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中学英语课型及对应教学分析

中学英语课型及对应教学分析第一篇:中学英语课型及对应教学分析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型的分类及教学方法(一)基本课型从语言知识系统的角度,划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及语言文化教学。
从语言技能的角度,划分为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从教学进度和任务的角度,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和拓展课。
(二)基本课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语音的构成以及交际中所涉及的语音类型,一般包括整个英语语音系统,主要为发音知识、单音、字母、音标、语流、语调等几个方面;以及语音语用———语音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意作用。
语音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语音教学应当遵循准确性、长期性、综合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交际性原则。
语音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上可采用“暴露—模仿—训练—讲解冶和“先听音,后开口,听清发准冶两种方式,使学习者通过直觉、模仿和重复等学习,同时结合听说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进行语音对比训练和多样化的语音实践练习。
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语言的形式/ 结构为中心,还应包括“意义/ 语义冶和语用。
语意包括语法形式与结构的语法意义和内容意义,语用的主要形态为功能。
语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更要使学生清楚形式的运用,赋予语法以交际意义。
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应遵循:在发现与归纳过程中思考语法特点;在意义化的语言运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在语言综合中灵活掌握。
语法教学方法与策略:归纳法与演绎法是语法教学常用的两种方式。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发现、理解和掌握语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和正确使用语法,在纵向梳理和横向对比中形成语法的结构化认识。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词汇的意义、词汇信息、词汇用法和词汇记忆策略。
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词汇选择原则、展示原则、运用原则、文化性原则。
词汇教学方法与策略:词汇教学常用的PPT 模式及展示—练习—测试模式。
关注和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现状

授文化知识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置。传统英语教学
往 往将语 言 本 身 作为 教 学 研 究 的对 象 , 文 化 意 对 识 、 化背 景在 交 际教 学 中 的地 位 和 作 用 缺 乏足 文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现状 新 课 程改 革 已在我 区全 面地开 展 和实施 。在
一
、
够 的重视。特别是我 区大部分农村学校依然没有 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 往往把英语课上成语法分
析课 , 过分 强调 纯语 言 能力 , 略 了文化 意识 在 交 忽
新 的课 程 理念下 , 师 的教 学行 为 、 生的学 习方 教 学
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
了较 大 的转变 。但教 研员 在 听课调 研 中发现 区 内
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 结果学 生在交际 中使用的语
一
鸱
睁 铖 一
・ 1・ 3
维普资讯
20 年第 7 总第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8 期( 7 期)
3 文化 教学 内容 的不 系统 . 新课 程标准 对英语 教 学 中文 化意 识 的培 养 内 容要 求不具体 。 目前 , 于新课 程 中“ 对 文化 意识 ” 的 要求 , 既没有专 门 的教材 , 有专 门的课 时 , 也没 只能 涉及什么 就讲什么 , 性很大 , 随意 内容 又 比较 散乱 。 所 以学 生的文化语 言学习 主要来 自于课 堂 和练习 , 从 而使 所呈现 的文化 内容显得 过于零 散 , 乏系统 缺 性 。特别 是部分 教 师 的教学 只停 留在 常识 性交 际
() 1课堂渗透法。教 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 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 的几分钟做一
个练习, 内容 主要涉及 英 美 国家 的文化 知识 , 其 尤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论文

浅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输入非常必要,但在实际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解决。
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教学文化在语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
长期以来, 我国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受传统的翻译法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常常片面地重视语言知识, 即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 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受重视的原因, 并指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输入非常必要。
讨论了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对策。
1.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的原因1.1日益增加的跨文化交流20 世纪 80 年代初,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涉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人们发现来自不同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仅靠掌握准确的语法知识, 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数量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文化的差异, 同一词或词组对不同国家的人来说可能指的是不同事物, 容易产生误解,毫无恶意的言语也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有时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
日益增加的跨文化交流, 使得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应更加重视。
1.2 语言教学的发展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 听说法创始人弗里斯与拉多都曾指出社会文化知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60 年代以后, 语言学界对社会文化认识的大大提高, 在语言教学中, 进行文化知识输入的探讨迅速展开, 并逐渐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90 年代后, 一些国家的政府或教学权威机构都将社会文化知识教学列为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我国, 大学英语教学界对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视始于 20世纪 80 年代初。
中学外语教学中对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视则迟至 90 年代。
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策略

一
、
在 中国长幼辈分的称呼是十分严格 和明确 的,而在西方国家则对此没有详细的划分 ,用同 称谓来称呼相同辈分不同角色的亲属 比如 中国 的姨妈、姑妈、舅妈、婶娘、伯母等根据父亲一 方或者母亲一方的关系有着完全不同的称呼 ,而 在英语国家则干脆用 a u n t 一词全部代替。 3 . 地 理和 历 史等 方 面的 比较 标志 性建 筑物 、历 史遗 迹、地 理风光 等 等都 可 以成 为 比较的 内容与话题 。在高 职二 年级U n i t 9的 r e a d i n gH a v e y o u e v e r b e e nt o a n a mu s e m e n t p a r k?时, ( 红字删去 ,可以改为 : 在学习和讨论这样 的主题时 )让学生提前去收 集一些英美 国家 的图片和材料,在课堂上给以 呈现 ,比如大本钟、伦敦桥 、白金汉宫与长城、 故宫、苏州园林等等 ,让学生对各 国建筑风格 和特点 使用材料等方面进行 比较 , 发现文化差 异 ,来 引发 学 生 的文 化 意识 。 三、综 合媒体 的运用 文化教学需要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现文化 的 差异和特点 ,利用 丰富多样的媒体进行直观 的 引导和宣传 ,可以激发学生 的兴趣和积极性 、 主动性 、网络、报刊、电影、书籍都可 以充分 利用 ,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名著精彩篇章诵读等 也可 以成为一种文化传播 的媒介 ,学校不 同的 级段可 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和鼓励学生在课 外的学习中加强各类 阅读 ,在丰富 自己生活的 同时开阔个人的视野 ,增加对我们 这个世界的 了解 ,广泛接触课本上没有的更多的文化知识 所以利用生活和学 习中的各种媒体 资源进行有
mo n e y d o y o u m a k e? A r e y o u m a r r i e d? 引 导 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作者:黎长惠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20年第12期黎长惠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英语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并在多个领域中占据有利地位。
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英语教育,但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英语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可以有效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的风险,并可以改善母语的地位。
本文就如何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点意见。
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发展态势。
传统的京剧,中医,书法,武术,太极拳和饮食文化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阶段,在西方国家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正在逐渐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在学术上迅速发展,老庄的哲学,儒家思想在西方流传。
因此,我们必须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将中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由于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了有效地解决他们的误会,不仅有必要通过专门组织来推广和介绍中国文化,而且还必须动员足够的中国力量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为此,您需要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教学,并对高中英语教育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崇洋媚外”现象在当代学生中非常普遍。
他们重视西方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往往忽略了我国具有传统历史意义的农历新年和端午节。
高中英语教科书的编写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关联,文本的内容较为稀少,这将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障碍。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这一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阻止这种不利情况。
2. 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策略2.1注重课外拓展,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因此,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不仅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应渗透到高中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增强文化自信心并将其转变为文化意识。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英语是一门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学生的笔试成绩非常高,但口语表达能力却极差,对词汇、语法的掌握相当牢固,但在一些交际活动中,许多学生无法流利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
这样的教学现状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学到的英语丧失了语言交际的功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对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
我们要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论述如下。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口语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剖析,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这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境。
这在学生学习英语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入,这种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一种语言不是简单地进行模仿,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要熟知各类文体与文章的结构,要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思维,结合具体的语感来理解。
枯燥单一的领读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二)口语教学内容主次失衡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而忽视文章结构的分析,缺乏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
我们提倡重视口语教学并不是排斥词汇与语法的教学,词汇与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自然也是进行口语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要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与思维性的培养,要结合全文来渗透语句的连贯性,使学生从文章的整体性来进行英语学习。
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 95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卢锦【摘要】在中小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中小学英语中融入中国文化,从而提高我国本文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教学 融入 中国文化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不仅能够真正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
鉴于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
一、创编高质量的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
在创编教材时融入中国文化不仅能够给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还能够为中小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创编中小学英语教材时要重视教材的全面性,既要保证能够有语言专家、翻转学家等专家学者的参与,也要保证中西方文化的专家参与,从而提高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质量。
尤其是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比如我国对外汉语教材使用了中英文双语标注,很方便学生的学习。
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应当尽量增加有关表达中国文化的文章,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比如民风民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思想等等。
同时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最后,应当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保证编制的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还要保证编写的教材适合中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总之,为了保证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应当从教材编写入手,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利于中国文化传播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中国文化,在课外教学、校园活动等中融入中国文化。
高职实用英语中实践中国文化教学的策略

【 刊 网 址 lht : ww .b bn t 本 t / w h x .e p /
一
、
单 一 , 视 对 学 生 兴 趣 的 培养 , 而 影 响 了英 语 教 学质 量 的提 忽 因
美 国 语 言 学 家 C a e rmsh 为 “ 言 表 述着 , 载 着 , 高 。 再 次 , 材 的选 用 不 够 合 理 。高 职 院 校 开 设 的 专 业较 多 , li K a c 认 r 语 承 教 也 象 征 着 文 化现 实 , 者 不 可 分 ” 语 言 学家 拉 多 早 在 5 两 。 O年代 但 大 多 数 院 校 的 实 用 英 语教 材 是 文 理 通 用 , 重 于 语 言 基础 , 偏
程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 。尽管 实用英语教 学及其 改革 观 , 助 于 提 高他 们 的 文 化敏 感 性 , 养 和 调 动 学 习积 极 性 , 有 培 增
已取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 成 就 , 有 关 调 查 研 究 表 明 , 课 程 仍 然 强 学 习动 机 , 而 有 效 地 培 养 他们 的跨 文 化 意 识 , 高跨 文 化 但 该 从 提 被 认 为 是一 门“ 时 、 效 ” 费 低 的课 程 , 生 存在 心 理 障 碍 , 抵 触 交 际 的能 力 。 职 实 用英 语 作 为一 门语 言 基 础 课 程 , 有 工 具 学 有 高 兼
( ) 一 必要 性 和 作 用
介绍到国内以来,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与重视 , 普遍认为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一种, 应高度重
依据教育 部《 高职 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 ,
视 文 化 教 学 。 前 苏 联学 者 认 为交 际性 、 文化 背景 、 虑母 语 为 英 语 教 学 应 以满 足 社会 、 考 企业 需求 为 目的 , 养 学 生 的英 语 应 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必须引起重视,文化教育应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不能仅仅使学生认识几个词、懂一些语法了事,必须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把英语变成交际的工具。
一、通过客套语介绍社会文化因素
我们所说的客套用语包括打招呼、道别、谢绝等最初的和最基本的日常用语。
内容虽简单,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因而我们要把这方面的文化渗透到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去。
如:打招呼,在我国,熟人之间打招呼经常用:“到哪儿去?”“吃饭了吗?”“忙什么呢?”等等。
这些均是寒暄用语,如果在交际中,把汉语中的招呼直译出来“Where are you going? ”就会引起对方的不高兴,因为西方人很看重隐私权,吃饭,上哪儿去,年龄,工资等都是他们自己的私事,属于“禁忌”之列。
再如道别,在中国,客人告别离去时,主人常用的客套话有“走好”“慢走”“再来”等,这些说法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否则会引起误会。
英语中表示再见的说法很多,而且因人因时而异,“Good night”只有在晚上跟人家道别时才说,见面时应该说:“Good evening”其它常见的几种说法还有“So long”,“I will be seeing you”,“It is nice meeting you”等等。
二、通过人名让学生感受西方宗教文化
我国是多神教国家,故有“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菩萨保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说法。
在西方,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影响最大,语言、文学的许多典故多出自《圣经》。
西方人经常用“My god”“My lord”“Jesus”等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向中学生介绍一些宗教文化方面的常识是必要的。
三、重视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
词汇意义可分为多种,其中的文化意义就是指词汇的感情色彩,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意义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其文化。
如: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在语言意义上是相同的,但它们会在不同的文化中引起不同的联想,通过比较这些词,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愿。
如:汉语中“蓝色”是美好、宁静的意思,但在英语中通常表示不快。
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a blue Chrismas(忧郁的圣诞节)。
另外,中学英语中涉及到不少有关动物的词,教师除了要学生掌握这些词本身的意思外,有必要介绍一下它们的文化意义。
如:狗在汉语中带有贬意,但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意。
再如:有关植物,尤其是花、树一类的词,汉语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继承形象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固定的花、树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在英语中则失去了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