) 5.把下列物件按照性质尽可能分类:鸭、菠菜、石、人、木、菜油、铁。(时间:5分钟) 6.请说出一只猫与一只冰箱相似的地方,说得越多越好。(时间:5分钟) 7.给你两个圆(OO)、两条直线(| |)和两个三角形(△△)请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时间:15分钟) 8.请你根据以下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不超过100字)写出故事的各种可能的结尾,写得越多越好。(时间:40分钟) 古时候,有兄弟三人。大哥、二哥好吃懒做,三弟勤劳聪明。三人长大后都成了家。有一天,三兄弟在一起喝酒,大哥、二哥提议:“从现在起,我们三人说话,互相不准怀疑,否则罚米一斗。”酒后,大哥说:“你们总说我好吃懒做,现在家里那只母鸡一报晓,我就起床了……”三弟直摇头说:“哪有母鸡报晓之理?”大哥嘿嘿一笑说:“好!你不信我的话,罚米一斗。”二哥接下去说:“我没有大哥这么勤快,因此家里穷得老鼠撵得猫吱吱叫……”三弟又连连摇头,二哥得意地说:“你不信,也罚米一斗。”后来…… -------------------------------------------------------------------------------- 计分与解释: 第1~4题,每一个答案为1分;第5题,每一个答案为2分;第6~7题,每一个答案为3分;第8题,每一个答案为5分;然后统计总分。如果你得分在: 100分以上,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很好;

Classroom Debate Guidelines 英语课堂辩论

Objective: Students will be placed in debate teams. Each group will present a topic and a side to defend. Using what you have learned during the semester and with additional research you will present your side of the topic. All group members will split the responsibilities. Team Responsibilities: 1)Prepare and research your debate topic. 2)Clearly state your point. 3)Prepare a good and ‘strong’ opening statement. 4)Write key points on index cards. 5)Have evidence and relevant examples. 6)Speak to your audience. 7)Be prepared to counter your opponent’s points. 8)Team members will alternate speeches. 9)During rebuttals teams are expected to extend and apply argument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made, rather than make new arguments. 10)‘Recycle’ during closing speech. Do not make new points! Rules: No interrupting your peers! Stay calm and speak in a clear voice. No personal attacks! Remem ber that debaters don’t choose their sides. Non-participants 1.Be respectful of your peers. 2.Take notes on each debate. 3.Identify the pros and cons. 4.Be prepared to explain which side has proved its point and why. FORMAT There are three debaters per side. Each debater gives one speech. This is the order of the speeches: First proposition constructive – 6 minutes This speaker makes a case for the motion for debate, providing a proof of the topic with three or four major poi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