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

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2)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见肉眼及组织学上溃疡性结肠炎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

检查。

(2)具备1项同时,具备2或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

(3)如再加上4或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4)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须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5)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临床严重程度的判断:

(1)轻度: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

(2)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腹泻>6次/日,伴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1.水杨酸类制剂: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4g,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

制剂。对于直肠或直乙病变为主的患者,可局部给予上述药物栓剂纳肛或灌肠治疗。

2.糖皮质激素:对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应予糖皮质激素,0.75–1mg/kg/天。对于直肠或直乙病变为主的患者,可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灌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7–18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1.-01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的指征: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即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轻度: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重度:腹泻>6次/日,伴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3.临床病程符合慢性复发型。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粪便培养、粪便找寄生虫;

(3)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乙肝五项、HCV抗体、HIV抗体、血型)、血沉、C反应蛋白;

(4)胸片、心电图、立位腹平片、腹部B超;

(5)结肠镜检查并活检。

2.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或存在结肠镜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可选择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3.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粪便找阿米巴,粪便难辨梭菌毒素检测;

(2)粪便找结核菌、粪便找霉菌;

(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ANA、ANCA、ASCA);

(4)病毒检测(如CMV、EB、TORCH等);

(5)肿瘤标志物;

(6)胃镜、小肠镜或小肠造影检查(必要时)。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水杨酸制剂:

(1)柳氮磺胺吡啶(SASP):4g/日,分4次服用。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可选择5–ASA类药物。

(2)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ASA):3–4g/日,分3–4次服用。

2.糖皮质激素:根据结肠镜检查病变范围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剂型。

(1)直肠型、直乙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通常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0–100mg,保留灌肠,1–2次/日。

(2)左半结肠、广泛型、全结肠型:对水杨酸类药物反应不好时,可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0.75–1mg/kg/日,口服。注意观察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并对症处理;防治脏器功能损伤,包括抑酸、补钙等。

3.抗生素(根据病情,不能除外感染时使用)。

4.肠道益生菌制剂。

5.促肠粘膜修复药物。

(八)出院标准。

少渣饮食情况下,便次、便血情况较入院有较好改善,体温基本正常。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如症状无明显改善,便血无减少或发热者则需退出该路径。

(十)参考费用标准:3000-5000元。

二、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ICD-10:K51.-01)中度慢性复发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2020溃疡性结肠炎(UC)科普知识(完整版)

2020溃疡性结肠炎(UC)科普知识(完整版) 导语: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虽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我国的发病率<5/10?。 因UC治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1.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以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多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系。

3. 什么样的人容易的溃疡性结肠炎? 直系亲属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得溃结的可能性会增加,除此之外,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以及肠道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溃结的风险。 4. 溃疡性结肠炎能预防么? 由于溃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并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预防溃结的发生。但是对于进入缓解期的溃结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溃结的复发。避免焦虑、情绪低落等精神刺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道感染机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均可以有效的预防溃结的复发。 5. 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粘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症状轻的患者每日可排便2-4 次,重者可以达每日10 次以上。除此之外的症状都不够典型,可有腹痛、腹胀或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腔反复溃疡、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以及衰弱、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 6. 出现哪些症状可以怀疑得了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3)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4)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一览表(优.选)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一览表 HAOYISHENG导语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一.西药用药 分类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用药。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活动期轻中度UC 4-6g/次,分次口服。UC缓解期SASP维持剂量一般为2-3g/d,并补充叶酸。常见头痛、头晕、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症状,也有皮肤过敏反应、男性不育等,停药后可恢复。②SASP栓剂:适于活动期轻度UC,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0.5-1g/次,2次/d。①5-氨基水杨酸(5-ASA):活动期轻中度UC 3-4g/次,分次口服。②5-ASA灌肠剂:用于活动期轻度UC,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美沙拉嗪:缓解期UC,远端结肠炎以本药局部用药为主,直肠炎用栓剂每晚1次,直肠乙状结

肠炎用灌肠剂隔天或数天1次。糖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时选用。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活动期轻中度UC氨基水杨酸制剂不佳时选用。100-200ml/次,每晚1次保留灌肠。泼尼松:活动期中度UC 0.75-1mg/(kg·d),分次口服。甲泼尼松龙:活动期重度UC首选,40-60mg/d,静脉用药。氢化可的松:活动期重度UC首选,300-400mg/d,静脉用药。免疫抑制剂:对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患者选用。环孢素:活动期重度UC激素无效时是选用。2-4mg/(kg·d)静滴。硫唑嘌呤类药物: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氨基水杨酸制剂不耐受者。若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其会增加硫唑嘌呤类物骨髓抑制的毒性。生物制剂类抗 TNF-α单抗:英夫利西单抗或阿达木单抗①中重度或者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②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选用。维多珠单抗益生菌制剂:可治UC,且能预防其复发。阿泰宁(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其进入肠道能产生大量酪酸。酪酸是结肠能量代谢、再生修复和免疫平衡必需的重要物质,并可减轻肠黏膜发炎、溃疡。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一、疾病概述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二、结肠炎病因 1、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饮食、作息等,都提示可能和结肠炎发病相关 2、遗传因素。结肠炎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其遗传倾向。通常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感染因素。结肠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病毒或真菌。但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可减低临床症状,故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 4、免疫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从而引发结肠炎。 三、结肠炎症状 1、腹泻 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以粘液脓血便最为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2、腹痛 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右下腹亦可出现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 3、便秘 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至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4、里急后重 常有便意,腹中疼痛有重坠感,如厕时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5、其他症状 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 严重者有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四、结肠炎类型 一、按病情分 1、轻度型 此症型最多见,通常只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即乙状结肠),起病慢、症状轻。 可见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或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 无全身症状。 2、中度型 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天多于4次,多为稀便和血便,腹痛较重。 有轻度全身症状,表现为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可有肠道外表现。 3、重度型 起病急骤,有显著的腹泻,每日多于6次,伴血便或粘液脓血便,腹痛严重。 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二、按病程分 1、初发型 无既往病史而为首次发作,病情轻重不等,可转为其他类型。 2、慢性复发型 临床最多见,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多数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效。 3、慢性持续型

多年溃疡性结肠炎终于治好了

多年溃疡性结肠炎终于治好了 5年前,刘大妈从工厂里退休,本来想含饴弄孙,好好享享清福,谁知道却一直被溃疡性结肠炎纠缠,痛苦不已。 说起自己的结肠炎,刘大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饮食不卫生,得过几次急性肠胃炎,但是因为那时候又要忙工厂里的工作,还要照顾家里的儿女,所以治疗都不彻底,每次就是吃点药症状消失了就不管了,长期下来,便形成了现在的慢性结肠炎。年轻时候抵抗力好点,还不是很严重,老了以后、特别是退休以后,活动量小了,抵抗力差了,结肠炎就严重起来了,真的让她寝食难安,几乎天天腹痛、拉稀,脓血便,有时还便秘,人也瘦得没人形,特别是半夜拉肚子,连觉都睡不安稳。别说带孙子了,自己都要老伴天天照顾,身体也是越来越差。为此,刘大妈也吃了各种药,但都是刚开始有效,到后来完全不管用。实在没办法,只得定期到医院灌肠,把多年积蓄都快用光了。有时候感到异常烦恼,刘大妈甚至都不想治了,心想随它去吧。 好在儿女们没有放弃希望,到处为刘大妈打听好的医院和药物,几经周折,女儿帮她打听到大同消化病医院,得知这里是专门治疗肠胃疾病的地方,就赶紧带着刘大妈来到位于四中岗往北200米路东(翰林别院右侧)的大同消化病医院检查治疗。 大同消化病医院首席胃肠专家赵研教授接诊时了解到刘大妈结肠炎已经多年,且年纪较大,不适合采用传统的插管肠镜检查,便为其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检查,不需插管,安全无痛,很快赵教授就确诊了刘大妈的病情,她的结肠炎已经非常严重了。 据赵教授介绍,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非常顽固,常反复发作并逐步加重,少数急性爆发。结肠炎不是普通炎症,其病十分复杂,同时结肠炎也是一种不易根治的疾病,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治疗方法不当,没有全面详细检查准确诊断,盲目用药,盲目治疗,易引起误诊、误治,目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不少,但主要是以抑菌消炎为目的,只能治标,不易治本。结肠炎如果不及时治愈,可能导致肠穿孔、结肠癌、便血、中毒性肠扩张等严重后果。 了解刘大妈的情况后,赵教授告诉她,现在的情况不能轻易使用西药,也不能单纯靠中药来治疗,应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才能帮助她快速的好起来,并且不复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刘大妈接受了该院特色疗法——“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赵教授用西药帮她消除炎症,再用中药调理养护,两个疗程以后,刘大妈就感觉到效果非常好,一天只拉2、3次,而且腹痛、腹胀的感觉减轻了不少,晚上也能安稳的睡一个好觉。再巩固治疗了一个疗程,脸上红润了很多,气色也非常好,身体的的精力恢复得不错,如今是每天一次大便。刘大妈说,这几年来从来没有这样舒适过,没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结肠炎真的治好了,现在她终于能好好地享享清福了。 究竟什么是“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呢?据了解,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是大同消化病医院赵研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独创的特有疗法,应用中西医结合全新理念,促进人体胃肠血液循环,维护胃肠道菌株平衡,改善胃动力,修复胃粘膜再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彻底清除胃肠疾病,达到“治胃、护胃、养胃”三维一体的治疗目的。三维胃粘膜修复疗法解决了传统西医治疗以抑菌消炎为目的,只能治标,不易治本的弊端,将中西医各自优势结合,在快速治病的同时,消除结肠炎复发的隐患,达到多重修复肠道黏膜,恢复肠道功能的效果,具有起效快、安全无痛、快速全面、无毒副作用、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临床效果极佳。 笔者提醒,如有像刘大妈这样被结肠炎等胃肠疾病困扰的患者可以拨打健康热线5354555和赵教授直接交流了解病情。

急性肠炎临床路径

急性肠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炎(ICD-10: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有暴饮暴食、食物中毒或特殊用药史等诱因。 2.肠道感染常经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可有发热、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 3.实验室检查异常,如大便常规见白细胞增多、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大便培养病原菌阳性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急性肠炎疾病编码(ICD-10:K5 2.904)。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为4-5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C-反应蛋白、血沉 (3)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大便培养+药敏 (2)血淀粉酶、出凝血功能、D-二聚体、CEA、Ca199、甲状腺功能、心肌标志物 (3)腹部平片(立卧位) (4)腹部及盆腔CT (5)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 (6)X线钡剂灌肠检查(急性期不宜作钡剂检查,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可能。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病因治疗 (1)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证据,选择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2)其他如因服药所致的急性腹泻应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2.对症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纠正营养失衡。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7-01T11:16:59.0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作者:武健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具有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不规律的作息,导致20-30岁群体高发该疾病。 武健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级消化内科研究生;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具有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不规律的作息,导致20-30岁群体高发该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位置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可延伸至降结肠和整个结肠,病理表现为糜烂、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在欧美等地发病率仅为0.01%,患病率约为0.2%,然而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众多,且呈上升趋势。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柳氮磺胺吡啶、5- 氨基水杨酸以及激素等治疗和环节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停药后复发或者治疗无效的情况,需要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起到缓解作用,甚至要通过外科手术,这就成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而RUC的诊治也成为临床的一大难题。以下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治做出综述。 关键词: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Abstract:Ulcerative colitis is limited to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colon mucosa and submucosa,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pathology and frequent recurrent attack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people's life rhythm and irregular work and rest, the disease occurs frequently in the population aged 20-30. Ulcerative colitis mainly occurs in sigmoid colon and rectum, and can extend to descending colon and the whole colon. Its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re erosion and ulcer. The incidence rate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Europe and America is only 0.01%,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about 0.2%. Howe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China,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on the rise. Most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ndergo treatment and link symptoms such as Sulfasalazine, 5-Aminosalicylic acid and hormones, but some patients will relapse or have ineffective treatment after drug withdrawal. Immunosuppressants and biological agents need to be used together to relieve the symptoms, even through surgery, which becomes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RUC),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UC has become a major clinical problem. The following is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Key words: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Treatment;Progress 一、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一)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患者多为血性腹泻或者脓血便,频率可达每天4次,严重者血水样便频率达到每天10次以上,在诊断中需要排除以下可能显著的肠道病症:a细菌性痢疾;b肠结核;缺血性肠炎;d放射性肠,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利用肠镜、钡灌肠检查以及黏膜组织病理结果作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对于克罗恩病(CD)来说,欧洲共识意见为可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把难治性CD作以下两种类型处理:a激素抵抗;b激素依赖,同时对激素(CS)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对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判断目前没有形成共识意见,在不同文献中的诊断标准也不尽相同[1]。 近年来,对RUC的定义主要从激素抵抗或者激素依赖出发,但是在激素使用剂量和时间没有具体的定论[2]。 Ogata 等于2006 年在研究中将激素抵抗作如下定义:对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激素多于两周无反应。对激素依赖作如下定义: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处于慢性活动期多于六周或频繁复发(每年多于一次或者两年多于三次)。 Chow 等于2009 年研究也依据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将RUC进行定义,但在激素抵抗情况下等效的泼尼松龙剂量为 0.75mg/(kg·d);从诊断频率上讲,在激素依赖情况下所用标准为激素减量或者停用四周之内复发[3]。 (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 研究表明,对于激素产生依赖或者耐药强的患者,早期对患者施加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对病情的控制会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需要及早筛选出可以预测疾病进展的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4]。 据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通过随访我国香港地区95例使用激素的 UC患者,结果显示初诊时血小板增多发展成为激素依赖型 UC 的危险性增加 2.9 倍,而全结肠累及的患者发展成为激素依赖型 UC 的危险性增加0.7倍;初诊时贫血发展成为激素依赖型UC的危险性增加9.8倍;而需要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发展成激素抵抗型UC的危险性增加17.8 倍[5]。另有相关回顾性研究发现,浙江地区51例使用激素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诊断,在初诊时如果患者ESR偏高、CRP偏高或者血清 ALB偏低的患者更加容易发展为难治性IBD。因此,对初诊时有高危因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更加利于提升治疗效果[6]。 二、RUC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治疗(ACT)突出抗生素在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发挥重要作用。Uehara等对抗生素的研究做出如下深入分析,其对25例活动性UC患者(含17名RUC病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在对患者进行传统治疗基础上使用以下抗生素使用两周:a阿莫西林;b四环素;c甲硝唑,观察期为联合治疗后的第 3 个月份和第12个月份,对患者的内镜评分和临床活动评分发现分数显著降低,其中激素依赖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73.30%,而激素抵抗患者在第 12 个月份的临床有效率分为50%,(12/17)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第12 个月份可停止激素治疗。 Uehara 和Kato等学者也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后研究发现,用同样的抗生素也证实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7]。 2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借助其代谢产物6-巯基鸟嘌呤加速T 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而发挥出免疫作用,是激素治疗失败后常用药类。Thia 等对64 例亚洲激素依赖患者进行治疗,按照缓解率分析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发现患者使用 AZA半年后的完全缓解率达到48.4%,部分缓解率达到45.1%;2年的缓解率为87%;3年缓解率为76%;5年缓解率为6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证实AZA在亚洲CS依赖患

溃疡性结肠炎考试试题

武汉服务团队溃疡性结肠炎考试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18=54) 1.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复发的先兆为:( ) A.血白细胞计数增高B.血沉加速C.血清α2球蛋白增加D.疑血酶原时间延长E.凝血因子活性增加 2.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C.免疫抑制剂D.抗生素 E.乳酸杆菌制剂 3.治疗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为:( ) A.大剂量抗胆碱药物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C.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D.免疫抑制剂E.手术治疗 4.溃疡性结肠炎的消化道主要表现为:( ) A.呕吐B.消瘦C.便秘D.腹部包块 E.腹痛、腹泻、大便呈糊状 5.哪种病理表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有意义?( ) A.干酪性肉芽肿B.非干酪性肉芽肿C.炎症细胞浸润D.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E. 隐窝脓肿 6.以下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并发症,但哪项除外?( ) A.中毒性巨结肠B.大量出血C.直肠结肠癌变D.内瘘外瘘形成E.急性穿孔 7.以下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但哪项除外?( ) A.控制急性发作B.缓解病情C.减少复发D.防止并发症E.早期手术切除全结肠可根治本病 8.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B.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C.发病率我国比欧美较少见 D.病因尚未完全明确E.精神抑郁与焦虑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复发可有影响9.以下哪项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 ) A.病变位于大肠,呈不连续性节段性分布B.病变偶见涉及回肠末段C.隐窝脓肿D.溃疡浅,病变连续E.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 10.女,35岁,慢性腹泻4年,大便每天4~5次,常带少量脓血,大便培养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充血,少数散在浅溃疡。首选治疗药物是:( ) A.偶氮磺胺吡啶 B.氟哌酸C.肾上腺皮质激素D.甲硝唑保留灌肠E.乳酸杆菌制剂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02),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活动,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编著,中华消化杂志,2018年)。 1.诊断标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中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 (3)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 ②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③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4)其他检查:无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肠腔狭窄时如结肠镜无法通过,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结肠成像检查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大体和组织学改变可见上述UC的特点。 2.在排除其他疾病如急性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 (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3.病情评估 (1)临床类型:UC临床类型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 (2)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型,分为直肠型、左半结肠型、广泛结肠型。 (3)临床活动性的严重程度:依据改良Tur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 ①轻度:排便次数<4次/日,便血轻或无,体温和脉搏正常,

结肠癌诊疗指南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2.0cm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5.4辅助检查 5.4.1内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结合现有技术,分别用中医辩证施 治和西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和各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 病理证实的的63例小肠淋巴瘤和63例小肠腺癌病灶。分析其治疗效果、临床表 现情况等。结果:近3年来患者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数量和内镜检测出的数量 呈明显增加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大约为0.01%.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以轻度和中毒患者为主分别占到35%到42%。临床表现类型以慢性复发和初发型 为主。暴发的患者比例仅仅占到2.4%。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等等 遇到多数肠道疾病的病理表现较为相似。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容易复发的,以 轻中度为主的,肠道外病变较少见的多发性肠道疾病。国内以柳氮磺胺吡啶及激 素治疗为主,手术死亡率及癌变率较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进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3-02据有关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外较为常见,患病率也较高,一般在 0.8%左右,而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少见,然而,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 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近15年的临床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成为 肠道主要疾病。所以,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我们该加强和提高诊断水平、治 疗水平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临床表 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从文献资料和临床资料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复发,西医治疗见效快却不治本,中医治疗需要长期观察,不能立竿见影。这对医 生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患者临床表现为主要参考,溃疡性结肠炎临 床表现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93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55.4岁, 48例。男性51例,女性12例。年龄18-70,平均年龄44岁63例小肠腺癌,病 变部位在十二指肠38例,空场1例,回肠1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岁。采用西门子公司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腹部器官多样,检查前后需做必要的准备以利于检查顺利进行。 1.2影像检查:使用西么子螺旋CT,挑选受试者,首先对容积扫描的双期 增强原始数据进行回顾性重建。对其进行6h的空腹准备,或者饮用受检用药(5%的甘露醇1000ml)以充填胃肠道减少气体伪影干扰,肠道准备充分,充盈度基本满意,以回肠充盈最佳,病变周围肠段充盈良好,符合诊断要求。静脉高压注射70-100ml,扫描采纳数130-150mas,螺旋距离为1.5,速度0.5,备好抢救药品和 氧气,与患者积极沟通,病人如果有心里障碍,可以全麻,通知其家属为其解释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准备事项完毕,开始进行扫描。扫描时应注意观察 扫描对象的体征反映,及时处理。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采用MPR进行后处理。 1.3钡剂灌肠: 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4例做了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是 表现为黏膜紊乱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9例,糜烂、溃疡3例、肠管短缩1例,肠腔狭窄无,息肉1例。 1,4 内镜表现:境内表现分析,126例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其中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镜下病变范围及主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美沙拉嗪应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美沙拉嗪应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9-11-13T17:50:29.3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1期作者:邹洪丽 [导读] 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消化内科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 年 3月至 2019 年1 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 例均为轻中度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明显。结论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 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口服;灌肠;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C)在国外较常见,国内发病率逐年上升。UC表现为多因素、多层次且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临床较为难治,且复发率极高。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症状,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1]。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防止复发。现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 3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 例均为轻中度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男 27 例、女18例;年龄18~ 66 岁,平均年龄(41.5±7.5)岁;平均病程(8.5±3.0)个月;轻度30例,中度15例。观察组患者45例,男 28例、女17例;年龄17~ 65 岁,平均年龄(4 2.5±6.5)岁;平均病程(8.0± 3.2)个月;轻度32例,中度1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剂,口服治疗,100mg,每日三次;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栓剂,口服,100mg,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 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黏膜损伤,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总体正常;有效:减轻腹痛,减轻腹泻,减少粘液和血便,结肠镜检查改善肠粘膜病变;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病情不同程度恶化,结肠镜检查也没有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观察数据结果应用 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用 X2 检验,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如P<0.05时,则表示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45例,显效19例(42.22%),有效14例(31.11%),无效12例(26.67%),总有效率为7 3.33%。观察组患者45例,显效30例(66.67%),有效12例(26.67%),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黏膜损伤指数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前(4.73±0.82)分,治疗后(2.58±0.84)分;观察组患者45例,治疗前(4.69±1.16)分,治疗后(1.89±0.93)分;观察组患者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45例,发生恶心呕吐6例,白细胞减少1例,皮疹3例,贫血3例,发生率为28.89%;观察组患者45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贫血1例,发生率为6.67%;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累及粘膜层,可触及粘膜下深层、肌层并形成溃疡,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许多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感染被认为是病因。肠道细菌是继发性入侵,造成感染溃烂,粘膜破坏[3]。溶菌酶理论认为,溶菌酶和粘蛋白酶是主要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溶菌酶浓度的增加可溶解保护肠粘膜表面的粘液,使肠粘膜暴露于粪便中,使肠粘膜暴露于粪便而继发感染。精神因素可引起肠粘膜改变,甚至溃疡;另外,对食物的自主神经功能或其他物质过敏,大肠紊乱,营养缺乏,代谢失调,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与其他因素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程长,呈慢性病程,常交替适应和缓解,少数患者症状持续,逐渐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很少穿透肌肉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反复腹痛、腹泻易使人害怕进食、营养不良、水电解质流失,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体重减轻和贫血。 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溶剂,药物在肠道崩解后可完全到达小肠和结肠,作用于粘膜的炎症,抑制前列腺素炎症引起的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等形成,抑制NK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氧自由基和脂肪酸过氧化等机制发挥治疗的作用,且不良反交较少[4]。 本研究中,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患者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总之,美沙拉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成振华.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v.2(18):254-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