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的临床研究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药物的临床研究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向SFDA递交总结报告 对受试者提供保险,承担损害或死亡赔

2、监视员的职责
监视员:由申办者任命,负责对 新药临床试验过程进行监察的专业 技术人员
监察内容
试验前:对侯选试验单位进行调研 试验中:确认知情同意书的获取、受试
者的合格率、试验进展情况。对试验全 过程进行监察 对研究单位访视结束,及时以书面形式 总结监察情况,报告申办者
研究准备
(二)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GCP以赫尔辛基宣言为药物临床试验的 伦理基础。 1、知情同意书的意义
体现对受试者人格的尊重及对受试者 健康、安全、合法权益的保护
2、知情同意书的内容
试验目的和试验药物的性质 试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预期受益和风险 有自愿参加和退出的权利 试验过程中的知情权益 免费使用受试药和对照药的权益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Fra bibliotek获及时治疗和补偿
(六)记录与总结报告
1、临床试验的记录 记录在病历和病例报告表,前者是原
始文件。 CRF(病例报告表)的数据不得随意更改。
如确因填写错误须更正,要保持原始记 录清晰可辩,更正者要签名、时间 向CRF转录实验室检查数据时,要粘贴检 验报告复印件
2、病例报告表的设计
严一重式不三良份事—件白记色录、表粉红、黄色;患 者姓药名物用发代放码与;回保收存记录5年表 筛试选验表结束后的评价表 受临试床者试一 验般 流资 程料 图表 健康评价调查表、疗效评价表、化
4、档案管理
临床试验方案、批准文件、伦理 委员会批文、病例记录表、数据统 计资料、临床试验分报告、总结报 告均要归档保存。
(七)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1、数据管理 目的:把试验数据迅速、完整、准确的
纳入报告。数据管理步骤也要记录在案 试验方案分组编码由申办者和研究者分

反应停在皮肤科的应用ppt课件

反应停在皮肤科的应用ppt课件
反应停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皮肤
红肿、瘙痒等症状。
抑制免疫反应
反应停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 增殖,降低免疫反应,有助于减轻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症状。
抑制细胞因子
反应停能够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 生和释放,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 子等,从而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
反应停的药效学特性
01
02
03
04
口服吸收快
反应停口服后吸收迅速,血药 浓度在服药后1-2小时达到峰
值。
分布广泛
反应停在体内分布广泛,可透 过血脑屏障,分布于脑组织。
半衰期长
反应停的半衰期较长,约为610小时,因此可每日一次给
药。
排泄缓慢
反应停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排 泄缓慢,长期用药可在体内蓄
积。
03
CATALOGUE
目前反应停主要采用口服给药方式,未来可以研发外用制剂,直接作 用于患处,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副作用。
扩大适应症范围
目前反应停主要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未来可以探索其在其 他皮肤病如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中的疗效。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皮肤科医生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临床研究,分享治疗经验和 研究成果,推动反应停在皮肤科的应用和发展。
反应停在皮肤科的 应用
目录
• 引言 • 反应停的药理作用 • 反应停在皮肤科的应用 • 反应停在皮肤科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 结论和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反应停的背景和历史
01
反应停,也称为沙利度胺,自20 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妊娠呕 吐。
02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发 现反应停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如胎儿海豹肢畸形,因此被撤 出市场。

沙利度胺-科室会

沙利度胺-科室会
• 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镇静药物 和免疫调节剂1 • 分子式是C13H10N2O4 • 在生理PH条件下有两种旋光异构体 − S异构体具有致畸作用 − R异构体有有镇静作用 • 两种异构体能互相转换
3D image of thalidomide
1.《中国药典》(2010版)
药代动力学
沙利度胺:吸收快,消除慢,毒性低
研究表明:
− − − − 8名健康成年男性,给予单次剂量200 mg沙利度胺,其[1] 吸收半衰期为1.7±1.05 h,消除半衰期为8.7±4.11 h; 血浆浓度达峰时间为4.39±1.27 h,峰值为1.15±0.2 mg/L,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的一室模型; 几乎不溶于水和油脂,具有极低的急形毒性; 口服后无明显的肝脏代谢,主要的消除途径是非酶水解作用, 在分解过程中酶代谢与肾排泄物参与很少,因此药物相互作用 的危险性并不大;
历史回顾
沙利度胺:莎士比亚式的传奇历程1
近800项有关沙利度胺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涉及150多种疾病
2006年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1998年
1994年 1991年 1965年 1961年 1957年 1953年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麻风病皮肤损害
发现沙利度胺有抗血管新生(VEGF)作用——抗肿瘤作用 发现沙利度胺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抗炎作用 发现沙利度胺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Behçet’s Disease 白塞病 (BD)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Rheumatoid arthritis(RA)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病 成人斯蒂尔病 Scleroderma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医学课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医学课件
疗选择,并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病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沙利度胺的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
沙利度胺对孕妇的安全性尚未确 定,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若孕 妇必须使用,应权衡利弊,并严 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哺乳期妇女
沙利度胺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哺 乳期妇女在服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以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沙利度胺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不推荐用于 儿童患者。
神经毒性反应
总结词
沙利度胺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反应,包括嗜睡、疲劳、 头晕等症状。
详细描述
沙利度胺的神经毒性反应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患者在使用沙利度胺后可能出现嗜睡、疲劳、头晕、 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服药后不久出 现,并在停药后逐渐消失。然而,对于一些个体,这 些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或自 杀倾向。因此,在使用沙利度胺期间,应密切关注患 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沙利度胺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 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 细胞的活性,从而缓解某些皮肤
病的症状。
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
沙利度胺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合成和修复,抑制肿瘤细 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的 作用。
沙利度胺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 节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 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缓解某 些皮肤病的症状。
详细描述
沙利度胺可以抑制某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对于某 些类型的红斑狼疮,如盘状红斑狼疮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沙利度胺被证实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天疱疮的治疗
总结词
沙利度胺在治疗天疱疮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有助于控制病 情并促进皮肤愈合。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 PPT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 PPT课件
6
❖ 2002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通过了药品 GMP认证 ,药品GMP认 证 转制之后,齐二 药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大 批老 工人 “回家” ,新进厂的人不培训就上岗, 管理 人员用 谁不用谁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化验室 11名职工无一人会 进行红外图谱分析操作。 为了 节省成本,工厂大量解聘 正式工人,而 用工资水 平低的临时工来替代。
的增加而加重。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15
•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与药物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
率高,难以预测,用一般的毒理学筛选难以 发现。
16
不良反应分类
1.副反应(side reaction)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 学作用所引起的反应。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
ADR
1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危害事件
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
药物治疗史上最悲惨的药源性事件! 2
❖ 反应停于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制药公司合成, 1956年进入临床并在市场试销,1957年获西德专利, 这种药物治疗早孕期间的孕吐反应,有很好的止吐 作用,对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相继在51个国家获 准销售。从1956年反应停进入市场至1962年撤药, 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共报告 了“海豹胎1万余例,各个国家畸形儿的发生率与 同期反应停的销售量呈正相关,如在西德就引起至 少6000例畸胎,英国出生了5500个这样的畸胎,日 本约1000余例,台湾省也至少有69例畸胎出生。只 有美国,由于官方采取了谨慎态度,没有引进这种 药,因此,除自己 从国外带入服用者造成数例畸胎 外,基本没有发生这样病例。反应停所造成的胎儿 畸形,成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导致先天畸形的灾难 性事件 。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依鲁替尼及根据遗传和蛋白生物标记(如Myc、 Bcl-2等)选择的药物3。
沙利度胺,不仅能泛素化降解Myc,改善预后,还可增加R介导的ADCC。
1.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February 28; 21(8): 2433-2442 2. Annals of Oncology 25: 2124–2133, 2014 3. Ann Hematol (2014) 93:1263–1277
• 这一过程将改变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 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产生毒性效应。
A. Keith Stewart. Science, (2014) 343(6168):256-257.
Nature:2014年6月,解密Thalidomide与CRBN的结合模式
• 2014年下半年, Nature揭秘了沙 利度胺与CRBN神奇的结合模式。
沙利度胺 Clinical 治疗TCL临床研究进展 Research
背景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肿瘤,我国发病率1.39/10万(男
),0.84/10万(女),死亡率为1.5/10万,排在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1-13位; 按病理类型,分为NHL(占90%)和HL;按细胞来源,分为BCL和TCL;按生
1965年
发现沙利度胺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
1961年
发现沙利度胺与新生儿畸形有关,被禁用,反应停事件
1957年
沙利度胺在欧洲首次上市,主要用于预防妊娠性呕吐
1953年
沙利度胺在瑞士Ciba药厂首次合成
1. A.Keith stewart. Science 17 january 2014
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
Science:2014年1月,揭示Thalidomide的靶向作用机制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2.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2.1 作用机制2.2 药代动力学特性2.3 药物相互作用3.沙利度胺的临床试验3.1 临床试验设计3.2 受试者招募3.3 治疗方案3.4 观察指标3.5 数据分析及结果4.沙利度胺在特定疾病的应用4.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①病理生理特征②治疗方案③临床效果分析4.2 非霍奇金淋巴瘤①病理生理特征②治疗方案③临床效果分析4.3 白血病①病理生理特征②治疗方案③临床效果分析5.沙利度胺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价 5.1 常见副作用5.2 严重的不良反应5.3 安全性评价①相关监测指标②监测结果及问题讨论6.讨论与展望6.1 研究结果的解读6.2 临床应用展望7.结论附件:附件1:临床试验设计表格附件2:观察指标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临床试验设计:根据伦理要求及科学目的,规划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设计,包括受试者招募、观察指标选择、数据分析方法等。

2.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3.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效和毒性。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以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贫血、感染等。

5.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组织,可侵犯多个器官和组织,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等。

6.白血病:一种由于骨髓中白血球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医学课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医学课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医学课件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引言沙利度胺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在皮肤科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沙利度胺的药理学特性、在皮肤科的应用、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药理学特性沙利度胺是一种合成衍生物,具有与氨苯砜相似的化学结构。

它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机制发挥药理作用。

沙利度胺对光线的敏感性较高,在暴露于光线后,其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1、银屑病沙利度胺对银屑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甲氨蝶呤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少。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便秘、嗜睡等。

2、类风湿性关节炎沙利度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发现,沙利度胺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更少。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学变化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3、其他疾病沙利度胺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皮肤病的治疗,如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等。

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对这些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周围神经病变、口干燥症、血液学变化等。

优势和不足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其优势在于:1)对多种皮肤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不良反应相对较少;3)使用方便,可口服或外用。

然而,沙利度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可能增加染色体畸变的风险;2)可能导致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3)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故不适用于孕妇。

展望随着对沙利度胺药理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皮肤科医生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沙利度胺在皮肤科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和抗炎作用,系致畸之本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11
作用机制
抗炎
3
2
1
1 2
3
抗血管生成
基质细胞
释放细胞
诱导肿瘤 毒介质
细胞凋亡
5
4
NK细胞
3
激活
IL-2↑ Γ-IFN↑
2
单核细胞 CD8细胞
1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血管
细胞毒作用
PVaoul l2R2i,cNhoar1d6so(1An2uegtuaslt.
抗肿瘤血管生成 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与表达:TNF-α、INF-γ、IL-6、IL-10、IL-12、
COX-2、NF-κB 针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促凋亡及影响细胞迁徙效用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7
沙利度胺大事记
沙利度胺:莎士比亚式的传奇历程[1]
近150项有关沙利度胺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涉及50多种疾病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4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5
“反应停”事件
《柳叶刀》澳大利亚产科医生William Michael reed报告:
反应停导致婴儿畸形。接生的产妇中,许多人产下婴儿患有罕见的 畸形症状:四肢发育不全,短得就像海豹的鳍足,命名为“海豹肢症”。 这些产妇有共同的妊娠期间服用“反应停”经历。(1961年,反应停因此
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机制之一 实验研究证实:抗肿瘤血管生成 机制:
降低人胃癌、食管鳞癌裸鼠模型组织VEGF、降低微血管密度 抑瘤效果与人恶性肿瘤模型组织bFGF表达呈正相关 抑制COX-2活性,下调COX-2催化前列腺索PEG2表达间接抗血管生成 通过合成整合素α 、 β 调控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由恶性肿瘤组织分泌,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多环节,明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14
抗恶性肿瘤血管生成
抗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研究在进行中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微血管密度(MVD)降低
急性髓性白血病: MVD、bFGF降低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VEGF、bFGF同步降低
子宫内膜癌: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降低
前列腺癌:
VEGF、bFGF同步降低
子宫平滑肌瘤: bFGF、sEPcR降低
脑胶质细胞瘤: bFGF降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由恶性肿瘤组织分泌,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多环节,明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15
抗恶性肿瘤血管生成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显示极大潜力 更广泛更深入临床研究:
筛选适应症:疾病种类、分子分型、临床分期 确定最佳给药剂量 确定最佳治疗疗程 确定联合治疗方案 与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疗等联合 筛选疗效预测分子靶标 VEGF、bFGF、MVD等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16
癌性恶病质
复杂的能量-营养素代谢障碍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迅速 竞争摄取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 机体三大营养素异常代谢 热量、氮的需求增大 肌肉萎缩、厌食、贫血 单纯营养支持不能解决问题
抗增殖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镇静
9
沙利度胺作用机制
白介素6 α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1、抗炎作用
沙利度胺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
沙利度胺
浆细胞
抑制B细胞
(效应B细胞)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
2
1
1
细胞间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2 2、抗血管新生
释放细胞
诱导肿瘤 毒介质
细胞凋亡
5
4
基质细胞
血管
沙利度胺
激活
NK细胞
3
IL-2↑ Γ-IFN↑
单核细胞 CD8细胞
2
1
沙利度胺的临床3、应用抗肿瘤作用 10
抑制B细胞
独特分子结构
谷氨酸衍生物 非巴比妥类镇静药物 分子式是C13H10N2O4 S(–)和R(+)两种旋光异构体 生理条件下互相转化而成 R(+):镇静催眠,靶位:前脑睡眠感受器 S(–):抑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TNF-α,抑制血管生
Journal of 15), 2004:
Clinical Oncology, pp 3212-3214.
沙利度胺治疗肿瘤的应用内容
抗恶性肿瘤血管生成 治疗癌性恶病质 增敏化疗、放疗 "多用途"辅助用药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13
抗恶性肿瘤血管生成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佐证:治疗麻风节结状红斑效果良好
1957年
沙利度胺在欧洲首次上市,主要用于预防妊娠性呕吐
1953年
沙利度胺在瑞士Ciba药厂首次合成
1. A.Keith stewart. Science 17 january 2014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8
沙利度胺七大药理作用
抗TNF-α 诱导凋亡
抗新生血管
thalidomide
免疫调节 抗纤维化
胺的临床应用
MD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1
沙利度胺治疗肿瘤的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风湿疾病的应用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2
沙利度胺的简要回顾 沙利度胺大事记 沙利度胺作用机制 沙利度胺临床用途
沙利度胺治疗狼疮皮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
3
“反应停”事件
沙利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是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 司二十世纪50年代推出的一种镇静剂,为谷氨酸衍生物于 20世纪50年代最先在德国上市,作为镇静剂和止痛剂, 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因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 轻且少,而迅速在全球广泛使用。但是在短短的几年里, 全球发生了以往极其罕见的上万例海豹肢畸形儿,调查研 究发现,导致这些畸形儿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风靡全球的 沙利度胺。刹时,沙利度胺由宠儿变成了弃儿,全球几乎 禁用沙利度胺。
2006年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1998年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麻风病皮肤损害
1994年
发现沙利度胺有抗血管新生作用——抗肿瘤作用
1991年
发现沙利度胺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抗炎作用
1965年
发现沙利度胺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
1961年
发现沙利度胺与新生儿畸形有关,被禁用,反应停事件
禁用), 这时候欧洲和加拿大已发现8000多名海豹肢症婴儿。
William第胺的临床应用
6
“反应停”事件
随后的毒理学研究:
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强致畸性 人体内的一种酶把反应停转化成有害异构体而引起畸胎 反应停副作用发生于妊娠早期 机制:抗血管生成
更多的研究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