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在线练习

《人员素质测评》在线练习
《人员素质测评》在线练习

1.第3题

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这反映了权重分配的()。

A.变通性

B.模糊性

C.归一性

D.合理性

答案:D

2.第4题

具有“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且持续很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特征的人属于()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3.第5题

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主要是指()的测评及其工作绩效的测评。 A.举止相貌

B.身体状况

C.智慧才能

D.人员素质

答案:D

4.第6题

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是()。

A.整体互动性

B.综合性

C.大信息量性

D.情境模拟性

答案:D

5.第7题

非生产性工作是指那些不能或难以用有形产品的数量来衡量绩效的工作,其绩效考评的方法不包括()。

A.主观分等

B.自愿分配

C.比较排列

D.对子比较

答案:B

6.第8题

对测评结果进行总体水平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有关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把握全部测评者的()。

A.差异状况

B.相对水平

C.总分状况

D.一般水平

答案:D

7.第9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环境供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类公文,要求被试人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类公文材料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报告,然后与别人进行讨论。评价人员通过观察此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对被试人员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文字等等能力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活动是()。

A.公文处理法

B.案例分析

C.对比法

D.排列法

答案:A

8.第14题

下面选项中,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封闭式问卷?()

A.问答法

B.是非法

C.计分法

D.选择法

答案:A

9.第15题

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在素质测评目的下规定()。

A.测评目标

B.测评内容

C.测评项目

D.测评指标

答案:B

10.第16题

人员素质测评的准备阶段中,()是关键步骤。

A.明确测评目的

B.明确测评对象

C.选择测评方法

D.选择测评人员

答案:C

11.第17题

区分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能力。

A.鉴别

B.操作

C.管理

D.考查

答案:A

12.第18题

()指测评要简单、方便,能满足测评工作的实践要求,易于开展工作,又称经济合理原则。

A.方向性

B.动态性

C.可行性

D.行为性

答案:C

13.第19题

关于工作样本测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试方法比较简单

B.让申请人直接执行某些样本任务

C.不需要有对工作十分熟悉的专家对工作进行分解与评价

D.对测试的设计有较高的专业化要求

答案:C

14.第20题

编制简单频数分布表的正确步骤是()。

A.决定组限-求全距-决定组数与组距-登记频数

B.求全距-决定组数与组距-决定组限-登记频数

C.决定组数与组距-求全距-决定组限-登记频数

D.求全距-决定组限-决定组数与组距-登记频数

答案:B

15.第28题

“高个之中选高个”或“矮个之中选高个”的相对性测评,特别需要把最优秀的求职者与一般性的合格者区分开来,便于雇主录用,应该采用()。

A.选拔性测评

B.配置性测评

C.考核性测评

D.诊断性测评

答案:A

16.第29题

具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特征的人属于()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17.第30题

在进行人口数据统计时,将性别分成“男性”和“女性”,然后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性。这种量化形式属于()量化。

A.类别

B.模糊

C.等距

D.当量

答案:A

19.第32题

()原则是指测评的目标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这也符合了工作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特点。

A.方向性

B.动态性

C.可行性

D.行为性

答案:B

20.第33题

下面哪一个是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

A.相关系数

B.组距

C.次数

D.标准差

答案:D

21.第34题

哪种测评形式,是在工作情境模拟测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心理测验

B.面试

C.纸笔测验

D.评价中心

答案:D

22.第35题

根据被测者总体的一般水平而给出的相对分数属于()。

A.常模参照性分数

B.目标参照性分数

C.原始分数

D.导出分数

答案:A

23.第42题

设立的标准应该可以辨别、比较和测评,在评测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中是()原则。

A.针对性原则

B.完备性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合理量化原则

答案:C

24.第43题

面试中,声音占行为传递信息的()。

A.7%

B.38%

C.55%

D.67%

答案:B

25.第44题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其组成要素不包含()。

A.标准

B.标度

C.标记

D.标尺

答案:D

26.第45题

人员素质测评组织中,()阶段需要明确测评的目的和对象,并根据测评客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评工具。

A.准备

B.实施

C.测评结果分析

D.测评决策

答案:A

27.第46题

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方法,是多重测验组在逻辑上的延伸,是组织选拔管理人员的一项人事评价过程为()。

A..测验

B.面试

C.评价中心

D.情景模拟

答案:C

28.第47题

求职者提供的一些书面信息不包括()。

A.推荐信

B.申请表

C.履历表

D.身体素质情况

答案:D

29.第48题

下列不符合评价中心的要求的是()。

A.多个评价人员

B.评价人员不必记录被试行为,只需打分

C.采用多种评价技术

D.评价过程需分阶段进行

答案:B

30.第49题

对测评结果进行整体差异分析时,常见指标是()。

A.标准差与差异系数

B.众数与标准差

C.平均数与相关系数

D.百分位数与方差

答案:A

31.第10题

个性是指个人具有的各种比较重要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包括()。

A.个性倾向

B.知识

C.个性心理特征

D.教育程度

E.技能

答案:A,C

32.第11题

操作能力测试主要包括()。

A.物理测试

B.身体检查

C.工作样本测试

D.工作模拟测试

E.心理测试

答案:C,D

33.第12题

最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有()。

A.能力测试

B.物理测试

C.心理测验

D.面试

E.评价中心

答案:C,D,E

34.第21题

人格测评按其具体对象,可以分为:()与品德测验。

A.气质

B.态度

C.兴趣

D.个性

E.需求

答案:B,C

35.第22题

从近几年面试的实践来看,面试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

A.形式多样化

B.内容全面化

C.考官内行化

D.结果随意化

E.试题顺应化

答案:A,B,C,E

36.第23题

行为效标的选择以客观性为基准,常见的行为效标有()。

A.学术成就

B.特殊训练成绩

C.实际工作表现与成绩

D.团体特征

E.等级评定结果

答案:A,B,C,D,E

37.第36题

属于体态语的是:()

A.左顾右盼

B.含情脉脉

C.人际距离

D.虎视眈眈

E.眉开眼笑

答案:A,B,C,D,E

38.第37题

选择测评人员通常要考虑的几个条件有()。

A.坚持原则,公正不偏

B.了解被测对象情况

C.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尤其在测评方面的工作经验

D.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E.做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答案:A,B,C,D,E

39.第38题

项目质量的考评指标主要有()。

A.适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独立性

E.选择率

答案:A,B,D,E

40.第50题

下列属于二次量化的是()。

A.类别量化

B.模糊量化

C.顺序量化

D.等距量化

E.比例量化

答案:A,B,C,D,E

41.第51题

人员素质测评的功用有()。

A.评定

B.诊断反馈

C.预测

D.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E.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

答案:A,B,C,D,E

42.第52题

工作样本测试技术的基本程序包括:

A.由一位观察者对申请人的表现进行检测,并在清单上记录下申请人执行任务的好坏

B.请专家进行工作分析,列出应聘职位的所有工作任务

C.从中选择一个关键任务,并将其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小任务

D.设计每个小任务的可能执行方法清单,并给这些方法分配权重,打分

E.提供一个与未来工作相似的工作场景,要求应聘申请人用工作中的真是工具依次执行这些小任务

答案:A,B,C,D,E

43.第1题

无领导小组讨论

答案: 小组讨论中的典型形式。通过一定数目的考生组成一组(6—8人),进行预设主题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评价者观测考生的主动性、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口头表达和说服能力,以及自信、情绪稳定性、抗压力等个性特点。

44.第13题

综合性原则

答案: 是指对人员素质测评的效果与过程要用全面的和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因为人员素质测评的效果与过程是具有多方面性与多层次性的,不能孤立地测评每个因素,或者是根据几个因素测评的结果而过早地下定论。

45.第24题

操作能力测试

答案: 主要测试被测者在实际或接近的工作环境中的操作能力表现,主要包括工作样本测试和工作模拟测试。

46.第25题

人员分析

答案: 人员分析是人员测评的一个基本理论。人员分析是对工作人员与工作有关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

47.第39题

加权综合法

答案: 是指根据各个指标(项目)间的差异,对每个指标得分适当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再累加的一种方法。

48.第40题

考核性测评

答案: 又称鉴定性测评,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49.第53题

测谎器测试

答案: 指在询问被测人一系列问题的同时,用测谎器测量被测人的生理变化。

50.第54题

文化素质

答案: 指个体获得文化教育的广泛与深度以及工作生活的经验,包括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水平等方面。

51.第2题

请举例说明三种面试中提问的基本方式。

答案: 收口式:只要求被试者做“是”“否”一个词或一个简单句的回答。例如,“你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吗?”

开口型:所提出的问题被试者不能只用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回答,而必须另加解释、论述,否则不会圆满。例如,“你对超女现象有什么看法?”假设式:以假设的方式进行提问。例如,“假如我现在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你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

连串式:一次问不止一个问题。例如,“我想问二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想到我们单位来?第二,到我们单位后有何打算?”

压迫式:用某种挑战性的方式进行提问。例如,“我们觉得你今天的表现不太好,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

引导式:“到公司两年以后才能定职称,你觉得怎么样?”

52.第26题

知识测评有几种方式?

答案: 有心里测验;面试;情景测验;试用等方式。

53.第27题

简述公文处理的操作流程。

答案: 被试者假定为接替或顶替某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在其办公室的桌上堆积着一大堆亟待处理的文件;要求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类公文材料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报告;评价人员通过观察此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对被试人员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文字等等能力进行评价。

教师未批改

54.第41题

人员素质测评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案: 答案要点:1、客观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行为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

7、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8、标准化原则。

55.第55题

人员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人员分析就是寻找成功地从事某项工作的个人特征,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潜能与能力;技能;知识;资格;个性;兴趣;价值观;态度;动机;工作经历等。

56.第56题

人员素质测评质量检测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包括真实性、准确性、适合性、区分性和独立性等方面。

1、当被测试者因为刚回答的一个问题没答好而情绪低落时,下列最适宜地他说的一句话是()。

A、“你可以走了”

B、“别失败,小心点”

C、“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好,后面就更不用说了”

D、“我觉得你的实力可能不止于此,要争取把潜力发挥出来”

2、一个人的素质与个体行为发展、事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要条件

D、两者毫无关系

3、下列属智能素质的是()。

A、学校教育程度

B、知识

C、自我学习程度

D、社会化程度

4、“高个之中选高个”或“矮个之中选高个”,反映了选拔性测评()。

A、测评标准刚性最强

B、整个测评特别强调区分功用

C、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D、整个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5、飞行员的招聘,决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合格的人员而降低标准要求。这反映了配置性测评的()。

A、针对性

B、客观性

C、严格性

D、准备性

6、测评实践中,哪种素质权重或分值大,哪种素质就倍受人们重视,哪种素质权重小,哪种素质就被人轻视。这说明素质测评具有()。

A、导向作用

B、诊断反馈

C、预测性

D、咨询作用

7、下列关于当量量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际上是近似的等值技术

B、常常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

C、不能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可以进行互相比较和数值综合

D、主要解决不同类别的对象如何综合的问题

8、指某一时间内个体所负担的一个或整个责任的集合的是()。

A、要素

B、任务

C、职位

D、职务

9、所有测评相对权重之和等于()。

A、1

B、2

C、3

D、4

10、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这反映了权重分配的()。

A、变通性

B、模糊性

C、归一性

D、合理性

11、投射技术的测评目的一般具有()。

A、非结构性

B、隐蔽性

C、开发性

D、自由性

12、回忆法是从记忆层次测评知识,下是回忆法的是()。

A、背诵

B、挑选

C、辨认

D、分类

13、桑戴克认为,了解他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属()。

A、社会智力

B、具体智力

C、抽象智力

D、以上都不是

14、明尼苏达办事员能力测验属于()。

A、运动技能倾向测验

B、机械倾向测验

C、技能技巧测验

D、文书倾向测验

15、深思熟虑、善于分析与综合、轻率、武断、主观、自以为是。这属于()品德特征。

A、情绪型

B、理智型

C、意志型

D、态度型

16、卡特尔16因素测验主要用于测量()。

A、智力

B、兴趣

C、品德

D、特殊性向

17、直率、热情、经历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向,这属于()气质类型。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8、这种人只是追求自己的基本的生理需求获得满足,而不考虑其他人与周围条件。根据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析,这属于()。

A、顺从型

B、权术型

C、社交中心型

D、反应型

19、某指标的测量数据为17、16、14、19、13、15、20,其中位数是()。

A、14

B、19

C、16

D、20

20、下列关于面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面试就是面对面的问答

B、面试基本上等同简单的口试

C、面试内容限于仪表、举止、知识面

D、面试主要以交谈与观察为手段,来评价被试者

21、面试时,考官常常一见到被测试者就觉察出他的某一素质特点,但反躬自问,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这说明面试具有的特点的()。

A、协调性

B、逻辑性

C、事实性

D、直觉性

22、下列测评方式中,信息沟通渠道最多的是()。

A、笔试

B、心理测验

C、面试

D、投射技术

23、面试时,素质可以通过言辞、声音和体态语来体现,言辞约占传递信息的()。

A、7%

B、17%

C、27%

D、37%

24、下列不属于体态语的是()。

A、音色

B、人际距离

C、音量

D、语言

25、评价中心主要是对()进行测评。

A、操作能力

B、管理能力

C、技能水平

D、质量鉴定

26、研究表明,公文处理用于人员素质测评,其信度()。

A、相当低

B、低

C、相当高

D、高

27、关联效度是用来反映测评结果与某种标准结果的()程度。

A、相关性

B、独立性

C、可靠性

D、一致性

28、项目的独立性分析,一般是采取项目间分数的相关系数来揭示。当相关系数越大时,说明独立性()。

A、越小

B、越大

C、二者毫无联系

D、条件不足,上述各项均不对

29、测评者在测评过程中因被测与标准存在某种明显的反差而产生的误差,称为()。

A、对比效应误差

B、接近效应误差

C、晕轮效应误差

D、趋中心理误差

30、某个人在素质测评中,某项指标Z分数为0,说明这个人在该指标上处于全体人员()。

A、最前面

B、中间

C、最后面

D、以上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

B、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结果的分析与肯定

C、绩效考评是考评主体对个体或组织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查与评定

D、素质测评为绩效考评提供了起点与背景

E、绩效考评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实证与补充

32、从近几年面试的实践来看,面试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

A、形式多样化

B、内容全面化

C、考官内行化

D、结果随意化

E、试题顺应化

33、从评价中心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

A、公文处理

B、管理游戏

C、小组讨论

D、案例分析

E、事实判断

34、情境设计应做到()。

A、相似性

B、典型性

C、立意低

D、开口小

E、难度适当

34、整体差异分析有()。

A、两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E、差异系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5 DBBBC 6—10 ACCAD 11—15 BAADB 16—20 CDDCD

21—25 DCADB 26—30 CDAA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DE 32.ABCE 33.ABCDE 34.ABDE 35.ABCDE

1.第1题

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在素质测评目的下规定()。

A.测评目标

B.测评内容

C.测评项目

D.测评指标

答案:B

2.第2题

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总会表现在具体而实在的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之中。这是因为素质具有()。

A.隐蔽性

B.表出性

C.分解性

D.综合性

答案:B

3.第3题

人员素质测评组织的准备阶段过程中,在选择测评方法时,考虑的内容不包括()。

A.测评的管理目的

B.岗位职责的特点

C.测量手段

D.被测组织的特征

答案:C

4.第4题

()原则是指测评的目标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这也符合了工作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特点。

A.方向性

B.动态性

C.可行性

D.行为性

答案:B

5.第5题

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调查访谈法?()

A.专题访谈法

B.典型分析法

C.问卷调查法

D.胜任特征法

答案:B

6.第6题

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

A.表现

B.隐蔽

C.联系

D.解释

答案:B

7.第7题

设立的标准应该可以辨别、比较和测评,在评测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中是()原则。

A.针对性原则

B.完备性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合理量化原则

答案:C

8.第8题

面试中,所谓()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全面性

D.标准性

答案:C

9.第9题

通过询问面试对象的教育、工作、家庭成长等问题来了解面试对象的求职动机、成熟度、专业技术背景等要素的面试题型是()。

A.行为型

B.情景型

C.背景型

D.智能型

答案:C

10.第10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合格线是以普通高校相同学历层次、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为参照标准。这种测评标准属()。

A.参照常模

B.参照效标

C.无目标测评

D.参照物标

答案:B

11.第11题

对公司员工的能力进行量化测评,从第1个开始依照间隔一个难度等级赋值,排列第1位的赋值“1”,与第1位相差1个难度等级的赋值“2”,与第1位相差2个难度等级的赋值“3”,依此类推。这种量化形式属于()量化。

A.比例

B.顺序

C.等距

D.当量

答案:C

12.第12题

为了区分被测评者的差异,尽量拉开分数档次,对测评分数的综合宜采用

()

A.累加法

B.平均综合法

C.加权综合法

D.连乘综合法

答案:D

13.第13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环境供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类公文,要求被试人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在

规定时间内对各类公文材料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报告,然后与别人进行讨论。评价人员通过观察此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对被试人员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文字等等能力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活动是()。

A.公文处理法

B.案例分析

C.对比法

D.排列法

答案:A

14.第23题

以下哪种形式不是工作分析在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A.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

B.工作形式因素分析法

C.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

D.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

答案:B

15.第24题

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这反映了权重分配的()。

A.变通性

B.模糊性

C.归一性

D.合理性

答案:D

16.第25题

面试中,声音占行为传递信息的()。

A.7%

B.38%

C.55%

D.67%

答案:B

17.第26题

“假如我现在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你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面试时这种提问方式是()。

A.假设式

B.开口式

C.压迫式

D.引导式

答案:A

18.第27题

下面哪一个是投射测验法的特征()。

A.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

B.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

C.通常采用纸笔形式

D.题目的数量较多

答案:B

19.第28题

具有“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且持续很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特征的人属于()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20.第29题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健全的素质可以健全起来,缺乏的素质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一般性的素质可以训练成为特长素质,这说明,素质具有()。

A.稳定性

B.可塑性

C.差异性

D.分解性

答案:B

21.第30题

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方法,记录被观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原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工作分析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工作者自我记录法

C.主管人员分析法

D.访谈法

答案:A

22.第31题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从人员素质方面查找原因,这就需要实施()。

A.选拔性测评

B.配置性测评

C.考核性测评

D.诊断性测评

答案:D

23.第32题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分析的基本依据是()

A.哲学的认知论和认知心理学

B.角色要求差异

C.人事配置原型

D.个体素质差异

答案:C

24.第33题

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是()。

A.整体互动性

B.综合性

C.大信息量性

D.情境模拟性

答案:D

25.第34题

某公司在招聘管理人员时,要求应聘者一起完成一个任务——小溪任务:给他们一个滑轮及铁管、木板、绳索,要求他们把一根粗大的圆木和一块较大的岩石移到小溪的另一边。通过应聘者在任务中的表现考察其领导特征、能力特征、智慧特征和社会关系特征等。这种测评方法是()。

A.案例分析

B.角色扮演

C.管理游戏

D.面谈

答案:C

26.第35题

要提高测验问卷的测评效度,应通过增加信息源(问题)数目来增加信息量,最后达到增强()的目的。

A.信度

B.效度

C.数量

D.质量

答案:B

27.第36题

在一次1000人参与的人员素质测评中,某人在某指标得分的Z分数为0,这个人该指标在1000人中处于()

A.上游

B.中上

C.中等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复习溶解性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

高分子物理考研复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 结晶性聚合物不一定总就是形成结晶聚合物(√) 交联前的线性聚合物就是结晶性聚合物,交联度不太大时,有结晶能力,但随交联度增大,结晶能力减小;当交联度太大时,丧失结晶能力 需要结晶条件 5、不能通过改变高分子的构象提高高分子的等规度。(√) 高分子的等规度就是由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的,要改变改变高分子的等规度必须改变高分子的构型。 06年判断题: 1、双酚A型聚碳酸酯就是结晶性聚合物,所以一定形成结晶聚合物(×) 原因:交联前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聚合物就是结晶性聚合物,交联度不太大时,有结晶能力,但随交联度增大,结晶能力减小;当交联度太大时,丧失结晶能力 需要结晶条件 8、尼龙1010,尼龙66,尼龙610这三种尼龙熔点最高的就是尼龙66(√) 氢键密度 1影响高分子柔顺性的因素有哪些?聚乙烯单个分子的柔顺性很好,为什么高聚物不能作为橡胶使用而作塑料用? 答: (1) 影响高分子的柔顺性有那些因素: ○1高分子主链结构中键长越长,键角越大或含有孤立双键,单键内旋转

越容易,高分子的共轭双键,芳杂环,典型刚性键,高分子的柔顺性较差(体积) ○2侧基的极性越大,柔顺性越差,若含有氢键时,柔顺性更差,侧基的刚性越大,柔顺性越差,但沿主链刚性侧基密度增大,柔顺性更差(体积) ○3分子量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好 ○4高分子发生交联,交联度不大时,对柔顺性影响不大,交联度太大时,分子链失去柔顺性 ○5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决定高分子的柔顺性能否表现出来 ○6温度越高,外力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好;外力作用速度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难表现出来,加入溶剂,分子链的柔顺性较好,但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2)对称,柔性越大,分子结构越规整,但同时结晶能力越强,高分子一旦结晶,链的柔顺性就表现不出来,聚合物呈现刚性,聚乙烯的分子链就是柔顺的,但由于结构规整,很容易结晶,失去弹性,所以聚乙烯聚合物能够作塑料用不能作橡胶用。 2、作出下列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标出各特征温度,并简要说明。 (1)自由基聚合 的聚苯乙烯:试样B的分子量适中,试样A的分子量较小。 (2)聚乙烯:试样A的分子量适中,试样B的分子量很大。 PS为非晶高聚物,分子量小的高弹平台很短或没有高弹态。PE 为结晶高聚物,分子量小的没有Tf,分子量大的有 3、分子结构,分子量与外力作用时间如何影响高聚物的粘流温度?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案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案例 麻乍中学韦修文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 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本单元教案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碳酸盐的检验);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案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了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 学的兴趣。 2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四、教案重点:

1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2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五、教案过程

高分子物理考研习题整理07聚合物地黏弹性

1 黏弹性现象 1.1 黏弹性与松弛 ①什么是聚合物的力学松弛现象?什么是松弛(弛豫)时间?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力学松弛现象。在一定的外力和温度下,聚合物受外力场作用的瞬间开始,经过一系列非平衡态(中间状态)而过渡到与外力性质相适应的平衡态(终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松弛时间,这个时间通常不是很短。 ②有什么物理量表示松弛过程的快慢?聚合物为什么具有松弛时间谱? 用松弛时间τ。聚合物是有多重结构单元组成的,其运动是相当复杂的。它的力学松弛过程不止一个松弛时间,而是一个分布很宽的连续的谱,称为松弛时间谱。 ③什么是黏弹性? 聚合物的形变的发展具有时间依赖性,这种性质介于理想弹性体和理想黏性体之间,称为黏弹性。黏弹性是一种力学松弛行为。 ④(1)分别列举两例说明聚合物弹性中伴有黏性(称为黏弹性)和黏性中伴有高弹性(称为弹黏性)的现象。(2)分别说明橡胶弹性中带黏性和聚合物中黏性熔体中带弹性的原因。(3)成型加工中如何降低橡胶的黏性和聚合物熔体的弹性? (1)橡胶的应力松弛和拉伸断裂后有永久变形都是黏弹性。挤出物长大效应和爬杆效应是弹黏性。 (2)橡胶分子链构象改变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所以带有黏性。聚合物分子链质心的迁移是通过链段的分段运动实现的,链段的运动会带来构象的变化,所以高分子带有弹性。 (3)降低橡胶黏性方法是适度交联。在成型加工中减少成型制品中的弹性成分的办法是:提高熔体温度,降低挤出速率,增加口模长径比,降低相对分子质量,特别是要减少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中高相对分子质量尾端。 ⑤用松弛原理解释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三态行为。 聚合物在低温或快速形变时表现为弹性,松弛时间短,形变瞬时达到瞬时恢复,此时处于玻璃态。 聚合物在高温或缓慢形变时表现为黏性,松弛时间很长,形变随时间线性发展,此时处于黏流态。 聚合物在中等温度或中等速度形变时表现为黏弹性,松弛时间不长不短,形变跟得上外力,又不完全跟得上,此时处于橡胶态。 ⑥为什么说作用力的时间与松弛时间相当时,松弛现象才能被明显地观察到? 当作用力的时间比松弛时间短得多时,运动单元根本来不及运动,因此聚合物对外力作用的响应可能观察不到。当作用力的时间比松弛时间长得多时,运动单元来得及运动,也无所谓松弛。只有当作用力的时间与链段运动的松弛时间同数量级时,运动单元可以运动,又不能完全跟得上,分子链通过连段运动逐渐伸展,形变量比普弹性大得多,松弛现象才能被明显地观察到。 ⑦在纤维成型过程中,通过什么条件控制松弛时间,使结构稳定? 热定型,即在低于熔点的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处理,使部分链段解取向,从而控制松弛时间。 *应用【14-8,14-9。11】,松弛时间τ=η/E ,RT E /-0e 1 ?==ντν(v 为松弛过程的频率) *熔融的聚合物黏流体有高弹效应,如挤出物胀大效应、爬杆效应和熔体破裂效应;高弹性硫化橡胶有蠕变、应力松弛的黏弹性;硬固的塑料没有黏弹性。 1.2 静态黏弹性 ①蠕变和应力松弛这两种静态黏弹现象与形变-温度曲线、应力-应变曲线有什么关系? 按外力σ、形变ε、温度T 和时间t 四个参变量关系不同,可以归纳为四种力学行为,它们是固定两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产率偏低的原因? 8、下列粗盐提纯步骤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B蒸发至固体完全干燥时停止加热 C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的边缘D滤液如果浑浊应再过滤一遍 10、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1.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①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操作③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只写一种原因).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24.(8分)塘沽濒临渤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经结晶可获得粗盐。

北化考研高分子物理练习题

北京化工大学 高分子物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B溶剂:在某一温度下聚合物溶于某一溶剂中,其分子链段间的相互吸引力与溶剂化以及排斥体积效应所表现出的相斥力相等,无远程相互作用,高分子处于无扰状态,排斥体积为0,该溶液的行为符合理想溶液行为,此时溶剂的过量化学位为0,此时的溶液称为B溶液。 等效自由连接链:将含有n个键长为I、键角B固定、旋转不自由的键组成的链视为一个含有Z个长度为b的链段组成的可以自由旋转的链,称为等效自由连接链。 取向: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分子链或者其他结构单元沿着外力作用方向择优排列的结构。 银纹:聚合物在张应力的作用下,在材料某些薄弱的地方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局部的塑性形变和取向,以至于在材料的表面或者内部垂直于应力方向出现微细凹槽的现象。 特性粘度:高分子在c-0时,单位浓度的增加对溶液的增比浓度或相对粘度对数的贡献。其数值不随溶液浓度的大小而变化,但随浓度的表示方法而异。 键接异构——大分子链结构单元的键接顺序不同所引起的异构体。双轴取向——取向单元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取向,其面积增大,厚度减小。 脆性断裂——屈服前的断裂,拉伸中试片均匀形变,断面较平整。 BoItzmann 原理——聚合物的力学松弛行为是其整个受力历史上诸松弛过程的线性加和的结果。 熔限——高聚物熔融开始至终了的温度区间。 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a 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不断改变其构象的性质或高分子能够卷曲成无规线团的能力。零切黏度——剪切速率趋向于零时的熔体黏度,即流动曲线的初始斜率。 链段: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称为链段。应力松弛:在恒定温度和形变标尺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 渐衰减的现象。 二?选择题:

2020年宁波大学882高分子物理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卷) (答案必须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 科目代码:882 总分值:150 科目名称:高分子物理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15小题,共30分) 1. 某一非单分散的聚合物样品,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测得的平均分子量大小顺序是()。 A. 黏度法>蒸汽压法>光散射法; B. 光散射法>蒸汽压法>黏度法; C. 光散射法>黏度法>蒸汽压法; D. 黏度法>光散射法>蒸汽压法。 2. ()模型可以描述从完全伸直的刚性链到非常柔软的无规线团之间的所有情况。 A. 自由结合链; B. 等效自由结合链; C. 高斯链; D. 蠕虫状链。 3. 等效自由结合链的根均方回转半径是根均方末端距的()。 A. 1/6; B. ; C. ; D. 1/2。 4. Hildebrand浓度公式ΔH M=V Mφ1φ2(δ1–δ2)2只适用于()与溶质的相互混合。 A. 非极性聚合物; B. 极性聚合物; C. 非晶聚合物; D. 结晶聚合物。 5. 若聚苯乙烯-环己烷溶液的θ温度是35 ℃,则40 ℃时,A2()。 A. =0; B. >0; C. <0; D. =1/2。 6. 嵌段聚合物发生微相分离的温度是()。 A. T g; B. T m; C.T f; D. T ODT。 7. 测量聚合物的T g时,随着升温速度的减慢,所得数值()。 A. 偏低; B. 偏高; C.不变; D. 不确定。 8. 自由体积理论认为,当聚合物冷却至玻璃态后,继续降低温度,自由体积()。 A. 降低; B. 升高; C.不变; D. 不确定。 9. 下列聚合物中,T d>T f的是()。 A. 聚氯乙烯; B. 聚丙烯腈; C. 聚苯乙烯; D. 聚四氟乙烯。 10. 关于两相球粒模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是描述聚合物非晶态结构的代表模型之一; B. 非晶态聚合物在凝聚态结构上是均相的; C. 聚合物非晶态结构中包含粒子相和粒间相; D. 非晶态聚合物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部有序。 11. 聚合物单晶一般是在()时生成。 A. 浓溶液中析出; B. 熔体冷却结晶; C.极稀溶液中缓慢结晶; D. 流动场作用。 12. 异相成核的聚合物球晶三维生长时,Avrami指数n等于()。 A. 1; B. 2; C. 3; D. 4。 13. 关于非晶聚合物拉伸过程中的屈服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屈服点后,链段开始运动; B. 增加应变速度有利于屈服发生; C. 屈服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脆性断裂发生在屈服点之前。 第0 页共 3 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概率统计讲课稿第五章(第一,二节)

第五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问题、目的、意义: 所谓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是指连系于它的分布函数的某些数,如平均值,方差等.它们反映随机变量的某些方的特征. 在第二章我们举出常见的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各种例子,很多分布函数含有两个或多于一个参数(如泊松分布含有一个参数λ,正态分布含有两个参数μ和σ),这些参数往往是由某些数字特征或其它数值所决定的,因此找到这些特征,分布函数(或分布律,概率密度)跟着就确定了.但对一般随机变量,要完全确定它的分布函数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在许多实践问题中,我们并不需要完全知道分布函数,我们只需要知道随机变量某些特征也就够了.例如,在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是一个随机变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测量长度的平均数来代表这一物体的

长度.又如对一射手的技术评定,除了要了解命中环数的平均值,同时还必须考虑稳定情况,命中点分散还是比较集中? 由此而可见,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研究有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数学期望 一、数学期望的概念 设某射手进行了100次射击,其中命中7环10次,命中8环20次,命中9环40次,命中10环30次,求此人平均命中环数. 解 平均环数为 )3010409208107(100 1 ?+?+?+??100 3010100409100208100107? +?+?+?=

∑∑==?=?=10 710 7 k k k k p k n n k 9.8= , 其中 100=n , 107=n ,208=n ,409=n , 3010=n . n n p k k =,是环数k 出现的频率. 由于频率趋向于概率值,因此我们用概率来代替频率而引出数学期望的概念. 数学期望是平均值的推广.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1,2,,k k P X x p k n ===L ; 称1 n k k k x p =∑为X 的数学期望, 记为 1 ()n k k k E X EX x p ===∑ .

考研《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研真题考点归纳

考研《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研考点归纳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 第1章概论 1.1考点归纳 一、高分子物理发展简史 1.发展历程 (1)1920年,H.Staudinger发表文献《论聚合》,论证聚合过程是大量小分子自己结合的过程; (2)P.Debye和B.H.Zimm等发展光散射法研究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3)J.D.Watson和F.H.C.Crick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高分子的晶态结构,于l953年确定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 (4)50年代,高分子物理学基本形成。 2.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内容 (1)高分子的结构; (2)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3)分子运动的统计学。 二、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1.聚合物分子量的特征

(1)比低分子化合物大几个数量级; (2)具有多分散性——即分子量的不均一性。 2.平均分子量的定义 (1)以数量为统计权重的数均分子量,定义为 (2)以质量为统计权重的重均分子量,定义为 (3)用稀溶液黏度法测得的平均分子量为黏均分子量,定义为 式中,a是特性黏数分子量关系式中的指数,在0.5~1之间。(4)以z值为统计权重的z均分子量,定义为

注:单分散试样:;多分散试样:。 3.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1)分子量分布的定义 分子量分布是指聚合物试样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关系。 (2)表征多分散性的参数 ①分布宽度指数 a.定义:分布宽度指数是试样中各分子量与平均分子量之间的差值的平方平均值,又叫方差。分布愈宽, 愈大。

b.单分散试样,,;多分散试样,,。 ②多分散性指数 a.定义:表征聚合物分子量不均一性的参数,以重均和数均分子量之比或Z均和重均分子量之比表征(或d=MZ/MW)。 b.单分散试样,d=1;多分散试样,d >1,d的数值越大,分子量分布越宽。 三、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1.测定方法 (1)数均分子量:端基分析法(M<104)、蒸气压渗透法(M<30000)、冰点降低法(M<30000)、沸点升高法(M<30000)、渗透压法(20000<M); (2)重均分子量:光散射法(104<M<107)、体积排除色谱法(103<M<107);

高分子物理考研复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 结晶性聚合物不一定总是形成结晶聚合物(√) 交联前的线性聚合物是结晶性聚合物,交联度不太大时,有结晶能力,但随交联度增大,结晶能力减小;当交联度太大时,丧失结晶能力 需要结晶条件 5.不能通过改变高分子的构象提高高分子的等规度。(√) 高分子的等规度是由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的,要改变改变高分子的等规度必须改变高分子的构型。 06年判断题: 1.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结晶性聚合物,所以一定形成结晶聚合物(×)原因:交联前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聚合物是结晶性聚合物,交联度不太大时,有结晶能力,但随交联度增大,结晶能力减小;当交联度太大时,丧失结晶能力 需要结晶条件 8.尼龙1010,尼龙66,尼龙610这三种尼龙熔点最高的是尼龙66(√)氢键密度 1影响高分子柔顺性的因素有哪些?聚乙烯单个分子的柔顺性很好,为什么高聚物不能作为橡胶使用而作塑料用? 答: (1) 影响高分子的柔顺性有那些因素: ○1高分子主链结构中键长越长,键角越大或含有孤立双键,单键内旋转越容易,高分子的共轭双键,芳杂环,典型刚性键,高分子的柔顺性较差(体积)

○2侧基的极性越大,柔顺性越差,若含有氢键时,柔顺性更差,侧基的刚性越大,柔顺性越差,但沿主链刚性侧基密度增大,柔顺性更差(体积) ○3分子量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好 ○4高分子发生交联,交联度不大时,对柔顺性影响不大,交联度太大时,分子链失去柔顺性 ○5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决定高分子的柔顺性能否表现出来 ○6温度越高,外力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好;外力作用速度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难表现出来,加入溶剂,分子链的柔顺性较好,但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2)对称,柔性越大,分子结构越规整,但同时结晶能力越强,高分子一旦结晶,链的柔顺性就表现不出来,聚合物呈现刚性,聚乙烯的分子链是柔顺的,但由于结构规整,很容易结晶,失去弹性,所以聚乙烯聚合物能够作塑料用不能作橡胶用。 2.作出下列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标出各特征温度,并简要说明。 (1)自由基聚合 的聚苯乙烯:试样B的分子量适中,试样A的分子量较小。 (2)聚乙烯:试样A的分子量适中,试样B的分子量很大。 PS为非晶高聚物,分子量小的高弹平台很短或没有高弹态。PE 为结晶高聚物,分子量小的没有Tf,分子量大的有 3.分子结构,分子量和外力作用时间如何影响高聚物的粘流温度?答:能增大高分子相互作用能及增大高分子刚性的结构因素会使Tf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高三历史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五章 第一节五代十国 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 2. 难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第五章第一节五代十国 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由学生阅读了解大致内容即可。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 五代十国的概念。 时间(907~960)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是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的(除南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十国:是先后并存的,除北汉地处山西以外,其余均在南方。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是前后相继的。 2.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特点: 明确五代十国政治的主要特点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结合教材中的小字,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概括: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统治黑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虽然也是小国林立,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1.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事的次数和规模,远不及北方,也未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受破坏较小。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不仅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第三,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2.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成就。 农业方面,一是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

高分子物理考研复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物理考研复试题 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448037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判断题 1 结晶性聚合物不一定总是形成结晶聚合物(√) 交联前的线性聚合物是结晶性聚合物,交联度不太大时,有结晶能力,但随交联度增大,结晶能力减小;当交联度太大时,丧失结晶能力 需要结晶条件 5.不能通过改变高分子的构象提高高分子的等规度。(√) 高分子的等规度是由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的,要改变改变高分子的等规度必须改变高分子的构型。 06年判断题: 1.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结晶性聚合物,所以一定形成结晶聚合物(×) 原因:交联前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聚合物是结晶性聚合物,交联度不太大时,有结晶能力,但随交联度增大,结晶能力减小;当交联度太大时,丧失结晶能力 需要结晶条件 8.尼龙1010,尼龙66,尼龙610这三种尼龙熔点最高的是尼龙 66(√) 氢键密度 1影响高分子柔顺性的因素有哪些聚乙烯单个分子的柔顺性很好,为什么高聚物不能作为橡胶使用而作塑料用 答: (1) 影响高分子的柔顺性有那些因素:

○1高分子主链结构中键长越长,键角越大或含有孤立双键,单键内旋转越容易,高分子的共轭双键,芳杂环,典型刚性键,高分子的柔顺性较差(体积) ○2侧基的极性越大,柔顺性越差,若含有氢键时,柔顺性更差,侧基的刚性越大,柔顺性越差,但沿主链刚性侧基密度增大,柔顺性更差(体积) ○3分子量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好 ○4高分子发生交联,交联度不大时,对柔顺性影响不大,交联度太大时,分子链失去柔顺性 ○5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决定高分子的柔顺性能否表现出来 ○6温度越高,外力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好;外力作用速度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难表现出来,加入溶剂,分子链的柔顺性较好,但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2)对称,柔性越大,分子结构越规整,但同时结晶能力越强,高分子一旦结晶,链的柔顺性就表现不出来,聚合物呈现刚性,聚乙烯的分子链是柔顺的,但由于结构规整,很容易结晶,失去弹性,所以聚乙烯聚合物能够作塑料用不能作橡胶用。 2.作出下列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标出各特征温度,并简要说明。 (1)自由基聚合 的聚苯乙烯:试样B的分子量适中,试样A的分子量较小。 (2)聚乙烯:试样A的分子量适中,试样B的分子量很大。

2021年高分子物理考研题库

2021年高分子物理考研题库 2021年高分子物理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 五、问答题 六、计算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第2章高分子的链结构 第3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第4章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第5章聚合物的非晶态 第6章聚合物的结晶态 第7章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第8章聚合物的高弹性与黏弹性

第9章聚合物的其他性质 第10章聚合物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聚合物中,柔顺性从小到大次序正确的是()。[华南理工大学201 6研] A.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 B.1,4-聚丁二烯>1,4-聚2-氯丁二烯>聚氯乙烯 C.聚环氧戊烷>聚苯>聚苯醚 D.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A选项中聚丙烯的侧基导致其柔顺性小于聚乙烯,正确顺序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B选项中含有独立双键的分子链柔性大,所以正确; C选项中聚苯醚中的醚键使得分子链的旋转更容易,正确顺序为:聚环氧戊烷>聚苯醚>聚苯;D选项中聚偏二氯乙烯的对称结构使得内旋转简单,柔性更好,正确顺序为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

2如下()是高分子的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末端距的表达式,其中n是键的数目,1是每个键的长度,θ是键角的补角,?是内旋转的角度。[华南理工大学2008研] A.<h2>=n12 B.<h2>=n12(1+cosθ)/(1-cosθ) C.<h2>=n12[(1+cosθ)/(1-cosθ)]·[(1+cosθ)/(1-cosθ)]【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高分子的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末端距的表达式: 其中,θ为键角,因为题目要求θ是键角的补角,故将上式转化为<h2>=n12(1+cosθ)/(1-cosθ)。 3聚丙烯在以下什么溶剂中才能溶解?()[华南理工大学2012研] A.热的强极性溶剂 B.热的非极性溶剂 C.高沸点极性溶剂 D.能与之形成氢键的溶剂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对于极性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由于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强烈相互作用,溶解时放热(△H M<0),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G M<0),所以溶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真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真 题答案 一、南开大学83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南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 参考答案 高分子物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远程结构是指整个高分子链的结构,是高分子链结构的第二个层次,包含高分子链的大小(质量)和形态(构象)两个方面。 2.高斯链:高斯链是指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也称为等效自由结合链。柔性的非晶状线型高分子链,不论处于什么形态(如玻璃态、高弹态、熔融态或高分子溶液),相同分子量的高分子链段都取平均尺寸近乎相等的无规线团构象,称为“等效自由结合链”。因为等效自由结合链的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又称为高斯链。 3.聚集态结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链间的几何排列,又称三次结构,也称为超高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和织态结构等。 4.溶度参数:溶度参数表征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的参数。物质的内聚性质可由内聚能予以定量表征,单位体积的内聚能称为内聚物密度,其平方根称为溶度参数。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衡量两种材料是否共容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5.玻璃化转变:玻璃化转变对于聚合物来说是非晶聚合物的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其分子运动本质是链段运动发生“冻结”与“自由”的转变。6.熵弹性:熵弹性是指由于系统熵变而引起的弹性。熵是和物质分子排列有序度有关的一种状态函数,当物质系统分子排列有序度降低,混乱程度增加时,系统熵也增大。所以当橡胶受外力变形时,若没有内能变化,则其抵抗变形的收缩力(弹力)完全是由熵的变化而产生的,这种称之为熵弹性。

(完整版)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有答案)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O 2 HCI 气体 NaOH 溶液 B NaNO 3溶液 Na 2SO 4溶液 Ba(OH) 2 溶液 C 稀盐酸溶液 CuCl 2 KOH 溶液 D CaCO 3 Na 2CO 3 H 2O 9.现有Fe 、CuO MgCb 、Ca (OH )2、稀H 2SQ 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7 个 B . 6 个 C. 5 个 D . 4 个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加入试剂及用量 除杂操作方法 A KCI 溶液 CaCl 2 话量的NazCQ 溶液 过滤,除去滤渣 B Cu Fe 足量的稀硫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 溶 液 Ca(OH) 活性炭 吸附、过滤 D CO CQ 足量的氧化铜 加热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 生活中常见的盐 1 ?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 . NaCI B . AI (0H )3 C. CaO D. NaOH 2.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 .用硫酸铜精炼铜 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用食盐生产烧碱 3.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B . CuO 与稀 H 2SQ D . Na 2CO 溶液与CaCl 2溶液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NaNO 3 NaCI CuSO 4 A . Cu 与NaNO 溶液 C . 稀 HNO 与 Mg(OH> 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 1 A . NaNO 3 HCI W2SO 4 C . NaCI Na 2SO 4 Na 2CO 3 5.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Na 2SO 4 12.25g 固体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皿跻 D . NaOH BaCl 2 点滴板 Zo o o /o o o ip O O B.测定溶液pH 6. 下列实验中,固体质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A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B .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 C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D .将碳和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反应 7. 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 A .氯化钠、硝酸铵、氯化铁三种固体 B.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C .氯化铵、氢氧化钾、硝酸钠三种溶液 D.酒精、汽油、蒸馏水三种液体

宁波大学2017年考研真题【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882高分子物理初试试卷(A卷)

科目代码:882科目名称:高分子物理 适用专业: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聚合物熔点温度最高的是() A聚乙烯;B聚丙烯;C聚丁烯;D聚辛烯 2.以下哪个公式可以计算时温等效曲线的平移因子() A WLF方程; B Arrhenius方程 C Avrami方程 D Fox方程 3.橡胶的其拉伸模量是剪切模量几倍() A1;B2;C3;D4 4.结晶型的高聚物从熔体中冷却结晶,在没有外力和流动的情况下,会生成() A单晶;B串晶;C球晶;D纤维晶 5.光散射法测得的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何种分子量() A重均;B数均;C粘均;D z均 6.下列聚合物有几何异构体的是() A1,4-聚丁二烯;B1,2-聚丁二烯;C聚丙烯;D聚醋酸乙烯; 7.以下哪种高分子链结构不属于高斯链() A自由结合链;B自由旋转链;C蠕虫状链;D Kuhn等效链 8.下列结晶聚合物的链构象属于平面锯齿结构的是() A聚丙烯;B聚四氟乙烯;C尼龙;D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9.以下哪种作用会引起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的提高() A共混;B共聚;C交联;D增塑 10在良溶剂中,高分子的均方旋转半径与其分子量的几次方成正比() A1/2;B3/5;C1;D5/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结晶聚合物具有最大结晶速率温度,低于此温度,结晶速率受控制,高于此温

科目代码:882科目名称:高分子物理 适用专业: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 度,结晶速率受控制。 2.多组分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方法包括、、等。 3.下图为某非晶聚合物的模量-温度曲线,其中A为态,B为温度,C为态, D为温度,E为态。 三、名词解释:任选6题,用中文作答,写出必要公式,每题5分,共30分。 1.Tube model 2.Microphase separation 3.Atomic Force Microscopy 4.Free volume 5.均方旋转半径 6.蠕变 7.滞后现象 8.黑十字消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1.晶态聚合物和非晶玻璃态聚合物在拉伸时的形变情况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SBS(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请判断BSB(聚 丁二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三嵌段聚合物)能否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使用,并说明理由。 3.一种聚合物材料,经过加工后蠕变减弱,可能是交联,也可能是结晶引起的。请设计两 种实验方法加以鉴别。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掌握碳酸跟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 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 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 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 ]与[实验11-2 ]: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 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 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