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

教学目标:

1.了解用药的基本安全常识,知道正确的服药方式。

2.初步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学会看“使用说明书”。结合日常生活事例来认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会配置“家庭小药箱”。

3.通过“安全用药”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初步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学会看“使用说明书”。

难点:知道怎样正确服药。

教学过程:

一、用药安全要牢记

1.观看用药不当视频

交流:看了这段广告,你想说些什么?在我国,与这个小朋友一样遭遇的聋哑人还有很多,出示案例:

老师调查到了以下一组数据:

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2.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你又想说什么?

师:可见安全用药关系到人一生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全用药》

二、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为了科学地学习,了解正确的用药知识,我们请来了一位医博士。

怎样用药才安全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药物的种类

医博士告诉我们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

师:那什么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呢?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理解,处方药是需要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才能购买的,非处方药是针对一些常见轻微病,不需要医生开出处方就可以购买到的药你们知道吗?区分他们还有个小秘密,那就是观察药盒上的标志OTC是非处方药,R就表示处方药。(OTC怎么有两种颜色?它们都表示非处方药,只不过绿色的更安全。)

我们和医博士一起走进药店,观察标志

2.分辨处方和非处方药的小游戏:

(1)老师这儿有一堆药物,谁来区分一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安全用药宣传手册

安全用药宣传手册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次不同日测量非药物状态下,血压水平均达高血压水平,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即诊断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的治疗目的l 减少或逆转靶器官损害程度,降低血压。l 防止或减少心脑、肾并发症。l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病残率。 三、高血压患病者如何服药l 在医生指导下,终身坚持服用降压药。l 服药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满意,控制血压。l 控制血压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量,找到适宜的维持量,长期坚持服药。l 某些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如:醋丁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停药时应逐渐减量慢慢停用。l 用药依据个体化药,兼顾合并症综合治疗,若一种药物控制血压不理想,则采取联合用药。降压目标青年人血压 <130/85mmHg老年人血压<150/90mmHg 四、降压药物介绍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代表药物钙拮抗剂舒张血管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地尔硫卓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舒张血管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哌唑嗪、特拉唑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舒张血管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新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舒张血管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

奥美沙坦利尿剂减少血容量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高血压的危险团素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上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冠心病。盐摄入过多:盐摄入越多,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越高。我国南方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人的饮食较清淡。高血脂症: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又导致高血压。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动脉內膜,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这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大量饮酒:饮酒量越多,人的血压水平就越高,长期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顽固性高血压。酒精可使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心理因素: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和抑郁都可引起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如久坐的室内工作。★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有哪些好处?高血压病人通过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预防和避免由于长期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为什么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之后就要长期用药,并配合恰当的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请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保持血压始终控制在理想水平,随意停药造成血压不

医疗安全用药安全措施

医疗安全用药安全措施 一、安全用药管理制度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1、科学、规范我院药事管理工作。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医、药、护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医师——药师——护士、药库——药房——病区的立方体空间体系,建立药剂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制定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调配及使用等每一个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保证用药安全。 2、执行《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和《新药采用管理制度》,执行“新药遴选程序” ,坚持“质 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和购进的合法性。 3、执行《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相似药品管理制度》等,遵守药品储存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C、阴凉环境w 20C、冷柜2 —10C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 5、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并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2009年XX社区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为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用药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用药的意识~根据省、市局有关精神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月活动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订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以药品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结合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其他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群众~传播合理用药知识~构建安全用药长效宣传机制~提高公众安全用药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宣传重点内容 ,一,药品法律法规。宣传与群众安全用药密切相关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使公众了解药品的相关知识和政府监管的主要措施~以及公民在药品消费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理用药知识。介绍药品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等常识~使公众了解“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养成严格遵医嘱和按药品说明书用药的习惯。 ,三,介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现状和有关规定~增强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的参与意识。 ,四,介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实施进展情况, 1 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使公众了解滥用抗菌药物的严重危害。

,五,介绍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有关常识~使公众了解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有着严格的许可条件和管理规定。 ,六,介绍出现假、劣药品的成因~使公众了解药品市场现状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充分认识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宣传活动形式 在建立正常的宣传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活动月~在全社区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用药宣传月活动~主要形式有: ,一,广泛宣传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向社会各界介绍合理用药常识~宣传与老百姓安全用药密切相关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组织成立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宣讲队伍~加强与教育、卫生等部门联系~邀请宣讲团深入社区举办安全合理用药现场咨询活动~发放药品安全宣传资料~讲解合理用药意识、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用药意识~营造安全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社区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门前悬挂“关注药品安全、维护公民药品消费权益”~“请严格按医嘱药品说明书用药”~“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请勿滥用抗生素”等宣传标语~ 2 设置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栏并指导消费者、患者合理用药~清理家庭过期药品。 四、宣传活动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宣传是加强药品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开展文明行业创建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必须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的重要工作。各股室要紧密结合实际~搞好策划~循序渐进~抓好落实。

用药安全知识

用药药品安全知识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

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

执业药师继教2019年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与答案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国际上用药错误研究不包含()方面的问题 A.不合理用药 B.人的疏失 C.无意的违规 D.不正确的行为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先进用药安全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 A.技术性问题 B.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C.患者安全至上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暂无 3 . 文化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工作的氛围,就是组织内人们的() A.行为方式 B.技术性问题 C.知识水平 D.自觉性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个人的疏失往往是错误或事故的起因,而不良的()未能起到阻隔、拦截和屏蔽的作用,最终使得错误起因变成事故 A.系统 B.流程 C.工作条件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传统的用药安全文化认为()

A.用药错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B.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程序减少错误发生 C.药错误很罕见 D.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暂无 6 .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类为首选方法,具体包括() A.基于知识的错误 B.基于规则的错误 C.基于行动和记忆的错误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7 . 药物相似的包装外观或标签,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A.C 级 B.B级 C.D 级 D.A 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处方错误(患者或医嘱),但在发药或给药前被发现;或调配错误,但是 在发给患者前或护士给药前被发现,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A.E 级 B.A 级 C.C级 D.B 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9 . G 级错误的正确描述是() A.患者住院时间因该事件而延长 B.造成永久性伤害 C.需要治疗以挽救生命 D.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安全用药管理规定

安全用药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一)病区药品管理 1、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 药严格分开放置,各专科用药分类,抢救 药、麻醉药和一般性用药分开放置。 2、高浓度电解质(10%KCL、10%NaCL) 注射液、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物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警示标记。 3、不得使用变质、过期、标签模糊的 药品,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4、毒麻药品应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 责、专柜枷锁、专用处方、专用登记本、班班交接。毒麻药品使用后应由医师开具专用处方,及时领回。 5、抢救车药品做到“五定”:定数 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 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签名。 6、需冷藏的物品要放入冰箱。

(二)加强用药环节控制,保证用药安全 1、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护士应熟练掌握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2、严格执行用药原则,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不得不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述一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加以了解,核实后方可执行。 3、规范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科学、合理配药、溶药,注意配伍禁忌,加强静脉用药现配现用,防止药品效价降低,减少感染发生。 5、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调节输液的速度,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置并按流程上报。 6、使用抗生素时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注意给药间隔时间,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

7、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特殊药的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尤其是新药,必须组织学习,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途径用药。 8、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9、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有无药物外渗,如有药物外渗需按相应流程给予处理。 10、对因各种原因换着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三)高危险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 2、高危险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 合存放,存放地点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标记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3、高危险药品配置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全民用药安全手册

全民用药安全手册 日常生活中,偶尔会从电台广播或电视播映中听到或看到寻找拿错药病人的紧急启事,希望看到或听到启事后立即回医院换药,可见拿错药或吃错药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情况可以说多数发生在儿科,谁都知道小儿用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十分谨慎,十分认真。小儿用药首先要确保安全。 大千世界药品林林种种多若牛毛,但并非均适合小儿应用,成人能吃的小儿未必能吃,更不用说成人药量不适儿童。选择药物当然要考虑疗效,在儿科却还得考虑能不能用的问题。为了安全起见儿科用药不得不熟悉以下问题。 一、 用药与小儿生理特点小儿不能看成是缩小了的成人,他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是处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与药物代谢戚戚相关的两个器官肝和肾,一司药物代谢,一司药物排出,功能均未成熟,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更为突出。肝脏微粒酶在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色素 P-450、细胞色素C还原酶,在新生儿、婴幼儿活性很低,药物进入体内后久久不能被分解代谢,如按成人给药方式给药就很容易蓄积中毒。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另一种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也低,也会影响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灭活。新生儿肝酶不成熟引起药物中毒最典型不过的例子即是氯霉素引起的“灰婴综合症”。 氯霉素剂量过大(超过100mg/kg)、血浓度超过50μg/ml,新生婴儿就会出现血液循环虚脱、全身缺氧发钳、肤色苍灰、四肢厥冷和反应低下,重则夭折。另一些药物像地西潘(安定)、鲁米那和木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有蓄积危

险,必须慎用。小儿肾脏功能未成熟影响药物排泄,也是用药安全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刚出生新生儿肾小球滤出率仅为成人的1/4,到一岁也只有3/4,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也不完善,药物排泄能力远不及成人,用药剂量、方式不妥,也比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甚或中毒。 典型例子莫过于氨基糖或类抗生素,像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也有像曾被广泛推荐的小诺霉素等,较成人更易发生耳和肾毒性。可怜的是婴幼儿发生耳聋常不能及时发现,直到长大才发现为时已晚。因此,用此类药必须十分慎重,迫不得已才用之,切莫因贪毋须皮试而随意滥用。 二、 用药与小儿组织通透性小儿用药必须考虑组织的药物通透性,这里暂且不说孕母与胎儿之间胎盘药物转运,母亲乳汁将药物传递给乳儿,婴儿体内存在组织屏障的通透性也是值得重视的。首先要说的是血脑屏障。这种屏障存在于供应脑组织、脑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毛细血管壁,它具有允许某些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通过的功能。对药物也是如此,能选择性地允许或不允许通过。此种屏障功能也是逐渐成熟和逐渐完善的。 在成人不易通过的药物,在小儿却能顺利通过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典型例子是婴儿使用甲氧氯普胺,即注射用的“灭吐灵”和口服的“胃复安”,是止吐药。一般说在成人和年长儿应用是安全的,但若用于婴儿,却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出现双眼上翻、颈项强直、头向后仰,身子直挺挺地反屈,状如反张的角弓,患儿欲哭不能,神情难以名状。另一类止泻药如苯乙哌啶,小儿腹泻若随意乱用,泻虽可止,腹却隆胀,更是因脑神经抑制,神虽安宁却会在静悄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案例1 某医院手术间,一位外科医师要求以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1:100000作为局部麻醉药注射。护士配好药物后,该医师将药物注入手术部位。注射后,患者立即出现心律失常,并最终导致心搏骤停。尽管采取了全面复苏措施,但该患者最终死亡。 事件发生后的调查显示,该注射器中所含的肾上腺素浓度为1:1000,而并非局部麻醉所用的1:100000。追溯原因发现,由于药房局部麻醉所用的肾上腺素1:100000缺货,所以所用的肾上腺素1:100000全部由手术室通过稀释肾上腺素1:1000提供。手术室将肾上腺素1:1000装在无菌容器中,护士需要使用时再从中抽取。但手术护士的操作被中途打断,她将肾上腺素1:1000抽入注射器后,将没有标记浓度的注射器放在后面的工作台上,并未将其稀释,而稍后当医师需要注射局部麻醉药时,该护士将肾上腺素1:1000递给了外科医师。 案例2 某医院医师在开具电子处方时误将“阿糖腺苷”点选为“阿糖胞苷”,该用药错误共累及9例儿科患者。大多数患儿在应用阿糖胞苷后的两三天内相继出现了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白色脂肪粒或红疹、大便出血等情况。患儿须接受长期监测以评估用药对其产生的远期影响。 该事件中,由于药品名称相似,医师在电子处方系统内开具处方时发生错误。同时,药师在调剂患者药品,以及护士在给药环节均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这一错误的发生,为患儿带来不良影响。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缓控释剂型用药安全 中日友好医院 用药错误

案例1 王先生因低钾血症服用枸橼酸钾口服溶液,复诊时医师给王先生处方了氯化钾缓释片,并告知每12小时口服2片。回家后,王先生考虑自己曾服用的枸橼酸钾口服溶液每日须服3次,认为氯化钾缓释片也应每日服3次,遂自己调整了用药次数,每日3次每次2片,2周后再次复诊,血钾水平已超过了正常上限。医师仔细询问才得知王先生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因服药次数超过了医嘱定量导致了高钾血症。 分析氯化钾缓释片每天服用2次便可达有效浓度,而许多患者却仍按每日3次服用,服药次数过多,不仅会因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且这类药物价格较普通药物贵,无形中也会使治疗费用明显增加。 缓控释剂型用药次数不足 案例2 李先生因哮喘发作使用茶碱缓释片治疗,因其认为缓释剂型的茶碱片作用时间长,觉得每天早上使用1次即可。但连续用药1周,每天夜间仍有哮喘发作,须使用应急的沙丁胺醇气雾剂控制。在复诊时才了解到,茶碱缓释片的用法应为每12小时1次,由于晚上少用药1次,致夜间哮喘发作。 分析任何药物使用少于规定次数,都很难达到应有的血药浓度,若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缓控释剂型分开或嚼碎后服用 案例3 78岁的张女士因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片),每日2次每次1片,血压控制良好。但近两天因气温骤降,张女士感觉血压明显升高,晚7点自查血压达170/110 mmHg,考虑加服1片药,但着急缓释药物起效慢,自行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碾碎后吞服,8点自测血压降至140/90 mmHg。9点钟,张女士发现血压又升至160/100 mmHg,担心血压没控制住,又碾碎1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吞服。在第2次服药后30分钟,张女士出现头晕恶心、心悸胸闷,继而意识模糊,被家人送往急诊抢救,才得知是由于短时间内连续服用了碾碎的硝苯地平缓释片,破碎的剂型使较大剂量的硝苯地平突然释放,诱发了心源性休克。

宝宝安全用药指南

宝宝安全用药指南 给宝宝用药的五大原则 0?3岁的宝宝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症,做父母的又着急又心疼,希望宝宝赶快好起来。可是,有的父母缺乏医学保健常识,错误地给宝宝 吃药;或者给宝宝服药时把握不准药量一一甚至有一些父母认为,给宝宝多吃点药,病好得 快;片面依赖广告,盲目服用非处方药等等,这些用药误区都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掌握宝宝安全用药的原则,使您的宝宝早日康复,远离疾病。 药品选择需慎重 由于宝宝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新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是不同的: 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引起中毒。药物经口服 后,胃肠道吸收的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吸收最快,药效可靠。有些药物如磺胺药应 用后,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某些酶类缺乏,某些药物应用后可引起生命危险,如氯霉素可引 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 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28天至满3岁,叫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 口服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三、联合用药(几类药同时服用)要控制 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 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 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 所以,给宝宝用药应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同时用药时要考虑到宝宝

执业药师继教2019年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及答案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国际上用药错误研究不包含()方面的问题 ? A.不合理用药 ? B.人的疏失 ? C.无意的违规 ? D.不正确的行为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先进用药安全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 ? A.技术性问题 ? B.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 C.患者安全至上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文化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工作的氛围,,就是组织内人们的() ? A.行为方式 ? B.技术性问题 ? C.知识水平 ? D.自觉性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个人的疏失往往是错误或事故的起因,.而不良的()未能起到阻隔、拦截和屏蔽的作用,最终使得错 误起因变成事故 ? A.系统

? B.流程 ? C.工作条件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传统的用药安全文化认为.() ? A.用药错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 B.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程序减少错误发生 ? C.药错误很罕见 ? D.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类为首选方法,具体包括() ? A.基于知识的错误 ? B.基于规则的错误 ? C.基于行动和记忆的错误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药物相似的包装外观或标签,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 A.C级 ? B.B级 ? C.D级 ? D.A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处方错误(患者或医嘱),.但在发药或给药前被发现;或调配错误,但是在发给患者前或护士给药前被发现,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 A.E级 ? B.A级 ? C.C级 ? D.B级

安全用药小贴士

编者按:根据FDA今年发布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安全警告和说明书修改要求,再次提醒我院医生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BS)、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感染性恶化(ABECB)、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否则纳入处方点评;近日多潘立酮片和紫杉醇注射液说明书已经被要求修改,请医生仔细阅读修改要求;提醒医生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的口服制剂的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都要求,使用青霉素类药前均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再次提醒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FDA药物全球警告: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应严格限制使用。 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5月12日发布药品安全通讯,严格限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用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患者。警告其可能致残甚至并发多种永久性不良反应。 主要是针对全身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片剂、胶囊、注射剂),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缓释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一、为什么要严格限制? 因为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会超过获益水平,可能致残甚至并发多种永久性不良反应,这些严重不良反应会影响肌腱、肌肉、关节、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 对于老年人、肾、心、肺脏移植者或者同时应用激素治疗的人来说,更容易发生肌腱炎或肌腱断裂。 有不可逆转的外周神经病变,症状包括上下肢的疼痛、烧灼感、麻木、物力或者任何深浅感觉的改变。 二、这类药难道就不能用了? NO! 这次警告是严格限制用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患者,不是全面禁止使用。 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 三、氟喹诺酮类药品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氟喹诺酮类药品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依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 四、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家庭安全用药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2、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3、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

用药差错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用药差错知识考试试题 1.用药差错,又称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A )的用药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A.可以防范 B.无法预知 C.非计划 D.不能发现 2.个人的疏失往往是错误或事故的起因,而不良的(D )未能起到阻隔、拦截和屏蔽的作用,最终使得错误起因变成事故。 A.系统 B.流程 C.工作条件 D.以上都是 3.先进的安全用药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C ) A.技术性问题 B.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C.患者安全至上 D.以上都是 4.用药差错的处置要点(D ) A.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小伤害 B.调查分析差错原因,实施改进 C.主管部门及时处理不良事件,指导和检查工作流程、制度、员工培训教育等改进措施的落实,杜绝安全隐患 D.以上都是 5.不是用药差错的风险因素是(D ) A.工作环境欠佳 B.未遵守制度或标准操作规程 C.信息系统落后 D.药品的不良反应 6.处方错误(患者或医嘱),但在发药前或给药前被发现;或调配错误,但是在发给患者前或护士给药前被发现,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D ) A.C级 B.D级 C.A级 D.B级

7.用药差错分级:G级正确的描述是(B ) A.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B.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C.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需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D.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8.用药错误不包含(A )方面的问题 A.不合理用药 B.个人的疏失 C.无意的违规 D.不正确的行为 9.用药差错的环节有(D ) A.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 B.药品调剂与分发 C.给药与监测 D.以上都是 10.用药差错的特点有(D ) A.用药安全文化关联程度高 B.发生频率不明确 C.隐匿程度高 D.以上都是

安全用药宣传手册

高血压用药小常识 高血压定义 正常血压<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40/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mmHg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3次不同日测量非药物状态下,血压水平均达高血压水平,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即诊断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减少或逆转靶器官损害程度,降低血压。 ●防止或减少心脑、肾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病残率。 三、高血压患病者如何服药 ●在医生指导下,终身坚持服用降压药。 ●服药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满意,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量,找到适宜的维持量,长期坚持服药。 ●某些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如:醋丁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停 药时应逐渐减量慢慢停用。 ●用药依据个体化药,兼顾合并症综合治疗,若一种药物控制血压不理想,则采取联合用 药。 降压目标 青年人血压<130/85mmHg 老年人血压<150/90mmHg 四、降压药物介绍

高血压的危险团素 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上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冠心病。 盐摄入过多:盐摄入越多,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越高。我国南方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人的饮食较清淡。 高血脂症: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又导致高血压。 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动脉內膜,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这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大量饮酒:饮酒量越多,人的血压水平就越高,长期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顽固性高血压。酒精可使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心理因素: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和抑郁都可引起高血压。 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如久坐的室内工作。 ★高血压的治疗 控制血压有哪些好处? 高血压病人通过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预防和避免由于长期高血压 所导致的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为什么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之后就要长期用药,并配合恰当的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请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保持血压始终控制在理想水平,随意停药造成血压不能得到很好控制,易引起停药综合症,还可诱发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没有症状需要药物治疗吗? 高血压往往没有症状,但对患者脏器的损害是持续存在的。血压的高度与并发证有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因此,必须及早诊断,且要早期治疗。 过敏疾病用药小常识 过敏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尘螨、皮毛以及药物等引起人体的异常反应。过敏发生的原因不很清楚,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大多数情况下过敏反应并不严重,但有时也可发生致命的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发生必须有2个条件,即过敏体质和接触过敏原。例如对鸡蛋过敏者,即便进食少量鸡蛋,也会出现皮疹、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对牛奶过敏者,只在进食牛奶时才出现腹胀、腹泻等异常反应。过敏体质与遗传有关,过敏体质的人常可出现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腹泻等。

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最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最新版) 几乎所有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到乳汁中,若连续地通过乳汁摄取药物,可能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和危害,尤其是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泄功能均未完善,且缺少与代谢相关的酶,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易产生毒性作用。 那么,妈妈们在哺乳期万一生病了,为啥去医院医生还会让打吊瓶开药方呢?医生给开的药会对宝宝有影响吗?下面给大家详细列出各种药品安全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生素、磺胺类、抗真菌类】 安全用药: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红霉素 慎用药物: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 禁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

胺类、四环素、土霉素、美满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盐酸多西环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和替硝唑、呋喃妥因 1、青霉素族:如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等,毒性较小,乳汁中含量中等,不经代谢由尿排出,对宝宝基本无影响,可用(但要排除过敏体质)。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则应慎用,因为丙磺舒可提高氨苄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而新生儿排泄青霉素的速度很慢,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2、头孢菌素族:头孢拉定极性低,极少进入血脑屏障,对宝宝安全,可用。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对宝宝的作用未知,慎用。 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在乳汁中浓度高,有肝、肾毒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慎用。 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对新生儿的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都有损害,禁用。 5、磺胺类:在乳汁中含量多少不等,可使宝宝出现高胆红素血

安全用药科普知识文章3篇

安全用药科普知识文章3篇 一、什么是安全合理用药: 二、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三、合理用药遵循:安全、有效、经济 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因为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很 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造成痛苦。 所以,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做到合理用药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安全、有效、经济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安全的意义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 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药物的有效性,这是使用药物的关键。 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其有 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 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在药物使用安全有效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是否经济,患者能否 承受得起。如果一种 药品既安全又有效但价格昂贵,患者用不起,也谈不上合理。 四、为什么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 有些药品不良反应是难于预测的。而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有限(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和儿童),因此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 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于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因此,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 反应。 五、超量用药不可取 六、如何选用防暑药

二、合理使用非处方药。 事项,千万不能因为不正确的自我治疗而延误病情。 三、合理使用处方药。 四、遵循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首先是:大毛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小毛病可以到正规药店 购买非处方药,并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的指导下使用,无效时要 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饮酒可以诱发很多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饮酒。 1、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 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2、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临床医务人员也 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 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 反应的发生。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 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 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 时停药就诊。 3、什么是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

2019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用药安全

2019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用药安全2019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用药安全 最佳选择题 关于ADR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减少ADR的危害 B.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C.简化或缩短新药临床试验 D.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E.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 『正确答案』C 不属于ADR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的依据是 A.有文献资料佐证 B.停药后反应停止 C.用药及反应发生顺序合理 D.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明显加重 E.原患多种疾病混杂因素可能干扰 『正确答案』E 评定为“很可能”的ADR因果关系依据中,与“肯定”依据不同的是 A.有文献资料佐证 B.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 C.无重复用药史,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导致的可能性 D.停药后反应停止

E.排除原患疾病等其他混杂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 下列选项中属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原则的是 A.无确定依据不得呈报 B.可疑即报,报告者不需要待因果关系肯定后才作呈报 C.可疑即报,需要待因果关系初步肯定后才作呈报 D.可疑即报,如果能待因果关系初步肯定后呈报更好 E.发现即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报告范围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原则为可疑即报——报告者不需要待有关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系肯定后才作呈报。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范围: ①对于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②对于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新的不良反应。 属于“管理缺失”的用药错误事例是 A.同种药物不同规格 B.药品包装外观相似 C.处方或医嘱书写导致辨认错误

宝宝安全用药指南(DOC)

宝宝安全用药指南 一、给宝宝用药的五大原则 0~3岁的宝宝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症,做父母的又着急又心疼,希望宝宝赶快好起来。可是,有的父母缺乏医学保健常识,错误地给宝宝吃药;或者给宝宝服药时把握不准药量——甚至有一些父母认为,给宝宝多吃点药,病好得快;片面依赖广告,盲目服用非处方药等等,这些用药误区都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掌握宝宝安全用药的原则,使您的宝宝早日康复,远离疾病。 二、药品选择需慎重 由于宝宝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是不同的: 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引起中毒。药物经口服后,胃肠道吸收的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吸收最快,药效可靠。有些药物如磺胺药应用后,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某些酶类缺乏,某些药物应用后可引起生命危险,如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28天至满3岁,叫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口服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内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三、联合用药(几类药同时服用)要控制 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 所以,给宝宝用药应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同时用药时要考虑到宝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