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类型选择
比较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丙戊酸

比较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丙戊酸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苯妥英钠和丙戊酸是两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这两种抗癫痫药物进行比较,以帮助患者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一、苯妥英钠苯妥英钠是一种老牌的抗癫痫药物,已经有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它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脑内抑制递质GABA的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苯妥英钠的主要特点如下:1. 治疗效果:苯妥英钠对多种类型的癫痫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控制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
2. 药代动力学:苯妥英钠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它的半衰期较长,一般在15到50小时之间,因此通常只需每天服用一次。
3. 不良反应:苯妥英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皮肤过敏等,但这些反应大多数是轻微和暂时的,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丙戊酸丙戊酸是一种新一代的抗癫痫药物,相较于苯妥英钠,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
丙戊酸的主要特点如下:1. 治疗效果:丙戊酸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的疗效与苯妥英钠相似。
它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2. 药代动力学:丙戊酸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苯妥英钠相比有所不同。
它在体内的清除速度较快,半衰期一般在3到5小时之间,因此需要分次服用或每日多次给药。
3. 不良反应:丙戊酸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食欲不振、体重增加等。
相对而言,丙戊酸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多数较轻微,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三、药物选择与个体差异在选择苯妥英钠或丙戊酸作为抗癫痫治疗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癫痫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可能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患者年龄: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可能与成年人不同,需要适当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 多药及高剂量增加风险 (尤其VPA + LAM)
– 但是…先天性缺陷 is 5% (神经管缺陷 0.2%) – … > 90% 癫痫应用抗癫痫药物的女性有正常的小孩
癫痫女性需要的特殊建议
• 怀孕前建议 – 所有可能生孩子的女性
– 在怀孕前及怀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每日5mg。 – 产前应用解剖超声筛查主要的出生缺陷
老的 或是新的抗癫痫药
巩俐
两者均值得我们的尊重
章子怡
急情况 » 静脉给药, 仰卧位时可以给以片剂 (外部营救或在病区)
门诊: » 用维持剂量开始 (250 - 500mg bd) » 成人剂量每日 500 -3000mg
– 相互作用:
很少
– 副作用: 耐受良好
» 不好的主诉, 尤其当癫痫发作控制不好时 » 怀疑患者出现毒性反应而患者应用一种以上药物时。 » 调整苯妥英剂量,没有运动不能with its zero order rate kinetics
不要单独靠血中的水平调整抗癫痫药物浓度!
常规血中测试需要吗?
• ? 常规血中测试
不
– 不能预测很少副作用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炎: (发生率<1 in 10,000)
» 困倦
» 行为影响,需要撤药
• 生气,焦虑,激动
» ?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 ? 骨健康及致畸性
11% ~10%
5% 不知道
适应症及用法与丙戊酸相似
拉莫三嗪
适应症:
所有癫痫类型,除了可以加重肌阵挛。 给药:
不用于急性治疗
缓慢给药,避免皮疹 (发生率5%)
• 每日25 mg 2周, 每日25 mg 两次2 周, 然后每日 50mg 两次
抗癫痫治疗的药物选择

抗癫痫治疗的药物选择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在大脑中短暂的异常放电诱发出来的突发性发作。
抗癫痫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控制和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
然而,不同的抗癫痫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抗癫痫药物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类药物: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苯妥英是最早使用的抗癫痫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强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来预防和减少癫痫发作。
尽管苯妥英副作用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
氯硝西泮氯硝西泮是一种作用类似于苯妥英的抗癫痫药物,但其作用时间更短,因此常用于急性的癫痫发作,或在手术前给予患者镇静作用。
氯硝西泮副作用较少,但可能导致嗜睡、肌肉无力、记忆力减退等。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和苯妥英类似,也是通过增强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来预防和减少癫痫发作。
但由于苯巴比妥的代谢速度较快,因此需要多次给药来维持血液药物水平。
副作用包括肝损伤、骨质疏松、贫血等。
第二类药物: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是一种较新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钠通道使神经元处于较稳定的电位下,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卡马西平副作用较少,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心律失常、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
利拉西酮利拉西酮是一种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其作用是恢复由癫痫引起的异常电位,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利拉西酮副作用较少,但可能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奥卡西平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强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来预防和减少癫痫发作。
副作用包括头晕、情绪波动、肝损伤等。
目前的抗癫痫药物主要分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和新一代抗癫痫药物两类。
选择何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考虑。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长期使用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监测。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们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
经元的兴奋性来控制癫痫发作。
下面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治疗癫痫患者上的效果对
比。
丙戊酸钠是一种选择性抑制传入性突触后膜钠通道的药物,能够抑制大多数神经元的
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它广泛用于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和症状性部分性发作的治疗,
且对大脑的功能影响较小。
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在开始治疗几个月内就
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卡马西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突触后膜上的L型钙通道的活化来控制
癫痫发作。
卡马西平主要用于癫痫的控制和治疗,对部分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疗
效较好。
卡马西平还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属于抗癫痫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实践中,丙
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无论是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还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
善效果,两者没有明显差别。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丙戊酸钠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但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初期可以逐渐耐受。
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包括
头晕、精神错乱、口干等,但较少引起嗜睡和共济失调。
在治疗癫痫患者上,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方面有所不同。
在
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禁忌症来进行选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
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药物及用药途径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药物及用药途径对于控制SE一般首选苯二氮类药物(BDZs),其中安定(DZP)、劳拉西泮(LZP)、咪达唑仑(MDZ)是院外癫痫急救主要药物,三者在脂溶性、组织分布及清除率方面各不相同。
其中DZP、MDZ脂溶性是LZP的4~5倍,能够快速分配到肌肉和脂肪组织。
静脉注射途径用药选择静脉注射安定静脉注射(IV)BDZs(尤其IV-DZP),1~3min起效,作用时间15~30 min,是传统控制癫痫急症的首选。
因此,若能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则首选IV;若不能,则选择直肠途径(PR);如果IV/PR用药后癫痫发作持续,则10min后加用第2次剂量,但必须通过IV。
据欧洲专家一致通过建议:对于任何形式的儿童SE起初治疗首选IV-DZP。
据美洲癫痫基础工作组建议:IV-DZP(0.2mg/kg)作为终止癫痫发作一线药物。
刘国阳等对20例院前SE患者首选IV-DZP,其中18例完全缓解,表明IV-DZP控制癫痫发作是有效的。
但是,DZP在应用时需注意:①IV-DZP不可过快;②DZP是快速型镇静药物,其血药浓度下降很快,故必须重复应用;③DZP清除半衰期较长,多次用药易发生累积效应,导致呼吸抑制及过度嗜睡。
静脉注射劳拉西泮先前研究证实LZP控制SE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DZP。
一项比较LZP和DZP终止SE效果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及一项比较IV-LZP和IV-DZP+PTH治疗院前儿童CSE效果的RCT均证实其差异无统计意义。
由此,可以推测两者至少是等效的。
另外,LZP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且作用时间持久,因此,从经济效益方面建议优先选择IV-LZP。
然而,LZP若不冷藏,则半衰期较短,且只有通过静脉给药才有效,使其院外应用受到限制。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MDZ首次应用是在1986年,作为镇静剂、肌肉松弛药,其半衰期为1~4h。
一项在日本进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证实MDZ可有效控制SE。
先前研究也证实连续IV-MDZ(0.1mg/kg)3次或5次治疗儿童耐药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控制率分别达89%、91%;单次IV-MDZ后持续输注控制率达67.7%~100%,从开始就持续输注控制率达86%~100%。
抗癫痫药在癫痫治疗中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

抗癫痫药在癫痫治疗中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症状。
抗癫痫药物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癫痫,临床上使用的抗癫痫药物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介绍抗癫痫药在癫痫治疗中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
一、简介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调节脑内游离离子的浓度和离子通道的活性,抑制异常神经元的放电。
目前,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单一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可以通过一种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二、适应症1. 部分性发作: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是治疗部分性发作(包括简单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
2. 癫痫大发作: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3. 小发作: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托吡酯等。
4. 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布地奈德等。
三、用药指南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合并症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
2. 药物选择: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药物的起效时间和副作用情况。
3. 起始剂量: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治疗,逐渐增加剂量至达到有效治疗效果。
4. 维持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维持剂量,以保持癫痫的稳定控制。
5. 考虑合并症:注意抗癫痫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嗜睡、疲劳、头晕等不适症状。
四、注意事项1.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抗癫痫药物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因此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儿童及孕妇用药:儿童和孕妇在用药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及剂量调整,以确保其安全性。
3. 治疗持续时间:对于患有特殊类型癫痫的患者,需进行长期治疗,时间根据个体差异而异。
4. 定期复查: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用药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结论抗癫痫药在癫痫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用药选择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

分析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是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根据其药效和治疗优先级可以分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
一线抗癫痫药物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有较强的药效和较少的副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
二线抗癫痫药物则是在一线药物使用无效或者不耐受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的药物,通常具有更多的副作用和临床应用限制。
一线抗癫痫药物一线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广谱性和较低的毒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癫痫的发作。
常用一线抗癫痫药物1.苯妥英钠(Phenytoin)苯妥英钠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对钠通道的作用来抑制癫痫发作。
它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皮疹和骨髓抑制等。
2.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卡马西平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钠通道来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嗜睡和皮疹等。
3.丙戊酸(Valproic Acid)丙戊酸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增加 GABA 的释放和抑制钠通道等。
其副作用包括恶心、头晕和肝功能异常等。
二线抗癫痫药物二线抗癫痫药物是在一线药物无效或不耐受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更多的副作用和使用限制,需要在临床使用时慎重考虑。
常用二线抗癫痫药物1.琥珀酸盐(Topiramate)琥珀酸盐是一种多效药物,主要通过增加 GABA 的释放和抑制谷氨酸受体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和言语障碍等。
2.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奥卡西平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来抑制癫痫发作。
其副作用包括皮疹、头痛和嗜睡等。
3.卡巴马唑(Gabapentin)卡巴马唑是一种 GABA 类似物,能够增加 GABA 的释放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肌肉震颤和嗜睡等。
总结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治疗癫痫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适应症、副作用和临床使用限制有所不同。
简述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

简述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抗癫痫药物是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其用药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药原则、起始治疗、剂量调整、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处理以及停药。
1. 选药原则:(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适宜的药物:根据临床症状和电生理检查结果,大致将癫痫发作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
对于部分性发作,青少年首选卡马西平、新碱类、卡马西平和托吡酯等药物;对于全身性发作,首选乙巴宾、苯巴比妥和托酮砷等药物。
(2)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情况和伴随疾病等因素,选择较少不良反应的药物。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副作用较轻的药物。
2. 起始治疗:(1)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发作类型、病史持续时间等;标本采集以便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2)单药起始治疗:通常使用单种药物开始治疗,以便更好地评估副作用和疗效。
(3)起始剂量调整:起始剂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癫痫类型而异。
剂量的调整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不良反应进行。
(4)低剂量持续治疗:由于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剂量有关,因此应该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3. 剂量调整:(1)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癫痫类型、临床反应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2)适当缩量: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剂量增加:当剂量不足以控制癫痫发作时,可适度增加剂量,但应注意剂量的增加速度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4. 疗效观察:(1)根据临床症状的变化和癫痫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指标,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2)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
5. 不良反应处理:(1)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酌情决定是否停药或调整剂量。
(2)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处理常规,如对于肝功异常,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并监测肝功能。
6. 停药:(1)治疗持续时间:对于首次发作的患者,通常在2-4年的无癫痫发作期内继续治疗;对于复发性癫痫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用药维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有抗痉作用的中草药
1、兼有镇静、降压的中草药
天麻、胡椒、钩藤、羚羊角、 地龙、蜈蚣、全蝎、僵蚕、罗布麻叶
1、手术治疗前准备
1)VEEG
重庆癫痫病医院 重庆癫痫病治疗中心 重庆癫痫病专科医院 重庆癫痫病专业医院 重庆癫痫病治疗
颅内VEEG 脑磁图 重庆治疗癫痫的医院
5、新药使用
加巴喷丁 Gabapentin 拉莫三嗪 Lamotrigin 氨己烯酸 Vigabatrin 妥 泰 Topamax 挫尼沙胺 ZoniSamide 非氨酯 FelbamaTe 替加平 Tiagabine 奥卡西平 OxcarbegePine 左乙拉西坦 Levetiracetam
二 手术治疗
两种无效,可用三种,但此 时常已收效甚微。
巴比妥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血浓度受示例药影响
示例药 增 高
减
低
苯巴比妥
苯妥英 卡马西平 氯硝安定
苯妥英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丙戊酸 扑癫酮
改变示例药血浓度
增高
减
低
丙戊酸 卡马西平 苯妥英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丙 戊酸
非巴比妥类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示例药
血浓度受示例药影响
示例药
卡马西平 氯硝安定 苯巴比妥
苯妥英
丙戊酸
其他药改变示例药血浓度
增
高
红霉素 异烟肼 甲氰咪呱 异搏停 竹桃霉素 口服避孕药 氯霉素 氯霉素 甲氰咪呱 双香豆素 异烟肼 保泰松 磺胺类 扑尔敏 水杨酸
减
低
利福平 洛沙平 二氯嗪
4、增减药原则 1)快增慢减 2)单一增减,不宜一增一 减 3)原药不变,先增后减 4)停药要慢
增高
减
低
改变示例药血浓度平 氯硝安定 乙琥胺
丙戊酸
氯硝安定 乙琥胺 扑癫酮 丙戊酸 苯巴比妥 苯妥英
苯巴比妥 苯妥英 乙琥胺 卡马西平
卡马 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
甲氰咪呱 苯巴比妥 扑癫 酮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 英 扑癫酮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扑癫 酮 苯妥英
抗癫痫药物之间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癫痫类型 常用药物 二线药物
其他
部分性发作包括 卡马西平 继发性全身发作 苯妥英
苯巴比妥 扑癫酮
乙酰唑胺 甲妥英 氯氮卓 甲琥胺
全身性发作 失神发作
丙戊酸
乙妥英
乙琥胺 丙戊酸 氯硝安定
强直-阵痉性发作 卡马西平 苯妥 苯巴比妥
英 丙戊酸
扑癫酮
肌阵痉性失张力 丙戊酸 性发作
氯硝安定
苯乙酰胺 乙酰唑胺 对甲双酮 三甲双酮 甲琥胺 苯 琥胺 乙酰唑胺 乙妥英 甲 妥英 甲苯巴比妥
肝98 肝98 肝80.9 肝50-80 肝95 肝30-90 肾15-65 肝78 肾80 肾90
代谢产物
10,11环氧卡马西平 乙酰胺胺衍生物 羟基代谢产物 羟基代谢产物 对羟基苯妥因 苯乙基二酰胺与 苯巴比妥 二烯丙戊酸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2、选好用量
1)按公斤体重计算,先给一 半,先用一周;
2)药物血浓度测定(游离型, 结合型)二者同测,目标同 上。
部分抗癫痫药常用治疗量与有效血浓度
类别
药名
乙内酰脲 亚胺二苯乙烯 琥珀酸亚胺 丙戊酸 苯二氮* 巴比妥 GABA激动剂 其他
苯妥英 卡马西平 乙琥胺 丙戊酸钠 氯硝安定 苯巴比妥 加巴喷丁 非氨酯 妥泰 拉莫三嗪 左乙拉西坦
治疗量 有效血浓度
(mg/d) (μg/ml)
300-600 600-1200 900-2400 1800-3600
卡马西平 甲琥胺 氯 氮卓 苯妥英 苯巴比 妥
部分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一)
抗癫痫药 达稳态天
卡马西平 氯硝安定 乙琥胺 苯巴比妥 苯妥英 扑癫酮 丙戊酸 妥泰 拉莫三嗪
21-28 6 7-10 >21 6-10 4-7 1-4 4-8
T1/2(h)
成人 儿童
10-20 18-50 52-56 96 24 15 12-16 21 24-35
8-14 22-33 30-36 67-72 ___ 10 8-12 ---
表观分布 血浆蛋白 容积(L/kg) 结合率(%)
0.8-1.4 1.5-4.4 0.67 0.5-1.0 0.5-0.8 0.8 0.15 0.55-0.8 0.92-1.22
75 85 0 40-60 90 20 80-94 13-27 55
7-12 120-250 900-1800 600-3600 100-500 100-900 500-3000
10-20 4-12 40-100 40-120 0.02-0.08 15-40 2-20 ___
3、选好配伍
1)尽量单药
2)单药确实不能控制可考虑 联合用药。问题是抗癫痫最 容易出现相互配伍时的复杂 作用。
部分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一)
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 氯硝安定 乙琥胺 苯巴比妥 苯妥英 扑癫酮
丙戊酸 妥泰 拉莫三嗪
清除率 [ml./(kg*min)]
清除场所 (%)
0.5±0.12 0.92 ±0.25 0.26 ±0.05 0.09 ±0.04 6.5mg/kg/d 0.78 ±0.62
0.12 ±0.04 18
2)CT MR PET SPECT DSA
3)Wada试验 皮层刺激术
2、手术方式
1)癫痫灶切除术(皮质灶、前颞叶、杏 仁核、海马、半球) 2)阻断异常放电(胼*体、软膜下多处横 纤维切除、立体定向) 3)改变脑皮质兴奋性(迷走刺激术、深 部电极、立体定向神经导航) 4)丘脑底部高频电刺激(也用于帕金森) 5)细胞移植(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细 胞、胚胎海马细胞、神经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