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计课件-车间布置设计
合集下载
食品工厂设计常用图样专题-工艺流程图PPT课件

进
出
节目录 主菜单
1.4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施工流程图中的每条管道都要标注管道代号。
横向管道的管道代号注写在管道线的上方;
竖向管道则注写在管道线左侧,字头向左。
管段序号 工段号
物料代号
VE 04 01——32 x 3.5 B
管路外径
管道尺寸一般
壁厚
标注公称通径,
管道材料代号 以mm为单位, 注数字,不注
1.2 方案流程图
1.2.2 方案流程图的画法
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把设备和工艺流程线自左至右 地展开画在一个平面上,并加以必要的标注和说明。
设备画法
设备位号及名称的注写 工艺流程线的画法
车间或工段号
用细实线画出设设备分类号 备的大概轮廓和
示意图,一般不
按比例a,)管但道应相保连
持它们的相对大
小。
填料塔
节目录 主菜单
1.4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1.4.4 仪表控制点的画法与标注
在施工流程图上要画出所有与工艺有关的检测仪表、调节控 制系统、分析取样点和取样阀(组)。 仪表控制点用符号表示,并从其安装位置引出。符号包括图 形符号和字母代号,它们组合起来表达仪表功能、被测变量、 测量方法。
检测、显示、控制等仪表的图 形符号是一个细实线圆圈,其 直径约为10 mm。圈外用一条细 实线指向工艺管线或设备轮廓 线上的检测点。
内容: ①设备——用示意图表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 设备;用文字、字母、数字注写设备的名称和位号。 ②工艺流程——用工艺流程线及文字表达物料由原 料到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艺流程。
节目录 主菜单
1.2 方案流程图
设备位号
设备
工艺流程 线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

按产品产量多少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生
产 类
按产品产量的连续程度
型
按产品预测程度分
定制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成批生产 大量生产 订货生产 存货生产
第三节 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
• 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 • 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 • 三、产品产品分析(P-Q分析) • 四、物流分析(R分析) • 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 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 七、面积的确定 • 八、布置设计 • 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 设施规划的内容
– 厂(场)址选择
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地区和具体位置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达 到厂(场)址最优化。
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 设施规划的内容
– 设施布置设计
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 运输通道和场地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布置最优化。 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位置布置是设施规划与设计的中心内容。
272
包装
ABC128 128
成品
0
合计 0 104 188 252 592 560 192 128 2016
四、物流分析
• 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P-Q关系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方式: 当产品品种很少但产量很大时,应采用工艺过 程图进行物流分析;
–随着产品品种增加,可以利用多种产品工艺过 程表或从-至表来统计具体物流量大小。
1.物流
3.相互关系图解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作业单位位 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关系密 级及相互关系表
分析阶段
4.所需面积
5.可用面积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PPT课件

2.2.4 总平面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
Technical Economic Indicators of Overall Layout Design
2.2.5厂区划分和总平面布置图
Division of Workshop and Overall Layout drawings
精品课件
2.2.1 Warranty of Overall Layout Design 1.上级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委托资料。
精品课件
2.1.2 Procedures of Site Selection
现场调查的重点是按照准备阶段编制的收集资料 提纲收集相关资料,并按照厂址的选择指标分析建 厂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在现场调查中,不仅要收集厂址的地形、地势、 地质、水文、气象、面积等自然条件,而且要收集 厂址周围的环境状况、动力资源、交通运输、给排 水、公用设施等技术经济条件。收集资料是否齐全、 准确,直接关系到厂址方案的比较结果。
3.注意制药工业对厂址选择的特殊要求 为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的 规定,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生产。由于厂 址对药厂环境的影响具有先天性, 选择厂址时 必须充分考虑药厂对环境因素的特殊要求。
精品课件
2.1.1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Site Selection
精品课件
2.1.3 Reports of Site Selection
3.厂址条件 根据准备阶段和现场调查阶段收集的资料, 按厂址选择指标,确定若干具备建厂条件的厂 址,说明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地质、水 文、气象、面积等自然条件及土地征用、拆迁、 原材料供应、动力、交通运输、给排水、环保 工程和公用设施等技术经济条件。
Technical Economic Indicators of Overall Layout Design
2.2.5厂区划分和总平面布置图
Division of Workshop and Overall Layout drawings
精品课件
2.2.1 Warranty of Overall Layout Design 1.上级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委托资料。
精品课件
2.1.2 Procedures of Site Selection
现场调查的重点是按照准备阶段编制的收集资料 提纲收集相关资料,并按照厂址的选择指标分析建 厂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在现场调查中,不仅要收集厂址的地形、地势、 地质、水文、气象、面积等自然条件,而且要收集 厂址周围的环境状况、动力资源、交通运输、给排 水、公用设施等技术经济条件。收集资料是否齐全、 准确,直接关系到厂址方案的比较结果。
3.注意制药工业对厂址选择的特殊要求 为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的 规定,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生产。由于厂 址对药厂环境的影响具有先天性, 选择厂址时 必须充分考虑药厂对环境因素的特殊要求。
精品课件
2.1.1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Site Selection
精品课件
2.1.3 Reports of Site Selection
3.厂址条件 根据准备阶段和现场调查阶段收集的资料, 按厂址选择指标,确定若干具备建厂条件的厂 址,说明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地质、水 文、气象、面积等自然条件及土地征用、拆迁、 原材料供应、动力、交通运输、给排水、环保 工程和公用设施等技术经济条件。
食品工厂设计课件.

第二章 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
§2-1 厂址选择 §2-2 总平面设计
第二章 厂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基本要点
厂址的选样、总平面设计。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厂厂址选择的原则及厂址选择报告的 编写内容。
了解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内容和基本方法。
§2-1厂址选择
食品工厂的建设必须根据拟建设项目的性质 对建厂地区及地址的相关条件进行实地考察 和论证分析,最后确定食品工厂建设地点。
厂区附近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有无发展余地 当地的自然条件如何
(三)投资和经济效果
水 电 交通 福利设施
罐头食品厂厂址的选择原则
罐头厂卫生规范 GB 8950-88
4 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 4.1 选址 工厂必须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无有害气体、烟雾、灰沙和其他危害食品卫生 的物质的地区。
甲方
乙方
主管部门 建筑部门 城市规划 区、镇乡相关部门
一、厂址选择原则
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应从生产条件考虑 从投资、经济效果考虑
(一)我国有关选择厂址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各地区及各部委制订的行业法令和法规
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 4.2.3 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
护地带。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 另行规定。
(二)生产条件
力求靠近原料产地
可获得足够数据和新鲜的原料 可加强工厂对农业的指导和联系,提高原料质量 减少运输费用
年处理吨中药材提取生产车间设计.ppt

年处理100吨中药材提取生产车间设计说明书梁程张晓鸣杨德志杨丹王莉云王林啸设计成员员目录录一工艺概述二物料衡算四主要设备选型及说明三能量衡算六车间平面布置图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五三废处理一工艺概述一工艺概述1工艺流程2生产制度1工艺流程2生产制度?提取车间
年处理100吨中药材提取生产车间 设计说明书
二、物料衡算
提取
投料kg 加水kg
400 4000
提取液kg 药渣kg 密度 1.22
3720 280
浓缩
浓缩液kg 108.5 蒸发水kg 3425.5
醇沉
0.8345
90%原醇 80%乙醇
浸膏kg
0.176 0.88
175
密度 密度
密度
0.807
1.25
三、能量衡算
四、主要设备选型
1.中药材前处理设备,包括洗药机,烘干机,粉碎机;
2.真空泵大约需要4-5台;
3.过滤设备1-2台; 4.真空浓缩罐一台,目的是用于加热浓缩液与乙醇混合液 ,使乙醇蒸发除去,从而进入回收乙醇设备; 5.储罐两台,一台是装90%乙醇,一台是装回收的80%乙醇 ;
6.干粉回收箱一台,为了收集干燥所得的粉末;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年处理100吨中药材提取生产车间 设计说明书
二、物料衡算
提取
投料kg 加水kg
400 4000
提取液kg 药渣kg 密度 1.22
3720 280
浓缩
浓缩液kg 108.5 蒸发水kg 3425.5
醇沉
0.8345
90%原醇 80%乙醇
浸膏kg
0.176 0.88
175
密度 密度
密度
0.807
1.25
三、能量衡算
四、主要设备选型
1.中药材前处理设备,包括洗药机,烘干机,粉碎机;
2.真空泵大约需要4-5台;
3.过滤设备1-2台; 4.真空浓缩罐一台,目的是用于加热浓缩液与乙醇混合液 ,使乙醇蒸发除去,从而进入回收乙醇设备; 5.储罐两台,一台是装90%乙醇,一台是装回收的80%乙醇 ;
6.干粉回收箱一台,为了收集干燥所得的粉末;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要点PPT课件

3.2.5 注意建、构筑物的朝向、通风与采光
1. 厂区方位的确定 影响厂区方位的因素: (1)建筑朝向; (2)场地形状与南北向的关系; ① 东西长南北短,则有利南北向布置 ② 南北长东西短,则有利于东西向布置 (3)运输线路的影响,进厂铁路线路沿长轴布置,建筑物和铁路线平行布置。
2. 建筑物的朝向 影响因素:① 当地的气候条件:寒冷地区南北向好,炎热地区应避免西晒; ② 地理环境:山区考虑小气候适应山沟走向,平原地区南北向有利; ③ 建筑场地形状:丘陵地、山坡地、平原地;注意山坡地阴面和阳面; ④ 车间的生产要求:如有的车间有通风防晒要求 ; ⑤ 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如需要求通风的车间以及需日照等要求的车间。 3.自然采光要求: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采光要求,按冬至中午太阳 的高度角计算 4.自然通风要求 ① 高温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炼铁、炼钢、烧结、铸造车间长轴宜 与盛行风向呈45°―90°夹角。 ②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的车间应布置在通风良好地段,但应在夏季盛行风向 的下风侧。 ③在寒冷地区为避免寒风袭击,采用0-45°(建筑物长轴与盛行风向夹 角)布置。
第三节 功能分区及厂区通道
3.3.1 工厂的一般组成
1.主要生产车间,生产成品、半成品或为生产准备主要原料的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为主要生产车间服务的其它车间; 3.动力设施; 4.运输设施; 5.仓库、堆场设施; 6.修理设施; 7.文化科技建筑; 8.生活福利建筑; 9.行政、经营建筑。
3.3.2 功能分区
铁路技术条件要求宽度限量坡度转弯半径等铁路技术条件要求宽度限量坡度转弯半径等铁路运输组织要求铁路运输组织要求场地条件场地平地坡度外形等场地条件场地平地坡度外形等铁路同建构筑物的配臵形式铁路同建构筑物的配臵形式如图如图341341所示所示建构筑物同铁路的间距建构筑物同铁路的间距平行建筑物布臵铁路时铁路距中心线距建长物平行建筑物布臵铁路时铁路距中心线距建长物375m375m准轨准轨a铁路进入车间平行于建筑物长轴线b铁路在车间外侧与栈桥连接c铁路不进入车间平行于建筑物d铁路贯通车间e尽端式铁路进入车间f车间外铁路与建筑物有一夹角g半交叉渡线与建筑物连接h在干线铁路两侧同支路连接图341建构筑物与铁路连接的形式示例窄轨铁路距中心线距建筑物窄轨窄轨铁路距中心线距建筑物窄轨900900距离距离32m32m
1. 厂区方位的确定 影响厂区方位的因素: (1)建筑朝向; (2)场地形状与南北向的关系; ① 东西长南北短,则有利南北向布置 ② 南北长东西短,则有利于东西向布置 (3)运输线路的影响,进厂铁路线路沿长轴布置,建筑物和铁路线平行布置。
2. 建筑物的朝向 影响因素:① 当地的气候条件:寒冷地区南北向好,炎热地区应避免西晒; ② 地理环境:山区考虑小气候适应山沟走向,平原地区南北向有利; ③ 建筑场地形状:丘陵地、山坡地、平原地;注意山坡地阴面和阳面; ④ 车间的生产要求:如有的车间有通风防晒要求 ; ⑤ 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如需要求通风的车间以及需日照等要求的车间。 3.自然采光要求: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采光要求,按冬至中午太阳 的高度角计算 4.自然通风要求 ① 高温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炼铁、炼钢、烧结、铸造车间长轴宜 与盛行风向呈45°―90°夹角。 ②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的车间应布置在通风良好地段,但应在夏季盛行风向 的下风侧。 ③在寒冷地区为避免寒风袭击,采用0-45°(建筑物长轴与盛行风向夹 角)布置。
第三节 功能分区及厂区通道
3.3.1 工厂的一般组成
1.主要生产车间,生产成品、半成品或为生产准备主要原料的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为主要生产车间服务的其它车间; 3.动力设施; 4.运输设施; 5.仓库、堆场设施; 6.修理设施; 7.文化科技建筑; 8.生活福利建筑; 9.行政、经营建筑。
3.3.2 功能分区
铁路技术条件要求宽度限量坡度转弯半径等铁路技术条件要求宽度限量坡度转弯半径等铁路运输组织要求铁路运输组织要求场地条件场地平地坡度外形等场地条件场地平地坡度外形等铁路同建构筑物的配臵形式铁路同建构筑物的配臵形式如图如图341341所示所示建构筑物同铁路的间距建构筑物同铁路的间距平行建筑物布臵铁路时铁路距中心线距建长物平行建筑物布臵铁路时铁路距中心线距建长物375m375m准轨准轨a铁路进入车间平行于建筑物长轴线b铁路在车间外侧与栈桥连接c铁路不进入车间平行于建筑物d铁路贯通车间e尽端式铁路进入车间f车间外铁路与建筑物有一夹角g半交叉渡线与建筑物连接h在干线铁路两侧同支路连接图341建构筑物与铁路连接的形式示例窄轨铁路距中心线距建筑物窄轨窄轨铁路距中心线距建筑物窄轨900900距离距离32m32m
《饲料工厂设计》PPT课件

精选ppt
17
建设准备阶段
❖ 进行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 内容如下: ➢ 征地拆迁 ➢ 选择施工单位 ➢ 建造工程临时设施 ➢ 办理工程开工手续 ➢ 实施单位的进场准备工作
精选ppt
18
建设实施阶段
❖ 施工顺序 ❖ 施工依据(施工图纸、验收规范、质检评
定标准、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组织设 计、各种定额、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等)
精选ppt
7
项目建议书
由有关部门和企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提出, 只有项目建议书批准之后,才能开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 建设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 要说明国内外技术差距及进口理由) ➢ 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 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引进国别、厂别的 初步分析 ➢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利用 外资的可能性,以及偿还贷款能力的概算 ➢ 项目进度安排 ➢ 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精选ppt
33
❖ 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性,对可能扩建的建筑物作统一规 划,在总平面上留有余地
❖ 厂区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大于8%时设置分层台地, 台地连接处设挡土墙和护坡
❖ 合理布置厂区各类建筑和道路附近的绿化带、庭院美化 及建筑小品 ➢ 绿化面积应占厂区占地面积的10%~15% ➢ 作业区不宜绿化的地面应铺置预制水泥块或水泥表 面
化验室:应在厂区较安静、清洁的地方,但不需 靠近主车间;当化验室面积不大时,也可与办公 楼合并。
传达室、公厕:传达室一般在大门附近背风一侧; 工人比较集中的车间附近应有公厕;高层建筑厂 房,厕所一般设厂房内。
生产、行政等建筑: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 0.3m
精选ppt
设施布置设计课件.ppt

8
2 典型布置形式
按设施类别分为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大类。 生产设施的四种基本的布置形式:
固定式布置 产品原则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 成组原则布置
服务设施的三种基本的布置形式:
零售店布置 办公室布置 仓库布置
9
2.1固定式布置
固定式布置 (Fixed-Position Layout) 也称 项目布置,它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 生产所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
它的加工对象位置、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 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之所以 要固定,是因为加工对象大而重,不易移 动。
如工程建设、飞机厂、造船厂、重型机器 厂等。
10
11
12
13
固定式布置是人类最早的生产布置形式, 用于农业种植、房屋建造、道路建设和 采掘开矿等方面。
一般不采用固定式布置,即使采用,也 尽量将大的加工对象先期分割,零部件 标准化,尽可能分散在其他位置和车间 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组织管理难度。 如工程建设的预制件生产和大型机器设 备的部件生产。
36
2.计算最少工作地数
T
——产品在流水线上总加工时间
Smin = [ ──] γ
—— 取大于或等于[ ] 内的最小整数
3.工序同期化
即采用各种技术、组织的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 业时间,使其等于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
要求:①保证各工序间先后顺序关系;
②各工作地的工序作业时间应等于节拍或节拍的 整数倍;
产品原则布置的基础是标准化及专业分工。 整个产品被分解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作业,由 专门的人力及加工设备来完成。
以汽车装配线为例,对于一条装配线而言, 其车型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整个装配顺序 固定不变,这样,通过作业分工将汽车装配 分解为若干标准化的装配作业,各个工作站 配备有专用的装配设备来完成固定的装配作 业,不同工作站间的运输采用专用的、路径 固定的运送设备。
2 典型布置形式
按设施类别分为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大类。 生产设施的四种基本的布置形式:
固定式布置 产品原则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 成组原则布置
服务设施的三种基本的布置形式:
零售店布置 办公室布置 仓库布置
9
2.1固定式布置
固定式布置 (Fixed-Position Layout) 也称 项目布置,它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 生产所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
它的加工对象位置、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 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之所以 要固定,是因为加工对象大而重,不易移 动。
如工程建设、飞机厂、造船厂、重型机器 厂等。
10
11
12
13
固定式布置是人类最早的生产布置形式, 用于农业种植、房屋建造、道路建设和 采掘开矿等方面。
一般不采用固定式布置,即使采用,也 尽量将大的加工对象先期分割,零部件 标准化,尽可能分散在其他位置和车间 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组织管理难度。 如工程建设的预制件生产和大型机器设 备的部件生产。
36
2.计算最少工作地数
T
——产品在流水线上总加工时间
Smin = [ ──] γ
—— 取大于或等于[ ] 内的最小整数
3.工序同期化
即采用各种技术、组织的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 业时间,使其等于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
要求:①保证各工序间先后顺序关系;
②各工作地的工序作业时间应等于节拍或节拍的 整数倍;
产品原则布置的基础是标准化及专业分工。 整个产品被分解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作业,由 专门的人力及加工设备来完成。
以汽车装配线为例,对于一条装配线而言, 其车型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整个装配顺序 固定不变,这样,通过作业分工将汽车装配 分解为若干标准化的装配作业,各个工作站 配备有专用的装配设备来完成固定的装配作 业,不同工作站间的运输采用专用的、路径 固定的运送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 (2)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和基础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 一起; (3)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 (4)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 (5)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6)在厂房的大门或楼梯旁布置设备时,要求不影响开门和行人出入; (7)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2)、有吊车厂房: 有吊车厂房的柱顶标高可按下式计算求得: 柱顶标高 H=H1+H2
轨顶标高 H1=h1+h2+h3+h4+h5 轨顶至柱顶高度 H2=h6+h7
h1为需跨越最大设备,室内分隔墙或检修所需的高度;
h2为起吊物与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为400mm—500mm;
h3为被吊物体的最大高度;
3)、下沉式天窗:是将相邻柱距的屋面板上下交错布 置在屋架的上下弦上,通过屋面板位置的高差作采光口 形成的。(横向 、纵向) 4)、平天窗:是在屋面板上直接设置采光口而形成的。
3、采光面积的确定: 采光面积一般是根据厂房的采光பைடு நூலகம்通风、立面设计
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首先大致确定窗户面积,然后 根据厂房对采光的要求进行计算校核,验证其是否符 合采光标准。
h4为吊索最小高度,根据起吊物件大小和起吊方式而定,一般大于 1000mm;
h5为吊钩至轨顶面的最小尺寸,由吊车规格表中查得;
h6为吊车梁轨顶至小车顶面的净空尺寸,由吊车规格表中查得;
h7为屋架下弦至小车顶面之间的安全距离,主要应考虑到屋架下弦及 支撑可能产生的下垂挠度,以及厂房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 对吊车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小尺寸为220mm,湿陷性黄土地区 一般不小于300mm。如屋架下弦悬挂有管线等其他设施时,还 需另加必要的尺寸。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顶标高H应 为300mm的整倍数,轨顶标高H1为600mm的整倍数,牛腿 标高也应为300mm的整倍数。
车间剖面图---又叫立剖面图
解决平面图中不能反映的重要设备和建筑物立面之间的关 系,以及画出设备高度、门窗高度等在平面图中无法 反映的尺寸。
管路设计图---管路平面图、管路立面图和管路透视图
设备布置
五、车间形式
工艺流程走向
直线式布置 平行式布置 垂直布置
厂房外形 长方形 L形 T形 U形
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高,一般设在柱顶处或靠近檐口一带。 当设有天窗时,天窗一般设在屋脊处,另外,为了尽快排 除热空气,需要缩短通风距离,天窗宜设在散发热量较大 的设备上方。
外墙中间部分的侧窗,应按采光窗设计,常采用固定窗或 中悬窗,一般不采用上悬窗,以免影响下部进风口的进气 量和气流速度。
2)、通风天窗的类型: ① 、矩形通风天窗。 ②、下沉式通风天窗。 ③、开敞式厂房。
各种采光形式优缺点:p54-55
八、厂房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 (1)、热压作用:室内外温差 (2)、风压作用:室外空空气流动
2、厂房的自然通风:
(1)、冷加工车间的自然通风: 冷加工车间无大的热源,室内余热量较小,利用门窗就
可以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要求。由于室内外温差小,组织 自然通风时可结合工艺与总平面设计进行,尽量使厂房纵 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或不小于45°倾角,厂房宽度限制 在60m以内。 在外墙上设窗,在纵横贯通的通道端部设门,以便组织穿堂风。 为避免气流分散,影响穿堂风的流速,冷加工车间不宜设 置通风天窗,但为了排除积聚在屋盖下部的热空气,可以 设置通风屋脊。
三、原则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1)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 间和面积; (2)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 (3)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 (4)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三、原则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
3)、合理布置热源: 热源布置的恰当,对于热加工厂房的通风降温起重要作用。 在布置热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利用穿堂风的风向,热源应布置在复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② 有天窗时,利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热源应布置在天窗 口的下方;下沉式天窗,热源应与下沉底板错开布置。 ③ 多跨厂房中,利用冷热跨间隔布置,且用轻质吊墙(距地 3m左右)分隔二者,以便组织通风。 ④ 连续多跨均为热跨时,可将跨间分离布置,以便缩短进排 气口的路径。
车间布置设计
人造板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1、目的: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 并决定车间、工段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建筑结构型式, 以及各车间之间与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
2、重要性: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 的命运。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生产工艺流程图 2、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 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3、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 温情况极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4、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 气、外管资料等
7、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以刨花板生产车间为例
四、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1、厂房的整体设计
(1)厂房边墙的轮廓、车间建筑的轮廓、跨度、柱距和编号、楼层 层高; (2)门、窗、楼梯位置; (3)吊装孔、预留孔、地坑等位置尺寸; (4)标高。
内容
2、设备的排列和布置
(1)设备外形的几何轮廓,顺序编号(流程号); (2)设备的定位尺寸,设备离墙纵横间距,定出设备中心位置; (3)操作台位置及标高。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5、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 6、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7、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 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8、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总体要求: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 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2)、热加工车间的自然通风: 1)、进、排风口的布置: 根据热压通风原理,进风口的位置应尽可能低。南方炎热 地区低侧窗窗台可低至0.4~0.6m,或不设窗扇而采用下 部敞口进气;寒冷地区低侧窗可分为上下两排,夏季将下 排窗开启,上排窗关闭;冬季将上排窗开启,下排窗关闭, 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人体。
三、原则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1)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 (2)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 (3)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 用空间。 (4)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5)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三、原则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
(1)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 (2)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 (3)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 (4)尽量采用一般的土建结构;
三、原则
6、车间布置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1)要为工人操作创造良好的安全卫生条件; (2)易燃易爆车间要考虑方便工人疏散和防火灭火措施; (3)凡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其基础、设备周围地面、墙、柱都 要采取防护措施。
六、厂房剖面高度的确定
剖面高度一般指屋架下弦地面的高度,即柱 顶标高。
(1)、无吊车厂房: 柱顶标高通常是根据最大生产设备的高度和其使用、安装、
检修时所需的净空高度确定的。
同时,必须考虑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以及避免由于单层厂 房跨度大,高度低时给空间带来的压抑感。
一般不低于3.9m,柱顶标高应符合300mm的整数倍, 若为砖石结构承重,柱顶标高应为100mm的倍数。
内容
3、车间附属工程设计
(1)辅助生产房间的配置 (2)工艺辅助房间的配置 (3)生活用房配置
内容
4、车间布置设计说明
说明车间设备布置的思路、特点和优点
内容
5、车间布置设计的图纸
(1)各层平面布置图 (2)正立面图 (3)各部分剖面图
平面布置图---把屋盖掀开往下看,径直画出设备的外 形轮廓图。在平面途中必须表示清楚各种设备的安装 位置,下水道、门窗、各工序及格车间生活设施的位 置,进出口。
七、天然采光
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保护工人视力健康,具备一定 光线和照度。
天然采光(节约用电,光线质量好) 人工照明
1、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 (1)、满足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要求 (2)、满足采光均匀度的要求 (3)、避免在工作区产生眩光
P53
眩光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 当光源的亮度极高或是背景 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 就会产生眩光。
2、采光方式及布置: (1)、采光方式
1)、侧窗采光。即采光口布置在厂房的侧墙上。 2)、顶部采光。即在屋顶处设置天窗。 3)、混合采光。当厂房很宽,侧窗采光不能满足整个厂房 的采光要求时,则须在屋顶上开设天窗,即采用混合采光 的方式。
(2)、采光天窗的形式和布置: 1)、矩形天窗:是沿跨间纵 向升起局部屋面,在高低屋面 的垂直面上开设采光窗而形成 的,是我国单层工业厂房应用 最广的一种天窗形式,其采光 特点与侧窗采光类似,具有中 等照度。 2)、锯齿形天窗:是将厂房 屋盖做成锯齿形,在两齿之间 的垂直面上设采光窗而形成的。
(2)、有吊车厂房: 有吊车厂房的柱顶标高可按下式计算求得: 柱顶标高 H=H1+H2
轨顶标高 H1=h1+h2+h3+h4+h5 轨顶至柱顶高度 H2=h6+h7
h1为需跨越最大设备,室内分隔墙或检修所需的高度;
h2为起吊物与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为400mm—500mm;
h3为被吊物体的最大高度;
3)、下沉式天窗:是将相邻柱距的屋面板上下交错布 置在屋架的上下弦上,通过屋面板位置的高差作采光口 形成的。(横向 、纵向) 4)、平天窗:是在屋面板上直接设置采光口而形成的。
3、采光面积的确定: 采光面积一般是根据厂房的采光பைடு நூலகம்通风、立面设计
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首先大致确定窗户面积,然后 根据厂房对采光的要求进行计算校核,验证其是否符 合采光标准。
h4为吊索最小高度,根据起吊物件大小和起吊方式而定,一般大于 1000mm;
h5为吊钩至轨顶面的最小尺寸,由吊车规格表中查得;
h6为吊车梁轨顶至小车顶面的净空尺寸,由吊车规格表中查得;
h7为屋架下弦至小车顶面之间的安全距离,主要应考虑到屋架下弦及 支撑可能产生的下垂挠度,以及厂房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 对吊车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小尺寸为220mm,湿陷性黄土地区 一般不小于300mm。如屋架下弦悬挂有管线等其他设施时,还 需另加必要的尺寸。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顶标高H应 为300mm的整倍数,轨顶标高H1为600mm的整倍数,牛腿 标高也应为300mm的整倍数。
车间剖面图---又叫立剖面图
解决平面图中不能反映的重要设备和建筑物立面之间的关 系,以及画出设备高度、门窗高度等在平面图中无法 反映的尺寸。
管路设计图---管路平面图、管路立面图和管路透视图
设备布置
五、车间形式
工艺流程走向
直线式布置 平行式布置 垂直布置
厂房外形 长方形 L形 T形 U形
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高,一般设在柱顶处或靠近檐口一带。 当设有天窗时,天窗一般设在屋脊处,另外,为了尽快排 除热空气,需要缩短通风距离,天窗宜设在散发热量较大 的设备上方。
外墙中间部分的侧窗,应按采光窗设计,常采用固定窗或 中悬窗,一般不采用上悬窗,以免影响下部进风口的进气 量和气流速度。
2)、通风天窗的类型: ① 、矩形通风天窗。 ②、下沉式通风天窗。 ③、开敞式厂房。
各种采光形式优缺点:p54-55
八、厂房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 (1)、热压作用:室内外温差 (2)、风压作用:室外空空气流动
2、厂房的自然通风:
(1)、冷加工车间的自然通风: 冷加工车间无大的热源,室内余热量较小,利用门窗就
可以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要求。由于室内外温差小,组织 自然通风时可结合工艺与总平面设计进行,尽量使厂房纵 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或不小于45°倾角,厂房宽度限制 在60m以内。 在外墙上设窗,在纵横贯通的通道端部设门,以便组织穿堂风。 为避免气流分散,影响穿堂风的流速,冷加工车间不宜设 置通风天窗,但为了排除积聚在屋盖下部的热空气,可以 设置通风屋脊。
三、原则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1)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 间和面积; (2)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 (3)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 (4)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三、原则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
3)、合理布置热源: 热源布置的恰当,对于热加工厂房的通风降温起重要作用。 在布置热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利用穿堂风的风向,热源应布置在复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② 有天窗时,利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热源应布置在天窗 口的下方;下沉式天窗,热源应与下沉底板错开布置。 ③ 多跨厂房中,利用冷热跨间隔布置,且用轻质吊墙(距地 3m左右)分隔二者,以便组织通风。 ④ 连续多跨均为热跨时,可将跨间分离布置,以便缩短进排 气口的路径。
车间布置设计
人造板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1、目的: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 并决定车间、工段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建筑结构型式, 以及各车间之间与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
2、重要性: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 的命运。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生产工艺流程图 2、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 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3、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 温情况极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4、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 气、外管资料等
7、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以刨花板生产车间为例
四、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1、厂房的整体设计
(1)厂房边墙的轮廓、车间建筑的轮廓、跨度、柱距和编号、楼层 层高; (2)门、窗、楼梯位置; (3)吊装孔、预留孔、地坑等位置尺寸; (4)标高。
内容
2、设备的排列和布置
(1)设备外形的几何轮廓,顺序编号(流程号); (2)设备的定位尺寸,设备离墙纵横间距,定出设备中心位置; (3)操作台位置及标高。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5、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 6、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7、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 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8、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总体要求: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 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2)、热加工车间的自然通风: 1)、进、排风口的布置: 根据热压通风原理,进风口的位置应尽可能低。南方炎热 地区低侧窗窗台可低至0.4~0.6m,或不设窗扇而采用下 部敞口进气;寒冷地区低侧窗可分为上下两排,夏季将下 排窗开启,上排窗关闭;冬季将上排窗开启,下排窗关闭, 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人体。
三、原则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1)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 (2)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 (3)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 用空间。 (4)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5)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三、原则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
(1)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 (2)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 (3)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 (4)尽量采用一般的土建结构;
三、原则
6、车间布置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1)要为工人操作创造良好的安全卫生条件; (2)易燃易爆车间要考虑方便工人疏散和防火灭火措施; (3)凡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其基础、设备周围地面、墙、柱都 要采取防护措施。
六、厂房剖面高度的确定
剖面高度一般指屋架下弦地面的高度,即柱 顶标高。
(1)、无吊车厂房: 柱顶标高通常是根据最大生产设备的高度和其使用、安装、
检修时所需的净空高度确定的。
同时,必须考虑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以及避免由于单层厂 房跨度大,高度低时给空间带来的压抑感。
一般不低于3.9m,柱顶标高应符合300mm的整数倍, 若为砖石结构承重,柱顶标高应为100mm的倍数。
内容
3、车间附属工程设计
(1)辅助生产房间的配置 (2)工艺辅助房间的配置 (3)生活用房配置
内容
4、车间布置设计说明
说明车间设备布置的思路、特点和优点
内容
5、车间布置设计的图纸
(1)各层平面布置图 (2)正立面图 (3)各部分剖面图
平面布置图---把屋盖掀开往下看,径直画出设备的外 形轮廓图。在平面途中必须表示清楚各种设备的安装 位置,下水道、门窗、各工序及格车间生活设施的位 置,进出口。
七、天然采光
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保护工人视力健康,具备一定 光线和照度。
天然采光(节约用电,光线质量好) 人工照明
1、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 (1)、满足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要求 (2)、满足采光均匀度的要求 (3)、避免在工作区产生眩光
P53
眩光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 当光源的亮度极高或是背景 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 就会产生眩光。
2、采光方式及布置: (1)、采光方式
1)、侧窗采光。即采光口布置在厂房的侧墙上。 2)、顶部采光。即在屋顶处设置天窗。 3)、混合采光。当厂房很宽,侧窗采光不能满足整个厂房 的采光要求时,则须在屋顶上开设天窗,即采用混合采光 的方式。
(2)、采光天窗的形式和布置: 1)、矩形天窗:是沿跨间纵 向升起局部屋面,在高低屋面 的垂直面上开设采光窗而形成 的,是我国单层工业厂房应用 最广的一种天窗形式,其采光 特点与侧窗采光类似,具有中 等照度。 2)、锯齿形天窗:是将厂房 屋盖做成锯齿形,在两齿之间 的垂直面上设采光窗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