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点?分布。学生可

能回答:山

脉与河流相

间分布,南

北纵列分

布。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课件展示:如果你

是一位水利专家,想要建一座水电

站,应选上游还是下游?要想种植水

稻,应在哪里呢?分析河流上下游段

的特点。

2、合作探究一、课件展示“中南

半岛地形图”,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

国家的位置及其首都和附近的河流名

称。完成教材活动题,分析中南半岛

的大城市主要分布情况。

3、合作探究二、课件展示:我们

家乡附近有没有河流?你还知道哪些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1、教

师播放课

件并指

导。

2、教

师介绍国

家与首都

的谐音记

忆小故

事:缅甸

内向的老

万,越河

拣(柬)

金太

(泰)慢

(曼)。

3、请

学生联系

实际回

答。

1、学生

通过读图分

析,合作探

究,分析河

流上下游段

的特点。

2、学生

读图分析,

猜谜游戏,

找到东南亚

的国家和首

都,完成教

材活动题。

进而得出结

论:南半岛

的大城市主

要分布在河

流沿岸和河

口三角洲。

3、学生

分析,完成

合作探究

二。

学生通

过合作探

究,探究出

本课的重难

点。能够通

过读图认识

东南亚中南

半岛上的五

个国家及其

首都和附近

河流。谜语

和谐音小故

事能加强对

首都的记

忆,激发学

习兴趣。联

系实际,分

析家乡河流

概况,激发

热爱祖国的

情感。

精讲点拨

1、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

地区。东南亚的居民大部分为黄种

人。华侨仍保留中国国籍,他们的祖

先来自广东、福建,有些华人华侨回

祖国探亲投资,为祖国贡献力量。我

们中学生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振

兴祖国的经济。

2、东南亚是著名旅游胜地,自然

教师

讲解,课

件播放相

关资

料。

1、通过教师的精讲,

掌握关于东南亚华人华侨的

相关知识。

风光充满热带气息,文化景观多姿多彩。我们欣赏图片。

3、刚才看到同学们特别认真的欣赏,通过这些美景,我们感悟到什么吗?我国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收入。

课件

播放东南

亚著名的

旅游胜地

资料。请

学生认真

聆听观

察,随后

对应图片

强答。

2、强答,加深学生印

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激发学生努力学

习,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

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小结本节收获。展示

课件,请

学生小

结。

学生根

据图片,汇

报小结收

获。

学生理

清本节脉

络,提升对

知识的理

解。

有效训练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以高原为主B以平原为主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以盆

地为主

2、小明为向东南亚国家的小朋友

问好,特地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

装进一只漂流瓶中,然后丢进了澜沧

江。下列城市中的小朋友,最有可能

捡到漂流瓶的是()?为什

么?

A仰光B曼谷

C河内D万象或金边

3、下列被称为花园城市的

是()

A马来西亚 B新加坡C菲律宾

教师

课件出示

问题

学生思

考并作答。

做习

题,巩固所

学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

山侨河胞相集间中

(主要河流与城市分布)

南风北光纵无列限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区域地理《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郑伯华 (初中地理资阳市初中地理514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19 发表日期: 2012-10-26 14:10:33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第二节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一、课型:复习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知道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能说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主要物产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图表掌握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能在图上说出主要物产的重要生产或出口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咽喉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对我国的发展亦十分重要。 四、课前准备: 1、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记住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掌握东南亚重要物产及与之相关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国。 2、复习难点:归纳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能领会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二、马六甲海峡: 三、国家及首都: 四、气候与农业: 1、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 (2)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2、农业: (1)高温多雨:粮食作物-水稻 (2)温热气候:热带作物-椰子、橡胶油棕 五、矿产:锡、石油

六、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国: 七、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出示中考要求,概述主要内容导入复习。 (二)内容复习: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以填空方式讲清东南亚地理位置,展示其纬度位置。 2、问: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十字路口”? 3、展示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 4、出示东南亚地形图。问: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5、复习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及地形特点。 6、复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马六甲海峡: 1、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地图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 作课人:思礼一中王春环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3、知道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 力。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学、读图、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师手端一碗米,问学生:老师端的是什么? (大米), 对,不过这不是咱们本地的米,而是老师从丹尼斯购买的泰国香米,谁知道泰国在哪里呢?(东南亚),是的,谁能说说你对东南亚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与我国山水相连的朋友——东南亚,感受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热带气候。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让我们共同走进美丽的东南亚。本课共分四大部分(多媒体展示提纲),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前两部分。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师讲述: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就是因为在中国以南而得名(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范围)。 学生分组活动,在图上找出东南亚周边的国家与海洋,并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哪个方位。

教师讲述: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国名就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 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比赛,在图上找出东南亚的11个国家,完成相应练习,并对照地图册第32页完成活动题。 教师讲述:东南亚就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它沟通了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展示课件---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同学们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他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的。而处在十字路口中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因此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展示课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位置)。 学生自读课文27页,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组讨论:日本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总结:日本的工业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需要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的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也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所以,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教师转承:与我国南方人一样,东南亚人喜爱吃大米饭,看,老师手里的泰国香米就是例证,这与它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是热带气候(多媒体展示)。 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说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30页活动题2描述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以及它们主要的区别。 (学生看书讨论)。 在这种气候的影响下,东南亚种植的都是热带农作物,请看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像甘蔗、油棕、椰子、蕉麻等等。 同时引导学生看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并加以记忆。 由于这里地处热带,四季常青,分布着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说的“新马泰”地区指的就是这里。最后让我们在《浪漫的故事》中欣赏东南亚优美的热带风光,并结束本节的课程。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XX市XX中学XXX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标准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东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本章教材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认识地区的起始课,前面有学习大洲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一章节应是对大洲区域特征的细化,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某个地区鲜明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读东南亚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国家和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马六甲海峡重要的交通意义。 2.读东南亚地形图:(1)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说明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2)说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说明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读东南亚气候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说明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七、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非常有特色,地形、气候、河流等无不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先把一些图像资料给学生,是其对东南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带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范围,然后通过小组活动分别找出东南亚两个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通过查找各种地图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 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 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 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通过学生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 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5、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过渡】【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图 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 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 西亚,泰指泰国。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 坡后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那个地区呢? 回答:东南亚。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地区。 【课件展示】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 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什么? 地理位置。 提问:地理位置包括哪2个方面? 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 引导回答:10?S~23.5?N 过渡,那么,它的海陆位置又是怎么样? 【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引导回答:北部是亚洲,南部是大洋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接印度洋。 讲述:从亚洲到大洋洲,最近的路线是不是要经过东南亚地区?从印度洋到太 平洋的船只最近的路线也要经过东南亚地区?所以东南亚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课件板书】

【教学设计】《东南亚》的教案

东南亚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 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德育目标: 1、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通过学生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 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授过程】: 【导入过渡】【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图 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 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那个地区呢? 回答:东南亚。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地区。 【课件展示】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 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什么? 地理位置。 提问:地理位置包括哪2个方面? 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 引导回答:10?S~23.5?N 过渡,那么,它的海陆位置又是怎么样? 【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XX市XX中学 XXX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标准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东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本章教材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认识地区的起始课,前面有学习大洲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一章节应是对大洲区域特征的细化,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某个地区鲜明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征。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读东南亚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国家和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马六甲海峡重要的交通意义。 2.读东南亚地形图:(1)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说明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2)说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说明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读东南亚气候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说明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七、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非常有特色,地形、气候、河流等无不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先把一些图

像资料给学生,是其对东南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带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范围,然后通过小组活动分别找出东南亚两个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通过查找各种地图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东南亚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设计概况 1、工程名称:设计方案 2、设计面积:55.5平米 3、户型结构:平层 4、工程预算:万 5、配饰造价:万 6、设计风格:东南亚 7、设计阶段: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图 8、户主分析:此方案业主是一对年轻夫妇;25岁左右的小白领,风格倾向东南亚,他们希望有一个卧室, 居室中家具家电配饰均给人一种稳定的厚重感而不失潮流,希望有一个书房,本案的设计重点是会客空间与门厅,餐厅以及过道空间互通与交流,里面运用了木材从设计手法上采用从墙面上的线与面的衔接呼应,以及顶面的空间的虚拟划分,装饰上有很多的细节,达到各功能空间融会贯通的目的。墙上有很多这种风格的特点,东南亚风格在本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原始自然,色泽鲜艳,注重手工工艺而拒绝同质的精神,布艺的装饰,独特区域风格的装饰品,整体效果让我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在享受异域的风情,拥有惬意舒适的家居生活,颇为符合时下人们追求健康环保、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价值理念,于是迅速深入人心,审美观念也迅速升华为一种生活态度。在造型上以对称的木结构为主,电视墙采用芭蕉砂岩造型,营造出浓郁的热带风情,在色彩上,温馨淡雅的中性色彩为主,局部点缀艳丽的红色,自然温馨中不失色情华丽,我们知道纯粹的东南亚它们的色彩以带有浓郁宗教意味的深棕色、黑色、金色为主,偶尔也配一些暗红色、暗紫色、粉绿色等相对鲜艳的色彩为点缀。我们在这个案例中除了使用一些常规的风格特定色彩外还在其中加入一些深蓝色和浅黄色调,这样处理过后的空间看上去不过于沉稳。在空间上的划分上我们一直遵循满足功能需求、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力求不浪费空间,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也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同样也符合低碳设计的初衷。本案中另一个设计重点就是光的运用,在一个空间规划完成后我们就会根据空间动线来研究光的需求量,另外也会根据立面上的美观性进行一系列的补光设计,讲究明暗对比,和重点突出照明,同样也达到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在材质上,运用壁纸,实木,硅藻里等演绎原始自然的热带风情。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取材,由于地处多雨富饶的热带,大多就地取材,比如泰国的木皮等。

东南亚教案1

东南亚教案1 初一地理李源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认识国家、河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 3.欣赏东南亚的风情。 二、教学重点:“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 四、教学具器材:电脑,教材,课件,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一些图片,著名的旅游景点,让同学们猜一猜对应的地理区域——东南亚。我们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我们先来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 学习一个地方还是先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三个方面: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南亚的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东南亚位于23.5°N---10°S之间,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部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南亚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世界航海和航空的重要枢纽。 (2)说道“十字路口”我们都知道是比较繁忙的地区,交通位置比较重要。亚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运输必经过东南亚,其中必经过一个海峡就是马六甲海峡,他也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十分重要。 2.东南亚的范围 (1)从地图中我们可知东南亚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其中中南半岛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 (3)东南亚政区 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菲律宾(马尼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3.东南亚地形和河流 我们从两部分来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1)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受地形影响,北部高南部低)。主要的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河、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思考:读教材中的图片为什么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因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且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古代

2020年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

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东南亚教案 课题东南亚教案2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 1)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的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5)了解马来群岛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重点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位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地图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 情 导 入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思考,互相交流讨论。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1、富饶的物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经济作物有哪些? (2)把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名连线。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

你知道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有哪些?分别哪些国家较丰富? 2.旅游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经济有何影响? 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问题? 东南亚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否相同?主要集在哪些地区? 读课本40页第二段,思考回答: 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4.自然灾害 你知道世界上火上最多的国家吗?。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呢?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这些地区还有许多居民?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连线后记忆加以巩固 在课本中找出这些矿产及丰富的国家。 思考旅游资源对经济影响 读课文了解一下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华人集中分布的原因。 联系上册的板块学说,思考这里为什么躲火山和地震。 从阅读中自己了解居民集中分布的原因 拓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方案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1.本课内容为初中地理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 2.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3.《澳大利亚》是教材选编的“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在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教材选取三大模块“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做在矿车上的国家”,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澳大利亚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通过教材第一章学习获得的区域分析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能够解释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3.理解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优势,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4.通过阅读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农牧业分布图等,进一步提高读图、判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的成因,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澳大利亚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总结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三、学生特征分析 1.本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四、教学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教科书配套地理图册; 3.针对本课开发的PPT课件:《澳大利亚》; 4.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问题引导策略: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关心的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 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板书: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8.课件展示:图7.29“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9.课件展示:图7.3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区域地理《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郑伯华 (初中地理资阳市初中地理514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19 发表日期: 2012-10-26 14:10:33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第二节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一、课型:复习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知道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能说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主要物产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图表掌握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能在图上说出主要物产的重要生产或出口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咽喉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对我国的发展亦十分重要。 四、课前准备: 1、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记住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掌握东南亚重要物产及与之相关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国。 2、复习难点:归纳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能领会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二、马六甲海峡: 三、国家及首都: 四、气候与农业: 1、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 (2)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2、农业: (1)高温多雨:粮食作物-水稻 (2)温热气候:热带作物-椰子、橡胶油棕 五、矿产:锡、石油

六、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国: 七、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出示中考要求,概述主要内容导入复习。 (二)内容复习: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以填空方式讲清东南亚地理位置,展示其纬度位置。 2、问: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十字路口”? 3、展示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 4、出示东南亚地形图。问: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5、复习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及地形特点。 6、复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马六甲海峡: 1、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地图

七年级地理教案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一一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一一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

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东南亚的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学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

设计说明(2)

计,用心打造自己喜欢的风格雅居。《禅意中式》精选亚太地区优秀住宅设计类项目作品,每个作品均配 有项目介绍和设计说明,以及精美的住宅设计图片。从不同生活角度、不同家居户型、不同风格特点切入 ,全景式展示亚太地区室内设计最新成果。 本方案是一所中式餐厅,围绕中式的传统元素展开空间的划分及设计。入口采用挑高的形式,用传统的中 式窗格来体现内在文化,且材质采用玻化砖、仿古砖、以及大量的原木构成,是对传统材料的一种延伸。 在空间的布局上面,餐厅的平面划分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力求在“规矩之中求变化 。恰恰体现的是一种方正的灵动感。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现代中式的幽静。装饰方面运用了文人诗词及山水 名画,体现了博学优雅的气息与格调,加上儒雅的色调搭配及点线面的融合。让人们们在都市繁华的城市 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份宁静,传递出的是一种博学优雅,诗情画意的空间感受。 在生活加快的现在,有些人们厌倦了严肃庄重或者过于注重修饰的装饰风格,开始追求一种简洁大方,自 由、奔放、自然的环境,使得空间中的人感到舒适,简约的装饰风格中提高人们的品味。“简约、温馨、

实在”成为了本商务酒店的设计主题,因此再设计中加入了许多简洁大方的设计元素,使用了中国文化与 现代设计的紧密结合。本商务酒店位于城市繁华的商务区,临靠步行街人流量很大,有良好的商业空间环 境,为旅游度假的人们提供了很便捷的住宿环境。 总体布局风格: 本酒店的设计中,大堂空间及内 部内部功能分区总体十分的合理,整体空间的布局和布置本着合理利用节省空间的原则,在顶面图采用了 简单大方的石膏面吊顶的设计,并且在墙边设置了暗藏灯带,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在立面外观 的设计上多加入了中国风元素的装饰风格,并且融入了曲线的设计感觉,在简洁中寻找其暗藏的美感,增 强了内部的层次感,简洁而不不简单的变化,充分的体现出了“简约、温馨、实在”的风格。 设计具体 分析: 1、酒店大堂:大堂是对设计元素的以及酒店的第一印象,在大堂空间的设计上在木纹贴面的基 础上,加上了红木的木格的装饰,前台的选材也采用了木纹贴面的质地,并且加以亚光清漆的涂刷,使得 整体质地很统一,并且具有色彩的色调对比,顶面上利用面灯和筒灯、暗藏灯带的结合体现出一种强烈的

东南亚地理教案

7.2 东南亚 【教材解析】 我所讲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东南亚》,本章节注重国家地理的学习,对学生了解世界国家地理分布和自然特征有重要意义,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地理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 3、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一、重点 “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情学法】 初一的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基础弱,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灵活教学,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意义。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工业发展和文化,那么请同学回答一下日本的工业分布? 学生: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老师:日本的工业发展对外依赖性强,商品对外出口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的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的生产率高,国内市场需求小,开拓国外市场是重要的举措。对外出售商品是经济发展必要的,所以商品率高。 老师:日本的文化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日本文化具有浓郁的大和民族文化,又有强烈的西方文化。 导入新课: 老师:说到芭提雅、巴厘岛和马六甲这些地方,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地方呢?也许有同学不熟悉,那么马来西亚呢?曼谷哪? 学生:东南亚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这一章节分为四部分,分别是----- 学生:地理位置与组成部分、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和热带旅游胜地。 地理位置与组成部分: 1、东南亚的位置 (播放世界地图) 老师:看东南亚位置图,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分析有什么特点? 学生:大部分位于23.5°N~10°S之间的热带,处在联系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播放马六甲海峡图片) 老师:同学们,看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分析它马六甲的位置有什么优势呢? 同学: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多经过这里。 2、组成部分 老师:跨国中国南部边界,就是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可分为那两部分呢? 同学: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老师:对的,大家可以看看东南亚有哪国家与中国相邻呢? 同学:缅甸、老挝、越南 老师:那么东南亚有几个国家濒临南海呢呢? 同学:越南、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教学设计];做课堂小练习(练一练),加深学生的印象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学法点睛]: 老师:学习一个地区,同学们可以想到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人教版地理东南亚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使学生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掌握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环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形,河流的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读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地理要素的联系观念。【教学重点】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及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分析东南亚的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知道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了解东南亚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征 一、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填图练习】在东南亚图上填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六甲海峡。在图中画出湄公河。 1、位置: 经纬度位置: 90oE-140oE,10oS-25oN 海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2、范围: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上的11个国家:缅甸(内比都)、泰国(曼谷)、老挝(万象)、越南(河内)、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马尼拉)、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东帝汶(帝力) 唯一的内陆国:老挝(其他都是临海国或者岛国) 面积最大的:印度尼西亚(“火山国”) 国家大家族中新成员:东帝汶(2002.5)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 3、居民 人种:黄 宗教:多信佛教;印尼、马来西亚:伊斯兰教;菲律宾:天主教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铜仁市漾头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 东 南 亚 教 学 设 计 教师:陶元前 时间:2015年3月19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圣地。 2.本课的地位: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以及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比较多。由于它与我国相邻,为此容易与我国西南地区融合在一起考察,加大了它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对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进行简要评价。 (2)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主要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培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农业。 二、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学案导学:提前发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学生的培养。 2.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3.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使用PPT展示,在课件上展示东南亚地形图、世界地图以及亚洲气候类型图。 三、学法 1.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3.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程序:结合本节课内容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2分钟):根据前面所学的亚洲分区,让同学们回顾东亚的国家有那些,最后老师总结引入今天的课题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后,老师在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强调及延伸。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先了解本节知识的框架,然后具体归纳到本节的两个知识点,“十字路口”的位置及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20“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七年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三、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东南亚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