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生理知识学习材料

肌肉生理知识学习材料
肌肉生理知识学习材料

第八章肌肉生理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Na+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

C. K+通道开放

D. Cl- 通道开放

E. Mg2+通道开放

[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

B. Mg2+

C. Na+

D. K+

E. Cl-

[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胆碱酯酶

D. ATP酶

E. 以上都不是

[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美洲箭毒

D. 六烃季胺

E. 四乙基胺

[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肌原纤维

B. 肌小节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细肌丝

[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 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8.010]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质指的是()。

A. 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 肌钙蛋白

D. 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E. 原肌凝蛋白和肌凝蛋白

[8.011]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

A. 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 肌纤维

D. 肌钙蛋白和肌纤蛋白

E. 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8.012]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储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8.013] 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A. 肌小节长度缩短

B. 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 相邻的 Z线互相接近

E. 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

[8.01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A. 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 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 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升高

D. 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 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

[8.015]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 Na+

B. Cl-

C. Ca2+

D. K+

E. Mg2+

[8.01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 横管

B. 肌膜

C. 线粒体膜

D. 肌质网膜

E. 粗面内质网膜

[8.017]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18]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19]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20] 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21] 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2] 细肌丝中聚合成双股螺旋主干的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3] 横桥的成分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4] 肌丝滑行时,横桥必须与之结合的蛋白是()。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

[8.025] 骨骼肌细胞中作为Ca2+受体的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6]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27]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28] 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29]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30] 在较大后负荷时,肌肉的收缩是()。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8.03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8.032] 在完整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8.033] 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B. 细胞外液中的Mg2+

C.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

D. 细胞外液中的Ca2+

E. 以上都不是

.- [8.03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

A. 不是“全或无”的

B. 无不应期

C. 成电紧张性扩布

D. 可以总和

E. 能形成反极化

[8.03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 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 时间延搁

C. 化学传递

D. 单向传递

E.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8.036] 在运动终板处()。

A. 产生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

C.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 以上都不正确

[8.03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

.- A. 双向传递

B.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

C.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D.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

E. 以上都不是

[8.03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

A. 肌凝蛋白

B. 肌钙蛋白

C. 肌纤蛋白

D. 钙调蛋白

E. 以上都不是

[8.039] 单个骨骼肌细胞()。

A.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B.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

C.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D. 细胞内不储存Ca2+

E. 以上都正确

[8.040] 神经冲动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

A. 神经末梢不发生去极化

.- B. 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D. 产生可传播的终板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8.041] 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

A. 神经末梢不含线粒体

B. 缺Ca2+可降低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

C. 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

D. 可产生动作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8.042] 属于骨骼肌生理特性的是()。

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8.043]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不包括()。

A. 展长性

B. 弹性

.-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8.044] 躯体运动的类型包括()。

A. 站立,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B. 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C. 快步、跑步和跳跃

D. 卧倒和蹴踢

E. 以上都是

[8.045] 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8.046] 下列关于防止与延缓疲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适宜的负重

B. 适当的运动速度

C. 调教和训练

D. 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E. 以上都是

[8.047]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叫做一个()。

A. 肌小节

B. 明带

C. 暗带

D. 运动单位

E. 三联管结构

[8.048]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包括()。

A. Ca2+进入神经膜内

B. Ach的释放

C. R-Ach的形成

D. 产生终板电位

E. 以上都是

[8.049] 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受体的是()。

A. 依色林

B. 新斯的明

C. 箭毒

D. 有机磷农药

E. 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正误题

[8.001] 骨骼肌和心肌一样,只要有一根肌纤维发生兴奋,整个肌肉也就会产生兴奋。

[8.002] 一根神经纤维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叫运动单位。

[8.003] 骨骼肌的兴奋性高于平滑肌而低于心肌。

[8.004]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一样,既可去极化,又可反极化。

[8.005] 箭毒之所以能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主要是由于它抑制了胆碱脂酶的活性。

[8.006] 敌敌畏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它与受体结合时,接头传递受到阻滞。

[8.007] 骨骼肌收缩时,明带拉长、暗带缩短、 H带不变。

[8.008] 骨骼肌收缩耦联过程中的耦联因子钙离子来自于细胞外,而心肌细胞则来自于肌质网。

[8.009] 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而耦联因子则为钙离子。

[8.010] 躯体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即步行、跑步、跳跃。

[8.011] 肌肉的收缩与兴奋是两个不同的、且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

[8.012] 终板电位是由于终板膜同时对Ca2+、Na+、K+,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

[8.013] 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8.014] 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合。

[8.015] 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叫完全强直收缩。

[8.016]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部肌浆网上的离子泵是钙泵。

[8.017] 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8.018]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8.019] 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暗带长度增加。

[8.020] 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

[8.021] 在正常动物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属于等张和等长收缩的不同程度的复合收缩。

[8.022] 在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钙离子转运均需细胞膜本身耗能。

[8.023] 钙离子缺乏时,神经兴奋所引起的终板电位下降。

[8.024] 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平滑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相同。

[8.025] 横桥可与肌浆中钙离子作可逆性结合。

[8.026] 横桥具有ATP酶活性。

[8.027] 信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传递,且有时间延搁。

[8.028] 骨骼肌在显微镜下可呈现横纹,而心肌则没有。

[8.029] 在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中和终板膜上均有高浓度的分解乙酰胆碱的胆碱酯酶。

[8.030] 钙泵是一种蛋白酶,可分解ATP ,主动转运Ca2+,其激活依赖于Ca2+和Mg2+。

三、填空题

[8.001] 骨骼肌细胞进行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

[8.002] 单收缩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8.003] 神经冲动所以能引起肌肉收缩,其功能的联系是通过______完成的。

[8.004]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四个主要环节是:钙离子______,

______,______和产生______。

[8.005] 有机体,维持姿势的肌肉收缩近乎______,进行无外加负荷的肢体运动的肌肉收缩近乎______。

[8.006] 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绝大多数属于______,这是由于运动神经传出的神经冲动通常是______。

[8.007] 正常体内骨骼肌能持久而协调的收缩,是由于各个运动单位______强直收缩和不同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______发放而引起的。

[8.008] 躯体运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和______。

[8.009] 在测量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中,动作电位的幅值开始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______,这与“全或无”定律______矛盾。

[8.010]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征有:传递物是______,兴奋传递是______,存在时间延搁。

[8.011] 肌肉疲劳会严重地______等张收缩的持续时间,这是由于此时______主动转移受到影响所致。

[8.012] 单个运动神经元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以______ 的方式可将兴奋传递到______肌纤维。

[8.013] 当动作电位传播到神经-肌肉接头后,引起______从______释放。

[8.014] 终板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不是______,可表现总和,其电位只是______,不会______。

[8.015] 终板电位是 Ach作用于接头后膜,使后膜对离子特别是______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______。

[8.016]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

______,也不在______或______,而在______部位。

[8.017] ______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相似。

[8.018] 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______是耦联结构基础,

______是耦联的因子。

[8.019] 防止与延缓疲劳的措施有:适宜的负重和______,______,

______大脑皮质的兴奋性等。

[8.020]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运动生理学真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兴奋—收缩偶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 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09、11 2、乳酸矛盾现象:高原服习后大肌肉群训练时最大血乳酸浓度减少的现象。 09、10、11、12 3、运动单位:一个人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09 4、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09、11 5、超量补偿:训练课后若安排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在机体结构和机能重建完成后,运动中所消耗的能 量等物质以及所降低的身体机能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做“超量补偿或“超量恢复。 07、09、10、11 6、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可产生兴奋,通过中枢调节动脉血压,使心脏的活动不致于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09 7、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即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汞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09 8、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 质。09 9、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 氧耗。09、10、11 10、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 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精神低落,实在不想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09、10、11、12 11、青春性高血压:儿童少年从青春期开始到性成熟时期,由于性腺与甲状腺分泌旺盛,同时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期高血压。07、10、11 12、窦性心率:特殊传导原统中以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且律性最高,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博点,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率。10 13、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10 14、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10、11、12 15、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机体所设取得氧量也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10、11、12 16、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Va/Qc)10 17、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11(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每分心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 TP。 ADP+CP——磷酸激酶A 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 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 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 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 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一一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一一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 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 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环境。 3.稳态: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人体八大系统大全

人体的构成水平: 一、原子水平:目前已知的元素有一百三十余种,其中人体内含有的元素 有六十多种,主要为氧、氢、碳、氮、钙及磷等,其中氧含量约为65%,碳约为18%,氢约为10%,氮约为3%,钙约为2%,磷约为1%。氧、氢、碳、氮就占人体总重量的96%。其它元素虽然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很小,并不代表着它们不重要,如血红蛋白是体内氧的携带者,而铁则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子水平:人体是由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水及矿物质的等组 成的。以一名体重为60kg男性为例,其体内的水量约为40kg,占体重的60%多;脂类约为9kg,占体重的14%,其中估计有1kg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其余为能量储备,可以根据人体的活动状况而改变;蛋白质约为11kg,占体重的17%,大部分蛋白质在身体内作为基本构成成分而存在,损失约超过2kg就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功能失调。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主要是以糖原形式存在,可以用于用于消耗的储备不超过200g。 三、细胞水平:人体是由细胞、细胞外液及细胞外固体组成的。细胞是身 体行使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细胞存在的组织通常将其分为肌肉细胞、脂肪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类型。 四、组织水平:人体是由组织、器官及系统构成的,这样体重就等于脂肪 组织、骨骼肌、骨、血及其它的内脏器官等的总和。脂肪组织包括脂肪细胞、血管及支撑性结构成分,是储存脂肪的主要地方。骨骼肌有400多块,占体重比例因性别、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男性约占40%,成年女性约占35%,四肢肌约占全身肌肉重量的80%,其中下肢约50%,上肢约30%。正常人的总血量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kg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ml,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储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储存在“人体血库”种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骨骼时人体的支架系统。有206块骨头,成年人骨骼的重量大约有 9kg。 呼吸系统的功能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人体八大系统大全 (1)

人体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 呼吸系统为通气和换气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从鼻腔到气管。临床上常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两部分。

(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 (2)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及各级分支,直到肺泡。气管是气体的传导部分。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 1.消化系统的构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直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肠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2.消化系统的功能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分为四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室接受肺脏回来的饱含氧气和养料的血液,左心房收缩把血液送入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再把血液送入主动脉,送往全身后回到右心房,这端循环历程叫体循环。 右心房把血液排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把血液送人肺动脉,血液在肺脏排出二氧化碳,带上氧气,再经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这段循环历程叫肺循环。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的构成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全部装置,主要由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

运动生理学本科第学期作业题答案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C,D,D,B,A, B,B,A,B,B, (BD),B,B,D,B, 三、填空题 1.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2.45%VO2max,100~120次.min-1,10~30min 3.15min,2~3min 4.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 5.强度,时间,密度,数量 6.潜力大,动员快,恢复快 7.适应 8.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答: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应超过已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渐增负荷原则:指运动训练中负荷的增加必须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意义与方法:在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产生相应的良好适应,运动水平得到提高,这时机体对原来的训练负荷已逐渐适应,如果不增加负荷,就不能引起新的适应性变化。所以训练中应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机体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功能能力。如Fox提出负荷到“8”训练到“12”。 2答:准备活动是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①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使机体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最佳工作能力。 ③使体温升高,提高酶活性,加快生化反应进行。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肌肉温度升高2℃时,肌肉收缩速度约增加20%。可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并预防运动损伤。 ④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⑤调节不良赛前状态。 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与正式练习的间隔等因素。①强度为最大吸氧量45%或心率为100-120次.min-1; ②时间10-30 min为宜; ③内容、形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季节气候、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性特点等。 ④与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体育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3答: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是运用生理学方法与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及运动员的功能与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分为实验室监控和现场监控两种常用的方法。 实验室监控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理学测量系统对训练方法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定量监控的方法。现场监控法是指在训练场馆对实际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实施控制的方法。以期优化训练方案与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有科学依据地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达到预期训练目标。 4答: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①量化原则:是指选择生理学中的定量指标,客观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②定性原则:是对对运动员某些主观感觉很难准确量化的指标,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疲劳程度和自感用力量度等。 ③综合评定原则:指综合、整体地选择评价指标,全面地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状态与功能水平。 训练实践中运动心率的测评:运动心率是运动训练中应用最普遍、最简单的生理监控与评定指标之一,常采用遥测心率法进行运动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测定运动员相对安静、定量负荷、极量负荷状态下及恢复过程的心率及其变化,与优秀运动员或一般人进行对比来进行评价。 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具有显著特征,安静时的心率低,可动员的潜力大;进行定量负荷训练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心率反应小;运动后恢复快。 所以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作:①运动强度指标;②评价训练水平;③评价恢复水平;④评价功能状态。

运动生理学 答案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表现五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运动现场测_法,实验研究法。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 _物质代谢_和能量代谢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观察赛跑时血压的变化属_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5、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合成代谢,又有分解代谢。 6.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B )。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 2. 人体在一次练习、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称为(B )。 A. 应激 B. 反应 C. 适应 D. 兴奋 3.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C)。 A. 反射 B. 反应 C. 适应 D. 应答4.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D)。 A. 运动训练引起的形态变化 B. 运动训练引起的结构变化 C. 运动训练引起的生物化学的变化 D. 运动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及其调节 5.运动时人体的血压升高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B。反应C。反射 6.体育锻炼能导致人体血管硬化的速度减慢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B。反应C。反射 四.判断题 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测定,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

最新运动生理学模拟测试题(含答案)资料

运动生理学 模拟测试(1) 一、名词解释 1.自律性 2.心力储备 3.肺换气 4.乳酸阈 5.速度素质 6.疲劳 二、单项选择题 1.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肌纤维 C.细肌丝 D.肌小节 2.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A.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 3.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的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变化 D.出现不同变化 4.血液属于() A.细胞学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液 D.淋巴液 5.血小板的功能有() A.止血 B.释放免疫物质 C.保护间皮细胞的完整性 D.运输氧气 6.下列技术动作需要采取胸式呼吸的是() A.手倒立 B.单杠直臂悬垂 C.仰卧起坐的坐起阶段 D.吊环十字悬垂 7.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 8.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组织 C.肾脏 D.骨骼肌 9.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异生 D.抑制糖的分解 10.运动技能得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的动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建立()的神经联系。 A.暂时性 B.固定式的 C.永久的 D.开放式的 11.‘话梅止渴’原理是() 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12.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天获得的 B.具有固定反射弧联系. C.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可消退 D.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暂时性联系 13.肌肉在作等长收缩时,肌张力()外加的负荷阻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14.表示左右心室去极化时产生的电变化的是() A.P波 B.QRS波 C.T波 D.P- Q间期 15.剧烈运动时肾的变化表现为() A.肾血流量增加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血流量不变 D.肾小球重吸收增加 三、判断题 1.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关系。() 2.心肌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的特性,是因为室房结发放兴奋是一个个的有自动节律性的原因。() 3.心音反映心瓣膜关闭的机能。() 4.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其收缩效果最好,力量最大。() 5.耐力训练主要发展快肌纤维。() 6.毛细血管之所以能进行物质交换是因为毛细血管有通透性,血液通过毛细 血管壁才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7.在体循环中,大动脉弹性越好,则收缩压稍降低,舒张压稍升高。()

人体生理学

同济大学医学院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2015-6-17 选修课(生理学通识)试卷 姓名:学号:专业:航空航天与力学得分: 问答题: 1、描述二种与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或能量代谢、泌尿、感觉、 神经、内分泌等功能有关的生理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生理学知 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生理学机制和原理。 一、甲状腺肿大 症状: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表现为颈部变大,故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同时会产生压迫现象,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气管、食道、喉返神经、血管等,使人产生不适感。 致病机理: ①缺碘:提起甲状腺肿大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碘元素的缺乏, 这也是这个病的普遍成因。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甲状腺需要碘元素制造甲状腺激素,当碘元素不足时甲状腺 不能制造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人体便处于甲状腺激素不足的 状态。由于人体的反馈机制,垂体会分泌出更多的促甲状腺 激素(TSH)作用于甲状腺,试图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 状腺激素。这促使甲状腺增生,引起甲状腺肿大。 ②碘元素摄入过多:不止碘缺乏引起甲状腺肿大,摄入过多

的碘也会造成甲状腺肿大。人体内碘含量过高时,人体会产生woiff-chaikoff效应,抑制碘与络氨酸的结合在,组织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虽然这是一个暂时反应,但是在长期碘过量的情况下,甲状腺激素长期不足,然后经过和缺碘一样的反馈机制导致甲状腺肿大。也有观点认为高碘情况下的甲状腺肿大不是由垂体-甲状腺反馈机制引起的,该观点认为高碘时甲状腺分泌的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聚集在甲状腺滤泡中,形成了以胶质大滤泡为特点的高碘甲状腺肿。③摄入过多的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元素的物质:这类物质多是 和碘离子相似的阴离子硫氢酸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等。当这些离子在人体内浓度升高时,它们会被甲状腺当做碘离子摄取,阻止了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这就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然后再和原因①类似的反馈机制时甲状腺肿大。 由于烟中含有硫氰酸盐,所以吸烟者也可能会甲状腺肿大。④还有一些先天的酶缺陷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例如如碘化物 运输酶缺陷、过氧化物酶缺陷、去卤化酶缺陷、碘酪氨酸耦联酶缺陷等。这些酶的缺陷都会引起甲状腺激素无法正常分泌,导致甲状腺肿大。 ⑤还有可能是甲状腺的新生物,包括良性肿瘤如甲状腺乳头 状瘤等,及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滤泡细胞癌等。一种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无法一一赘述,仅列出几种常见的致病原因。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基础、( )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 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 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 )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 )而( )。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A、加强B、减弱C、不变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兴奋B、抑制C、兴奋与抑制 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就是非题: (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得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得参与。 (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就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 )3、等速收缩得特点就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 )4、ATP不仅就是肌肉活动得直接能源,也就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得直接能源。 (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得长度完全不变、 (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就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得含量变化不大。 ( )8、快肌纤维得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快肌纤维得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得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 )11、动作电位得产生,就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得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得、(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就是不能传播得。 二、选择题: ( )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得离子就是: A、Na+ B、K+C、Mg2+D、Ca2+E、Cl- ( )2、吊环十字支撑就是: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C、等张收缩D、离心收缩E、等速收缩 ()3、快肌纤维75%以上得人,较为适宜于 A、800M跑 B、1500M跑 C、100M跑 D、1万米跑 E、1500M游泳 ( )4、在下楼梯时,股四头肌做: A、向心收缩B、等动收缩C、离心收缩D、等长收缩E、等张收缩 ( )5、骨骼肌中得收缩蛋白就是指

福师《运动生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运动生理学》在线作业二-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安静状态下运动员与非运动员每分输出量相等或接近,但运动员心率却比较( )。 A.多 B.少 答案:B 2.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 )组成的。 A.晶体渗透压 B.胶体渗透压 答案:A 3.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理化特性 C.气体分压差 答案:A 4.内环境是指(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答案:C 5.耐力训练可使人体血容量增加,其中以血浆容量增加( )。 A.较多 B.较少 答案:A 6.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的机理主要是由于( ) A.外周阻力增加 B.心输出量增加 答案:B 7.血压突然升高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率( ) A.加快 B.减慢 C.升高 D.减低 答案:B 8.成年人呼吸一般以( )呼吸为主, A.胸式

B.腹式 C.混合式 答案:C 9.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每分输出量比一般人为( ); A.多 B.相等或相似 C.少 答案:B 10.神经纤维与肌纤维之间并无直接的原生质联系,引起肌肉收缩的神经冲动是通过( )进行的。 A.树突 B.轴突 C.神经肌肉接点 答案:C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1.蛋白质主要生理作用( ) A.维持身体生长发育 B.新陈代谢 C.血液循环 D.组织更新 答案:AD 12.外呼吸包括( )两个阶段 A.肺通气 B.气管通气 C.肺换气 D.气管换气 答案:AC 1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A.刺激强度 B.变化速率 C.刺激频度 D.刺激作用时间 答案:ABD 14.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体液 答案:ABC

生物 人体呼吸系统知识点大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P47图 2.呼吸道的作用:(1)保持空气的畅通,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使进入肺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鼻毛能够阻挡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粘液能黏住灰尘,使气体保持湿润;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空气。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一定限度的。 2.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畅通?骨或软骨做支架。 2.2.呼吸和进食的共同器官是?呼吸和吞咽能否同时进行?咽不能,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吃饭时尽量不要说话。 2.3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2.4欧洲人大鼻子有什么好处?鼻腔长,可以更好的预热空气。 2.5痰形成的部位,如何形成?气管、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壁内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吸附着吸入气体中的细菌灰尘随着管壁上纤毛的摆送到咽部,随咳嗽排出体外。 3.肺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包括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与血液气体交换 3.1.体验呼气和吸气时胸阔的变化:吸气时胸廓增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3.2.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3.3.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与膈关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3.4.呼吸时,肺内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吸气时,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呼气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3.5.怎样的过程导致吸气?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横向扩张;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导致整个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被吸入。(呼气时,反之)强调:注意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P53模拟膈肌运动图 3.6.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①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肺泡数量多 3.7.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的去处?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哪里?氧气最终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请用表达式表示如何被利用 细胞细胞线粒体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P54资料分析)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为在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9.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什么?都是氮气 4.实验 4.1.测定胸围差52页 (1)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均匀 (2)在胸前,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软尺应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3)胸围差=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测3次,取平均值 4.2.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61 擦黑板时,粉笔灰会飘满教室,尤其是前面的同学更是遭殃,据此情景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前中后排的尘埃粒子数一样吗? 作出假设:前排的多,中间的较少,后排的更少。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取三个载玻片;(2)将透明胶带贴在载玻片背后, 用缝衣针在透明的胶带上画出20毫米x20毫米的小方格100个,如右图。 (3)在载玻片的正面涂上凡士林(将尘埃粒子粘住); (4)把三个载玻片分别放教室的前排,中间,后排10分钟; (5)把三个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6)用抽样检测法计算尘埃的粒子数;(7)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论:前排的多,中间的较少,后排的更少。 注意:1)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2)计数时要注意: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要始终保持一致。3)在某处只放一载玻片,测算结果可能会不准确,因此要设置重复组。(4)每个载玻片上尘埃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假设途中的五点上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a个,b个,c个,d个,e个,则整个载玻片上的尘埃粒子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