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案2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案2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案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c b a ,,的几何意义,以及e c b a ,,,的相互关系; 3.理解、掌握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椭圆的几何性质.

学习难点:

如何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椭圆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

(1)椭圆曲线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范围”是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曲线所在的位置的范围,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y x ,取值范围是什么?其图形位置是怎样的?

(3)标准形式的方程所表示的椭圆,其对称性是怎样的?

(4)椭圆的顶点是怎样的点?椭圆的长轴与短轴是怎样定义的?长轴长、短轴长各是多少?c b a ,,的几何意义各是什么?

(5)椭圆的离心率是怎样定义的?用什么来表示?它的范围如何?在这个范围内,它的变化对椭圆有什么影响?

(6)画椭圆草图的方法是怎样的? 4.

由椭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

研究椭圆的性质.(利用方程研究,说明结论与由图形观察一致)

(1)范围:

从标准方程得出122≤a x ,122

≤b

y ,即有

a x a ≤≤-,

b y b ≤≤-,可知椭圆落在

b y a x ±=±=,组成的矩形中.

(2)对称性:

把方程中的x 换成x -方程不变,图象关于y 轴对称.y 换成y -方程不变,图象关于

x 轴对称.把y x ,同时换成y x --,方程也不变,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曲线具有关于x 轴对称,关于y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则它一定具有第三种对称.

原点叫椭圆的________,简称中心.x 轴、y 轴叫椭圆的对称轴.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对称的截距.

(3)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在椭圆122

22=+b

y a x 的方程里,令0=y 得a x ±=,因此椭圆和x 轴有两个交点

)0,(),0,(2a A a A -,它们是椭圆122

22=+b

y a x 的顶点 令0=x ,得b y ±=,因此椭圆和y 轴有两个交),0(),,0(2b B b B -,它们也是椭圆

122

2

2=+b

y a x 的顶点因此椭圆共有四个顶点: )0,(),0,(2a A a A -,),0(),,0(2b B b B - 加两焦点)0,(),0,(21c F c F -共有六个特殊点.

21A A 叫椭圆的_______,21B B 叫椭圆的______

_.长分别为b a 2,2

b a ,分别为椭圆的_______和_______.椭圆的_

______即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

Q

B 2

B 1A 2

A 1

P F 2F 1

P ′

P ″

x

O

y

至此我们从椭圆的方程中直接可以看出它的范围, 对称性, 顶点.因而只需少量描点就可以较正确的作图了.

(4)离心率:

发现长轴相等,短轴不同,扁圆程度不同 这种扁平性质由什么来决定呢?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察椭圆形状与e 的关系:

0,0→→c e ,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圆,

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0=e 时的特例

,,1a c e →→椭圆变扁,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线段

21F F ,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1=e 时的特例

二、合作探究:

例1 求椭圆40025162

2

=+y x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例2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椭圆的简图:

(1)1

16

2522=+y x (2)1

9

252

2=+y x

例3 分别在两个坐标系中,画出以下椭圆的简图:

(1)1

4

922=+y x (2)1

36

492

2=+y x

三、课堂练习:

1.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将长轴分为3:2两段,求其离心率

2.如图,求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内接正方形ABCD 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这节课学习了用方程讨论曲线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学习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对称性、顶点、范围、离心率;学习了椭圆的描点法画图及徒手画椭圆草图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根据课文中和的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 能力培养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体验点: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归纳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再概括出每一小节的具体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及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l.本文题目是:;作者是:;本文写于: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夏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髻() 镶()贮()蓄水藻()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分钟 理解率:% 阅读效率: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③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关于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主题解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献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 澄.清()着.落()看.护()发髻.()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响晴:设若: 秀气:贮蓄: 澄清:空灵: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课文,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北师大版)

课题: 6.3数据的表示(2)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目标达成: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创境激趣】 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 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1 女 167 81 88 优 2 男 162 78 85 良 3 女 165 86 90 优 4 男 160 81 99 中 5 女 165 94 8 6 优 6 女 16 7 83 75 良 7 女 165 8 8 94 优 8 男 166 7 9 98 优 9 女 159 72 65 中 10 男 169 86 97 优 11 男 168 91 96 优 12 男 158 80 93 良 13 男 160 85 89 优 14 女 159 90 84 优 15 女 162 91 89 优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16 女 162 83 85 优 17 女 157 86 80 优 18 女 160 92 93 优 19 男 164 83 89 优 20 女 161 75 77 良 21 男 162 86 97 优 22 男 164 91 91 优 23 女 163 87 82 优 24 男 154 82 88 优 25 男 172 68 70 中 26 男 153 88 95 优 27 男 156 80 87 优 28 男 163 82 81 优 29 男 164 78 75 良 30 女 161 89 87 优

(完整word版)《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2. 作者介绍: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1、排除字词障碍 字:惊惶篱笆骨碌酣蜷缀矗咀嚼澎湃 多音字:呜咽落得很远 词: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骨碌酣然入梦蜷呜咽澎湃身手 2、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下面,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小结:本文是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这样写,什么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简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旷晓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6.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妙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课 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投影出示济南冬天全景图。 二、初读课文 (一)简介作者(投影显示) (二)听读课文,并正音正字,自行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谈谈在听读课文中,对哪一点印象最深。 (三)重点检查部分字的读音及部分词语的意思(具体见投影展示) 三、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济南是块宝地”的的评价、济南的冬天天气温晴的特点 四、赏析济南的山水 (一)赏析济南的山 1.赏析济南阳光下的山景(投影出示阳光下的山景图) (1)指名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山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十六 济南的冬天 第2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 学习内容十六济南的冬天第2学时 学习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3、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从课文中选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读一读,并简要说说喜爱的理由。 2.课文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3.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二、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默读全文,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 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方法指导: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学生要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提示: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二)组内讨论 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组际交流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四)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冬季,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三、达标检测: 比较阅读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5.2 数据的表示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会把统计数据分类整理用统计表表示,并绘制成相应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学会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4.养成乐于接触社会生活中的数据信息,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数据的表示. 2.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知识概览图 新课导引 1.问题探究:你能说出几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合作交流:生l:可以用表格表示数据,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生2:我们在小学接触过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如图5-2-1所示,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全世界共有几个大洲?哪个洲的面积最大? (2)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最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 (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从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5)你能从图中知道地球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吗? 学完了本节,你一定会顺利解答的! 教材精华 知识点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统计表: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表格的形式,使数据更直观、清楚、便于分析.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统计图的选择:一般来说,单个对象或单个因素的绝对统计数据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相对统计数据较适合用扇形统计图. 提示:(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纵轴应从0开始. (2)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说明问题. 知识点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统计图表能非常简明地传达信息,要明确统计图表中数据所表示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可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提示:注意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单位及意义. 课堂检测 基本概念题 1、下面是两支篮球队在上一次移动通讯公司职工运动会上的4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 条形统计图如图5-2-4所示,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否很直观地从统计图中读出某支篮球队每场比赛的成绩? (2)每种统计图是否具有特殊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设计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三、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4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chéng()清宽chǎng()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 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安适:。 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字,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等和话剧《》《》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老山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老山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事件的方法,理解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2、感悟“坚强的意志”对生命的重要性,培养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3、感受名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继承长征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2学情分析 《老山界》一文知识点非常丰富,有表现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句,体现记叙文的特点;有生动的人物描写;有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环境描写……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感情,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了解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情景创设。而后,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要关注记叙文的要素,明确这应是概括内容的主要方法。之后,让学生循着课题“老山界”,找到文中介绍老山界特点的句子,了解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几个难处,以及红军是如何面对这重重困难的,同时,结合记叙文时间、地点的转移,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言,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深邃的思想境界,我从指导学生对文中“笨重”、“坚强的意志”一句的理解出发,找寻文中生动的描写,感受红军无畏、乐观、互助的坚强意志。和瑶民攀谈细节的理解,放在质疑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坚强的意志”的来源,由此教育学生,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一切艰难险阻便都可以迎刃而解,更通过理解“照着惯例”的含义、“躲”“哭”“欢喜”的瑶民情绪变化、“一点米”“一袋米”的比较,了解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军民鱼水情。最后拓展与分层作业,,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入,由学习课文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感悟“坚强的意志”对生活、生命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找寻并品悟文中生动的描写 难点:思考“坚强的意志”从何而来 4教学过程

12济南的冬天 导学案及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 ()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6.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一课时)

6.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一课时)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初一数学备课组供稿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能从中获取信息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5-166标记自己不懂得内容,并完成随堂练习。 合作交流(对学) 1、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 会组织受同学们欢 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整理归纳:1、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2、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4、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 5、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 合作交流(群学)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总结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2、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可以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预习诊断 1、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的度数 与的比 2、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第反映各部分在所占的比例。 3、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计算所占的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度数,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 【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 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与学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 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 〔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 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第2章.数据的表示

《计算机原理》 《计算机原理》 · 1 · · 2 · 第2章 数据信息的表示 一.填空题:() 1.8位二进制补码表示整数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2.8位二进制反码表示整数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3.二进制数1010010对应的十进制是 ,十六进制数是 。 4.在原码、补码和反码中, 对0的表示有两种形式。 5.若[X]补=1000,则X= 。 6.设机器字长为8位,-1的补码用定点整数表示时为 ,用定点小数表示时为 。 7.浮点数中尾数用补码表示时,其规格化特征是 。 8.一个定点数由 和 两部分组成,根据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定点数有 和 两种表示方法。 9.8位二进制补码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整数的范围是 和 ;前者的二进制补码表示为 ,后者的二进制补码表示为 。 10.8位无符号定点整数,其二进制编码范围是从 至 ,对应十进制真值是 至 。 11.8位定点整数表示中,机器数10000000采用1位符号位,当它是原码形式、补码形式和反码形式时,其对应的真值分别为 、 和 。 12.在数值的编码表示中,0有唯一表示的编码有 ,用0表示正、用1表示负的编码有 。 13.码值80H ,若表示-128,则为 ;若表示 为 -127,则为 ;若表示 -0,则为 。 14.码值FFH ,若表示-1,则为 ;若表示 为 -127,则为 ;若表示 -0,则为 。 15.若浮点数格式中基值一定,且尾数采用规格化表示法,则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取决于 的位数,而精度取决于 位数。 16.汉字的 、 、 是计算机用于汉字输入、内部处理、输出三种不同用途的编码。 17.根据国标规定,每个汉字的内码用 字节表示。 18.汉字输入时,将汉字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汉字 码,进入计算机后,必须转换成汉字 码才能进行信息处理。 19.常见的汉字输入码编码方案可以归纳为: 、 、 。 20.为使汉字机内码与ASCII 相区别,通常将汉字机内码的最高位置 。 21.汉字的基本属展出性有 、 、 。 22.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需要 字节的存储空间。 23.最小区位码是 ,其对应的交换码是 ,内码是 ,在外存的字库的地址是 。 24.已知某个汉字的国标码为3540H ,其机内码为 H 。 25.汉字的字库类型有 和 两种。 二.选择题:() 1.计算机表示地址时使用 。 A .无符号数 B .原码 C.反码 D.补码 2.当-1<x <0时,[x ]原= 。 A.1-x B .x C.2+x D.(2-2- n )-|x | 6.在浮点数编码表示中 在机器数中不出现,是隐含的。 A .阶码 B .符号 C .尾数 D .基数 12.ASCII 码是对 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案,它是 的缩写。 ① A .字符 B .汉字 C .图形符号 D .声音 ② A .余3码 B .十进制的数的二进制编码 C .格林码 D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13.32个汉字的机内码需要 。 A .16字节 B .32字节 C .64字节 D .8字节 19.“常”字在计算机内的编码为B3A3H ,由此可以推算它在GB2312-80国家标准中所在的区号是 。 A .19区 B .51区 C .3区 D .35区 20.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设计者:湖北宜昌夷陵区:黄丽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天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 ⑵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将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 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附: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

10.1.1 统计调查(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重要作用;会画扇形图,并会用扇形图描述数据。(重点、难点) 3、体验统计图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知识链接: 条形图:是用小长方形的()直观反映数量的()和()的统计图。 扇形图:是用圆代表(),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中的(),通过扇形的大小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 三:自学新知: 1、阅读课本第135页问题1,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并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都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法收集数据?该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呢? (2)如果我们得到数据之后,该怎么来整理这些数据呢?说一说你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好处呢? (3)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划记法表中的信息,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描述数据? 2、下边是某班40名学生本次考试的数学成绩(120):108、101、110、116、110、104、99、102、97、10 3、91、103、87、89、97、99、7 4、81、100、97、83、84、67、89、67、66、86、79、112、98、54、44、79、60、44、34、73、56、102、87.请你根据自学内容完成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1):整理数据:(统计表)(2)描述数据:(条形图、扇形图) (3)分析数据: 思考:1:数据统计图的绘制包含几个部分?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2:条形图的绘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它的圆心角是怎样确定的

2第二章-计算机中数据信息表示法练习题答案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一、填空题 1. 数的编码表示有 、 、 和 表示。 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2. 数的小数点表示有 、 表示。定点、浮点 3. 150.4D= B ,1001.01B= D 。10010110. 0110011B 9.25D 4. 7/16D= B ,19/64D = B 。0.0111B 0.010011B 5. [+0000000]原= ,[+0000000]原 。(机器字长8位) 0,0000000 1,0000000 6. 设机器字长5位,十进制数7的原码= ,十进制数-7的原码= 。 7. 计算机系统是由 系统和 系统组成的;硬件系统由 和 组成。硬件 软件 主机 外设 8. 是指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目。存储容量 9. CPU 的工作节拍受主时钟控制,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主时钟的频率(f )叫CPU 的 。度量单位是MHz 或 。主频 GHz 10. 指处理机运算器中一次能够完成二进制数运算的位数。处理机字长 二、判断题 ( √ )1. 零的原码表示不唯一。 ( √ )2. 引入补码的目的是变减法为加法。 ( √ )3. 正数:原码、反码、补码表示都相同 ( √ )4. 负数求补的规则:对原码,符号位保持不变,其余各位变反,末位加1。 ( × )5. 负数求补的规则:对原码,符号位保持不变,其余各位变反。 ( √ )6. 零的补码表示唯一。 ( × )7. 零的补码表示不唯一。 ( √ )8. 移码主要用来表示浮点数的阶码。 ( √ )9. 移码与补码,仅符号位相反,其余各位相同。 ( √ )10. 移码表示实际是把真值映射到了正数域,可按无符号数比较大小。 ( × )11. 在数的移码表示中x>0,符号为0;x<0,符号为1。 三、简答题 1. 写出机器字长8位,原码表示所对应的十进制整数和小数的表示范围。 整数范围:-127≤x ≤ +127 或:-128 < x <+128 小数范围: -(1-2-7 ) ≤ x ≤ 1 -2-7 或: -1<x <+1 2. 规格化浮点补码加减运算的步骤是怎样的? 3. 机器格式为×,×××;×.××××××,写出[X]原=±11/32的规格化浮点表示 X= -11/32= -(23 +2+1)/25 =-(2-2+2-4 +2-5) = - 0.01011B = -0.1011× 2-1 [X]原=1,001;1.101100 4. 机器格式为定点:××××××××,写出X =+9/128和X =-9/128的定点表示。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O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O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O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O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O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一一“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