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糖的呈色反应与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与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与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与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与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就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与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她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就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二)还原糖的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的单糖与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成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

1、Fehling反应

费林试剂就是含有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则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上述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在碱性条件下,糖不仅发生烯醇化、异构化等作用。也能发生糖分子的分解、氧化、还原或多聚作用等。由这些作用所形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强烈的还原作用,因此企图用简单的氧化还原作用来写出反应平衡式就是不可能的。

为了防止铜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就是可溶性的络离子,该反应就是可逆的。平衡后溶液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铜。费林试剂就是一种弱的氧化剂,它不与酮与芳香醛发生反应。

2. Benedict反应

Benedict试剂就是Fehling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Fehling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3.Barfoed反应

该反应的特点就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还原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单糖与还原二糖的还原速度有明显差异。单糖在3min内就能还原Cu2+而还原二糖则需20min。所以,该反应可用于区别单糖与还原二糖。当加热时间过长,非还原性二糖被水解也能呈现阳性反应,如蔗糖在10 min内水解而发生反应。还原二糖浓度过高时,也会很快呈现阳性反应,若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也会干扰此反应。

三、实验试剂与材料仪器

1.测试糖液

2%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1%淀粉溶液与2种未知糖液。

2、试剂

①Molish 氏试剂

称取α-萘酚2克,溶于95%乙醇中并定容到100ml。注意临用前,新鲜配制,贮于棕色瓶中。

②蒽酮(Anthrone)试剂

溶解0、2g蒽酮于100mL浓硫酸(A、R.,比重1、84,含量95%)中。当日配制、使

糖类的颜色反应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2)滴管 3.试剂 (1)莫氏( Molisch)试剂: 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 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5)1%淀粉溶液 100mL (6)0.1%糠醛溶液 100mL (7)浓硫酸 500mL 4.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 0.1%糠醛溶液各 1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 (3)水浴锅 3.试剂 (1)塞氏(Seliwanoff)试剂 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 1000 mL 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4.操作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 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 5 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二)还原糖的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的单糖和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

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1.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 (1)淀粉的鉴定 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的特性,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必修一P18)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生物学中,常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不能用甘蔗、甜菜。 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3)脂肪的鉴定(必修一P18) 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脂肪小颗粒+苏丹Ⅳ染液→红色小颗粒。 (4)蛋白质的鉴定(必修一P19)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其成分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其原理是:先加1mLA液,造成碱性反应环境,再加4滴B液。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发生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DNA和RNA的染色鉴定(必修一P26-27)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6)酒精的鉴定(必修一P91-92,选修一P4-5)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检验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酒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从橙色变成绿色。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7)二氧化碳的鉴定(必修一P91-9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二氧化碳的鉴定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根据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或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多少判断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8)亚硝酸盐的鉴定(选修一P10)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黄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奈基乙二氨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染料。 2.结构鉴定呈现的显色反应 (1)检测线粒体(必修一P47)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检测染色体(必修一P115-116) 染色体(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成紫色,但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红色。 (3)花粉粒鉴定(必修二P8) 用F1花粉鉴定法还可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如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禾谷类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它不仅控制籽粒淀粉粒性状,而且控制花粉粒淀粉粒性状。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材料与方法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5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四.结果与分析 表1 表2 1.由表1可知,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糠醛均可发生Molisch

反应,但产生的紫环颜色不同,反应后试样的颜色也不同,其中糠醛的紫环颜色最深,且试样颜色为深棕接近黑色。加入浓硫酸后,糠醛溶液立刻发生变化,淀粉和蔗糖产生现象时间相当。 发生以上现象是因为糖类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才能与α-萘酚反应,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同种类的糖需要的时间不同,因此产生紫环现象的时间不同,而糠醛溶液可直接与α-萘酚反应,所以产生紫环现象的时间最短。且不同的糖性质不同,导致紫环的颜色也不同。 2.由表2可知,果糖溶液最先变红,蔗糖溶液出现红色的时间与果糖几乎相同,葡萄糖溶液变红时间最晚,且颜色最淡。 果糖是酮糖,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因此果糖反应最快。而蔗糖是二糖,可水解为酮糖。葡萄糖是醛糖,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五.讨论与结论 Seliwanoff反应试验中,1%的果糖和蔗糖均在2分40秒左右出现红色,葡萄糖在4分钟左右变色。前人所做试验中1%的果糖和蔗糖有在2分钟时开始变色,有在3分钟时开始变色,1%的葡萄糖有在3分时变色,有在4分钟时变色。因此我所做的试验结果与前人相似。但有些试验中加热时间延长到20分钟,分别记录2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时溶液的颜色,发现在2分钟时果糖有黑色沉淀生成,其他溶液均无沉淀。加热至10分钟后,溶液均变为棕色或黑色。加

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

0644814 许丛宇 2008/12/30 生物碱 (1)Vitali 反应 C H C H 2O H C O O R H N O 3 C H C H 2O H C O O R N O 2 O 2N N O 2K O H C 2H 5O H N C O O K N O 2 O 2N C O O R C H 2O H 紫色 (2)DDL 反应 C O CH OH HIO 4 O HCHO CH 3CCH 2CCH 3O O CH 3COONH 4 N H C C H 3C CH 3 O O H 3C CH 3DDl 黄色 (3)沉淀反应 书本P155 糖 Molish 反应(试剂:浓硫酸,α-萘酚。常用色谱显色剂:邻苯二甲酸和苯胺) 糠醛衍生物和许多芳胺、酚类及具有活性次甲基的基团化合物缩合成有色的化合物 香豆素: (1)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的显色反应 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2)与酚类试剂的反应 具有酚羟基,可与FeCl3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若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或6-位上没有取代,其内酯环碱化开环后,可与Gibb’s 试剂、Emerson 试剂反应。机制如下: Gibb’s 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乙醇溶液在弱碱条件下,2,6-二氯(溴)醌氯亚胺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Emerson 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2%的4-氨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红色化合物。 醌类 颜色反应: 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性质。 (1)Feigl 反应----醌的通性,所有具醌核的化合物均可反应。(方法、机理:见书 312页) 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O O OH COONa HONH 2.Cl H O H N H OH O O H N H O O Fe Fe 3+ H + C C 1/3 ( 红 色) O H H O N Br Br Cl O N Br Br -O O N Br Br O + pH 9~10 O H H N N N H 2CH 3 CH 3 O K 3Fe(CN)6 N N N CH 3CH 3 O O + [O]氨基安替比林 ( 红 色)

实验82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82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二)还原糖的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的单糖和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

1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讲稿)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讲稿) 本次实验目的是了解鉴定糖和还原糖的原理以及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予以验证。2人一组,前1-18组1个实验室。 二、实验原理。 糖的鉴定: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鉴别:含有自由醛基(-CHO)或酮基(>C=O)的单糖和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成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 三、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一共采用了6种糖液作为测试糖液,2%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1%淀粉溶液和1种未知糖液,每种糖液均有专门的移液管移取(贴有标签,有些实验可能只需加几滴,可以在移液管头部套上胶头滴加),不要弄混,所有试剂都有相应的移液管移取(大概4个组公用1套),用后请放回原位,方便别的同学使用。 实验包括2个部分,共7个实验。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步骤:取6支已标号的试管,分别加入各种测试糖液lmL(约15滴),再各加入Molish 试剂2滴,摇匀。逐一将试管倾斜,分别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l mL,然后,小心竖直试管,使糖液和硫酸清楚地分为两层,观察交界处颜色变化。如几分钟内无呈色反应,可在热水浴中温热几分钟。记录各管出现的颜色,说明原因,检定未知糖液。 该实验希望大家注意: 1、按书上步骤操作,尽量不要让糖液和浓硫酸混合,以方便观察出现的紫环。 2、该实验阳性只能说明有糖的存在。 3、Molisc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因

糖的呈色反应和定性鉴定

糖的呈色反应和定性鉴定 目的要求 (1) 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 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Ⅰ. 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以及丙酮、甲酸和乳酸均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试剂 Molish试剂:取5g α-萘酚用95%乙醇溶解至100mL,临用前配制,棕色瓶保存。 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 操作方法 取试管,编号,分别加入各待测糖溶液1 mL,然后加两滴Molish试剂,摇匀。倾斜试管,沿管壁小心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摇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用水代替糖溶液,重复一遍,观察结果。

Ⅱ. 蒽酮反应 实验原理 糖经浓酸作用后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作用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试剂 蒽酮试剂:取0.2g 蒽酮溶于100mL 浓硫酸中,当日配制。 待测糖溶液,同Molish试验。 操作方法 取试管,编号,均加入1mL蒽酮溶液,再向各管滴加2 ~ 3滴待测糖溶液,充分混匀,观察各管颜色变化并记录。 Ⅲ. 酮糖的Seliwanoff反应 实验原理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酮糖在酸的作用下较醛糖更易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鲜红色复合物,反应仅需20-30秒。醛糖在浓度较高时或长时间煮沸,才产生微弱的阳性反应。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 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

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 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 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 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 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 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 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 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 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 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

实验一 糖类的颜色反应

第十六章实验技术 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 3.水浴锅 四、试剂 1.莫氏(Molisch)试剂:5% α-萘酚的酒精溶液,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并用此酒精使总体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此试剂需新鲜配制。 2.塞氏(Seliwanoff)试剂:称取间苯二酚0.05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此试剂需新鲜配制。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1%果糖溶液:称取果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0.1%糠醛溶液:称取糠醛0.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8.浓硫酸500mL 五、操作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5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

生物中常见显色反应

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 (1)淀粉 直链淀粉由a-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子组成,呈线状链;支链淀粉在分支处有a-1,6-糖苷键连接,其直链部分也有a-1,4-糖苷键连接。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 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a-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不是。能与醛基发生特定颜色的指示剂斐林试剂、班氏试剂进行鉴定。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 ①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NaOH溶液,乙液CuSO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0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②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硫酸铜溶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入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物)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蓝色溶液-红黄色沉淀 化学上常用银氨溶液来鉴定还原性糖。 (3)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都是用于鉴定脂肪 (4)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DNA的鉴定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二苯胺试剂进行鉴定。现配现用。原理: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叫-羟基-7-酮基戊醛,再与二苯胺试剂结合显蓝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的DNA含量成正比。实验时将二苯胺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冷却后即呈蓝色。二苯胺有毒 常温下DNA还有遇甲基绿溶液呈蓝绿色的特性。甲基绿是碱性染料,细胞学上常用来染染色质,将它跟酸性品红一起可作植物木质部的染色。 (6)DNA和RNA的染色鉴定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7)酒精的鉴定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二氧化碳的鉴定 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pH值为6.8~7.6。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糖类测定

1.糖蜜成分分析 1.1糖蜜中总糖、蔗糖及还原糖含量分析 1.1.1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 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或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或甲苯衍生物)起显色反应,己糖反应产物在490nm处(戊糖及糖醛酸反应产物在480nm)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1.1.1.1 试剂: 浓硫酸(分析纯,95.5%)6%苯酚(临用前配制) 标准葡萄糖 1.1.1.2 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 ①标准曲线的制定 准确称取标准葡萄糖20m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并以水补充总体积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静置10min,摇匀,室温放置20min后于490nm 测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 1 为光密度值,得标准曲线,如图 ②样品含量测定 吸取样品液1.0mL,按上述步骤操作,测光密度,以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 ③实验结果

表1 糖蜜中的总糖含量 甘蔗糖蜜524 甜菜糖蜜443 1.1.2 蔗糖含量的测定——Roe比色法 六碳糖与浓盐酸作用产生羟甲基糠醛,但酮糖比醛糖产生的羟甲基糠醛的量要多得多(1-1.5%酮糖与20%醛糖所产生的轻甲基糠醛量相等)。此羟甲基糠醛在一定条件下和酚类化合物一间苯二酚形成鲜红色。此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酮糖所特有,所以可作为酮糖测定的依据。样液中若同时存在果糖、葡萄糖或麦芽糖等不影响蔗糖的测定。其测定范围在40-360μg。 1.1. 2.1试剂 A:间苯二酚溶液,0.1g间苯二酚用6mol/L盐酸溶液溶解后定容至100mL; B:10mol/L盐酸,量取83.5mL浓盐酸(比重1.19)注入蒸馏水中,并稀释到100mL,冷却; C: 2mol/L氢氧化钠,准确称取8.0g氢氧化钠,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D:蔗糖标准溶液(1mg/mL),精确称取0.1g恒重蔗糖(90℃烘至恒重),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1.1. 2.2标准曲线制作 先用蒸馏水把1mg/mL蔗糖标准溶液稀释成0.4mg/mL蔗糖溶液,然后吸取0、0.1、0.2、0.4、0.6、0.8、0.9mL,分别加入试管中,再用蒸馏水使各管补足到0.9mL。此时,各管中含蔗糖量分别为0、40、80、160、240、320、360μg,各管中分别加入0.1mL 2mol/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最终浓度为0.2mol/L),混匀后在100℃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立即在流水中冷却。再加入间苯二酚溶液1mL,10mol/L盐酸3mL,摇匀后放80℃水浴中加热8分钟,冷却后在500nm 波长处测光密度值。以蔗糖含量(μg)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

最新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 应

第十六章实验技术 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 3.水浴锅 四、试剂 1.莫氏(Molisch)试剂:5% α-萘酚的酒精溶液,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并用此酒精使总体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此试剂需新鲜配制。 2.塞氏(Seliwanoff)试剂:称取间苯二酚0.05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此试剂需新鲜配制。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1%果糖溶液:称取果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0.1%糠醛溶液:称取糠醛0.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8.浓硫酸 500mL 五、操作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5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糖的呈色反应与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与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与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与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与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就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与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她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就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二)还原糖的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的单糖与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成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 1、Fehling反应 费林试剂就是含有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则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上述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显色反应简便记忆

显色反应 生物碱 碘钨苦味雷氏铵,试剂专属生物碱碘-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饱和苦味酸、雷氏铵盐等。 糖类 糖抹栗子,硫酸奶粉。糖的显色反应中最重要的是Molish反应,常用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用谐音记 醌类 菲戈反应所有醌,亚甲蓝苯醌和萘醌,兄弟brother羟基醌,kissing接吻找空位,金属离子酚羟基。 记忆窍门:Feigl音菲戈,是个大帅哥,女人都喜欢,女人不就是“坤(醌)”吗?Portrayer’s形似brother,兄弟,联想到“枪”、“基”; Keating形似kissing,吻,可不得找有空位的吗;金属属阳,联想到男、枪。 (1)Feigl反应所有醌类。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专用于检识苯醌及萘醌。 (3)Portrayer’s反应羟基醌类 (4)Keating-Craven反应当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的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 (5)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具有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 香豆素 异羟肟酸,所有内酯;三氯化铁,测酚羟基;鸡勃反应,酚羟蓝色;一摸反应,酚羟变红。 谐音,不解释 1.异羟肟酸铁反应所有内酯(包括香豆素和强心苷)。 2.三氯化铁反应具有酚羟基的香豆素。 3.Gibb’s反应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蓝色。 4.Emerson反应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红色。 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都要求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且酚羟基的对位要无取代才显阳性。 黄酮 盐酸-镁粉,无查耳酮;四氢硼钠,二氢黄酮。锆盐反应,3、5-羟基; 5-羟褪色,3-羟鲜黄。加氯化锶,邻二酚羟;三氯化铁,酚羟阳性。硼酸显色,5-黄2′-查。 (一)还原试验 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2.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酮类。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1.锆盐: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羟基存在时,均可与该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故当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 2.氯化锶(SrCl2):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3.三氯化铁: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产生阳性反应。 (三)硼酸显色反应:5-羟基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类。 (四)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1.二氢黄酮类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类化合物。 2.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 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出现黄色→深红色→绿棕色沉淀。 皂苷 立勃反应,所有皂苷;醋酐-硫酸,甾体三萜;氯仿-硫酸,可纸层析。

糖的呈色反应

糖的呈色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 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步骤: (一). 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 1.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以及丙酮、甲酸和乳酸均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 2.试剂 Molish试剂:取5g α-萘酚用95%乙醇溶解至100mL,临用前配制,棕色瓶保存。 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 ? 3.操作方法 取试管,编号,分别加入各待测糖溶液1 mL,然后加两滴Molish

试剂,摇匀。倾斜试管,沿管壁小心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 摇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用水 代替糖溶液,重复一遍,观察结果。 (二)蒽酮反应 1.实验原理 糖经浓酸作用后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作用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2.试剂 蒽酮试剂:取0.2g 蒽酮溶于100mL 浓硫酸中,当日配制。 待测糖溶液,同Molish试验。 3.操作方法 取试管,编号,均加入1mL蒽酮溶液,再向各管滴加2 ~ 3滴待测糖溶液,充分混匀,观察各管颜色变化并记录。 (三). Fehling试验 1.实验原理 费林试剂是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则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试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 糖得呈色反应与还原糖得检验 一、实验目得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与醛糖得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得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与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得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得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与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与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得产物与酚核得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得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就是鉴定糖类最常用得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得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与结合存在得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得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得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得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她糖得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得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得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就是鉴定酮糖得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得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得煮沸,才给出微弱得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得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得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得沉淀物。 (二)还原糖得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得单糖与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得还原性,并且常成为测定还原糖含量得各种方法得依据。 1.Fehling反应 费林试剂就是含有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得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则生成黑色得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得氧化亚铜沉淀。上述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复习课程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 糖的检验

实验1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 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 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