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汉语》第六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六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六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六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快乐汉语》第一册第六课《他个子高》

教学对象:柬埔寨小学三年级,可用汉语进行简单会话的非母语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3对反义词(长短、大小、高矮),并且可以使用它们进行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

2.认读部分汉字和拼音。

3.掌握韵母v的发音,写法,声调,和由它形成的复韵母类型。

4.学习汉字“手”的写法。

5.快乐文化行:(1)了解和学习眼保健操

(2)学习小儿歌《五官歌》

6.看图讲故事

课堂时数:3课时(135分钟)

教学内容:

一、复习和认识事物的基本特征“大、小,长、短和高、矮”,以及认读汉字。(45

分钟)。

教学备品:挂图、卡片,纸张,视频,彩笔

教学步骤:

1、复习:老师先展示人物五官的精美图片,吸引学生关注这堂课的内容,复习上

节课学过的五官的名称,通过挂图提问学生,接下来让他们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大、小,高、矮,长、短。

2、活动(1)、请孩子们到台前进行,高矮、大小、头发长短,的比较。让台下的

孩子也参与进来,比如说,为台上的孩子由高到矮排队等。

(2)、将自己的手画在纸上,然后举起来比较大小。

(3)、可以请孩子们比较头发的长短,从而引导他们比较动物的耳朵或者尾巴的长短。

(4)跟我来画画,老师口述,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来画画,比如:老师说大眼睛,学生就在自己的纸上画出来,最后让学生展示成品画,看它像什么。

最后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联想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5)连连看:给孩子们一组图,让他们选择写有汉字的卡片贴在对应的图画上,

比如:“大熊猫”

教学重点:要告诉学生,除了有明显特征或是习惯用语的情况以外,大小、高矮、长短,通常是在比较事物的时候使用。

二、学写汉字和认读拼音

教学备品:挂图和相匹配的音乐,图片,拼音卡片。

教学步骤:

1、快乐文化行“猜猜看”:老师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猜一猜它在中国是用

来做什么的。然后老师再展示一副配图,帮助孩们继续猜测,最后老师给出正

确答案,并且讲述它的文化背景和功能。

2、插入活动:让孩子们模仿老师学做眼保健操。介绍这项运动是要借助双手来完

成,并且提问孩子,手还可以做什么?可以得出很多答案,既然手有这么多的

功能,那么提问孩子,知道“手”的写法吗?由此引入,孩子认读和书写

“手”。

3、单韵母ü的认读:先给出单韵母u,然后让学生给他们加上眼睛,告诉他们这

时的小“u”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让孩子学习它的发音。

展示PPT:展示图片“小鱼、下雨、玉米”让学生说出图上展示的事物,然后

再由老师领读,同时用手势引领同学读出正确的声调。

插入活动,找名字:把标有声调的“ü”发给学生让他们认读并给刚才展示的

图片贴上正确的名字。

4.单韵母到复韵母的认读:老师展示相应的图片,“月亮,小皮球圆又圆,白云”让

孩子们找找这些拼音的组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插入活动,找朋友:让孩子手持不同的拼音字母,然后找朋友,搭配出新学的复韵母。

三、学习儿歌和讲故事(45分钟)

1、学习儿歌《五官歌》

让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用表演的形式熟记小儿歌。

2、看图讲故事:根据图画展示的内容,让孩子讲讲看到了什么,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组

成故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10课古诗三首

第四单元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快乐汉语》第二册第四课 我的房间 课题:《我的房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45分钟 教具:字卡,句卡,白纸,彩笔。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一、教授学生房间里表达家具的汉语;二、引导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的房间;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一、教授学生生词的正确发音,书写笔顺。 二、教授学生本课重要的语言点,让学生体会句子断 句。 教学难点预测及处理: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汉语句子介绍自己的房间。(先带领学生跟读和介绍房间有关的句子,然后 教师做示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介绍。)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表演法、借用道具法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询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启发式导入新课;

2、图片展示法教授生词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启发式导入新课: T:同学们上午好!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到我们的汉语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我的房间》。在老师讲这篇课文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她)的房间里都有什么? S:(同学发言) (把学生使用过的与课本相关的词语记录下来) T: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空房子”(拿出白纸),同学们就是“设计师”,让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彩笔一起来 共同设计我们的房间吧! (老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设计的房间,同学们用彩笔在白纸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间) T:同学们,请告诉老师你们的房间里都有什么啊? S:(学生回答) T: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房间里都有什么?(见黑板上的简笔画) 2、发音练习: (老师拿出图片字卡,采用图片字卡教学法) T: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是什么?(桌子的图片) S:学生回答 T:同学们跟老师读“桌子”。(读三遍)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 年写的,分享了六下语文第十课的课件给大家,欢迎阅读!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 1927 年 4 月 28 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1 / 6

子。 两课时。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 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 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1.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 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 当加以补充。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 练习: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快乐学汉语第一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你好 本课是《快乐汉语》第一册的第一课,是这些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入门课。第一课的课程内容看上去似乎简单,但意义很重要。课文是介绍中文里两种问候打招呼的方式。全课只有五个生字,三个句子,学生不难学会和掌握,但教师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是否正确,要认真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并给予纠正,使学生在第一课就建立一个正确发音的习惯。教师要尽量创造气氛和环境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课文内容。在本课安排两次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并活跃课堂气氛,不要急于向前赶。 在本课,利用课堂15%-20%的时间介绍中文的组成元素,初步讲解每个元素,并介绍中文的字体形状和书写规则。拼音不需过分强调,但声调必须重点强调。可以以一两个字为例来讲解拼音的拼写及发音规则和拼音的组成,比如:你nǐ,n是声母(initial)。I 是韵母(vowel/ final)。我发现外国学生基本不需要特意教拼音,他们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教拼音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看书做作业和自己提出问拼音的问

题,由老师解答,这样学生记得又快又牢,你不妨一试。 第一课不仅要完成课文内容,还需要介绍和引进其它中文知识和中国文化,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第一课课时可以安排1-1.5小时。 教学内容: -课文 A: Nǐ hǎo。B: Nǐ hǎo。 你好。Hello. 你好。 Hello. A: Nǐ hǎo mɑ? 你好吗?How are you? B: Wǒ hěn hǎo。 我很好。I'm fine.

-介绍中文的组成元素:拼音(pinyin),声调 (tones),字符(character); -介绍中文的字形:方形; -初步了解和引入中文书写的基本要领和规则:笔 画顺序书写规则; -简介拼音的组成和发音: 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要领, 强调中文声调/音标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的比例: 听说60%;读20%;写10%;拼 音10%. 教学目的: -能流利复述课文对话,引起学生对中文的兴趣; -通过字卡、PPT文件中的图片来识别课文生字、 词和句子; -通过课堂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中文打招呼,使 学生获得成就感; -初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和中文的书写规 则;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 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 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 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 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 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 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 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 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 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 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 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 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 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 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 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五、教学总结

快乐汉语第三课《我从北京来》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作业 我从北京来(第三课) 教学对象: 以英语为母语的,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初中生。 所用教材: 《快乐汉语(英语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 《快乐汉语(英语版)》第三课“我从北京来” 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翘舌音,能听辨汉语的四个声调 ●能够认读生词 ●学会书写生字“从、性、出、期、住、邮” ●学会并运用基本句型“从+地点/方位代词+动词”表起点 ●学会使用句型:A+比+B+形容词+一点儿 ●能够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怎么发翘舌音 ●本课生字\生词 ●句型“从+地点/方位代词+动词” ●自我介绍与询问他人个人信息 课时安排: 共用四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第二课的重点;第三课生词操练;学习生字“从、性、出” 第二课时:学习生字“期、住、邮”;解释句型“从+地点+动词”;范读课文(一);讲解主要句子。 第三课时:复习生词生字、操练句型;介绍北京、上海;讲解课文(二);句型“A+比+B+形容词+一点儿” 第四课时:复习;会话模拟练习(汉语达人秀);检查课后练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三分钟) 点名;询问未出勤同学的状况。 二、复习(五分钟) 复习听写上节课的生字,利用上节课的课件抽查同学们生词的识记情况,随机抽取课文句子请同学们读出来。 三、导入新课

1、用汉语问答(四分钟):你叫什么名字? 你姓什么? 你是哪国人? 你家在哪儿? 你多大?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告诉同学们,这些个人信息在填表时有别的问答方式。于是,展示生词。并与之前的提问一一对应。 板书: 你叫什么名字?——————————姓名 你是哪国人?———————————国籍 你家在哪儿?———————————出生地点 你多大?—————————————年龄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出生日期 除此之外,同时把别的生词展示出来:性别、住址、电子邮件、职业、电话。2、讲练生词(二十分钟) 1)领读生词。 ●翘舌音:在带读“住址”“职业”“出生”“日期”时,要在翘舌音的字上加 重,并且注意更正学生在读音上的错误。 翘舌音教学方法:夸张法;用手模拟舌头,向上卷起。 ●四声:用手势表现四个声调,注意同学的读音。 2)请学生个别朗读,纠正发音。 3)重点词讲解: ?国籍:教师提问:你的国籍是什么?某个明星的国籍是什么? ?性别:用班上同学为例,某某某是男生。某某某是女生。之后再提问:你是什么性别?你的性别是女\男吗? ?职业:通过像同学们展示各种不同的图片,带领同学们说:他的职业是***。再请同学们完成对话——你\他的职业是什么?你\他的职业是***。 注:“从”字可以不详细的说,留给之后的生字学习中来说。 3、生词练习(三分钟) 做练习一,把词语和相应的回答用线连起来。练习目的是通过认读,了解有关个人信息的项目。 四、讲练生字(十分钟) 从: ●老师带领大家写“从”字 ●演示“从”字由两个人组成 ●配合动作,帮助大家理解例句——“老师从门口走来。”“老师从讲台走来。” “老师从这儿走来。” ●通过例句,让同学们知道“从”字可以表示起点。 ●板书:

快乐汉语 第一册 第八课教案

《快乐汉语》教案第三单元饮食 第八课我要苹果,你呢 课型: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的中学生 教学目标:1.会话:购物时谈论需求(水果和饮料) 2. 语音:学习z、c、s的发音,并与zh、ch、sh辨析。 3. 词汇:认读生词“水果”、“苹果”、“果汁”、“汽水”、 “要”、“呢” 4. 语法:学习三种疑问句形式(要+什么;要+名词;A+要+名词,B+呢) 5.汉字:认读并书写“要”、“水”、“汽”、“茶”四个汉字教学重点:学会在购物或做客等语境中询问需求;7个生词;4个汉字。 教学难点:语言点:“你要什么”“你要水果吗”“我要苹果,你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图片法;翻译法;交际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师生问答方式询问早餐。 2.提前板书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3.听写上节课的4个汉字,并纠错。

二、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可以用英语翻译一下。“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s”学生不会用汉语回答的话,可以用英语或者印尼语回答。 三、讲练新课 1.用PPT展示或者拿出画有水果的图片,让学生会认读几种重要的水果的生词。 2.练习水果名称。把学生分成两组,将自己制作的水果卡片分发给每一位同学,一组手持拼音卡,一组手持生词卡。老师念水果名字,持有该水果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同时复述水果名称,哪一组最快得一分。 3.讲解生词“要”。首先PPT展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要动词“喝”和“吃”,并用“要”将这两个动词代替。 4.讲解句型。老师拿出所有水果卡片,依次摆开。询问学生“你要水果吗”学生答“要”。再继续问“你要什么水果”学生答。最后老师带读这两个句子。 5.练习句型。情景表演,首先每两人一组,练习买水果情景的对话,再让两组学生自愿上台表演。 6.教写汉字“要”,“水”。首先播放flash笔顺视频,然后老师示范性的板书,学生模仿。最后检查纠错。 四、布置作业。两个汉字各写5遍;回家后把情景对话表演给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分享了六下语文第十课的课件给大家,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目标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5 快乐汉语第五课示范教案

《快乐汉语》示范教案: 第五课我有一只小猫 教学目标 交际话题:谈宠物 语言点:我有一只小猫 生词:有猫狗只小一二两三四五六 汉字:只小一六 语音:g k h 一、基本教学步骤 (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中的宠物,向学生介绍本课的规定情景,熟悉本课话题。 方法:给学生出示猫和狗的卡片,问学生家里有没有这些宠物,有多少只。自然导入本课生词学习环节。 (二)学习生词:教师出示第四课的家庭成员的图片,同时出示“猫”和“狗” 以及数字手语的图片,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读生词,熟悉本课生词的汉语发音。 教师出示生词卡并领读生词,让学生把本课的图片形象和生词对应起来。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方法:模仿法、直观法、图片法、形象法 游戏:动物叫声 全体学生一起说:“叫了,叫了,什么叫了?”老师或一个学生随机说出:“小猫叫了”或“小狗叫了”“小鸡叫了”“小羊叫了”等不同动物的名称,其他学生要立即根据所说的动物,发出相应的叫声。这个游戏可以通过趣味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生词“猫”、“狗”的记忆,并适当扩展学习少量常见动物的名称。 (三)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看图片说汉语比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举手抢答(正确说出汉语),最后答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四)讲解中国人的数字手语表示法(1-6)。 操练:教师做手势,学生说数字。学生熟悉了数字的汉语说法后,老师出

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字。 游戏: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请一位学生出列。教师把数字汉语卡片放到地上,教师说出一个数字,两位学生马上向对应的卡片跑去,先跑到的学生那组得1分。然后依次轮换进行,直到全部学生跑完为止。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找邻居 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人分到一个数字卡片。老师随意点名,如“三号”,站在相应卡片学生左右的两个学生要立即举起卡片,站在三号位置的学生却不能动。然后由被点到的学生继续向下点名,以此类推。被点到的学生如果动了或者左右两边的人没有动,都被淘汰出圈。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反复的强化数字的音、义结合,使学生熟悉汉语数字。 (六)做练习1和2: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词的发音与意义,并建立汉字 与实物的联系。 (七)朗读练习3,为导入量词“只”做准备。 (八)导入量词“只”。对比英语与汉语在使用数量词时的异同:英语中在不可数名词前使用量词,或者在一些固定说法中使用量词;而汉语中一般在数词与名词之间使用量词。如“一猫”、“两狗”,汉语中必须使用量词“只”(“狗”的前面也可以用“条”)。教师可以出示本课“猫”与“狗” 的卡通图片,用1X“猫”、2X“狗”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见本课“语言点”)。如:六只猫、五只狗、三只猫。强调“只” 的前面不用“二”,要用“两”,说“两只猫/两只狗”,不能说“二只猫/二只狗”。 组词练习: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数词+只+猫/狗”,组合成词组,要求按正确顺序排列。 方法:句型操练法。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熟悉该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序。(九)讲练表示领有的动词“有”(“主语+有+宾语”): 我有一只猫。/他有两只狗。 课堂活动:把“我”“有”“只”“小”“猫”“狗”以及1-6的数字卡片 和第四课的家庭成员卡通头像发给学生,由老师用汉语说句

国学第九册第三课教案

国学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道与自然第3课道无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惚hū、恍huǎng、窈yǎo、冥míng、甫fǔ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熟读成诵。 3.重点理解“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等词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简介 这一课内容选自《道德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二、诵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对于不认识和易错的字重点强调,标准拼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跟着音频试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

3.学生练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对照译文理解课文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2.重点字词解释 ①、孔:甚,大。 ②、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③、容:运作、形态。 ④、恍惚:仿佛、不清楚。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国学课教案课程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话题:饮食 课程名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初中生,25人(14-15岁) 课堂时间:45分 教具:《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第一步骤:复习和导入(5分) 利用双面是生字的卡片,复习食物词汇: 老师领读然后学生抢答;猜对了就拿到卡,拿卡最多的学生得到小礼物;(学生打开《Chinese English vocabulary cluster booklet by 王杰》)(see1) 第二步骤:介绍新句型:(15分) 吃,喝; 你想吃什么?你想喝什么? 复习:老师问,学生答,然后做“转圈圈”练问答;(see2) 复习:已经学过的偏旁:人,水,口… 第三步骤:

配对编对话:老师先给学生解释范例(see teacher book P35, exercise 2)3问3答(see3,4)(10分) 第四步骤:到班上表演;(see4)(10分) 第五步骤:做练习3:听选;(student’s book p 29)(5分) 第六步骤:作业:做练习4,5,6;(student’s book p 30,31) (Work book P44)

《快乐汉语》课件设计 话题:饮食 课程名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初中生,25人(14-15岁) 课堂时间:45分 教具:《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 1.生字,生词卡:吃,喝,鸡蛋,茶,咖啡,炒饭,…; 在做枪答时,学生可以看着Booklet上已经被要求的词汇;

2.学生分两个组,一组在里,一组在外,老师放音乐,音乐 停了,在里圈的学生问,在外圈的学生答,然后里圈和外圈的人互换; 3.老师把范例对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翻译,同时给学生解 释; 4.学生编对话的场景可以是: 和父母或朋友在一起吃早饭或晚饭,在家或在饭馆; 内容应包括:打招呼,吃什么,喝什么,不吃,不喝什么? 每人至少要编3-5句;(多编有奖) 可以用已经学过的词,eg:不,想…; 5.挑3-5对学生来教室前面表演;

快乐汉语13-24教案

快乐汉语(第十三——二十四课)教案 海南师范大学王英 课题第十三课现在几点课时 2 授课方式及手段:讲练结合,适当提问。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交际话题——问时间、问钟点; 2.语言点学习——现在几点? 现在五点半。 3.生词学习——现在几点半 4.汉字书写——现几点半 教学重难点:1.汉语钟点的表达; 2. 汉语数量词直接做谓语; 3.语音练习——r的发音。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1——12)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看本节课的句型,请学生猜猜要学习的内容。P56 二、复习 1.复习数字 2.复习前一课的内容。(用ppt展示一些活动场所) 三、学习新内容 1.做练习1,目的是要求学生先听懂整点和半点的表达。(首先从交际需要出发,先练听力) 2.做练习2,目的是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本课关于“时间的询问和表达”的句型有所了解。 3.做练习3,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课句型的听觉印象。 4. 做练习4,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本课句型。

(同时应注意提示汉语数量词可直接做谓语的特点;学生的语音问题。) 注意,在课堂上,教师此时可设计关于钟点的ppt。另外也可以问学生什么时候起床、吃早餐等。 5.做练习5,学习本课的生词、生字。——现在、半、几点、哪儿、 几(用ppt可让学生来猜字词。,其中应注意“儿”与“几”的区别。) 6.做练习6,进一步掌握生词的意思及把握本课句型。 7.做练习7,请学生来写汉字。 8.做练习9,请学生读绕口令,注意“r”的发音及其与英语“r”区 别。 四、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1.时间的其他表达方式; 2.有关“几”的用法。 几+量词?(问十以内的数字) 多少+量词?(问十以上的数字) 五、布置作业:复习第十三课、预习第十四课生词。 课后练习:见课本课后练习题 阅读参考书目:无 教学小结:无

快乐汉语-第十九课-朱咏红张颖丽

《快乐汉语》 第十九课-你的爱好是什么 设计者:朱咏红,张颖丽 1. 教学对象: (1)年龄——12岁(6th) (2)汉语水平——零起点 2. 教学目标 (1)学习者知识背景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能说一些汉语,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 (2)本课总体目标 ——学会询问他人的爱好,并表达自己的爱好。 子目标1:有关中国的知识 ——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子目标2:有关汉语的知识 ——“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我的爱好是……”和”“我喜欢……”子目标3:有关交际的技能 ——在对话时,表达自己的喜好并了解他人的喜好。 子目标4:有关文化活动 ——视频:外国学生参加北京民乐夏令营。

3. 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 A. 课文内容 a. “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音乐。”——第七单元第十九课 b. “你喜欢电脑游戏吗?”“我喜欢电脑游戏。”——第七单元第十九课 B. 与喜好相关的词汇 (2)话题:谈论个人和他人的喜好。 A. 表达自己的爱好 B. 询问别人的爱好 (3)语言要素: A. 语音:熟悉生词的发音。 B. 语法:句型“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音乐。”“你喜欢电脑游戏吗?”“我喜欢电脑游戏。” C. 词汇:爱好、音乐、电脑、看书、画画、喝茶、游戏、上网、运动、他的、我们的 D. 汉字:什、么、音、乐 (4)教学重点: 句型:-“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音乐。”“你喜欢电脑游戏吗?”“我喜欢电脑游戏。”。(重点基本句型) 必学词:爱好、音乐、游戏 (5)相关文化: 视频:外国学生参加北京民乐夏令营。 4. 教学活动 (1)活动方式: ——欣赏中国歌曲 ——配合卡片,让学生熟记词汇

国学教学设计第六课

国学教学设计第六课 太保营小学国学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课《弟子规》精选佳句(四)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教学目标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法、学法演示法、对比法、打比方、多种形式的诵读、讨论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小朋友:「匆匆忙忙的写考卷,还是从从容容的写容易把题精读课文,教师讲解文字含义,目答对呢」,所以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 解决疑问,激发就不容易出错。求知欲。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 白旗,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的做好每一 个细节。 (二)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小朋友:「你们认为举实例,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些地方是斗闹场」,记得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有一位年青人在网吧玩电脑,结果被一位陌生人枪杀,后来才发现杀错人

了,他要杀的人原来是在隔壁,你们说冤枉不冤枉呢其实一点 不冤枉,今天他不要去这个场所,就不会有这个意外发生了。 「邪」是不正,「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 情,我们不要去问,小朋友:「不可以问,那可以听吗,可以看 吗,」引导学生发现自 身的不足,用本(三)复习 课内容约束自己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行为。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 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义, 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 言。 补充故事 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 通过讲故事使学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生明白本课的主 要内容。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 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於接受儿子的进谏, 停止撤军的行动。 二、故事启蒙: (一)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因此母亲为了栽培孟子,

快乐汉语第二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二课《你叫什么》 一、教学对象 中学生,班容量35人。(汉语基础低,学习了《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一课) 二、教学时间 第二课一共两个课时,每个课时50分钟。 三、教学目标 1、交际技能目标:学会问对方名字和回答自己的名字;学会说国籍; 2、语言知识技能目标: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四、教学内容 1、交际话题:提问名字和国籍; 2、需要掌握的语言点: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3、生词:叫、什么、是、哪、国、人、中国、柬埔寨 4、汉字:中国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2、你是哪国人?我是柬埔寨人/中国人。 六、教学方法 任务法、交际法、卡片法、游戏法 七、教学活动 老师准备卡片,每张卡片印着汉字或者词语,包括“我”“叫”“你”“哪国”“是”“什么”“柬埔寨”“李小龙”等,共五套,分给五个小组,教师随机读某个句子,听到相应句子的学生要将手中的卡片举起并连句子,然后再一起读出来,做对的同学得一分,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八、教具准备 A、卡片类:写着本课有关字和词语的卡片若干张; B、媒体类:PPT; C、准备奖励。 九、教学步骤 1)开始时候导入,教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教师单独问同学“你好”,同学回答“你好”,教师再问“你好吗”,学生回答“我很好”。 2)老师指着PPT上图片问“你叫什么”,“我叫达拉”“我叫李小龙”。然后问某个学生“你叫什么?”,然后教学生说“我叫XX”。全班跟着一起说,老师随即问学生,学生之间互相问; 3)通过游戏练习“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4)老师指着PPT上照片问“你是哪国人”,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全班跟读,然后指着另一张照片问“你是哪国人”,回答说“我是泰国人”,全班跟着说。 十一、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 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遍。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