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城市发展模式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首都城市发展模式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首都城市发展模式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从功能角度看,各国的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单一功能首都,即单一功能的政治中心,首都邻近区域的经济中心,为首都提供经济服务,或作为国家的经济中心,如华盛顿与纽约、渥太华与多伦多等。按照北京的定位,北京似乎不适合此分类。第二类是复合功能首都,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复合功能中心为目标,成为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如东京、伦敦、巴黎等。北京在21世纪之前的发展轨迹,类似于复合功能首都,即以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为目标。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人口、环境等压力,开始逐步疏解非核心首都功能。而北京的人口数量、密度,土地面积等数据,则与日本首都东京相似。

但如今人们在东京工作或旅游,却感觉不到严重拥堵等“大城市病”。东京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经历过拥堵常态化问题,其中原因之一也是首都核心功能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东京的做法,不是只向某一个或某几个中心城区倾斜,而是相当均匀地分散;也不是只建一两个“副中心”,而是建了七个。实际上,首都圈要建设成功,与缩小城际差距、实现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努力密不可分。

北京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区县功能定位发布北京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的积极性,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2005年正式发布。 该《指导意见》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把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 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两个区,集中体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功能区,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为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这个区域涵盖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平原面积广阔,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其主要任务是依托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增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载功能,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为全市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山区占辖区面积均在62%以上,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分析

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分析 摘要:通过对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分析,可看到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空间区位优势,且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构上的过渡性以及政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北京城市空间的主要特征。而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北京作为多民族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边缘与门户的区位特征,将有助于北京向国际化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特征 一、北京城市历史 北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精美绝伦,文化积淀深厚。北京的城市风貌独具特色,以中轴线和棋盘格式道路网奠定_广城市的基本格局,紫禁城开阔雄伟。是当今世界建筑瑰宝,街巷、胡同尺度宜人,著名的四台院民居以房屋合围着院子而著称,房舍掩映在绿树之中。宫殿、坛庙色彩瑰丽,民居以灰色调为主,两者交相映衬,构成和谐的色彩景观。古城一般建筑体量不大,高度较低,形成了舒缓开阔的视觉景观。3000多年不问断的历史,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此建都,多少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都在古老的北京留下了痕迹。深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淀,形成了古老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东方文明的代表城市。 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大,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现实可能性进一步增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与此有关的城市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和扩张,要求有现代化、大通过量的交通通讯网络和高度集约的±地利用方式,由

于旧城已是多项城市功能的地域载俸,若再拓展新的功能,其负担将会更为沉重。据有关调查,目前“占北京城市土地面积5%的f口城,集中了全市50%以上的交通量和商业活动”(方可:北京旧城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2000),这种现实一方面太大破坏了古城的幽静,使旧城文化神韵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旧城街巷的道路格局和建筑高度是与封建时代的政治统治方式、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当时的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极大地制约了北京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旧城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扩建,而这种大规模的改造扩建与旧城保护的要求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实现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的统一,已成为直接影响北京城市发展的、带有根本忡的重大问题。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的统一要求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的要求,并具有较充裕的土地资源;又要满足对旧城风貌保护的要求。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建议适当分敞旧城区功能,通过功能的疏散带动就业人口和功能服务人口向城市外围地区扩散。通过疏解旧城区城市功能,把城市发展的压力从旧城转移出去,在使北京城市发展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旧城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实现城市发展和旧城保护的统一。在向外疏解城市功能时应首先考虑一些容易形成较大交通茸、建筑量,而又没有必要一定要在旧城区分布的城市功能的迁出问题。 二、经营旧城文化资源,实现旧城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旧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但是,对于这一点的认识以及对旧城保护的态度却在与旧城密切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和这些群体与作为公共物品管理者的政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各方取得利益均衡的后果,形成了目前对旧城保护的折衷方案。 史学专家把旧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保护呼声强烈;旧城内的居民则强烈要求改善居住条件,但对危改后的房价却仍感负担较重;房地产开发商既垂青于旧城的优越区位,又因高密度危改居住区的高拆迁成本而对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开发裹足不前,为了增加利润空间,房地产开发商强烈要求增加旧城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容积率;为了降低购房成本,加快旧城的危改进度,使旧城居民尽快改善居住条件,也为了通过危旧房改造扩大旧城内的经济规模,为当地政府带来更多税收以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政府部门也有提高开发项目容积率的内在动力。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现行的“旧城保护做一点、容积率突破一点”的折衷方案,这足各利益集团在博弈后利益均衡的结果。深入剖析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源,经济利益驱动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各利益集团都认为保护旧城束缚了其对各自利益的追求。为了从根木上建市起有利于旧城保护的城市发展机制,必须正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北京旧城究嘉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还是城市发展的资源;第二,如果旧城是资源,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旧城资源利用后所取得的绛济收益如何在有关的经营实体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酉己。这其中,实现旧城保护与利用的统一,使旧城保护获得持久的动力,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北京核心区的未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1734276.html, 北京核心区的未来 作者:庞清辉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9年第04期 北京核心区何时出规划?“中央政务区”是一个怎样的猜想? 前不久,北京市两会上传出消息,由市规自委牵头,会同东城、西城区政府联合编制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城区、西城区规划联合编制,即两个区不再单独编制分区规划。”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施卫良表示,北京市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牵头,从保障首都政务功能的角度上加强统筹和规划,此外,中轴线申遗将纳入控制规划,一些重要点位的腾退、提升,也将纳入到规划当中。 2018年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搬迁,40万人东迁到通州副中心的进程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市政府搬离后的北京核心区发展规划也备受关注。 “核心区控规的编制,更重要的是使群众更有获得感,提升改善民生。”施卫良说。也就是说,未来的核心区将更加宜居。 精心组织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是2018年北京市的“三件大事”之一。 该规划包括了东城区和西城区共92.5平方公里的范围,其中对首都核心区的定位是:核 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建成区 核心区有不同于副中心的特点,核心区是完全的建成区,也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域。 2018年11月16日,在北京市级机关首批启动东迁通州之后,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东西城进行考察,要求“把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核心区工作的全部要义”,“为中央政务营造更好环境”,强调“核心区必须坚持一本规划、一个标准、一套政策”。这一表述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央政务区”的猜想。

北京的城市格局

北京的城市格局 杨宝康 公元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改其名为北京。北京,从此成为了这个伟大国家的首都。 1949-2016,67年的漫长历程。在这67年中,北京,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北京。 1993年10月6日,中国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的城市格局也在此时一锤定音。 北京从明代开始直至清末,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民国时期改国都为南京,发展才停滞了一会。直到1949年定都北京,北京城基本保留了清朝时代的城市格局,旧城分内外两层,内城由于临近皇城,所以布局规划相对合理,胡同之间的道路都是横平竖直,而外城由于条件较差,所以发展出了很多斜街,布局显得凌乱不堪。 1993年,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现在的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延庆、密云16个市辖区(合计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47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合计329个乡级行政单位)。总面积共16410.54平方千米。 现在的北京,采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模式,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首都功能与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将北京建设为宜居城市。北京市的“两轴”是指长安街和中轴线两条轴线,沿中轴线方向,主要

发展文化功能。中轴线作为北京历史的象征,城市的轴心,很多著名建筑都围绕中轴线建设,而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地安门、钟楼、鼓楼。可见其浓浓的皇族气息,而现在更有人民大会堂和英雄纪念碑加入其中,中轴线两侧的著名建筑更是数不胜数,北海、国家大剧院。使得中轴线成为了北京的标志之轴,更使她具有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独特精神。 而长安街则担负着 重要的首都功能,即行 政与经济。长安街沿线, 有西单和王府井两大商 街,成为北京乃至中国 经济磅礴发展的象征,这两大上届聚集了诸多世界级的商业项目,如老佛爷百货、西单大悦城。行政方面,长安街上拥有中国最重要的行政中心——中南海。中南海现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党的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可以说是北京首都行政功能的集中性体现。 说完两轴,再来说说两带。两带是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这两个发展带,主要包括众多的新城,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顺义新城、通州新城等。 图1中南海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Capital cities 首都城市

各国的首都是全世界的重要城市中心。他们通常是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中心,有的也是王室和上千万人的家园。《随身英语》讨论这些城市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国家首都搬迁的原因。 Vocabulary: geography 词汇: 地理 Think of the UK and you’ll probably think of London. Picture France and you’ll no doubt conjure up images of Paris and its iconic Eiffel Tower. To many, capital cities define a country. They’re often the seat of power,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hub and sometimes the home to royalty - along with millions of city dwellers. For a place with so much influence, it’s important to get its location right. Sometimes we have to look into history to find the reasons why a capital city ended up where it did. The site of what is now London was by the river: easy to settle, easy for trading and easy to defend. However, it’s not located in the country’s centre and there’s often criticism from far-flung corners of the nation that they are forgotten by the decision makers in the capital. Other countries have taken a different approach by establishing their capitals in the geographical centre so they can exert control and project unity, like Madrid in Spain for example. Occasionally, there have been reasons to relocate a capital. St Petersburg, founded by Peter the Grea t in 1703, was Russia’s capital from 1712-1918, before the government changed it to Moscow. This was partly because Moscow was more central, and the government decided it was less likely to be invaded by another country. And now in Indonesia there are plans to move its capital, Jakarta. Its new location is yet to be decided, but the reason for the move is that this megacity is sinking at one of the fastest rates in the world. It’s been built on very swampy land and isn’t helped by lots of groundwater being extracted to use for drinking water and washing. The city is overcrowded too and roads are often gridlocked. Of course, if you can’t move your capital city, why not construct a brand new one? Brazil moved its capital from coastal, crowded Rio de Janeiro to inland Brasilia in 1961 - the idea being to build a brand new capital "to bring progress to the interior of Brazil", as architect Oscar Niemeyer described it. And more recently, Nay Pyi Taw was built in 2005 as Myanmar’s new capital. This remote city is four times the size of London and has huge roads, golf courses and a zoo – but few people. 词汇表

北京市核心区“1-4-1”政策体系

金科服科技项目小课堂之北京市核心区“1+4+1”政策体系 金科服品牌是国内首家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领域创新电商平台,业务涉及国内各地,目前 金科服业务重点在京津冀、长春、成都等地。各地科技项目基本大同小异,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的相关政策。因此金科服品牌特意做了一个小普及,如果您想更多了解,请关注微信服务号:kingkefu 联系我们为您更详细解答。 北京市核心区“1+4+1”政策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对核心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途径。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迫切需要核心区跟踪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创新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由全球科技创新“跟跑者”、“同行者”向“领跑者”跨越转变。 (二)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落实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了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对首都城市核心功能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赋予了核心区新的战略职责,对核心区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区既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更要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当好首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核心区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首都核心功能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三)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核心区自身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核心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内部空间资源约束趋紧、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逐渐削弱,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再造核心区发展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核心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飞跃、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 二、总体思路

首都核心功能

首都核心功能及原因分析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尽坎坷,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光鲜外表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中国1978年至2013年GDP增长了9.8%,高于世界GDP增长达7.1%,这靠的是什么,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类型虽然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但给自然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中央提出,中国要经济转型,寻求新的发展路线。首当其冲的便是北京等一些环境问题突出的城市。 于是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京并发表讲话,对北京的核心功能,做出过明确的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压缩和疏解到周边。 2014年3月24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首先是首都功 能要集中在核心职能上,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压缩和疏解到周边。北京、河北、天津在联合做规划,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疏解到周边。 非首都核心功能主要有两大类: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一些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部门;其次,区位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公共部门。 首都核心职能的前三项没什么可说,第四项“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再配合全国经济转型这个大背景。北京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全国百强大学北京有23所,为各省之首;除此之外北京还有环境优势,“东方硅谷”中关村就在北京;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北京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改革试验田。 再提提疏解的那些功能。据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通过“禁、关、控、转、调”五种方式来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目标。 “禁”主要是严格按照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禁止新建、扩建首都不宜发展的工业项目,尤其是明确全市范围内不再新增一般制造业。 “关”是就地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全面治理镇村工业大院,加快清理小散乱企业。 “控”是对城市废弃物处理、炼油、食品加工等保障城市运行及民生的行业实行总量控制。 “转”是指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一般制造业实施整体转移。 “调”是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实施调整,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从2013年底,北京已经开始疏解工作,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都被动员搬迁。这些市场从业人员众多、摊位密集、客流量大,仅“动批”的从业人员就超过3万。有消息称,“动批”将整体迁至河北廊坊或保定。据统计,类似的小商品交易市场在北京城区有上百个。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收稿日期] 2004-09-17 [作者简介] 肖金成(1955—),男,河北邯郸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张景秋(1967— ),女,甘肃兰州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教学与科研。 3 本文是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肖金成、王小广、杨小兵、汪阳红、孙久文、张景秋、孟延春、郑国等。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肖金成1 ,张景秋 2 (1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36;2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 紧密结合新时期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从战略高度审视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 产业布局问题,力求从北京市城市定位的特殊要求出发,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就业和环境要求,提出产业布局合理化、科学化的规划建议。通过研究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进行重新认识,为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提供参考性依据。[关键词] 城市发展;首都经济;产业布局[中图分类号] F 2991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917(2005)02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性大都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这既是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条件,也使北京面临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压力。在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市场化程度更深、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迅速提升北京城市在国际、国内和大区域范围内的持久的竞争力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1 首都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北京城市发展以及首都经济建设伴随着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由解放前以商业为主的消费性城市向解放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城市转变;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形成北京市工业布局基本框架的重要时期,北京市目前的一些特大型企业如首钢和燕山石化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不断集聚,工业布局开始进行空间上的调整;90年代随着各类开发区在空间上的拓展,工业布局逐步在郊区县展开,中心城区工业加大了搬迁改造的力度,第三产业则在中心城区加速发展,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存的格局。111 产业布局现状11111 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和升级 随着北京市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6114%,比1990年的3819%提高了2215个百分点。与此相应,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布局也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向外推进,目前正在向三环、四环线扩展。与此同时,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倾向更加明显。11112 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区七园”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经历了“试验区”———“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七园”的演变历程,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海淀园为主体,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和健翔科技园相呼应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格局,这些科技园区主要分布在四环周围和通往八达岭高速路的周边区域。11113 制造业加快向东部、东南部聚集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北京市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北京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713亿元,对全市G 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12%。工业结构长期以来电子信息一枝独秀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变,已 2005年6月 第3卷第2期总8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Jun.2005 V ol.3N o.2Sum N o.8

【精准解析】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地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下图为“中国海外航天测控站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可信的是( ) A. 基律纳北极站晨曦初露 B. 内乌肯站夜幕深沉 C. 阿尔坎特拉站旭日东升 D. 当加拉站夕阳西下 2. 两次卫星发射期间.当加拉站与阿尔坎特拉站( ) A. 正午树影都在变短 B. 日出时刻不断推迟 C. 日落方位同为西南 D. 昼长差值逐渐减小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南

半球,基律纳北极站(21°E)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12月16日接近为极夜,地方时接近7点,应该是黑夜,A错误;内乌肯站位于68°W附近,时间为1时左右,夜幕深沉,B正确;阿尔坎特拉站为2时左右,赤道附近昼夜平分,故正是夜晚,C错误;当加拉站与北京时间相当,南半球昼长夜短,没有夕阳西下,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11月23日到12月16日,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当加拉站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日影长变长;日出时刻提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方位同为西南,C正确;昼长差值逐渐变大。故选C。 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该国企业家阿卜杜拉·阿尔谢希制订了拖冰山化水计划:借助卫星定位,从距离南极洲海岸1000公里的赫德岛附近海域物色合适的冰山用船拖运到阿联首,历时10个月。下图为“冰山拖运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如果某年5月开始实施该方案,四条拖运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该线路( ) A. 尽量利用寒流 B. 避开高温海域 C. 全程顺风顺水 D. 免遭海洋风暴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甲乙方案前半部分与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方向相反,且受暖流影响冰山融化量大,不合理;5月开始实施,历时10个月,故丙丁的后半部分的时间为冬季,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故丙方案经过索马里半岛时为逆流,相比丁方案最合理。故选D。

北京市落实区域功能定位

加快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完善北京旅游产品 度假旅游是指利用假期在一地相对较少流动进行修养和娱乐的旅游方式。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向多样化和参与性方向发展,度假活动与观光、浏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及商务贸易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度假旅游从传统的静态休闲向现代化参与性方面大大迈进了一步。 度假旅游活动是现代旅游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世界旅游业发展来看,旅游度假区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随着旅游者中度假人数比例的不断增大,现在度假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市场方向,世界旅游强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休闲度假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世界旅游组织秘书处在关于全球旅游业发展预测的研究报告中预测了旅游产品的变化趋势,他指出: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将是发展的趋势。 从全国范围看,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批准成立了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苏州太湖、无锡太湖、浙江之江、上海佘山、福建武夷山、福建湄州岛、广州南湖、广西北海、海南亚龙湾、云南滇池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经过10年的发展,这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从当时批复的151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37平方公里,度假区面积增加了86平方公里。10年度假区的建设投资累计为32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20亿美元,营业额累计101亿元人民币,利税10亿元,接待游客1亿多人次。应该讲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使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了由点到面的发展,形成了区域开发,成片开发的格局,同时也为我过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但我过旅游度假产品质量和档次偏低是不争的事实,除度假区自身原因外,度假客源市场尚不成熟因素和旅游管理者、经营者观念滞后也是重要原因。这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目的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自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度假旅游产品系列,仅省级旅游度假区就达到120家以上,其中也包括了1996年4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在北京的怀柔红螺山、昌平桃峪口、密云白河、平谷金海湖、丰台花乡和海淀稻香湖建设的六个市级旅游度假区。 一、北京发展旅游度假产品的必然性 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针对产品体系的建设提出:“要完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三大类主体产品,要提高质量,丰富内容,完善结构”。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在转发国家计委《关于作好2003年服务业工作思路的通知》时提出:“创新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树立北京旅游的品牌,壮大旅游产业”。创新旅游方式的基础是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北京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在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上有所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将难以满足旅游客源市场多方面的需求。开发旅游度假产品是顺应国际旅游市场潮流和趋势,加速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步骤,从长远发展看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任务,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转移规划思路分析

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转移规划思路分析*石坚韧 罗秋骅 摘 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功能高度融合对首都发展产生了一定弊端。通过分析北京及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困境,说明新区建立已经迫在眉睫。同时通过在分析国内外疏散首都功能相关案例以及新区建设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表明雄安新区的设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此之后,从新区建设定位、新区发展力量依靠、新区发展目标以及新区建设关键所在4个方面对新区规划思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雄安新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非首都功能承接地 Abstract:Beijing as the capital of China, the function of a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produced a certain drawback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Beijing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area is imminen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evacuation of capital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reas on the basis of the situation, it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has a certain feasibility. Since then, this article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new district planning ideas were analyzed: the new district construction, new district development, new development goals,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reas. Key words:Xiong'an New District ; Beijing ; non-capital function ; non-capital function bearing ground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7)-11-12(5) 作者简介 石坚韧,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罗秋骅,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北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现实问题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的警戒,都表明疏散非首都功能对于首都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雄安新区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的基础之上,提出雄安新区设立的创新所在、动力来源,及其在规划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对新区规划思路进行了分析。 1 京津冀发展困境解析 1.1 北京负荷的增长压力困境 1.1.1 人口增长压力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改革开放之际还未进入超大城市行列,人口并未达至千万。1978年后,经济快速发展,北京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致使上世纪90年代北京人口急剧增加,成为超大城市。2011年北京市总人口超过2000万, 2014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姜玉,陈英姿,庄亚儿,等,2016),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近年来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人口数量的增加量相比较于前一年,仍然在上涨。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得北京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截止至2015年北京市人口密度已经达到1500人/km2,远大于国际上同等规模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不断缩小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空间,带来了诸多不便。 1.1.2 生态环境愈加恶劣 绿色环保、生态宜居是世界城市和其它经济发达国 *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度校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面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商业空间数字化仿真教学实践”(编号:Xgy17024);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度课堂教学创新项目“以翻转课堂、微课及仿真模型为平台的建筑初步课程改革”(编号:1040XJ2915074)。 12

有效疏解特大型城市非核心功能

疏解特大型城市非核心功能要把握好六大关键 任新建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大城市在各种优质资源不断集聚的同时,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住房困难、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也不断加剧,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堵车、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正在逼迫一批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为了缓解“大城市病”,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近两年不约而同提出,要加快疏解特大型城市非核心功能,缓解市区资源环境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那么,什么是非核心功能,如何疏解非核心功能,疏解中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这些风险,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六个关键。 第一,建立非核心功能的负面清单 要弄清楚什么是特大型城市的非核心功能,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核心功能。对每个特大型城市而言,核心功能会因城市的定位、禀赋而不同,但均是作为这个城市的本质定位而出现的。比如,北京作为首都,其核心功能首先是政治功能,其次是文化旅游功能、对外交流功能,再加上因高校众多而呈现的科技创新功能。这些核心功能再衍化为北京的经济和产业支撑,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等。而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其核心功能首先是经济功能,体现为建设“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大都市等。这些功能再衍化为各类核心产业,如金融、贸易、航

运、文化、旅游等。 弄清了核心功能这个正面清单,非核心功能也就基本清楚了。即除了核心功能之外的,都可以算作是非核心功能。但列出非核心功能的负面清单并不容易,有些功能虽然是非核心的,但确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功能,如生活服务业,一旦缺少整个城市就会陷入瘫痪,不可能完全疏解出去。必须分层、分步骤理出非核心功能负面清单,先把最需要疏解出去的非核心功能列出来,如低端、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等,将其逐项疏解出去。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像优质的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不能简单看做是特大型城市的核心功能。事实上,像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名医院,有30%-40%左右都是来自外省市的病人,因此,也可以将部分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疏解到周边。随着疏解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步将其他非核心功能加入负面清单,使负面清单始终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推动疏解工作不断前行,使特大型城市的核心功能越来越强,城市的异质性特点和竞争力越来越凸显。 二、加强规划引领 规划在描述蓝图的同时,也为未来城市功能优化提供了方向。上海“十三五”规划在提出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旅游休闲、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四新经济”等产业的同时,也明确提出需要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劣势产业,不断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④: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和原则

京津冀协同发展④: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和原则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公选王遴选网整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的答记者问,帮助您全面了解学习这个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2015年遴选公务员、选调公务员的重要考点。 当前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北京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城市,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降低北京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目标: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思路: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 方法: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疏解的重点】四类非首都功能 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 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 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 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疏解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 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既把住增量关,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也积极推进存量调整,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功能向周边地区疏解; 坚持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结合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因企施策、因单位施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