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复习 句段的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学案5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学案5

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

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

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

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PPT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PPT共30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重点句段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重点句段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重点句段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重点句段主要指:记叙文中揭示主题、表明中心的句段:说明文中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分别体现事物特点的句段;议论文中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句段;叙事散文中叙事之后的议论抒情句段;各类文体中在内容上能够归纳或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衔接作用的过渡句段;开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的点题句段或收束全文的结束段。

1.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首段常见的作用是统摄全篇,总领下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一般有: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等。

3、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一般词句的作用此类题应重点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例1:16.第15段莫教授说“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句子作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句子作用

专题06 散文句子作用考点穿透句子作用题,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答案侧重于句子在文章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体现出的效果。

(1)从内容看。

在散文等记叙类的文章中,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情感。

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①表现人物的品质。

(写人的文章)②揭示某种道理。

(记事的文章)③抒发某种感情。

(写人或记事的文章)④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

(记事的文章)(2)从结构看。

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①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②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行。

你在文章语段中间;派上届下,便文硫层饮紧凑连贯。

(3)从表达效果看。

应结合修辞手法、表达方法、表现手法及写作手法来分析。

【题型答法】①点明…的手法,指出该手法的具体运用;②指出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写了什么;③指出结构上的作用及效果;④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效果,表现或表达了…知识点睛散步句段结构作用散步句段结构作用题,是一个常考题型。

如何精准掌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问方式①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变式提问:①文章以“×××(内容)”开头,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内容)”?②文章以“×××(内容)”结尾,有什么好处?/请赏析文章结尾段。

③有人认为第××段是赘笔,可以删去;有人认为它有重要作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二、知识储备1.开头句段的作用(1)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2)引起下文。

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

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PPT30页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PPT30页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8 段落的作用(PDF)-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8  段落的作用(PDF)-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

阅读理解 · 散文段落的作用主讲人xxx考点解读分析文章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规考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都可能涉及到,所以不容忽视。

这里主要根据记叙文阅读的要求分析段落的作用,说明文和议论文另章专述。

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段落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01 典型例题请分析宗璞《紫藤萝瀑布》(部编版七下)开头和结尾段的作用。

开头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开头段独句成段,造成悬念,引出下文,也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引人止步、炫人眼目的美丽。

结尾段与开头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精巧玲珑。

请分析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

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

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答:内容上,突出“我”到赵庄去看戏的强烈愿望;结构上,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我”在平桥村的种种乐事,引出下文去赵庄看社戏的情节。

02 答题模板题型:段落的作用重要段落作用=(判定位置)+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①开篇点题;②统领全篇;③总领下文;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时间、地点);⑤渲染气氛(或营造氛围);⑥奠定情感基调;⑦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①承上启下,衔接紧凑,过渡自然;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⑤与前文呼应;⑥使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①总结全文,使文章情节结构完整;②呼应开头或标题(或与前面的伏笔相照应;③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突出人物形象;④卒章显志;⑤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或者让读者印象深刻;⑦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复习:句段的作用》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系列之句段作用。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三(9)班58位学生做了课前检测题《青涩的谎言》,四道题目中,第1题为情节概括题;第2题是分析开头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第3题二选一题回答,一是根据句子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二是赏析该句子表达效果;第4题是联系全文,分析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四道题目中,第一题得分为2.28,得分率为57%;第二题得分为1.63,得分率为40.75%;第3题得分为2.53,得分率为63.25%;第四题得分为2.81,得分率为56.2%。全班总平均分为9.25,得分率为54.4%。总体成绩不理想,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相对低下,必须花大功夫复习巩固。四种题型中,尤以第二题得分率最低,大部分学生只会单纯套用平时记的作用语,如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总起全文,开门见山等等,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对这些写作手法没有真正掌握,不懂得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开头的作用,而且在表述方面也不够规范。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 学习规范答题技巧及组织答题语言。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阅读散文句段分析的答题能力。 教学思路 1.完成课前检测《青涩的谎言》,分析检测情况,明确教学重点: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2.回顾历年中考关于句段作用的题目,结合所学例文指导答题技巧方法。 3.实战演练,练习巩固。 4.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小测《青涩的谎言》,老师批改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青涩的谎言 文/王小毛 我生在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儿时的许多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说话,除了每天早上机械性的在桌子上放三块钱外,连我穿什么衣服也不知道,而此时母亲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嘴里还叨咕着:都是你宠的。 11岁那一年,左邻右舍都盖起了新楼房,一向好强的父亲跑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才勉强凑足造楼房的钱,而后,为了还债,父亲种好地以后跟着建筑包工头去外地挣钱,这时候,本来吝惜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二块用,我的生活费也被母亲压缩到二块。 九月的第一天,班里的同学都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而我仍然穿着去年的破衣裳。由于那时候正在长个子,衣服显得又小又短,本来有些害羞的我站在一群同学中间更加腼腆。 “我要买一件新衣服”,我对自己说。我知道家里欠了别人这么多的钱,要母亲给我买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一整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回到家,我破天荒的帮助母亲做了晚饭,跟着母亲后面看她做完了全部的家务才轻轻地说:“妈妈,今天我们班一个同学没有来上学,听老师说他病得很重,老师组织让我们捐款,我准备给五十块”,我低着头,不敢看母亲,我怕母亲锐利的眼神看穿我的谎言。 正在吃饭的母亲惊讶的抬起头,犹豫了片刻,微笑的说:“哦,好吧,人家有难,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再说平安就是福”。想不到母亲这样的爽快,但我仍然感觉到母亲的话里藏着猜测。 一瞬间,我有些害怕,更有些后悔,原来撒谎需要这么大的勇气。我不敢去碰触母亲的眼睛,迅速转过身体,装做去做功课。 第二天,我接过母亲准备好的五十块,悻悻的去上学。我把这钱藏在书包的夹层里,一来怕丢,二来怕被母亲发现。 一个星期以后,我向老师请了半天的假,偷偷地跑到集镇上,精心的为自己挑选了一件白底细花的连衣裙,剩下的钱给母亲买了一对漂亮的发夹,我对母亲说:“妈妈,我在学校数学比赛中得了一等奖,老师奖给我四十块钱,我用这钱买衣服了,还给你买了发夹”,我怕母亲怀疑,把原本四十块的连衣裙压成三十块。母亲接过发夹,抱着我又亲又笑,并让奶奶杀了一只鸡来奖励我,当然还忘不了跑到村书记家给在上海做工的父亲打电话报喜。 后来,母亲曾经问过我那生病的同学怎么样了,我告诉她,因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病已经全部好了,现在在上学了,“那就好,那就好”母亲不停地说。 岁月流逝,我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懂事,然而一种负罪感紧紧地包围着我,我一直想对母亲说,求她原谅…… 不久前的清明节,我和母亲坐在奶奶的碑墓前,我们聊起过去生活的艰辛,我突然对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听了以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那天早上,我是卖掉了二只生蛋的母鸡才有了这钱的”。 我目瞪口呆,鼻翼控制不住地颤动起来,泪水涌出眼眶,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母亲知道,会不会哭? 1.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4分) 谎—→ 谎—→ 谎—→ 谎 2.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3.文中画线句描写细腻:“我不敢去碰触母亲的眼睛,迅速转过身体,装做去做功课。”。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我”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B】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选 :

4.文章结尾说:“我目瞪口呆,鼻翼控制不住地颤动起来,泪水涌出眼眶,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母亲知道,会不会哭?”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4分)造谎—→续谎—→圆谎—→揭谎(意思相近即可,每空1分。) 2.(4分)结构上为下文“我”撒谎买新衣服作铺垫(1分);在内容上交代我家生活的窘迫(1分);突出母亲的勤俭持家(2分)。 3.(4分)答案示例:【A】妈妈竟然答应了,可如果妈妈发现那是个谎言,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呀!我怎么会编出这样的谎言呢!唉,算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抓住“害怕”“后悔”的心理展开,没有使用第一人称不得分,抓住“害怕”的心理得2分,抓住“后悔”的心理得2分)【B】运用了细节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撒谎后刻意回避母亲的情态(2分),表现出我的害怕与后悔(1分)。 4.(5分)答案示例:这个谎言埋在我心里很久了,一直让我有着重重的负罪感,我一直想向母亲说出真相,而说出真相后,母亲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也为自己当年的过错流下懊悔的泪水,更为母亲的宽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若在当时,母亲知道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她慷慨地把家里的两只生蛋母亲卖了给我钱,只是为了我那个青涩的谎言,定会对我感到非常失望。(写出“我”的惊讶1分,懊悔1分、感动1分,分析出母亲的失望2分) 2.熟悉以下表格内容,不理解的跟同学讨论或找老师探讨。 文学作品中句(段)的作用 开头 结构上 ①总起(领)全文,引出…..(具体内容)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内容上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④预示人物的××命运;⑤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 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中间 结构上 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内容上 ①(抒情句)表达了……(思想感情),(议论句)发表…..(看法) ②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③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④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 结尾 结构上 ①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 ②使文章前后照应 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内容上 ①篇末点题,总结全文②点明中心,卒章显志③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④呼应开头(标题)⑤戛然而止(或者含蓄委婉,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省略号)引人联想与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对比答案,寻找差距 【任务与意图】 教师通过分析小测《青涩的谎言》,让学生明确句段作用题是中考必考的重点难点,通过对照参考答案和句段作用语分析第2道阅读题失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导入语:同学们,有人说,散文像风像雾又像雨,很难把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在做《青涩的谎言》时,是否有这感觉?你觉得最难的是哪题?(提问两位同学) (改:同学们,我姓黄,黄色的黄,来自东升镇东升中学,今天有幸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三鑫是闻名遐迩的名校,是黄老师的学生向往的学校。在上同样这一节课的时候,黄老师的学生因为基础差,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而现在我们是直奔主题——直接复习“句段的作用”。相信三鑫的学生的一定比黄老师的学生强,你们有信心吗?很好,老师刚刚给你们发了导学案,你们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在上导学案上做笔记。 在上这一节课之前,黄老师的学生是做了一个课前测试,完成散文《青涩的谎言》的17分中考题。《青涩的谎言》说的是主人公“我”出生在农村,家里非常穷,11岁那年,9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别的同学都穿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书包,而自己仍然穿着旧衣服,由于长个子,旧衣服显得又小又瘦。因此她就想撒谎向妈妈要钱买新衣服。她先向妈妈说班上有同学生病了,她要捐50元,母亲答应了,一个星期后,她给自己买了一条连衣裙,剩下的钱给母亲买了一对发夹,骗妈妈说是数学比赛自己获了一等奖的奖金。后来母亲问了生病同学的事,她就说已经全部好了。多年后说起这事时,她才知道当时母亲是卖掉了两只生蛋的母鸡才换来的50块,因此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后悔、内疚和对母亲的行为的感动。)

老师简要介绍班级小测得分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