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
精神病的社区管理

四、考核指标
(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 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 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
注:依据当地3年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得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若当地未开 展调查,建议采用浙江、河北省调查的重 性精神疾病患病率(1%)。
四、考核指标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最近一次随 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 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 (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 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数×100%。
个案管理计划的制定
一个完整的个体服务计划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现况评估→ 明确问题→ 确定目标→ 制订指 标→ 采取策略→明确责任→检查进度 第一步:评估现况 对个案的评估是基于精神状况、躯体状况、 危险性、社会支持、残疾情况、经济状况 等全方位的。
个案管理计划的制定
第二步:明确问题 根据评估的情况,明确主要的问题,作为 定目标和提供各项服务的依据。在不同的阶 段,主要问题可能不同,一般来讲,每次 评估后设定的主要问题不能太多,以不超 过三个为宜。
(二)随访内容
1.分类干预-病情稳定者 病情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 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 状态,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 定的患者。 要求: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 个 月时随访。
(二)随访内容
2.分类干预-病情基本稳定者 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 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 情稳 定”之间。
个案管理计划的制定
第四步:制订指标 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几个细化的客观指 标来检验康复的效果。这些指标要切合实 际,有可操作性。 这些指标要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比如 对生活懒散的病人,康复成功的指标可能 是:按时起床,每周洗澡一次,自觉洗漱。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探索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
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管理。
观察组对成员进行社会功能训练,生活技能培训,健康知识学习等社区管理模式干预。
对两组成员实施2年定期随访。
并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分,并作分析与对比。
结果观察组成员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
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有帮助。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社区管理模式重性精神疾病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总称。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等六大类病种,有复发率高,病程长,易出现危险行为等特点,通常成年早期发病率较高[1],对患者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虽然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复发率高,且社会功能恢复差。
近年来,对患者心理上的辅助治疗逐渐受到重视[2],并且逐渐从医院、病房治疗转向社区。
1996年以来,我国残联和政府部门结合我国情况,参考国外经验,在各地展开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康复工作。
为帮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2004年起,由中央补助的668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开启了重性精神疾病医院和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新道路[3]。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登记备案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
其中观察组男23人,女17人,平均年龄(43.1±5.32)岁。
对照组男27人,女13人,平均年龄(45.8±4.52)岁。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研究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适应、就业、生活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社区康复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康复方式。
社区康复模式指的是在社区兴建精神康复机构,通过医、教、助、职、扶等综合服务,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和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尽快走出困境,回归社会生活。
本文旨在对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优势、实施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优势2.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精神疾病患者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长期缺乏有效的康复手段,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不断恶化,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而社区康复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2 降低辍学、拖延等现象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失学、辍学等现象,导致学历低、职业技能低,无法融入社会的状况。
社区康复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迅速融入社会。
2.3 减低经济压力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较高,而且治疗时间较长,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社会康复模式可以减轻患者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治疗成为可能,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好的条件。
2.4 降低复发率经过社区康复模式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在回归社会后会得到更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降低其精神疾病的复发率,而且可以重返社会舞台,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积极的贡献。
三、实施方案3.1 建立精神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模式需要建立精神康复机构,以建立该机构的基础设施、专业医务人员、康复设备和客户服务。
此外,该机构还应提供康复治疗所需的设施、器材设备、药品和其他必要的服务活动。
3.2 分员式管理精神康复机构采用分员式管理,即负责康复服务的专业人员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分类,预测康复时间,制定康复计划和康复方案,组织和协调康复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精神病病人是一类需要特殊关注和治疗的病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得到关怀和帮助,同时需要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
在社区管理和防治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说,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经常会感到孤立和排斥,从而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和痛苦。
因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近邻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帮助病人更好的融入社会;•雇主应该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让病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应该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扶持。
二、提高社会警觉性虽然精神病病人是一类需要关爱的病人,但是如果遇到极端情况,他们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因此,提高社会警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警觉性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通过广告宣传,让人们了解到精神病病人的性格特点和需要,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警察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发生的危害行为;•社区居民应该及时报告可疑人员的行为,以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就医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需要长期的过程,医院等医疗机构是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的地方,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更好的康复。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区康复的工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和机会。
•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社区提供康复辅助服务,如职业培训、康复辅助用品、心理咨询等,帮助病人重返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加强社区的审美环境改善,通过公共景观和绿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精神文明素质。
四、加强心理疏导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改善能够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和自尊,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精神病康复管理服务的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精神病康复管理服务的探讨目的探讨城乡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精神病康复管理的有效模式。
方法社区精防领导小组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村卫生干部,患者家属(监护人)互通信息机制,通过开设“阳光心园”康复基地,健康教育,送药体检,分类、分级管理,群防群治,随访监控做好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服务。
结果通过五年康复管理的探索,六灶社区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监护率98.78%,显好率85.43%,肇事肇祸率﹤0.1%,社会参与率88.26%。
管理有显著意义。
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城乡结合社区精神病的康复管理模式有效可行,有效控制精神疾病病情,恢复社会功能和防止复发,精神病肇事肇祸率降低。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 effective model of the urban-rural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Methods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co-leading group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established village health cadres and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guardia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mechanisms,through the creation of “Sunshine Heart Garden” base rehabilitation, health education,medical drug delivery,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follow-up monitoring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to do the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Results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the five-year exploration of Liuzao community effective care for mental patients rate 98.78%,significantly better rate of 85.43%,accident of cause trouble rate <0.1%,social participation rate 88.26%.Management is significant.Conclusion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urban-rural community mental management effective and feasible,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mental illness condition,restoration of social function and prevent recurrence,reducing the rate of mental illness accident of cause trouble.[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Mental;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是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的作用,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1]。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而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管理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可以减少对家庭和社区的负担。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显得尤为紧迫。
首先,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网络。
这包括建立专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对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康复指导。
其次,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
精神疾病常常伴随着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因此,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立志愿者团队,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另外,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建立多种形式的康复治疗项目,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职业康复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总的来说,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网络,加强社会支持,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加强监测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减少对家庭和社区的负担,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研究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研究如何做好精神患者的社区管理和社区康复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精神患者社区管理康复进行了探讨与实施。
1精神患者社区康复和管理所遵循的原则、方式、达到的目的从社会学角度讲精神患者是一种社会功能缺失的特殊患者,社区康复就是帮助他们逐步恢复缺失的功能或降低功能的缺失速度。
1.1精神患者社区康复和管理遵循的原则精神患者的社区康复和管理适用于精神疾病缓解期和康复期的患者,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夸大社区康复的效果,取得患者监护人的同意,做好患者的监护管理。
1.2精神患者社区康复和管理的方式建立以政府牵头、协调卫生、民政、公安、村社区的机制,以村社区为基础,在村社区建立活动场所,培训村社区辅导员并参与康复与管理的方式。
1.3精神患者社区康复和管理的目的①确保十七大和奥运会的顺利召开。
②做好精神卫生条例的宜传和贯彻,提高全民的精神卫生水平。
2精神患者社区康复和管理的操作流程在政府的宜传引导下,卫生、民政、公安参与,社区委员会主办的精神患者社区康复和管理其体操作流程:2.1社区委员会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挑选出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有爱心和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担任社区辅导员并请卫生、社区指导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参与精神患者的社区康复和管理。
2.2社区委员会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活动场所和劳动项目,做到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2.3卫生、杜区民警、社区委员会根据社区内精神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参加社区康复的患者,主要是处于恢复期和缓解期的患者。
2.4精神患者开展社区康复和社区管理时,每个社区应有不低于30m2的活动场所,康复劳动项目的设置要根据精神患者的特点:简單、实际、具有可操做性,安全系数要高,劳动工具管理要到位,减少在劳动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2.5卫生部门、杜区民替、社区辅导员在精神患者参加社区康复时,要加强精神患者的管理、密切关察患者的病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减少在社区康复劳动中出现意外情况,确保其参加人员的安全。
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5篇

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5篇第一篇: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2010年04月30日【摘要】精神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升高,国家卫生部在全国60个示范区开展了精神卫生项目工作,目的是探索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把精神病人的管理从医疗部门向社区转移,实现精神病人管理家庭化、社区化、专业化。
精神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管理和康复。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过去那种把好转的病人放在家里、把严重的精神病人送进专科医院或社会福利院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由于精神疾病经常出现复发,而家庭和社区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处理能力,从而造成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许多杀人、纵火等恶性事件,危害社会。
自2005年四平市作为示范区之一参与了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精神卫生项目工作,三年来我市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明显减少,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许多贫困患者得到免费救治,使病人不出社区就得到了很好的服务和管理。
依托社区开展精神疾病防治的工作探索,对实现精神病人从医院管理向社区管理的方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及各项工作制度精神疾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公安、民政、卫生、残联、劳动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密切配合、组织协调、各司其职。
市成立“市精神疾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在卫生行政部门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选派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办公室成立之后,制定了《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疾病应急处理预案》,《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双向转诊制度》,《精神疾病免费药物治疗、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和管理程序》,《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各成员单位管理职责》,《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示范区督导检查方案》,《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实施计划》及《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