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1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SG/T XXXXX.XX电网企业门户系统认证设计和管理规范Portal authentication for electric grid enterpriseDesig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初稿)YYYY-MM-DD发布YYYY-MM-DD实施国家电力公司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SG/T XXXXX.X2 目次1范围(5)2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和定义(5)4电网企业门户系统认证框架(7)4.1认证的概念(7)4.2认证的方式方法(8)4.2.1故障转移cookie (8)4.2.2CDSSO 标识标记(8)4.2.3客户机端证书(9)4.2.4表单认证(用户名和密码)(9) 4.2.5SPNEGO(Kerberos)(9)4.2.6基本认证(用户名和密码)(9) 4.2.7HTTP 头(9)4.2.8IP 地址(10)4.3电网企业认证的范围(10)4.4电网企业认证实施的步骤(11)5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11)5.1用户安全域体系的建立(11)5.2用户身份的统一管理(12)5.3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12)5.4用户身份ID编码规则(13)5.4.1定义原则:(13)5.4.2用户ID编码遵循以下原则:(13) 5.5用户身份认证技术规范(13)5.5.1认证过程简介(13)5.5.2认证过程概述(14)5.5.3受支持的会话数据类型(14)5.5.4受支持的认证方法(14)5.5.5HTTP头认证管理(15)5.5.6数字证书认证管理(16)5.6用户管理流程(16)5.6.1总体流程(17)5.6.2添加用户(17)5.6.3删除用户(19)5.6.4信息变动—不跨域(19)5.6.5信息变动—跨域调动(19)5.6.6管理员变更――超级管理员变更(20) 5.7统一域名管理(20)5.8附录(21)SG/T XXXXX.X6认证管理工具(21)7本标准的更新和管理(22)3SG/T XXXXX.X4前言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ICS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报批稿)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原则 35 体系结构 36 设备层功能要求 47 系统层功能要求 58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79 变电站设计710 调试与验收811 运行维护812 检测评估8附录A 10前言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在本导则的编写过程中,积极创新变电站建设理念,着力推广新技术,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模式,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科研等多方意见,力求充分展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前瞻、经济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先进理念,引领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及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结构,提出了设备层、系统层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
本导则适用于110 kV(包括66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
国家电网公司_时钟同步标准

ICS XX. XX 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1-200X 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ime Synchronism Systemof Grid(征求意见稿)2008年01月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前言目前,我国电网各厂站和调度控制中心主站大多配备了以GPS为主的分散式时间同步系统,各网、省公司也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
但由于缺少统一技术要求和配置标准,也缺乏时钟同步和时间精度检测的有效手段,现有时间同步系统配置不尽相同,运行情况也不够稳定,部分时钟设备时间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由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故障录波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等电力二次系统或设备提供的事件记录数据,存在时间顺序错位,难以准确描述事件顺序,不能给电网事故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了规范、指导我国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生产运行,满足电网事故分析的要求,特制订《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
《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根据国内外涉及时间统一技术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要求,本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结合我国电网的工程实践和时间同步系统的现状制订而成,其要点如下:规范时间同步系统结构、功能和技术要求;规范调度主站、变电站的时间同步系统配置标准;规范时间同步系统电气接口和信号类型;统一IRIG-B 时码实现电力二次设备与时间同步系统的对时;结合技术的发展,构建基于地面时钟源的电网时间同步系统。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等单位参加编制。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目次前言1 范围 (4)2 引用标准 (5)3 术语与定义 (6)4 时间同步系统结构 (7)5 时间同步系统功能 (8)5.1 系统功能 (8)5.2 主时钟功能 (8)5.3 接口扩展装置功能 (10)6 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要求与技术指标 (10)6.1 时间同步信号类型 (10)6.2 时间同步信号接口 (13)6.3 时间同步信号传输 (15)6.4 技术指标 (15)7 时间同步系统配置规范 (17)7.1 主站配置要求 (17)7.2 变电站配置要求 (17)8 电网二次设备的时间同步技术要求 (18)附录A(资料性附录)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方法 (19)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站时间同步系统的配置 (2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的配置 (29)附录D(资料性附录) IRIG-B时码 (37)本规范规定了时间同步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各电力二次设备时间同步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场测试方法等内容。
国网公司班组标准

国网公司班组标准急件国家电网企协〔2022〕861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管理标准》的通知公司各单位、总部各部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和规范公司班组管理工作,提高班组建设整体水平,公司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管理标准》,现予以发布。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管理标准二○一○年六月二十四日主题词:班组建设标准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22年6月24日印发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3职责(3)4班组基础建设(4)4.1岗位及人员设置(4)4.2工作过程管理(4)4.4信息化管理(6)4.5文明管理(6)5班组安全建设(7)5.1安全目标及责任制(7)5.2安全管理(7)5.3反违章工作(8)6班组技能建设(8)6.1培训管理(8)6.2岗位实训(9)6.3激励措施(9)7班组创新建设(10)7.1“创争”活动(10)7.2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10)8班组民主建设(10)9班组思想建设(11)10班组文化建设(12)11班组长队伍建设(12)11.1班组长选用(12)11.2班组长培养(12)12检查与考核(13)编制说明(15)前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整体部署,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制订本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班组管理工作,提高班组建设整体水平。
国家电网企业标准

国家电网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其在电力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制定和遵守企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更关乎到电力行业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各种设备和技术都需要符合国家标准才能够得到应用。
因此,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电力行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执行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共同认可和遵守。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日常运营中,各项工作都需要按照企业标准来进行,这需要全体员工都能够认真遵守标准的要求,确保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执行需要进行全员培训和教育,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深刻理解标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标准的要求。
再次,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监督和检查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标准的执行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建立专门的标准监督部门,对企业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
最后,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修订机制,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使其能够真正起到规范和引领电力行业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才能够在电力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IICS F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 /GDW ×××—2008±800kV 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for tension stringingof ±80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报批稿)Q/GDW ×××-20062008-××-××发布200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IIQ/GDW ×××-2008目次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一般规定 (1)4 施工准备 (3)5 张力放线 (15)6 紧线 (30)7 附件安装 (36)8 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 (40)IQ/GDW ×××-2006II 前言《±8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是由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本标准是参照SDJJS 2-1987 《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试行)及DL/T5343—2006《750kV架空送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结合我国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编写的。
本标准包括如下内容:——张力架线施工机具及跨越施工准备;——张力放线施工区段及牵引场、张力场布置;——导引绳、牵引绳及地线的展放;——张力放线主要施工计算;——张力放线施工操作;——紧线工艺、弧垂观测与调整;——附件安装;——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质量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质量标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电网经营企业和供电企业在电力供应经营活动中,为客户提供供电服务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以满足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的需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区域电网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地市(区)供电企业及县级供电企业,各网省公司可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细则,但具体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等同于向客户的承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5549—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624—2003《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DL/T 485—1999《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SBT 10382—2004《服务管理体系规范及实施指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 8 号令《供电服务监管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第 8 号令《供电营业规则》3 术语和定义客户(Customer)可能或已经与供电企业建立供用电关系的组织或个人。
供电服务(Power supply)服务提供者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特定方式和手段,提供合格的电能产品和满意的服务来实现客户现实或者潜在的用电需求的活动过程。
供电服务包括供电产品提供和供电客户服务。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企业标准

ICS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485-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tication for e 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pot2010-08-30发布2010-08-3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一、编辑背景为了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师范试点建设,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开展了充电设施标准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2008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第一批企业标准。
包括《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等六项标准;2009年12月发布了弟二批企业标准。
包括《电动汽车车载充放电装置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标准,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指导,2010年,根据充电设施建设的要求,并结合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体系,为充电设施示范试点建设的大范围开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持。
二、编辑主要原则及思路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充电设施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考虑五年内充电设施的技术发展和建设要求,编制本标准。
2.本标准规定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标识等。
3.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用于指导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三、条文说明1.范围标准涵盖了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等,是交流充电桩设计和生产的基本要求,也可作为交流充电桩采购和验收的基本条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交流充电桩是一种低压交流设备,根据其基本特点,本标准重点参考了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和GB7251.3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引用了其中部分电气、安全性能指标及实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specification2005-12-15发布2005-12-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定义 (2)4 技术要求 (3)4.1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2)4.2 主站要求 (3)4.3 终端技术要求 (10)5 终端试验方法 (26)5.1 一般规定 (25)5.2 结构和机械试验 (26)5.3 气候影响试验 (26)5.4 绝缘性能试验 (27)5.5 电源影响试验 (27)5.6 传输信道试验 (28)5.7 功能和性能试验 (31)5.8 电磁兼容性试验 (35)5.9 连续通电的稳定性试验 (38)5.10 可靠性验证试验 (38)6 检验规则 (40)7 检验规则 (38)7.1 检验分类 (38)7.2 出厂检验 (38)7.3 型式检验 (39)7.4 项目和顺序 (39)8 标志、运输、贮存 (41)8.1 标志 (40)8.2 运输 (40)8.3 贮存 (40)前言随着电力营销及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创新,电力负荷管理已成为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原制定的《GB/T 15148-199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T 533-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已不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
为了满足我省用电现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建设、设备制造和使用的需要,有必要重新制订用电现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标准。
本标准与GB/T15148-1994、DL/T533-1993相比有较大变动——明确了主站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较大扩展,增加了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的应用功能;——提高了对终端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考虑了系统对不同应用场合和多种信道的适应性。
本标准制订时参考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和DL/T 533-19993《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以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
制订过程中召集科研、用户和生产单位的有经验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武汉供电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欣、邵源、黄建军、李峰、刘五四、周纲、吴国良、唐悦。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和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设备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 12192-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 12193-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GB/T 24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一部分总则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 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 c:振动(正弦)GB/T 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GB/T 16935.1-1997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实验GB/T 17626.2-1998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9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JB/T 6214-1992 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DL/T 790.3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第1篇:频带和输出电平YD/T 1028-1999 800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配用电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指南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营销[2004]116号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模拟量遥测量综合误差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包括终端输入回路、模数转换、数据处理产生的误差,数据传输产生的误差以及主站数据处理产生的误差。
3.2数据完整率数据完整率是指系统对终端巡测整点有功功率(或小时有功电量)和日累计电量数据的完整率的月统计数。
3.3遥控正确率遥控正确率是指主站发送遥控命令后,终端输出继电器动作的正确率。
3.4遥控终端遥控终端指执行遥控命令进行直接跳闸控制的终端3.5定值控制终端定值控制终端指执行定值控制(功控或电控投入、解除等)命令功能的当地闭环控制终端。
3.6 功率定值闭环控制主站向终端下发用户功率定值等功率控制参数,终端连续监测用户用电实时功率,当实时功率超过功率定值时,终端自动发出音像(或语音)告警,告警结束自动按设定轮次和延迟时间依次动作输出继电器,控制客户端相应配电开关跳闸,直至实施功率下降到定值。
该过程简称为功控。
3.7电量定值闭环控制主站向终端下发用户电量定值等参数,终端连续监测用户用电量,当用电量超过告警电量定值时,终端自动发出告警信号通知用户;当用电量超过电量定值时自动按设定轮次依次动作输出继电器,控制用户端相应配电开关跳闸。
该过程简称为电控。
4技术要求4.1系统主要性能指标4.1.1系统可靠性系统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a)模拟量(电压、电流)测量综合误差≤1.5%。
b)数据完整率≥98%c)遥控正确率≥99.99%d)主站年可用率≥99.5%注1:主站年可用率=[主站设备可用时间(h)÷全年日历时间(h)]×100%注2:主站包括服务器、网络、专用通信设备和电源。
注3:设备可用时间(h)=全年日历时间(h)-设备故障及维修(包括计划检修)时间(h)。
e)终端年可用率≥99.5%注:终端年可用率=[(全年日历小时数×终端数-∑每台终端故障停用小时数)÷(全年日历小时数×终端数)]×100%f)终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104hg)系统故障恢复时间≤2h4.1.2系统实时性系统实时性指标包括:a) 站巡检系统重要信息(重要状态信息及总加功率和电量)时间<15min注:对于230MHz专用信道,巡检终端数为:每信道≤600台终端b)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遥控命令下达至终端相应的时间)≤30sc)定值控制操作终端响应时间(定值控制命令下达至终端响应的时间)≤30sd)系统对客户侧事件的响应时间≤30mine)数据应用浏览响应时间<10s。
4.1.3容量和处理能力系统容量和处理能力指标为:a)数据存储容量≥3年b)系统主服务器平均负载率≤40%。
4.1.4通信信道通信信道指标为:a)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专用无线、电力下载波信道误码率应不大于10-5,微波信道误码率应不大于10-6,光纤信道误码率应不大于10-9b)通信成功率(系统巡测成功率)≥96%。
c)控制终端通信在线率≥96%。
注1:控制终端通信在线率=(控制终端在线数÷控制终端总数)×100%。
注2:控制终端包括遥控终端和定值控制终端。
4.2主站要求4.2.1 主站硬件设备4.2.1.1基本要求主站基本设备包括计算机系统(前置机、工作站、服务器等)、专用通讯设备、网络设备以及UPS 电源等相关设备。
主站设备必须采用标准化设备,主站配置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规范和性能指标的要求,保障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充分考虑可维护性、可扩性要求。
4.2.1.2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应为分布式结构,由若干台服务器和工作站及配套设备构成,不同的应用可分布于不同的计算机节点上,有关键应用的计算机节点应作冗余配置。
前置机(通信工作站)负责系统信道驱动,提供各类通讯信道设备的接入。
操作工作站提供系统交互界面,实现系统监控工作及数据召测、查询等结果显示,并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维护。
服务器存储负荷管理系统原始数据、分析数据和系统运行数据等,提供数据服务、WEB发布服务、应用服务等。
4.2.1.3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通过局域网互连,与外部系统的接口采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要求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4.2.2主站软件环境4.2.2.1基本要求主站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宜采用技术成熟的主流软件。
应用软件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规范要求,保证其开放性能,满足系统应用、维护及不断优化、升级的需要;并提供详细的系统应用、维护、接口等技术文档。
4.2.2.2系统要求操作系统应支持多线程、多进程工作方式,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
数据库必须选用大型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调用接口,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较强的安全机制。
4.2.2.3应用开发系统应用程序应采用分层系统结构,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
应用软件系统应选用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
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
4.2.2.4系统信息及编码各类代码应符合国家标准。
4.2.2.5系统接口设计原则系统接口设计应符合共享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4.2.3系统安全4.2.3.1系统安全防护负荷管理系统的局域网与其他信息系统互联时,应采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要求的安全隔离设施,保证系统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