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纤维的制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6/LDPE海岛共混纤维制备工艺流程图
3.2.1 切片质量
切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丝的可纺性和产品质量,主要包括切片黏度、 单体和水分含量。PA6 作为成纤物质,对工艺的影响最大。通过大量实 验,我们总结出合适的切片指标要求。其中,PA6的水分含量要小于 0.06%,灰分小于20mg/kg;而LDPE切片的水含量要小于0.10%,灰分 含量小于0.01%。
3.2.3 纺丝温度
熔融纺丝时,纺丝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熔体黏度的大小。同时还 对熔体细流的冷却固化效果、初生纤维的结构、拉伸性能、海岛界面结 构都有很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纺丝温度过高,会使熔体黏度降低甚 至热分解,使组件压力降低或出现波动,条干不匀率增大,毛丝及断头
增多;若纺丝温度过低,会使熔体黏度过高,并发生局部破裂,可纺性
线密度 /dtex 3.5~4.4 长度/mm 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 (cN•dtex-1) 率/% 51±5 4.5±1 ≤50 COPET/ PA6 30/70 卷曲数/(个 /25mm) ≥16
3.2 共混纺丝法
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切片或熔体混合进行熔 融纺丝,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溶液或乳液混合进 行溶液纺丝的纤维成型方法,所得纤维即为共混纤维,又 叫双组分纤维或多组分纤维。
海岛纤维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最初主要用来生产 仿麂皮绒织物 1970年,日本东丽公司首先向市场推出了溶离型超细纤维 (海岛型超细纤维)制造的人造鹿皮织物“ECSAINA", 标志着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工业化生产的开始。 1972年,日本中纺公司也成功开发了溶离型涤-锦复合纤维, 商品名为“BELIMA”。 近年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和意大利等都进行了 开发生产。日本、美国、欧洲地区海岛纤维均已工业化生 产,技术相对完善,韩国、我国台湾也有一些相当具有代 表性的产品。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海岛复合超细纤维,但到 90年代才有实质性进展,“七五”期间列入了国家科技发 展计划项目。
海岛纤维的横截面
海岛纤维溶去海组分后获得超细纤维,去除岛组分则
可得到呈蜂窝结构的多孔中空纤维。
超细纤维
中空纤维
海岛纤维的分类
海岛纤维有长丝和短丝两种。 长丝是原纤有规则地连续分布在基质中,经过切断后也可 制得各种长度的短纤;
短丝是原纤不连续地分布在基质中,但其主轴与纤维轴一
致。
1. 海岛纤维的发展历程
4.3 高性能揩布
超细纤维由于纤度小,比表面积很大,柔软性好,吸水 吸污力强,对薄薄的油膜进行擦拭后,不仅不会损伤基材, 而且擦拭干净,不留残存物,可用作高性能揩布,例如高档 擦镜布等。
4.4 高性能过滤材料
超细纤维具有充填型和柔软性的特点和较高的强度,可 发挥类似滤纸的作用,做成再生性能优异的超细过滤材料, 例如高性能过滤布。
4.5 高性能纸张
超细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表面平整和容易上染的性能, 可以用来制造能够进行细微线条印刷的鲜明印写用织物, 即高性能纸张,该种纸张在水中也不会退色,所以可以用 于印制特殊要求的印刷品。
4.6 生物医用材料
超细纤维的粗细与生物细胞相近,能够获得生物体的 适用性,在血球分离材料和各种生物体适用材料方面有广 阔前景。
COPET/PA6海岛复合超细短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图
主要工艺条件
3.1.1 预结晶及干燥
COPET的预结晶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晶度和均匀度直接关系到 两种高聚物熔体的复合效果。为防止切片粘结现象的发生,采用空心楔 型预结晶装置,尽可能提高热交换效率,缩短物料停留时间,避免物料 之间因相互撞击而产生粉屑。预结晶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应控制在 100~165℃较适宜,当结晶时间在18-23min时,结晶度可以达35%~41%,
2. 海岛纤维的特性
海岛纤维它具有普通纤维所不能达到的优异性能,其 主要特性如下: 海岛纤维纤度极小,使织物手感柔软、滑爽,在舒适性方 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获得具有高密性、吸湿性、拒水性, 并有独特的美观性和时装风格性的织物。同时可在织物表 面形成多层结构,使织物的反光点小,光泽、色泽柔和,表 观丰满、细洁、精致。 纤维间空隙多而密,可利用其毛细管作用使织物获得较好 的吸水、吸油性。另外适当改变纤维间空隙,可织成空隙 仅为0.2μm~10μm的海岛高密织物,具有优良的防水透汽性 能。织物间的微孔结构允许织物内拥有较多的静态空气, 因而可获得较好的隔热保暖作用。
海岛纤维的制备
刘瑛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13010774
主要内容
前言 海岛纤维的发展历程 海岛纤维的特性 海岛纤维的制备 海岛纤维的应用 总结
前 言
海岛纤维的定义
海岛纤维,又称为超共轭 纤维、基质原纤型纤维,是由 一种聚合物材料构成的芯组分 (又称“岛”相或分散相)以 纵向连续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 聚合物材料构成的海组分(也 称“海”相或连续相)中而形 成的。又因分散相原纤在纤维 截面中呈岛屿状态,因此称为 海岛纤维。
3. 海岛纤维的制备
海岛纤维制备的最基本原理是:先使两种或两种以上聚 合物流体以皮芯型或并列型的方式形成复合细流,再把它 们汇集在一起,像生产单一成分纤维那样从喷丝孔挤出, 得到海岛型纤维。
共轭复合纺丝法 海岛纤维 制备方法 共混纺丝法 共混海岛纤维
复合海岛纤维
3.1 共轭复合纺丝法
分别将两种聚合物进行预结晶、干燥后,在各自分别控
4.2 人造皮革
超细纤维为基布的PU革,不仅具备与天然皮革相似的 微观结构,良好的透湿性、尺寸稳定性,各项牢度优于天 然皮革,而且避免了天然制品由于动物的种类、大小及部 位的差别而造成的不匀度大、有效利用率小的缺陷。另外, PU革还克服了天然皮革由于自身蛋白纤维易受潮发霉、发 臭现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3.1.5 卷曲定型
在卷曲过程中,要尽量使卷曲轮的工艺温度与丝束的预热温度保持 一致,通过增塑效应使复合纤维的杨氏模量下降,最终提高纤维的卷曲 性能。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热定型温度为115~130℃时复合纤维的卷曲 性能较好。在卷曲定型后不需松弛定型处理,经切断后即为海岛复合短 纤维。 海岛复合超细短纤维物理指标
原理:利用纺丝组分间的粘度差异,利用“双组分体系 混合后,粘度高的组分趋向球形,作为分散相(微纤组 分,即岛相),而低粘度的组分则作为连续相(基体组 分,即海相)”的原理制备海岛超细纤维,
以尼龙6(PA6)/低密度聚乙烯(LDPE)不定岛型 海岛纤维为例,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可得到的海岛超 细纤维纤度在0.001~0.01dtex。
3.1.4 纺丝速度
要提高海岛两种组分的复合效果,就要适当控制纺丝速度与后拉伸 倍数。当纺丝速度达到1200m/min以上时,可纺性及初生纤维的复合成 形较差,且易发生岛变形现象,不利于成品纤维的开纤处理,而纺丝速 度过低又会导致产能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将纺丝速度控制在 800~1000m/min时效果较好。
3.1.3 纺丝温度
为了保证良好的可纺性,两种熔体的表观粘度应尽可能接近,避免 熔体弯曲现象的发生,因此,可通过调整纺丝温度来控制熔体的表观粘 度。 在整个纺丝过程中,应根据海岛两相的物料特性对两种组分的纺丝 温度及箱体组件温度,采用多套联苯热媒循环系统进行控制。在纺丝过 程中,通常将COPET组分纺丝温度控制在275~285℃,以PA6组分的纺 丝温度控制在268~280℃,而箱体组件温度一般控制在272~285℃时纺 丝效果理想。
5. 总结
海岛纤维是一种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型纤维,兼具 功能性和舒适性,是当代纺织业高新技术的汇集点,引发 研究和生产热潮,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因此,对海 岛纤维的制备以及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十分有必 要的。同时,海岛纤维的开发必须将纺丝技术与织造、染 整及服装加工结合起来,形成上下游一条龙,提高整体开 发能力,惟此,海岛纤维产品才能具有生命力。
温的螺杆机压机中熔融挤出、过滤、计量,送入纺丝箱体;
纺丝箱体中有专门的复合纺丝组件,纺丝的两种组分从螺 杆挤压熔融到ຫໍສະໝຸດ 丝箱体的路径是独立的,然后到复合纺丝
组件瞬间实现复合过程。再经冷却、固化得到初生纤维;
最后直接经上油、拉伸、定型、卷绕成成品丝,即海岛纤 维。
以碱溶性改性聚醋(COPET)/尼龙(简称PA6)海岛复合 超细短纤维为例,COPET/PA6是以COPET为“海”组分, 以PA6为“岛”组分,通过共扼复合纺丝技术及碱减量处理 工艺生产出线密度为3.5~4.4dtex的超细纤维。
变差。 螺杆各部温度控制 区域 温度℃ 一区 100 二区 125 三区 180 四区 260 五区 285 六区 285 七区 285
4. 海岛纤维的应用
4.1 时装面料
由于超细纤维的单丝根数比普通长丝多,纤维的表面积 大,面料的透气性增加,通过无纺织布后,把非织造布作为 基布,经过磨光、砂洗处理后,制成超天然面料,由于它的 透气性、柔软性比天然纺织品优越,使化纤面料跻身于高档 时装领域。
纺丝效果较为理想。
COPET切片干燥采用充填塔式连续干燥工艺,干燥温度要求在165℃ 以下,干燥时间控制在8h之内,否则COPET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因热降
解而发生切片粘连结块,很难达到工艺要求的切片干燥均匀度和含水率,
不利于纺丝。 PA6切片可采用低露点(-80℃)、低温空气干燥工艺,干切片含水
在85μg/g以下。
3.1.2 复合比
海相COPET与岛相PA6的复合比将直接决定复合短纤维开纤的难易,
若海相比例高则开纤容易,但成品纤维的成本将变高,海相比例太低会 造成并岛或丢岛现象,不利于成品纤维的开纤和染色。试验证明,生产 3.5~4.4dtex的产品,当COPET/PA6为30/70时,成品纤维的开纤及染色 性能均较好。
纤维抗弯刚度较小,容易使织物获得飘逸、潇洒的效果; 芯层为高收缩丝,更赋予织物极佳的悬垂性和视觉的舒适 性。 纤维比表面积大,空隙多,使织物具有极强的吸尘性、去 污性和过滤;纤维纤细柔软,可保护被清洁的物品不受伤, 是高性能的清洁用产品。 此外,海岛纤维织物不仅具有合成纤维的免烫、尺寸稳定 性好和缩水率小等特点,还兼有天然纤维悬垂性好、吸湿 透湿等优点。
3.2.2 海岛组分比的选择
在非相容聚合物的共混纺丝时, 共混两组分究竟哪一组分“海”, 哪一组分为“岛”,通常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共混组分的比例, 即体积组成比在 75 %以上者易成“海”相,少于 25 %者易成“岛” 相;二是共混两组分在纺丝温度条件下的熔体黏度比及熔体弹性,即 熔体黏度及熔体弹性越大者越易成“岛”,反之成“海”。 以PA6 为“岛”,LDPE 为“海”,PA6/LDPE=45/55~60/40 均可 得到比较好的海岛结构。一般采用 PA6/LDPE=55/45,既保证海岛结 构的稳定性, 又提高了分散相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