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间像素的现象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子代与个体之间总存在不同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

1遗传学的发展简史:达尔文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孟德尔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豌豆杂交试验提出分离规律与独立分配规律,认为遗传就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沃森-克里克:195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2细胞及其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

植物细胞:叶绿体、细胞壁、胞间连丝。原核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糖体组成。仅有核糖体,细胞质内没有分隔,就是个有机整体,DNA存在的区域称作拟核

3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4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5 A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了具有正常的恒定数目的染色体外,还长出现额外的染色体,通常把正常的染色体成为A染色体,额外人色提统称为B染色体。

6 细胞周期:主要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两次有丝分裂之间的间期

7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及各期数染色体目变化

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裂期的时间一般占整个周期的5~10%。

前期:(1)染色质逐渐变成染色体;(2)核膜解体,核仁消失;(3)纺锤体逐渐形成;(4)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主要变化就是(1)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2)中期的染色体形态与数目最清晰,就是观察的好时期

后期:主要变化就是(1)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离的每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形态与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主要变化就是(1)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2)核膜与核仁在细胞两极围绕染色体重新出现;(3)纺锤体逐渐消失;(4)赤道板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两边扩展,形成细胞壁。

8中期染色体的外部形态:长臂、主缢痕、着丝粒、断臂、次缢痕、随体、端粒

后期染色体的形态:V型、L型、棒状、粒状染色体

9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相同点: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能就是细胞增殖方式,都能产生新的子细胞、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变化、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有DNA 的复制、

不同点:一、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与母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减半、三、有丝分裂产生的就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就是生殖细胞、

10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1.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与稳定性2.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11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就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DNA只复制一次,所以分裂后cs数目减半。

主要特点1、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发生配对联会。2包括两次分裂,即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第一次发生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就是等数。3、最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较母细胞减少一半。

12减数分裂的意义: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与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前期Ⅰ可进一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cs开始配对、重组)、粗线期(完全联会配对,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相互交换)、双线期与终变期。

中期Ⅰ就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13有性生殖:通过亲本的雌配子与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发育而形成后代。无性生殖:就是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隔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又称营养生殖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并且能形成种子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14自花授粉:通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

异花授粉:不同株花朵间授粉

15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组成:

16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实验、噬菌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17 DNA及RNA的化学结构:DNA:脱氧核糖核酸、含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RNA:核糖核酸、U尿嘧啶、

18 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特征:(1)一个双螺旋就是由2个反向平行的单链组成;(2)一个螺旋的直径位2nm,螺距为3、4nm,相临碱基的垂直距离为0、34nm,交角为36°;(3)两链之间由碱基对配对,A=T,G=C;(4)DNA双螺旋有大沟与小沟的存在。

19 半保留复制,半连续复制

20 RNA分子的种类: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

21 RNA合成的一般特点:RNA合成不需要引物,可以直接起始合成。合成所需要的原料为核苷三磷酸(rNTP)。RNA合成就是只用一条DNA链作为模板链。RNA的合成的速度比DNA慢的多。

22遗传密码:AUG\GUG起始密码子,UAA,UGA,UAG终止密码子

23遗传密码的主要特征:(1)遗传密码为三联体,即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2)遗传密码间无间隔或逗号,即在翻译过程中,遗传密码的编码就是连续的(3)遗传密码间存在简并现象。除甲硫氨酸与缬氨酸外的所有氨基酸都由2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4)遗传密码第三个碱基的灵活性,决定同一氨基酸或性质相近的不同氨基酸的多个密码子往往只有最后一个碱基的变化,这种现象对生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5)遗传密码具有起始与终止密码子。蛋白质合成的启动与终止由专门的密码子决定(6)遗传密码具有通用性。除一些极少数的例外情况,遗传密码从病毒到人类就是通用的

24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5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转录与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孟德尔遗传:

1.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称。

2.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3.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4.正交:植株作母本的杂交组合。

5.反交:植株作父本的杂交组合。

6.显性性状:孟德尔把在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7.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8.等位基因:遗传学中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称为等

位基因。

9.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10.表现型: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如白花红花等。

11.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

12.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

13.孟德尔假说:(1)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就是成对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杂种的“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各自保持独立性,且存在显隐性关系,即F1植株有一

个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与一个控制隐形性状的遗传因子。

(4)在形成配子时,每队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均等地分配在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

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5)在形成合子时,雌、雄配子的结合就是随机的。

14、分离规律: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就是混合,而就是相对

代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15、独立分配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

16、分离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测交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17、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者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8.致死基因: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基因。

19、基因互作:由于不同对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结果。

复习题:

1.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毛颖,后代全部毛颖。

PP*PP或者PP*Pp

(2)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1/4光颖。

Pp*Pp

(3)毛颖*光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

Pp*pp

2.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为隐性。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

与表现型。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有芒或无芒个体的机会各就是多少?

(1)AA*aa (2)AA*Aa (3)Aa*Aa

(4)Aa*aa (5)aa*aa

3、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4、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R-r与T-t就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各种杂交组合的:(1)亲本的表现型、配子种类与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与比例、表现型种类与比例。

(1)TTrr*ttRR (2)TTRR*ttrr (3)TtRr*ttRr (4)ttRr*Ttrr

5、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与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多少株?

6、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以下就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长形*圆形→595椭圆形

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长形→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21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遗传连锁与性遗传

1.连锁遗传:原来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

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2.相引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

交组合。

3.相斥组:甲显性性状与已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与甲显性性状连接在

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4.完全连锁:两个非等位基因总就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5.不完全连锁: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的发生非姊妹染色单

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6.交换值: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测定方法:测交法,自交法

7.遗传距离:通常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8.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9.连锁遗传图: 准确估算交换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记在

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10.遗传距离: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11.两点测验:先用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合亲本)分别测定分别测定两对基

因间就是否连锁,然后根据其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12.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与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测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就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同时测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就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特点:1纠正两点测验的缺点,使估算的交换值更为准确;2通过一次试验可同时确定三对连锁基因的位置。

林木育种学

1.林木育种学: 就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与良种繁育原理与技术的学

科。

2.林木遗传学:就是研究树木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3.林木育种的任务:就是选育与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

最高目标就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4.改良与丰富造林树种就是我主要途径与研究内容包括:引种、选种、育种。

5.树木与林木育种特点:

(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与经济成熟需要几年,乃至数十年,世代长,育种周期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

(2)由于树木属多年生植物,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可供繁殖利用材料的时间也长,因而有可能根据子代性状的表现进行再选择。

(3)多数树种分布广,开发利用水平不一,选育历史都比较短,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优良基因型,选种与引种的潜力大,见效快。

(4)主要造林树种都属异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方式。同时,不少树种又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繁殖,有性与无性选育

相结合,就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5)在多数情况下,选育与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就是适宜的。

6.林业与林木育种的发展趋势。

(1)继续加强对育种(遗传)资源的调查、搜集、保存、研究与利用。

(2)普遍开展种源实验与遗传测定,逐步搞清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遗传参数。

(3)加强良种繁育技术与原理的研究。

(4)树木性状的遗传鉴定技术与加速世代研究亟待提高。

(5)科学地制定育种计划。

(6)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就是相互依存的整体。

思考题

1.林木育种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就是什么?为什么当前林业生产重视林木育种工作,它的

意义与作用何在?

2.试述林木育种当前应首先抓常规育种的理由。

3.当前林木育种的主要工作就是什么,为什么?

4.试述林木育种的发展简史与趋势。

7.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

因型变异的总与。

8.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1)农作物与果树栽培育种的历史证明,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

(2)在集约经营与选育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经济性状上。从而使群体或个体的遗传基础变窄。

(3)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工艺过程的改革、市场的变化,对树木新品种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4)今天复杂而丰富的物种的遗传资源就是在生物6亿多年自然演化中形成的,就是生物适应繁杂、变化的自然环境的结果,就是进化的结果。

(5)拯救濒临毁灭的树种,已迫在眉睫。

9.我国于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0.林木遗传资源管理包括: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12.乡土树种:任何一个树种都有它的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称为乡土树种。

13.外来树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称为外来树种。

14.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称为引种。

15.引种考虑的因素:

(1)外来树种在原产地的表现。

(2)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的相似程度。

(3)树种历史生态条件分析。

(4)树种的适应能力与种内遗传变异。

16.主要生态因子剖析:

(1)温度临界温度:就是树种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的极限

(2)日照不同纬度日照长度不同。除赤道外,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度差别越大,夏季白昼时间越长,冬季白昼时间越短;

北方树种:长日照、短生长期

南方树种:短日照、长生长期

南树北引:生长季内日照加长,常造成生长期延长,从而减少树体内养分积累,妨碍组织的木质化与越冬前的保护物质的形成,导致树木抗寒性降低,

容易遭受秋天早霜的伤害。

北树南引:由于日照长度缩短促使枝条提前封顶。

(3)降水量与湿度:降水量与湿度就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也就是决定引种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4)风

(5)土壤条件:土壤的含盐量、PH、土壤水分、透气性及土壤微生物都能影响树种的分布。其中,影响树木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壤酸碱度与盐类物质含量。如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有较多的碱土地,而华南的红壤土地则主要就是酸性土。

17.引种程序:

(1)外来树种的选择

(2)种苗检疫

(3)登记编号

(4)引种试验

18.引种成功的标准:

(1)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2)能按外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并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3)保持其原有经济性状。

(4)无不良生态后果。

19.驯化措施

(1)种子繁殖

(2)越冬防寒与越夏遮阴

20.引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引种结合良种选育

(2)既要引种,也要引进配套技术

(3)加强对引种成功树种的繁育

(4)注重外来树种基因资源保存

(5)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6)引种程序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杂交与倍性育种

21.自交: 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分株间授粉,或同一株树的自花授粉

22.杂交: 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间的交配(分为种内杂交、种间杂

交与属间杂交)

23.单交: 就是两个亲本进行一次简单的杂交

24.回交: 由两个亲本产生杂种F1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

25.三亲杂交:指两个种杂交后,再与另外一个种杂交的方式。

26.双杂交:就是指4个种先配成两个单交杂种,然后再对两个单交杂种进行杂交。

27.亲本选择:就是指根据品种选育目标,从育种资源中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杂交

亲本。

28.亲本选配:就是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哪两个亲本作杂交,这里有一个合理搭配的问题。

29.亲本选配的原则:

(1)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

(2)选择地理起源、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种源,或亲缘关系较远的树种做亲本。

(3)选择性状互补的材料做亲本。

(4)选用配合力高的材料做亲本。

(5)根据亲本遗传力大小进行亲本选配。

(6)根据正反交可配性进行亲本选配。

30.杂交亲本植株选择要求:

(1)树木通直、圆满、尖削度小,树冠完整,树叶茂盛,生长快,材质优良。

(2)抗性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

(3)达到正常开花结实年龄。

(4)冠形较窄。均匀对称,分枝角度小,自然整枝好。

(5)对于扦插繁殖的树种,要求亲本植株的插条容易生根。

3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与性的方法:

(1)正确选择亲本与杂交组合

(2)中介亲本法

(3)移植父本柱头或喷父本柱头液

(4)特殊授粉方法

(5)预先无性系渐近法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综合练习-答案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综合练习答案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展期拓展反思;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1 4、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 5、观察法。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5、B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参考观点: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科学发展史作业答案

科学发展简史作业1 1.在大约(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2.直到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4.恩格斯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工具),并认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了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即(“攀树猿群”)(“正在形成中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5.我国的人类学者一般将完成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6.人类学家将现代人种分为三类,即(欧罗巴)种,(蒙古利亚)种和(尼格罗)种。 7.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家根据石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情况,将时期时代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 8.(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是原始时代的又一个伟大的技术创造。 9.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原始宗教最初形态之一的(图腾)崇拜。 10.考古学一般将金属器时代分为(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11.埃及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是(象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组 12.古代西亚文明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高原的托鲁斯山脉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3.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字母)文字的发明 14.楔形文字采用了三种符号。即(含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 15.早在3000多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已经掌握了十分先进的铸造技术——(“去蜡铸造法” 16.在希腊文化时代出现以(定理)(定律)形式表出来的自然知识,被成为(理论自然知识)。 17.(留基约)和(法漠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有价值的成就。 18.(欧多克斯)为解释天体的复杂周期运动现象,提出了以球为中心的同心圆几何结构,这就是最早的(地球)中心说。19.“几何学”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土地测量的学问”)。(欧凡里得的13卷)的《几何原本》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0.(希波克拉底)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21.战国末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22.晋朝大博物学家,炼金术士葛洪写的(〈抱扑子〉)与汉末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简答 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P5—9页 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是什么?P10页 3.古代埃及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哪些对后世有影响的成就? 早期纸太阳历数学医学建筑 4.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对后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形象的成果?P26.27页 5.古希腊的理论自然知识有哪些成果?它与自然哲学有何不同?P25页 6.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P28.33页 7.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技术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哲学有哪些不用?P26.27.28 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P36 科学发展简史作业2 一填空题 1.约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取代了原来各部落信奉的多神教。 2.“代数”一词来自阿拉伯著名数学家(阿尔—花刺子模)所著的(〈复原与化简算化〉)一书。 3.著名医学家(伊本—森纳)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4.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好望角 5.马丁—路德所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获救”)。 6.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太阳中心说。 7.伽利略的(《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被称为近代天文学的三部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8.(牛顿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 9.按牛顿的理论,行星与行星之间也有万有引力,使行星偏离其椭圆轨道,这种不规则的微小偏离被称为行星的(摄动)。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黄佳玲)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湛江师范学院 09生本3班黄佳玲 2009574310 摘要:自从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的遗传特性锲而不舍地深入研究。从假设到实验,从宏观到微观,遗传学的羽翼日渐丰满。从遗传因子到基因,从基因的概念到基因的本质、功能,基因的概念逐渐扩展,人们对基因的认识逐渐深化。可以说,基因概念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对基因认识的发展史,就是遗传学的发展史。而分子遗传学则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变化等问题。 关键词: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重组DNA技术 几千年来,人类对生物及人类自身的生殖、变异、遗传等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人类从古代就注意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并通过人工选择获得所需要的新品种。从19世纪起就对遗传和变异开始作系统的研究。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水平和工作特点,遗传学的研究进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经典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学、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数个既彼此相对独立,又前后互相交融的不同发展阶段[1]。这当中,分子遗传学的地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早期研究都用微生物为材料,其形成和发展与微生物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也有密切关系。 分子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核酸与蛋白质大分子的遗传作为上,重点是从DNA水平探索基因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表达和调节的分子机理等诸多问题。 早在1927年马勒和1928年斯塔德勒就用 X射线等诱发了果蝇和玉米的基因突变,但是在此后一段时间中对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进展很慢。直到1944年,美国学者埃弗里等首先在肺炎双球菌中证实了转化因子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阐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953年,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这一发现常被认为是分子遗传学的真正开端,它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着手研究构成分子遗传学两大理论支柱,即维系遗传现象分子本质的DNA自我复制和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奠定了成功的基础。1955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本泽用基因重组分析方法,研究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中的基因精细结构[2],其剖析重组的精细程度达到DNA多核苷酸链上相隔仅三个核苷酸的水平。这一工作在概念上沟通了分子遗传学和经典遗传学。 应该说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是分子遗传学迅猛发展快速进步的年代。在这短短的二十余年间,许多有关分子遗传学的基本原理[3]相继提出,大量的重要发现不断涌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56年,美国科学家科恩伯格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酶Ⅰ,这是可以在试管中合成DNA链的头一种核酸酶,从此拉开了DNA合成研究的序幕;1957年,弗伦克尔-康拉特和辛格证实,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进一步表明RNA同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发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完整答案+经典小抄

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1 第一至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的发明和应用。 2、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的广泛流行,二是出现了。 3、原始的和的出现,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4、古埃及的医学理论往往与连在一起,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人的灵魂附着于之上,便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上生活。 5、在西亚最先创造文字的是,他们开始采用的是一种。 6、在古希腊认为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而赫拉克利特主张是一切自然现象的物质始原。 7、罗马时代的著名医生和医学家提出了的理论,将医学知识系统化,成为古希腊以来医学的集大成者之一。 8、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转动的和测量地震的。 9、我国的中医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约成书于战国的《》,汉末张仲景的《》则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10、唐代组织力量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了实际上是地球子午线的测量。 11、中国明代被称为是航海家的时代,率领庞大船队次下西洋,表明了当时我国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成就。 二、选择题(含单项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开始。 A.使用天然工具 B.制造工具 C.使用天然火 D.人工取火 2、人类开始由居无定处的游荡生活向相对的定居生活过渡是在时期。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3、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是。 A. 古代中国 B. 古代西亚 C.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 4、希腊文化的顶峰是在雅典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哲学家有。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5、唐宋时期在技术上的杰出成果是的发明和应用。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北京猿人 2、托勒密和地心说 3、沈括和《梦溪笔谈》 4、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原始社会的主要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原始社会的主要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原始社会的主要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 1、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3、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期及其特点和影响。 下面是答案,供参考。 一、填空题 1、弓箭 2、磨光加工石器、陶器制造技术 3、农业、畜牧业 4、神学、木乃伊 5、苏美尔人、象形文字 6、泰勒斯、火 7、盖仑、关于人体的小宇宙 8、浑天仪、地动仪 9、《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10、僧一行11、郑和、七 二、选择题(含单项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D 3、B 4、ABC 5、BCD 三、名词解释 1、北京猿人 是目前最丰富最完整的晚期猿人化石。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40多具完整的个体化石,是晚期猿人阶段材料最丰富的发现,北京猿人的肢骨已于现代人类较为接近,但头骨仍比较原始。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说明在人类体质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劳动器官比思维器官进化得快。 2、托勒密和地心说 托勒密是古罗马天文学家。他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大量天文资料和前人所积累的成果将地球中心说加以体系化,在其《天文大全》中建立了最完整的地心说宇宙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宇宙是球形的,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及五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着本轮作圆周运动,同时本轮的中心又以地球为中心作圆周运动。这一地心说体系曾统治欧洲1000余年。 3、沈括和《梦溪笔谈》 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在从政的过程中,一直注意科学考察,刻苦钻研自然科学,这使得他在天文、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江苏高考)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A[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这位科学家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培根的实验方法、笛卡尔的数学法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B项错误;创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哥白尼;C项错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项错误。] 2.(2019·洛阳联考)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这种看法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C项正确。] 3.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复习资料要点

《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原始宗教观念的重要内容是___万物有灵__________。 2.《墨经》一书中关于____光学______的实验.共方法已与近代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极为相似. 3.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高文化是由__中国__人创造的。 4. 北魏贾思勰所著《_齐民要术_》一书;乃是对公元6世纪以前的我国农业生产的总结。 5.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是“__用进废退____”和” ___获得性原则____”。6.圆周率也被称为“___祖率____”。欧洲l 6世纪时期才得到该值。 7. 欧几里得在其著作《_几何原本__》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几何学体系。 8. 阿拉伯人采用了_印度的数学记号__的记数符号和十进位法,井将其传人欧洲。 9. 冲力学说的著名代表人物__奥里斯姆__提出用图表法表示物体运动。 10.古希腊自然科学的最有价值的成就是___留基伯___和__德漠克里特__的提出的原子论。1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__自然哲学_____的集大成者,而且是古代__百科全书_式的学者。 12. 阿尔一哈金写成了《光学集锦》一书,该书论述了对球面和抛物面的反射镜、透镜、暗箱和视象的实验研究结果,完整地表述了_光的反射定律_。 13. 欧洲的封建国家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农业占主导地位,:但它实行的是一种__自然经济。14.从11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王权的加强,西欧的学校教育逐渐从修道院中分离出来,开始建立___大学________,通过___大学_____的传播和翻译活动的兴起而发扬光大。 15.牛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_罗伯特.格罗斯太斯特_在组织教学中,积极为研究希腊辩护,提倡要把自然科学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 16. 牛津大学的梅登学派的学者们已认识到质和量的区别,努力对性质作定量研究,提出了在力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__质点_________。 17.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_商品经济的发展_导致了_资本主义的萌芽_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也逐渐突破自然经济的局限,出现了_资本主义__生产方式的萌芽。 18. 汉朝“独尊儒术__,_皇权天授__”,使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二、选择(每题1分,共14分) 1. 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著作是魏伯阳的( A )。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主编 课后习题与答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 第十章基因突变 (33)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 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 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 个选择题组成,每题 1 分,共15 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 ,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 分。作业总分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5 题) 1、推动科学教育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 ) A.教育、科学、心理 B. 教育、科学、社会 C. 教育、历史、科学 D. 教育、哲学、科学

2、科学的社会价值最大地表现为它的(A ) A. 社会性 B. 创新性C. 人文性 D. 发展性 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多为 ( B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特殊注意 D. 专一注意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4、小学低年级学生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 ) A.由随意游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转化 B.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独立的自主活动 C.由书面表达到言语表达 D.由接受别人的照顾到照顾别人 5、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基本内 容是(D ) A.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态度 B.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习惯

C.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道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D.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6、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B ) A.注重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B.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方法的初步了解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C.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D.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知识的掌握 7、在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依赖于( A ) A. 教师的指导 B. 同伴的帮助 C. 家长的鼓励 D. 自我探索 8、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D ) A.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B.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C.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D.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9、小学科学教育活动课一般分为两种( B ) A.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兴趣小组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A1型题(第1~62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60年,英国 B.1888年,伦敦 C.1809年,英国 D.1860年,德国 E.1890年,圣多马 2.我国的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建于 A.1907年,广州 B.1865年,湖南 C.1921年,上海 D.1922年,北京 E.1888年,福州3.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 A.中华护士会 B.中国护士会 C.中华护士学会 D.中华护理学会 E.中国护理学会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 B.凯撒斯威斯护士学校 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 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 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著有 A. 《医院札记》 B. 《护理》杂志 C. 《护士进修》杂志 D. 《护理研究》杂志 E. 《中华护理》杂志 6.护理专业化开始形成于 A. 医院护理 B. 自我护理 C. 近代护理 D. 家庭护理 E. 现代护理 7.中华护士会成立于 A.1835年广东 B.1888年福州 C.1909年江西 D.1921年北京 E.1922年上海 8.自1964年起,中国护理界的群体性学术团体改名为 A.中华护理学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士会 D.中国护士学会 E.中国护士会 9.1948年,WHO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躯体没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状态 C.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D.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E.有社会适应能力 10.“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 罗伊 B. 恩格尔 C. 奥瑞姆 D. 马斯洛 E. 莉迪亚 11.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使伤兵的死亡率从50%下降到 A. 4% B. 2.2% C. 4.4% D. 5% E. 2% 12.国际红十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是在 A. 1907年 B. 1910年 C. 1920年 D. 1953年 E. 1912年 13.国际护士节定于 A. 南丁格尔诞生日 B. 南丁格尔获奖时间 C. 南丁格尔去世时间 D. 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时间 E. 以上都不是 14.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实质是 A. 护士 B. 护理 C. 护理患者 D. 护理教育 E. 护理改革 15.明代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扁鹊 B. 李时珍 C. 孙思邈 D. 陈子明 E. 华佗 16.我国护理事业的兴起是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鸦片战争时期 D. “五四”运动前后 E. 解放战争时期 17.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药方》,宣传和首创了 A. 消毒技术 B. 饮食技术 C. 导尿术 D. 观察病情 E. 以上都是 18.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A. 医护双方是合作的伙伴 B. 重视整体、忽视局部 C. 重视高等护理教育 D. 护理从属于医疗 E. 实施整体护理 19.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摘要】从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被重新发现时,遗传学才被典礼在科学的基础上。本世纪,遗传学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科都可以与遗传学形成交叉学科。遗传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学科,有其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进程。 【关键词】历史进程发展趋势研究进展 什么是遗传学(Genetics)?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遗传使生物体的特征得以延续,变异造成了生物体间的差别,遗传与变异构成生物进化的基础。与所有的学科一样,遗传学也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遗传学的建立、发展来看,研究遗传学的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一、遗传学的历史进程 1.远古时代 在远古时代,祖先们稚嫩的思维认为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存在什么区别,所有的东西都认为是活的。但是,祖先们在研究过程中都发现了一个事实——有些东西可以自我繁衍。“龙生龙,凤生凤”之类的俗语,可以算的上是最早的遗传学概念。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实用遗传学,祖先们开始控制种畜的交配,选育优良的种子,淘汰较差的种畜和种子,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中世纪 中世纪有一种观念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自然发生论(Spontaneous Generation)。然而十七世纪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雷迪用实验成功地否定了自然发生论。接下来,荷兰一位业余的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胞、证实了精细胞的存在和了解到多种生物都是拥有性别的。与此同时,科学家威廉·哈维也开始研究女性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到十九世纪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动物和植物都有性别,自然生长论几近穷途末路。 3.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时代,科学家们和生产实践的工作者们碰到的问题不断地促进了对基因的探索。通过大量努力的探索,遗传规律开始被发现。一位来自奥地利布鲁恩的修道士,他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遗传问题的育种试验,1866年,他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了性状分离和独立分配的遗传规律。他就是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然而,当时的科学家正热衷于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忽视了这一重大发现。直到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才被重新发现,这也标志着现代遗传学的开端。 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科学发展简史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大约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类。 2.直到19世纪初,国生物学家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的观点。 3.著名医学家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4.阿尔-哈金在他的《光学集锦》一书中,完整地表述了光的定律。 5.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6.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的修道士。其研究成果被研究者概括为三条定律,即定律、定律和定律。 7.1873年,麦克斯韦的巨著《》问世,标志着完整的的确立。 8.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9.、、和是19 世纪生物学的重要发现。 10.核酸是由种不同的、和组成的。核酸又 有(DNA)和(RNA)之分。 11.结构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12.考古学一般将金属器时代分为时代、时代、时代三个阶段。 13.埃及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是文字,由符号、符号 和符号组成。

14.在古埃及建筑史,最让世人瞩目的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是金字塔。 15.17世纪真正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的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化学在18世纪重要成果是法国科学家建立了理论。 16.清初,将新历法献给顺治皇帝,随即颁行,称为历。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沈括 2、希波克拉底 3、生物控制论 4、李善兰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瓦特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中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现代科学的技术化主要表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20分) 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科学发展简史》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大约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2.直到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 3.著名医学家伊本.森纳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4.阿尔-哈金在他的《光学集锦》一书中,完整地表述了光的反射定律。 5.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好望角。 6.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其研究成果被研究者概括为三条定律,即显性定律、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7.1873年,麦克斯韦的巨著《电磁学通论》问世,标志着完整的电磁理论的确立。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综述)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湛江师范学院09生本一班徐意媚2009574111 摘要: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起源于人类的育种实践,于1910年进入现代遗传学阶段,并依次经历个体遗传学时期、细胞遗传学时期、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时期、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目前遗传学在医学、农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表遗传学在肿瘤的治疗方面。21世纪将是遗传学迅猛发展的世纪,在经济、微生物、工业、制造业等许多领域都将有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遗传学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1 现代遗传学发展前 1.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渐渐地人们学会了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方法。写于公元60年左右的《论农作物》和533~544年间中国学者贾思勰在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均记载了嫁接技术,后者还特别记载了果树的嫁接,树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阉割等技术。[1] 1.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 许多人都无法阐明亲代与子代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直到18世纪下半叶之后,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拉马克通过长颈鹿的颈、家鸡的翅膀等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学说。达尔文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行了五年的考察工作,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终于在1859年发表著作《物种起源》,书中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再到高级逐渐进化的。除此之外,达尔文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论点,并提出了“泛生论”假说,但至今未获得科学的证实。 1.3 新达尔文主义 以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 为代表的等人支持达尔文选择理论否定获得性遗传,魏斯曼等人提出种质连续论,认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他们还通过对老鼠22代的割尾巴试验,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明确地区分种质和体质,认为种质可以影响体质,而体质不能影响种质,在理论上为遗传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 2.现代遗传学的发展阶段

10秋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史形考作业2

科学发展简史练兵题(三) 一.单选题 1. ( )人莫尔斯是个画家,原来对科学技术是个外行。可是,他1835年研制成功了他的第一台发报机。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又发明了用点、划代表字母和数字的一套符号--- 莫尔斯电码 英国 美国 法国 意大利 2. 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发明了电池,实现了( )能向电能的转化 生物 热 电 化学 3. 欧洲的资本主义政权首先在()建立。 意大利和西班牙 法国和希腊 意大利和法国 荷兰和英国 4. ()要构思技术、设计技术,指导整个技术系统的实施。 工程师 工人 老板

经理 5. 集科学家、发明家与商人特点于一身的维尔纳西门子,在1866年,他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他的这一伟大的成就在科学史上,可以和瓦特的蒸汽机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电动机 电视机 电影机 自激式发电机 6. 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中,最杰出的是意大利的( )。他既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哥白尼 莎士比亚 达芬奇 但丁 7.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惊世骇俗的()。 《地质学研究》 《动物哲学》 《物种起源》 《生物体构造研究》 8. ()发明的蒸汽机是大工业的开始,是蒸汽动力机普遍应用的开始 詹姆斯 瓦特 达芬奇 纽可门

9. 原子---分子论确立以后,化学上又一个重大的突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 气体的分压定律 元素的化合能力 元素的化合价 10. ( )发明的蒸汽机是大工业的开始,是蒸汽动力机普遍应用的开始。 瓦特 莫兹利 达芬奇 詹姆斯 11. 1819年,英国的一位煤矿工人( ),经过多年的劳动和研究,终于制出了实用的蒸汽机车 富尔敦 史蒂芬逊 莫尼埃 瓦特 12. 瑞典的化学家和工程师,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发明了一种“安全炸药”而闻名世界,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科学奖项。他就是()。 诺贝尔 斯普丁 莫尼埃 李比希 13. ( )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1519年9月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