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工作流程

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工作流程

附图1

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工作流程图

(完整版)医务工作流程图汇总

医务部分流程图汇总 目录 1、科教管理工作流程图 1.1 科研流程图....................................... 5.. 1.2 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审批程序流程图........... 6. 1.3 医学伦查申请程序流程图........................... 7.. 1.4 实习流程图....................................... 8.. 2、入院出院流程图 2.1 入院流程图....................................... 9.. 2.2 出院流程图...................................... 1..0. 3、医务工作流程图 3.1 “三无”患者住院管理流程图....................... 1..1 3.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图................... 1.2 3.3 病历质量控制流程图 1..3 3.4 出院患者的随访及指导流程图....................... 1..4 3.5 医疗护理差错补救善后处理工作流程图............... 1. 5 3.6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监管流程图..................... 1..6 3.7 辐射损伤的处置流程图............................. 1..7 3.8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1..8 3.9 急诊科、病房、产房、儿科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19 3.10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图 2..0. 3.11 口头医嘱流程图.................................... 2.1. 3.12 临时改变手术方式或扩大预定手术范围的报告授权流程图22 3.13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2..3 3.14 严重创伤的处理流程图.............................. 2..4 3.15 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医嘱的澄清流程图.......... 2 5 3.16 预约转诊服务流程图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依据《全国死因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本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4、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联、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5、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6、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医疗服务提升方案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全面完成“一个目标、两个重点、八项建设”工作任务,医院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以深化医院改革为契机,以打造“三优服务”为追求目标,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突出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二、活动范围 各科室、各岗位及全体员工。 三、活动内容 (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狠抓质控核心制度落实 提高质控质量。每月两次对医疗质量督导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突出重点质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细化质控环节。使每一个质量管理记录本、关键环节、问题都能追溯到责任人,有的放矢。 2、强化病案管理 加强病案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病案管理知识。试

行“跟查代训”。低年资医师和病历书写问题医师,跟随病案质量督导组参与病历检查。开展病历点评。组织病历书写大赛,定期开展病历点评,对优秀病历和问题突出病历组织全院进行现场展示。 3.加强患者入出院指导和随访 强化患者入出院指引和相关告知。完善转科、转院交接流程,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加强出院患者随访。拓展“院后服务”。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对周边或适宜病人,提供上门复查、用药、康复指导等服务;积极接待和处理投诉。公开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估,最大限度保障院患双方权益。 4、延伸多学科会诊 加强会诊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最优化个体化诊疗方案。 (二)切实改善门诊医技服务质量 1、优化就医流程 简化就医环节。明确各诊室、各岗位职责(或兼责),实现门诊服务无缝隙全覆盖。对行动不便患者到一楼为病人抽血;完善就诊流程。科学规划门诊布局;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实行错时服务、互补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检查、出报告时间。 2、提升服务质量 选派高年资医师坐诊。保证门诊患者疾病诊断率;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外出学习及科内培训质量;保证报告准确。坚持双人签字,保证各项报告单正确率。开展微笑服务。所有窗口科室对患者实行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加强用药指导。使患者能够明白如何用药。

医疗护理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医护岗位工作职责 1、服从部门经理的的指导和管理,并圆满完成部门安排的工作 任务; 2、严格遵守公司纪律及各项管理制度; 3、熟练掌握常规护理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常规按摩技巧和手法; 5、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6、上岗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认真做 好各项护理工作,做至准确、及时、无误; 7、如果有特殊情况情况发生时,要有灵活性、积极的主动性, 及时和被护理人的家人和公司的部门领导沟通,以保证及时 处理问题; 8、换岗和替岗要做到无缝对接,要保证工作完美无缺; 9、定期向公司和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护理人员工作流程 (1)搞好老人的自身卫生。 (2)经常帮助老人洗澡,并防止滑倒。 (3)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要刷牙或漱口。 (4)照顾好老人的大小便,注意清洁,并防止便秘及尿潴留。

(5)帮助卧床病人按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保持血液循环和肺部呼吸通畅。 (6)经常活动各部位关节,按摩各组肌肉,以防僵直或肌力衰退。(7)保持居室温度适宜,避免穿堂风。 (8)做好合理的营养搭配,饮食避免过冷过热、过饱,一日以四餐为好。 (9)注意精神护理,经常和老人聊天,使老人精神愉快、生活充实。 护理基本流程 一、老人护理基本常识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及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及死亡病例报告制 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二十二、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耍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休征。 5、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完整版)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一、入院服务流程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通知单,持有效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要保存好有关收据)。 2、接到住院患者通知后,病房护士应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3、患者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生命体征。病房护士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查看患者,根据病情共同制定整体诊疗计划,并做好病情评估。 4、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输液患者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出院服务流程 1、患者出院,须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方可办出院手续。办理出院手续可在下发医嘱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办理。 2、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病情;服用的药物剂量、作用、副作用;日常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复诊时间;预约复印病历等。 3、患者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

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 4、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协助整理物品。 三、转科服务流程 1、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诊疗的,须请相关科室会诊。 2、会诊医师确认需要转科治疗后,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并书写转科记录及开出患者转科医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责任护士携带病历、药物,护送患者及家属至转入病区,与转入科室的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待转入科室接收病历并安置好病人,双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后方可离开。 4、如遇危重患者应由主管/值班医师和护士协同护送患者至转入病区。 四、转院流程 1、医院因限于技术、设备或床位等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院治疗。住院患者和家属也可向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提出要求,经科室讨论决定,方可转院。强调首诊医院负责制。 2、主管医师、护士整理医嘱及病历,开具转院证明,转院时应办理相关出院手续,患者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出院小结及相关医疗资料(复印件)随患者转去转入院。 3、患者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篇一: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法库县中心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公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特制订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公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写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死亡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盖本人印章,加盖我院预防科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3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由医疗机构长期保存,第二联由预防科网报后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期保存,第三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

馆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病案室做好原始医学证明书的保存和管理,协助市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预防科对每张报告卡片都要进行先审核后登记而后录入,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每月对网络直报和登记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应分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儿童死亡卡,在网络直报后应报交我县妇幼保健站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 二○一二年二月二九日修订 篇二: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是指我院根据国家死亡病例必须进行网络直报的规定,在患者临床死亡后,按规定进行报告的相关规章制度。 1、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 成立以医院医务科科长为组长、急诊科和各病区主任、医务科职能人员为组员的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具体

关于性病病例报告规范的通知

关于性病病例报告规范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病例的诊断与报告,现就上述5种性病病例的诊断、报告提出如下意见,供各医生参照执行。 一、诊断标准: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的诊断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行业标准进行诊断。标准分别为梅毒(WS273-2007)、淋病(WS268-2007)、生殖器疱疹(WS236-2003)、尖锐湿疣(WS235-200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2007年)。 二、诊断原则:性病病例的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三、病例报告要求 (一)梅毒 1.病例分类:梅毒病例报告分Ⅰ期、Ⅱ期、Ⅲ期、隐性和胎传梅毒。仅有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二类,无临床诊断、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 (1)实验室确诊病例应符合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等)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HA、TPPA、ELISA等)均为阳性(即双阳性),需进行网络直报。 (2)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术前病人、孕产妇和献血人员的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报

告,仅依据阳性检测结果不报告。仅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等)阳性,未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HA、TPPA、ELISA等)的临床病例不报告。 (3)梅毒再次感染者按上述标准进行诊断报告。 (二)淋病 1.病例分类:仅有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二类,无临床诊断、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男性病例淋球菌涂片或培养阳性、女性病例必须培养阳性,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方需进行报告;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淋病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疑似病例需进行实验室确诊方可网络直报。 (三)尖锐湿疣 1.病例分类:分为临床诊断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方需进行报告;无临床表现、仅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阳性或HP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和复发病例不报告。 (四)生殖器疱疹 1.病例分类:分为临床诊断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方需进行报告;无临床表现、仅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或HSV-2)血清抗体阳性者和复发病例不报告。 (五)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医院医疗服务工作 流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一、入院服务流程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通知单,持有效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须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要保存好有关收据)。 2、接到住院患者通知后,病房护士应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3、患者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生命体征。病房护士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查看患者,根据病情共同制定整体诊疗计划,并做好病情评估。 4、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输液患者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出院服务流程 1、患者出院,须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方可办出院手续。办理出院手续可在下发医嘱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办理。

2、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当前病情;服用的药物剂量、作用、副作用;日常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复诊时间;预约复印病历等。 3、患者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 4、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协助整理物品。 三、转科服务流程 1、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诊疗的,须请相关科室会诊。 2、会诊医师确认需要转科治疗后,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并书写转科记录及开出患者转科医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责任护士携带病历、药物,护送患者及家属至转入病区,与转入科室的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待转入科室接收病历并安置好病人,双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后方可离开。 4、如遇危重患者应由主管/值班医师和护士协同护送患者至转入病区。 四、转院流程 1、医院因限于技术、设备或床位等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院治疗。住院患者和家属也可向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提出要求,

ADR死亡病例,群体事情应急管理组织程序

ADR死亡病例、群体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一、死亡病例的报告与处置应急处理程序 死亡病例的报告与处置应急处理程序按照立即报告,进行调查、事件追踪、分析评价、报告撰写流程进行,具体操作由院领导、医务科和药械科管理人员及专职上报人进行负责与作业,下面将具体操作细则详列如下: 1 死亡病例的报告与处置 1.1 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1.2 调查 医院对获知的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并在15日内完成调查报告,上报省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死亡病例追踪调查需对病例详细情况进行核实、完善和补充,对医疗机构情况进行调查。具体要求如下:1.2.1 针对死亡病例调查的内容 (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民族;既往疾病史、过敏史、药品不良反应史、家族疾病史、家族过敏史,如果有上述各种疾病史或过敏史,应详细填写具体情况;原患疾病情况。 (2)药品情况: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给药途径、生产企业、批号、用药时间、剂量、频次、有效期等。用药时间包括用药开始时间和用药结束时间,应尽可能精确到分钟。如果存在多种药品混合在同一输液器内情况,应加以说明。如果静脉途径给药时,多组药品使用同一输液器输入,应了解是否使用中间液体对输液器进行冲洗,了解配液到使用时间间隔。 (3)器械情况:包括器械名称、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等。 (4)不良事件情况: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动态过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指标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如患者转院治疗,还应对转入医院、主治医生、护士及在转入医院期间的相关症状

体征、相关检查指标和救治措施等情况进行调查。 以上调查内容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追踪调查内容表》(附表1),每个死亡病例填写一份。1.2.2 针对医疗机构调查的内容 (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医院级别、床位数,医院级别等情况 (2)怀疑药械购入、使用情况:调查怀疑药械近3个月的购入及使用情况,应包含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进货量、使用量、剩余量。详细记录在案。 (3)储存条件、配液环境:应对药品的储存放置环节进行考察,了解怀疑药品从购入到给患者使用前的存放环境,包括药品库房、药房、配液室等各个环节的储存条件,包括湿度、温度、光照、消毒措施等。需冷藏保存的药品应考察冷藏设备情况(有无、运行状态、温度是否符合药品存放要求等)。 (4)类似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记录近1个月内是否存在其他患者发生与死亡病例类似不良反应/事件,包括怀疑药品发生的类似不良反应/事件和其他药品发生的类似不良反应/事件。记录患者姓名、所在科室、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及转归情况等。 以上调查内容填写《医疗机构调查表》(附表2),填写要求详细。 1.3事件跟踪 除现场调查上述内容外,应根据现实情况跟踪、收集下述资料:怀疑药品包装、说明书(原件),死亡病例原始病历(如转院包括转入医院病历)、专家会会议纪要、尸检报告、药品、器械检验报告等资料复印件。 1.4 分析评价 专家会议纪要对此病例进行评价,并写入调查报告,上报省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根据调查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并将评价结果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及时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 1.5 报告的撰写 提出综合评价意见,综合评价意见应从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问题、医疗操作、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粤卫办函【】31号》的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五联单)。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1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一联-2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由保健科保管。第一联-3交疾控中心用于审核,审核后有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医务科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江门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儿童死亡卡。有保健科收集、整理。分别网络直报和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 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50.00/例)。

医院服务流程

医院服务流程 患者在医院感受最直接的五项服务 一、与患者的交流(亲切、热情、随和、礼貌 二、医院大厅,门诊各区域,病房、病区干净,安静 三、医务人员操作标准、服务规范 四、医疗仪器先进、方便使用、专业性强、安全性高 五、出院随访:电话慰问,跟踪康复状况等 门诊服务流程 一、接待准备 1、检查各岗位所需物品,准备要充分 2、科室检查专科使用器械消毒情况 3、检查着装是否符合规定 4、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迎宾医院门口迎接患者 1、使用敬语 2、礼貌待客 3、主动、热情、周到服务,将其引致导医台 三、导医导引 1、患者进门问好并接待,协助指导挂号登记 2、介绍专家与专科,按病症正确预检分诊 3、引导患者到所需科室,并与该科室紧密衔接,提供相关服务(茶水提供、时尚杂志提供、 医院宣传资料提供) 4、接受患者咨询、现场预约、电话预约 四、挂号服务 1、主动问好,微笑服务 2、挂号操作熟练,麻利,对患者疑问耐心解答,相关看诊资料整理齐全,避免遗漏。 3、亲切告知看诊路线,挂号处导医引导至看诊诊间 五、大夫接诊 1、按顺序礼貌问好接诊 2、问诊详细,态度亲切,耐心沟通相关检查项目,确诊后提供相应治疗方案 3、导医引领患者结账,取药,化验,诊疗等服务 六、恭送患者 1、主动征询患者意见与建议 住院部服务流程 1、电梯响,护理站电脑班护士主动起立,亲切接待入院病人 2、引导至预先准备好的房间及床位 3、责任护士接待 4、发放所需入院用品 5、介绍房内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6、安排主管大夫接诊 7、负责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8、送患者出院(主动征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健康知识宣教,协助患者清理物品, 送患者到电梯门口,帮助其摁好电梯,微笑目送患者离院)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市人民医院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公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成都市居民死亡证明书》的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公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五联单)。 四、《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随病人尸体,第三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五联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交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儿童死亡卡。有保健科收集、整理。分别网络直报和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 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50.00/例)。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及答案

1、患者,女,28岁。右足趾间瘙痒伴丘疹、水疱1月余,未给予治疗,昨日突发右侧足背、小腿红肿、疼痛。体检:T38.5℃,右足趾间针头大小丘疹,水疱伴轻度糜烂;右足背至胫前大片红斑、肿胀,紧张发亮,皮温高、触痛,右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左腿正常。WBC 12.5×109/L,N85%。 1)最有可能的诊断(丹毒) 2)可以通过哪些检查确定诊断(血常规皮损真菌学直检) 3)首选的治疗全身治疗: 青霉素,480万单位静脉点滴,每日2次。 局部治疗: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 2、患者,男,67岁。右侧胸部出现水疱伴剧烈疼痛4天。现病史:患者4天前,于右侧胸部开始出现疼痛,而后相继起红斑及水疱,沿肋间分布,未超过正中线,皮损破溃、糜烂,局部脓性分泌物;剧烈疼痛,夜不能寐。 1)最有可能的诊断(带状疱疹) 2)拟定治疗方案(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处理)抗病毒:阿昔洛韦,每次200~800mg,每4小时一次,一日5次,连用7~10天。也可用伐昔洛韦 镇静止痛:口服去痛片;睡前服用地西泮或安定5.0mg。肌注或口服VB12及VB1 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30~40mg/d 理疗中医中药内服龙胆泻肝丸 3、患者,女,30岁。全身泛发皮疹伴发热6天。患者6天前因咳嗽、流涕,自服阿莫西林、板蓝根冲剂等药物,6天前出现皮疹,渐泛发全身,伴发热、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既往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查体:全身泛发红斑、部分呈靶形损害,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为主,口腔黏膜糜烂。 1)最有可能的诊断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性皮炎(阿莫西林过敏) 2)首要的处理措施停止服用致敏药物,控制感染。内服: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mg ,或地塞米松10~20mg ,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待全身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及时选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感染;外用: 皮肤损害: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剂。口腔粘膜损害:复方硼砂溶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忌辛辣腥。 4、患者,男,18岁。全身瘙痒半月余,当地医院拟皮炎或湿疹治疗无效,且皮损加重,夜间瘙痒明显。查体:全身以腹部、大腿内侧为主,散在分布针头大小红色或皮色丘疹,部分结痂少许渗出,手指间渗出明显;阴囊、包皮可见散在结节。家中多人出现类似皮疹。 1)最有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疥疮) ;依据:夜间瘙痒明显,家庭多人被传染,皮损部位外阴。 2)拟定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治疗:10%硫磺软膏外用洗澡后用该药涂抹全身皮损处无皮损也涂,早晚各一次,连用3—7天。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服。用药结束后次日洗澡,换下衣服烫洗灭虫。家庭成员应同时治疗,治疗后观察两周如有复发应重复治疗。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职责 1. 医生到挂号室的死亡证明存放处领取死亡证明。 2. 医生按规范填写死亡证明,填写好后加盖诊断证明章。 3. 填写好的死亡证明2日内交给直报人员,直报人员进行审查7日内上报疾控中心,上报完成后了封存在办公室长期留存。 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编号、发放、回收管理制度 我院死亡证明每年用量较少,根据实际情况,我院的死亡证明的编号有办公室、直报人员统一编号,发放责由填写医生2、3、4联发放给死亡家属。 三、证明书填写要求 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楚,不能涂改,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不能错项或漏项。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不能用英文或者英文缩写 四、死因编码、直报要求 1. 医疗机构因指定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人的死因编码工作 2. 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负责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

书后,应在7天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死亡病例编码 3. 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的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病例报告卡》送交市、县CDC,市、县CDC 应在当天网络直报。 4. 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原因时,必须写明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并按标准进行编码。 5. 负责死亡报告和死因编码的人员要认真负责,不得出现编码错误、迟报、漏报 五、原始卡片的保存要求 1.报告单位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 报告单位应定期下载或查看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3.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做好我院的死亡病例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公共卫生科负责对全院死因监测工作的管理。 一、严格执行我院医师出具医学死亡证明文件的规定,非在我院诊疗活动中的死亡患者,我院医师不得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熟悉病情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填报。 二、临床科室须对每一例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并进行传染病排查。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除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外,还应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孕产妇死亡个案除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外,还应填写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 四、各科室医务人员需在本科室发生死亡病例7日内,根据要求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公共卫生科专人审核后,7日内完成《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网络直报。 五、《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要求项目完整、内容准确,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以症状及体征代替诊断名称;如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

尖慢性病史;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六、公共卫生科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直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七、监管:医务部、公共卫生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监管定期汇总监管结果,分析、反馈、整改,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漏报、迟报1例扣1分其他不符合本制度要求者一次(处)扣0.1分;其他违规行为按医院相会规定处理。

最新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测试题答案(精品收藏)

题答案 附件2 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知识测试题 省份: 地市: 监测点: 医疗机构名称: 所在科室: 1。根据国家规定,性病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 A.阳性报告制度 B.接诊报告制度 C。诊断报告制度D。首诊医生报告制度 2.根据国家要求,性病报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B。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诊病例 C.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发病例 D。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 3。根据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分期分类为以下 哪项?

题答案 A。早期梅毒、晚期梅毒B.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梅毒 C.显性梅毒、隐性梅毒D.后天梅毒、先天梅毒 4.根据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诊断病例分类为以下哪项? A。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B。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C。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D.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者 5.一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D。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题答案 6.二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D.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7.三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组织器官损害,病程2年以上,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D.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8.隐性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无症状体征,既往未诊治过梅毒,梅毒螺旋体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粤卫办函【2015】31号》的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五联单)。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1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一联-2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由保健科保管。第一联-3交疾控中心用于审核,审核后有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医务科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江门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儿童死亡卡。有保健科收集、整理。分别网络直报和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

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一、入院服务流程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通知单,持有效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要保存好有关收据)。 2、接到住院患者通知后,病房护士应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3、患者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生命体征。病房护士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查看患者,根据病情共同制定整体诊疗计划,并做好病情评估。 4、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输液患者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出院服务流程 1、患者出院,须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方可办出院手续。办理出院手续可在下发医嘱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办理。 2、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病情;服用的药物剂量、作用、副作用;日常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复诊时间;预约复印病历等。

3、患者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 4、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协助整理物品。 三、转科服务流程 1、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诊疗的,须请相关科室会诊。 2、会诊医师确认需要转科治疗后,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并书写转科记录及开出患者转科医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责任护士携带病历、药物,护送患者及家属至转入病区,与转入科室的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待转入科室接收病历并安置好病人,双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后方可离开。 4、如遇危重患者应由主管/值班医师和护士协同护送患者至转入病区。 四、转院流程 1、医院因限于技术、设备或床位等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院治疗。住院患者和家属也可向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提出要求,经科室讨论决定,方可转院。强调首诊医院负责制。 2、主管医师、护士整理医嘱及病历,开具转院证明,转院时应办理相关出院手续,患者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出院小结及相关医疗资料(复印件)随患者转 去转入院。 3、患者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 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较重患者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公民死亡证明书得管理与使用,提高统计工作得质量,根据《成都市居民死亡证明书》得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公民死亡证明书就是判断死者性质得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就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得基本信息来源。就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得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得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五联单)。 四、《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就是具有法律效力得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与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随病人尸体,第三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五联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交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得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与儿童死亡卡.有保健科收集、整理.分别网络直报与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 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50、00/例).

《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制度 一、领用、发放制度 ㈠《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收集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管理,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㈡建立《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登记记录。 ㈢各相关科室得《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使用完后,请电话或院内即时通(AM)与保健科联系,保健科医师会及时补充发放. ㈣各科室对领用得《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专项管理,不得遗失. 二、使用登记制度 ㈠在我院发生得死亡(包括来院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应出具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㈡各临床科室建立《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登记记录。 ㈢记录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年龄、死因诊断、死亡时间、开具得《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等内容。 ㈣医务科及临床科室对登记记录进行检查、审核,进行考核. ***人民医院 死亡证明书得填写基本要求 一、按照成都市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得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二、应用黑色、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楚,不能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三、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 四、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得月、日、小时. 五、致死得主要疾病诊断填写要求,可分两部分报告。 1、在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得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得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