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分析_张勇
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孙增先;周金玉;张骞峰;王玉清【期刊名称】《药学服务与研究》【年(卷),期】2005(5)1【摘要】目的:对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801例服用一线抗癫癎药物病人的血药浓度进行分类汇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药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病例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分别为丙戊酸钠(VPA)75.2%、苯巴比妥(PB)67.3%、卡马西平(CBZ)53.1%、苯妥英钠(PHT)20.8%。
VPA使用率最高,为60.5%,其血药浓度存在性别差异(P<0.01)。
CBZ血药浓度存在年龄差异(P<0.01)。
多药联用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增加(P<0.01),以PHT/CBZ方案最为突出。
CBZ/VPA、PB/VPA方案在控制率、安全性方面比较好。
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作者】孙增先;周金玉;张骞峰;王玉清【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6【相关文献】1.抗癫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的关系 [J], 高丽;丁瑛雪2.抗癫(癎)药物联合使用时血药浓度分析 [J], 唐荣福;于星3.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的临床分析 [J], 郭红云;常吉梅;刘伟4.抗癫(癎)药28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 冯惠平;李碧峰;吴佳滨5.223例小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曾小耘;骆郁林;杨应霓;宋卉;盛小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戊酸类药物治疗癫痫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丙戊酸类药物治疗癫痫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张金英【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4(000)015【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cutic drug monitoring results of valproic acid (anti-epileptic drug).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lproic acid in 2008 c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7.18% were with in the normal refer enced concentration range 19.47%were below the lower limit and 13.35%were above the upper limit .Condusion There was a great individual dif erence i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valproic acid, periodic monitore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urative ef ect and ensuring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safety.%目的通过监测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FPIA法测定丙戊酸类血药浓度,对我院5年来癫痫患者2008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2008例次丙戊酸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 mg/L内的共1349例次,占67.1%;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mg/L)共391例次,占19.47%;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跃100 mg/L)的共268例次,占13.35%。
分析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监测(TDM)结果

分析丙戊酸钠( VPA)、卡马西平( CBZ)血药浓度监测( TDM)结果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监测(TDM)结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常规服用丙戊酸钠患者120例和卡马西平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药浓度监测,评估不同药物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及在不同血药浓度时的治疗效果。
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68.3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达标率70.00%。
丙戊酸钠达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4%显著高于不足患者45.45%,不良反应率3.66%显著低于过量患者93.75%(P<0.05);卡马西平达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不足患者42.31%,不良反应率2.38%显著低于过量患者100.0%(P<0.05)。
结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用药中需重视血液浓度的监测,维持适宜的血药浓度,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对各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其中药物治疗作为最为普遍治疗方法,可能因为药物剂量不足导致疗效不佳,药物剂量过多加重副作用,而由于部分药物需要依据个体化差异调整剂量,此类患者应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治疗[1]。
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作为抗癫痫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控制症状,而且药物治疗窗窄,安全范围小,因此对行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需重视血压浓度监测。
为此,本次研究对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常规服用丙戊酸钠患者120例和卡马西平患者120例进行研究。
丙戊酸钠组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10岁-80岁,平均年龄(41.15±4.94)岁;卡马西平组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9岁-80岁,平均年龄(41.28±4.91)岁。
癫痫儿童丙戊酸钠剂量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

癫痫儿童丙戊酸钠剂量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
徐智春;辛宁;姜春梅;于秀丽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是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药物之一,因其抗癫痫谱广、临床效果好、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由于机体的药代动力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药浓度与剂量并非完全呈正相关。
为确定二者的相关性,我们对使用不同剂量的三组患儿及其测得的血药浓度进行对照研究。
【总页数】2页(P266-267)
【作者】徐智春;辛宁;姜春梅;于秀丽
【作者单位】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老年人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的剂量和有效血药浓度的初步研究 [J], 孙豫鄂;熊安国;徐娟;王柳;柯金山
2.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研究 [J], 倪敏;周莉
3.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J], 陈银清
4.215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谢健航
5.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的儿童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J], 张雯婷;戴万程;胡美绘;朱映瑶;刘飞;屠文娟;卞超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1例分析及药学监护

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1例分析及药学监护患者为一名25岁男性,癫痫病程1年,曾历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
最终经过综合评估,医生决定给予丙戊酸钠治疗。
在治疗的初期,患者服用50mg丙戊酸钠,每日三次。
但在第三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显示,其血药浓度低于治疗范围,仅为10μg/mL。
根据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医生将剂量逐渐增加至每日100mg,每日四次。
经过调整剂量后,患者的血药浓度逐渐升高,最终在第十天达到治疗范围,为30μg/mL。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丙戊酸钠治疗初期,患者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治疗范围。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1. 肠道吸收不良:丙戊酸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如果患者存在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等问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其血药浓度。
2. 肝脏代谢异常:丙戊酸钠主要通过肝脏的代谢酶代谢,如果患者存在肝脏功能不全或代谢酶活性异常,也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缓,进而影响其血药浓度。
3. 药物相互作用:丙戊酸钠在体内的代谢酶是多种药物共同作用的底物,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干扰丙戊酸钠的代谢,从而影响其血药浓度。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为该患者提出以下药学监护的建议:1. 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丙戊酸钠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频次和给药途径等。
2. 定期血药浓度监测:对于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4. 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应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如存在异常应及时调整丙戊酸钠的剂量。
丙戊酸钠作为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对于其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药学监护,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班立丽;唐晓霞【摘要】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其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我院2010-2012年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的病历,收集整理资料,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抗癫痫疗效和各个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共收集114例患者监测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50~100 μg/ml)有72例,其中显效和有效的有50例(占69.44%),疗效不足或疗效差与无效的有22例(占30.56%);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 μg/ml的有35例,其中显效和有效的有21例(占60.00%),疗效不足或疗效差与无效的有14例(占40.00%);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00 μg/ml的有7例.服用丙戊酸钠,出现肝功能异常者4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血液系统异常者4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3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5例及皮肤不良反应者3例.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个体差异.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出现了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时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3(013)012【总页数】4页(P1086-1089)【关键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不良反应【作者】班立丽;唐晓霞【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昆明 650101;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丙戊酸钠(sodium valporate,VP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广谱抗癫痫药,适用于各型癫痫[1]。
对全身性癫痫的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强直-阵挛发作有效,对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性部分发作也有一定疗效[2]。
但其治疗窗较窄,个体吸收代谢差异较大,临床给药剂量很难把握,因此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来保证其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某地市级儿童医院2016-2017年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某地市级儿童医院2016-2017年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6-2017年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抗癫痫药患者例数90例,均只使用一种抗癫痫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抗癫痫药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日到2017年1月2日,分为a组(丙戊酸钠药物)、b组(卡马西平药物),c组(苯妥英钠药物),对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
结果: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苯妥英钠偏离有效浓度范围比例较高,而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比例较高(P<0.05)。
结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具有一定差异,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比例较高,同时正确进行药物监测,给予每位患者制定给药方式,能显著提高癫痫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癫痫为慢性脑部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突然发生等特点,近年来癫痫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均使用抗癫痫药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但是上述药物的药动学过程具有明确的差异,为了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药物血药浓度实施监测[1]。
因此,对该院2016-2017年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研究对象为抗癫痫药患者例数90例,均只使用一种抗癫痫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抗癫痫药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日到2017年1月2日,分为a组(丙戊酸钠药物)、b组(卡马西平药物),c组(苯妥英钠药物)。
a组30例:年龄在3岁直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7.21±1.15)岁,采用抗癫痫药患者性别:15例为女性、15例为男性。
b组30例:年龄在3岁直至13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7.25±1.26)岁,采用抗癫痫药患者性别:16例为女性、14例为男性。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与成人癫痫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与成人癫痫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胡勇平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16(025)012
【摘要】目的:监测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与成人癫痫的血药浓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癫痫患者123例,其中成人63例(成人组),儿童60例(儿童组);两组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规律治疗,20~30 mg·kg -1·d -1,每天口服1~2次,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
结果:两组患者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与成人癫痫疗效肯定,但成人组优于儿童组(有效率分别达83.33%与90.48%)(P <0.05)。
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成人组效果优于儿童组。
【总页数】3页(P918-920)
【作者】胡勇平
【作者单位】石城县人民医院,江西石城 342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1
【相关文献】
1.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30例儿童癫痫疗效及血药浓度观察 [J], 叶红;刘丹红
2.外伤性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缓释片血药浓度监测 [J], 房灏
3.不同年龄段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及血药浓度监测 [J], 张阳
4.成人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杨玉亚; 李俊; 李洁; 张海燕
5.成人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杨玉亚;李俊;李洁;张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