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有效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 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有些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有一些教学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如有些情境设置目的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

些情境不符合实际,脱离现实;有的情境创设没有思维深度,趋于表面;有些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演示,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些有效性不高的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非但没有帮助,反而对学生数学学习形成了干扰,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说,能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小动物,或是

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有效情境创设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情境的合理性

大多数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对低年级儿童而言,颜色、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的形式创设有趣的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侧重创设自主学习、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因内心的成功体验而产生的情绪满足,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圆的周长”创设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1:听过。生2(悄悄地):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得有声有色,但是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样的“童话情境”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这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位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情境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问题源于某种情境, 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 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例如, 一位老师在教学《可能性》时这样创设情境的:开始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颗漂亮的弹珠(双手举出)。现在我把它藏在我的一只手里,你们猜一猜会在哪只手里?生猜测:左手,右手,可能会是左手,也有可能右手(老师特别喜欢这个同学的“可能”这个词)就说,那就是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我们不能确定它的结果,有些事则可以确定它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接下来探究新知识,老师说,一听说要学习新本领,有3个小朋友也跟着老师来了。这里边其中有1个是哭脸,2个是笑脸。到底哪个是哭脸,哪个是笑脸?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老师让学生猜1号小朋友哭脸还是笑脸,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有的猜哭脸,有的猜笑脸,有的说1号可能是笑脸,也可能是哭脸。老师板书(可能)让我们揭开他神秘的面纱(笑脸)。接着猜2号小朋友,从同学们的猜测中知道,2号可能是哭脸,也可能是笑脸。师生一起见证(笑脸)。最后猜3号小朋友是哭脸还是笑脸,学生高声回答(哭脸),师接着

问:“一定吗?”,“一定”。最后一个一定是哭脸!师板书(一定)师生验证(哭脸)。他一定是哭脸,不可能是笑脸。再板书(不可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可能性。

(三)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体现思考性原则

数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求一时的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而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或产生疑惑,或激起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深刻的数学思考,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内涵。注重情境的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 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间。因此,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问题思考空间大小的影响。首先, 要考虑材料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 条件的呈现比较隐蔽、解决问题的步骤稍多、解题方法或结果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思考空间相对较大, 反之则小。其次, 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方法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 这样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间, 又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成功需要”。如下面的问题: 淘淘家离学校5 千米,笑笑家离学校4 千米, 淘淘到笑笑家多远? 教师的详细分析和标准化答案往往会损害问题的教育价值,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交流, 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会有所收获, 对数学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