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易混淆成语

言语-易混淆成语
言语-易混淆成语

答案:①--1.持之以恒;②--3.独一无二;③--5.各自为政

答案:1B、2D、3A、4C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 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语基 词语】易混淆的成语

【语基词语】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例:王大妈对着来人撇了撇嘴:“一看这年轻人穿得不伦不类的,就知道是个不三不四的人。”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例:这个娱乐城鱼龙混杂的,既有各地官员富商,也有一些地痞流氓跑来鱼目混珠。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例:老朱派去香港调查,发现香港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堪称是“洋洋大观”。回来后,他洋洋洒洒写下一万多字的总结报告递交上去。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例:小琳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复读一年的事会闹得满城风雨。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她的继父阻拦了小琳的前程,只有小琳知道,继父给她的,一直都是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例: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三十年后重新聚在一起,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他们唏嘘不已,都自嘲回城后的三十年只剩下“蹉跎岁月”了。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例:关于大学生偷书现象,于教授分析得非常精辟,只听他侃侃而谈:“大部分的学生在偷书时,因为偷的是‘书’,是高尚的精神食粮,而不觉愧疚,反而在被发现时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的。”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例:张老师家的藏书不可谓不多,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并不为过。但遗憾的是,从未有人夸过张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类的话,同事们甚至讥讽他“精装本无字书”。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例:面对敌人的诱惑,他无动于衷;面对敌人的威胁恐吓,他不动声色。最终,敌人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放了他。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例:陈晓枫有个当大学教授的爸爸,成绩自然很棒,一般人谁能望其项背?!我更是望尘莫及啦! 10、 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例:他一直觉得与王莹之间有一种息息相关的感觉,这倒不是因为王莹能否到美国留学和他的生意休戚相关,更是一种对王莹梦想的支持与关注。 11、

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成语解释 1、七月流火 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 (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 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5、人穷志短 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6、人微言轻 指社会地位低,说话提意见不被别人重视。 7、声名鹊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8、名声大噪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9、无所适从 (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0、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1、蛛丝马迹 指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12、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闲言碎语 (1)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 (2)与正事无关的话。 14、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15、子虚乌有 指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16、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 17、空穴来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扑朔迷离 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19、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0、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1、微词 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22、非议 责备;无端的指责。 23、味同嚼蜡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4、索然无味 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5、兴味索然 形容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 26、条分缕析

中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中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作者:root 一、中学生容易出错的词语 “安详”容易写成“安祥”“安装”容易写成“按装” “抱怨”容易写成“报怨”“部署”容易写成“布署” “布置”容易写成“部置”“水龙头”容易写成“水笼头” “百叶窗”容易写成“百页窗”“家具”空易写成“家俱” “度假村”容易写成“渡假村”“间谍”容易写成“间碟” “通牒”容易写成“通谍”“影碟”容易写成“影谍” “霄汉”容易写成“宵汉”“电影脚本”容易写成“电影角本” “陷阱”容易写成“陷井”“散漫”容易写成“散慢” “大拇指”容易写成“大姆指”“脉搏”容易写成“脉博” “赌博”容易写成“赌搏”“荟萃”容易写成“荟粹” “竟然”容易写成“竞然”“竣工”容易写成“峻工” “装潢”容易写成“装璜”“寒暄”容易写成“寒喧” 二、中学生容易混淆的词语 “薄”与“簿”:“薄”指单薄,也指轻视、看不起,如“厚此薄彼”;也指迫近,如“日薄西山”。“簿”指账本、本子,如“点录簿”不要写成“点录薄”,“对簿公堂”不要写成“对薄公堂”,“账簿”不要写成“账薄”。 “引见”与“引荐”:“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指推荐人。 “大约”与“大概”:“大约”一般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大概”一般表示对情况的估计。 “法治”与“法制”:“法治”根据法制治理国家,动词。“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 “流传”与“留传”:“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暴发”指因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同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也指突然得势、发财,多是贬义。 “不耻”与“不齿”:“不齿”指羞与为伍、不愿意提到,表示非常瞧不起;“不耻”是指不以某事为可耻,如“不耻下问”。 “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机关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重在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重在实际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不肖”与“不孝”:“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指不孝顺父母。 “扶养”与“抚养”:“扶养”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功夫”与“工夫”:二者差别不大,在表示占用时间或空间上,习惯用“工夫”;表示学习、工作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造诣等义项时,多用“功夫”。 “简朴”与“俭朴”:“简朴”不仅指生活方面,还可以指语言、文笔;“俭朴”指生活方面。 “界限”与“界线”:“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多用于“具体事物”。 “不利”与“不力”:“不利”多指不顺利、有害处,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如“指导不力”。 “国是”与“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使用范围较小,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

形近易混淆的成语

1、推己及人、以己度人 【辨析角度】感情色彩 【词义辨析】“推己及人”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度人”指用自己的心思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 2、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辨析角度】感情色彩 【词义辨析】“无微不至”指没什么细微之处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3、像模像样、大模大样 【辨析角度】感情色彩 【词义辨析】“像模像样”形容着重或隆重的样子。“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4、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辨析角度】语意轻重 【词义辨析】“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惨绝人寰”指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惨绝人寰”的语意更重。 5、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辨析角度】语意轻重 【词义辨析】“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两者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意比前者重。 6、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两者都有奋勇前进的意思。“前仆后继”中的“仆”是倒下的意思,侧重在不怕牺牲,多形容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则侧重于奋勇前进,多形容革命者一往无前的精神。 7、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营私舞弊”指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侧重于为自己谋求私利。“徇私舞弊”指因屈从私情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侧重于为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 8、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光明正大”指心怀坦荡、言行正派,指做的事情是光明的、正派的。“光明磊落”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毫无隐私暧昧不可告人之处,指的是人格、品质。 9、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是一种纵向的比较,题目中通常含有一个时间差。“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即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是一种横向的比较,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10、健步如飞、疾步如飞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健步如飞”形容步伐矫健,走得飞快。“疾步如飞”形容走路很快。

(完整word)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误用) 1.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训,准则。 3.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4.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5.孤鸾寡鹤:孤鸾寡鹄指失去配偶的男子或女子. 鸾:指的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孤鸾:无偶的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鹤:比喻寡妇。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 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常误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7. 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8.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9.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1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轻视某人。 11.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鼎的盟约,反之被 迫签订的条约。多误解为签订下合同。 12.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

于某种技艺的人。 1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15.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7.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往往误解为“年龄正是好时候”。 1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19.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问。对簿:受审问。大多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20.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2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常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2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常误认为“连续不断”。23.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长物:多余的东西。 2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25.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26.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27. 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也指不安心工作,见到别的工作就想改行。常误解为选择时犹豫不定。 28.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往往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

四级考试常见易混淆词语归纳

四级考试常见易混淆词语归纳 advice (n.) 忠告,建议 advise ( v. ) 向……建议,忠告 adapt (v.) 适应,适合;改编,改写 adopt (v.) 采纳,通过;收养 affect (v.) 影响;感动 effect (n.) (v.) 影响,作用,结果;效果;产生,招致 angel (n.) 天使 angle (n.) 解,角度;方面;观点 all together (短语)一起,一道 altogether (adv.) 全部地,完全;总共;总之 assure 使放心,使确信;保证,担保;保险 ensure ( v. ) 确保,保证 insure (v.) 保险,给……保险;保证 注:assure强调"肯定地保证,试图使人相信",常用于assure sb. of sth.或assure sb.that(从句)中,在当"保证得到、保险"讲时,等于ensure 和insure。 ensure的意思是肯定、确信某事,常用于ensure sth.或ensure sb. that结构中。insure最主要的意思是"保险,投保"。 clash (v.) 碰撞;(n.) 碰撞声 crash 摔坏;坠毁;失败; (n.) 失败,瓦解;爆炸声,撞击声 comprise (v.) 包括,包含,构成 compose (v.) 组成,构成;创作 试比较: The United States comprises 50 states.(包括) The committee comprise seven members.(由……组成) Our party is compose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由……组成) Water is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oxygen.(由……构成) compliment (v.) 称赞,恭维;( n. ) 问好,致意,赞扬 complement (v.) 补充;( n. ) 补语 consciousness (n.) 意识,觉悟,自觉 conscience (n.) 良心,良知 considerable (adj.) 相当大(多)的,可观的;值得考虑的 considerate (adj.) 考虑周到的,体谅人的

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易混淆的成语 (1)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感动,不动心。 (2)不三不四:形容人时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形容人时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3)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4)侃侃而谈:说话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5)学富五车: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 (6)息息相关: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7)扬汤止沸: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 骇人听闻:事件本身听了使人非常吃惊害怕。 (9)无所不能:什么事都会做。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0)无微不至: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无所不至:做事无法无天。贬义。 (11)迫不及待:紧迫,不能等待,比喻心情急迫。 刻不容缓:指事情紧迫,必须立刻去做。 (12)因势利导: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道。 顺水推舟:灵活改变原来主张。 (13)耳闻目睹:亲自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亲自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4)不胫而走: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 不翼而飞:也有前者之意,也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15)背道而驰:彼此相反,侧重指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南辕北辙:彼此相反,侧重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16)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7)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18)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19)魂不附体: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惊恐之极。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 (20)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中考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班级:姓名:学号: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虚张声势: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别出心裁: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忘乎所以:因过分得意、兴奋而忘记一切。形容得意忘形。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惟,助词。妙:好。肖:像,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或是雕刻得十分逼真。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堂而皇之: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凡脱俗:指摆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也就是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 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4易混淆成语(积累版)

一、针锋相对VS格格不入 1.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2.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区分】 1.针锋相对侧重强调与之对立,双方为对立面。 例句:在近年来的世界冲突或战争中,敌对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既有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各不相让的军事部署、互相牵制的能源之战,也有舆论宣传的攻防。 2.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出“对立”的含义。 例句:娱乐节目走进博物馆,为博物馆开拓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广告世界,却与博物馆所要 求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综艺节目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与博物馆文化存在着天然的不一致。 二、相提并论VS混为一谈 1.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区分】 1.相提并论侧重强调将差距大的不同事物放在了一起谈论。 例句: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安全生产尤其是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无法和发 达国家当下的水准相提并论,中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经验,大幅度提高安全 生产水准。 2.混为一谈侧重指将本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 例句: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混为一谈。 三、置若罔闻VS充耳不闻 1.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表示不理睬、不重视、不关心。 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比喻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区分】 1.置若罔闻侧重强调不重视、不关心,多指该去做的事情而不去管、不去做。 例句:古往今来,凡事兴于实,败于虚。面对老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及时回应,乃是题 中之义。但是,有的领导干部承诺时爽快,落实时“不快”,问题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兑现;有的领导干部随意开“空头支票”“放空炮”,最后干脆置若罔闻,解决事宜不了了之。 2.充耳不闻侧重指有意不听,多指不听取别人好的建议。 例句:他对师长的劝告充耳不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 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误用)1.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2.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训,准则。 3.3.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4.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5.孤鸾寡鹤:指失去配偶的男子或女子. 鸾:指的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孤鸾:的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鹤:比喻寡妇。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 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常误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7. 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8.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9.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 时”。 1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轻视某人。 11.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鼎的盟约,反之被 迫签订的条约。多误解为签订下合同。 12.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1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15.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7.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往往误解为“年龄正是好时候”。 1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19.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问。对簿:受审问。大多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20.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 2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常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2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常误认为“连续不断”。 23.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长物:多余的东西。 2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25.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26.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十二组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十二组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1、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非议:批评,责难。没有什么可以批评责难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错误。 无可厚非:厚:过分;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区别:词义轻重不同。前者重,因为没有可指责的地方。后者轻,不该过分指责,因为尚有一定的道理。例句:①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科学普及读物不仅内容正确健康,而且形式生动活泼,这是无可非议的。 ②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厚非。 2、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讳:隐瞒,避忌;深:重大,程度高。指隐瞒得再没有比这更深、更紧的了,惟恐别人知道。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说话。闭嘴不说,像瓶口塞紧一般。形容说话极其谨慎或严守秘密。 区别:前者是主观上不愿意说,后者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说。 例句:①她对她三十年代的那些丑事讳莫如深。 ②这件事属于厂里的秘密,小赵对此守口如瓶。 3、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区别:二者的不同表现在关键字眼上。然:对,正确。意:心上。使用时常误把“不以为然”当作“不以为意”。 例句:①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②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4、不厌其烦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厌:嫌恶。不嫌烦琐费事。 不胜其烦:胜:承担或承受;烦:烦琐。事务烦琐,叫人受不了。 区别:抓住关键字眼“厌”和“胜”,二者的不同就了然于胸了。 例句:①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②这种层层盖章的手续,真是不胜其烦。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 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 加紧(开展、进行)生产 2.合龙、合拢 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

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 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臵刚好相反。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初中易混淆的成语

初中易混淆的成语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初中易混淆的成语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含贬义 人情练达:指通晓待人处事的方法。 左右逢源:含褒义(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极少数时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取巧) 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贬义词 高谈阔论: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含褒义和贬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贬义词 无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贬义词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褒义词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褒义词 栩栩如生:形容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的艺术品。 芸芸众生: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也特指世间众多的人。 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不置可否: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即态度不明确。 不容置疑:形容真实正确可信。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不能令大家信服。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颔首低眉:形容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听从的样子。 锋芒毕露: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和全都显露出来。 韬光养晦:隐藏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待时而发。[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别有用心: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大多时候是贬义词。 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误用) 1.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2.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训,准则。 3.3.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4.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5.孤鸾寡鹤:指失去配偶的男子或女子. 鸾:指的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孤鸾:的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鹤:比喻寡妇。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常误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7. 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8.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9.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 时”。 1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轻视某人。 11.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鼎的盟约,反之被 迫签订的条约。多误解为签订下合同。 12.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1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15.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7.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往往误解为“年龄正是好时候”。 1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9.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问。对簿:受审问。大多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20.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 2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常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2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常误认为“连续不断”。 23.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长物:多余的东西。 2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25.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4

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一、容易出错的词语 “安详”容易写成“安祥”“安装”容易写成“按装” “抱怨”容易写成“报怨”“部署”容易写成“布署” “布置”容易写成“部置”“水龙头”容易写成“水笼头” “百叶窗”容易写成“百页窗”“家具”空易写成“家俱” “度假村”容易写成“渡假村”“间谍”容易写成“间碟” “通牒”容易写成“通谍”“影碟”容易写成“影谍” “霄汉”容易写成“宵汉”“电影脚本”容易写成“电影角本” “陷阱”容易写成“陷井”“散漫”容易写成“散慢” “大拇指”容易写成“大姆指”“脉搏”容易写成“脉博”

“赌博”容易写成“赌搏”“荟萃”容易写成“荟粹” “竟然”容易写成“竞然”“竣工”容易写成“峻工” “装潢”容易写成“装璜”“寒暄”容易写成“寒喧” 二、容易混淆的词语 “薄”与“簿”:“薄”指单薄,也指轻视、看不起,如“厚此薄彼”;也指迫近,如“日薄西山”。“簿”指账本、本子,如“点录簿”不要写成“点录薄”,“对簿公堂”不要写成“对薄公堂”,“账簿”不要写成“账薄”。 “引见”与“引荐”:“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指推荐人。 “大约”与“大概”:“大约”一般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大概”一般表示对情况的估计。 “法治”与“法制”:“法治”根据法制治理国家,动词。“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 “流传”与“留传”:“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暴发”指因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

发”指同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也指突然得势、发财,多是贬义。 “不耻”与“不齿”:“不齿”指羞与为伍、不愿意提到,表示非常瞧不起;“不耻”是指不以某事为可耻,如“不耻下问”。 “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机关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重在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重在实际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不肖”与“不孝”:“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指不孝顺父母。 “扶养”与“抚养”:“扶养”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功夫”与“工夫”:二者差别不大,在表示占用时间或空间上,习惯用“工夫”;表示学习、工作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造诣等义项时,多用“功夫”。 “简朴”与“俭朴”:“简朴”不仅指生活方面,还可以指语言、文笔;“俭朴”指生活方面。

易混淆成语归纳

1、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两者都可形容说多,前者偏重于多,后者偏重于广繁。 3、无可厚非:不能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4、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其所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多含贬义。 5、接踵而至:指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强调一个又一个紧接着而来。 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侧重人多而拥挤。 纷至沓来:指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多而且连续不断。 6、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一般用于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多指不加区分,不分是非。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指不分彼此,不 分上下。多用于否定句式。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同日而语:意思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强调所指的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不但有本质上的不同,还往往有时间上的 多用于否定语气。 7、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8、别出心裁: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美术、诗文、建筑等方面;褒义词。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别具匠心:只能用于诗文。 9、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 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与众不同。侧重于指人的才华。

最易混淆的25个成语

1.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3.拍手称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不足为训 足:值得。训:准则,典范。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5.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6.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7.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8.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10.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误例】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久假不归 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误例】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12.明日黄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