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触摸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

合集下载

浅谈车载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测试评估方法

浅谈车载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测试评估方法

10.16638/ki.1671-7988.2016.12.048浅谈车载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测试评估方法郑俊楠(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原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在信息娱乐系统,用户对车内复杂功能和简单操作之间的需求矛盾,使得车载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产品的可用性问题比较突出。

科学的可用性测试评估体系能帮助车载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更人性化的设计和改进。

文章首先对车载人机交互界面进行阐述,然后通过搭建模拟驾驶平台用来提供更加拟真实的测试环境,最后着重介绍可用性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帮助设计团队设计出更人性化、更满足用户需求的车载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产品。

关键词:车载人机交互界面;驾驶模拟平台;可用性测试;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U4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6)12-138-03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in carentertainment systemZheng Junnan(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t, more original and more functions are integrated in the infotainment system, the user demand for complex functions and simple interior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operation of such availability issues in-car entertainment system man-machine interface products more prominent.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usability testing can help automotive entertainment machine interface more user-friendly design and improvement. This article first car elaborate man-machine interface, and then build a platform for driving simulator intended to provide a more realistic test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focuses on usabil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e design team to help design a more humane, more to meet customer needs car entertainment system man-machine interface products.Keywords: Vehicle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Driving simulation platform; Usability testing; Evaluation indexCLC NO.: U463.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12-138-03引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简称IVI),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人机交互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优化

人机交互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优化

人机交互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进步,人机交互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汽车行业,这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车载智能系统的用户体验以及人机交互的优化。

本文将探讨人机交互车载智能系统的用户体验并提出优化的方法。

一、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车载智能系统是指安装在汽车上的一系列智能设备和软件,通过与驾驶员的交互,提供导航、娱乐、通讯等功能。

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于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一个好的用户体验将提高驾驶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其次,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满意度,进而增加用户对该车型的忠诚度。

因此,改善车载智能系统的用户体验成为了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的重要任务。

二、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操作复杂。

一些车载智能系统的功能太过复杂,驾驶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学习和操作,这不仅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还有可能造成驾驶事故。

其次,显示界面设计不合理。

一些车载智能系统的显示界面设计过于花哨,字体过小,不易辨认,给驾驶员带来使用上的困扰。

此外,语音识别技术的不稳定也是一个问题,有时会出现误识别的情况,导致用户对系统失去信心。

三、优化车载智能系统用户体验的方法为了优化车载智能系统的用户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简化操作界面。

保持操作流程的简洁性和直观性,提高用户的上手速度。

2. 人性化设计: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特点,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例如,将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易于操作的位置,提供一些常用的快捷键,避免用户在驾驶时需要过多操作。

3. 合理的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信息层次清晰。

字体大小要适中,颜色搭配要合理,避免出现驾驶员无法辨认的情况。

同时,应该采用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避免太过花哨的效果。

4. 强化语音交互功能:通过更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减少误识别。

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全文导航1 词条简介2 常见的人机交互系统·iDrive·COMAND·MMI·Sensus·iVoka·SYNC·IntelliLink1 词条简介人机交互系统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该系统实现了人与车之间的对话功能,就比如我们常用电脑的windows一样。

车主可通过该系统,轻松把握车辆状态信息(油耗、车速、里程、当前位置、车辆保养信息等)、路况信息、定速巡航设置、蓝牙免提设置、空调及音响的设置。

2 常见的人机交互系统目前常见的人机交互系统有宝马的iDrive、奔驰的COMAND、奥迪的MMI、沃尔沃的Sensus、上汽荣威的iVoka、福特的SYNC、通用的Intel liLink以及丰田的Remote Touch。

·iDrive宝马的iDrive系统可以说是人机交互系统的先驱,其第一代产品在2001年就已经投入了实用。

而目前国内宝马车型上装备的是第二代i Drive系统,相对老产品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加入了7个快捷键并将操作界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进。

和奥迪的MMI系统相比,宝马的iDrive在操作方式上略显复杂。

不过其上手难度也不高,基本都符合习惯性操作。

而旋钮旁的七个快捷键布局比较紧密,全部在一个手掌的五指范围内,可以说iDrive系统完全在驾驶者的掌控之中。

第二代iDrive系统在宝马3系上采用了8. 8英寸高分辨率显示屏,而在7系上显示屏的尺寸更大。

而且屏幕的分辨率达到了1280*480,是三款车型中最高的。

实际视觉效果也可看出,宝马的iDrive界面最为清晰美观。

而就在售价49.5万元的宝马325i运动型上,iDrive系统已经具备车载电视和蓝牙免提功能。

打开手机的蓝牙功能搜索到自己的宝马,再输入相同的匹配密码就可以将手机与iDrive 相连。

另外宝马的iDrive系统也提供多项车辆参数的调节和查看功能。

基于人体工学的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基于人体工学的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基于人体工学的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从人体工学角度出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车辆舒适性与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升,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成为了现代汽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款合理设计的人机交互系统可以使驾驶员更加舒适、安全地操作车辆,提升驾驶体验,并减少驾驶中的疲劳感。

本文将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在设计人机交互系统时,了解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工学研究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姿势、肢体活动范围,以及视觉和听觉等感知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设计一个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汽车内部人机交互系统,提高驾驶员的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驾驶员座椅设计上,人体工学告诉我们座椅应该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性。

座椅的高度、倾斜度和头枕的位置应该能够满足不同身高驾驶员的需求。

同时,座椅的可调节性也是关键,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舒适的姿势进行调整,减少长时间驾驶造成的疲劳感。

其次,控制面板的布局也是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人体工学原理,常用的控制功能应该放置在驾驶员可以轻松触及的位置。

例如,方向盘上应该集成常用的功能按钮,如音频控制、巡航控制等,以便驾驶员不用放开方向盘就可以轻松操作。

中控台上的屏幕和按钮也应该根据驾驶员的平均手臂活动范围进行布局,以减少驾驶员需要过度伸展或扭转身体的动作。

另外,显示器的设计也是人机交互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根据人体工学原理,显示器的位置应该合适,可以使驾驶员在直视驾驶道路的同时能够轻松地查看必要的信息。

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和字体大小也需要根据不同时段和环境做出相应调整,确保驾驶员可以清晰地读取信息,避免眩光和视线疲劳。

此外,声音提示也是人机交互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交互方式。

合理应用声音提示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注意事项,如导航指示、碰撞预警等。

然而,声音提示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以及声音的时机和频率。

智能汽车中的人机交互系统研究

智能汽车中的人机交互系统研究

智能汽车中的人机交互系统研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正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人机交互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是通过人与车之间的交互来实现汽车相关功能的一种技术。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中,研究人机交互系统将会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人机交互系统的概念人机交互系统是指通过人类与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使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求和意图,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服务。

在汽车行业中,人机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实现车辆的自动控制、信息交流和车辆诊断等功能。

二、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的特点拥有高精度和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特点,而人机交互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车辆与人之间的交互速度和精度,提高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可视化: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采用清晰直观的界面,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汽车信息。

2、语音交互:通过语音交互,使驾驶员能够更加方便地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和使用车载设备。

3、智能预测:通过对驾驶员的习惯和用车习惯进行学习和分析,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具有预测和推测的能力。

4、全面连接: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实现车载设备和外部设备的联动和无缝对接。

三、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在车辆行业中的应用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汽车行业中,人机交互系统通过智能交互、语音识别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化服务。

其中,以下是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一些典型应用:1、信息娱乐: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轻松地访问和控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如音乐、视频等。

2、自动泊车: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完成自动泊车功能,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和便捷性。

3、智能导航:通过智能导航系统,驾驶员可以获得最佳的出行路线和导航提示,提高了驾驶员的路线选择和行驶效率。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设计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设计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设计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人机交互设计在这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机交互设计,驾驶员和智能驾驶系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本文将探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设计,以及设计者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人机交互设计的原则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中,人机交互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高效、智能和安全的用户体验。

首先,设计者应该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了解用户的驾驶习惯、偏好和特点,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交互界面。

其次,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冗余信息和复杂操作。

最后,设计者还应注重可用性和可访问性,确保所有用户都能轻松理解并使用系统。

第三章:界面设计的要点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中,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要点来优化交互界面。

首先,界面应该清晰明了,信息传递应简洁明确。

通过使用符号、图标和颜色等元素,可以快速向驾驶员传递必要的信息。

其次,操作方式应该简单易懂,减少驾驶员的认知负荷。

例如,采用简单直观的手势或语音命令来控制系统。

最后,界面的布局和排版应合理,注意可视区域的分配,避免驾驶员的视觉干扰。

第四章:驾驶员警示与反馈智能驾驶系统应该能够及时向驾驶员提供必要的警示和反馈,以确保安全驾驶。

一方面,系统应该能够监测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通过声音、震动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另一方面,系统还应向驾驶员提供实时的车辆状态和操作建议,以供驾驶员作出准确的决策。

第五章:交互体验的个性化每个驾驶员在驾驶习惯、期望和需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个性化的人机交互设计变得非常重要。

系统可以通过学习驾驶员的习惯和偏好,自动调整界面显示和操作方式,以提供更符合驾驶员个性化需求的交互体验。

个性化设计不仅提高了用户满意度,还可以增强驾驶员与智能驾驶系统的亲和力和信任程度。

第六章: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也将不断进化和改善。

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智能车载系统是汽车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它旨在提升汽车的驾驶体验、安全性和便利性。

人机交互技术是智能车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让人与车辆之间能够更加自然、便捷地进行交流和互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本文将探讨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语音识别和语音控制。

语音识别技术通过分析驾驶员的语音指令,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指令,并通过车载系统执行相应的操作。

驾驶员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来控制导航系统、音乐播放、电话呼叫等功能,而无需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驾驶安全性。

此外,语音识别技术还可以与车辆的车况监测系统结合,通过驾驶员的声音表达来判断其情绪状态,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关怀化的服务,例如根据驾驶员的情绪提供放松音乐或提醒驾驶员休息。

其次,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手势识别和手势控制。

随着车辆操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物理按钮和触摸屏已经无法满足驾驶员的需求。

手势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驾驶员的手势,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车辆控制指令。

驾驶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例如挥手或点击手指,来控制音乐播放、温度调节等功能,而无需分散注意力离开方向盘或触摸屏。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驾驶体验和便利性。

此外,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还可以应用于眼动追踪技术。

眼动追踪技术可以通过追踪驾驶员的眼睛运动,来判断其关注点和行为意图。

在车辆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线通常会集中在道路、前方车辆和交通信号等关键点上。

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智能车载系统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视线位置,自动调整导航显示、事故预警和倒车辅助等功能,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驾驶辅助。

最后,虚拟现实技术是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车载系统中的新兴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虚拟现实眼镜等设备,让驾驶员沉浸在虚拟的驾驶体验中。

它可以模拟各种路况、天气和交通情况,让驾驶员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驾驶练习和驾驶技能提升。

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升级以及车主对于车载智能化系统的需求,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在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交互方式,让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更加自然、更加直观的交流和互动。

在车载智能系统中,人机交互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驾驶体验,并提高驾驶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一、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车载智能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有很多,比如:语音交互、手势识别、触摸屏交互、头部追踪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驾驶者更加方便地操作车载智能系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例如:语音交互技术可以使驾驶者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智能系统,而无需打开手机来控制;触摸屏交互技术可以使驾驶者通过触摸屏来操作车载智能系统,既方便又快捷。

二、车载智能系统中的语音交互技术在车载智能系统中,语音交互技术是最常用也是最成熟的交互方式之一。

它可以让驾驶员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智能系统,而无需动手去操作。

但是,语音交互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系列问题。

例如: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交互命令的标准化、声音环境的影响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正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语音交互技术,提高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三、车载智能系统中的手势识别技术车载智能系统中的手势识别技术可以使驾驶者通过手势来控制车载智能系统。

例如:驾驶者可以通过手势来调整音量、改变歌曲、接听电话等等。

但是,由于手势识别技术需要在车内设置摄像头来捕捉驾驶者的手势,因此增加了车内的设备成本和装置难度。

四、车载智能系统中的触摸屏交互技术在车载智能系统中,触摸屏交互技术可以使驾驶者通过触摸屏来操作车载智能系统。

与语音交互和手势识别技术相比,触摸屏交互技术更加灵活和直接。

而且,触摸屏交互技术也具有标准化和可预测性,可以使车载智能系统更加易于使用。

但是,触摸屏交互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驾驶者不方便操作、驾驶安全隐患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帧 , 对应节点会执行相应动作 。 C N网络 中 C N R 2 2网关 和 C N发 动机模 拟节 点 A A / S一 3 A 都采用 相 同主 控 制 器 和 C N 总 线 驱 动 器 。主 控 芯 片采 用 A PC 8 4 8 I1 F 50单片机 , A C N驱 动 器 采 用 最 新 E MC技 术 设 计 的
过触控 界面实现 车载 C N 网络 中各设备的控 制, 实时显示车辆状态信 息 , A 并 经测试 , 运行稳 定、 可靠 , 达到 了设计要 求。
关 键 词 : 机 交互 ; tE; R ; 载 C N 网络 ; 摸 控 制 人 Q/ A M 车 A 触 中 图 分 类 号 :P 1 T2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14 ( 0 2 0 0 7 0 10 8 1 2 1 ) 2— 0 2— 3
2 2: 01 证
仪 表 技 术 与 传 感 器
I tu n Te h i u a d S ns r nsr me t c nq e n e o
2 2 01 No 2 .
第 2期
车 载触 摸控 制 的人 机 交互 系统
高 强 , 许 勇
5 10 ) 4 04 ( 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 自动化学院 , 广西桂林
控制器包含 2个优先级消息接收邮箱 、 接收过 滤器 、 接 6个 2个 收屏蔽器 、 3个可 以指定优先级发送邮箱和可编程时钟源 , 起到 协议控 制功 能。C N总线 驱动器 TA 0 0采用先 进 的绝缘硅 A J 15
m ueti os.l sb是使 用 ti 驱 动触 摸 屏 ; 后 , Q/ sb来 l 然 对 tE进行 编 译、 安装 ; 最后 , 编译安装 好 的 Q/ 将 tE移植 到 A M 开发板 , R 至
图 1 车载人机交互 系统结构
用芯片为 K X G 6 P 配 置 1 的 Fah存储 器 , 用掉 电非 4 1 13 Q; G l s 采
易 失 N n ls 片 K K G 8 O ad F h芯 a 9 8 0 U A。 处 理 器 ¥ C 4 0 通 过 3 61A
车载 H 模块 主要是 以 A M —mn6 1 MI R ii 0开发板 为平 台 , 4
PC 8 4 8 I 1F 5 0的 C N X和 C N X分别 串接 301 保护 电阻 与 AR AT 9 2
此 Q/ tE在 A M 上移植完成。 R
控制界面 由 3部分组 成 , 分别 为系统 菜单 界 面、 备控 制 设 界 面和车辆状态信息显示界面 , 中设备控制界 面包 括车灯控 其
技术进行处理 , 提高 了抗 电磁 干扰性 能 , 在汽 车点火 之后 仍然 保 持不 上电状态 , 因此 TA15 J 0 0不提供 待机 模式 , 主要 负责将
Ab t a t Wi h lcr n ce up n r i ey u e n v hc e , e n mb ro n trn f r t n a d c n rlb t n sr c : t te ee t i q i me t e w d l s d i e il s t u e f h o a h mo i i g i omai n o to u t s o n o o ic e sn t e e it g v hc e c n r lp afr i i iu tt e h u ci n lr q ie ns S o c — o t lo u n ma n r a i g, xsi e il o t l t m s df c l o me tt e fn t a e u r me t . o a tu h c nr fh ma — h n o o f o o
4 Pn 制信 号( 1i控 行场扫描 、 时钟和使能等 ) 和完整 R B数 据信 G
号 ( 高可 支 持 1 0 最 0万 色 的 L D 端 口与 真 彩 T T—L D与 四 6 C ) F C 线 电阻 式 触 摸 屏 进 行 相 连 接 ; A T端 口通 过 MA 2 2芯 片 电 U R X3
移植 Ln x i 系统与 Q/ u tE进行 人机交互界 面设计 , U R 以 A T作为 外部数据通信接 口, 通过接触摸显示 面板 实现车身触控 与车辆 运行状态信息 显示 。同时 , 系统可 接 G S模块 实现 导航 功 该 P 能, 通过 U B接 口接无线上 网卡或 u盘等外 围设 备 , S 实现车辆
On. e il u h.o r lo u a a hi e I e a tv y t m v h ce To c c nto fH m n M c n nt r c i e S se
G O Qa gX og A i , U Y n n
( c o o uo t n& Eeto i E gn eig G l iesyo lc o i T cn lg , ul 4 0 4 C ia S h  ̄ f tmai A o l rnc n iern , n i Unvri f et nc eh ooy G in5 10 , hn ) c i n t E r i
触控对象 , 验台集成 电动车窗 、 试 雨刷和后视镜 节点 ; 计 C N 设 A 智能节点来模拟发动机 的各种状态 , 实现数 据的采集 与显示功
能。 2 系 统 硬 件 设计
车载触控人机交互系统( MI 的结构框 图如图 1 示 , H ) 所 主 要 由车载 HM 模块 、A / S一22网关模块 和 C N网络模块 I CNR 3 A
人机交互系统硬件结构如图 2 示。 所
各 E U的通信纽带 。 C 车载 C N网络模块 主要 以 Pl A o o车 C N试验 台作 为车身 A
图 2 系 统硬 件 结 构
苎 项 :西 族自 区 学 术 资 项目桂 能。。 一G 2 车 A 网 的 件 计 金 目广 壮 治 科 技 厅 助 (科 。 一 . 载CN 络 硬 设 2
m uet i—t os—cn. o s.n x .ono . 中e b d e os.l q. uep .om ue1 ut n -en 其 sb m i p m edd
an配 置 参 数 为 编 译 A M 平 台 的 e bd e r l R m ed d版 本 ,pa o xlfr tm
rA 0 0芯 片 。 r 15 J
示 界面相关联 实现人 机界 面交互 。首 先 , 宿 主机对 Q/ 在 tE进
行 编 译 配 置 , 令 为 :/ 命 .
x lt r p af m q / i u - r — + +・ O we k t t it - tl mn - t o ws l x a l g n u l f — b i q — b i q ・i — l f b gq-
3部 分 组 成 。
2 1 人 机 交 互 系 统 的 硬 件 设计 .
人机交互 系统 ( MI主要实现人 与车之 间的对话功 能 , H ) 负
责整个 车载 网络中信息 交换 和组织协调 , 以及 E U运行 状态信 C
息的实时显示 , 因此 , 主控 制器 的性能要 求很 高。 系统采 用 对 3 2位的 RS IC微处理器 ¥ C 4 0 3 6 1 A作 为主控制器 ,3 6 1A采 ¥C40
PC 8 4 8 I 1F 5 0的 C N控 制器 输 出引脚 的 T L电平转 换为 C N A T A
制 、 车窗控制 、 电动 后视镜 控制 、 雨刷控 制 、 媒体播 放和 G S导 P
航 窗 口。模拟主菜单界面和车窗控制界面设 计如图 4所示 。
总线上 的差分信号 。
C N接 口底 层 电路 中 为增 强 C N节 点 的抗 干 扰 能 力 , A A
a d al q i me t n t e o ・ e il n up n n v h ceCAN n t o k c n b o t l d b u h c n r l n e a e a d r a - mev h ce sau n o a l e o h ・ e w r a e c nr l y t c o to tr c n e l i e i l tt s if r - oe o i f - t m t n c n b i ly d T ee p rme tl e t h w h y t m a r r p d t e ib ep ro a c n a e h y t m i a ed s a e . h x e o p i na s s o st e s se c n wo k p o e y wi r l l e r n e a d c n me t e s se t h a f m t
稿日期: 1 一 5— 4 收修改稿日期: 1 — 1 o 2 1o 2 o 2 1 1 一2 o PL O O—c N试验台包括后视镜 、 A 雨刷和车 窗模 块 , 各模块
第 2期
高强等 : 车载触摸控制 的人 机交互 系统
7 3
有 对应节 点设备 , 定义了 I D号与控制字 , 当接收 到相应的 C N A
r q rm e s e uie nt.
Ke o d :u a ahn t at n Q/ A M ;nvhc A e ok t c ot l yw rsh m nm ciei e ci ; tE; R o—ei eC N nt r ; uhcn o nr o l w o r 1 系统 结构
ciei eat nss m w s ei e s ga R spoesradwt t npat iu enl n tE T ess m cn h t ci t a s ndui nA M a rcs n i asln dLn xkre adQ/ . h yt a n nr o ye d g n o hr e e
用 A MI7 J F — S 内 核 , 频 为 5 3 R 16Z 主 3 MH , 高 可 达 到 z最 6 7MH .3 6 1 A配 置 了 2 6 的 D R R M 内 存 , 用 2片 6 z¥ C 40 5M D O 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